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河汉界的来历,哪本古书上有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3收藏

楚河汉界的来历,哪本古书上有,第1张

“楚河汉界”是指河南省荥阳市黄河南岸广武山上的鸿沟。沟口宽约800米,深达200米,是古代的一处军事要地。西汉初年楚汉相争时,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仅在荥阳一带就爆发了“大战七十,小战四十”,因种种原因项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鸿沟便成了楚汉的边界。现在鸿沟两边还有当年两军对垒的城址,东边是霸王城,西边是汉王城。

据《史记》记载:“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历史就这样使鸿沟成了“楚河汉界”。作为“楚河汉界”的鸿沟,不仅留在了荥阳这座“东方名郡”,留在了中华历史的灿烂进程中,而且也留在了中国象棋的棋盘上,成就了荥阳中国象棋之都的美誉。

《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392部,2008年3月1日公布;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2392部)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51个)名单,现予公布。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这些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和利用好珍贵文献典籍,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以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公布为契机,加强科学规划,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好珍贵古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使中华民族珍贵的文献典籍永泽后世。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51个) 国家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山西省图书馆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省大连图书馆 黑龙江省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 江苏省苏州图书馆 江苏省常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湖北省武汉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 云南省图书馆 山东省青岛市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 湖北省图书馆 贵州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贵州省荔波县档案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河南大学图书馆 河南大学图书馆 苏州大学图书馆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 复旦大学图书馆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16部,2013年3月8日公布。

国务院正式公布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上海图书馆藏北宋拓本《三藏圣教序》、徐州市图书馆藏南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青岛市博物馆藏清蒲松龄《鹤轩笔札》稿本等1516部古籍入选该名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浙江省西泠印社、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等16家单位成为第四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汉文古籍1218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286部,其他文字古籍9部,3种甲骨文。这是甲骨文首次进入《名录》。《名录》收录宋元拓本71种,明清稿本76部、抄本177部;收录舆图43种,其中,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地图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质地图,也是世界上最早用于书写的纸张实物,还是西汉初即已发明造纸术的有力证明;收录的民族文字古籍,涵盖藏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壮字、布依文等12种民族文字。

其中,西藏博物馆藏元刻本《释量论》,是继元刻《因明正解藏论》之后发现的第二部元刻本藏文古籍。这两部元刻本的发现,推翻了元代无刊印藏文文献和明代以前无藏文印刷实物的旧说。

在此次公布的16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中国嵩山少林寺、西藏博物馆、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西藏自治区罗布林卡、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等5家为宗教、少数民族单位。

截至目前,共有1137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66家单位成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河南历史古老些。主要是中原,历史溯源到三皇五帝,至少到溯源到黄帝,历史以降。

而陕西,如西安,主要溯源到周朝。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 。

===========================================扩展资料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陕西和河南哪个历史古老?

这样的提问,很容易引起争议、争执的。现在后面,有的已经争执。

这个问题我比较早答,本来就是希望都能够理智而不多做无谓的争执

一般来说,文明传承,需要明确记载。多年以前,中国有关领导、科学家,

出访埃及,看到埃及文明,以金字塔、文字记载!洋洋洒洒、无可辩驳

之后,就立项了中华文明考古断代科学人文项目。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

虽说“中华文明五千年”,但是,证据呢?历史记载呢?!没有……多少

能够确切记载的文字、考证的,《春秋》《左传》纪年,记载自周而已。

所谓《书》经《尚书》等,记载三皇五帝;可是,被考证是伪书,不在话下。

上述:河南历史古老些。主要是中原,历史溯源到三皇五帝,至少到溯源到黄帝,历史以降。

我之所以这样断定,主要考虑两点一、说及华夏,多说中原。中原指哪儿

二、我主要依据史实、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考量,才下的定义。以下细论。

三皇五帝,始于神话、传说。不能简单地就作为依据

1、虽说有说,炎帝故里是陕西,但是并没有被广泛接受、认可。

炎帝(Yandi;Yan Emperor )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生于姜水之岸(今宝鸡市境内),但后又迁徙到湖北、湖南、山西等地,故全国有五处炎帝故里(the hometown of Yan Emperor )。陕西宝鸡、湖北随州、湖南炎陵县以及会同县、山西高平均被视为炎帝故里

在讨论炎帝神农诸问题时,似有一个前提需要预先明确:自先秦以降,各种典籍关于炎帝神农的种种记载,都是间接取之于上古神话和传说并非有直接文字可考的信史

而无论神话或传说,最初都是口耳相传的。扩散得愈广,流传得愈久,变异就愈大。后来见于文献的神话和传说,只是实际存在的神话和传说的一部分,而且必然有不少参差之处乃至抵牾之处。异源的神话和传说,凡互有出入之处,孰是孰非,有些是分得清楚的,可以考实辨明;但也有些是一时分不清楚甚至永远分不清楚的,那就不妨众说并存。对于这类真伪莫辨的难题,宁可多一点模糊性而少一点明确性。

任何原始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和传说,这些神话和传说记录着他们祖先的业绩,总结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寄托着他们的期望和理想,情节虽则离奇,然而具有不可忽视的科学价值和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血统相近和居处相邻的若干原始民族,往往有某些相似甚至相同的神话和传说,异源的原始民族的融合,必然伴随着异源的神话和传说的融合。任何神话和传说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有空间上的移徙与分歧和时间上的演进与变异。因此,对古代的神话和传说,不可拘泥于一地之言、一时之见,而必须作多向的、动态的考察和研究,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历时性”。

