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些好听的中药材名字!越多越好!
一、白英
白英,中药材名。本品为茄科茄属植物白英,以全草或根入药。夏秋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二、茯苓
茯苓,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
三、半夏
半夏,中药名。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东北、华北以及长江流域诸地均有分布。
四、南星
南星也就是天南星,是一种带有药用价值的草本植物。南星又名山苞米、山棒子,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山野阴湿地,而且在全国各地都能生长。
五、紫苏
紫苏,又称桂荏、白苏、赤苏等,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异的芳香。叶片多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至11厘米,宽25至9厘米,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
药 名:大黄
拼 音:dahuang
英文名:rhubarb
来 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或根茎。
功 效: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
主 治:治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症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赤,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
性味归经:苦,寒。①《本经》:“味苦,寒。”②《吴普本草》:“神衣、雷公:苦,有毒。扁鹊:苦,无毒。李氏:小寒。”③《别录》:“大寒,无毒。”④《药性论》:“味苦甘。”
入胃、脾、心包、大肠、肝经。①《汤液本草》:“入手、足阳明经。”②《纲目》:“足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血分药。”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兼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用于泻下,不宜久煎),1~4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或醋调敷。
用药忌宜: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积滞、瘀结,以及胎前、产后,均应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黄芩为之使。”
②《药性论》:“忌冷水。恶干漆。”
③《本草经疏》: “凡血闭由于血枯,而不由于热积;寒热由于阴虚,而不由于瘀血;症瘕由于脾胃虚弱,而不由于积滞停留;便秘由于血少肠燥,而不由于热结不通;心腹胀满由于脾虚中气不运,而不由于饮食停滞;女子少腹痛由于厥阴血虚,而不由于经阻老血瘀结;吐、衄血由于阴虚火起于下,炎烁乎上,血热妄行,溢出上窍,而不由于血分实热;偏坠由于肾虚,湿邪乘虚客之而成,而不由于湿热实邪所犯;乳痈肿毒由于肝家气逆,郁郁不舒,以致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而不由于膏梁之变,足生大疔,血分积热所发,法咸忌之,以其损伤胃气故耳。”
④《本草汇言》:“凡病在气分,及胃寒血虚,并妊娠产后,及久病年高之人,并勿轻用大黄。”
⑤《本经逢原》:”肾虚动气及阴疽色白不起等证,不可妄用。”
6、黄芩为使。
7、忌冷水,恶干漆。
8、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瘀结者忌用、孕妇忌用。
药物配伍:配芒硝,清热泻毒;配枳实,行气泻下;配附子,温下;配肉桂,泻火凉血;配庶虫,泻火凉血。
别 名:黄良、火参、肤如(《吴普本草》)、将军(李当之《药录》)、 锦纹大黄(《千金方》)、川军(《中药材手册》)、峻(藏名)
①掌叶大黄 ,又名:葵叶大黄、北大黄、天水大黄
②唐古特大黄又名:鸡爪大黄。
③药用大黄 ,又名:南大黄。药材:①北大黄,西宁大黄:二、铨水大黄:②南大黄 又名:四川大黄、马蹄大黄。同属植物波叶大黄,又称苦大黄。
处方名:大黄、西大黄、川大黄、锦纹、西锦纹、生锦纹、西吉、川军、大黄粉、制川军、生大黄、生军、制军、熟军、炒大黄、熟大黄、酒大黄、酒军、黑大黄、大黄炭等。
