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是哪13个朝代的古都?
西安古称镐京、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润长安。历史上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共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如今还有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
第一个在西安建都的是西周。周人兴起于今陕甘一带,慢慢走下高原,都城也不断迁移,从豳到岐阳周原,周文王又迁都到丰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周武王姬发又在沣水东岸建立了镐京。丰京、镐京合称丰镐,为西周都城,位置就在今西安市长安区。
第二个在西安建都的是秦国。秦人早期与戎人杂居错处,远离中原。周王室东迁洛阳之后,秦人才逐步东进关中。秦国开始实力弱小,差点被灭掉。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日强,最终灭六国统一天下。秦有约250年以雍(今宝鸡凤翔)为都,之后迁都泾阳、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咸阳。
第三个在西安建都的是西汉。秦一统天下,但二世而亡,埋葬秦朝的项羽、刘邦最终也走向争霸之路。西汉最初都城并非长安(西安),刘邦在定陶(今山东菏泽定陶区)称帝,楚汉争霸取得胜利后,建都洛阳(仅3个月),而后迁都长安。
第四个在西安建都的是新朝。西汉末年,外戚王氏专权,野心的王莽废除刘氏皇帝,自立为帝,建立新朝,史称新莽,以西汉都城长安为都。长安被王莽改名为常安,不过,新莽仅存在了15年就被推翻。
图-俯瞰西安古城
第五个在西安建都的是东汉。推翻王莽后,光武帝刘秀以洛阳为都建立东汉。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造成天下大乱,公元190年,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
第六个在西安建都的是西晋。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魏国占据中原,实力最强,先后灭蜀、吴统一天下。司马氏篡夺曹氏皇位,以洛阳为都建立西晋。永嘉之乱,前赵军攻陷洛阳,晋怀帝被俘,晋愍帝司马邺313年于长安即位。
图-俯瞰西安古城钟楼
第七个在西安建都的是前赵。316年,前赵攻破长安,晋愍帝被俘杀,西晋灭亡,长安变成前赵的都城。
第八个在西安建都的是前秦。东晋十六国时,南北方处于割裂状态,南方东晋相对统一稳定,而北方则处于五胡十六国割据的混乱中,氐族人苻健在长安建立前秦。苻健死后,其子苻生继位,*杀无度,被苻坚杀而代之。苻坚知人善任,任用王猛,最终统一北方,不过在淝水之战中败于东晋,前秦随后崩溃。
第九个在西安建都的是后秦。淝水之战后,北方重归混乱。前秦叛将姚苌在渭北建立后秦,前秦大帝苻坚被姚苌围困,并缢杀之,是为新平之祸。公元386年,后秦迁都长安,直至公元417年被东晋灭亡。
第十个在西安建都的是西魏。前秦崩溃后,公元386年拓跋珪在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南)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而后又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与西魏,西魏都城长安。
第十一个在西安建都的是北周。西魏建立后,实际朝政大权被权臣宇文泰把持,宇文泰死后,其子宇文觉在宇文护的拥立下篡夺西魏皇位,在长安建立北周。
第十二个在西安建都的是隋朝。北周武帝灭北齐,统一北方。北周静帝被丞相杨坚所迫禅位,杨坚建立隋朝,在长安营建新都大兴城。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并迁都洛阳。
第十三个在西安建都的是唐朝。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过度消耗国力,引发隋末民变。唐国公李渊晋阳起兵,顺利攻取长安。拥立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帝,后又逼杨侑禅让,以长安为都建立唐朝。唐末,权臣朱全忠胁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历经战乱的长安破坏严重,加上经济重心的东移,此后再也没有成为都城机会。
西安作为都城的历史从西周到唐朝唐昭宗被迫迁都洛阳为止,持续近两千年,这在整个华夏历史中的分量不可谓不重。西安是我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因此得以与罗马、雅典、开罗并称世界四大古都。
西安,古称丰镐、咸阳、长安、常安、镐京、大兴、西京等。
1、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
2、秦都城咸阳,阿房宫大部分面积在今西安市境内,秦咸阳城地跨渭河南北。
3、公元前202年,刘邦在长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汉城)建立西汉王朝。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4、王莽称帝,曾改都城长安为“常安”。
