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如何打印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3收藏

四库全书如何打印,第1张

盛放样书的木盒质地为金丝柚木,很是精美。

接受专家“检阅”的样书。

  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230万张宣纸,约8亿字,纪晓岚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时间长达15年……清代《四库全书》是一项规模惊人的文化工程。

  备受关注的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原大原色原样出版专家审评会昨在古城扬州举行。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将在古籍刻印“世界非遗”传承地扬州通过现代激光数码打印技术重新出版。7部《四库全书》珍藏于包括扬州文汇阁在内的国内7座藏书楼内,后来其中3部半毁于战火,扬州的文汇阁则连楼带书化为灰烬。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原大原色原样全套将于明年印成。

  涅槃之旅

  数字化记录《四库全书》,“累坏”10台数码相机

  昨天上午,中国出版集团、扬州市政府举办“《四库全书》(文津阁本)原大原色原样出版专家审评会。

  记者采访获悉,现存于世的《四库全书》中,最为完整的文津阁本珍藏于国家图书馆,为国家图书馆镇馆之宝,此次付梓的即为文津阁本《四库全书》。负责出版印刷的扬州国书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王根宝介绍,早在2002年,他们就开始对《四库全书》进行数字化记录,采用当时最为先进的5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先后使用了16台,其中10台因为工作频率太高而损坏报废。全部拍摄工作投入了10多个人,历时两年才完成。

  《四库全书》出版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卢仁龙还回忆了有关细节。《四库全书》异常珍贵,10年前在国家图书馆拍摄时,都有武警“看着”。翻看时要小心翼翼,手汗、口水都不能沾上去。他们制作了特别的玻璃柜,戴上手套,用玻璃把书压平,再用4个冷光源照射,在隔离的状态下翻拍。

  重建闺阁

  600平米房子才能装下,文汇阁将在2014年前复建

  昨天,专家们仔细观摩了原大原色原样出版的《四库全书》样书,共8函58册。在评审现场,一批样书摊放在书桌上。《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依春夏秋冬四季分色装帧,封面分别为绿红蓝灰四色,而《四库全书总目》是全书纲领,因而选用皇家专用的**。翻开样书,字体庄重优雅,正文同样有黑红绿蓝四色,皇帝的眉批则使用淡淡的鹅**,观之赏心悦目。

  原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专家组组长,原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吕济民表示,看了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原大原色原样出版样书,倍感吃惊,既佩服也高兴。专家王涛则认为,原大原色原样出版《四库全书》,将这一文化国宝首次全部按原制、原式传承于世,不仅是一项出版史上规模空前巨大的工程,也是一项举世震撼的文化工程。

  据悉,《四库全书》每函书装一个木盒,这套书要用上6144个盒子。专家介绍,光把这套书进行仓储式陈列,就要两三个月时间;而要装下这些书,起码要有600多平米大的房子。

  15日,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会见出席审评会的专家时表示,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原大原色原样出版,不仅是扬州文化的大事,也是代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件盛事。《四库全书》以及分别贮藏该书的七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扬州“文汇阁”毁于太平天国战火,是扬州历史上的重大文化损失。扬州市委、市政府将以此次《四库全书》(文津阁本)原大原色原样出版为契机,研究新建“文汇阁”,传承中华文化。

  据悉,扬州相关部门已经给出明确答复,文汇阁将在2014年之前复建。

  原大原色原样《四库全书》怎么“复原”的?

  纸张:追根溯源找“真正的宣纸”

  王根宝介绍,《四库全书》的原版为开化纸,早已不再生产,现存的原书也大部分发生了霉变。现在国内不少单位影印古籍采用富阳纸,成分为龙须草加木浆竹浆和化学原料,这种纸5到7年会产生黄斑,纸张变脆。为了印好《四库全书》,他们抱定一个宗旨,一定要选用“真正的宣纸”。为此,他们多次去安徽泾县考察,特别去宣纸的发源地小岭重点调研,要求当地的生产厂家,用传统的工艺,用最好的檀皮和龙须草为原料生产专用纸张。经过反复试用,最终确定用含30%檀皮的7斤重(一刀)、3分熟的宣纸,为此次出版四库全书的用纸。

  印刷:8亿字巨著激光打印在宣纸上

  如果没有激光数码打印技术,《四库全书》彩色再版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激光打印手工宣纸却是一个从未有人攻克的难题。据介绍,扬州相关部门研发4年,掌握了一项全新的数字印刷技术——四色宣纸印刷术,这在全球绝无仅有,目前第一阶段装机15台已经投产。

