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提供古代的亭台楼阁的名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4收藏

谁能给我提供古代的亭台楼阁的名字?,第1张

No1 岳阳楼

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历史上曾多次修缮,主楼高约19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的纯木结构。北宋范仲淹曾作《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的名句,更使岳阳楼名闻天下。现在的岳阳为1984年重修,保持了原有历史风貌;登岳阳楼可游览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位置:湖南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

No2 黄鹤楼

始建于公元223年,总高度514米,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楼外铸铜黄鹤造型。唐朝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更使其名闻天下。黄鹤楼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位置:湖北武汉市长江南岸的蛇山之巅

No3 滕王阁

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历史上滕王阁先后共重建29次之多,屡毁屡建,现在的阁楼建于1985年修缮,连地下室共四层,总高575米。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的《滕王阁序》更让其名扬天下,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不仅是登高览胜景的真实写照,这诗句更是流芳后世成为永恒的经典。位置:江西南昌市西北部赣江东岸

No4 大观楼

始建于1690年,为三重檐琉璃戗角木结构建筑,孙髯翁为其撰写长联(上下联各90字),上联写登大观楼骋怀,所见到“五百里滇池”的四围风光,下联抒发对云南“数千年往事”的无限感慨,情景交融,对仗工整,气魄宏大。大观楼也因长联而成为中国名楼。位置:云南昆明市近华浦南面

No5 鹳雀楼

始建于北周时期,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历史上经多次修缮,2002年经5年复建后新鹳雀楼对外开放,新建的鹳雀楼为仿唐形制,四檐三层。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周围风景秀丽。唐代诗人王之涣著有《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最富盛名。位置:山西运城市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

No6 蓬莱阁

始建于1061年,其“八仙过海”传说和“海市蜃楼”奇观享誉海内外。历经沧桑,如今已发展为以蓬莱阁古建筑群为中轴,蓬莱水城和田横山为两翼,四种文化(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为底蕴,山(丹崖山)、海(黄、渤二海)、城(蓬莱水城)、阁(蓬莱阁)为格局的风景名胜区。位置:山东蓬莱市区西北的丹崖山上

No7 阅江楼

始建于1374年,为典型的明代皇家建筑风格,高52米,共七层,阅江楼喻“阅江揽胜”之意。阅江楼是明太祖朱元璋下诏修建的,还亲自撰写《阅江楼记》,但在建楼工程所用地基平砥完工后,他又突然决定停建。直至1997年市政府正式批准复建,2001年9月竣工,从此结束了“有记无楼”的历史。位置:江苏南京市区西北的狮子山上

No8 天一阁

始建于明代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为木构的二层硬山顶建筑,通高85米,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在楼前凿有“天一池”通月湖,既可美化环境,又可蓄水以防火。位置:浙江宁波市海曙区

No9 钟鼓楼

西安钟楼和鼓楼的合称,鼓楼始建于1380年,建于高大的长方形台基之上,台基下辟有高和宽均为6米的南北向券洞。钟楼始建于1384年,是一座重檐三滴水式四角攒尖顶的阁楼式建筑,建在方形基座上;基座下有高与宽均为6米的十字形券洞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相通。位置:陕西西安市西大街

No10 天心阁

始建于明末,是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有楼阁三层,朱梁画栋、碧瓦飞檐,坐落在30多米高的城垣之上,与古城墙及天心公园其它建筑巧妙融为一体。现在的天心阁为1983年重建,近有妙高峰为伴,远望岳麓山为屏,登上天心阁,极目四望,全城景物,尽收眼底。位置:湖南长沙市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之处的古城墙上。

