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交还中国31枚古钱币,我国还有哪些文物流失在外?
埃及交还中国31枚故钱币,我国还有哪些文物流失在外?我国是由许多的文物在以前都以各种的方式流失在了国家之外,有的是被侵略的方式,有的是因为保管不善所丢失。也有许多特殊的情况使得国家的文物并不能在国家博物馆中展览,而在别个国家博物馆当中能够看到就好比在英,法的博物馆当中,就有许多文物并不是来自木法这两个国家,而是来自世界的各个国家,基本上都是他们所侵略带回来的文物。所以我国有很多文物也存在于这两个国家的博物馆当中,类似于罗浮宫博物馆就藏着我国某些重要的文物。
人们提的比较多的文物就是圆明园铜像,虽然目前我国追回了许多的头像,但是仍有部分头像的下落不知在哪里。这回文物的方式也使得文物的流失较为难追回。毕竟以外交为方式就回我国文物的手段,能追回的文物数量并不算特别的多。因为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追回的重要文物通常价值都非常之高,但数量基本上都比较少。也有通过人们捐赠的方式,将外国的文物通过拍卖会的方式买下来,以个人名义捐赠给国家。像我国著名商人何鸿燊就捐赠过两个铜像。
除了铜像之外,还有许多的文物都流失与我国之外。包括我国的古代货币,各种瓷器,文物以及首饰,项链等都会流失到国外。也正是因为有如此多的文物流传在国外,使得人们在国外参观对应博物馆时,都会有所感叹。当一个国家实力薄弱的时候,他们就很容易会遭到外国的侵略,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一定要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在国际当中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俗话说,弱国无外交,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活力,避免被他国所侵略。这样才能基本保证我国自身的文物能够得到妥善的保管。
首先,我主动将文化传播到其他地方,但到后来,许多传统文化渐渐被人忘记,所以现在大多我国的古代古典文化流传在外。古时候我国古代国力强大,许多国家来到中国朝拜当时的天子,而且当时天子也会,传授中国当时的文化工业,建筑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到后来清国末期,许多西方列强来到中国,将中国的书籍字画、许多精美的陶瓷作品强行带走。
在唐朝时期,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国。当时到大唐盛世吸引了世界上各个国家前来朝拜,万国来潮,极具繁华。并且当时的诗词歌赋、文化、农业、手工业、经济非常繁华,而且当时的皇帝还主动将自己的农业手工业是此歌赋等文化传授给前来朝拜的国家,因此,我国的古典文化有很多都流传在海外,影响了世界文化。
到了元朝,有一位叫马可波罗的旅行家来到中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编写成了一本叫《波罗游记》,讲述了中国是一个像桃花源一样的国家,像西方国家打开了中国的神秘之门,揭开了中国神秘岛面纱。到了后来晚清时期,中国国力比较落后,遭受了许多西方列强侵略和掠夺,抢走了中国许多的文化瑰宝,其中包括很多诗词字画,精美陶瓷和其它的瑰宝。
现在由于多年的战争和时代的变化,现在的中华传统化学来不受人们重视,因此,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被人们遗忘,在传统中消失。我国的古典文化虽多,但是却没有人继承,并且一些还被西方所抢走,因此造成了现在的局面。如今,中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被得到重视,并且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像唐诗、宋词、元曲、国画、中医等这些文化都得到了发扬,越来越多的人们知道这些并了解。
最近一则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传遍了全国,国家文物局公布,经过我们25年来的持续不断地跟踪努力,68件文物顺利从英国运回国内,属于中国、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文物回家了!
这批已经归国的文物暂定二级文物3组13件、三级文物30件、一般文物25件。这些文物的时间从春秋战国跨越到清朝,其中不乏有出土自唐朝、宋朝、元朝、明朝的名贵瓷器和雕塑,对我国的历史研究以及艺术欣赏方面都有重要价值,最主要的是属于中国的宝贝,当年被无情掠夺而去,如今我们有能力把它们带回家了。
但是依旧有许多流落在外的文物,时刻牵动着我们的心。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流失到境外的中国文物约164万件,分散在全世界47家博物馆。其中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这主要是由于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抢走了中国无数的奇珍异宝。在大英博物馆中,中国陈列室占了好几个大厅,中国文物被大英博物馆是做最重要的收藏之一,总数多达两万件。收藏的中国文物包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时期,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秦汉的铜镜、汉代的漆器、北朝的造像、南朝的瓷器、元代的青花瓷瓶、明代的掐丝珐琅等。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世上仅存的孤品,但是却不能在中国,让中国人自己来欣赏。
其他流落在外的文物还有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代摹本、李思训的《青绿山水图》、马远的《山水再游图》以及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的刻本等等数不胜数的文物。
期待中国文物全都回归中国的那一天。
埃及交还中国31枚古钱币,我国还有哪些文物流失在外?
本文2023-10-31 02:35:2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5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