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秦桧的故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6收藏

有关秦桧的故事,第1张

1、油炸桧

据民间传说,岳飞被秦桧夫妇施计杀害于风波亭,军民对此无不义愤填膺。临安一户饮食摊贩得知消息后也深感不忿,就搓捏了形如秦桧和王氏的两个面人,绞在一起放入油锅里炸,并称之为“油炸桧”。

人们为了发泄愤怒,便争相购买。随着顾客越来越多,店铺就简化制作工序,直接把两条面缠绕起来油炸,成为现今常见的炸油条。至今,有些地方仍有把油条称为油炸桧或油炸鬼。

2、东窗事发

秦桧想杀岳飞,又恐世人议论,犹豫不决,就和妻子王氏在东窗下商议。王氏说:“捉虎容易,放虎就难了!”于是秦桧下定决心除掉岳飞。

后来,秦桧乘舟在西湖游玩,见一人批头散发,对他厉声叫道:“你误国害民,我已经上告苍天,等着上天派人来抓你吧!”秦桧回到家就毙命了。

王氏请人驱邪,方士便设坛做法,在冥界见到了秦熺,问太师何在,秦熺答在鄷都,方士遂到酆都,看到秦桧和万俟卨俱披枷带锁,备受痛苦。秦桧见到方士,就说:“麻烦转告我夫人,就说东窗的事情已经泄露了”。

3、惧内断后

秦桧之妻王氏一直未能生育儿子,秦桧惧内,忧虑但不敢言语。秦桧一妾有孕,被王氏发现并驱逐而去,被迫嫁于仙游林氏,后生一子,取名林一飞,即为秦桧的私生子。王氏不但禁止秦桧认亲生儿子,并且还不准秦桧的私生子姓秦。

王氏的兄长王奂,曾与奴婢偷情,生了一个儿子,结果其私生子也被老婆逐出家门,秦桧夫妇便收养为继子,也就是秦熺。

秦桧晚年权倾朝野,在朝中不可一世,但至死也无法将亲生儿子林一飞改姓秦,其故非他,跋扈的王氏对他来说无疑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

4、睚眦必报

秦桧独揽朝政后,堵塞言路,粉饰太平,蒙蔽高宗耳目。进言的不是歌颂秦桧,就是造谣中伤。高宗想诏令百官直言劝谏,但朝臣畏惧秦桧,都怕言语不当触犯禁忌,只好用些冠冕堂皇的话来敷衍塞责。

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衢州有强盗作乱,秦桧派殿前司将官辛立率一千人前去抓捕,没有禀报高宗。晋安郡王得到消息,就进宫禀报,高宗大惊,急忙诏问秦桧。

秦桧说:“小事不值得陛下操劳,没敢惊动圣听,拘捕盗寇后会即刻上奏。”秦桧出宫后,追查内情,得知是晋安郡王通报消息,就上奏说晋安郡王正在为秀王服丧,不应领取俸禄。

晋安郡王的俸禄每月减少了二百缗,高宗只好从国库出钱给他接济。

5、秦桧送鱼

二次拜相时,妻子王氏应吴皇后之邀,进宫赴宴,席间有一道菜是清蒸鲻鱼。鲻鱼美味可口,广泛盛产于南方沿海,但高宗南渡之后,边事吃紧,很少能吃到。

吴皇后就问王氏有没吃过这种鱼,当时秦桧家中有各地的贡品,王氏就如实回答说吃过,而且个头比宴席上的还要大,并承诺回去后给吴皇后送上一些。

王氏回家后,将这件事告诉了秦桧,秦桧大惊失色。相府有皇室贡品,这会引起高宗怀疑,对自己的仕途极为不利。

但秦桧马上想到了应对之计,就让王氏带了几十条青鱼进宫进奉,以避免这场潜在的风波。吴皇后看了,果然打消了疑虑,笑着说:“我说秦桧怎么会有鲻鱼,原来是把青鱼和鲻鱼搞混了啊”。