一、 通则名词

1、明间:建筑物居中的开间。

2、次间:建筑物明间和梢间之间的开间。如有多次间可分为一次间、二次间、三次间等。

3、梢间:建筑物两端头的开间。

4、檐面:平面呈矩形的建筑物,短边方向称山面。

5、面阔:又称面宽,建筑物面宽方向相邻两柱间的轴线距离。

6、通面阔:建筑物两尽端柱间轴线距离。

7、进深:垂直于建筑物面宽方向的平面尺寸称为进深。

8、通进深:建筑物侧面(进深方向)两尽端柱间的轴线尺寸。

9、步架:相邻两檩间轴线的水平距离。

10、举架:坡屋顶屋面的相邻两檩,上面一檩比下面一檩抬起的高度。

11、举高:相邻两檩轴心的垂直距离。

12、上出:建筑物檐口自檐柱轴线向外挑出的水平长度。带斗拱的建筑,上出是由斗拱出踩和檐椽飞椽挑出两部分组成。

13、下出:台明(台基露出的地面部分)由檐柱中线向外延展出的部分称台明出沿,又称下出。

14、出水:建筑物的上檐出又称出水。

15、回水:建筑物的上出大于下出,上出与下出之差称为回水。

16、收分:中国清代建筑柱子直径下大上小,以柱根部分直径为基数,按柱高的1/100或一定比例减小柱径,称为收分。

17、侧脚:柱头位置不动,柱脚按一定尺度向外侧移出,造成柱头略向内侧斜,称为侧脚。清代建筑仅檐柱有侧脚,明代以前建筑里圈柱也有侧脚。柱侧脚有利于建筑物稳定。

18、斗口:斗拱最下层的坐斗(大斗)面宽方向的刻口称斗口。在清式建筑体系中,斗口是最基本的建筑模数之一,凡带斗拱的建筑,所有的构件、部位均与斗口有倍分关系。

19、硬山:屋面既有前后两坡,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与檩木梁架全部封砌在山墙内的建筑,称为硬山建筑。

20、悬山:屋面有前后两坡,屋面两端悬挑于山墙或山面梁架之间的建筑,称为悬山式建筑。悬山又称挑山。

21、庑殿:屋面有四坡并有正脊的建筑称庑殿建筑,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型制。

22、歇山:由悬山屋顶和庑殿屋顶组合形成的一种屋顶形式。歇山建筑又称九脊殿,型制等级仅次于庑殿建筑。

23、攒尖:建筑物的若干坡屋面在顶部交汇成一点形成尖顶,称为攒尖建筑。攒尖建筑平面为正多边形,如正三边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圆形等。

24、复合: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建筑形式,或由一种建筑形式的不同形态组合而成的建筑称复合建筑。复合建筑形式优美,历史上很多著名楼阁如黄鹤楼、腾王阁、故宫角楼等都是复合建筑。

25、三滴水:古代屋檐为滴水,三滴水即三重屋檐。

1、木经

《木经》是一部关于房屋建筑方法的著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木结构建筑手册。令人遗憾的是,这部书后来失传了。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简略记载,《木经》对建筑物各个部分的规格和各构件之间的比例作了详细具体的规定,一直为后人广泛应用。《木经》的问世不仅促进了当时建筑技术的交流和提高,而且对后来建筑技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一书,在很多部分上都是从《木经》上参照的。

2、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编于熙宁年间(1068-1077),成书于元符三年(1100),刊行于宋崇宁二年(1103年),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的《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

3、工程做法则例

清代为加强建筑业的管理,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由工部编定并刊行了一部《工程做法》的术书,作为控制官工预算、作法、工料的依据。书中包括有土木瓦石、搭材起重、油画裱糊等十七个专业的内容和二十七种典型建筑的设计实例。该书虽然不尽完善,但对研究清代初期的建筑技术水平而言,是一份相当完备的资料。此外,清代政府还组织编写了多种具体工程的做法则例、做法册、物料价值等有关建筑的书籍作为辅助资料。同时民问匠师亦留传下不少工程做法抄本,所以说清代建筑营造方面的文字资料是历代中最丰富的。同时在政府的工程管理部门中特别设立了样式房及销算房,主管工程设计及核销经费,对提高宫殿官府工程的管理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样式房的雷发达家族及销算房的刘廷瓒等人,都是清代著名的工师。清工部《工程做法》和宋《营造法式》被认为是研究中国建筑的两部文法课本。

谁能给我提供古代的亭台楼阁的名字?

No1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历史上曾多次修缮,主楼高约19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的纯木结构。北宋范仲淹曾作《岳阳楼记》,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