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女娲补天朗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文言文女娲补天朗读,第1张

1 女娲补天的原文及注释及拼音

出处 这个神话出自《淮南子·览冥篇》,全文如下: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làn)焱(yàn)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zhuān)民,鸷(zhì)鸟攫(jué)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 。苍天补,四极正; 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翻译) 往古之时, ——久远的过去, 四极废, ——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倒了, 九州裂, ——大地裂开, 天不兼覆, ——天不能普遍地覆盖万物, 地不周载。 ——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

火焱而不灭, ——火势凶猛,扑不灭, 水浩洋而不息。 ——水势浩大,流不尽, 猛兽食颛民, ——凶猛的野兽吃善良的百姓, 鸷鸟攫老弱。

——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人和小孩。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于是,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的漏洞, 断鳌足以立四极, ——砍断巨龟的角来做撑起四方的擎天柱, 杀黑龙以济冀州, ——杀死黑龙来拯救中国, 积芦灰以止 。

——用芦灰来堵塞洪水。 苍天补, ——天空被修补了, 四极正, ——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 涸, ——洪水退了, 冀州平, ——中国的大地上恢复了平整, 狡虫死, 凶猛的鸟兽都死了, 颛民生。

——善良的百姓能过继续生存。 拼音 nǚ wā bǔ tiān 成语——女娲补天 成语:女娲补天 解释: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

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用法:主谓式;作主语、定语;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 。 示例:传说雨花石是~留下的石头。

相关记载 《太平御览》:女娲在造人之前,与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创造狗,初三创造羊,初四创造猪,初六创造马,初七这一天,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觉得太慢,于是用一根藤条,沾满泥浆,挥舞起来,一点一点的泥浆洒在地上,都变成了人。 为了让人类永远的流传下去,她创造了嫁娶之礼,自己充当媒人,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凭自己的力量传宗接代。

另一种传说《独异志》是:女娲是与伏羲为兄妹。当宇宙初开时,天地之间只有他们兄妹二人,在昆仑山下,而天下未有其它人民。

相议想为夫妻,又自觉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请您将天上的云都合起来一团,要不就把云散了吧。

」以是天上的云立即合起来,他们俩就成了夫妻,中华民族都是他们俩的子孙后代。 《风俗演义》中就有女娲造人之说,凡有女娲庙的地方,都盛行到女娲庙求子的习俗。

虽然,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却浸透着一种原始生殖崇拜文化。原始时代,部落战争十分残酷、频繁,而且全靠人力对抗,死亡者众多。

所以,人们期望女性大量生育,使氏族人丁兴旺,才能避免灭亡的命运。于是,“女娲补天”应运而生。

在“女娲补天”神话中,女娲所补的天,是自己头上的天;所撑的地,是自己脚下的地;所创造的是一个让人类和平生存的世界;所反映的是大无畏的浩然气概。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我们又可以发现,这个神话中包含着比较浓厚的保守思想。

女娲其实可以去能够“载覆”之地求生存,不必花巨大的力气补天平地。 据有关资料,目前国内有五处女娲墓,山西省内有两处,一处在芮城县的风陵,一处在洪洞县的赵城。

查《文献通考》、《寰宇记》、《九城志》等古籍,都说女娲墓在赵城;而且历朝历代祀典女娲也都在赵城。此外,浮山县也有女娲庙和女娲补天处。

神话中所说之冀州,是指今山西、河北交界地。因此,说“女娲补天”神话起源于山西,是有根据的。

女娲的简介 “女娲补天”神话,是三晋大地影响最广泛的神话。 女娲,即女阴,是生育之神的化名。

女娲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与伏羲为兄妹。

人首蛇身,相传曾炼五色石以补天,并抟土造人,制嫁娶之礼,延续人类生命,造化世上生灵万物。 女娲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的照顾我们免受天灾。

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较难的拼音我都打出来了,你看看。

2 女娲补天文言文注音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爁焱lànyàn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zhuān民,鸷鸟攫jué老弱。

于是女娲wā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áo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 。苍天补,四极正,*氺涸hé,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翻译:

上古时候,天穹的四边忽然毁坏了,九州大地忽然裂开了,使得天不能覆盖万物,地不能普载万物。(这时),熊熊的大火燃烧不灭,浩浩的洪水奔流不息;猛兽从山林里奔跑出来,吞噬善良的人民;鸷鸟翱翔在天空中,攫食老者和弱者。

于是女娲熔炼了五色石子去补苍天。(她)斩断大龟的四只足代替天柱,来支撑天空;又杀死兴波作浪的黑龙,以拯救中原的人民;然后把芦苇烧成灰,堆积起来,用以堙塞洪水。苍天补好了,天的四极端正稳固了,洪水干涸了,中原一带的灾祸平息了,恶禽猛兽被诛灭了,善良的人民渐渐从灾难中获得了新生。

3 读小古文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文言文原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 。苍天补,四极正; 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注解1、四极废:天的四边毁坏了。上古的人认为在天的四边都有支撑着天的柱子。

废是指柱子折断,天塌下来了。四极:指天的四极。

2、九州裂:指大地陷裂。古时分天下为九州,具体说法不一,一说为冀州、兖州、徐州、青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3、天不兼覆:天有所损毁,不能尽覆万物。兼:全部4、地不周载:地有所陷坏,不能遍载万物。

周:遍,全5、爁(làn )焱:大火延烧的情景。6、颛(zhuān)民:善良的人民。

7、鸷(zhì)鸟:凶猛的禽鸟。8、攫:抓;夺。

9、于是:在这时(古今异义)10、鳌:生活在海中的巨龟。11、黑龙:水怪,发洪水危害人民;有人说即指水神共工。

12、济:救济13、冀州:古九州之一,指黄河流域古代中原地带。14、 :泛滥的洪水。

15、涸:干枯。16、狡虫:指恶禽猛兽。

虫,泛指动物。17、故:原来(引申为:于是,所以)翻译在远古的时候,支撑天的四根柱子毁坏了,大地因此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天不能完全覆盖大地,地也不能遍载万物;大火延烧而不能熄灭,洪水汹涌而不能停止; 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抓取老人孩童。

