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养生之道是指什么 ?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4收藏

所谓养生之道是指什么 ?,第1张

文章共五段,各段大意如下∶

第一段∶说明养生之道,就是要顺应自然。

第二段∶描写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

第三段∶写文惠君对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的赞叹。

第四段∶庖丁自述解牛的见解。

第五段∶以文惠君的话总结全文,并点明文章的题旨。

内容分析

全文共五段,可归纳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段,是养生主全文的总纲,说明了养生之道,就是要顺应自然。重点如下∶

(1) 作者以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知识作对比,指出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

知识,那就会使人疲困不安,容易危害生命。

(2) 为了免除对身体的危害,人应忘却一切善恶的观念,不要为善以追求好名声,

不要为恶以遭受刑罚。

(3) 为忘却善恶、免伤身心,则凡事都要顺著自然的中道以为常法,这便可以保

全性命、保全天性、存养精神、尽享天年。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至五段,作者以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阐释养生之道。这部分的重点如下∶

(1) 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

A ) 庖丁解牛时,用手按著,用肩膊靠著、用脚踏著、用膝盖抵住要支解的

牛, 手、肩、足、膝各部分的动作纯熟配合,合於桑林舞的节拍旋律。

B) 庖丁运刀解牛时发出的声响,无不合乎音律,合於经首乐章的节奏韵律。

(2)文惠君的赞叹∶

由於庖丁解牛的动作熟练,而且富於美感和节奏感,令文惠君赞叹不已∶赞叹

地说:「技术何以竟达到这样的境地?」

(3)文惠君的赞赏,引出庖丁解牛的一番见解∶

庖丁先指出他解牛的总则∶「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他追求的是道,是事物中蕴含的道理、哲理,已超过於一般的技术了。

庖丁自述解牛的经验∶

(i)解牛的三个阶段∶

(a) 初期∶庖丁解牛之初,因为不了解牛体的自然结构,看不见筋肉骨节间的空隙,所以将整头牛看成一个整体。

(b) 三年后∶因为庖丁解牛的经验多了,对牛体的结构已非常熟悉,所以解牛时他所看到的,再不是整头牛,他所注意的只是牛体筋肉骨节间的空隙罢了。

(c) 现在∶他解牛时只用心神跟牛体接触,而不需用眼睛去观看。这是因为他顺著牛体的自然结构,在筋肉骨节间的空隙运刀,不会碰著筋肉盘结的地方。

(ii) 庖丁用「族庖」、「良庖」衬托自己的技艺高超:

(a) 「族庖」每月更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刀硬把骨头砍断。

(b) 「良庖」每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刀截断筋肉。

(c) 庖丁的刀已用了十九年,解牛数千,但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似的。因为牛的骨节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则没有厚度,以没有厚度的刀刃深入有空隙的骨节中,自然宽广非常,很有运转的馀地。所以他的刀虽已用了十九年,但仍锋利如新。

(4) 庖丁从解牛经验中得出的感受∶

(i) 做事要小心谨慎∶虽然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但当他遇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时,绝不掉以轻心,他会战战兢兢地提高警惕,集中视线,放慢动作,谨慎小心地轻刀宰割。正如人遇到困难时,应谨慎小心,以免出错。