从《国语》、《史记》等史书我们知道,炎帝、黄帝同为“少典之子”,具有同宗同祖的血缘关系。在《新书》、《五帝德》、《帝王世纪》等古籍中还记载炎帝、黄帝是同父母兄弟,或是同父异母兄弟。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炎帝、黄帝均为“少典之子”是无疑的。当然,这里所说的“少典之子”,并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所说的父子关系,而是说“后面这两个氏族由少典氏族分出,不是说这两位帝是少典个人的儿子。”

2、黄帝故里

黄帝家乡:一直存在争议 (陕西境内,河南新郑,甘肃天水,山东曲阜)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轩辕路,为汉籍史书中记载有熊氏的族居地,故有熊国之墟。

黄帝故里景区是海内外炎黄子孙拜祖圣地之一,当代一些文化学者、专家倡议将轩辕黄帝诞辰、上巳节设立为“中华圣诞节”,呼吁普天下华夏儿女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日共同纪念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历史上最早记述黄帝居轩辕丘的是战国《世本》,说:“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产青阳及昌意。”汉代戴德《大戴礼记·帝系》、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从此说:“黄帝居轩辕之丘。”但轩辕丘在何地,史书记载不明。到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说明了轩辕丘的地望,说:“(黄帝)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有熊,即今河南新郑是也。”说轩辕丘在有熊国,即今河南新郑县。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自春秋战国以来,华夏炎黄子孙于黄帝故里轩辕之丘(今河南省郑州市下辖新郑市)祭拜先祖黄帝的仪式。唐代后升格为官方祭典。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黄帝拜祖大典为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仪程共九项,分别为:盛世礼炮、敬献花篮、净手上香、行施拜礼、恭读拜文、高唱颂歌、乐舞敬拜、祈福中华、天地人和。拜祖大典将继续坚持“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谐和睦”主题,体现互动性,对黄帝故里文化以外的少林文化、中国功夫、嵩山文化等由黄帝文化派生衍生文化进行互动彰显。

新郑是黄帝故里,是轩辕黄帝的出生、建都地,人文始祖黄帝在新郑建立,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新郑就有三月三风后顶拜轩辕的习俗,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华夏炎黄子孙的共同祖先。据史书记载,轩辕黄帝故里在河南新郑。春秋时代的历史典籍中就有三月三登新郑具茨山(俗称“始祖山”)朝拜黄帝的记载,唐代以后渐成规制,盛世时由官方主拜,乱世时由民间自办,一直绵延至今。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综上所述:尽管有人,认为陕西比河南历史古老;但是从比较明确的社会历史、记载看,以及至今历代以来,中国人都比较一致的认同,认为以黄帝为中华人文初祖;黄帝拜祖大典,也是已经举行多年。这是自唐代后升格为官方祭典

黄帝拜祖大典国务院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仪程共九项,分别为:盛世礼炮、敬献花篮、净手上香、行施拜礼、恭读拜文、高唱颂歌、乐舞敬拜、祈福中华、天地人和。拜祖大典将继续坚持“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谐和睦”主题,体现互动性,对黄帝故里文化以外的少林文化、中国功夫、嵩山文化等由黄帝文化派生衍生文化进行互动彰显。

上述均属本人研究结果!仅仅代表本人观点!

——这句话表示:本尊的话,如果有人敢不听哼!想争执,请继续!——

——只是想要争吵,去别处,找想跟你争吵的人去吧!——

——这里,诸位,只需要点赞!采纳!推荐哈!——

一、关于河南的文化,历史

关于河南历史文化资源的分析 汤淑君(河南博物院) -------------------------------------------------------------------------------- 编者按:河南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鉴 史、育人、兴业,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中,其现实意义都非常重大。在此我们选登了部分汤淑君从专家的角度对河南历史的探讨。

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河南的历史文化,我 们也对汤淑君表示感谢。 河南是个文物大省,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的中心,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河南境内已明确的各类文物点有28168处,每个乡镇都有分部。仅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达96处之多,在全国各省市中占居第二位。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6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14处。世界文化遗产一处。

特别是河南人文荟萃,造就了灿若星辰的历史文化名人,象黄帝、伏羲、老子、李白、杜甫、李商隐、岳飞这些名人志士都在河南留下了不朽的业绩,为中华民族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中华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精神以及他们留下的大量的遗迹遗物等,是十分宝贵的文化资源,可以鉴史、可以育人,可以兴业,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交流中,其现实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

但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为河南经济建设服务,并运用文物来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的河南形象,让河南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河南。本文拟谈几点看法。

一、对历史文化资源价值的再认识 文物古迹是历史的见证,它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历史上形成的,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见了故物,如见其人",说明了实物表现的历史、文化与感情,是文字的记载不能代替的。

这些文化资源,能够流传下来的,一些是有形的,一些是无形的,它们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是一种精神,可激励人、感染人。我们今天抢救保护文物,是为了服务于人,以达到"观今鉴古"、"古为今用"的现实目的。

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在经济、文化等许多方面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甚至对当今社会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张衡的地动仪、杜诗的水排、张仲景的方剂法、李诫的《营造法式》等,对今仍有借鉴的价值。

历史文化资源中有许多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已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中各族人民的共同旗帜。也是维系国家团结的重要的精神支柱,无论是在维护国家的统一,抵御外来的侵略,还是在和平年代中进行经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爱国主义等思想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史册,不仅昭示了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发明创造的事实。而且还展现了为维护中华民族大好河山,无数英雄儿女英勇捐躯捍卫疆土的可歌可泣的史实。

这面旗帜永远激励着炎黄子孙,使我们的国家永远自强、自力。如民族英雄岳飞,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很多民族英雄中的一员,是南宋王朝最杰出的一名爱国将领。

从开始从军,到三十九岁被害身亡,一生的主要经历是在抗金的斗争中。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壮怀激烈的英雄气概,都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上进的民族精神。

