古代读书人必读的是那些书
参考《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大概能得出元明清三代的古代文人要做的功课。
用红楼梦影射的清代背景,权富人家比如贾府培养下一代的流程来简单捋一下:
一、家学内容:
学龄前由内亲内眷(姑、姨、姐)开蒙,教“字号”(即单字的大字)。注:似乎别人家也有父母教的,但是这家只让内亲内眷教。
六学入家学
1念书:
六学开始:《三字经》、《小学集解》、《龙文鞭影》、《幼学琼林》。
八岁开始:四书、《孔子家语》、《孝经》。
十岁开始:《诗义折中》、《书经图说》。并开始学对对子与缀句,进而诗赋。
十二岁开始:《周易折中》、《礼记》、《春秋》、《尔雅》、《说文》。
十几岁开始:《古文观止》、《古文释义》、《文章轨范》、《古文笔法百篇》、《古唐诗合解》、《赋学正鹄》、《骈体文钞》、《六朝文絜》、《昭明文选》。
再之后:前三史、《资治通鉴》、《通鉴辑览》、《纲鉴易知录》、《史论》。
2习字:
六学开始描红,用自家某代祖先特制的四孔格,共三十二字。
八岁开始小楷行书:先选《词林二妙》中一家学习,再临唐晋小楷。
以清代家庭教育比较正统的汉族读书人子弟为例说明,因为这个最为常见。(将家子弟另外有一套培养方案。还有些特殊出身的读书人比如满人考翻译科的,学习的内容也不一样。)
二、清代教育质量比较好的省份的童生考上秀才和举人之前的训练流程·是什么样的?
一个家长教育观比较有追求(就是说至少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储备文官,不只是考上就好)的小孩,是这样培养的:
四岁发蒙认字,用《千字文》等蒙学书籍。
认了字,开始读《孝经》、《大学》、《中庸》,建设基础三观。每天先温习旧书,能背诵串讲则过关,旧书温完,上新书。
其次《论语》《孟子》,建设深度价值观和人生观。七八岁左右要过学、庸、论、孟四书关。
先读孝、学、庸,后论、孟,这个先后顺序一般不能颠倒。
接着过五经关:《诗经》《尚书》《周易》《礼记》《左传》,建设高阶世界观。这些读完差不多就十五六岁了,可以去试试考秀才。个别奇葩会专攻一下礼学(把《周礼》《仪礼》都读了)或者专攻春秋学(《左传》外再合读《公羊传》《谷梁传》)所以那种某清代名儒十几岁就遍读十三经的说法,只要这个学生比较勤快,家里看得紧,不冶游浪费时间,是很正常的。但是,家里要管得足够紧,对于没有读书传统的人家,或者家长光挣嚼裹就不容易的人家,真的太难太难了。
三、日常生活:
先带背书,背通了才能上新书。讲解新书时,普通老师会给你讲经书的朱熹注解,文艺老师会给你讲经书的汉晋旧注和唐人义疏,二逼老师会夹带点私货讲讲国朝和前朝大儒的议论。
至于教科书,如果你是书院学生,不一定要自己家里买套书,政府给各州县书院都分发这套教材,可以到书院里去看的。再说了,没有书可以去抄书借书蹭书啊!
书背完了,年纪小的小屁孩念对句;大孩子要学写诗(因为无论考秀才举人进士,都要考试帖诗的!规定很严格,要专门训练,背韵部、历代名作)那些蒙学小书之类其实是教人从浅到深学写试帖诗的。为什么以前科举要考写诗而今天不考?试帖诗格式既然有定规,考官细读一下还是能批改得过来的;当代高考的考生那么多动辄几十万,改格律诗改得过来吗?
四、还有一些特殊小技能,比如:
记住本朝的讳字(皇上的名字和同韵部的字,用了同韵部的字考试时也要被斥退的),知道某些特定的格式怎么写(例如,知道提到“天神”“上帝”时要抬几格,提到“皇帝”和“朝廷”分别要抬几格)。
写一手圆筋光黑大的小楷也很重要!非常重要!特别是会试和殿试。
反面例子:龚自珍因为字写不好没能进翰林,恨得不行。
正面例子:乾隆朝某年状元秦大成会试倒数第一,因为房师的嘱咐苦练写字,居然殿试逆袭抡元。
读经是输入的话,写文章就是输出。记得以前看过的资料中,正式开笔写文章(就是学做“制艺”),智商正常的同学,在十二三岁以后可以达成这个人生成就。个别十岁前能写文章写诗的小朋友,大家会颂称之为神童。
五、下面是选修课:
小学(四部分类算在经部,但其实不是经学,是经学附庸,比如《说文》《尔雅》),子学(常用的是《老子》《庄子》《韩非子》《荀子》),和史学(前四史和国朝故事)。有追求的同学还是得学,因为越是高级别的考试,越要考策论甚至当朝政事!
(前朝末代探花商衍鎏先生说了,这种时间紧迫、书写繁重、打腹稿时间有限的变态考试也有应付的办法,就是提前分门类别押题,然后各题目预先拟个底稿,再写点套话。无论如何总得有点料在胸中才能写得来腹稿吧。)
数学?是重要选修课(文科生请勿抱侥幸心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简单的平面几何总要的,不然经书中涉及计算的部份怎么办?再高阶一点的,下面请听题:
”问:扬子云不读非圣之书。圣之训通,其能成一家言者即圣也。诸子之学,亦宜涉猎。……天文之学,古重占验,《黄帝》、《巫咸》、甘、石 《星占》 何不见于 《艺文志》《灵台秘苑》、《开元占经》 犹可循览欤“
这是孙星衍在山东学政任上出的观风题。
(观风题性质类似于现代的高考模拟题,省学政大人到属下各县巡视所出,秀才在考乡试前都要做。)
这个还不够酸爽的话再来一个当时文风最盛的省份的乡试真题,不是上面的模拟题了: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凡见于经传者,其词可举欤?
