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元曲是“中国最自然之文学”:,它体现了什么非功利的新价值观?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2收藏

为什么说元曲是“中国最自然之文学”:,它体现了什么非功利的新价值观?,第1张

  小山侧帽

  《宋元戏曲考》中有这样一段:

  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 莫著于元曲。盖元剧之作者,其人均非有名位学问也;其剧作也,非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之意也。彼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鄙陋,所不讳 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 时流露于其间。故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无不可也。

  在这段话中,王国维首先提出“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的论点,肯定了文贵自 然的重要属性,反对矫揉造作,为文造情。但是另一方面却过分片面强调了“自然”,以此为 评论文学的最高标准,并举元曲为例证,称“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接着论述因元曲“以 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所以“关目之拙劣”, “思想之鄙陋”,“人物之矛盾”皆可以“不问”、“不讳”、“不顾”。然后称元曲为中国最自然 之文学,将元曲抬高到古典抒情文学的极致。这是否表明文学中的所有“关目”,“思想”,“人 物”等等文学的组成要素都可通通忽略,只需“意之所至”随笔挥写便可呢?那么民工缓气 的吭唷声;病人病痛呻吟的哀号;以至于虫鸟猫狗的鸣叫,只因其自然至极,不加雕琢又皆 出之肺腑,必当为其中感受真实流露,就可推为“大文学”呢?或曰:此言过戏。但所谓文 学,则是以言立而又必饰之以文。不仅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方,要通过一定的语言技巧 进行表达。孔子曰:言而无文,其行也不远。此之谓也。然按王之所言,文学就应该不用方 法,不修雕饰把自己心中所想,脑中所思毫无思索直言不讳地道出吗?这样的文字固然是自 然本色,然完全无视文饰的功用,恐怕更多的是粗鄙陋寡。而如非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的崇高立意,不知其言因何而立,即有立之又依何而传?若以此为“古今之大文学”,则文学 亦几近绝乎?

  青青子衿:试还原于语境看之则可知:这段文字实乃《宋元戏曲考》的精彩之处:

  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 著于元曲。盖元剧之作者,其人均非有名位学问也。其作剧也,非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之意也。彼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卑陋,所不讳 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 之气,时时露于其间。故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无不可也。若其文字之自然,则又为 其必然之结果,抑其次也。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就其存者言之, 如《汉宫秋》,《梧桐雨》,《西蜀梦》,《火烧介子推》,《张千替杀妻》等,初无所谓先离后合 始困终亨之事也。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 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主人翁之意思,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 亦无愧色也。按,即此而论可见中国戏剧历代退化。然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 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 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 明以后,其思想结构尽有胜于前人者,唯意境则为元人所独擅。……元剧实于新文体中,自 由使用新言语。在我国文学中,于《楚辞》、内典外,得此而三。……

  提请注意的几点:

  1、王国维针对的是戏曲文学作品,说元曲——即元杂剧是戏曲史上之最自然的作品;

  2、元曲的含义有宽有窄,宽兼指散曲和杂剧,窄专指杂剧,此处元曲专指杂剧;

  3、从文本而言,元杂剧属于叙事文学,非抒情文学。

  小山侧帽:以下再引王国维文中之原话:

  ……然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 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 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明以后,其思想结构尽有胜于前人者,唯意 境则为元人所独擅。

  以“意境说”这一王国维首创独擅的诗歌审美理论,则可看出王欣赏元曲实为立足于抒 发性情之言,而其所冠冕推崇的乃是其中的抒情语言部分。故虽从文本而言元杂剧属于叙事 文学但这里王所指却的是看做抒情文学予以阐明论述的。以此放宽而言,则散曲庶几也可如 其毂中乎?

