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舞蹈的起源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2收藏

原始舞蹈的起源,第1张

原始舞蹈的萌芽和形成时间,可以远溯到人类发展的洪荒时期,远远超出了人类的记忆范围。战国时大诗人屈原在他的名篇《天问》中,就天、地、人三界提出了一百多个问题,首先提出的一个疑问就是——世界之初,混沌一片,那时的情况是谁传下来的呢?那时天地还没有形成,根据什么来考察呢?

诚然,舞蹈既起源于人类有意识记忆之前,又有谁能予以肯定的考知呢?

我国古籍中,记载了不少乐舞的起源传说,仅在《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一篇中,就有这样几则:

一,古帝颛顼在登上帝位的时候,听到四面八方熙熙锵锵的风声很好听,就命令部下“飞龙”仿效风声创作了“乐”,又令一人率先做乐工,它就躺在地上,用尾巴敲打自己的肚子,发出嘤嘤的声音。颛顼把这个乐舞叫做《承云》,用来祭祀天帝。

二,古帝喾命令臣下“咸黑”创作歌曲《九招》、《六列》、《六英》,又命令“垂”创制了鼙、鼓、钟、磬、笙、管、篪等乐器,吹打起来,十分动听,凤鸟锦雉随着乐声跳起舞来。帝喾很高兴,就用来歌颂上帝的功德。

三,尧立为帝的时候,命“质”创作乐舞,“质”模仿山林溪谷的天籁音响制作了乐歌。又用麋鹿的皮蒙在土缶上作成鼓敲打起来,还重击轻打石刀石斧,模仿天帝玉磬的声音,于是百兽都跳起舞来了。

这些神话都是古人记录的当时传说,并非史实,但也可能有若干事实的影子。传说中有一些共同点值得我们注意,譬如原始乐舞是模仿天地自然创造出来的:“效八风之音”,“效山林溪谷之音以作歌”;鼓舞奏乐的大都是飞禽走兽:“令凤鸟天翟舞之”,“以致舞百兽”;作乐都和祭祀有关联,如“祭上帝”、“康帝德”。

这些神话传说反映了古人对原始舞蹈的一种感知。关于舞蹈起源和自然、鸟兽、祭祀的相关传说,在今天的民间依然广为流传

古典舞的来源之一是民间的舞蹈。(正确)

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该舞蹈具有严谨的、规范性的动作和比较高超的技巧。

一、古典舞舞蹈种类

古典舞一般分为中国式、欧洲式和印度式三类。中国古典舞是中国舞中的一类,又可分为雅舞和杂舞,欧洲式则泛指芭蕾,印度式是由婆罗多、卡塔可等传统舞系组成的。

二、民间舞起源

民间舞蹈(folkdance)起源于人类劳动生活,它是由人民群众自创自演,表现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及人们精神风貌的群众性舞蹈活动,所以也称为“土风舞”。

三、民间舞共同特点

1、自娱性。动作步法比较单纯精炼,易于为广大群众所掌握。

2、即兴性。民间舞蹈动作姿态的规范性较弱,可变性较强,在大体一致的步伐、动作、节奏、韵律下,不同舞蹈者可做各种即兴的发挥。

3、稳定性。由于其常在特定范围内流传,受外界影响甚少,虽在不断变化发展中,但其风格特色相对比较稳定,改变缓慢。

舞蹈艺术: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来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与艺术舞蹈。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但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另外,属于人体动作范畴的艺术也有许多种,如杂技、哑剧、人体雕塑、韵律操等等。所以,舞蹈不同于别的人体动作艺术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另外,由于人体动作不停顿地流动变化的特点,它必须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和一定的时间中存在;而在舞蹈活动中,一般都要有音乐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装、有的舞蹈还要手持各种道具,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灯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也可以说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在哲学家,美学家的眼中,舞蹈艺术已经升化为一种生活,甚至生命的艺术。在远古的社会生活中,几乎没有比舞蹈更重要的事情了-婚丧嫁娶,生育献祭,播种丰收,驱病除邪,一切都离不开舞蹈。舞蹈成为远古先民的质朴的生活方式和感知世界的手段。新喀里多尼亚的北方,市场店铺里商人轮流出来跳舞以展示他们的商品;北昆士兰的居民跳着节日的环舞,一只一只地捕捉虱子;非洲喀麦隆的酋长由于背叛被处死刑时,甚至唱着歌跳着舞走向刑场。现代社会的舞蹈是相对于古代舞蹈的萎缩。因此回忆这位艺术之母的历程成了一场追溯生命激情和复兴人体文化的跋涉。德籍犹太学者库尔特萨克斯从史学的角度,把世界的舞蹈分为

