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失传顶级国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8收藏

中国十大失传顶级国宝,第1张

中国十大失传顶级国宝:传国玉玺、华夏九鼎、秦十二金人、永乐大典、北京人头盖骨、兰亭集序、随侯珠、慈禧夜明珠、广陵散、贝青囊书。

1、传国玉玺

作为统治者权力的象征,传国玉玺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尽管有着千百年的寻找,但至今仍未能找到这件重要的国宝,成为历史谜团之一。

2、华夏九鼎

传说中九鼎象征着帝王的威严与统治,其失落堪称中国古代最大的谜团之一。人们一直猜测它的下落,但仍未有确切线索浮出水面。

3、秦十二金人

秦朝兵马俑的神秘姊妹,十二具黄金铠甲的战士雕像至今下落不明。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展示了古代军事文化的辉煌,让人为之遗憾。

4、永乐大典

明成祖朱棣所编纂的巨著,被誉为古代最宏大的百科全书。然而,随着明朝的衰落,这部珍贵的文献也逐渐失落,成为历史学者梦寐以求的宝藏。

5、北京人头盖骨

作为人类进化历程的重要证据,北京人头盖骨曾引起全球学术界的关注。然而,尽管有过若干次发现,至今仍无法找到完整的头盖骨,令人扼腕叹息。

6、兰亭集序

王羲之的代表作,被誉为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然而,这篇千古绝世的书法作品早已失传,如今只能通过复制品和记述来感受其博大精深的艺术价值。

7、随侯珠

作为中国古代玉雕的杰作之一,随侯珠是一颗稀世无比的珍贵宝石。然而,它的下落至今仍然成为研究者们追寻的目标,神秘的面纱令人着迷。

8、慈禧夜明珠

作为清代慈禧太后珍藏的珠宝之一,夜明珠的光彩被誉为无与伦比。然而,它的去向至今不明,成为珍贵文物的遗憾。

9、广陵散

被誉为古代琴曲中的极品之作,广陵散曾经被千百年来的音乐家推崇为最高境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音乐杰作如今已经失传,只能通过记载留存于世。

10、贝青囊书

传说中贝青囊内藏有至高无上的智慧和珍贵的文化知识。然而,贝青囊的下落成为一个谜题,令人激发无尽的遐想。

介绍几个中国古老的关于宝藏的传说,如下:

一、神秘的方腊藏宝洞

相传,方腊在攻下富可敌国的杭州城后。就把得手的大笔金银财宝运往根据地帮源里。大量的金银财宝堆积在帮源洞外(今威坪镇洞源村)的山坡上,象山一样高。

一件压一件,架得很高很高,人们就把堆金银财宝的土坡叫做银架山。仅仅过了几天,那山一样高的宝物就杳无音讯,踪迹全无。

二、李自成藏宝之谜

李自成败退出京城的时候,曾经将国库中的金银财宝掠夺一空,意图日后东山再起。其部将野拂用了九艘大船来转移家当,可想而知,被他秘密运到天门山的,必定是国库里被掠空的大量金银财宝。

眼看着东山再起的计划落空,野拂干脆在临死前,将这些宝藏分散埋藏在了天门山上几个隐秘的地点。数百年来,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不知有多少人进山寻宝,但是都空手而归。

三、张保仔的神秘藏宝

张宝仔的藏宝地点都记在手抄本上,但手抄本失传已久,连副本也只是口头流传。

张宝仔藏宝绝大部分仍”深藏闺中”,相传有公湾的“倒吊人头”、背子迳的“鬼仔上桅(即迎客石)”、浪湾的”七星伴月”、七盘山的“石手指”、乌猪洲的“半边月”石刻、扯旗山的“金井”、竹旗山的”银顶”

这些地方都有张宝仔的藏宝,因为人们不知遒藏宝图,这些宝藏尚且未被发掘。

四、天地会船屋藏宝

江西黎川洲湖村一直流传船形古屋埋藏着大量天地会的宝藏。

村里的老人至今还记得船屋主人为后代寻宝而留下的藏头诗中拣出的八个字:“地下三尺、佑吾子荫。”这八个字无疑是在说宝藏的去处。

但是100多年来,很多人无数次在这古宅院落里“掘地三尺”了,至今还在寻寻觅觅,但就是没有宝藏的踪影。

五、太平天国金龙殿地下宝藏

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曾将各地宝物掠到他的天朝宫殿中,可当湘军攻破天王府时却未发现财宝的踪影。大批的国家财宝哪儿去了天朝宫殿的核心建筑金龙殿由此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引发了一场寻宝热潮