  当然,晚辈后生决无不敬大师之理,只是提出异议以供明晰疑义。

  如舸斋:二位所引王国维之语,见《宋元戏曲考》之第十二章《元剧之文章》,虽然总 体上是专就元杂剧而论者,但以下举例均为曲子,而非宾白;复又举小令、套数各一例以佐 证之,并云:“此二体虽与元杂剧无涉,可知元人之于曲,天实纵之,非后世所能望其项背也。” 所以王国维心中所思,当以抒情文学为主。

  《宋元戏曲考》的成就和影响,窃以为主要还是在“考”即“史”的层面上,而于“论” 的层面上可能稍稍不重要些。其谓“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服膺此 说而认为元曲文学成就最高者,恐怕寥寥无几吧。

  青青子衿:王国维论及的方面有剧有曲,以剧则与明清传奇比较之,以曲则与诗词比 较之,杂剧中之散曲亦然。云写景写情述事者,明显论剧,而情景虽侧重于文字所创造之意 境,以与意境说相配合,然亦是剧中之情之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是 就意境与诗词相比而未将散曲部分凌驾于元前的诗词之上;“明以后,其思想结构尽有胜于前 人者,唯意境则为元人所独擅”,这话我看来没什么错。

  “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主人翁之意思:即列之于世界大悲 剧中,亦无愧色也。”很明白是专就元剧的情节题材即所云思想结构而言的。此悲剧理论 是王国维戏剧理论的精华之处。

  至若“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之语, 若置于全体文学之林,难免有过;若仅就所有戏曲作品而言,并无不当。后文将写景写情之 文字抽出单与诗词比较,则又换了一个坐标。

  看该书的目录,以戏剧为主,附带散曲,也可明白静安先生思路之清醒。

  如舸斋:王国维说:“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鄙陋,所不讳也;人物之矛盾, 所不顾也;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流露于其间。 故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无不可也。”

  可见还是重抒情而轻叙事。

  小山侧帽:再引用一段原话:

  ……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就其存者言之,如《汉宫秋》,《梧 桐雨》,《西蜀梦》,《火烧介子推》,《张千替杀妻》等,初无所谓先离后合始困终亨之事也。 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构 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主人翁之意思: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按, 即此而论可见中国戏剧历代退化……

  从其中王所举的几大元杂剧的例子中可以看出,王国维所激赏的戏曲乃是具有毁灭价值 意义的悲剧,以其自身悲剧的自尽可见其人生命中固有的悲剧性格。王确是以生命的完结作 为其戏曲理论的真实注脚,这正是其人性情中人的真实体现。故在其心中,惟有如此,舞台 上的戏剧才能够震撼人心;惟有如此,现实中的人生才能让后人感慨万千。所以王深情的说 到“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时露于其间”,“写 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 明以后,其思想结构尽有胜于前人者,唯意境则为元人所独擅。”可见王国维理论中所谓“元 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应该是特重其中几大悲剧里的抒情性语言。

小山侧帽

  《宋元戏曲考》中有这样一段:

  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 莫著于元曲盖元剧之作者,其人均非有名位学问也;其剧作也,非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之意也彼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鄙陋,所不讳 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 时流露于其间故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无不可也

  在这段话中,王国维首先提出“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的论点,肯定了文贵自 然的重要属性,反对矫揉造作,为文造情但是另一方面却过分片面强调了“自然”,以此为 评论文学的最高标准,并举元曲为例证,称“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接着论述因元曲“以 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所以“关目之拙劣”, “思想之鄙陋”,“人物之矛盾”皆可以“不问”、“不讳”、“不顾”然后称元曲为中国最自然 之文学,将元曲抬高到古典抒情文学的极致这是否表明文学中的所有“关目”,“思想”,“人 物”等等文学的组成要素都可通通忽略,只需“意之所至”随笔挥写便可呢那么民工缓气 的吭唷声;病人病痛呻吟的哀号;以至于虫鸟猫狗的鸣叫,只因其自然至极,不加雕琢又皆 出之肺腑,必当为其中感受真实流露,就可推为“大文学”呢或曰:此言过戏但所谓文 学,则是以言立而又必饰之以文不仅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方,要通过一定的语言技巧 进行表达孔子曰:言而无文,其行也不远此之谓也然按王之所言,文学就应该不用方 法,不修雕饰把自己心中所想,脑中所思毫无思索直言不讳地道出吗这样的文字固然是自 然本色,然完全无视文饰的功用,恐怕更多的是粗鄙陋寡而如非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的崇高立意,不知其言因何而立,即有立之又依何而传若以此为“古今之大文学”,则文学 亦几近绝乎

  青青子衿:试还原于语境看之则可知:这段文字实乃《宋元戏曲考》的精彩之处:

  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 著于元曲盖元剧之作者,其人均非有名位学问也其作剧也,非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之意也彼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卑陋,所不讳 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 之气,时时露于其间故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无不可也若其文字之自然,则又为 其必然之结果,抑其次也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就其存者言之, 如《汉宫秋》,《梧桐雨》,《西蜀梦》,《火烧介子推》,《张千替杀妻》等,初无所谓先离后合 始困终亨之事也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 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主人翁之意思,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 亦无愧色也按,即此而论可见中国戏剧历代退化然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 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 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 明以后,其思想结构尽有胜于前人者,唯意境则为元人所独擅……元剧实于新文体中,自 由使用新言语在我国文学中,于《楚辞》、内典外,得此而三……

  提请注意的几点:

  1、王国维针对的是戏曲文学作品,说元曲——即元杂剧是戏曲史上之最自然的作品;

  2、元曲的含义有宽有窄,宽兼指散曲和杂剧,窄专指杂剧,此处元曲专指杂剧;

  3、从文本而言,元杂剧属于叙事文学,非抒情文学

  小山侧帽:以下再引王国维文中之原话:

  ……然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 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 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明以后,其思想结构尽有胜于前人者,唯意 境则为元人所独擅

  以“意境说”这一王国维首创独擅的诗歌审美理论,则可看出王欣赏元曲实为立足于抒 发性情之言,而其所冠冕推崇的乃是其中的抒情语言部分故虽从文本而言元杂剧属于叙事 文学但这里王所指却的是看做抒情文学予以阐明论述的以此放宽而言,则散曲庶几也可如 其毂中乎

  当然,晚辈后生决无不敬大师之理,只是提出异议以供明晰疑义

  如舸斋:二位所引王国维之语,见《宋元戏曲考》之第十二章《元剧之文章》,虽然总 体上是专就元杂剧而论者,但以下举例均为曲子,而非宾白;复又举小令、套数各一例以佐 证之,并云:“此二体虽与元杂剧无涉,可知元人之于曲,天实纵之,非后世所能望其项背也” 所以王国维心中所思,当以抒情文学为主

  《宋元戏曲考》的成就和影响,窃以为主要还是在“考”即“史”的层面上,而于“论” 的层面上可能稍稍不重要些其谓“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服膺此 说而认为元曲文学成就最高者,恐怕寥寥无几吧

  青青子衿:王国维论及的方面有剧有曲,以剧则与明清传奇比较之,以曲则与诗词比 较之,杂剧中之散曲亦然云写景写情述事者,明显论剧,而情景虽侧重于文字所创造之意 境,以与意境说相配合,然亦是剧中之情之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是 就意境与诗词相比而未将散曲部分凌驾于元前的诗词之上;“明以后,其思想结构尽有胜于前 人者,唯意境则为元人所独擅”,这话我看来没什么错

  “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主人翁之意思:即列之于世界大悲 剧中,亦无愧色也”很明白是专就元剧的情节题材即所云思想结构而言的此悲剧理论 是王国维戏剧理论的精华之处

  至若“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之语, 若置于全体文学之林,难免有过;若仅就所有戏曲作品而言,并无不当后文将写景写情之 文字抽出单与诗词比较,则又换了一个坐标

  看该书的目录,以戏剧为主,附带散曲,也可明白静安先生思路之清醒

  如舸斋:王国维说:“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鄙陋,所不讳也;人物之矛盾, 所不顾也;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流露于其间 故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无不可也”

  可见还是重抒情而轻叙事

  小山侧帽:再引用一段原话:

  ……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就其存者言之,如《汉宫秋》,《梧 桐雨》,《西蜀梦》,《火烧介子推》,《张千替杀妻》等,初无所谓先离后合始困终亨之事也 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构 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主人翁之意思: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按, 即此而论可见中国戏剧历代退化……