在这时,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 砍断海中大鳌的脚来做撑起四边天空的栋梁,杀死水怪来救济冀州,积起芦灰来堵塞洪水。天空得到了修补,天的四边支撑的柱子摆正了,洪水得到了控制,冀州得到了平定。

恶禽猛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活下来了。精神这则著名的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先民与大自然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女娲挺身而出、救民于水火的高尚,这源自人类渴望征服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如何理解女娲补天的做法?当有限的人力、物力解决不力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们便用想象创造了无所不能的神和英雌,来完成自己无法完成的征服自然、驾驭自然的任务。可以说,用想象来表达与自然抗争的精神是这则故事的主题,也是世界各民族神话传说中经久不衰的主旋律,而之所以产生这种想象,是由于原始社会底下的生产力——因为能力有限、希望无限,所以要用想象来填补、来发挥、来创造。

4 小古文100女娲补天中的兼覆怎么读

女娲补天中的兼覆: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骘鸟攫老弱。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 。苍天补,四极正; 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翻译)

上古的时候,土地的四个极点遭毁坏,大地裂开,天不能完全盖住地面,地不能载动万物。火爁迅速而不灭,水泛滥成灾而且长久不停止,猛兽吃掉善良的人民,步骘鸟击老弱。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她斩断大鳌的四条腿来撑起四极,杀掉了黑龙来赈济冀州,堆积葫芦灰来抑制泛滥的水。苍天被补好了,四极正;洪水消退,冀州平定,狡虫死,从此善良的老百姓安居乐业了。

兼覆:

《管子·版法解》:“天覆而无外也,其德无所不在。”后以“兼覆”比喻恩泽广覆,无所遗漏。《荀子·王制》:“五疾,上收而养之,材而事之,官施而衣食之,兼覆无遗。”《周书·艺术传·黎景熙》:“臣闻宽大所以兼覆,慈爱所以怀众。”

摘自《百度》,《》有关词条。

5 女娲补天原文,要古文

原文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 。苍天补,四极正; 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翻译)

往古之时,

——久远的过去,

四极废,

——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倒了,

九州裂,

——大地裂开,

天不兼覆,

——天不能普遍地覆盖万物,

地不周载。

——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

火焱而不灭,

——火势凶猛,扑不灭,

水浩洋而不息。

——水势浩大,流不尽,

猛兽食颛民,

——凶猛的野兽吃善良的百姓,

鸷鸟攫老弱。

——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人和小孩。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于是,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的漏洞,

断鳌足以立四极,

——砍断巨龟的角来做撑起四方的擎天柱,

杀黑龙以济冀州,

——杀死黑龙来拯救中国,

积芦灰以止 。

——用芦灰来堵塞洪水。

苍天补,

——天空被修补了,

四极正,

——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

涸,

——洪水退了,

冀州平,

——中国的大地上恢复了平整,

狡虫死,

凶猛的鸟兽都死了,

颛民生。

——善良的百姓能过继续生存。

你好,中华国学知道团很高兴为你服务!

如果你想在网上直接看国学书籍,当然是很方便。百度就提供了“百度国学”原文。直接搜“百度国学”即可。

当然也可以下载到手机、电子书中看,百度提供的“百度文库”直接搜你想要看的国学,里面有好多格式的,如PDF、doc、txt等,原文,注释的都有,可以免费下载。我自己就上传和下载了好多。

至于书就没必要去买,破费了。网络上很多。

推荐你到国学网去浏览,里面国学目录很全,有图文类,电子类,网络类,手机类,等等,根据自己要求选择。

谢谢。

附国学目录

一、哲学(80种) 二、文学(100种) 三、历史(80种)

四、军事(20种) 五、科技(20种) 六、医学养生(10种)

七、艺术(18种) 八、碑帖(28种)

一、哲学(80种)(查看提要)