  装订:复原清朝皇家“包背装”

  原大原色原样《四库全书》的封皮为湖州绢面,每本书封皮的重量,都有科学的数据。书的装订采用“包背装”,而非线装。包背装为清皇家采用的形式,工艺复杂,也很耗材。卢仁龙介绍,目前全国只有两种书为包背装,一是《永乐大典》,另外一套就是《四库全书》。

  外盒:取材金丝柚木,书架是樟木

  外盒原来有楠木和楸木两种材质,金丝楠木目前材料稀缺,印刷方采用了和金丝楠木材质接近的金丝柚木,这种木料木质坚硬,纹理细腻,呈金**。除盒子外,安置盒子的为樟木书架,也很古典美观。

  编纂《四库全书》纪晓岚称

  “扬州人贡献第一”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编纂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它基本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七部”全书中江苏曾占两席

  《四库全书》共抄写七部,分别存藏于北四阁和南三阁,北四阁为北京紫禁城文渊阁、北京圆明园文源阁、沈阳盛京文溯阁、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南三阁为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七部四库中,北京文源阁本毁于火烧圆明园;镇江文宗阁、扬州文汇阁本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被毁;杭州文澜阁本有所损毁;文渊阁原藏北京故宫,后转运至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四库全书》“南三阁”中,文汇阁在扬州,文宗阁在镇江,为何要在扬州和镇江两座紧邻的城市,分别建阁藏书?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介绍,史料记载,当时位于金山的文宗阁也属扬州管辖。当时的南北要冲、盐业中心、经济文化重镇扬州独占两部《四库全书》,这反映了乾隆皇帝对于扬州的重视和偏爱,也是当时扬州自身地位的真实体现。

  扬州多位学者倾注心血

  记者了解到,《四库全书》与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有着不一般的渊源。当年乾隆帝发起征集藏书,扬州马氏兄弟马曰琯、马曰璐系进献书籍776种,为全国各地私人献书之最,受到朝廷特别嘉奖。《四库全书》总编纂纪昀(即纪晓岚)曾云:“天下秘籍……目不给赏。然私心评品,以扬州所献为第一。”

  纂修《四库全书》,扬州学派代表人物任大椿、王念孙成绩突出;扬州大儒阮元遍搜《四库全书》遗珠,编著了大量的研究著作。另一位扬州人汪中则因劳累过度,心力交瘁,殉职于管理《四库全书》任上,为世人赞扬。据悉,汪中时任典文宗阁秘书,住金山精法楼,检理本书,校正文字,竭二年之力,写出校记二十余万字。从汪中《文宗阁杂记》、《续编》、《三编》的随手札记看,其检校之勤勉和严谨,审读之广泛,可见一斑。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灸筒 5 灸盒 6 温灸架 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温灸器 1 拼音

wēn jiǔ qì

2 英文参考

warming moxibustion apparatu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温灸器为针灸器具名[1]。是温灸器灸所用的特殊器具,又称灸疗器[2]。

目前临床常用的温灸器,有灸架、灸筒、灸盒等[1]。

4 灸筒

灸筒

灸筒多为金属圆桶状结构,外形分筒体和持柄两部分[2]。筒体上下各有多数小孔(有的下端装有细金属网),上孔可以通风出烟,下孔用以传导温热[2][3]。侧旁有多个小孔,上口加盖,并鉆有小孔[3]。内另有小筒(有的为金属网)一个,可置艾或药物燃烧[2][3]。

底部分为平面式、圆锥式两种。

平面式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大的部位(如腰背痛、腹部疾病等)使用时,先在应灸处铺垫消毒纱布若干层,将艾绒或艾条剪成5~6厘米的小段,放置在容器内,将温灸器置于纱布上(或作来回温熨),使热力透入肌肤传至体内直至燃完,局部皮肤红晕。灸面较大者,亦可来回移动[4]。有调和气血、温散寒邪、通经活络的作用[2][4]。常用于风寒湿痹、胃寒作痛等症[4]。对妇女、儿童及畏针者尤宜[4]。

