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书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3收藏

篆刻书籍,第1张

推荐篆刻书籍目录:

《珍秦斋藏战国玺印》《童雪鸿藏秦汉印》

《上博藏印》《陕西所见铜印(原印原拓)》《汉代私印-肖形印》

《周叔廮先生捐献玺印选》《中国古玺印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战国鉩印分域编》

《魏石经室古玺印景》《上海博物馆藏印选》《上海博物馆藏古代封泥之一战国封泥》

这几百本篆刻书籍都可在图中右下角获得

《陕西出土历代玺印选编》《山东新出土古玺印》《秦印文字汇编》

《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秦封泥集》《钱君陶 叶潞渊《玺印源流》》

《罗福颐印选》《吉林大学藏古玺印选 吉林大学文物陈列室》

《黄宾虹藏古玺印》《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选》

《古玺印与古文字论集》《古玺文编》《古玺汇编》

《封泥汇编》《白鹃楼印蜕》《上海博物馆藏魏晋南北朝官印》

《中国书法全集 第92卷 先秦玺印》《中国历代篆刻集粹 8 徐三庚》

《中国篆刻大辞典》《中国篆刻艺术院 第二届篆刻艺术研究生班 毕业创作展》

《临摹汉印的目的》《乔尼陶印展》《甘氏集古印正》《甲骨学文字编》

《百扇斋主手拓悲鸿用印》《福庵印缀》

《秦印文字汇编》《秦汉鸟虫篆印选》

《简明中国文字学 [修订版]》《篆书技法百日通》《篆书的辨识与写法》

《篆书章法》《篆刻五十讲_吴颐人》《篆刻入门》

《篆刻刀法常识》《篆刻印史编年》《篆刻四大家印谱》

《篆刻技法-如何用刀》《篆刻技法图典》

《篆刻爱好者最易进入的四个误区》

《篆刻病印评改200例_韩天衡》《篆刻病印评改摘要》

《篆刻艺术中不可忽视的另一面 边款》《篆刻针度》

《罗福颐+汉印文字征补遗》《罗福颐印选》

《虢季子白盘清末朱拓》《西夏官印汇考》

《西泠印社百年社藏精品》《西泠印社社员袁道厚作品欣赏》

《西泠印社藏-西泠八家篆刻》《西泠印社藏印选 [第一册]》

《西泠印社藏印选 [第二册]》《西泠四家印谱》《西泠秋拍陈巨来精品》

《赵之谦印谱原印本》《边款知识和钤印法》《送给篆刻新手的礼物 临摹教程》

《逍遥-武陵老井近作十数方》《邓散木原拓印稿》

《金意庵篆刻》《金文大字典》《九成宫版本选择问题》

《书法篆刻-篆书百家姓》《云峰印社书法 篆刻》

《以文会友-武陵老井近作28方》《先秦玺印图说》

《刘新惠书画印作品展篆刻篇》《北魏张玄》《十钟山房印举》

《十钟山房印举2版》《印学史[沙孟海]》《印苑巨匠钱瘦铁 [韩天衡]》

《印面》《历代千字文真迹比较·篆书卷》

《历代印风系列 汉印》《历代篆刻作品精选》《古图形玺印汇》《古玺文编》

《古玺汇编 释文订补及分类修订》《古玺汇编》《古玺鉴赏150例》

《古肖形印臆释》《古陶文汇编》《吴昌硕临石鼓文》

《吴颐人篆刻作品展示》《图释古汉字》《基础汉字形义释源》

《增补徐三庚印谱》《壬辰年迎春篆刻展》《大千印留》

《天津博物馆藏印》《安持精舍印冣》《宝子碑》

《封泥汇编-福庵》《将军印100方》《履盦三代朱迹》《山西博物院藏历代玺印》

《峄山碑》《峄山碑与篆书技法》《峄山碑及其笔法》《张遴骏道德经》

《影印古本篆刻学邓散木》《徐正濂谈刀法与线条》《战国文字编》

《战国玺印字根研究》《战国玺印文字考释七篇》

《战国鉩印分域编》《掌上金石大字典》

《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选》《故宫博物院藏肖形印选》

《方介堪《心经》原打印谱》《方介堪篆《心经》》

《方介堪精品鸟虫篆印》《施晓峰篆刻网络展》《明清着名藏书家-藏书印》

《明清着名藏书家[1]藏书印》

《来一石先生篆刻》

《来楚生自用印存 [原石精拓]》

《桂建民篆刻与杂谈》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楚简老子道德经注解(精简版)》

《欧阳询书法特征研究(邓散木)》

《汉官印》

《汉瓦当精品》

《汉私印》

《汪关印谱》

《沉阳古籍:百体千字文》

《沙孟海印学史》

《沙村印话-沙孟海》

《河南驻马店的新蔡地区出土的战国封泥》

《玉印集存》

《王福庵》

《王福庵印存》

《王福庵原印拓片》

《王福庵篆书千字文》

《王福庵篆书说文部目》

《王绵之方剂学讲稿》

《金文编(四版)》

《陈巨来治印墨稿选》

《青泥遗真-新出秦汉封泥特集》

《高清汉代私印印谱2》

《鲁迅美术学院藏《峄山碑》》

《鸟虫印精选(反)》

《齐白石印存 [原石精拓]》

先读“三百千千”,即《千字文》《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这些貌似有注音版的,还可以看《说文解字》《声律启蒙》,然后就是四书五经了。不过也不一定,像那个四书五经中的论语就可以先看南怀谨先生的《论语别裁》(这个书我看了两遍了,很不错,浅显易懂又透彻)然后再根据你看完之后的感受再做决定

以下书籍按不同种类分,个别会有重复!内容不全,仅供参考

二十四史:《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

诸子百家:《论语》、《孟子》、《荀子》、《道德经》、《庄子》、《列子》、《墨子》、《韩非子》、《公孙龙子》、《吕氏春秋》、《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