5、隋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颁令在汉长安城东南的今西安城址营建新都大兴城。隋开国之初,都城仍在长安旧城。
6、唐朝定都长安后,改隋大兴城为长安城,并进行了增修和扩建。
7、明代形成了西安的格局,西安的名称也源于明代。明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大将军徐达进兵奉元路,改奉元路为西安府。
扩展资料:
盛唐时期,由于政治清平,经济繁荣,社会相对安定,中外交往频繁,长安文化艺术的各个门类竞相发展,取得了光照千古的辉煌成就。
文学方面,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王维、杜牧、李贺、李商隐等一大批杰出的诗人汇聚长安,古体诗、律诗、绝句都由完备而达于全盛。
散文创作由韩愈、柳宗元高举起古文运动的旗帜,反对艳冶*靡之风,主张“言必己出”、“文从字顺”,以其精炼、含蓄、犀利、优美的散文作品,而跨入“唐宋八大家”之列。唐代传奇的出现表明中国小说创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并已逐渐成熟。
音乐、舞蹈方面,涌现了一批杰出的音乐家、歌唱家和舞蹈家,诞生了诸如《秦王破阵乐》、《九功舞》、《霓裳羽衣曲》等场面宏大、气氛热烈的乐舞,在中国音乐、舞蹈史上谱写了华美、绚丽的篇章。
美术、雕塑、书法、篆刻方面,名家荟萃,高手迭出,佳作层出不穷,影响至为深远。杂技艺术花团锦簇,戏剧艺术崭露头角,民间文艺和民间工艺体现了民间艺术家的才智。
唐代,长安的文化艺术事业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海纳百川,昂扬奔放,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
——西安 (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
西安市人民政府——首页 / 市情概括 / 城市概况 / 历史沿革 / 正文 /历史沿革
1、西安,古称:沣京(西周)、镐京(西周)、长安(汉唐)、永兴军城(宋)、奉元城(元)、西安(明清)、西京(民国)等;
2、现为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3、长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
陕西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是一些陕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1 西安鼓乐:西安鼓乐是陕西省的传统音乐表演形式,包括鼓、锣、钹等乐器,常用于庆祝、欢迎和其他重要场合。
2 秦腔:秦腔是陕西省的一种戏曲形式,起源于秦代,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而闻名,被列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 西安剪纸:西安剪纸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剪纸艺术,以其细致的刻画和独特的设计而闻名。剪纸通常用于庆祝节日和装饰。
4 汉唐古乐:汉唐古乐是中国古代音乐的一种形式,陕西省是其重要发源地之一。这种音乐具有古朴、庄重的特点,常用于宫廷仪式和文化活动。
5 西安葫芦丝:西安葫芦丝是一种传统的民间音乐乐器,采用葫芦制作,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
6 渭派木版年画:渭派木版年画是陕西省的传统年画艺术,以渭河流域为中心发展,以其明快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而著名。
7 陕北皮影戏:陕北皮影戏是陕西省北部地区的传统戏曲形式,采用剪纸制作的皮影进行表演,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陕西丰富多样的传统艺术和文化形式,反映了陕西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它们在保护和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吸引了许多人前来欣赏和学习。
西安13朝有:西周、秦朝、西汉、新朝、东汉献帝时期、西晋愍帝时期、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朝、唐朝。西安,简称“镐”,古称长安、镐京,是陕西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业基地。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自古有着“八水润长安”之美誉。
西安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之一。早在100万年前,蓝田古人类就在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已经出现了城垣的雏形;2008年,西安高陵杨官寨出土距今6000余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市遗迹,被选为当年中国考古发现之首,这是中国发现的迄今最早的城市遗址,也将西安地区城市历史推进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半坡人的经济生活中,农业生产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焚毁树木,开垦农田,种植粟等旱地作物。当时人们从事生产活动所使用的工具是石头、兽骨、鹿角和陶片等制造的。除粮食生产外,半坡人也已开始种植蔬菜。家畜饲养业在当时已出现了,当时养的牲畜有猪和狗两种,以猪为主。打猎、捕鱼也是当时一项重要的生产活动。