  从其中王所举的几大元杂剧的例子中可以看出,王国维所激赏的戏曲乃是具有毁灭价值 意义的悲剧,以其自身悲剧的自尽可见其人生命中固有的悲剧性格王确是以生命的完结作 为其戏曲理论的真实注脚,这正是其人性情中人的真实体现故在其心中,惟有如此,舞台 上的戏剧才能够震撼人心;惟有如此,现实中的人生才能让后人感慨万千所以王深情的说 到“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时露于其间”,“写 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 明以后,其思想结构尽有胜于前人者,唯意境则为元人所独擅”可见王国维理论中所谓“元 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应该是特重其中几大悲剧里的抒情性语言

“之予”是给他(他们)的意思。

之,是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之”的用法为代词,作它前面动词的宾语。

予:给。

如:

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

说的是传授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小山侧帽

  《宋元戏曲考》中有这样一段:

  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 莫著于元曲盖元剧之作者,其人均非有名位学问也;其剧作也,非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之意也彼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鄙陋,所不讳 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 时流露于其间故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无不可也

  在这段话中,王国维首先提出“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的论点,肯定了文贵自 然的重要属性,反对矫揉造作,为文造情但是另一方面却过分片面强调了“自然”,以此为 评论文学的最高标准,并举元曲为例证,称“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接着论述因元曲“以 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所以“关目之拙劣”, “思想之鄙陋”,“人物之矛盾”皆可以“不问”、“不讳”、“不顾”然后称元曲为中国最自然 之文学,将元曲抬高到古典抒情文学的极致这是否表明文学中的所有“关目”,“思想”,“人 物”等等文学的组成要素都可通通忽略,只需“意之所至”随笔挥写便可呢那么民工缓气 的吭唷声;病人病痛呻吟的哀号;以至于虫鸟猫狗的鸣叫,只因其自然至极,不加雕琢又皆 出之肺腑,必当为其中感受真实流露,就可推为“大文学”呢或曰:此言过戏但所谓文 学,则是以言立而又必饰之以文不仅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方,要通过一定的语言技巧 进行表达孔子曰:言而无文,其行也不远此之谓也然按王之所言,文学就应该不用方 法,不修雕饰把自己心中所想,脑中所思毫无思索直言不讳地道出吗这样的文字固然是自 然本色,然完全无视文饰的功用,恐怕更多的是粗鄙陋寡而如非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的崇高立意,不知其言因何而立,即有立之又依何而传若以此为“古今之大文学”,则文学 亦几近绝乎

  青青子衿:试还原于语境看之则可知:这段文字实乃《宋元戏曲考》的精彩之处:

  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 著于元曲盖元剧之作者,其人均非有名位学问也其作剧也,非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之意也彼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卑陋,所不讳 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 之气,时时露于其间故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无不可也若其文字之自然,则又为 其必然之结果,抑其次也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就其存者言之, 如《汉宫秋》,《梧桐雨》,《西蜀梦》,《火烧介子推》,《张千替杀妻》等,初无所谓先离后合 始困终亨之事也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 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主人翁之意思,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 亦无愧色也按,即此而论可见中国戏剧历代退化然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 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 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 明以后,其思想结构尽有胜于前人者,唯意境则为元人所独擅……元剧实于新文体中,自 由使用新言语在我国文学中,于《楚辞》、内典外,得此而三……

  提请注意的几点:

  1、王国维针对的是戏曲文学作品,说元曲——即元杂剧是戏曲史上之最自然的作品;

  2、元曲的含义有宽有窄,宽兼指散曲和杂剧,窄专指杂剧,此处元曲专指杂剧;

  3、从文本而言,元杂剧属于叙事文学,非抒情文学

  小山侧帽:以下再引王国维文中之原话:

  ……然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 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 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明以后,其思想结构尽有胜于前人者,唯意 境则为元人所独擅

  以“意境说”这一王国维首创独擅的诗歌审美理论,则可看出王欣赏元曲实为立足于抒 发性情之言,而其所冠冕推崇的乃是其中的抒情语言部分故虽从文本而言元杂剧属于叙事 文学但这里王所指却的是看做抒情文学予以阐明论述的以此放宽而言,则散曲庶几也可如 其毂中乎

  当然,晚辈后生决无不敬大师之理,只是提出异议以供明晰疑义

  如舸斋:二位所引王国维之语,见《宋元戏曲考》之第十二章《元剧之文章》,虽然总 体上是专就元杂剧而论者,但以下举例均为曲子,而非宾白;复又举小令、套数各一例以佐 证之,并云:“此二体虽与元杂剧无涉,可知元人之于曲,天实纵之,非后世所能望其项背也” 所以王国维心中所思,当以抒情文学为主