1《周易》 7卷.〔阮元校刻本〕

2《尚书》 58篇.〔阮元校刻本〕

3《仪礼》 17卷.〔阮元校刻本〕

4《礼记》 49卷.〔阮元校刻本〕

5《周礼》 6卷.〔阮元校刻本〕

6《春秋公羊传》 12卷.〔阮元校刻本〕

7《春秋谷梁传》 12卷.〔阮元校刻本〕

8《孝经》 18章.〔阮元校刻本〕

9《论语》 春秋·孔丘 20篇.〔阮元校刻本〕

10《孟子》 战国·孟轲 14卷.〔阮元校刻本〕

11《老子》 春秋·李耳 1卷.〔清毕沅考异本〕

12《墨子》 战国·墨翟 15卷.〔清孙诒让墨子闲诂本〕

13《庄子》 战国·庄周 33篇.〔清郭庆藩庄子集释本〕

14《公孙龙子》 战国 6篇.〔宋刻本〕

15《韩非子》 战国·韩非 55卷.〔宋乾道刊本〕

16《列子》 战国 8卷.〔四部丛刊本〕

17《荀子》 战国·荀况 32卷.〔清王先谦荀子集解本〕

18《文子》 春秋·辛钘 12卷.〔四库全书本〕

19《关尹子》 战国·尹喜 2篇.〔湖海丛书本〕

20《邓析子》 春秋·邓析 2卷.〔四部丛刊本〕

21《鬼谷子》 春秋·王诩 12篇.〔嘉庆十年江都秦氏刊本〕

22《鹖冠子》 战国·鹖冠子 3卷.〔学津讨原本〕

23《吕氏春秋》 战国·吕不韦 26卷.〔清毕沅校本〕

24《晏子春秋》 战国·晏婴 8卷.〔孙氏平津馆本〕

25《管子》 春秋·管仲 76篇.〔浙江书局本〕

26《商君书》 战国·商鞅 27卷.〔四部丛刊本〕

27《慎子》 战国·慎到 1卷.〔守山阁丛书本〕

28《尹文子》 战国·尹文 2卷.〔湖海丛书本〕

29《淮南子》 汉·刘安 21卷.〔庄逵吉本〕

30《新书》 汉·贾谊 10卷.〔四部丛刊本〕

31《盐铁论》 汉·桓宽 10卷.〔清张敦仁考证本〕

32《风俗通义》 东汉·应劭 10卷.〔龙溪精舍丛书本〕

33《法言》 汉·扬雄 13篇.〔四部丛刊本〕

34《太玄经》 汉·扬雄 10卷.〔清嘉庆刻本〕

35《说苑》 汉·刘向 20卷.〔湖北崇文书局百子全书本〕

36《新序》 汉·刘向 10卷.〔四部丛刊本〕

37《新语》 汉·陆贾 12卷.〔汉魏丛书本〕

38《韩诗外传》 汉·韩婴 10卷.〔四部丛刊影印沈氏野竹斋刻本〕

39《尚书大传》 旧题汉·伏胜 3卷.〔皇清经解续编本〕

40《春秋繁露》 汉·董仲舒 17卷.〔乾隆卢文弨校本〕

41《大戴礼记》 汉·戴德 40卷.〔四部丛刊本〕

42《白虎通义》 汉·班固 10卷.〔道光陈立白虎通疏证本〕

43《新论》 汉·桓谭 17卷.〔清严可均辑本〕

44《潜夫论》 汉·王符 10卷.〔述古堂影宋写本〕

45《论衡》 汉·王充 85篇.〔四部丛刊本〕

46《申鉴》 汉·荀悦 5卷.〔明文始堂本〕

47《忠经》 汉·马融 1卷.〔四部丛刊本〕

48《人物志》 三国魏·刘邵 12卷.〔隆庆归德府刊本〕

49《颜氏家训》 北齐·颜之推 20卷.〔四部丛刊影明刻本〕

50《中说》 隋·王通 10卷.〔四部丛刊本〕

51《朱子语类》 宋·朱熹 140卷.〔清吕留良宝诰堂刻本〕

52《近思录》 宋·朱熹、吕祖谦 14卷.〔清吕氏宝诰堂刊朱子遗书本〕

53《忍经》 元·吴亮 1卷.〔武林往哲遗书本〕

54《长短经》 唐·赵蕤 10卷.〔四库笔记小说丛书本〕

55《传习录》 明·王阳明 3卷.〔隆庆六年王文成公全书本〕

56《一贯问答》 明·方以智 1卷.〔清抄本〕

57《明儒学案》 清·黄宗羲 62卷.〔二老阁冯全垓印本〕

58《日知录》 清·顾炎武 32卷.〔四库全书本〕

59《心经》 唐·玄奘译 1卷.〔上海佛学书局本〕

60《金刚经》 后秦·鸠摩罗什译 1卷.〔大正藏本〕

61《无量寿经》 三国魏·康僧铠译 2卷.〔大正藏本〕

62《肇论》 晋·僧肇 1卷.〔北京佛经流通处刻本〕

63《弘明集》 南朝梁·僧佑 14卷.〔大正藏本〕

64《童蒙止观》 隋·智顗 10章.〔大正藏本〕

65《楞严经》 唐·般剌密帝译 10卷.〔大正藏本〕

66《法苑珠林》 唐·道世 100卷.〔清道光年间常熟燕园蒋氏刻本〕

67《六祖坛经》 唐·慧能 1卷.〔金陵刻经处刻曹溪原本〕

68《五灯会元》 宋·普济 20卷.〔元至正二十四年刻本〕

69《周易参同契》 汉·魏伯阳 3卷.〔洪武十三年张本真刻本〕

70《太平经》 汉·于吉 170卷.〔重刊道藏辑要本〕

71《老子想尔注》 1卷.〔敦煌抄本〕

72《抱朴子》 晋·葛洪 21卷.〔清孙星衍平津馆丛书本〕

73《真诰》 南朝梁·陶弘景 20卷.〔道藏本〕

74《无能子》 唐·无能子 3卷.〔正统道藏本〕

75《化书》 五代·谭峭 6卷.〔道藏本〕

76《云笈七签》 宋·张君房 122卷.〔涵芬楼翻明正统道藏本〕

77《太上感应篇》 宋·佚名 1卷.〔道藏精华录本〕

78《焚书》 明·李贽 6卷.〔国粹丛书本〕

79《大同书》 清·康有为 30卷.〔蓬莱阁丛书本〕

80《仁学》 清·谭嗣同 2卷.〔清议报本〕

二、文学(100种)(查看提要)

诗文集(20种)

81《诗经》 30卷.〔阮元校刻本〕

82《楚辞》 汉·刘向集 65卷.〔四库全书本〕

83《文选》 南朝梁·萧统 62卷.〔胡克家重刊本〕

84《玉台新咏》 南朝陈·徐陵 12卷.〔吴兆宜本〕

85《六朝文絜》 清·许梿 12卷.〔清光绪黎氏笺注本〕

86《骈体文钞》 清·李兆洛 31卷.〔嘉庆唐氏原刻本〕

87《唐诗三百首》 清·蘅塘退士 8卷.〔清光绪十一年四藤吟社刊本〕

88《全唐诗》 清·彭定求等编 900卷.〔扬州诗局本〕

89《全宋词》 580卷.〔民国刊本〕

90《绝妙好词》 宋·周密选 8卷.〔四部备要本〕

91《中州集》 金·元好问编 10卷.〔汲古阁本〕

92《元诗别裁集》 清·张景星等编 10卷.〔乾隆二十九年然藜阁刊本〕

93《明诗别裁集》 清·沈德潜编 10卷.〔清乾隆四年刻本〕

94《清诗别裁集》 清·沈德潜编 32卷.〔乾隆二十八年重刻本〕

95《白雪遗音》 清·华广生 1卷.〔清道光八年玉庆堂刻本〕

96《古今风谣》 明·杨慎 1卷.〔艺海珠尘本〕

97《挂枝儿》 明·冯梦龙 4卷.〔传世藏书点校本〕

98《古文观止》 清·吴楚材、吴调侯 12卷.〔鸿文堂刊本〕

99《古文辞类纂》 清·姚鼐 75卷.〔长沙思贤讲舍刻本〕

100《晚清文选》 郑振铎 3卷.〔上海生活书店本〕

戏曲(15种)

