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关于隋唐时期中印金丹术交流的记载是怎样的?
隋唐时期是中印金丹术交流的高峰时期。据《隋书·经籍志》卷三十四所录印度医方有:《龙树菩萨药方》四卷,《西域诸仙所说药方》二十三卷,《西域婆罗门仙人方》三卷,《西域名医所集要方》四卷,《婆罗门诸仙药方》二十卷,《婆罗门药方》五卷,《龙树菩萨养性方》一卷。由于这些方书的翻译,印度金丹术的某些知识也同时介绍到我国。如《千金翼方》记载有耆婆大士治人五脏六腑内万病及补养长生不老丸和耆婆汤等都是源于印度,王焘《外台秘要》天竺经中介绍了印度早已应用于眼科的矿物药如硫酸铜、硼砂、明矾等。印度八分医方中,列为第七的是长命药科论。唐代帝王酷好长生药,除请教道家的金丹术士外,也多方向印度寻求灵药。《酉阳杂俎》卷七记载,在六四八年,“王玄策俘中天竺王阿罗那顺以诣阙。兼得术士那罗迩娑婆,言寿二百岁。太宗奇之,馆于金飙门内,造延年药。令兵部尚书崔敦礼监主之。言:‘婆罗门国,有药名畔茶亻去水,出大山中石臼内。有七种色,或热或冷,能消草木金铁,人手入则消烂。若欲取水,以骆驼髑髅沉于石臼,取水转注瓠芦中”。唐太宗还派人到全国各地采怪药异石,甚至派使者到印度去采访名药。但那罗延娑婆寐造的药并无奇效,太宗只好听任去留,但他因年老体衰无法返国,死在长安。高宗即位,又从东天竺迎来卢迦逸多,任怀化大将军,派往印度,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可见,印度金丹家那罗延娑婆寐和卢迦逸多在长安和中国宫廷名医、金丹家有过一定来往,曾共同研制一种新药,以求返老还童,但没有成功。公元716年,因为印度人要求唐玄宗派使者前去采购珠翠奇宝,宣称狮子国有灵药和养医之妪,玄宗便叫监察御史汤范臣和印度商人出使斯里兰卡。之后,屡宾、克什米尔、吐火罗等国多次进献精制药物,这些药物无非是所谓的长生不老灵药,其主要来源地是阿富汗和印度次大陆。隋唐时期中国金丹术在印度也很有吸引力,受到印度金丹家的普遍赞扬。公元647年唐太宗下令由玄奘法师合同道士蔡晃、成英组成一个三十多人的译经班子,将老子《道德经》逐字逐句译成梵文。这部梵文《道德经》在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印度时就送到了东天竺迦摩缕波国童子王的手中。阿萨密的许多习俗和礼仪从此染上了道教的风气,几乎与道教仪式并无两样。随着道教在印度的流行,作为道教组成部分的中国金丹术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义净在《南海寄归内法传》里说:“神州药石,根茎之类,……香气茅郁,可以蠲疾……长年之药,惟东夏焉……四海之中,孰不钦奉。”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中国的金石药物和草药就可以免除疾病,至于长生不老的丹药,更是只有中国的最灵,因而备受印度人的推崇。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之小儿金丹 31 组成 32 制备方法 33 功效主治 34 小儿金丹的用法用量 4 中药部颁标准 41 拼音名 42 标准编号 43 处方 44 制法 45 性状 46 检查 47 功能与主治 48 用法与用量 49 规格 410 贮藏 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小儿金丹 1 拼音
xiǎo ér jīn dān
2 概述小儿金丹为方剂名,出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记载有此中成药的部颁标准。
3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之小儿金丹 31 组成川贝母、橘红各12g,羌活、生地黄、木通、大青叶、荆芥穗、桔梗、前胡、西河柳、赤芍药、天南星(制)、玄参各9g,钩藤、半夏(制)、枳壳(麸炒)各9g,薄荷、葛根、天麻、防风、甘草、炒牛蒡子各6g[1]。
川贝4钱,橘红4钱,羌活3钱,生地3钱,木通3钱,大青叶3钱,芥穗3钱,桔梗3钱,前胡3钱,山川柳3钱,赤芍3钱,制南星3钱,玄参(去芦)3钱,薄荷2钱,钩藤3钱,制半夏3钱,枳壳(麸炒)3钱,葛根2钱,天麻2钱,防风2钱,甘草2钱,炒牛蒡子2钱。
32 制备方法为细末,每细粉186g兑:羚羊粉、犀角粉各15g,朱砂面24g,冰片3g,研匀,炼蜜为丸,每丸重15g[2]。
上为细末,每细末6两2钱兑:羚羊粉5分、犀角粉5分,朱砂面8钱,冰片1钱,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5分,蜡皮或蜡纸筒封固。
33 功效主治《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之小儿金丹功能疏风化痰,清热镇惊,止嗽透疹。治伤风感冒,发烧头痛,鼻流清涕,咳嗽气促,咽腮肿痛,惊悸心烦,疹出迟缓。[2]
34 小儿金丹的用法用量周岁以上每服一丸,周岁以下酌减,白开水送下[2]。
4 中药部颁标准 41 拼音名Xiao'er Jindan
42 标准编号WS3B128093
43 处方朱砂 160g 橘红 80g 平贝母 80g 胆南星 60g 前胡 60g 玄参 60g 清半夏 60g 大青叶 60g 关木通 60g 桔梗 60g 荆芥穗 60g 羌活 60g 西河柳 60g 地黄 60g 枳壳(麸炒) 60g 赤芍 60g 钩藤 60g 葛根 40g 牛蒡子(炒) 40g 天麻 40g 甘草 40g 防风 40g 冰片 20g 水牛角浓缩粉 10g 羚羊角 10g 薄荷 40g
44 制法以上二十六味,羚羊角锉研成细粉,水牛角浓缩粉、冰片研成细粉,朱砂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其余川贝母二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将羚羊角粉、水牛角浓缩粉、冰片、朱砂细粉与川贝母等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加炼蜜 120 ~ 140g制成大蜜丸,即得。
45 性状本品为棕色的大蜜;味微苦、辛凉。
46 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8页)
47 功能与主治祛风化痰,清热惊。用于小儿感冒发烧,鼻塞流涕,咳嗽气促 咽喉肿痛,高热惊风。
48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 1丸;一日 2次,周岁以内酌减。
49 规格每丸重1 5g
410 贮藏《石药尔雅》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金丹术词典,仅该书记载,当时“有法可营造”的长生丹药就有太一金丹、太一小还丹、还魂驻魄丹、华阳玉浆丹等98种,收录的外丹经则有《太清玉鸟经》、《九霄君经》、《茅君阴阳经》等97部,书中还列出了163种金丹药物及其隐名,如水银有27个隐名,丹砂有14个隐名。
古籍关于隋唐时期中印金丹术交流的记载是怎样的?
本文2023-10-31 05:46:2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6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