《针灸一本通》记载了一种可以固定在腧穴上持续灸疗的温筒器:灸筒由内筒,外筒两个相套而成,均用2~5mm厚度的铁片或铜片制成。内筒和外筒的底、壁均有孔,外筒上用一活动顶盖扣住,无走烟孔。施灸时可使热力下返,作用加强。内筒安置一定位架,使内筒与外筒间距固定:外筒上安置一手柄以便挟持或取下。亦可在外筒上安置2个小铁丝钩,其尾端可系松紧带以固定灸筒于腧穴上。[1]

圆锥式适用于面积较小的部位,使用时将艾条点燃后插在上端的圆孔内,再将灸疗器置于施灸穴位。

5 灸盒

灸盒

温盒灸法是用一种特制的盒形木制灸具,内装艾卷固定在一个部位而施灸的方法,温盒按其规格分大、中、小3种[1]。温灸盒的制作:取规格不同的木板,厚约05cm,制成长方形木盒,下面不安底,上面制作一个可随时取下的盖,与盒之外径大小相同,在盒内中下部安铁窗纱一块,距底边为3~4cm[1]。施灸时,把温灸盒安放于应灸部位的中央,点燃艾卷后,置铁纱上,盖上盒盖,放置穴位或患处[1]。每次可灸15~30分钟[1]。此法适用较大面积的灸治,尤其适于腰、背、臀、腹部等处[1]。

6 温灸架

温灸架

因为创始人的名字为(朱文元),所以核桃的名字为文元核桃,文元核桃全部为野生基因不变的文玩核桃,所以文元核桃都能玩出很好的玉质感,似玉似玛瑙,正是因为核桃市场上现在大部分都为野生基因变了的核桃,所以文元核桃才更脱颖而出,文元核桃其质具有的润度非常强,核桃本身的密度更是坚硬。所以上手把玩更能很好的包浆和挂瓷。而文元核桃的价格更是公道,在同等品质下,价格从不高于市场,而质量绝对好于市场,能保证每对文元核桃都能玩的那么红润和有光泽,都是核友们把玩和收藏的上上品

文元核桃有很多干透了的核桃都能沉在水底,这就完全说明了其本身的密度是非常高的,所以每对核桃通过把玩,都能玉化,因为本身都是野生文元核桃,在加上山泉水的滋润,所以核桃更加水润,光彩夺目。

中国人很早就很重视养生,到了清朝玩麻核桃已经盛行,皇帝最重视养生,手中不离核桃,现在北京的故宫也保存着清乾隆玩过的核桃,产地就是平谷区,当年宫廷对麻核桃都有记载,一棵树每年产多少果都有记录,平谷的文元核桃最主要的是,自然条件决定了核桃的品质,一个核桃的品质,是很多因素决定的,一是海拔高度,二是气候三是土质,平谷又是独立水系,于其它水系不相连,在这种特定环境下,才能产出高品质的麻核桃。平谷麻核桃的质地非常坚硬,这是其它地区不能比的,得到了很多行家的肯定,尤其是收藏家最喜欢收藏平谷的麻核桃,虽然它的价格高,但升值空间更高,平谷的文元核桃上色块,挂瓷快,坚硬无比,因此麻核桃刚下树就被抢购一空了。平时是买不到的,市场上的极品是很少的,只有到产地才能买到,许多藏家,商家都是先预定。

文元核桃基地山清水秀,风景秀丽,山峰壮观,植被非常好,属原生态资源,沟长约6华里。  坐落位置:沟口就是胡关路(区级公路)西部就是黄松峪水库水面,北部一公里就是石林峡风景游览区,南部三公里就是京东大溶洞。  山场内有多个石湖常年有水,每年六至十月份沟内河水潺潺流下,注入黄松峪水库内,山场内有麻核桃树1700余棵,十几个品种,其中四个品种是自己的独特品种,有老树四座楼狮子头,老款蟠龙纹狮子头,埃庄闷尖狮子头,老款公子帽 官帽 在市场上有很高的影响,深受收藏界的好评

买文玩核桃的要诀

最近有几位核桃玩友,都问我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买的核桃玩不出来,有的玩友在两年内就买了十来对核桃,但没有一对能玩出来,真对这些问题我一一做了解答。

