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为什么能入围全球20世纪最伟大人物?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5收藏

屠呦呦为什么能入围全球20世纪最伟大人物?,第1张

不过,无论屠呦呦是否最终入选,能够入围就已经表明,作为一名科学家,她的成果和贡献已经举世皆知和被认可。

屠呦呦是一位中国药学家。她为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抗疟药。在其研究过程中,屠呦呦受古籍启发,公元400年的东晋就已开始利用青蒿应对疟疾。在此基础上,屠呦呦发现并提炼出了青蒿素,并自愿以身试药。现如今全世界约一半人口处于罹患疟疾的风险之中,屠呦呦的研究成果不能被低估。

  实际上,需要明确理解的是,BBC认为,屠呦呦的成就“跨越东西”。所谓跨越东西是指,科学的认知和成果只有经过全球都认可的标准的检验,即现代科学的证实或证伪之后,才能成为所有人共有的财富。体现在青蒿素上,就是可以有效治疗疟疾。

  这一点其实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之时,诺贝尔奖委员会已经重点强调和明确了对于屠呦呦为何能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奖委员会成员、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教授弗斯伯格(Hans Forssberg)称,屠呦呦的获奖“我们颁的奖是给从中医药当中获得启发、做出贡献的个人,她能够从中做出新药,让我们在全世界销售。”而且,“寻找新药的途径有很多种,人类通过不同植物寻找治疗方式由来已久,这可以激发我们寻找新药的新观念。”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艰辛历程:研究了超过2000种的中药,发现了其中的640种可能有抗疟效果。用小鼠模型评估了从大约200种中药里获得的380种提取物。然而过程并没有那么顺利,想要有重大发现谈何容易。

终于在1971年10月获得了中性无毒的提取物。这份提取物对伯氏疟原虫感染小鼠和食蟹猴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有着100%的疗效。这个结果标志着青蒿素发现上的突破。

1972年得到了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分子量为282道尔顿的无色晶体,分子式是C15H22O5,熔点在56–157°C。我们将其命名为青蒿素。青蒿素的发现是我们科研征程的第一步——揭示。我们接下来要进入下一步——创造,把自然界的分子转变为药物。

人物评价:

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屠呦呦为代表的杰出科研人员不仅是中医药界的骄傲,而且是整个科技界的骄傲。

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她的研究跟所有其他科研成果都不同,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

屠呦呦不论是从学术上还是生活上都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作为获奖人,她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

写作点拨:可以简单的说明自己对于屠呦呦这个人经历有些什么感受即可,如下:

一、科学研究需要学术自信和文化自信。屠呦呦从事青蒿素研究的年代,尽管今人看来“封闭、保守”,但充满了激情和必胜的信念。屠呦呦及其团队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土法上马,经过191次实验终于取得成功,可谓百折不挠。

“两弹一星”和人工合成胰岛素均不例外,都源自信念的力量。不仅如此,那个年代的科研人员有为国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如邓稼先等),即便拿自己身体做实验也在所不惜。这对当下某些人而言简直不可思议。     

屠呦呦及其团队的成功还得益于文化自信。青蒿素研究源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的记载,正是基于对传统古典医药典籍的崇信,他们锲而不舍,终成正果。    

反观,中国当下的科技教育界,最缺乏不是科研条件而是学术与文化的自信。近现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蹂躏,被简单地归咎于传统文化的“落后、愚昧”。这种文化自卑感至今仍未消除,如中医药“伪科学”论仍不绝于耳。

因此,唯欧美马首是瞻的思维定势,使亦步亦趋地追随变得似乎天经地义。如果他国研究超音速4倍的发动机,中国步其后尘而不是创制新的航空器,那终将受制于人。

如果留洋经历和SCI论文变相地成为某些科研机构和高校人才任用和绩效评价的尺度,那中国科技人员就有沦为欧美学府奴仆的危险,国家科技与文化安全都令人堪忧。

如果传统的中国哲学、历史、文学、文字学、民俗学、中医(药)学科研人员,也被迫为稻粱谋而留洋,那文化消解与瓦解则势所难免。     

二、要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和创新的机制和体制。首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者既无院士头衔,又无博士称号,更无留洋经历,这给中国人才任用和评价体制带来了尴尬。

笔者虽不赞同网上有关废除中国院士制度的偏激论,但制度本身的“弱踵”因素值得考量。由于现代人缺乏公心,即便有蔡元培式的伯乐,也不敢贸然不拘一格用人。为了规避任人唯亲,诞生了中国化一刀切式的系列管理办法。

如上世纪90年代要进科研院所和高校,须硕士学位;随着博士雨后春笋般“孵出”,如今要进重点科研院所和高校,须博士名号外加留洋经历。50年后是否须有月球游历经历不得而知。貌似公平的管理制度,却让以权谋私者有机可乘。

假冒伪劣的院士成果也屡见不鲜。于是众多的屠呦呦被拒之于门外。如何让“低学历”的华罗庚和钱穆们、“非专业”的郭沫若们脱颖而出、大显身手,又不让方鸿渐们投机钻营,是未来中国科研体制、人事制度改革乃至政体改革面临的难题。    

扩展资料:

屠呦呦的人生历程带给我们的启示:

勤奋求学,学无止境。了解过屠呦呦生平的人都知道,她出生在一个不是特别富裕的家庭,然而恶劣的环境并不能阻挡她求学上进的决心。生活在物质条件这个优越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努力!

可想而知,个人的力量是极其渺小的,没有团队的协助,我们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具有特殊意义的事情。尽管诺奖实质属于个人,但是也不要忘了众多中医药研究人员的辛勤付出。

屠呦呦是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更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药学家。屠呦呦一生都致力于药学方面的研究,在1951年的时候考入了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专业。毕业后屠呦呦也将自己投身于药学研究的事业当中,更是在2011年的时候发表了青蒿素 拯救了数以万计人们的生命。青蒿素的发明可以说是非常伟大的研究,也为医药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屠呦呦在参加青蒿素研究治疗项目时就已经投入了全部的心血,没日没夜的住在研究所中进行实验。更是在青蒿素初步研究出来时,与其他两位研究人员共同以身试药。其实很多人可能还不了解青蒿素具体是治疗什么病症的,在60年代以前疟疾是非常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为了研究可以抵抗疟疾的药物,相关部门组织了“523”办公研究任务组。

屠呦呦也因为在药学方面有不错的成绩,被任命为此次抵抗疟疾研究组的组长。屠呦呦院士也在采访中表示,最开始的时候大家毫无头绪。只能不断的通过翻阅中医古籍,以及其他药理方面的书进行灵感寻找。终于在一本中医药古籍中发现了疟疾治疗方面的记载,屠呦呦立马认定了研究方向并组织实验小组进行多次尝试。

再检测药物安全性时,屠呦呦以自己是研究组长为理由向上级请求以身试药。毕竟疟疾 这个感染性疾病一刻也不能耽误,一旦错过了感染的季节很可能会再次造成人员大量的死亡。屠呦呦与另外两名研究人员在专业人士的监管下,使用了研发时期的青蒿素进行试验。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此次研究是成功的。屠呦呦院士也表示“祖国需要我,我便会义无反顾”。可以说是国家给她的勇气,也更是人民给屠呦呦的勇气。屠呦呦也曾在采访中表示病人一刻也等不了,需要研发出这种药物去救他们。

屠呦呦为什么能入围全球20世纪最伟大人物?

不过,无论屠呦呦是否最终入选,能够入围就已经表明,作为一名科学家,她的成果和贡献已经举世皆知和被认可。屠呦呦是一位中国药学家。她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