六、石达开山王坪藏宝之说

关于翼王石头开的宝藏传说众多,相对而言最靠谱的一个传闻是:石达开藏宝于重庆市南充县山王坪,说宝藏以太平山为标记。

太平山并不是山,而是石达开在藏宝后命部下在藏宝地旁边的悬崖壁上凿出的三个大字。至今,山王坪的老百姓中间一直都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只要找到了太平山,便能找到石达开的藏宝洞。

七、马步芳宝藏之谜

被称为“青海王”的马步芳曾统治青海十多年,搜刮了大量的财富。在青海解放前夕,马步芳曾雇专机运送财宝,可由于财宝太重飞机无法起飞,马步芳只好将24箱黄金和部分财宝埋在了青海某处,引发后人无数的猜想

八、探访三峡沉船藏宝

三峡库区航道水流湍急,主要碍航险滩上百处,尤其在民国时期以前,往来船只稍有不慎即船翻人亡。在这些沉没船只载有大量珍贵文物及金银财宝。

由于受资金、技术、国家有关规定等因素的限制,这些沉在水底的文物宝藏一直未能得到发掘,成了一笔巨额宝藏。

九、蒙古王公的地下宝藏

吉林省前郭县哈拉毛都乡曾是郭尔罗斯前旗辅国公王府所在地,史书记载,明、清两个朝代直至民国时期,近400年间,郭尔罗斯前旗的王府都一直坐落在此。这里曾一派繁华,是名副其实的前郭尔罗斯旗甚至整个东蒙的政治中心。

当地流传着一个神秘的传说:地下埋藏惊人的秘密宝藏,而宝藏的主人就是这里的末代王公齐默特色木丕勒(人称齐王爷)。

但令人费解的是,随着末代蒙古王公的寿终正寝,这个家族300多年积攒下的万贯家产却不翼而飞。于是,王府地下埋藏巨额宝藏的说法不胫而走

十、项羽字符藏宝之谜

草湾山位于浙江绍兴著名风景区豆雾尖北麓,海拔约70米,东西长400余米,山西面是一座新修的项羽庙,山上覆盖着厚厚的灌木林,所以虽然山脚下就是项里村,但村民很少上山。

当地流传着一个项羽宝藏的传说,而找到宝藏的关键就是破解草湾山上项羽所刻的神秘字符。

扩展资料:

六大传奇宝藏:

1、失落的南美洲“黄金国”

传说,南美某处隐藏着一座古城,那儿的道路用黄金和翡翠铺成。

一名西班牙征服者在今天哥伦比亚的位置发现了穆斯卡部落遗址,并且找到了国王沐浴的圣湖“瓜塔维塔湖”,他下令抽干了湖中的大部分水,但只找到了一点点黄金。从那以后,许多人都在寻找湖中宝藏时身亡。

1969年,有人在哥伦比亚波哥大附近的一个洞穴中发现了一个古代黄金雕塑,雕塑描述了站在一艘木筏上的几名贵族、神父和一个全身堆满饰物的国王。

乔尔·列维说:“这尊黄金雕像显示,穆斯卡部落国王可能真的存在过。”但从1974年起,哥伦比亚政府就派兵保护起了瓜塔维塔湖,此后再也没有人能到湖中随便寻宝。

2、残缺的死海铜卷轴

1952年,有人在靠近约旦河西岸死海附近的一个洞穴里,发现了一个铜卷轴。它上面用希腊语和希伯莱语描述了64处宝藏的藏宝地点。

考古学家根据这一铜卷轴上的名册评估,宝物价值将超过10亿英镑。铜卷轴中的藏宝地点之一是朱迪亚,它可能就位于今天的耶路撒冷古神庙位置。

然而,铜卷轴上却充斥了这样的词汇:“在老洗衣室房间的洞穴里,在第三个壁架上,有65块黄金。”今天没有人知道“老洗衣室”是什么地方。列维说:“我们目前还无法断定它是一个虚构的寓言,还是一份真正的藏宝名单。”