汤阴县岳飞纪念馆,每年都接待大量的游人,是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反对封建迷信的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他们在介绍展示名人的同时,通过形象、生动、直观的文物,配备辅助陈列,通过文字、来丰富内容,使前来参观学习的大、中、小学生及社会各界群众经过潜移默化,使祖国、民族的观念不断得以加强。

特别是加强了对青少年的教育,使他们了解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良的传统,逐渐加深青少年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坚定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是在其他地方体会不到的,也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代替的。

现岳飞纪念馆与当地学校、部队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相对稳固的联系,被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物局命名为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是文明的窗口,发挥着教育人民、启发人民爱国思想的作用。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在传说时代,他是人,也是神。直到今天,黄帝的伟大业绩,仍斑斑可见,仍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他开创的宏伟业绩彪炳青史。千百年来对黄帝的奉祀不断,在今河南新郑、新密、灵宝等地留有黄帝时期大量的遗迹、遗物。

因此,黄帝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今天祭祀黄帝,就是以"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促进祖国统一"的原则为主旨的,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新郑、新密、灵宝等地,相传农历二月初九为黄帝诞辰,每到此时,不仅附近的群众自发举行祭祀活动,远自山西、陕西、湖北等地游客也络绎不绝。并有来自海外寻根问祖、缅怀圣德、领略黄帝文化精髓的。

它不仅促进了对外文化的交流,使我们的文物古迹向世人展示其迷人的风采,而且更能吸引大批的外国人来华参观游览。为加深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对河南省的了解,促进。

二、文化资源包括什么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光辉灿烂,是我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我们耳熟能详;孕育出的名人和大家——李耳、庄子、商鞅、张衡、张仲景、韩愈、岳飞等,一个个英名赫赫、如雷贯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河南,中国七大古都河南就占有三个,分别是洛阳、开封和安阳……这是河南的“古代文明”,正所谓“一部河南文明史,半部中国文明史”。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灿烂的文化需要发展、需要传承创新。

为此,河南凭借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全面实施文化强省战略。

三、请介绍河南人文,地理,资源

河南省位于祖国中东部的中原腹地,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简称"豫",又有"中原"、"中州"之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条件的河南,以其特殊的战略地位、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品种繁多的矿藏物产、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快速发展的经济成为中国重要的省份之一。

河南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以拥有丰富的古文化旅游资源而著称。对于广大海内外旅游者,特别是对那些醉心探寻东方文化和华夏文明源流的旅游者来说,河南就如同一座浩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一本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的中国历史文化教科书。蕴藏在这里的东方文化内涵丰富精深,风貌珍贵独特。

河南在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量的史书记载和多年的考古发掘证明,至少在8000 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先河,从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代到公元13世纪的金代,这3500年间,先后有20 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留下了难以尽数的名胜古迹。堪称"国宝"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96处,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馆藏文物130万件,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中国七大古都中的洛阳、开封、安阳三大古都都在河南,还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郑州、南阳、商丘、浚县等。郑州新郑黄帝故里、登封少林寺、巩义宋皇陵、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偃师玄奘故里、开封宋都御街、包公祠、安阳殷墟、羑里城(《周易》发源地)、三门峡虢国墓地车马坑、函谷关、南阳武侯祠、张衡墓、医圣祠、商丘阏伯台(火的发源地)、燧人氏墓、花木兰祠、淮阳太昊陵等大量名胜古迹,都是既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有观赏价值的著名旅游景观。省会郑州和洛阳、开封等古都,现在都有新的景点出现。河南博物院是1998年5月才建成启用的,不仅馆藏丰富,而且建筑宏伟独特,许多稀世文物珍品都在这里向旅游者展示。已经进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的洛阳龙门石窟的周围环境也得到很大改善。开封清明上河园是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的立体再现,旅游者置身其间,能够一览千年古都的繁华街市和风俗民情。

河南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在中国《百家姓》的姓氏中,至少有一百多个姓氏源于河南。其中,包括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 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近些年来,随着寻根旅游的兴起,到河南寻根谒祖的海外友人络绎不绝。河南还堪称是中国功夫的故乡,嵩山少林寺是博大精深的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温县陈家沟是中华太极拳之根--陈氏太极拳的故乡。因此我们说,探文化源,寻姓氏根,已成为近年来河南旅游活动中的"重头戏"。

河南不仅拥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还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黄河流经河南700多公里,其间从中游到下游,既有三门峡水库的碧波荡漾,又有郑州黄河游览区的波澜壮阔,更有开封高出地面14米的"悬河"奇观。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已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水面,宽3公里,长132公里,出现高峡平湖的壮丽景观。 近年来开辟的"大黄河游"和"黄河漂流",被游客誉为"充满野趣和史诗般的辉煌。"郑州嵩山、洛阳龙门、信阳鸡公山、焦作云台山、济源王屋山、鲁山石人山、林州林虑山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加之近几年陆续开辟、推出的新乡八里沟、嵩县白云山、焦作青龙峡等名山秀水,更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

二十多年来,河南省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2年,河南省接待入境旅游者40多万人次,旅游创汇146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6300多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0913亿元。目前,河南省有郑州、洛阳、开封、濮阳、济源、登封等12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少林寺、关林、白马寺、龙门石窟、清明上河园、包公祠等21个国家AAAA级景区。全省有星级酒店和旅游涉外饭店338家。其中,五星级酒店3家,四星级酒店15家,三星级酒店113家。河南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郑州、洛阳、南阳三个民航机场每周有800多个航班往返全国各主要城市,其中包括香港、澳门和台北。郑州新郑机场的飞行区等级为4E级,是内陆地区的一流航空港,已批准为国际机场。河南公路交通四通八达,高速公路网把省会郑州与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四朝古都安阳、曹魏古都许昌紧密相连,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的"十"字型高速公路架构,郑州至以上各城市之间的行车时间大都在50~100分钟之间。以郑州、洛阳、商丘为枢纽的铁路交通网连接京广、陇海、焦柳、京九四大铁路干线,郑州火车站每天有218趟旅客列车通向全国各地。