  《宋元戏曲考》的成就和影响,窃以为主要还是在“考”即“史”的层面上,而于“论” 的层面上可能稍稍不重要些其谓“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服膺此 说而认为元曲文学成就最高者,恐怕寥寥无几吧

  青青子衿:王国维论及的方面有剧有曲,以剧则与明清传奇比较之,以曲则与诗词比 较之,杂剧中之散曲亦然云写景写情述事者,明显论剧,而情景虽侧重于文字所创造之意 境,以与意境说相配合,然亦是剧中之情之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是 就意境与诗词相比而未将散曲部分凌驾于元前的诗词之上;“明以后,其思想结构尽有胜于前 人者,唯意境则为元人所独擅”,这话我看来没什么错

  “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主人翁之意思:即列之于世界大悲 剧中,亦无愧色也”很明白是专就元剧的情节题材即所云思想结构而言的此悲剧理论 是王国维戏剧理论的精华之处

  至若“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之语, 若置于全体文学之林,难免有过;若仅就所有戏曲作品而言,并无不当后文将写景写情之 文字抽出单与诗词比较,则又换了一个坐标

  看该书的目录,以戏剧为主,附带散曲,也可明白静安先生思路之清醒

  如舸斋:王国维说:“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鄙陋,所不讳也;人物之矛盾, 所不顾也;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流露于其间 故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无不可也”

  可见还是重抒情而轻叙事

  小山侧帽:再引用一段原话:

  ……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就其存者言之,如《汉宫秋》,《梧 桐雨》,《西蜀梦》,《火烧介子推》,《张千替杀妻》等,初无所谓先离后合始困终亨之事也 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构 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主人翁之意思: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按, 即此而论可见中国戏剧历代退化……

  从其中王所举的几大元杂剧的例子中可以看出,王国维所激赏的戏曲乃是具有毁灭价值 意义的悲剧,以其自身悲剧的自尽可见其人生命中固有的悲剧性格王确是以生命的完结作 为其戏曲理论的真实注脚,这正是其人性情中人的真实体现故在其心中,惟有如此,舞台 上的戏剧才能够震撼人心;惟有如此,现实中的人生才能让后人感慨万千所以王深情的说 到“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时露于其间”,“写 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 明以后,其思想结构尽有胜于前人者,唯意境则为元人所独擅”可见王国维理论中所谓“元 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应该是特重其中几大悲剧里的抒情性语言

小山侧帽

  《宋元戏曲考》中有这样一段:

  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 莫著于元曲盖元剧之作者,其人均非有名位学问也;其剧作也,非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之意也彼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鄙陋,所不讳 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 时流露于其间故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无不可也

  在这段话中,王国维首先提出“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的论点,肯定了文贵自 然的重要属性,反对矫揉造作,为文造情但是另一方面却过分片面强调了“自然”,以此为 评论文学的最高标准,并举元曲为例证,称“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接着论述因元曲“以 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所以“关目之拙劣”, “思想之鄙陋”,“人物之矛盾”皆可以“不问”、“不讳”、“不顾”然后称元曲为中国最自然 之文学,将元曲抬高到古典抒情文学的极致这是否表明文学中的所有“关目”,“思想”,“人 物”等等文学的组成要素都可通通忽略,只需“意之所至”随笔挥写便可呢那么民工缓气 的吭唷声;病人病痛呻吟的哀号;以至于虫鸟猫狗的鸣叫,只因其自然至极,不加雕琢又皆 出之肺腑,必当为其中感受真实流露,就可推为“大文学”呢或曰:此言过戏但所谓文 学,则是以言立而又必饰之以文不仅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方,要通过一定的语言技巧 进行表达孔子曰:言而无文,其行也不远此之谓也然按王之所言,文学就应该不用方 法,不修雕饰把自己心中所想,脑中所思毫无思索直言不讳地道出吗这样的文字固然是自 然本色,然完全无视文饰的功用,恐怕更多的是粗鄙陋寡而如非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的崇高立意,不知其言因何而立,即有立之又依何而传若以此为“古今之大文学”,则文学 亦几近绝乎