了石器时代,上古时期,中古时期,18和19世纪的华尔兹,波尔卡时代,以及20世纪的探戈时代。而在《舞蹈形态学》(于平著)中,则以整个世界传统舞蹈的文化格局确立了八大文化圈-中国舞蹈文化圈,印度马来舞蹈文化圈,印度舞蹈文化圈,马来-波里尼西亚舞蹈文化圈,阿拉伯舞蹈文化圈,拉丁美洲混合舞蹈文化圈,黑非洲舞蹈文化圈,欧洲舞蹈文化圈。

舞蹈艺术的起源

据艺术史学家的考证,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就是舞蹈。

原始舞蹈虽然总要合乐表演,但却有自己的起源。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大脑逐渐发达,经过锻炼的四肢,特别是手变得非常灵巧,于是便可以利用肢体来表达复杂的情感。此时,人们在生产或生活中遇到高兴喜悦的事,有时便会不自觉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毛诗大序》)。当这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固定的形式流传开来,原始的舞蹈也就产生了。由于舞蹈起源于劳动,因此起初不过是生产劳动状况与节奏的简单再现。《尚书·舜典》篇有记有“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舞蹈场面,大约就是先民们在模仿狩猎时的情景:一部分人敲击石块,再现狩猎时的场面;另有一些人装扮成“百兽”,学着动物的样子起舞。前引《吕氏春秋·古乐》所载“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描绘的也是接近原始形态的舞蹈,“投足”就是踏足以为节拍的意思。由于文献资料的匮乏,原始舞蹈的详细情形我们难以描述。解放以后,考古工作中陆续发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原始舞蹈材料,颇具参考意义。例如1973年在青海大通县孙家寨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墓葬中,发现了距今5000~5800年的一件彩陶盆,陶盆上部绘有三组舞蹈图,每组5人,身躯稍侧,头上有下垂的饰物,身后还有一条装饰性的尾巴,大约是化装成鸟兽的样子。五个人手拉着手,动作协调优美。这是迄今为止发现较早的舞蹈形象,弥足珍贵。又如1972年发现的甘肃黑山岩画,除动物和狩猎外,也有一些人在做着舞蹈的姿态。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古籍中关于各种舞蹈的记载多了起来。《周礼·春官·大司乐》中记载的“六乐”,又称“六舞”,就是极为著名的。尤其是相传周公所作,表现周武王克商的《大武》,舞蹈场面最为壮观。据《史记·乐记》等古籍记载,这一大型舞蹈分为“六成”,即六个段落:一是人数众多的舞蹈队伍从北面上场,气势雄壮;二是表现百万雄师攻灭了商纣;三是大军继续向南方进发;四是大军平定了南部边陲;五是舞队分两队排列,表示周公和召公的有序分治;六是舞蹈队伍重新集合,表现对周武王的崇敬之情。整个舞蹈人数众多,队形和舞蹈动作变化复杂,场面宏伟,反映出当时的舞蹈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此外,在《韩非子·十过》中,还记载了春秋晋平公时举行的一次大型化装舞蹈表演的演出情景:当奏起第一遍乐时,由“二八”(即十六人)装扮的黑鹤从南方飞舞而来,聚集在廊门的横档上(这当然只是表演道具)。奏第二逸乐时,黑鹤分成两队排列;奏第三遍乐时,两列黑鹤“延颈而鸣,舒翼而舞,音中宫商之声,声闻于天”。看得“平公大悦,坐者皆喜”。战国时期,除中原舞乐依旧盛行外,南方楚国风行的民间舞蹈也逐渐为人所知,屈原的《九歌》,就是据此改编的。汉人王逸《九歌序》说:“昔楚国南郢之邑,汶、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

我国舞蹈后来的发展与音乐一样,不仅是大一统国家内多民族之间取长补短、互相融合、共同进步的过程,还不断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乐舞精华,以完善自己,这也几乎贯穿整个古代社会,因而也创作出不少闻名遐迩的舞蹈。即如唐代的《秦王破阵》、《霓裳羽衣》。公孙大娘《剑器舞》等等,都是青史留名之作。

中国古典舞这个名词是1950年欧阳予倩提出来的。

中国古典舞是中国舞的主要分支。起源于中国古代,融合了中国传统武术、杂技、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独有的东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中国古典舞主要包括身韵、身法和技巧。

古典舞蹈非常强调 “形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的身韵。神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神在中而形于外,“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真正内涵。中国古典舞的音乐大多采用中国特有的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如古筝、二胡、琵琶等。中国古典舞服装古色古香,根据舞蹈的具体要求也各有特色,汉唐舞大多采用传统的汉服。

欧阳予倩人物简介

欧阳予倩,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市,中国内地作家、编剧、导演,先后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明治大学。广西省立艺术馆(现广西壮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首任馆长。