四、请介绍河南人文,地理,资源

河南省位于祖国中东部的中原腹地,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简称"豫",又有"中原"、"中州"之称。

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条件的河南,以其特殊的战略地位、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品种繁多的矿藏物产、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快速发展的经济成为中国重要的省份之一。 河南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以拥有丰富的古文化旅游资源而著称。

对于广大海内外旅游者,特别是对那些醉心探寻东方文化和华夏文明源流的旅游者来说,河南就如同一座浩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一本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的中国历史文化教科书。蕴藏在这里的东方文化内涵丰富精深,风貌珍贵独特。

河南在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量的史书记载和多年的考古发掘证明,至少在8000 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先河,从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代到公元13世纪的金代,这3500年间,先后有20 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留下了难以尽数的名胜古迹。

堪称"国宝"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96处,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馆藏文物130万件,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中国七大古都中的洛阳、开封、安阳三大古都都在河南,还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郑州、南阳、商丘、浚县等。

郑州新郑黄帝故里、登封少林寺、巩义宋皇陵、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偃师玄奘故里、开封宋都御街、包公祠、安阳殷墟、羑里城(《周易》发源地)、三门峡虢国墓地车马坑、函谷关、南阳武侯祠、张衡墓、医圣祠、商丘阏伯台(火的发源地)、燧人氏墓、花木兰祠、淮阳太昊陵等大量名胜古迹,都是既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有观赏价值的著名旅游景观。省会郑州和洛阳、开封等古都,现在都有新的景点出现。

河南博物院是1998年5月才建成启用的,不仅馆藏丰富,而且建筑宏伟独特,许多稀世文物珍品都在这里向旅游者展示。已经进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的洛阳龙门石窟的周围环境也得到很大改善。

开封清明上河园是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的立体再现,旅游者置身其间,能够一览千年古都的繁华街市和风俗民情。 河南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在中国《百家姓》的姓氏中,至少有一百多个姓氏源于河南。

其中,包括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 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近些年来,随着寻根旅游的兴起,到河南寻根谒祖的海外友人络绎不绝。

河南还堪称是中国功夫的故乡,嵩山少林寺是博大精深的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温县陈家沟是中华太极拳之根--陈氏太极拳的故乡。因此我们说,探文化源,寻姓氏根,已成为近年来河南旅游活动中的"重头戏"。

河南不仅拥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还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黄河流经河南700多公里,其间从中游到下游,既有三门峡水库的碧波荡漾,又有郑州黄河游览区的波澜壮阔,更有开封高出地面14米的"悬河"奇观。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已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水面,宽3公里,长132公里,出现高峡平湖的壮丽景观。 近年来开辟的"大黄河游"和"黄河漂流",被游客誉为"充满野趣和史诗般的辉煌。

"郑州嵩山、洛阳龙门、信阳鸡公山、焦作云台山、济源王屋山、鲁山石人山、林州林虑山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加之近几年陆续开辟、推出的新乡八里沟、嵩县白云山、焦作青龙峡等名山秀水,更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 二十多年来,河南省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2年,河南省接待入境旅游者40多万人次,旅游创汇146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6300多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0913亿元。目前,河南省有郑州、洛阳、开封、濮阳、济源、登封等12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少林寺、关林、白马寺、龙门石窟、清明上河园、包公祠等21个国家AAAA级景区。

全省有星级酒店和旅游涉外饭店338家。其中,五星级酒店3家,四星级酒店15家,三星级酒店113家。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郑州、洛阳、南阳三个民航机场每周有800多个航班往返全国各主要城市,其中包括香港、澳门和台北。

郑州新郑机场的飞行区等级为4E级,是内陆地区的一流航空港,已批准为国际机场。河南公路交通四通八达,高速公路网把省会郑州与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四朝古都安阳、曹魏古都许昌紧密相连,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的"十"字型高速公路架构,郑州至以上各城市之间的行车时间大都在50~100分钟之间。

以郑州、洛阳、商丘为枢纽的铁路交通网连接京广、陇海、焦柳、京九四大铁路干线,郑州火车站每天有218趟旅客列车通向全国各地。

五、河南有哪些旅游资源

重要的古文化遗址 1、南召猿人 :发现于河南南阳南召县的古猿人化石,证明在大约五六十万年以前,河南就有人类居住。

2、许昌人 :距今约1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于2007年在河南许昌被发现。它的发现,通过与其它遗址配合,为中国人不是起源于非洲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3、贾湖遗址: 距今约9000年左右,位于河南舞阳,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酒、世界上最早的类似文字的契刻符号等几项世界最早的文明成果,轰动世界,被认为是“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个门槛”。 4、裴李岗文化 :距今约8000年左右,因发现于河南新郑裴李岗村而得名,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5、太昊陵: 距今约7000年,位于河南周口淮阳县,是位居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的陵墓,位居中华十八大名陵之首,始建于春秋,扩建于唐宋,完善于明清,历代帝王51次御祭。淮阳古称“宛丘”,是伏羲定都和长眠之地,也是神农氏定都之地,被认为是中华姓氏文化、农耕文化和龙图腾的发源地,是华夏族和东夷族共同的圣地。

