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孔子称为圣人,是谁最先提出的?什么时候提出的?
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汉武独尊儒术使孔子成为唯一的“先圣先师”。
以后历代都有不断的追封。
汉平帝时追谥“褒成宣尼公”
魏晋时代称“奉圣侯”
隋则称“绍圣侯”
唐初称“褒圣侯”
唐太宗尊为“宣父”
唐玄宗追封“文宣王”
宋真宗追加“元圣文宣王”,后改称“至圣文宣王”
元世祖追加“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世宗:“人以圣人为至,圣人以孔子为至,宋真宗称孔子为至圣,其意已备,今宜於孔子神位题‘至圣先师孔子’,去王号及大成文宣之称。”
于是“至圣先师孔子”乃相沿至今。
圣人不要求别人一定有才能,所以每个人都能够成为圣人。
换句话说:
真正的圣人,不会太过斤斤计较,以严格的要求来衡量每一个人,所以在他看来,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圣人。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李贽的对普通人的关怀,即对“凡人之不知不能”的包容态度,同时表述了对“如何教人成圣”这一问题的看法。
孔子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说过了许多著名的言行语录。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20句孔子的经典名言,大家可不要错过了!
经典名言
1)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 言而无信,不知其可。
4)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5) 道不同,不相为谋。
6) 言必诚信,行必忠正。
7)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8)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9) 言必诚信,行必忠正。
10)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沉怨矣。
11) 少年若天性,习惯如 自然 。
1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3)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14)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5)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16)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17) 言必信,行必果。
18)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19)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2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育 思想
孔子在中国 历史 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在 教学方法 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 学习态度 ,要谦虚好学、时常 复习 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 社会实践 。
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 化学 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
孔子的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众多学生,而且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由于孔子保守的 政治 态度,因此对待经济制度的改革也反映了保守的思想。比如鲁宣公十五年(西元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从 法律 上承认私田的合法地位,是春秋时代的重大经济改革;但是据《左传》说,孔子修《春秋》时记载“初税亩”,目的是批评其“非礼也”。而民众不富足,国君没有富足的。在《论语·尧曰》中还记载,孔子主张“因民之利而利之”,即对民众有利的事情才去做。另一方面,他又主张赋税要轻一些,徭役的摊派不要耽误农时。《论语·述而》记载,孔子还对当时的为政者进行说教,要求为政者不要过于奢侈,要注意节俭。他说:“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同时,还主张“节用而爱人”。这里面包含了把孔子“仁”的思想运用于经济领域。
地位介绍
西汉中期,天灾频发,社会动乱。儒者梅福认为,这是由于未能妥善安排对于孔子的祭祀,因而上天发怒。当时的国家政权接受了梅福的提议,封孔子为商汤的后代,接续先王的祭祀。到东汉,国家才正式把孔子作为国家的公神,其地位和社稷神同等。唐代, 命令 每个县都要建庙祭祀孔子。每年春秋两次大祭,每月 初一 和十五两次小祭。大的祭祀起初由学官主持,后来改由地方官主持。唐代以后,孔子的地位不断提高,对孔子的封号也不断增加。清代,孔子祭祀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孔子成为国家公神以后,儒者们的宗教地位也相应提高。唐代为孔子设立“从祀”即陪同享受祭祀的制度(如道家四大真人)。最早选中陪同孔子的,是22位对于注释儒经有重大贡献的儒者,后来扩大到孔子的所有弟子和历代著名的儒者。宋代,从祀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其最高的有四位,被称为“四配”,他们是颜回、曾参、子思和孟轲。其次是“十哲”,孔子的十个优秀弟子。“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再次是“先贤”,祭祀那些亲自接受孔子教导的弟子们。最后是“先儒”,祭祀孔子弟子以后历代最优秀的儒者。而后来的儒者,也以死后能够进入孔庙成为先儒为最高的荣誉。
1 孔子名言及英语翻译
2 学习态度的论语名言
3 10个字以下的名人名言
4 古代教育家的名言 关于教育的格言警句
5 孔子名言名句都有哪些比较经典的
6 孔子名人名言大全
把孔子称为圣人,是谁最先提出的?什么时候提出的?
本文2023-10-31 05:51:2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6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