3、英国约翰国王遗失的宝藏

在东英格兰和林肯郡之间的沃什湾某处,埋葬着13世纪约翰国王的大笔宝藏。列维说:“任何寻宝者都必须面临33英尺深的泥土,这些都是过去800年中渐渐堆聚起来的,这么深的泥土使得任何金属探测器都无法派上用场。”

不过,也有历史学家怀疑,约翰国王的宝藏故事可能是约翰本人编造出来的一个计谋,为的是防止贪婪的英国贵族觊觎他的财宝。

4、墨西哥城建在大宝藏上?

根据历史传说,当西班牙人入侵时,墨西哥阿兹台克国王蒙蒂祖玛二世曾将他的大部分财宝都隐藏了起来。他死后,许多后世探险者都开始寻找他的宝藏,但都毫无所获。

列维说:“根据研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阿兹台克部落拥有秘密黄金宝藏。最可能的解释是,西班牙军队在征服阿兹台克后,发现并掠夺了他们的大部分财富。”

5、海盗船船长的藏宝图

基德船长是17世纪一个声名狼藉的大海盗,据称他曾将价值成百上千万英镑的财宝埋在了世界各个地方。1701年,他被英国官员判处绞刑。

随后,他藏在加迪诺岛的财宝就被英国官员找到,数量相当于今天的200万英镑。到了20世纪,4幅据称属于基德的藏宝图被发现,但并没有带来任何发现,专家怀疑这些藏宝图是伪造的。

6、加橡树岛上的“钱坑”

位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东海岸5公里处的橡树岛的空旷地方有一个浅坑,传说藏有无数财宝,被称为“钱坑”。但后来的很多挖掘却导致“钱坑”井壁坍塌。

许多专家怀疑,橡树岛上的钱坑可能只是一个自然现象,里面没有任何宝物。但由于橡树岛现在被私人拥有,这也许将成永远的秘密。

-宝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山海经》原来是有图的,叫《山海图经》,魏晋以后已失传。《山海经》记载了许多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长期被认为是一部荒诞不经的书。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和成书时间都还未确定。过去认为为大禹、伯益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时间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巴蜀,山东及齐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汉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其中许多可能来自口头传说。

《山海经》现在最早的版本是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晋朝郭璞曾为《山海经》作注,考证注释者还有明朝王崇庆的《山海经释义》、杨慎的《山海经补注》、吴任臣的《山海经广注》、清朝吴承志的《山海经地理今释》、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民国以后以袁珂的《山海经校注》最流行,研究《山海经》者必读袁书。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个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在"山经"中保存大量祭祀神只的祭礼,原本都与《周礼》所载纪录对照研究,现在才发现可与新出土的战国简帛《包山楚简》、《望山楚简》及《新蔡楚简》中的祭祷纪录对比研究。

女娲古代中国神话的基本来源就是《山海经》,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后羿射九日、黄帝大战蚩尤、共工怒触不周山从而引发大洪水、鲧偷息壤治水成功、天帝取回息壤杀死鲧以及最后大禹治水成功的故事。

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

该书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再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这种南西北东的顺序与后代从东开始,东南西北的顺序习惯不同,据研究与古代帝王座北朝南以及天南地北的空间观念有关。

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鲁迅还专门写有一篇《阿长与〈山海经〉》,记叙了家中仆人长妈妈为他买来一本《山海经》,给他带来的那份惊喜,还两次特别提到“九头的蛇”。