101《西厢记》 元·王实甫 5出.〔毛晋校西厢记定本〕

102《窦娥冤》 元·关汉卿 5出.〔涵芬楼影明刻元曲选本〕

103《汉宫秋》 元·马致远 5出.〔涵芬楼影印明万历臧氏本〕

104《琵琶记》 元·高明 42出.〔六十种曲本〕

105《赵氏孤儿》 元·纪君祥 6出.〔涵芬楼影印明万历臧氏本〕

106《倩女离魂》 元·郑德辉 5出.〔涵芬楼影印明万历臧氏本〕

107《宝剑记》 明·李开先 56出.〔古本戏曲丛刊本〕

108《浣纱记》 明·梁辰鱼 45出.〔60种曲本〕

109《牡丹亭》 明·汤显祖 55出.〔六十种曲本〕

110《娇红记》 明·孟称舜 50出.〔古本戏曲丛刊本〕

111《清忠谱》 清·李玉 26出.〔古本戏曲丛刊本〕

112《雷峰塔》 清·方成培 34出.〔古本戏曲丛刊本〕

113《风筝误》 清·李渔 30出.〔笠翁传奇十种本〕

114《长生殿》 清·洪升 50出.〔暖红室汇刻传奇本〕

115《桃花扇》 清·孔尚任 44出.〔康熙刻本〕

小说(45种)

116《穆天子传》 战国·佚名 6卷.〔四部丛刊影印明天一阁本〕

117《燕丹子》 3卷.〔平津馆丛书孙星衍校订本〕

118《异苑》 晋·刘敬叔 10卷.〔四库全书本〕

119《搜神记》 晋·干宝 20卷.〔津逮秘书本〕

120《世说新语》 南朝宋·刘义庆 36篇.〔四库全书本〕

121《游仙窟》 唐·张鷟 1卷.〔北新书局本〕

122《太平广记》 宋·李昉 500卷.〔笔记小说大观本〕

123《夷坚志》 宋·洪迈 206卷.〔涵芬楼排印本〕

124《剪灯新话》 明·翟佑 4卷.〔古今图书集成本〕

125《聊斋志异》 清·蒲松龄 12卷.〔铸雪斋钞本〕

126《子不语》 清·袁枚 24卷.〔美德堂刻本〕

127《阅微草堂笔记》 清·纪昀 24卷.〔笔记小说大观本〕

128《西游记》 明·吴承恩 100回.〔明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刊本〕

129《水浒传》 明·施耐庵、罗贯中 100回.〔天都外臣序本〕

130《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 120回.〔清康熙毛宗岗修订本〕

131《喻世明言》 明·冯梦龙辑 40回.〔涵芬楼排印本〕

132《警世通言》 明·冯梦龙辑 40回.〔涵芬楼排印本〕

133《醒世恒言》 明·冯梦龙辑 40回.〔衍庆堂翻刻本足本〕

134《初刻拍案惊奇》 明·凌蒙初 40回.〔日本内阁文库藏本〕

135《二刻拍案惊奇》 明·凌蒙初 42回.〔尚友堂重刊本〕

136《型世言》 明·陆人龙 40回.〔奎章阁本〕

137《清平山堂话本》 明·洪楩 6卷.〔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

138《封神演义》 明·许仲琳 100回.〔清褚人获序本〕

139《东周列国志》 明·冯梦龙著,清·蔡元放改编 108回.〔咸丰刊本〕

140《红楼梦》 清·曹雪芹、高鹗 120回.〔程乙本〕

141《儒林外史》 清·吴敬梓 56回.〔卧闲草堂本〕

142《说岳全传》 清·钱彩 80回.〔金氏余庆堂刻本〕

143《隋唐演义》 清·褚人获 100回.〔四雪草堂本〕

144《杨家将》 清·佚名 50回.〔光绪重修本〕

145《平山冷燕》 佚名 20回〔顺治十五年写刻本〕

146《醒世姻缘传》 清·西周生 100回.〔同治九年刊本〕

147《歧路灯》 清·李绿园 108回〔清义堂本〕

148《镜花缘》 清·李汝珍 100回.〔点石斋石印本〕

149《老残游记》 清·刘鹗 20回.〔神州日报馆刊印本〕

150《侠义风月传》 清·名教中人 18回.〔萃芳楼藏版本〕

151《七侠五义》 清·俞樾 120回.〔广益书局石印本〕

152《儿女英雄传》 清·文康等 72回.〔北京聚珍堂本〕

153《孽海花》 清·曾朴 35回.〔真美善杂志刊本〕

154《再生缘》 清·陈端生 40回.〔上海鸿文书局石印本〕

155《今世说》 清·王晫撰 8卷〔笔记小说大观本〕

156《断鸿零雁记》 清·苏曼殊 27章.〔民国二十三年再版本〕

157《玉梨魂》 徐枕亚 30卷.〔1914年上海民权出版部排印本〕

158《官场现形记》 清·李宝嘉 60回.〔1923年上海群学社刊本〕

159《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清·吴趼人 108回.〔上海广智书局本〕

160《新中国未来记》 清·梁启超 5回.〔饮冰室合集本〕

文论(20种)