万俟卨[mò qí Xiè](1083年—1157年),字元忠(一作元中),开封阳武县(今河南原阳)人[1] ,南宋初年奸臣。初任湖北提点刑狱,依附秦桧,任监察御史、右正言。绍兴十一年(1141年),秉承桧意弹劾岳飞,主治岳飞之狱,诬陷岳飞虚报军情及逗留淮西等罪,致使岳飞父子和张宪等被害。后与秦桧争权,被罢黜。秦桧死后被召回京,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升任宰相。继续执行投降政策,为百姓所恨。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万俟卨去世,时七十五岁,谥号“忠靖”。

7人。

通过全国14亿公民身份信息系统查询,全国叫秦桧的只有7人。

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是由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负责建设管理和运营。

秦桧(huì),(1090-1155),字会之,宋朝江宁府(今江苏南京)人。中国历史上著名奸臣、汉奸之一,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登第,补密州(今山东诸城)教授,曾任太学学正。北宋末年任御史中丞,与宋徽宗、钦宗一起被金人俘获。南归后,任礼部尚书,两任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因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而遭受后人的唾骂。王氏,秦桧之妻,南宋丞相,卖国求荣,其妻王氏之奸甚于秦桧,杀岳飞乃王氏之计,称之为奸于妻。 张俊(1086—1154),字佰英,陇西成纪(今天水)人,出身贫庶,自小弓马娴熟,十六岁时以三阳弓箭手投身行伍,征南蛮,攻西夏,御金兵,累立战功,授武功大夫。  1126年,金兵合围榆次,宋军主帅殉难,张俊率所部数百人力战突围,且战且退,斩杀追兵五百余人,声名大震,崭露头角。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北宋覆亡。张俊以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断然拥立赵构:“大王皇帝亲弟,人心所归,当天下,不早正大位,无以称人望。”从此张俊以御营前军统制而成为赵构集团的亲信。  张俊驰骋江淮,平定淮宁、镇江、杭州,兰溪、秀州等地的武装割据势力,为南宋小朝廷开辟了一席回旋之地。1127年秋,张俊根据自己对形势和力量的分析,提出了南渡方略:“今敌势方张,宜且南渡,据江为险,练兵政,安人心,候国势定,大举未晚。”不久金兵南下,赵构到达临安,偏安格局形成。  此后张俊为南宋鞍上马下,东征西战。到1129年底,在著名的明州(宁波)之战中,张俊率部殊死抗击,毙敌数千人。金人锐气被大挫,加之孤军深入,于是北撤,于是被韩世忠围于镇江,这就是著名的黄天荡之役。1134年,金人又至,举朝震恐,张俊力主抗击:“避将可之惟向前进一步,遮可脱。”  1135年,张俊大战刘狙,退敌十万,降敌万余。此后数年,张俊与韩世忠分守江防,使金人不敢窥江而渡,为南宋争得了休养生息的宝贵时间。到1140年,金兵又犯,宋将岳飞、刘(金奇)、韩世忠、张俊奋勇争先,大败金兵,收复山河,几乎可以直捣黄龙了,可惜赵构却无心恋战,下令退军江南,致使所复疆土,得而复失。  1141年,精明一世的张侵犯下了错误。他为了迎合南宋政权罢兵求和的政策,自动交出兵权,从而让赵构借此顺利地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兵权。同年九月,他在秦接制造岳飞父子冤案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屡立战功,应该说深谙世事的张俊,一时之错辱没了他一世的英名。但他毕竟是南宋的干臣,与那些叛国投敌的贰臣逆于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毕竟是南宋四大抗金名将之一。第四个是“万俟卨”不是叫“万俟”。万俟卨(1083—1157),南宋宰相,奸臣。字元忠(一作元中),开封阳武(今河南原阳)人。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登上舍第,历官枢密院编修。南宋绍兴初年因御盗有功,擢湖北转运判官,改为湖北提点刑狱,尚书比部员外郎。后附属权相秦桧,官监察御史、右正言,素与与荆湖宣抚岳飞有隙。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年)秉承秦桧意旨,弹劾岳飞,主治岳飞之狱。诬陷岳飞虚报军情及逗留淮西等罪,一口咬定岳云曾经写信给张宪,布置夺军谋反的计划,陷岳飞于死狱,致使岳飞父子和张宪等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绍兴十二年(1142年)后迁参知政事,充使赴金报谢。因与秦桧争权交恶,被罢黜,谪居归州(今湖北省秭归县),继移居沅州(今湖南省芷江县)。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死被召还再相,复任参知政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升任右相致仕卒。在位时因继续主和投降,臭名昭著,被人民所唾弃。