有啊。有关“飞碟”的话题总能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世界上究竟有没有“飞碟”?这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对国人来说,“飞碟”并不是个新生的物事,在我国的古籍中,有许多关于“飞碟”——不明飞行物现象的记载。这些记载所述,至今仍叫人心谜频生。  你信吗?宋朝大诗人苏轼就曾见到过“飞碟”。那天他游镇江金山,留宿山寺,夜交二更时,突见一个光亮的物体在江心降落,并发出光焰,于是就用诗文记录了这个奇观:“是时江月初生魄,二重月落光深黑。江心似有炮火明,飞焰照天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让,非鬼非人竟何物?”(见《游金山寺》)诗写完了,还加了个注:“是夜所见如此。”时至今日,苏轼诗中所记一直为人们所疑惑:这个“飞焰照天”、“非鬼非人”的东西是什么?飞碟,还是外星人?  无独有偶,明朝国师刘伯温也曾见过“飞碟”并写诗记录:“……招摇指坤月坚日,大月如盘海中出。不知妖怪从何来,惝恍初惊天眼联。儿童走报开户看,城角咿鸣声未卒……”这个从海中飞出来的形状如盘并发出鸣声的“大月”,完全符合现代飞碟的特征。  宋人阳百一居士所著《壶云录》一书,则记载了扬州上空出现的一次奇异现象:“苏城于七月十六日,有火光一道,大若车轮,自东而西,如星之陨,如电之擎,露露有声,门外居民悉见之。”这不明飞行物有如车轮大小,发强光,有声响,速度极快,如“星之陨”、“电之擎”,和今人描述的“飞碟”简直是一模一样。  古籍《晋阳秋》记载的不明飞行物又是另样情景:“有星赤而芒角,由东北西南投于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一颗发着红光的“星”,从东北向西南三来三往,以后使悄然消失了。然而,它若真是一颗星,怎能“三投再还”“往大还小”地自由飞行呢?以现在的眼光看,难道它是“飞碟”? 宋人庞元英在《文昌杂录》中还记有一则宋神宗元丰年间发生的异事:秘书少监孙莘老“庄居在高邮新开湖边,一夕阴晦,庄客报湖中殊见。与数人同行小草径中,至水际,见微有光彩,俄而明如月,阴雾中人面相睹。忽见蚌蛤如芦席大,一壳浮水上,一壳如帆状,其疾如风。舟子小艇竞逐之,终不可及,既远乃没。”文中所述“其疾如风”、“蚌蛤如芦席大”的帆状物体,不正像是一个“飞碟”吗?  唐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也有关于“飞碟”的记载:“长庆中,八月十五夜,有人玩月,见林中光属天,如疋布,其人寻视之,见一金背虾蟆,疑是月中者。”细想,文中所记这个光芒照天的“金背虾蟆”“月中者”,完全就是一个发着强光的“飞碟”。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嘉佑中,扬州有一珠甚大,初出于天长县陂泽中……凡十余年,居民行人常常见之。一夜忽见其珠甚近,初微开其房,光自吻中出,如横一金钱。俄顷忽张亮,其大如半席,壳中白光如银,珠大加拳,灿然不可正视,十余里间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远处但见天赤如野火,倏然远去,其行如飞,浮于波中,杳杳如日。”如果说前面所记都是出自文人之手,有夸张、编造之嫌的话,沈括是一位科学家,他是定然不会杜撰了。那么,他记载的这个光亮使天发红,把十余里之间的林木都照得清清楚楚,“其行如飞”,“倏然远去”的有半席之大的珠状物体,不是飞碟是什么呢?  最令人惊异的是,古代“飞碟”竟然与大名鼎鼎的诸葛亮还有关系。据载,公元234年秋天,诸葛亮率蜀军驻扎陕西五丈原。时蜀魏军对峙,成胶着状态。一夜,大风狂吹,突然,东北空中出现了一个放射红光、周有茫角的圆状物体,向西南飞来,投向诸葛亮军营。它降了两次,又升了两次,在第三次降落中,消失在黑暗中。是夜,诸葛亮病逝。  这不是《三国演义》里的编造,在《三国志》和《文献通考》中,都有类似的记载。记载中所描述的飞行物肯定不是流星,因为它几降几升,发红光,体状圆形带棱,极像“飞碟”。问题是,真如有人所说,诸葛亮大智非地球人类,其卒,实乃返回外星天界了吗?

儒家经典“六经”中,唯一失传的是哪一部?