其实道理并不复杂,我现在把这些经验告诉广大文玩爱好者。

最主要的是核桃的产地决定是否能玩出来,比如平谷区,尤其是黄松峪的文元核桃,哪一个品种都能玩出来

如果用外地品种嫁接在黄松峪 那么产出的核桃还是和外地的一样玩不出来,如果把黄松峪的核桃嫁接到外地 ,那么核桃的质量与黄松峪的核桃几乎差不多,这些都是通过嫁接经验验证过的。也就是说,要想买到能玩出来的核桃,产地非常重要,不能光看外表,型不错就出高价,玩不出来的核桃玩多久也是核桃,只有能玩出来的核桃才是玩意,才能称的上是件艺术品,才具有收藏价值,才不后悔,如果玩友还有些不明白,相关问题的话可以与我联系,我会耐心的为好友解答

中国是世界核桃起源中心之一,北京的核桃栽培也有悠久历史,《隆庆州志》即延庆县志中列有核桃,说明核桃成为北京栽培树种有800多年的历史。北京核桃栽培的分布范围广,远郊区县都有种植,主要产区是门头沟和平谷,现在产量最高的是平谷。北京的核桃品种大致可分为核桃、核桃楸和麻核桃:核桃指家核桃,即食用核桃;核桃楸指野生核桃;麻核桃是家核桃和核桃楸的自然杂交品种,1930年我国植物分类学家胡天骕在昌平下口村半截沟发现并命名。中国的麻核桃主要分布在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一带,北京山区多有分布。但北京的核桃少有独特的品种,引进品种较多,没有突出特点。

生长

九月份,正是核桃收获的季节,在驱车前往平谷黄松峪乡的路上,可以看到路旁的许多摊位上已摆出了青皮核桃。平谷是北京核桃产量最高的地区,主要种植食用核桃,而黄松峪乡以种植麻核桃著称。黄松峪乡政府宣传部部长魏生说现在全乡总人口5810人,共有6000棵麻核桃树,可以说是人均一棵致富树。

山 核桃

分布广,但形不成品种

据北京市果树学会理事长闪崇辉介绍,土质、水质、气候、光照是影响核桃生长的几个方面。核桃要求土层深厚,壤土比较适合,它对土壤的酸碱性没什么要求,适应性较广,但土壤不能太沙。对果树来说最重要的是光,山里光照充足,背风向阳的环境最有利于核桃树生长,所以北京周边山区都栽培核桃。

总体来说,北京的核桃种类比较杂,以前的核桃树都是自然杂交,产出的果实各式各样,形不成品种。我国本来是世界核桃出口第一大国,但由于形不成品种,后来国际市场便被美国占领,他们的钻石牌核桃品种是分开的。

不过北京有些地区的家核桃还是很有名,如怀柔的花木产区、门头沟的灵水村、密云的坟庄村等,这些地区的棉仁核桃含油量高,容易剥皮。现在北京市通过引种、嫁接等手段也培育出了一些品种,结果早,壳薄,出仁率比较高,如薄壳香等。

文玩 核桃

麻核桃市场重新火热

核桃除了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外,还可以把玩。清末京城里就流传着一句话:“贝勒手上有三宝,扳指核桃笼中鸟。”还有民谣称:“核桃不离手,能活八十九。超过乾隆爷,阎王叫不走。”据说乾隆皇帝很喜欢玩核桃,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说他曾在养心殿后面的库房里见过乾隆玩过的核桃。现在故宫博物院中也保存着十几对放在紫檀木盒中的揉手核桃,盒里标有“某贝勒恭进”“某亲王预备”字样。

“文玩核桃主要是麻核桃、核桃楸和铁核桃。它们表面纹络起伏大,皮厚,内褶壁发达,内仁不多,但油脂大。经过人们把玩会变红润,有玉石质感,经过几年或几十年把玩后它会变得古色古香,声音如骨如牙。”在北京玩了十几年核桃,人称“核桃卢”的卢晓荣说,“老北京过去玩核桃都是口传身授,我以前曾到许多图书馆查看古籍资料,没发现有正规书籍记载。玩核桃应该盛行于清朝。过去讲‘文人玩核桃,武人玩铁球’,‘文玩核桃’这一称号可能就是这么来的。”

但新中国成立后,文玩核桃就销声匿迹了。闪崇辉记得,“解放以后,文玩核桃被看成是资本主义的玩意儿,没有人玩。1958年搞人民公社的时候,人们觉得麻核桃不能吃,就把许多麻核桃树砍了当柴烧了,这导致现在北京麻核桃树数量不多,不过人们在尽力挽救。”

“改革开放之后,文玩核桃才逐渐被认可,大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北京的文玩核桃市场开始红火。”卢晓荣就是从那时开始迷恋上了文玩核桃。