(ii) 做人要敛藏自处∶当牛分解开了,他自然感到心满意足,於是把刀抹净后收藏起来。正如人解决困难后,应收敛锋芒,以免招至妒忌。

原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触(2),肩之所倚,足之所履(3),膝之所踦(5),砉然(6)向然,奏刀騞然(7),莫不中音。合于《桑林》(8)之舞,乃中《经首》之会(9)。 文惠君曰:“嘻(10),善哉!技盖(11)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12)也,进(13)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14)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15)。依乎天理(16),批大郤(17),导大窾(18),因其固然(19),技经肯綮之未尝(20),而况大軱(21)乎!良庖岁更刀,割(22)也;族(23)庖月更刀,折(24)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25)于硎。彼节者有间(26),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27)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28),吾见其难为,怵(29)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30)然已解(26),如土委地(31)。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32),善刀(33)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34)焉。” 注释 (1)庖(páo)丁:名丁的厨工。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称魏惠王。解牛:宰牛,这里指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文慧君:梁惠王 (2)所触:接触的地方 (3)履:踩 (5)踦(yǐ ):支撑,接触。这里的意思是宰牛时抬起一条腿,用膝盖抵住牛。 (6)砉(huā)然: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声。向然:《经典释文》云,或无“然”字。今一本无“然”字,是。向,通“响”。 (7)騞(huō)然:象声词,形容比砉然更大的进刀解牛声。 (8)《桑林》:传说中商汤王的乐曲名。 (9)《经首》:传说中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会:音节。以上两句互文,即“乃合于桑林、经首之舞之会”之意。 (10)嘻:赞叹声(或譆:通“啊?”)。 (11)盖:通“盍”,何,怎样。 (12)道:天道,自然的规律。 (13)进:超过。 (14)遇:会合,接触 (15)官知:这里指视觉。神欲:指精神活动。 (16)天理:指牛体的自然的肌理结构。 (17)批:击,劈开。郤:空隙。 (18)导:顺着,循着,这里有导入的意思。窾(kuǎn):空。 (19)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20)技经:犹言经络。技,据清俞樾考证,当是“枝”字之误,指支脉。经,经脉。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qìng):筋肉聚结处。技经肯綮之未尝,即“未尝技经肯綮”的宾语前置。 (21)軱(gū):股部的大骨。 (22)割:这里指生割硬砍。 (23)族:众,指一般的。 (24)折:断,指用用刀折骨。 (25)发:出。硎(xíng):磨刀石。 (26)节:关节。间:间隙。 (27)恢恢乎:宽绰的样子。 (28)族:指筋骨交错聚结处。 (29)怵(chù)然:害怕的样子。 (30)謋(huò):骨肉分离的声音 (31)委地:委:卸落,坠下。散落在地上 (32)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33)善刀:善通“缮”。擦拭刀。 (34)养生:指养生之道。 译文 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 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进刀时发出騞(读‘huo’)地响声,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文惠君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厨师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喜好的是自然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到的)没有不是全牛的,(和一般人所见一样)。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就像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但是刀刃没有厚度,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游刃有余)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即使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惕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为这一成功而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拭好了刀把它收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你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现实意义 都说人生复杂,于是市面上有很多指导如何科学、艺术地生活的著作,但实际上被指导者看了以后,仍然还是觉得复杂,因为生活的个案实在变化太多了。 也有人觉得人生本来简单,认为人生复杂是想出来的,只要自己不复杂,思想中就没有那么多的负担;只要自己不复杂,旁人一般也是不屑于和简单的人去角力的。但这几乎很快地被证明为是一种幻想,因为当前的社会本身就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了。 想到庖丁解牛。牛无疑也是很复杂的,庖丁解牛,为什么能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轻松简单,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掌握了它的机理。牛与牛当然各不相同,但不管是什么牛,它们的机理都是一致的;每个人的生活也各有各的面貌,其基本原理也是近似的。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机理,自然懂得何处下刀。生活也一样,如果能透解了、领悟了生活的道理,摸准了其中的规律,就能和庖丁一样,做到目中有牛又无牛,就能化繁为简,真正获得轻松。 [3] 做事不仅要掌握规律,还要持着一种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并且在懂得利用规律的同时,更要去反复实践,向庖丁“所解数千牛矣”一样,不停地重复,终究会悟出事物的真理所在。 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重视寻找益寿延年等之道。世界各民族,因其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制度、生活习俗不同,其之道也不相同。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渊流长,千百年来在养生方面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本文就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什么是养生?什么是?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养生之道就是保养生命的道理与方法。

学是在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预防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理以及益寿延年的原则与理论的一门学科,其学说科学实用,是中国医药文化之精粹。

的特点

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

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保生等。摄生即摄纳生命,是说自己的寿命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注意养生,便可长寿,“度百岁而去,终其天年”。如果不注意养生,就会“半百而衰,夭折而去”。人的寿命是有极限的,这是自然规律。顺应规律,追求长寿但不追求长生不老。

强调精神方面的养生

认为,人的情志即精神世界是非常重要的。精神的调养是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避免不良精神 ,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是养生遵循的原则之一。《黄帝内经》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志意和”与人群中个体的气质、性别、年龄、经历、文化思想修养等密切相关。人们应善于自我心理调摄,消除不良 ,保持良好心态。

主张房事有度

认为是先天赋予人类的本能,是种族延续所必须的。适度的,有利于个人健康,对民族的繁衍、社会和家庭的安定和睦都有重要意义。但不主张纵欲,认为房事过度伤肾耗精。

“形劳而不倦”的方法

形体的可使气血流畅,筋骨劲强,肌肉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壮。以“动”及“静”,即通过形体来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体的。量要适度,,,不要超强度,老人的锻炼尤不宜过力。

防止外邪侵害

所谓外邪,是指六*之邪(风、寒、暑、湿、燥、火)外伤因素等。驱除外邪,防止外邪侵犯是养生的目的,这一观点始终贯穿于养生的整个过程中。

中医养生之道的措施

顺时养生即顺应四时气候,阴阳变化规律,从精神、起居、饮食、等方面综合调养的养生方法。其宗旨是“,”。

调神养生即调养精神,其方法除四季调神外,还有养静藏神、动形怡神、移情易性等养神之法。

惜精养生有节欲惜精、节房事及注意房事卫生等措施。

饮食养生提倡饮食有节、注意饮食卫生、克服饮食偏嗜和药膳等。

传统健身术养生如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拳术及各种气功和武术等。以此来炼形、炼意、炼气,使身体“形与神俱”。

药物养生中医认为,肾中精气虚衰和脾胃之气的不足是衰老的主要机理。补益扶正是药物养生的基本法则。诸多传统的益寿延年方药,如“八仙长寿丸”、“首乌延寿丹”、“延齿固本丹”、“延年茯苓饮”等多有预防早衰防老的效果。现代一些提高机能免疫能力的药物也属此类。

养生针刺养生通过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和调节机能平衡的功能来发挥其治疗与作用;灸法养生利用灸火的物理热效应,施于穴位,以促进气血运行,祛邪止痛,健脾,增强正气,从而发挥其防保健强身作用;推拿养生是通过各种手法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理状况,达到治疗与保健强身作用。

所谓养生之道是指什么 ?

文章共五段,各段大意如下∶ 第一段∶说明养生之道,就是要顺应自然。 第二段∶描写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 第三段∶写文惠君对庖丁解牛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