奸臣误国英雄死,千年遗碑夕照。历史上奸臣多为万人唾骂,忠奸相对,因此我国历史上的奸臣并不少,今天我们就从历史上声名狼藉的三个奸臣开始,分别是赵高、来俊臣和秦桧,而且这三个奸臣还分别给世界留下了一个众所周知的成语。

赵高,原是秦始皇身边的宦官,很受秦始皇信任,秦始皇生前深谋远虑,临终前还在为秦朝的天下着想,可到了最后,他却对赵高产生了错信,导致扶苏储君被逼自尽,胡亥无才无德,被赵高为首的一干奸臣把持着朝政。赵高党为巩固政权,排除万难,可人心不足蛇吞象,于是渐渐地动了用国君取代胡亥的念头。

要分清清清清哪几个人是自己人,他就在法庭上演了一场“指鹿为马”的大戏,非指鹿为马,胡亥与之争辩不休,便问群臣到底是鹿还是马。非同流合污大臣自然坚持真理,而攀附赵高的人则是颠倒黑白,所以现在“指鹿为马”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不顾是非,颠倒黑白。

来俊臣是武则天时代的人物,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的女帝,她掌权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为了镇压反对者,她挑选了一批酷吏为自己谋事,来俊臣和周兴是有名的酷吏中的狠毒之人,但也是最被重用的。

有一次,武则天接到密信,说有人告发周兴谋反,武则天十分气愤,于是以恶制恶,让来俊臣审问周兴。来俊臣接到这个任务很头疼,先说他和周兴是同僚,即使不顾及同僚的感情,他们两个能力相当,周兴自然不会轻易开口,但上面交下来的任务也不可能不完成。

所以终于他想了个法子,他在家里摆了一桌盛宴请周兴,两人正吃得高兴时,来俊臣忽然对周兴说自己遇到了一个难题,说上面是要自己审一批犯人,可是周兴却不开口,自己实在无计可施。周兴吃人嘴短,于是便仗义地帮他想了个办法,让他先找个大瓮,然后四下点炭,把人放进瓮里,一般没有人能顶住这一招。

来俊臣先是向他道谢,然后命人立刻照周兴所说的在院里架起了一只大瓮,然后突然翻身言明上面让他审问周兴,问他是要老实交代,还是在瓮中交代,吓得周兴立刻一五一十地坦白,“请君入瓮”这句成语就是这样产生的,现在用来形容以自己的方式还治自己的人之道。

秦桧是人人喊打的大奸臣,他刚入仕时还能坚持自己,以为宋朝面对金兵是不能退让的,但被金兵俘虏后,他的态度转变了一百八十度,不但自己不作为,还提倡和而不同,不允许岳飞带兵抗金,多次密谋陷害岳飞,甚至在家中东边的窗前与妻子商量如何铲除岳飞。在秦桧死后,妻子请道士替他做工,道士对岳飞十分不满,便故意吓唬秦夫人,让秦桧托他带话给他,让他转告秦夫人,他们在东窗下密谋的事已为众人所知。由此而来的“东窗事发”这一术语,现在通常用于描述奸计显露。

中国古代有四大奸臣,分别为李林甫、赵高、秦桧和周兴,他们在自己的时代位居高位,却恶贯满盈,在历史上每个人都留下了一个成语,到现在变为常用语。

口蜜腹剑

口蜜腹剑是用来形容一个人说得好听,但肚子里却藏着杀人的刀,表面一套,内心一套。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道:“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这个成语源自唐代宰相李林甫,李林甫在当宰相之前,出身就不凡,他是唐高祖李渊表弟长平肃王李叔良曾孙,画家李思训的侄子,后来成为了唐玄宗为帝时期任相时间最长的宰相。

李林甫的才能不算太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而唐玄宗沉迷在美人怀抱时,便是李林甫全权处理朝廷内外的事务。他处理政务并无太出格的举动,因此当政期间,可以平衡内外局势,社会安定,经济繁荣。

