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古代哪个医学家的著作?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1收藏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古代哪个医学家的著作?,第1张

我国的历史很悠久,而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诞生过很多的医学经典著作,比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以及《伤寒杂病论》等,其中《伤寒杂病论》是一本讲述外感疾病和内科杂病的著作,而本著作的作者是东汉末年的张仲景,他也是当时著名的医学家,后来更是被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为何写下《伤寒杂病论》

首先我们要知道张仲景生活的时代是在东汉末年,那是我国历史上是一个相当动乱的时代,各种战乱层出不穷,这也导致当时很多人死于战乱之中,而这也导致各种瘟疫的发生。根据史料记载,在公元一百七十一年到一百八十五年之间,共发生了五次大瘟疫,许多人也因此丧命。

而作为医学家的张仲景,在看到这种情况后也相当的悲痛,于是他决心研究这些疾病,后来张仲景不但游历各地,用自己的双眼观察,同时也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对各种伤寒症的认识,最终张仲景在历经数十年的努力,撰写了这部名为《伤寒杂病论》的历史著作。

《伤寒杂病论》的影响力

而这部《伤寒杂病论》也成为我国古代医学史上影响力最大的著作之一,后世的医者几乎都是需要阅读该著作,根据相关统计从晋代开始到现代,共有上千学者对该著作进行研究、整理和注释,就算到了现代,该著作的知识点仍是我国中医院的重要学习内容。

张仲景是我国历史杰出的医学家

如果要评选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医学家,那么张仲景必定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仅为我国古代医学做出相当多的贡献,比如提出“辨证论治”的重要医学思想,同时他高尚的医德也是令人佩服,因此张仲景被称作“医圣”也是无可争议的。

古代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1、黄帝内经

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巨著,是中医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2、难经

是中国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八十一难经》的简称,共三卷(亦有分五卷的)。原题秦越人撰。

3、伤寒杂病论

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4、本经

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扩展资料

中国古医书是古代医学的传承,极具医学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中华医学源远流长,名医辈出,创造出了很多辉煌的医学成就,影响远播日本、欧洲,并且对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古代医书原著跟现代翻印的古代医书内容有很多出入,由于年代久远,当代的翻印古医书缺失了很多内容,所以中国古医书原著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

四大经典而言,成书最晚的应该是《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做。所以说后世医家都以此作为中医理论和实践的经典而学习,因此成就了后期诸多医学大家,如林忆,王冰,金元四大家等诸多名家。

而清朝大医吴塘,其编著了《温病条辨》,成为了温病学派宗师,而这些大医无一不精通《伤寒杂病论》,所以说四大经典对后世大医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到现在,四大经典仍是真正中医高手或大师案上不可或缺的必读书籍,像国家授予中医名家的老中医、知名的倪海厦、徐文兵等以及一些民间大医,也都继承了经典,并将之发扬光大。

《伤寒杂病论》主要贡献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理论联系实践、理法方药齐备的临床医学巨作,书中按伤寒传变规律,以条文的形式逐一辨治,言简意赅,辨证严谨,治法灵活多变,制方药少而精,故被历代医家尊为“经典”,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实践证明,该书辨证论治的原则不仅适用于伤寒病的治疗,而且是指导其他临床各科治疗的准则;其所运用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基本治法,被后世广泛应用。

其所创制的113个基本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承气汤、白虎汤、小柴胡汤、理中汤、四逆汤、五苓散、泻心汤、乌梅丸等,成为临床广为应用的有效方剂。

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病论》(已经失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

张仲景的著作

1、《伤寒杂病论》(已经失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

2、《伤寒论》,晋代太医王叔和根据自己搜寻到《伤寒杂病论》的伤寒部分的轶文整理而成。

3、《金匮要略》,宋代王洙、林亿、孙奇等人在偶然的机会发现《伤寒杂病论》残简医|学教育网整理,将关于杂病的部分整理成册,更名为《金匮要略》刊行于世。

张仲景的著述除《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可惜都早已散失不存。然而仅此一部《伤寒杂病论》的杰出贡献,也足以使张仲景成为海内外景仰的世界医学伟人。

张仲景简介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目前学术界一般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看作是中医四大经典。

1、《黄帝内经》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其中医经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

2、《难经》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

3、《伤寒杂病论》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

4、《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中医学四大经典著作意义:

1、《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2、《难经》尤其在脉诊和灸诊的基础上有发展,全书内容简扼,辨析精微,在中医学典籍中常与《内经》并提,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古典医籍之一。有多种刊本和注释本。

3、《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4、《神农本草经》为后世中药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本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秦汉以前的药学知识和用药经验,为中药学和方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至今仍是研究中药和方剂的最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

1、《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相传为黄帝所作。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有关天文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2、《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确立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规律,它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著作,开创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先河;同时在制剂学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历代医家无不尊张仲景为“医圣”,故有“医圣者,即医中之尧舜也,荣膺此誉者,唯仲景先师。”

3、《神农本草经》(相传为神农氏所作)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4、《本草纲目》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

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卷1、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

卷1“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

5、《千金方》唐孙思邈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作者孙思邈,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五脏六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并开创了脏腑分类方剂的先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

参考资料: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本草纲目

-千金方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古代哪个医学家的著作?

我国的历史很悠久,而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诞生过很多的医学经典著作,比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以及《伤寒杂病论》等,其中《伤...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