1926年,加入南国社,创作剧本《潘金莲》等。1931年,加入“左联”,抗战时期编写历史剧《忠王李秀成》等。抗战胜利后编导《关不住的春光》等**。1962年9月21日,欧阳予倩病逝,享年73岁。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古代,它是原始人类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它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动作和节奏与劳动密切相关。无论何种劳动,手和脚总是活跃的,手在跳动,脚在践踏。在某些动作的不断重复中,产生有规律的节奏,伴随着喊叫声或对石头和棍棒的击打,最原始的舞蹈就出现了。

在人类原始部落中,舞蹈是完全社会化的。在组织松散、生活不稳定的情况下,需要一种社会诱导来将他们团结起来。舞蹈是产生这种感应的重要手段。无论是狩猎还是战争,整个部落都是一起行动的,所以原始舞蹈总是集体的。

为了使各部落有一个共同的象征,图腾就出现了。图腾不仅是部落差异的象征,也是一种原始的宗教信仰。在祈祷或庆祝活动中,人们会跟着图腾跳舞。这被称为图腾舞。图腾舞在世界各地的原始民族中都是一样的。

北美印第安部落舞蹈水牛跳舞,他们是迷信的水牛和自己的部落有血缘关系的亲属,跳这种舞蹈水牛将出现并让他们狩猎:澳大利亚原住民舞蹈蛇图腾舞蹈,舞者纹身的脸,自己部落的祖先的纪念。龙和风是中国古代民族的图腾。

因为每个部落互相融合,敢图腾不能代表整个部落联盟共同的祖先,和处理的图腾特征,如鹿的角,蛇的身体,鱼鳞,鹰爪拳,一个全面的形象成龙在孔雀,野鸡和其他特征的综合自己的形象,与姓的祖先,他们代表了最高统治者“皇帝”和“天成”的标志。后来,龙与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开始。

扩展资料:

原始舞蹈虽然总要合乐表演,但却有自己的起源。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大脑逐渐发达,经过锻炼的四肢,特别是手变得非常灵巧,于是便可以利用肢体来表达复杂的情感。此时,人们在生产或生活中遇到高兴喜悦的事,有时便会不自觉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这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固定的形式流传开来,原始的舞蹈也就产生了。

由于舞蹈起源于劳动,因此起初不过是生产劳动状况与节奏的简单再现。前引《吕氏春秋·古乐》所载“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描绘的也是接近原始形态的舞蹈,“投足”就是踏足以为节拍的意思。由于文献资料的匮乏,原始舞蹈的详细情形我们难以描述。

解放以后,考古工作中陆续发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原始舞蹈材料,颇具参考意义。例如1973年在青海大通县孙家寨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墓葬中,发现了距今5000~5800年的一件彩陶盆,陶盆上部绘有三组舞蹈图,每组5人,身躯稍侧,头上有下垂的饰物,身后还有一条装饰性的尾巴,大约是化装成鸟兽的样子。五个人手拉着手,动作协调优美。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较早的舞蹈形象,弥足珍贵。又如1972年发现的甘肃黑山岩画,除动物和狩猎外,也有一些人在做着舞蹈的姿态。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古籍中关于各种舞蹈的记载多了起来。《周礼·春官·大司乐》中记载的“六乐”,又称“六舞”,就是极为著名的。尤其是相传周公所作,表现周武王克商的《大武》,舞蹈场面最为壮观。

中国古典舞的开始时期是先秦。

中国舞的主要分支。起源于中国古代,融合了中国传统武术、杂技、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

特点:古典舞蹈非常强调“形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的身韵。神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神在中而形于外,“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真正内涵。中国古典舞的音乐大多采用中国特有的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如古筝、二胡、琵琶等。中国古典舞服装古色古香,根据舞蹈的具体要求也各有特色,汉唐舞大多采用传统的汉服。

发展方向:

一、继承宫廷舞蹈为主,那些本来舞蹈给王宫大臣的舞者,宫廷垮台了,于民间传承,以后又进入舞蹈学校,成为中国古典舞蹈的源头。

二、藉鉴于西方舞蹈的成就,主要是芭蕾舞,参照取用,并回头看中国既有舞蹈与西方舞蹈的不同点,重新训练。这种取向,形成中国古典舞基训的教材编制,具体了基本训练的内容,然而取用西方的舞蹈多少,保存中国舞蹈多少,以及哪些动作是中国的,哪些不是,便引起了争议。

三、透过文学的描写、绘画的描绘,来揣摩已经失传的古代舞蹈样貌,重新学习与恢复,这种取向,由于文学和绘画的纪录不可能完整,所以至多仅能类似而已,然而总是为中国古典舞蹈提供新的成分,仍有其价值。

原始舞蹈的起源

原始舞蹈的萌芽和形成时间,可以远溯到人类发展的洪荒时期,远远超出了人类的记忆范围。战国时大诗人屈原在他的名篇《天问》中,就天、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