161《文赋》 晋·陆机 1卷.〔嘉庆积秀堂刊巾箱本〕

162《文心雕龙》 南朝梁·刘勰 50篇.〔明万历刻本〕

163《诗品》 南朝梁·锺嵘 3卷.〔四库全书本〕

164《二十四诗品》 唐·司空图 1卷.〔津逮秘书本〕

165《诗式》 唐·释皎然 1卷.〔学海类编本〕

166《文笔要诀》 唐·杜正伦 1卷.〔五岛庆太郎藏本影印〕

167《文镜秘府论》 日/遍照金刚 6卷.〔日本旧钞本〕

168《本事诗》 唐·孟棨 7卷.〔津逮秘书本〕

169《乐府古题要解》 唐·吴兢 2卷.〔明汲古阁影学津讨原本〕

170《六一诗话》 宋·欧阳修 1卷.〔历代诗话本〕

171《沧浪诗话》 宋·严羽 1卷.〔历代诗话本〕

172《瓯北诗话》 清·赵翼 10卷.〔同治十三年红杏山房重刊本〕

173《词源》 宋·张炎 2卷.〔词话丛编本〕

174《艺概》 清·刘熙载 6卷.〔古桐书屋六种本〕

175《碧鸡漫志》 宋·王灼 5卷.〔四库全书本〕

176《白雨斋词话》 清·陈廷焯 8卷.〔陈氏手稿本〕

177《人间词话》 清·王国维 1卷.〔开明书店本〕

178《南词叙录》 明·徐渭 1卷.〔壶隐居黑格抄本〕

179《曲律》 明·魏良辅 8卷.〔吴骚丛编附刻本〕

180《录鬼簿》 元·钟嗣成 4卷.〔栋亭藏书十二种本〕

三、历史(80种)(查看提要)

正史(26种)

181《史记》 汉·司马迁 130卷.〔百衲本〕

182《汉书》 东汉·班固 120卷.〔百衲本〕

183《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 90卷.〔百衲本〕

184《三国志》 晋·陈寿 65卷.〔武英殿本〕

185《晋书》 唐·房玄龄等 130卷.〔武英殿本〕

186《宋书》 南朝梁·沈约 100卷.〔武英殿本〕

187《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59卷.〔武英殿本〕

188《梁书》 唐·姚思廉 56卷.〔武英殿本〕

189《陈书》 唐·姚思廉 36卷.〔武英殿本〕

190《魏书》 北齐·魏收 130卷.〔武英殿本〕

191《北齐书》 唐·李百药 50卷.〔武英殿本〕

192《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53卷.〔武英殿本〕

193《隋书》 唐·魏徵等 85卷.〔武英殿本〕

194《南史》 唐·李延寿 80卷.〔武英殿本〕

195《北史》 唐·李延寿 100卷.〔武英殿本〕

196《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200卷.〔武英殿本〕

197《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等 225卷.〔武英殿本〕

198《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50卷.〔武英殿本〕

199《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74卷.〔武英殿本〕

200《宋史》 元·脱脱等 496卷.〔武英殿本〕

201《辽史》 元·脱脱等 116卷.〔武英殿本〕

202《金史》 元·脱脱等 135卷.〔武英殿本〕

203《元史》 明·宋濂等 210卷.〔武英殿本〕

204《明史》 清·张廷玉等 332卷.〔武英殿本〕

205《新元史》 柯劭忞 257卷.〔庚午重订本〕

206《清史稿》 赵尔巽等 529卷.〔关外二次本〕

别杂史(54种)