但李林甫却妒忌贤能,排斥忠贞之人,让整个朝廷容不下正直之人,政治氛围每况愈下,成为他的一言堂。比如唐代中书侍郎严挺之,为人正直,因为看出来李林甫排斥忠臣,便向皇上谏言耳听四方,不要被李林甫蒙蔽。李林甫妒忌严挺之得到唐玄宗的信任,也担心他会打压自己的地位,便设计将其贬到洛阳。

后来唐玄宗希望召回严挺之,李林甫担心严挺之回到朝廷会威胁他,便约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喝酒见面,假意和严损之成为朋友。当严损之提到哥哥在外任职很辛苦时,李林甫对严损之出招,让他上书给皇上,说严挺之患风疾,请求回京就医,这样严挺之就能回朝了。

严损之便按照李林甫的说法照做,唐玄宗看了体恤严挺之年迈患病,最终只给了个闲散官职。此事便在李林甫笑眯眯的会面中解决了。生活中也是如此,不防君子,须防小人,口蜜腹剑的人要比喜欢直抒胸臆的人危险多了。

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是形容一个人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出自《史记》:“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在秦始皇病死后,宦官赵高并没有遵守秦始皇的意志,立扶苏为皇帝,而是将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扶上皇位,也就是后来的秦二世。因为胡亥年幼,朝中大权自然就落到了赵高的手中,赵高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对于赵高来说,虽然他还可以把控皇帝,但需要防止朝中有异心的人士不服,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一天,赵高让人在众臣和秦二世的宴会上牵来一只鹿,但却声称这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笑称赵高弄错了,但赵高却显出很生气的样子,让周围的大臣辨认,觉得这是鹿的站左边,觉得是马的站右边。

有的大臣不愿违背良心,于是选择了真相,但这些大臣后来要不就是被赶出朝廷,要不就是惨被杀害。赵高用这样的手法向秦二世和朝臣表明,自己对他们绝对的把控能力,但也正是在赵高的这种思想下,秦朝一步步走向灭亡,颓势无可挽回。

若手中无力量,便可能要被迫接受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生活,赵高不可谓不可恶,奸臣的名声也传到后世,但需要警惕的正是指鹿为马之前的境况——对恶人放置不管,自己却毫无力量和措施进行对抗。

东窗事发

东窗事发是用来形容密谋败露,自己不希望泄露出去的谈话或事情被人所知。这一成语是来自秦桧密谋杀害岳飞的故事,在众多典籍中都有记载。岳飞和秦桧都是大家所熟悉的人物,前者是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而后者则是遗臭万年的奸臣。最开始“书室”才是事发的地点,经过历史记载的不断演变,最终抽象出“东窗事发”的成语,将秦桧密谋败露的地点改为“东窗”。

相传秦桧要密谋害死岳飞时,和妻子曾商量过,而秦桧的妻子王氏也是促使岳飞死亡的推手。当秦桧提及岳飞的时候,王氏告诉秦桧:“抓住老虎容易,但放走之后再抓住第二次就难了。”这些话让秦桧更多生出了猜忌之心。

而后来秦桧的奸计得逞,岳飞冤死,秦桧却心安理得地到西湖游玩,他在船上睡着了,梦到了一个披头散发的人张着血口大盆向他走来,说:“你害国害民,上天要让我来捉拿你下地狱了。”秦桧惊醒,之后日日活在惊恐之中,大病一场后死去了。但秦桧刚死没几天,他们家的儿子秦熺也死了,王氏慌了神,便请来法师做法。

法师来了之后,一通做法,告诉王氏,他看到了秦熺和秦桧,但二人都在地狱中,带着枷锁,受着酷刑。秦桧看到法师,便向他说:“如果见到我夫人,你去向她传话,我们密谋杀害岳飞的事情暴露了!”