处方中写大黄、西大黄、川大黄、西吉、川军均指生大黄。又称生军。为原药去杂质,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偏于泻下。
酒大黄又名酒军。为大黄片用黄酒喷淋拌匀,闷润吸尽,再用文火微炒入药者。偏于活血。
熟大黄又名制大黄、熟军、制军。为大黄块用黄酒喷淋拌匀,放瓦罐内密封,再放入锅中隔水炖透,取出晾干入药者。偏于活血。
黑大黄又名大黄炭。为大黄片放锅内用微火炒,待冒黄烟,大黄片呈棕黑色时,取出晾凉入药者。偏于止血。
商品名:北大黄:为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的根茎,包括西宁大黄和铨水大黄两大类。
南大黄:又名四川大黄、川军、川大黄、马蹄黄、马蹄大黄等名称。为药用大黄的根茎。状如马蹄。
西宁大黄:又名西大黄、西吉。主产于青海、甘肃。可分为蛋吉、片吉、中吉、苏吉四等。蛋吉是指个头匀称,形如鸭蛋者;片吉是指根头部纵切瓣呈片状者;中吉是指根茎叶部的横切段;苏吉是指尾根部,稍加闯光,并具原有的楔状形。多加工成圆锥形或腰鼓形。为北大黄的一种。品种优良,销往全国,并供出口。
凉州大黄:又名凉黄、狗头黄。属西宁大黄的一种。产于甘肃武威(凉州)、永登等地。形如狗头,故而得此名称。
河州大黄:属于西宁大黄的一种。
岷县大黄:属于西宁大黄的一种。
锦纹大黄:属于西宁大黄的一种,产于青海同仁、同德等地。因其外表有**至棕红色的弯曲线纹,故有“锦纹”和“锦纹大黄”之称。
天水大黄:属于西宁大黄的一种,产于甘肃天水一带。
铨水大黄:为北大黄的一种,产于甘肃铨水、西礼等地。
文县大黄:又名文大黄,为铨水大黄的一种。产于甘肃文县。
清水大黄:为铨水大黄的一种,产于甘肃清水地区。
庄浪大黄:为铨水大黄的一种,产于甘肃成县。
雅黄:为南大黄的一种,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块黄:为南大黄的一种,产地同雅黄。
南川大黄:为南大黄的一种,产于四川盆地南部边缘地区。
西藏大黄:产于西藏者。
水根大黄:为大黄的较细支根及主根尾段,经加工而成。
以上商品均以质坚实、干燥、断面显锦纹、稍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微涩者为佳。
药用部位:以上植物的茎或嫩苗统称为大黄茎,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①掌叶大黄 分布四川、甘肃、青海、西藏等地。②唐古特大黄 分布青海、甘肃、四川西北等地。③药用大黄 分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①北大黄 商品有两类:一、西宁大黄:主产于青海同仁、同德等地。此外,尚有凉州大黄、河州大黄和岷县大黄,亦皆属西宁大黄一类。其中凉州大黄又名凉黄、狗头大黄,产于甘肃武威、永登等地。二、铨水大黄:主产于甘肃铨水、西礼等地。属于铨水大黄型的商品,尚有文县大黄、清水大黄、庄浪大黄等数种,产于甘肃文县、成县、清水等地。②南大黄 又名:四川大黄、马蹄大黄。商品有雅黄、南川大黄等,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雅安、南川等地。此外,陕西、湖北、贵州、云南、西藏等地亦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9~10月间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挖取根茎,切除茎叶、支根,刮去粗皮及顶芽,风干、烘干或切片晒干。
拉丁名:radix et rhizoma rhei ①rheum palmatum l,②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reg,③rheum officinale baill
炮制方法:生大黄(又名:生军):原药拣净杂质,大小分档,焖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或切成小块,晒干。酒大黄:取大黄片用黄酒均匀喷淋,微焖,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大黄片100斤用黄酒14斤)。熟大黄(又名:熟军、制军):取切成小块的生大黄,用黄酒拌匀,放蒸笼内蒸制,或置罐内密封,坐水锅中,隔水蒸透,取出晒干(大黄块100斤用黄酒 30~50斤)。亦有按上法反复蒸制2~3次者。大黄炭:取大黄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呈焦褐色(存性),略喷清水,取出晒干。《雷公炮炙论》:“凡使大黄,锉蒸,从未至亥,如此蒸七度,晒干。却洒薄蜜水,再蒸一伏时,其大黄劈如乌膏样,于日中晒干用之。”
求一些好听的中药材名字!越多越好!
本文2023-10-31 07:26:0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6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