207《逸周书》 战国 10卷.〔抱经堂本〕

208《世本》 汉·宋衷注 1卷.〔茆泮林辑本〕

209《竹书纪年》 2卷.〔四库全书本〕

210《春秋左传》 12卷.〔阮元校刻本〕

211《国语》 战国 20卷.〔黄氏士礼居仿宋刻本〕

212《战国策》 汉·刘向集录 34卷.〔雅雨堂校本〕

213《列女传》 汉·刘向 7卷.〔四部丛刊本〕

214《吴越春秋》 汉·赵晔 10卷.〔清顾有观本〕

215《越绝书》 汉·袁康 19篇.〔四部丛刊本〕

216《华阳国志》 晋·常璩 12卷.〔函海本〕

217《高士传》 晋·皇甫谧 3卷.〔古今逸史本〕

218《山海经》 战国·佚名 18卷.〔晋郭璞山海经传本〕

219《水经注》 北魏·郦道元注 40卷.〔王先谦校本〕

220《晋五胡指掌》 明·张大龄 3卷.〔明万历三十九年张养正刻本〕

221《前汉纪》 汉·荀悦 30卷.〔四库全书本〕

222《后汉纪》 晋·袁宏 30卷.〔四部丛刊本〕

223《洛阳伽蓝记》 后魏·杨炫之 5卷.〔如隐堂本〕

224《贞观政要》 唐·吴兢 42卷.〔明成化刊本〕

225《大唐西域记》 唐·玄奘 12卷.〔高丽新藏本〕

226《顺宗实录》 唐·韩愈 5卷.〔海山仙馆丛书本〕

227《五代史补》 宋·陶岳 5卷.〔豫章丛书本〕

228《资治通鉴》 宋·司马光 294卷.〔世界书局缩印本〕

229《续资治通鉴》 清·毕沅编著 220卷.〔清冯集椿本〕

230《通鉴纪事本末》 宋·袁枢 42卷.〔四部丛刊本〕

231《吴地记》 唐·陆广微 1卷.〔四库全书本〕

232《蛮书》 唐·樊绰 10卷.〔武英殿聚珍本〕

233《唐律疏议》 唐·长孙无忌等 30卷.〔四库全书本〕

234《唐六典》 唐·李林甫等 30卷.〔南宋本〕

235《通典》 唐·杜佑 200卷.〔四库全书本〕

236《通志略》 宋·郑樵 52卷.〔明汪刻本〕

237《史通》 唐·刘知几 49篇.〔蜀本〕

238《文史通义》 清·章学诚 8卷.〔四部备要本〕

239《唐才子传》 元·辛文房 10卷.〔元刊影印本〕

240《唐语林》 宋·王谠 8卷.〔守山阁丛书本〕

241《大唐新语》 唐·刘肃 13卷.〔稗海本〕

242《隋唐嘉话》 唐·刘餗 3卷.〔顾氏文房小说本〕

243《北梦琐言》 宋·孙光宪 20卷.〔四库全书本〕

244《东京梦华录》 宋·孟元老 10卷.〔四库全书本〕

245《梦粱录》 宋·吴自牧 20卷.〔学津讨原本〕

246《铁围山丛谈》 宋·蔡绦 6卷.〔知不足斋丛书本〕

247《容斋随笔》 宋·洪迈 16卷.〔四库全书本〕

248《老学庵笔记》 宋·陆游 10卷.〔陆氏家刻本〕

249《大宋宣和遗事》 宋·佚名 4卷.〔涵芬楼排印本〕

250《元丰九域志》 宋·王存等 10卷.〔聚珍版丛书本〕

251《桯史》 宋·岳珂 15卷.〔学津讨原本〕

252《元朝秘史》 元·佚名 15卷.〔连筠簃丛书本〕

253《万历野获编》 明·沈德符 30卷.〔姚氏扶荔山房刻本〕

254《陶庵梦忆》 明·张岱 8卷.〔粤雅堂丛书本〕

255《广东新语》 清·屈大均 28卷〔清康熙二十九年木天阁原刻本〕

256《读通鉴论》 清·王夫之 30卷.〔船山遗书本〕

257《廿二史札记》 清·赵翼 39卷.〔清广雅书局本〕

258《清代野记》 清·梁溪坐观老人 4卷.〔民国野乘搜辑社本〕

259《庚子国变记》 清·罗敦曧 1卷〔满清野史续编本〕

260《海国图志》 清·魏源 100卷.〔光绪平庆泾固道署重刊〕

四、军事(20种)(查看提要)

261《孙子兵法》 春秋·孙武 13篇.〔南宋十一家注孙子本〕

262《吴子》 战国·吴起 6篇.〔武经七书本〕

263《六韬》 旧题周·姜尚 6卷.〔武经七书本〕

264《司马法》 战国·司马禳苴 5卷.〔武经七书本〕

265《孙膑兵法》 战国·孙膑 15篇.〔竹简本〕

266《尉缭子》 战国·尉缭 24篇.〔武经七书本〕

267《素书》 汉·张良 1卷.〔二十二子本〕

268《将苑》 三国蜀·诸葛亮 2卷.〔清张澍辑本〕

269《风后握奇经》 旧题·风后 1卷.〔津逮秘书本〕

270《黄石公三略》 旧题汉·黄石公 3卷.〔武经七书本〕

271《战略》 晋·司马彪 1卷.〔汉学堂丛书本〕

272《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旧题唐·李靖 3卷.〔武经七书本〕

273《神机制敌太白阴经》 唐·李筌 10卷.〔守山阁丛书本〕

274《武经总要》 宋·曾公亮、丁度等 43卷.〔明唐福春刻本〕

275《历代兵制》 宋·陈傅良 15卷.〔静观堂刊本〕

276《守城录》 宋·陈规、汤璹 4卷.〔瓶花书屋丛书本〕

277《纪效新书》 明·戚继光 18卷.〔四库全书本〕

278《兵经》 清·揭暄 3卷.〔兵法七种本〕

279《三十六计》 1卷.〔民国三十年成都瑞琴楼本〕

280《曾胡治兵语录》 蔡锷 13卷.〔费怒春注释本〕

五、科技(20种)(查看提要)

281《九章算术》 汉·张苍 10卷.〔四库全书本〕

282《氾胜之书》 汉·氾胜之 2卷.〔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283《养鱼经》 战国·范蠡 1卷.〔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284《齐民要术》 北魏·贾思勰 10卷.〔明胡震亨、毛晋刻本〕

285《洛阳牡丹记》 宋·欧阳修 1卷.〔四部丛刊影元本〕

286《茶经》 唐·陆羽 1卷.〔格致丛书本〕

287《北山酒经》 宋·朱肱 3卷.〔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88《甘石星经》 战国·甘德、石申 1卷.〔汉魏丛书本〕

289《竹谱》 南朝宋·戴凯之 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

290《禽经》 旧题周·师旷 1卷.〔百川学海本〕

291《陶说》 清·朱琰 1卷.〔乾隆三十九年鲍廷博本〕

292《花镜》 清·陈淏子辑 6卷.〔康熙善成堂刻本〕

293《梦溪笔谈》 宋·沈括 26卷.〔清光绪陶氏爱庐刻本〕

294《营造法式》 宋·李诫 34卷.〔四库全书本〕

295《刀剑录》 旧题南朝梁·陶弘景 1卷.〔说郛本〕

296《文房四谱》 宋·苏易简 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

297《墨史》 元·陆友 1卷〔知不足斋丛书本〕

298《天工开物》 明·宋应星 18卷.〔明崇祯十年刊本〕

299《农政全书》 明·徐光启 60卷.〔康熙贵州粮署刊本〕

300《饮流斋说瓷》 民国·许之衡 10卷.〔上海朝记书店铅排本〕

六、医学养生(10种)(查看提要)

301《素问》 旧题黄帝 24卷.〔顾氏翻宋刻本〕

302《灵枢经》 旧题黄帝 12卷.〔明赵府居敬堂刊本〕

303《八十一难经》 旧题战国秦越人 1卷.〔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

304《遵生八笺》 明·高濂 20卷.〔清嘉庆十五年弦雪居重订本〕

305《本草纲目》 明·李时珍 52卷.〔味古斋重校刻本〕

306《神农本草经》 清·孙星衍等辑 3卷.〔问经堂丛书本〕

307《医学三字经》 清·陈念祖 1卷.〔南雅堂刻本〕

308《养生随笔》 清·曹庭栋 5卷.〔文瑞楼石印本〕

309《随园食单》 清·袁枚 14篇.〔随园三十种本〕

310《食宪鸿秘》 清·朱尊彝 3卷.〔雍正九年希尧序刻本〕

七、艺术(18种)(查看提要)