6、仰韶文化 :距今约5000年至7000年,因发现于河南三门峡仰韶村而得名。这是同时期影响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古文化,仰韶村的考古发掘也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端。

7、黄帝故里: 河南新郑是国内史学家公认的位居五帝之首的轩辕黄帝出生、创业和定都之地。中国人从春秋起开始在新郑轩辕丘祭拜人文始祖黄帝,一直延续至今。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也因全世界华人的广泛认同而成为中华第一大典,在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方面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8、二里头文化: 距今约4000年,因发现于洛阳偃师二里头而得名,被学界认为是夏朝的都城。

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 9、郑州商城: 位于今天郑州市区,是商朝早期比较重要的都城。

这是郑州成为古都的原因之一。 10、安阳殷墟: 因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和甲骨文而轰动世界,堪称20世纪人类10大考古发现之首,殷墟也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甲骨文是一种常用字在5000字左右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世界上四种最古老的文字中唯一流传下来的文字。“十一五”期间,我们国家要在安阳建设世界上唯一的文字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

11、白马寺: 位于洛阳,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 龙门石窟 12、龙门石窟: 位于洛阳,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

它既是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文化交流的产物,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 产物。尤其是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它那“东方的微笑”将神性与人性、阳刚与阴柔很好地结合起来,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龙门石窟也因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3、少林寺: 位于登封,是禅宗和少林武术的发源地。

佛教传入中国后,少林僧人将它与中国本土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相融合,创立了禅宗。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它迅速地传向全国各地及周边的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等地,对中国历史以及日本的花道、茶道、柔道、武士道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少林武术冠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僧人在交流中汲取天下武术之大成,总结出了少林拳、少林棍、易筋经、铁布衫等700多种武术绝技,并对其它武术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仅从少林拳派生出的拳术就有四五十种。

少林的积极入 少林寺 世使它与中国历史紧密相连,在南北朝、隋朝、唐朝、北宋和明等朝代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少 林也因承担社会责任而成为“天下第一名刹”,少林武术也因此广播四方并在实战中进一步发展壮大。少林的与时俱进、开放和积极入世,使它一直保持着很强的生命力,在历经磨难后的今天,禅宗和少林武术依然生机无限。

今天的少林僧人又将互联网、营销学等现代文化融入少林文化,使少林迅速走向世界。少林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典范,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中华文化的代名词。

14、中岳庙:位于嵩山,是五岳名山中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共有古建筑514间。中岳庙始建于秦,后来,汉武帝、武则天和唐玄宗等帝王仿照皇宫对其进行扩建。

现存的中岳庙为乾隆皇帝仿照北京故宫所建,因酷似故宫,故有“深山故宫”之称。五岳名山为道教所封,而中岳庙是五岳名山中最大的道教建筑,所以中岳庙被认为是嵩山地位的象征。

15、嵩阳书院: 位于登封嵩山,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范仲淹、程颐、程颢、司马光等大儒曾在这里讲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有一部分就是在这里写的。

这里在洛阳附近,二程在这一带将儒释道三者相融合,初步创立了以后影响中国800年的理学。 16、应天书院:位于商丘(北宋时称应天府)睢阳区,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

“学子不远千里而至”,“远近学者皆归之”,说的就是应天书院。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曾求学于此,在商丘落户,并担任应天书院掌学主教。

17、登封观星台: 位于登封,建于元代,距今约有800年的历史,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天文学遗址。大天文学家郭守敬在这里取得了领先西方301年的天文学成就,由此制定的“授时历”被中国、朝鲜和日本沿用了360多年。

今天,我们国家正。

六、河南自然资源有哪些

土地资源:河南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其中耕地面积71792万公顷。地势基本上是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在全省面积中,山地丘陵面积7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43%;平原和盆地面积93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57%。复杂多样的土地类型为农、林、牧、渔业的综合发展和多咱经营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矿产资源:河南地层齐全,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26种(含亚矿种为157种);探明储量的73种(含亚矿种为81种);已开发利用的85种(含亚矿种为117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金属矿产27种,非金属矿产38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8种,居前3位的有19种,居前5位的有27种,居前10位的有44种。其中,钼、蓝晶石、红柱石、天然碱、伊利石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珍珠岩、霞石正长岩居第1位,铸型用砂岩、耐火粘土、蓝石棉、天然油石、玻璃用凝灰岩居第2位,镁、钨、铼、镓、铁矾土、水泥用大理岩居第3位,铝土矿、石墨、玻璃用石英岩居第4位,锂、铯、电石用灰岩、岩棉用玄武岩、玉石居第5位。河南还是重要的能源基地,石油保有储量居全国第8位,煤炭居第10位,天然气居第11位。

水资源:河南横跨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全省水资源总量413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水资源人均占有量440立方米,居全国第22位,为全国的五分之一,世界的二十分之一。水力资源蕴藏量4905万千瓦,可供开发量315千瓦。

目前,全省已修建水为2347座,总库容270亿立方米。农业有效灌溉面积479万公顷。中国跨世纪的特大型水利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已于2001年度全部竣工。

旅游资源:河南旅游资源丰富。少林寺、龙门石窟、龙亭、相国寺、殷墟等历史人文资源响誉海内外,嵩山、云台山、黄河等名山大川纵横。以古(古文化)、河(黄河)、拳(少林寺、太极拳)、根(寻根觅祖)、花(洛阳牡丹、开封菊花)为特色的旅游资源,是河南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优势。近年来开辟的“三点一线”沿黄之旅,已成为我省旅游精品线路。河南可供观赏、旅游的景区、景点有100多处。省内重点风景名胜区共25处,其中国家级的有鸡公山、嵩山、龙门、王屋山和云台山5处,省级的有石人山、环翠峪、黄河游览区等20处。自然保护区23处。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为河南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说到出生于河南的皇帝,不得不提宋太祖,宋太祖赵匡胤就是河南人,出生在河南洛阳。提到这个宋太祖,就不得不提他的两件事,一个是黄袍加身,另一个就是杯酒释兵权。

