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保护传统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遗产既然是祖先留下的东西,就必然受到过去时代的局限,有好有差。
1、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文化遗产认识到他的历史继承性。认识到其历史的重大战略意义,正是他的社会价值。
2、辩证的看待文化遗产,既要吸取其合理的价值与优点又要剔出其缺点,用批判性的眼光去对待文化遗产。
3、保护本民族的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华文化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
4、弘扬民族文化并不意味着毫不加批判,全盘吸收。传统文化只有融合新时代精神,并且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点,才能保持生命力,才能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因此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因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5、对待祖先的遗产,要有热情,也要有冷静,冷热结合。学习中要分出清与浊,弄清对与错,这样才能真正懂得什么该继承,什么该舍弃。比如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都有伟大的思想成就,也有消极过时的主张。
读诸子百家,就要学会分辨,全盘接受和一概否定都不对,同样,对文学、艺术、民俗等,也是既要看到精彩的一面,也要思考、承认其不足。一味赞扬或是贬低,都不可取。
1、延续历史,传承文化,切实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应在遗产地风貌区保护、文物修缮等方面注意防止过度开发、“修旧如新”等倾向。
2、明确管理主体,加快遗产保护立法
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是目前做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法律依据,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好。北京市已公布《长城保护管理办法》,使长城保护在法制建设上大大前进一步。其他遗产地的专项立法亦应加快步伐,使遗产保护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3、合理开发,适度利用
强调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性、社会公益性和传世性,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共识,坚决扭转将世界遗产的性质界定成“旅游资源”的错误倾向,更不能将遗产保护地变成经济开发区。
4、加强研究,扩大宣传教育
文化遗产保护是群众性事业,应扩大宣传,积极发动和吸引更多的人共同参与,应重视和发挥志愿者及民间社会组织在遗产保护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提高保护、珍爱祖国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
扩展资料:
保护文化遗产意义:
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折射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有助于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从历史层面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记录和传承文明发展史,以史鉴今;从社会发展层面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基本素材。
继往开来,为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实现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支撑;从经济层面看,良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在扩大对外交流、发展文化旅游等方面发挥着促进作用。应该说,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才能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保护传承黄河文化的重要性如下:
保护、传承、弘扬好黄河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命题,是实施培根铸魂工程、坚定文化自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根植于黄河流域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化。
黄河文化是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要求,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早在上古时期,炎黄二帝的传说就产生于此。在我国5000多年的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
黄河介绍
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也有称第二大河流)。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其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流域冬长夏短,冬夏温差悬殊,季节气温变化分明。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流域降水量小,以旱地农业为主,冬干春旱,降水集中在夏秋七八月份。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怎样保护传统文化遗产?
本文2023-10-31 03:54:2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5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