西安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文化遗存具有资源密度大、保存好、级别高的特点,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的155个基本类型中,西安旅游资源占据89个。西安周围帝王陵墓有72座,其中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周、秦、汉、唐四大都城遗址,西汉帝王11陵和唐代帝王18陵,大小雁塔、钟鼓楼、古城墙等古建筑700多处。
有大雁塔、小雁塔、大明宫遗址、兴教寺塔、唐华清宫等。
1、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2、小雁塔
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年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
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小雁塔和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合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是西安博物院的组成部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3、大明宫遗址
大明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太华南路,唐末毁于兵燹。
大明宫是唐帝国的大朝正宫,唐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唐长安城“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最为辉煌壮丽的建筑群,称为“东内”。
地处长安城北部的龙首原上,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宫。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二百余年。
大明宫遗址略呈梯形,占地面积约32平方千米。宫墙周长76千米,四面共有11座门,已探明的殿台楼亭等遗址40余处。大明宫南部为前朝,自南向北由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为中心组成;北部的内廷中心为太液池。
4、兴教寺塔
兴教寺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原畔兴教寺内,是佛教传播史上著名的人物、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窥基和新罗弟子圆测的舍利墓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楼阁式塔,展现了佛教沿丝绸之路传至长安后的发展及其对朝鲜半岛的影响。
兴教寺为佛教法相宗(又称唯识宗、慈恩宗)祖庭之一,兴教寺塔即唯识宗的三位祖师墓塔,在佛教传播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5、唐华清宫
唐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后也称“华清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包括原骊山国家森林公园,与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皇家园林。
华清宫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初名“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唐玄宗更华清宫,因在骊山,又叫骊山宫,亦称骊宫、绣岭宫。
华清宫始建于唐初,鼎盛于唐玄宗执政以后。唐玄宗悉心经营建起如此宏大的离宫,他几乎每年十月都要到此游幸。岁尽始还长安。
安史乱后,政局突变,华清宫的游幸迅速衰落,唐朝以后各代皇帝已很少出游华清宫。后历代皇家有维修,到解放前已是汤池寥落,宫殿萧疏。
——唐华清宫
——兴教寺塔
——大明宫遗址
——小雁塔
——大雁塔
西安原始人遗址有:
1、陕西省的蓝田县蓝田人遗址:包括陈家窝地点和公王岭地点两处,陈家窝地点距今65万年左右,公王岭地点距今100万年左右。
2、龙岗寺古人类遗址:它的旧石器遗址是迄今陕西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文化遗址,距今120万年以上。
3、半坡村的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
4、壶口镇龙王辿遗址:据初步的年代测定,其绝对年代应为距今2到1、5万年前后。