唐朝末年,曾经的府兵制已经满足不了边境防卫与征战的需求,不得已,唐朝开始了募兵制也就是职业军人,有点类似于现在的雇佣军组织,就是普通百姓可以参战,然后领取军饷,自己可以佩戴武器装备也可以,也可以在军中花钱购买,而边境的节度使,拥有当地的军事财政人事大权,所以节度使自己收税,然后再花钱雇佣军人,已经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曾有唐军只认节度使,不认皇帝的趋势,而在这个情况下又经历了安史之乱,各地节度使更是拥兵自重,不把唐王朝放在眼里。

终于在唐朝末年赵匡胤耍了一个小技巧,找了一个算命先生给自己算命,说自己有事真龙天子的命,然后在军中广为传播,终于,在他的指点下,几位将军直接将黄袍盖在他的身上,说您就是当今的真龙天子,最终赵匡胤称帝,年号为宋,就是历史中的宋太祖,他之所以敢这样做,就是因为当时的唐朝中央政府国力衰微,已经无法制衡各地节度使,所以他黄袍加身之后,唐的中央政府一样,没有足够的能力来镇压平反。

而关于宋太祖的另一件事,就是杯酒释兵权。在宋太祖当上皇帝之后,各地节度使依然拥兵自重而跟他当初打天下的那些将军更是勇猛过人,所以为了避免这样情况的出现,宋太祖找了一天把这些将军带进宫中喝酒,然后,和这些将军说你们这些将军跟着我打天下已经劳累了大半生,现在让你们卸甲归田,回家好好养老,但是如果你们还想学我的那一套,那就不要怪我现在就心狠手辣,所以手下的那些将军,在软硬兼施下,交出了自己的兵权,避免了一次大范围的全国军事行动,所以这件事在历史上,也算一次比较出名的中央集权行动

1、唐三彩

唐三彩,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1905年陇海铁路洛阳段修筑期间,在古都洛阳北邙山发现一批唐代墓葬,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并且沿用至今,享誉中外。

2、河洛大鼓

河洛大鼓,俗称“说书”,河南传统地方曲种之一。

河洛大鼓是一种以说、唱为艺术表演手段,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歌唱社会生活的传统音乐。其演唱艺术形式有十一种词牌,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曲目有《刘公案》、《双打擂》、《大红袍》、《大八义》、《小八义》等。

河洛大鼓发源于河南偃师,兴于巩义,流行于洛阳、孟津、登封等地。2006年5月20日,河洛大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12。

3、豫剧

 豫剧发源于中原(河南开封)。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与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汉族戏曲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4、大平调

大平调起源于明代中期,主要流行于豫北、鲁西南及豫东、皖北、冀南等地,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大平调的唱腔音乐属梆子腔系统,因比山东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的音调低,故称大平调。它的音乐板式结构多与豫剧相同,艺术风格则比豫剧更加粗犷火爆。

大平调在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有着很大影响,逐渐形成三个支派,即东路大平调、西路大平调和河东大平调。

5、汝瓷烧制技艺

汝瓷烧制技艺,河南省汝州市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汝瓷之所以名贵,除了历史上汝官瓷烧制时间短、传世品少外,更重要的是它的烧制技术难度大。

在烧制过程中,不仅与当地当时的气候、温度、湿度、风力、水质燃料有很大关系,而且如何把握制釉的黏度和流动性烧制熔融温度和铁还原的科学原理及保温慢冷的析晶过程等,都直接影响着汝瓷青瓷乳珠的形成和青瓷釉的成色,这一烧制技艺使汝瓷享誉千载,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洛阳

  一、夏都斟鄩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王朝。据《竹书纪年》的记载推算,夏王朝存在的时间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之间,有470多年的历史,历经17位帝王。 洛阳一带是夏民族建邦立国的腹地。夏朝的第一个国王禹,始都阳城,后迁阳翟。阳城在登封,阳翟在禹州,均离洛阳不远。夏王朝的第三个帝王太康(启之子)都斟鄩。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太康居斟鄩。”今本《竹书纪年》又载:“仲康即帝位,据斟鄩。”《史记·夏本记》云:“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羿即后羿,为东方夷族的一个首领,他乘太康无道、夏民怨愤,入居斟鄩,执政,拒太康于外。太康卒,扶仲康即王位,仍居斟鄩,后被其亲信寒浞杀死。 斟鄩在何处?目前说法不一。《国语·周语上》载:“昔伊、洛竭,而夏亡。”证明斟鄩在伊洛区内。《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洛阳正处在这个位置。 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洛阳偃师二里头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二里头一带是一座大型都城遗址,定名为“二里头文化”。经碳14测定,其绝对年代相当于夏代,距今有4000 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夏代的大型都城遗址。总面积为375平方公里。内有大型宫殿遗址。考古学家认定,二里头文化遗址就是夏代都城遗址,即夏都斟鄩的所在地。夏代太康、仲康、夏桀三帝王曾建都于此。《帝王世纪》记载:太康在位29年。《通鉴外纪》记载:仲康在位52年,夏朝都斟鄩94年。