之后“东窗事发”的意义便从“在东窗下密谋陷害岳飞的事情败露”,逐渐演变成各种阴谋败露,一个人将要得到惩治。中国有一句古话,“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对于一个人来说,恶事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湮灭踪迹,若要安睡,便不要在“东窗”下谋取恶行。

请君入瓮

请君入瓮是指设下圈套,让坏人自己走进圈套,自己承认自己的罪行,也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意思,用坏人自己的办法来整治坏人。这个典故的处处是张鷟的《朝野佥载·周兴》:“即索大瓮,以火围之,起谓兴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讲的是武则天时期右丞相周兴被逮捕认罪的故事。

在武则天时期,因为新皇继位,地位不稳,很多人都在攻击武则天的性别、身份和登上皇位的种种不合理。因此,武则天需要建立自己的势力,她招募了一批酷吏,其中二人尤为狠毒,于是武则天将其提拔为首领。

这两个首领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但有一天,武则天通过密信等方式了解到周兴要和人谋反,篡取皇位,武则天大怒,便叫来来俊臣,让他暗中寻找证据。因为周兴和来俊臣都狠辣无比,又相互了解,来俊臣逮捕的过程需要一击致命。来俊臣便邀请周兴,随意聊起自己的犯人不听话,不说实话。周兴便指着旁边的大瓮说,不听话你便用这个瓮,周围堆上柴火,烤他,没有不招实话还能挺过来的。

来俊臣便让人抬过来大瓮,回头让周兴钻进瓮里,说了他谋反的事情,周兴吓得跪倒在地,招了供。多行不义必自毙,自己发明的狠辣办法反而迫使自己束手就擒,令人感慨。

 最近翻阅宋史,发现一件事情,原来主张“两个中国”者不自今日始,而是古已有之了的。倡此论者,即“鼎鼎大名”的汉奸秦桧是也。

 秦桧在未做宰相以前,曾扬言道:“我有两条妙策,可安天下。”当时相位出缺已久,有人问他道:“你既有妙策,何以不言?”秦桧道:“朝廷没有宰相,说出来也没人执行。”意思即是“等我做了宰相再说吧”。

 后来秦桧果然做了宰相,而这两条“妙策”也真的向皇帝(高宗赵构)提出来了,是什么呢?八个大字:“南人归南,北人归北。”

 原来当时金人入侵,长江以北的土地大都被金国占领,金人还在中原建立了一个伪齐国,以刘豫作傀儡皇帝。南宋偏安江南,以临安(今杭州)为首都,只是一个小朝廷的局面。这八个字的内容,包括了承认金人吞并的中原领土为金国的合法土地,承认刘豫的伪齐国;宋国放弃两河、中原、江淮之地,不许再谈“反攻复国”;从北方逃难来的老百姓,一律送回他们的原籍,使他们成为金国人或伪齐国人;凡非江南人而为金国掳去的臣民,一律不须送还,任由他们为金人或伪齐人均无不可。

 “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换句话说,这就是要使“两个中国”合法化。秦桧的理由是:反正北方已非我有,这已成事实,何不承认事实来换取和平呢?

 赵构本来是害怕敌人,准备和敌人妥协求和的,可是听了秦桧这个主张,也不禁迟疑起来,他考虑了许久,与其他的人臣说道:“秦桧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朕北人,将安归?”因为他自己是“北人”,不可能赞同秦桧的计划,这计划才搁浅下来。

 秦桧卖国求荣,提起他谁都要骂他一声汉奸。直到现在,民间还叫炸油条做“油炸桧”,表示了人民对秦桧的憎恨(广东人读如“油炸鬼”,只是一音之转,同时也表示秦桧其人不过是“鬼东西”)。不过,说起来也很有意思,秦桧最初却并不以汉奸的面目出现,相反,是以“爱国忠臣”的面目出现的。

 上凡大奸大恶之辈,大都有些“才能”,此所谓“无才不足以济奸”也。而且还装出“爱国”的样子,宋代的秦桧、近代的汪精卫都是典型。汪精卫从做“革命党”到做汉奸的事情人所熟知,不必赘述。秦桧最初在南宋的政治舞台以“忠臣”姿态出现,则或许还有人不知,不妨谈谈。丁辑 读史小识