1、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位于西安市以东,是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于仰韶文化。这类遗存仅在黄河流域的关中地区就发现了400多处,因此,黄河流域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发源地之美称。
2、汉长安城遗址
在陕西西安市西北5公里处。为西汉首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将秦朝的兴乐宫重加修饰并改名长乐宫,由栋阳迁都于此。高租七年建成未央官,惠帝无年开始修筑长安城墙。1957—1959年对汉城进行了勘测并对直城门、西安门、霸城门和宣平门进行了发掘,取得了研究古代城市建筑和有关的历史资料。
3、大明宫遗址
在陕西西安市北1公里的龙首原上。初建于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名永安宫,是唐太宗为其父李渊修建的夏宫。工程大明官遗址未完,李渊死后改名大明宫。尔后两次易名,神龙三年(707年)大明宫的名称才固定下来,唐末为朱温所破坏,又经韩建缩小长安城时拆毁,已成废墟。今遗址内含元殿、麟德殿、翔鸾和栖风两阁以及太液池、蓬莱亭等遗迹,向可辨识。1957—1959年考古工作者发掘了四座城门和含元、麟德两殿遗址。
4、大雁塔
在陕西西安市南4公里的慈恩寺内。寺为唐高宗为其母追荐冥福而建。本名慈恩寺塔,因《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三中记:摩揭陀国有一僧寺,一日有群鸿飞过,忽一雁离群落羽,摔死地上,僧人惊异,认为雁即菩萨,众议埋雁建塔纪念,故名。
5、大兴善寺
在陕西安市南25公里。始建于晋泰始至太康年间。隋开皇年间印度僧人那连提黎耶舍、阇那崛多、达摩笈多先后来长安传授密宗时住此。现存的佛殿、禅堂、配房、钟鼓楼等,都是明清时的建筑物。1956年全面修葺。
6、广仁寺
在陕西西安市西北角。原为西北和康藏一带喇嘛进北京路过陕西时的住宿地,故又称喇嘛寺。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为西安地区唯一的西藏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平时西藏僧众来内地,多去寺内禅礼。
7、小雁塔
在陕西西安市南约1公里处的荐福寺内。寺创建于唐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初名献福寺,小雁塔是为唐高宗献福而建立的寺院。塔修建于景龙年间,因比慈恩寺大雁塔小,故名小雁塔。塔身为密檐式方形砖构建筑,初为十五级,后经多次地震,塔顶被震坍,塔身破裂,现余十三级,塔基座亦呈方形,塔底层每面长1183米,通高43米。型体秀丽美观。
8、长乐宫遗址
在陕西西安市汉长安城内。秦时系兴乐官,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重加扩建,改为长乐宫。由前殿、临华、长信、宣德、温室等十四个宫殿组成,周长十余公里。汉高祖七年由栎阳迁部长安居此。自惠帝以后,皇帝移往来央宫,长乐宫专供太后居住,称为东宫或东朝,现仅存遗址。
9、未央宫遗址
在陕西西安市汉长安城西南部的西安门里。汉长安城内的主要官殿之一。建于汉高祖在位时,由承明、清凉、宣室等四十多个宫殿台阁组成。这里常出土“长乐未央”、“长生无极”等瓦当以及汉空心砖、水道等文物。
10、东岳庙
在陕西西安市东门内北边。东岳即指泰山,历代统治者认为山高有灵,修庙祭把,因之东岳庙遍及全国。此庙建于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明弘治年间及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先后重修。
11、白鹿原
在陕西西安市东南约10公里。原上有霸陵(汉文帝墓)、薄太后墓、滕公了(灌婴墓)。《三秦记》载:“周平王东迂,有白鹿游于此,以是得名。”白鹿原又称霸陵、霸上、霸头。《史记》载:王翦伐荆,秦始皇送至霸上;刘邦西入咸阳,还军霸上。均指此。
12、西安碑林
在陕西西安市三学街。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为保存唐开成年间镌刻的《十三经》而建立起来的碑石集中地。历代都有增添,现有七个陈列室,六个游廊和一个碑亭,共展出碑石墓志一千多块,自汉迄清,荟萃各代名家手笔,是我国一座书法艺术宝库。
13、曲江池
在陕西西安市南约5公里之低凹地带。隋宇文恺设计大兴城时,为人工挖凿屈曲的湖泊而得名。现在的曲江池,一片平凹。禾苗青翠,绿茵被野,当年彩霞亭和紫云楼两座建筑遗址,犹清晰可见。
14、阿房宫遗址
在陕西西安市西郊约75公里的阿房村一带。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以咸阳官城规模狭小,驱使七十万人在渭河南上林苑中营建朝宫。
15、钟楼
在陕西西安市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会处。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1582年)重修。楼的整体为重檐复屋四角攒尖顶的木质结构。每层均施斗洪装饰,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供游人登临参观。
陕西西安是哪13个朝代的古都?
本文2023-10-31 02:26:3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5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