先秦:《穆天子传》、《公羊传》、《谷(榖)梁传》、《左传》、《山海经》、《楚辞》、《国语》、《战国策》、《考工记》

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针灸甲乙经》、《本草纲目》、《濒湖脉》、《奇经八脉考》、《金丹》、《仙药》、《黄白》、《肘后救卒方》、《玉函煎方》、《千金方》、《神农本草经》、《四部医典》

天文历法:《夏小正》、《甘石星经》、《三统历》、《乾象历》、《皇极历》、

《大衍历》、《授时历》、《崇祯历书》、《周髀算经》、《步天歌》、《灵台秘苑》

数学:《九章算术》、《缉古算经》、《缀术》、《割圆密率解法》、《海岛算经》、《黄帝九章算法细草》、《议古根源》、《数书九章》、《测圆海镜》、《日用算法》、《杨辉算法》、《算学启蒙》、《四元玉鉴》、《图解》、《梅氏丛书辑要》

小说:《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镜花缘》、《聊斋志异》、《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醒世恒言》、《警世通言》、《老残游记》、《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封神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说岳全传》、《金瓶梅》、《北宋志传》、《皇明英烈传》、《醒世姻缘传》、《雷峰塔传奇》、《女仙外史》、《七侠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残唐五代史演义》

诗词歌赋:《诗经》、《楚辞》、《汉乐府》、《文选》、《全唐诗》、《花间集》、《全宋词》

农学:《齐民要术》、《氾胜之书》、《四民月令》、《农书》、《农桑辑要》

地理学:《水经注》、《徐霞客游记》

字典:《尔雅》、《说文解字》、《康熙字典》

还有:《梦溪笔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菜根谭》《天工开物》《永乐大典》《四库全书》

1、《论语》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主要由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纪念老师,忧虑师道失传。

并由子夏开创了章句的读法。故汉儒曰:章句发明始于子夏。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中庸》

《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原是《小戴礼记》第三十一篇,作者现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子思及其弟子多人所作。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由儒家学者在战国写成。

宋朝学者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朱熹则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中庸》在字面上的解释即是“中道及常理”之意。而执中又当求“中和”,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时的平静情绪为“中”,表现出情绪之后经过调整而符合常理为“和”。

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关联及学习的方式(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父子、夫妇、昆弟(兄弟)、朋友之交)和“三达德”(智、仁、勇)等。

3、《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

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

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8],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

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

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在临沂。

5、《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

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千字文》意思是指中国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读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经典之一。

《千字文》的编写始于南朝梁代,由梁朝散骑侍郎周兴嗣从王羲之的书法中选取一千个不重复的字,并按照四言句式编写而成。这一千个字涵盖了天文、地理、历史、伦理、哲学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诵读和书写的方式,帮助儿童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和道德准则。