把玩

摘 核桃

黄松峪出产蟠龙纹狮子头

今年51岁的黄松峪村村民朱文元可以说是黄松峪乡种植麻核桃的典型代表,他现在有一个一千亩左右的山场,有麻核桃树近一千棵。朱文元说以前上供给乾隆皇帝的文玩核桃就出自平谷。过去村里的老百姓也玩核桃,有的人旱烟袋上都缀个核桃。说起他种植麻核桃还有一段来历呢。

1999年,作为村干部的朱文元带头租赁了这一千亩荒山,开始时他只在山里种了一千棵柿子树。有一次他帮别人卖核桃,结果两汽车家核桃才卖了五百多元,而有一个人卖了半袋麻核桃就挣了一千多块钱,于是第二年他也开始栽培麻核桃树。请不到合适的专家,朱文元就自己摸索着把从附近山上找来的麻核桃品种,在自己山场里的麻核桃树上嫁接。终于在2002年的时候,嫁接的麻核桃树开始结果了。现在他每年都会去市场上转转,然后嫁接受欢迎的品种。

“刚开始卖核桃时我对文玩核桃也不是太懂。”朱文元说,“03年的时候,有人来我这买了一堆核桃,价格是十块或二十块钱一个。第二年那个人又来了,他在一堆核桃中挑来挑去,说怎么少了一种。我才明白原来他想要的就是少的那种———蟠龙纹狮子头。后来我才知道,我这的蟠龙纹狮子头跟别处的不一样,非常珍贵。”

谈到麻核桃树的管理时,朱文元说,“我只管嫁接,有时枝叶过密会疏下枝。我从来没有浇过水,施过肥。有的树就长在石缝里,我也不去管它,核桃树的生长都是顺其自然。这里的小环境非常优越,产出的麻核桃皮质好,揉几分钟就能看出变化,很快就能玩出玉质感。”

朱文元说一棵麻核桃树一般能结一百多个果,最多的结过五百多个。摘下核桃之后,他会用刀剥下青皮,然后再用钢丝刷和塑料刷刷洗干净,最后放在屋中阴凉处阴干,七至十天之后就可以配对了,配好对后密封到塑料袋里。

揉 核桃

果实在指掌间变作艺术品

把玩核桃可以按摩手的不同穴位,具有保健作用。而看着核桃渐渐地变红变亮,也是一大乐趣。卢晓荣解释说把玩核桃时,核桃会吸收人体分泌的汗液,人体汗液中含有很多成分,如微量的尿素、盐、水等等,再加上手的摩擦、发热,核桃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逐渐变得红润光滑。

夏季特别是三伏天是核桃变红的最佳时期。夏天天气热湿度大,手上排出的汗液较多,会浸到核桃中,而核桃内部也会因为温度高而分泌油脂,向外渗透,这种“外侵内攻”就使核桃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人们说文玩核桃“冬天发亮,夏天变红”就是这个道理。一般来说,核桃要经过三冬两夏才会变得红润光亮。当然,那些核桃不离手、手上汗液分泌较多的人手中的核桃会红得更快些。

现在有些人玩的核桃很难变红变亮,可能的原因有两个———首先,买的核桃还没有成熟。一般说来,核桃应在白露前后采摘,核桃摘之前的一个月正是它长油脂的时候。但现在有的核桃在白露之前一个月就摘下来卖了,不仅重量轻,核桃里面的油脂也少,所以就玩不红,有的越揉越黑。

其次:二是有的人急于将核桃变红,就给核桃擦油或使用化学试剂。其实核桃和人一样有它的“汗腺”,给核桃擦油以后,它的油脂就很难分泌出来。“我们玩核桃应该是要享受核桃由果实变为艺术品的过程,修身养性,陶冶性情,而不应该急于求成。”

其实,家核桃也可以变红,但红色的效果很不好,而且家核桃表面没什么起伏,达不到有效的按摩效果,它的皮薄,内仁多,时间一长内仁枯干,让人觉得很“空”,掉在地上容易破碎,所以家核桃玩不出文玩核桃的那种效果。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产业发展处处长付占芳说,过去老百姓觉得麻核桃仁不多,把树都砍了改种家核桃树。这些年麻核桃的市场逐渐变大,许多农民开始自发地种植麻核桃。虽然目前麻核桃种植产业在北京还没有大规模的发展,政府也还没有相关的规划,但他认为麻核桃的市场应该会越来越大。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