311《法书要录》 唐·张彦远 10卷.〔四库全书本〕

312《书断》 唐·张怀瓘 4卷.〔笔记小说大观本〕

313《海岳名言》 宋·米芾 1卷.〔四库全书本〕

314《艺舟双楫》 清·包世臣 7卷.〔翠琅轩馆丛书本〕

315《广艺舟双楫》 清·康有为 6卷.〔艺术名著丛刊本〕

316《古画品录》 南朝齐·谢赫 1卷.〔四库全书本〕

317《历代名画记》 唐·张彦远 10卷.〔明王世贞王氏画苑本〕

318《林泉高致》 宋·郭熙 1卷.〔画论丛刊本〕

319《宣和画谱》 宋·无名氏 20卷.〔四库全书本〕

320《画筌》 清·笪重光 1卷.〔昭代丛书本〕

321《学古编》 元·吾丘衍 1卷.〔四库全书本〕

322《篆刻十三略》 清·袁三俊 1卷.〔篆学丛书本〕

323《乐府杂录》 唐·段安节 1卷.〔钱熙祚校订本〕

324《棋经十三篇》 宋·张拟 1卷.〔忘忧清乐集本〕

325《梅花喜神谱》 宋·雪岩 2卷.〔知不足斋丛书本〕

326《千秋绝艳像赞》 明·仇英绘图 文征明题诗

327《陈洪绶花鸟鱼虫册》 明·陈洪绶 1卷.

328《飞鸿堂印谱》 (第一集) 清·汪启淑 40卷.

八、碑帖(28种)(查看提要)

329《大盂鼎》 周 〔拓本〕

330《峄山刻石》 秦·李斯 〔宋摹本〕

331《礼器碑》 汉 〔明拓本〕

332《曹全碑》 汉 〔明拓本〕

333《张迁碑》 汉 〔明拓本〕

334《乙瑛碑》 汉 〔明拓本〕

335《宣示表》 三国魏·钟繇 〔淳化阁帖本〕

336《兰亭序》 晋·王羲之 〔唐冯承素摹本〕

337《中秋帖》 晋·王献之 〔宋米芾摹本〕

338《伯远帖》 晋·王珣 〔墨迹本〕

339《张猛龙碑》 北魏 〔明拓本〕

340《张黑女墓志》 北魏 〔清拓本〕

341《始平公造像记》 北魏·朱义章 〔清拓本〕

342《泰山经石峪》 北齐 〔清拓本〕

343《董美人墓志》 隋 〔清拓本〕

344《真草千字文》 隋·智永 〔日本藏墨迹本〕

345《九成宫醴泉铭》 唐·欧阳询 〔宋拓本〕

346《孔子庙堂碑》 唐·虞世南 〔唐拓本〕

347《雁塔圣教序记》 唐·褚遂良 〔宋拓本〕

348《书谱》 唐·孙过庭 〔墨迹本〕

349《古诗四帖》 唐·张旭 〔墨迹本〕

350《自叙帖》 唐·怀素 〔墨迹本〕

351《多宝塔碑》 唐·颜真卿 〔宋拓本〕

352《玄秘塔碑》 唐·柳公权

353《黄州寒食诗帖》 宋·苏轼 〔墨迹本〕

354《蜀素帖》 宋·米芾 〔墨迹本〕

355《洛神赋》 元·赵孟頫 〔墨迹本〕

356《草诀百韵歌》 明·韩道亨

篇一提醒幸福

 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它即将来临的时刻需要提醒。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感官的享乐,却无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韵律。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颤。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地训练。

 简而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它出现的频率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少。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上已经驶过去很远时,才拣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

 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它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那时候我们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在忙着什么。

 世上有预报台风的,有预报蝗灾的,有预报瘟疫的,有预报地震的。没有人预报幸福。

 其实幸福和世界万物一样,有它的征兆。

 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你不要总希望轰轰烈烈的幸福,它多半只是悄悄地扑面而来。你也不要企图把水龙头拧得更大,那样它会很快地流失。你需要静静地以平和之心,体验它的真谛。

 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不会像信号弹似的,在很高的天际闪烁红色的光芒。它披着本色的外衣,亲//切温暖地包裹起我们。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它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张温馨的字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

  篇二世间最美的坟墓

 我在俄国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

 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这位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却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

 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风儿俯临,在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圭土地。无论你在夏天或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像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体里安放着一位当代最伟大的人物。

 然而,恰恰是这座不留姓名的坟墓,比所有挖空心思用大理石和奢华装饰建造的坟墓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到他的安息地来的成百上千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世界上再没有比托尔斯泰最后留下的、这座纪念碑式的朴素坟墓,更打动人心的了。

  篇三神秘的“无底洞”

 地球上是否真的存在“无底洞”按说地球是圆的,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组成,真正的“无底洞”是不应存在的,我们所看到的各种山洞、裂口、裂缝,甚至火山口也都只是地壳浅部的一种现象。然而中国一些古籍却多次提到海外有个深奥莫测的无底洞。事实上地球上确实有这样一个“无底洞”。

 它位于希腊亚各斯古城的海滨。由于濒临大海,大涨潮时,汹涌的海水便会排山倒海般地涌入洞中,形成一股湍湍的急流。据测,每天流入洞内的海水量达三万多吨。奇怪的是,如此大量的海水灌入洞中,却从来没有把洞灌满。曾有人怀疑,这个“无底洞”,会不会就像石灰岩地区的漏斗、竖井、落水洞一类的地形。然而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人们就做了多种努力企图寻找它的出口,却都是枉费心机。