《千字文》的句式结构严谨,语言平易近人,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教育意义。它以四言为主,间以六言、三言、七言不等,押韵合辙,朗朗上口,便于记诵。《千字文》的内容涵盖面广,涉及历史、地理、哲学、道德等多个方面,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中华文化的精髓。

《千字文》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篇优秀的儿童启蒙教材,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千字文》,儿童可以了解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千字文》也是书法爱好者练习书法的重要范本之一,对于提高书法技巧和艺术修养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千字文》的影响:

1、推广汉字文化:《千字文》由一千个不重复的字组成,这些字都是精心挑选和排列的,旨在帮助儿童学习和掌握汉字。通过诵读和书写《千字文》,儿童可以熟悉和掌握汉字的音、形、义等基本要素,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千字文》的内容涵盖面广,包括历史、地理、哲学、道德等多个方面,有助于拓宽儿童的知识视野和文化素养。

2、强化道德教育:《千字文》中蕴含了许多道德教育的观念,如“孝当竭力,忠则尽命”、“恭惟鞠养,岂敢毁伤”等,强调了孝道、忠诚、礼仪、恭敬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这些观念在当时的社会中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3、推动文化交流:《千字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不仅在国内流传广泛,还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影响。例如,在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有类似《千字文》的汉字启蒙读物被广泛使用。这表明了《千字文》在推动东亚文化交流和汉字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也叫“蒙学”,最著名的就是“三百千”了,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一般私塾“开蒙”则必先学这三种。另外再学就是《弟子规》、《幼学琼林》、《朱子家训》、《千家诗》《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声律启蒙》《文字蒙求》《增广贤文》等等初级读物。这些都算是儿童启蒙读物。每个私塾所教授的各不相同,但“三百千”却是几乎所有的私塾开蒙的必读书。

扩展资料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称“三百千”,是三部影响大而流行广的启蒙读物。明代思想家吕坤曾说:“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三百千”将早期的识字教育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人格修养的教育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言辞简练,含义丰富,朗朗上口,便于诵读。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以说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

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不可避免的含有糟粕,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人们所公认,被历代人们奉为经典而不断流传。根据《三字经》衍生出了一些其他读物,还有同名京剧。

参考资料三百千_ 

南朝梁武帝指令给事郎周兴嗣用一千个不同的字编写的文章。四字一句,对偶押韵,便于记诵,后来用为儿童启蒙读本。以后又有注释、续编和改编本多种。参阅《六艺之一录》卷一六八、清顾炎武《日知录·千字文》。2法帖名。古人重王羲之书法,以王字集《千字文帖》,南朝陈智永、唐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孙过庭、张旭、李阳冰和怀素皆有临本。亦省称“千文”。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千字文》是中国早期的蒙学课本,由于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是启蒙和教育儿童的最佳读物,也是一部生动优秀的小百科。《千字文》流传了1400多年表明,它既是一部流传广泛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最初版本的《千字文》每4字一句,共250句,一千个字。曾有文人试图加以修改,如宋人吴枋、明人郎瑛等。中国大陆实行简化字和归并异体字后,其简体中文版本剩下九百九十余个相异汉字(具体数量因异体字的归属而有不同说法)。如下列字被合并:

发、髪并为"发"(周发殷汤;盖此身髪)

巨、钜并为"巨"(剑号巨阙;钜野洞庭)

昆、昆并为"昆"(玉出昆冈;昆池碣石)

戚、戚并为"戚"(戚谢欢招;亲戚故旧)

云、云并为"云"(云腾致雨;禅主云亭)

并、并并为"并"(百郡秦并;并皆佳妙)

絜、洁并为"洁"(女慕贞絜;纨扇圆洁)

另:一为壹(遐迩壹体;率宾归王)

其余全无重复。

作者简介

周兴嗣,字思纂,陈郡项人(现河南省沈丘县),卒于梁武帝普通二年。世居姑熟,博学善属文。武帝时,拜安成王国侍郎。帝每令兴嗣为文,如铜表铭、栅塘碣、檄魏文,次韵王义之书千字文。每奏,辄称善。官终给事中。兴嗣撰皇帝实录、皇德记、起居注、职仪等百余卷,又作有文集十卷,(《梁书》及《两唐书志》)传于世。但流传最广、最久远的,则是《千字文》。

篆刻书籍

推荐篆刻书籍目录:《珍秦斋藏战国玺印》《童雪鸿藏秦汉印》《上博藏印》《陕西所见铜印(原印原拓)》《汉代私印-肖形印》《周叔廮先生捐献...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