 秦桧在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年)考取头名状元,写得一手好文章,“词学兼茂,才华卓绝”(详见宋史《秦桧传》)。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年),金兵围攻汴京,要求割中山、太原、河间三镇,当时的宰相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等一致认为可以割让。秦桧却上疏反对割三镇,并提出兵机四事。第二年,徽、钦二帝被俘,金人立张邦昌为伪楚帝,秦桧又申状到金营反对立张邦昌,要求仍旧在姓赵的当中选一人为帝。申状一开头就侃侃言道:“桧荷国厚恩,甚愧无报,令金人拥重兵临已拔之城,操生杀之柄,必欲易姓,桧尽死以辨。”他在说明了赵氏不可废的理由后,申状最后道:“桧不顾斧钺之诛,言两朝之利害,愿复嗣君位,以安四方。”

 当时大臣差不多都被金国的军威吓得发抖,没人敢道个“不”字,秦桧这张申状当真是“一士谔谔”,朝野上下,人人都赞他是个“忠臣”。金兵的统帅黏罕阅状大怒,把秦桧抓到了金营,一同掳往燕京。

 可是这个“忠臣”一到金营,稍受折磨,就变了节。他到了燕京,买通黏罕左右,替他说好话。黏罕奏明金主吴乞买,将秦桧夫妇赐给另一位掌握军权的左元帅挞懒,供军前使用。

 秦桧聪慧过人,学会金国语言文字,熟悉了风土人情,成为了标准的“金国通”。秦桧的老婆王氏生得伶俐俊俏,挞懒对她特别垂青。秦桧处处在挞懒面前表示他忠于大金帝国,连老婆也在所不惜,挞懒便日益倚重他,后来挞懒攻楚州,金军诱使楚州举城投降的那篇檄文,就出于秦桧的手笔。

 建炎四年(一一三○年),挞懒把秦桧放回来,要他在南宋 中设法取得权柄,作为内应。当时秦桧假称是杀了金人的监使逃回来的,杭州全城轰动。虽然也有些人不信,但到底为他过去的“声名”所迷惑,大多数人仍然把他当作“忠臣”。

 秦桧察觉宋高宗的意图,知道他只是想苟安于小朝廷的局面,便约略地把他和金人相得的情形,透露一点给高宗。高宗正需要这样一位和他“志同道合”的臣僚,且又在金人面前说得上话的,因此很快就把他的职位提升到宰相。高宗曾对人说,他和秦桧见面,听到秦桧的一番高论之后,欢喜得几夜睡不着觉,失眠了。

 狐狸的尾巴不久就露出来,自从他的“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主张一提出来,朝野反对之声四起。到了后来,甚至杭州的大街小巷,都贴满了“秦相公是奸细”的标语。

 可是宋高宗虽不赞同他这个主张,但仍然是想求和的,只希望敌人的条件较宽,能够接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年),高宗决定向金国臣服,派王伦到金国去商谈议和条件,表面的理由是想接回被金人所俘的他的妈妈韦妃(其实他还不知生身之母,早已改嫁金国的盖天大王了)。

 当时宋大将岳飞、韩世忠等人在军事上正节节胜利,情况与徽、钦被掳之时不同,朝臣大都反对和议。这位以前反对屈辱求和而现在则主张求和的秦桧说道:“陛下不惮屈己议和,此人君之孝也。群臣见人主卑屈,怀愤愤之情,此人臣之忠也。君臣之心,两得之矣!”真是“聪明绝顶”,善于说辞,既捧了皇帝,又安抚了那班朝臣(当然也有不受他安抚的,例如枢密院编修胡铨就上疏请杀秦桧)。

 后来金国派了张通古做“江南诏谕使”,要宋高宗赵构跪接大金国“诏书”,摆出的“格局”根本不是“讲和”,而是“受降”。

 赵构愿意投降,但却不好意思下跪,双方商议之后,金人同意以秦桧作为宋帝的代表跪接诏书。秦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率领百官,大张盛典,在张通古面前三叩首,双手举过头顶,把诏书接了下来。

 老百姓都是痛恨卖国奸贼的,无怪后代的人们,都只知道秦桧是个“汉奸”,而很少知道他还是个“才高学广”的状元,而且还曾经扮演过“忠臣”的角色了。

 文章摘自《梁羽生自选的散文精品集:笔花六照》

有关秦桧的故事

1、油炸桧据民间传说,岳飞被秦桧夫妇施计杀害于风波亭,军民对此无不义愤填膺。临安一户饮食摊贩得知消息后也深感不忿,就搓捏了形如秦桧...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