 为了揭开这个秘密,一九五八年美国地理学会派出一支考察队,他们把一种经久不变的带色染料溶解在海水中,观察染料是如何随着海水一起沉下去。接着又察看了附近海面以及岛上的各条河、湖,满怀希望地寻找这种带颜色的水,结果令人失望。难道是海水量太大把有色水稀释得太淡,以致无法发现//

 至今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海水会没完没了地“漏”下去,这个“无底洞”的出口又在哪里,每天大量的海水究竟都流到哪里去了

  篇四散步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诗朗诵的表演形式很丰富,一般有:

  1、直接朗诵。

  2、男女轮诵。

  3、配乐朗诵加段背景音乐。

  4、配乐配景朗诵,一般是配乐的基础上加幻灯。

  5、舞台朗诵,类似歌舞剧,不过朗诵者是主角,舞蹈起配景作用。

  6、视频朗诵,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为视频配朗诵。

  7、多人朗诵,分阶段朗诵,独诵结合合诵等。

  8、情景式朗诵,如着装式的,古装、时装、牢狱装(红诗)、工装;如报告剧式的:入戏、出戏、再入戏、旁白等。

  9、朗诵之外,混合有影像背景声光配合、后景人物剪影构图、小品表演舞蹈演出穿插其中,都是目前朗诵表扬的形式,特别是合诵人员的队伍造型更是已经到了眼花缭乱的境界。

  一、诗歌朗诵简介:

  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形式较为多样化,可以吟咏、朗诵。朗诵是一种口语交际的重要形式和传情艺术,是朗诵者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再表达的艺术活动。诗歌朗诵就是朗诵者用清晰的语言,响亮的声音,优美的体态,引入的动作把原诗歌、作品有感情地向听众表达出来,以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引起听众的共鸣。

  二、朗诵基本技巧:

  首先要避免"矫揉造作"。诗歌朗诵和其他文体的朗诵一样,要自然,决不可以做作。诗歌的感情虽然比其他文体来得强烈,但仍然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要朗诵好一首诗,首先要认真阅读,领会作者的感情。然后,努力地去引起共鸣,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只有这样,我们的朗诵才能成功地再现作者的情感。听众听起来才会觉得"自然"。如果朗诵者并不领会作者的情感而只 是"估计"作者的情感,那就很容易失去分寸。失去了内在的感情基础,单单依靠技巧来支撑,听众听起来就必然会感到"做作"了。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自信。

作品31号《“能吞能吐”的森林》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十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两百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四亿年之前,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然而,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急剧增加,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造林、护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节选自《中考语文课外阅读试题精选》中《“能吞能吐”的森林》

作品32号《朋友和其他》

朋友即将远行。

暮春时节,又邀了几位朋友在家小聚。虽然都是极熟的朋友,却是终年难得一见,偶尔电话里相遇,也无非是几句寻常话。一锅小米稀饭,一碟大头菜,一盘自家酿制的泡菜,一只巷口买回的烤鸭,简简单单,不像请客,倒像家人团聚。

其实,友情也好,爱情也好,久而久之都会转化为亲情。

说也奇怪,和新朋友会谈文学、谈哲学、谈人生道理等等,和老朋友却只话家常,柴米油盐,细细碎碎,种种琐事。很多时候,心灵的契合已经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来表达。

朋友新烫了个头,不敢回家见母亲,恐怕惊骇了老人家,却欢天喜地来见我们,老朋友颇能以一种趣味性的眼光欣赏这个改变。

年少的时候,我们差不多都在为别人而活,为苦口婆心的父母活,为循循善诱的师长活,为许多观念、许多传统的约束力而活。年岁逐增,渐渐挣脱外在的限制与束缚,开始懂得为自己活,照自己的方式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不在乎别人的批评意见,不在乎别人的诋毁流言,只在乎那一份随心所欲的舒坦自然。偶尔,也能够纵容自己放浪一下,并且有一种恶作剧的窃喜。

就让生命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吧,犹如窗前的//乌桕,自生自落之间,自有一份圆融丰满的喜悦。春雨轻轻落着,没有诗,没有酒,有的只是一份相知相属的自在自得。

夜色在笑语中渐渐沉落,朋友起身告辞,没有挽留,没有送别,甚至也没有问归期。

已经过了大喜大悲的岁月,已经过了伤感流泪的年华,知道了聚散原来是这样的自然和顺理成章,懂得这点,便懂得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温馨,离别便也欢喜。

节选自(台湾)杏林子《朋友和其他》

作品33号《散步》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节选自莫怀戚《散步》

作品34号《神秘的“无底洞”》

地球上是否真的存在“无底洞”?按说地球是圆的,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组成,真正的“无底洞”是不应存在的,我们所看到的各种山洞、裂口、裂缝,甚至火山口也都只是地壳浅部的一种现象。然而中国一些古籍却多次提到海外有个深奥莫测的无底洞。事实上地球上确实有这样一个“无底洞”。

它位于希腊亚各斯古城的海滨。由于濒临大海,大涨潮时,汹涌的海水便会排山倒海般地涌入洞中,形成一股湍湍的急流。据测,每天流入洞内的海水量达三万多吨。奇怪的是,如此大量的海水灌入洞中,却从来没有把洞灌满。曾有人怀疑,这个“无底洞”,会不会就像石灰岩地区的漏斗、竖井、落水洞一类的地形。然而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人们就做了多种努力企图寻找它的出口,却都是枉费心机。

为了揭开这个秘密,一九五八年美国地理学会派出一支考察队,他们把一种经久不变的带色染料溶解在海水中,观察染料是如何随着海水一起沉下去。接着又察看了附近海面以及岛上的各条河、湖,满怀希望地寻找这种带颜色的水,结果令人失望。难道是海水量太大把有色水稀释得太淡,以致无法发现?//

至今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海水会没完没了地“漏”下去,这个“无底洞”的出口又在哪里,每天大量的海水究竟都流到哪里去了?

节选自罗伯特•罗威尔《神秘的“无底洞”》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