  二、商都西亳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高度发展的时期。商本是黄河下游的一个古老的部落,为东夷族的一支。夏朝时属于夏王朝的一个诸侯国。商部族经常迁徙。从契至汤十四世,共迁徙八次。商部族活动的主要地区是河南的北部、河北的南部和山东的西南部,汤最后的定居地是河南东部的商丘、史称南亳。 约公元前16世纪夏亡商立。商汤攻开夏都斟鄩之后,决定在夏都附近另建新都。新都建成后,商汤从南亳迁此,史称西亳。商都西亳在何处?这是数千年来历史上的一个疑点。“河南偃师为西亳,帝喾及汤所都,盘庚亦徙都之”这西亳在洛阳偃师尸乡。 1983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在洛阳偃师尸乡沟、大槐树、塔庄一带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这座商城遗址。从此揭开了西亳的秘密,结束了数千年来关于西亳的历史疑案,这是国内外史学界的一件重大发现。商城总面积为190万平方米。城内南中部有宫殿遗址。宫城成正方形。大殿之后,有几座宫殿建筑,东西对峙,系王宫所在地。城内道路纵横,井然有条。城外有环城马路。这座规模宏大的古商城,显然是按照都城的规格建造的。据碳14测定的绝对年代,是商朝早期的城池。再次,洛阳偃师尸乡的商文化遗址,就是商都西亳的所在地。 《竹书纪年》载:“汤居西亳,仲丁元年辛丑即王位,自亳迁于嚣。”《史记·殷本纪》又载:“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又云“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殷复去亳徙河北。”从此可以看出,商朝曾两次都西亳。第一次商都西亳,约在公元前1711年至前1482年,计230年,历经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已、太戊、仲丁10帝。第二次商都西亳,约在公元前1310年至公元前1140年,计170年,经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禀辛、庚丁、武乙九帝王。商朝两次都西亳,共19帝,四百余年。 商朝自盘庚始实行双都制,既有南都西亳城,又有北都殷城。洛阳与安阳成了商殷时期的姊妹城。

  三、西周东都洛阳

  周族原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历史悠久的部落,与夏、商两族同称为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三大部族。夏、商两朝时期,周是它们的属国。 商朝末年,纣王昏庸无道,武王时,周的势力已很强大,决心灭商。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乘机率众东下,经洛阳北部孟津渡河,一举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商亡周兴,史称西周。武王灭商后想在洛阳建都。《左传·宣公三年》载:“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武王灭商后先来到洛阳,决定立即在此建一座城邑,名曰洛邑。其址在今日白马寺东南。《史记·周本纪》载:“武王营周居洛邑而后去。”在营城之间,武王曾去嵩山祭天。这武王克商后并没有马上回镐。而是居洛阳察看地形,营建周人之居、嵩山祭天、迁九鼎等。同时也在周公营建洛邑之前,洛阳的名字已称洛邑。 武王灭商后的第二年便在镐京病故,成王即位。因成王年幼,由其叔父周公辅佐代政。成王执政的那年,“使召公复营洛邑”,周公先后来到洛邑,经过实测,开始了大规模的营建工程。从三月到十二月完成了洛阳这座城池的建设。从此,西周有两座都城。西方的镐京称为宗周,东方的洛邑称为成周。成周又分为王城与下都。下都后来又称成周。周时洛阳的名称众多,又常变换。洛阳邑建成后,“成王定鼎于郏鄏”。郏鄏即周王城。成王执政五年即迁都成周的王城。《何尊》铭文中记载:“惟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惟王五祀。”西周自成王始,诸王均来成周居位、施政。这在周器铭文中有所记载。其中记载成王的有8器、昭王的7器、穆王的1器、恭王的14器、懿王的4器、孝王的3 器、夷王的1器、厉王的15器、宣、幽二王的各2器,康王未发现铭文记载。其他诸王经常居洛处理国事。洛、镐二都均没有中央最高官署卿事察,周公居洛、召公居镐。周公死后,他的儿子君陈又承袭周公的职位,继续镇守在这里。洛阳作为西周的东都城,从成王五年至平王二年,历时295年。历经成王、昭王、穆王、恭王、懿王、孝王、夷王、厉王、宣王、幽 王10帝王。西周时期,实行的是一国两都制。

  四、东周都洛阳

  周宣王卒、周幽王立。关中发生大的地震,灾难严重。《诗小雅·十月之交》云:“三川竭、岐山崩。百川沸腾、山冢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加之内政腐败,社会黑暗,宫廷分裂。公元前771年幽王被杀,西都镐京被抢劫一空。平王即位的第二年,即公元前770年,决定废西都全迁东都,史称东周。东周只有洛阳一个都城。 东周时期,仍有两座城:一为王城,击公所建,时为帝王所居。一为成周,武王所建,周公复营,时为军事要地。王城人秋冬居都城有310年,从周平王开始,历经桓王、庄王、厘王、惠王、襄王、顷王、匡王、定王、简王、灵王、景王、悼王、赧王14帝。成周作为东周都城有二百零五年,历经周敬王、元王、贞定王、哀王、思王、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显王、慎靓王11帝王。洛阳作为东周都城有515年,历经25帝。

  五、西汉初都雒阳

  西汉初,高祖刘邦定都洛阳。《史记·高祖本纪》载:“天下大定。高祖都雒阳,诸侯皆臣属。”“故临江王驩为项羽叛汉,令卢绾、刘贾围之,不下。数月而降,杀之雒阳。” 后来,“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本来, “高祖欲长都雒阳”,后来“齐人刘敬说,乃留侯劝上入都关中,高祖是日驾,入都关中。

  六、东汉都洛阳

  东汉(公元25年~220年),又称后汉,是中国古代继秦朝和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由光武帝刘秀建立。二十四史中的断代史—《后汉书》,即记载了上起光武帝,下至汉献帝的东汉一朝共196年历史。东汉一朝中发生了许多影响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如在东汉大军的打击下匈奴人西迁进入欧洲、造纸术的发明和以“永平求法”为代表的佛教东来,均为深远的影响了中国甚至是世界的大事。

