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22章全文及译文解释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4收藏

道德经第22章全文及译文解释,第1张

道德经的解释

[ Dao De Jing of Laozi]

书名,即 《老子》 ,我国古代 重要 的哲学 著作 详细解释 指 《老子》 。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 关 令 尹喜 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於是 老子 乃著书上下篇,言 道德 之意五千馀言而去。” 汉 河上公 作 《老子章句》 ,分为八十一章,以前三 十七 章为 《道经》 ,后四十四章为 《德经》 ,故有 《道德经》 之名。但1973年 长沙 马王堆 三号 汉 墓出土的 《老子》 抄写本, 《德经》 在 《道经》 之前。道教奉为主要经典 之一 。 《北齐书·杜弼传》 :“ 自在 军旅,带经从役,注 老子 《道德经》 二卷。” 《新唐书·选举志上》 :“ 玄宗 开元 五年……注 老子 《道德经》 成,谓天 下家 藏其书,贡举人减 《尚书》 、 《论语》 策,而加试 《老子》 。”

词语分解

道的解释 道 à 路,方向,途径:道路。铁道。 志同道合 。 指法则、 规律 : 道理 。道德。 道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术或宗教的 思想 体系:道学。传道。修道。 方法,办法,技术:门道。医道。 指“道家”( 中国 春秋战国 德经的解释 道德的法则, 标准 。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①;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②,难易相成③,长短相较④,高下相倾⑤,音声相和(hè)⑥,前后相随⑦。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⑧焉而不辞,生而不有⑨,为而不恃⑩,功成而弗居⑪。夫唯弗居,是以不去⑫。

停顿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注释

1、斯:此。恶:丑。已:通“矣”。

2、“有”、“无”:指现象界事物的显或隐而言,不同于第一章的“有”和“无”。相:互相。生:产生。

3、成:转变、变化。

4、较:比较,对照。

5、相倾:相互对立而存在。

6、音:《礼记 • 乐记》“声成文谓之音。”成文指形成的节奏。声:《礼记 • 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和:应和。

7、随:跟随。

8、作:兴起、发生、创造。《说文》:“作,起也。”

9、有:据为己有。

10、恃:依赖,依靠。《说文》:“恃,赖也。”

11、居:居功自傲。

12、去:失去,丢失。

疏义

1、本章主要的概念是“无为”。无为,五千言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行不言之教、不占有、不仰仗、不居功,但不是不作为;是以宇宙大道为准则,顺其自然,不干涉;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一般人多把这两句话译为“天下都知道美之为美,就变成丑了”。老子的原意不在于说明美的东西变成丑,而在于说明有了美的观念,丑的观念同时也产生了。下句“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同样说明相反相因的观念。(陈鼓应)

3、长短相较。“较”:帛书甲、乙本均作“刑”,河上公、傅奕本等作“形”。

4、圣人。

道家最高的理想人物,其人格形态不同于儒家。儒家的圣人是伦范化的道德人;道家的圣人则体认自然,拓展内在的生命世界,扬弃一切影响身心自由活动的束缚。道家的圣人和儒家的圣人,无论对政治、人生、宇宙的观点均不相同,两者不可混同看待。(陈鼓应)

钱钟书说:老子所谓“圣”者,尽人之能事以效天地之行所无事耳。

5、无为。

王弼注:自然已足,为则败也。

福永光司说:老子的无为,乃是不恣意行事,不孜孜营私,以舍弃一己的一切心思计虑,一依天地自然的理法而行的意思。在天地自然的世界,万物以各种形体而出生,而成长变化为各样的形态,各自有其一份充实的生命之开展;河边的柳树抽发绿色的芽,山中的茶花开放粉红的花蕊,鸟儿在高空上飞翔,鱼儿从深水中跃起。在这个世界,无任何作为性的意志,亦无任何价值意识,一切皆是自尔如是,自然而然,绝无任何造作。

老子的“无为”蕴涵着“自然”,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前者从否定的角度,后者从肯定的角度表达了老子基本的价值取向。

译文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产生了;天下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不善的观念也就产生了。有和无相互依赖而产生,难和易相互对立而转变,长和短相互比较而存在,高和下相互对立而形成,音和声相互协调应和,前和后相互依伴跟随。所以圣人以顺应自然的态度处事,实行不发号施令以身率导的教化。让万物自由生长而不横加干涉,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培育万物而不仰仗己能,成就万物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不居功自傲,他的功绩才不会被湮灭。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原文及译文如下:

原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翻译:委曲反而能得到保全,屈就反而能得到伸展,低洼反而能得到充盈,破旧反而能生新,少取反而能多得,贪多反而会产生迷惑。因此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治理天下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而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是非彰明。

不自吹自擂,反而能功勋卓著。不自高自大,反而能长久。正因为善于谦让不与世人相争,所以天下反而没有谁能与之争高低。古人所说的曲则全等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是实实在在能够达到的。

《道德经》的文化价值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道德经

道德经第22章全文及译文解释

道德经的解释[ Dao De Jing of Laozi] 书名,即 《老子》 ,我国古代 重要 的哲学 著作 详细解释 指 《老子》 。 《史记·老...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