正确答案:乐经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始见于《庄子--天运篇》,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这六部经典著作的全名依次为《诗经》《书经》(即《尚书》)《仪礼》《易经》(即《周易》)《乐经》《春秋》。

引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地大物博,文明上可达五千年之久,是世界上极少数文明没有断层的国家之一。更何况中国古代人民善于总结经验,基本上,每任帝王都要在自己的在位期间编纂各种史书和进行文化、技术总结。我们所熟知的类似书籍有《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就是帝王在位期间命令下属官员呕心沥血编写的。如今又在湖北的张家山再次发现震惊世界的张家山汉简!

正文

张家山汉简于1983年12月到1984年1月发掘出土的一座汉代墓。坟墓内并没有存放尸体,而是一些汉代竹简。这些竹简主要包括《二年律令》、《奏谳书》、《算数书》、《历谱》和遣册、《盖庐》、《脉书》、《引书》等《二年律令》就是讲述汉代律法的竹简。

根据可考的张家山出土的竹简得知,汉朝充分吸取秦代暴虐的政治模式,为避免秦的悲惨后果,汉注重休养生息,出土的《二年律令》简内容丰富,包括27种汉代律法,涉及当时社会范围较广,对于研究相关历史的学者都有重大意义,《二年律令》里相当一部分的律法都吸收了秦代律法,这给研究秦汉文化的相关学者提供了非常大的直接史实证据。《脉书》、《引书》则讲述了有关古代医学,道家养生的内容,时至今日,还有一定参考价值。《奏谳书》与《二年律令》能更进一步地解决秦律的一些疑难问题。在湖北省挖掘出的张家山汉简要比睡虎地简材料丰富不少,相对详实的资料也有力地减少相关专家关于秦汉历史的争论。

还有同样出土的《算数书》,内容主要讲了数学方面的实用问题,比我国第一部数学名著《九章算术》还要早。本书内容里涉及有直到现在仍然在负数和分数等数学概念,比欧洲还早了几个世纪。有关学者提出,《算数书》里所记载内容更像是作为一本字典来被当时的官吏使用,这足以说明古代时数学应用已经比较普遍。《算数书》里的许多内容大多整理于战国时代,最晚也不过秦。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二年律令》中所涉及到律法的思想,今人可以从这些律法中窥到古代生活的一角。在《二年律令》中,汉代封建社会对于父权的维护是天然的、绝对的。无论是亲属关系方面还是财产继承方面,父权嫡子都有着不可取代的优势,如果有遗腹子的情况,也有明确的条文规定,这代表着古代人已经有了高超的立法意识和原则。父亲就是权力的象征,对于子女的生死有着绝对的掌握权。同时,确立一定的律法条例来确定父权的绝对权威,即使是主动自首也不能减轻处罚。再次,弱化或降低妻子儿女等人的人权。如果有人犯了罪,那么律法会规定妻子儿女以及其他家属受到同样的牵连,这样极大地把妻子儿女等人的人权如物品般附属于父权象征的人身上,这样就会无形之中加强“父权”在社会中的精神地位和实际地位。

张家山出土的汉简出现多本失传的“古籍”,比如《二年律令》和《算数书》等,出土的汉简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对于研究西汉的科技和历史现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脉书》、《引书》所刻竹简字迹清晰,是对马王堆中出土的帛书类古代医学文献重要补充,张家山所出土的医学竹简史更新了中国医学上的最早记录,其中所记载的一个关于人体骨骼修复的手术要比葛洪的记录早四五百年。

《算数书》是我国最早的数学著作,是我国数学的奠定书。著名的《九章算术》就是受《算数书》的影响而写成,这样看来,多个方面都开创了中国许多的先河,说改写世界是一点儿也不为过。而有些西方学者总是对这些既定的事实表示怀疑,中国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因为真相就白纸黑字地放在那里,谁也改变不了。

结语

张家山汉简所记载的内容比较全面,涉及有军事、医药、律法、科技等,相信能引起相关学者对于汉代社会和秦代等相关朝代的研究热,并引起海内外学者的共同关注。但总有好事的西方学者不承认我国的灿烂的古代文化,觉得张家山汉简名不符实。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必去过多忧虑的,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中国十大失传顶级国宝

中国十大失传顶级国宝:传国玉玺、华夏九鼎、秦十二金人、永乐大典、北京人头盖骨、兰亭集序、随侯珠、慈禧夜明珠、广陵散、贝青囊书。1、...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