  七、曹魏都洛阳

  建安二十五年(220)冬,曹操之子曹丕篡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魏国(公元220年-266年),始于魏文帝曹丕,灭亡于魏元帝曹奂。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汉献帝以冀州十郡封曹操为“魏公”、在魏郡治所邺建宗庙,平定汉中后进爵“魏王”,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其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八、西晋都洛阳

  曹魏后期,政治黑暗,曹魏走向衰落。公元265年司马炎继晋王位自立为帝,是为晋武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西晋仍都洛阳。西晋都洛51年,历经晋武帝、惠帝、怀帝、愍帝4帝。城址在白马寺东的汉魏故城遗址处。

  九、北魏迁都洛阳

  公元494年(太和十八年),北魏占领中原,统一北方,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是个大有作为的皇帝,他坚持改革,整顿吏治,严惩贪宫污吏,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提倡学汉文、说汉话、穿汉服,洛阳是古代帝王理想的建都立业之所,也是汉文化积淀深厚之地,迁都洛阳是北魏孝文帝一生最重要的功业之一。作为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这一举措体现了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

  十、隋朝建东京

  杨广继位后,决定迁都洛阳,他认为“洛阳自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合,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供赋等。”是帝王建都的理想之地。604年,隋炀帝杨广亲自赴洛,他先去巡视了汉魏故城。这里北阻邙山,南隔洛水,东西狭长,北高南低,洛水北滚还经常浸倒城墙。他认为此处做都城不甚理想,于是率朝臣沿邙山南麓西行。走到今老城以北,登上邙山最高峰,南望伊阙,只见北自邙山南至龙门的这片地区,南北开阔,东西平坦。四周群山环抱,是天然屏障,伊、洛、瀍、涧四水纵横,其中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且有漕运之便。便随口说道:“这不是皇城龙门吗?为什么以前的皇帝不在此建都呢?”。随从苏威马上回答道:“以前的皇帝不是不知道这个地方,而是这地方在等陛下您呀?”。于是敕有司于洛阳的故王城东,汉魏城以西18里的地方营建东京,命尚书杨素任营建东都大监,纳言杨达、将作大臣宇文恺为副监,每月役丁200万人,展开了大规模的营建工程。为营建新都,隋炀帝“发大江以南五岭以北奇材异石,输之洛阳,又求海内嘉木异草,珍禽奇兽,以实园苑”(《资治通鉴》卷180《隋纪》四)。耗费无数人力物力,费时达一年,一座周围达27公里,宫殿苑囿巍峨壮丽的都城拔地而起。公元605年,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使洛阳成为南北交通要枢。同时,洛阳也是国际性商业都市,市内有三市,即丰都市,通远市和大同市。丰都市是最大的市,在洛河南偏东,亦称东市。据《大业杂记》载:“丰都市周八里,通门十二,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榆柳交阴,通渠相注,市四壁四百余店。重楼延阁。五相临映,招致商旅,珍奇山积。”隋炀帝率百官于大业二年(606年)四月到达洛阳。当时“自伊阙,阵法驾,备千乘万骑,入于东京”(《隋书·炀帝纪》),声势十分浩大。隋炀帝都洛后,于大业五年(609年)春正月丙子,改东京为东都,改洛州为豫州,后又改为河南郡,辖河南、洛阳2县,县治在京城内。洛阳县在茂德里,河南县在政化里。隋唐洛阳城以其“前直伊阙,背依邙山,左瀍右涧,洛水横贯其中,有河汉之像”的地理环境因素,及宫城皇城偏隅郭城西北的独特的布局和整齐的划一里见方的里坊布局建制而在中国都城建设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十一、武周都洛阳

  自唐载初元年九月(690年)自号“圣母神皇”的武则天革“唐”命,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并号洛阳为“神都”直至(705年)于洛阳“上阳宫”病逝,在位15年,也就武则天创建武周政权。武则天在位时间,武则天从执政到称帝,共50余年之久。

  十二、唐末迁都洛阳

  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九月,朱温与张全义曾奏请昭宗迁都洛阳,未果。但朱温还是常令张全义营修洛阳宫室。天佑元年(904年)正月,昭宗答应迁都洛阳。朱温遂征发河南、河北诸镇丁匠数万到洛阳,由张全义负责大规模修缮洛阳宫殿,江、浙、湖、岭各镇也都输送财物助之。四月,洛阳宫室全部修缮完毕。同年,昭宗迁都洛阳。洛阳城经过张全义数年营建,

  十三、后梁迁都洛阳

  天祐四年(907),唐哀帝禅位于朱温,改元为开平。朱温以梁为国号,都开封,以洛阳为西都。开平三年(909)正月,朱温迁都洛阳,以开封为东都。

  十四、后唐迁都洛阳

  后梁龙德三年(923),后唐灭后梁,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县东北)称帝。同年(即同光元年)十二月,迁都洛阳,以洛阳为洛京。李存勖以继唐而有天下,故国号唐,史称“后唐”。

  十五、后晋都洛阳

  后唐末年,晋王石敬瑭起兵晋阳,天福元年(936)闰十一月攻入洛阳,灭后唐。辽太宗耶律德光册其为大晋皇帝,国号晋,建都洛阳。

  开封 夏 战国魏 后晋 后汉 后周 宋

  新郑 东周郑 韩

  商丘 北宋的南京

楚河汉界的来历,哪本古书上有

“楚河汉界”是指河南省荥阳市黄河南岸广武山上的鸿沟。沟口宽约800米,深达200米,是古代的一处军事要地。西汉初年楚汉相争时,汉高祖刘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