众星之名有以国与人为名者,有以官与爵为名者;中星之义,有以午为中者,有以未为中者,其故可考欤
占天以二十八宿为纲维,分度以赤道为则,而唐一行考四宿分度与古不同,至宋皇祐初又与唐异,绍圣间惟有四宿与旧法合。《宋中兴天文志》 云“黄道横络天体,列宿躔度随岁差而增减”,顾有谓五十年退一度、百年退一度者,有取前二说中数谓七十五年退一度者,又有谓恒星东行、岁本无差者,其说可详欤?
句股算术,西法较古术为密,言天得诸实测,言算取以捷法,如平圆浑圆、八线三角,其详可推欤?
后有取古法 《九章》 句股测量与新法相较者,且有以西术易 《九章》 者,其要可稽欤?
伏读 《御制数理精蕴》,通中西之异同,阐天人之微奥。宜何如悉心研究,以襄敬授人时之至治欤?“
这是嘉庆九年江南乡试的第三场,经史时务策论体第三道,共六个小题,都做完才能给分。那一科的解元叫李兆洛,赏拔他的考官叫张敦仁。
物理的话考到的概率同数学,建议改用“博物学”这个概念,《诗经》、《尔雅》、三礼里面很多有关内容,所谓“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基础教育是开蒙到你考上秀才为止,执行者是家庭教师或者私塾(第一阶段)。
高等教育是你成为秀才到考上举人为止,执行者是县立书院和私立书院(第二阶段)。考秀才和举人,训练目标是写制艺、试帖诗、策论。在清代的话,一般人参加科举考试,考到举人就妥妥地够用了,个别文风不盛的边塞之地,本县能有考上秀才的考生就算胜利;会试和殿试真的只是少数人的事,不要以为全国生员都铁了心要成进士。
一部份没有经济压力的举人(称贡士)进京参加会试,这类考试性质是选拔有正式编制的国家公务员,不需要再专门接受教育了,只有临考前的补习(第三阶段)。
会试通过,成进士之后,才能冲刺高级政务官,不是进士出身,想做高官,非常困难。考会试和殿试,则专门训练策论和书法。
相关用书有哪些?
明代主要是用国家官修的《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性理大全》当基本教材。有明一代,治经取士,几乎都以这套教材为根本。不过,后代学者们考证出来《大全》是抄袭元人成书,不但违反学术规范,而且有学无根底之嫌。考生也不认真读四书原文,而是记诵经注,预先成文以备场中应试。简直和现在的高考考生猛背一堆《读者》《青年文摘》风格的范文预备高考作文一样,对学养没什么好处。因此顾炎武吐槽:
《大全》出而经说亡。
《四库提要》批评是:
《大全》出而捷径开,八比盛而俗学炽。
另有选修课教材若干。《大明会典·学校》:
国家明经取士,说书者以宋儒传注为宗,行文者以典实纯正为尚。今后务将颁降《四书》、《五经》、《性理大全》、《资治通鉴纲目》、《大学衍义》、《历代名臣奏议》、《文章正宗》,及当代诰、律、典制等书,课令生员诵习讲解,俾其通晓古今,适于世用。
所以就不要批评当时考试不关心时务了!当然实际讨论政务时,是笔砚党还是真的能干事的,那就两说了。
清朝则稍微讲点学术道德,雍正朝开始海宇平定后,另外编了本朝新定教科书。比如三礼类用钦定周官义疏(2册) 、钦定仪礼义疏(2册) 、钦定礼记义疏(3册) ,这是《钦定国子监则例》里规定过的教材,不是说唐人疏比较绵密,宋人说义理可观,格调比较高,你就能随便用,不是这样的!
儒家儒家
逍遥游 ………………………… 《庄子》
秋 水 ………………………… 《庄子》
更 法 ……………………… 《商君书》
劝 学 ………………………… 《荀子》
天 论 ………………………… 《荀子》
五 蠹 ……………………… 《韩非子》
《孝经》四章…………………… 《孝经》
邲之战 ……………………… 《公羊传》
礼 运 ………………………… 《礼记》
中 庸 ………………………… 《礼记》
大 学 ………………………… 《礼记》
察 今 …………………… 《吕氏春秋》
上古天真论 ……………… 《黄帝内经》
邹忌讽齐王纳谏 …………… 《战国策》
触詟说赵太后 ……………… 《战国策》
离 骚 ………………………… ﹝战国﹞屈原
谏逐客书 …………………… ﹝秦﹞李斯
过秦论 …………………… ﹝西汉﹞贾谊
论贵粟疏 ………………… ﹝西汉﹞晁错[1]
举贤良对策 …………… ﹝西汉﹞董仲舒
越王句践世家 ………… ﹝西汉﹞司马迁
廉颇蔺相如列传 ……… ﹝西汉﹞司马迁
史记货殖列传序 ……… ﹝西汉﹞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 …………… ﹝西汉﹞司马迁
汉书艺文志序…………… ﹝东汉﹞班固
苏武传 …………………… ﹝东汉﹞班固
张骞传 …………………… ﹝东汉﹞班固
论衡自纪篇……………… ﹝东汉﹞王充
说文解字叙 ……………… ﹝东汉﹞许慎
刺世疾邪赋 ……………… ﹝东汉﹞赵壹
典论论文……………… ﹝三国魏﹞曹丕
古代读书人必读的是那些书
本文2023-10-31 01:04:1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5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