  青青子衿:试还原于语境看之则可知:这段文字实乃《宋元戏曲考》的精彩之处:

  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 著于元曲盖元剧之作者,其人均非有名位学问也其作剧也,非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之意也彼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卑陋,所不讳 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 之气,时时露于其间故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无不可也若其文字之自然,则又为 其必然之结果,抑其次也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就其存者言之, 如《汉宫秋》,《梧桐雨》,《西蜀梦》,《火烧介子推》,《张千替杀妻》等,初无所谓先离后合 始困终亨之事也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 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主人翁之意思,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 亦无愧色也按,即此而论可见中国戏剧历代退化然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 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 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 明以后,其思想结构尽有胜于前人者,唯意境则为元人所独擅……元剧实于新文体中,自 由使用新言语在我国文学中,于《楚辞》、内典外,得此而三……

  提请注意的几点:

  1、王国维针对的是戏曲文学作品,说元曲——即元杂剧是戏曲史上之最自然的作品;

  2、元曲的含义有宽有窄,宽兼指散曲和杂剧,窄专指杂剧,此处元曲专指杂剧;

  3、从文本而言,元杂剧属于叙事文学,非抒情文学

  小山侧帽:以下再引王国维文中之原话:

  ……然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 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 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明以后,其思想结构尽有胜于前人者,唯意 境则为元人所独擅

  以“意境说”这一王国维首创独擅的诗歌审美理论,则可看出王欣赏元曲实为立足于抒 发性情之言,而其所冠冕推崇的乃是其中的抒情语言部分故虽从文本而言元杂剧属于叙事 文学但这里王所指却的是看做抒情文学予以阐明论述的以此放宽而言,则散曲庶几也可如 其毂中乎

  当然,晚辈后生决无不敬大师之理,只是提出异议以供明晰疑义

  如舸斋:二位所引王国维之语,见《宋元戏曲考》之第十二章《元剧之文章》,虽然总 体上是专就元杂剧而论者,但以下举例均为曲子,而非宾白;复又举小令、套数各一例以佐 证之,并云:“此二体虽与元杂剧无涉,可知元人之于曲,天实纵之,非后世所能望其项背也” 所以王国维心中所思,当以抒情文学为主

  《宋元戏曲考》的成就和影响,窃以为主要还是在“考”即“史”的层面上,而于“论” 的层面上可能稍稍不重要些其谓“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服膺此 说而认为元曲文学成就最高者,恐怕寥寥无几吧

  青青子衿:王国维论及的方面有剧有曲,以剧则与明清传奇比较之,以曲则与诗词比 较之,杂剧中之散曲亦然云写景写情述事者,明显论剧,而情景虽侧重于文字所创造之意 境,以与意境说相配合,然亦是剧中之情之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是 就意境与诗词相比而未将散曲部分凌驾于元前的诗词之上;“明以后,其思想结构尽有胜于前 人者,唯意境则为元人所独擅”,这话我看来没什么错

  “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主人翁之意思:即列之于世界大悲 剧中,亦无愧色也”很明白是专就元剧的情节题材即所云思想结构而言的此悲剧理论 是王国维戏剧理论的精华之处

  至若“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之语, 若置于全体文学之林,难免有过;若仅就所有戏曲作品而言,并无不当后文将写景写情之 文字抽出单与诗词比较,则又换了一个坐标

  看该书的目录,以戏剧为主,附带散曲,也可明白静安先生思路之清醒

  如舸斋:王国维说:“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鄙陋,所不讳也;人物之矛盾, 所不顾也;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流露于其间 故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无不可也”

  可见还是重抒情而轻叙事

  小山侧帽:再引用一段原话:

  ……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就其存者言之,如《汉宫秋》,《梧 桐雨》,《西蜀梦》,《火烧介子推》,《张千替杀妻》等,初无所谓先离后合始困终亨之事也 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构 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主人翁之意思: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按, 即此而论可见中国戏剧历代退化……

  从其中王所举的几大元杂剧的例子中可以看出,王国维所激赏的戏曲乃是具有毁灭价值 意义的悲剧,以其自身悲剧的自尽可见其人生命中固有的悲剧性格王确是以生命的完结作 为其戏曲理论的真实注脚,这正是其人性情中人的真实体现故在其心中,惟有如此,舞台 上的戏剧才能够震撼人心;惟有如此,现实中的人生才能让后人感慨万千所以王深情的说 到“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时露于其间”,“写 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 明以后,其思想结构尽有胜于前人者,唯意境则为元人所独擅”可见王国维理论中所谓“元 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应该是特重其中几大悲剧里的抒情性语言

 关于予字离骚

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

九歌·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九歌·大司命

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

九歌·少司命

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

(王逸注:袭,及也。予,我也。)

九歌·河伯

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

九歌·山鬼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留灵脩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王逸注:谁复当令我荣华也。)

天问

吾告堵敖以不长.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

(王逸注:屈原言我何敢尝试君上,自干忠直之名,以显彰后世乎?诚以同姓之故,中心恳恻,义不能已也。试,一作诫。予,一作与。彰,一作章。《天对》云:诚若名不尚,曷极而辞?洪兴祖补注:予,音与。王夫之楚辞通故卷三注:楚人谓不成君者为敖。堵敖、楚成王兄。立而遇弑。此言昭王奔随,国人不知,传其已死,告于子西。王且如堵敖。子西因自立以拒吴。已而知王在随,乃去王号。子西试以上位自予,非贪大位,为社稷计也。故忠名不损。忠臣苟利国家,知无不为如此。昭王能知其忠,任以国政,楚以复振。哀今王之听谗而疑忌也。如舸斋按:然则王氏以予字为给予之予。)

远游

命天阍其开关兮,排阊阖而望予。

招魂

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魂魄离散,汝筮予之!」

(王逸注:言天帝哀闵屈原魂魄离散,身将颠沛,故使巫阳筮问求索,得而与之,使反其身也。予,一作与。洪兴祖补注:予,去声。下同。如舸斋按:洪兴祖在其他各处注为:予,音与。偶然注为上声。注为去声唯此一处,表明洪氏认为此予字应为给予的予。)

巫阳对曰:「掌梦。上帝其命难从。若必筮予之,恐後之谢,不能复用。」

(按末句,原句读作“不能复用巫阳焉”,现从王念孙说。王逸注:谢,去也。巫阳言如必欲先筮问求魂魄所在,然后与之,恐后世怠懈,必去卜筮之法,不能复修用,但的招之可也。五臣云:“若必筮而招之,恐后代懈怠,去卜筮之法,但以招魂为事。阳意不欲以筮与招相次而行,以为不筮而招,亦足可也。王夫之楚辞通故卷九注:言待筮而予,恐于期已后,魂已萎谢而无从招,虽巫阳亦无能为也。意谓屈子怀忠而见推于谗佞者两世,沈湘之志已决,天若令楚悔祸,当急召归阙,不然必不能隐忍久生,以待异日之追悔。如舸斋按:王氏亦以予为给予之予,但其整体理解不同,因而对谢字的理解与王逸不同。)

七谏·沉江

苦众人之妒予兮,箕子寤而佯狂。

七谏·自悲

哀独苦死之无乐兮,惜予年之未央。悲不反余之所居兮,恨离予之故乡。借浮云以送予兮,载雌霓而为旌。

哀时命

哀时命之不及古人兮,夫何予生之不遘时。

九叹

谗夫蔼蔼而漫著兮,曷其不舒予情。

如舸斋按:楚辞中的予字,见于上述诸条,未能其义自显者,略抄王逸注于后。除了天问和招魂中的两条以外,其他均应解为“我”。姜亮夫先生,在下之先师祖,在下且有幸听过姜先生一节课(系里特地请姜先生出来,主要目的是让我们一睹风采)。然姜先生解予为忬,则期期以为未安。通览上述诸例,湘夫人中的予字作我解,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姜先生求之过深了。

上述诸条,天问和招魂两处的予字,在下还是觉得颇为费解。各位有何高见,请不吝指教。

为什么说元曲是“中国最自然之文学”:,它体现了什么非功利的新价值观?

  小山侧帽  《宋元戏曲考》中有这样一段:  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 莫著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