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醮科仪的斋醮科仪的文化价值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1收藏

斋醮科仪的斋醮科仪的文化价值,第1张

宗教礼仪是一种文化,已为当今社会所承认。而斋醮是道教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是一种文化。作为文化,就有它的文化价值,斋醮亦如此。 道教通过斋醮科仪内容和形式的结合来体现它的教义思想和教徒的信仰行为,主要表现在道、神、济贫拔苦等诸方面。

道是道教的理论基础,他不仅是道教的宇宙观,而且是道教的根本信仰。因为“道”最终被人格化,成为“太上老君”,出现了“一炁三清”之说。加上人(这里的人均指道教信徒)和鬼,便出现了人神、人鬼关系。在金篆、玉篆斋中,各种科仪大多反映人同神的关系,而黄篆斋中,各种科仪大多反映人同鬼的关系,因而要通过请圣、庆贺、祝寿等科仪为人、神祈福谢恩;通过破狱、炼度、施食等科仪为人、鬼济幽度亡。例如灯。仪就表明了道教徒追求光明的教义思想内容。总之,所有的一切均表现了道教的教义思想。 斋醮仪式中运用了许多赞颂词章,即步虚和青词,属于两种文学体裁。

步虚:是谀神之辞,建醮时,道士须旋绕香炉或烛灯,边巡行边按一定的曲调口诵词章。一般为诗体,或五言、七言,或八句、十句、二十二句不等。早在寇谦之、陆修静时,即有《华夏颂》、《步虚词》出现。现存陆修静《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杜光庭《太上黄篆斋仪》中皆有许多步虚词。

青词:又称青辞,亦名绿章,为道教斋醮时送给天神的奏章祝文。一般多用骈体,以四六文句构成,对仗工整,文辞华丽。也有骈散并用的,开头叙明祝祷者姓名,祈祷神祗尊号,所奏事由,末节用“以闻”、“谨词”之类的表示谦卑祈请的文辞。唐宋时期,许多文人官吏频频出入于道场,且奉皇命,亲作青辞。

此外,帝王也有为斋醮作赞颂辞章的。宋太宗、宋真宗。和宋徽宗等分别撰写了《步虚词》、《散花词》、《白鹤赞》、《玉清乐》、《太清乐》各数十首。

由于斋蘸的广泛影响,古代文学作品中也不乏描写。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中,均有热烈的斋醮场面的描写。 斋醮音乐,又称科仪音乐、法事音乐和道场音乐,包括步虚、偈、赞、颂、诰等韵曲,和独唱、合唱、吟唱、道白等声乐,以及器乐、打击乐等多种音乐形式。斋醮音乐在发展过程中,与我国传统的巫教音乐、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相融合,逐渐形成了自身的风格和体系,成为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斋醮音乐发展到北宋末期,才出现了一部曲谱范本——《玉音法事》,此为现存所见到的道教乐谱中最早的声乐谱集。该谱集收入于明《正统道藏》,记载了唐代至宋代的道曲50首。因记谱方法非常奇特,至今难以破译。及至明代,又出现了一部《大明御制玄教乐章》谱集一卷,载有道曲14首,工尺谱曲调。清代《重刊道藏辑要·全真正韵》中收有全真道常用的曲目56首,用“铛镲板”。这些都是道教音乐的重要文献。

全真道注重修持,醮坛音乐较为含蓄;正一道面向社会,醮坛音乐便十分活泼。 道教在斋醮时,往往与炼养并行。例如在建醮前,必须斋戒沐浴,即清洁身、口、心,不让污秽介入。在建醮过程中,要运用存想,以聚精会神,排除杂念,达到真心清静的境界;此外还有叩齿、呼吸等等,都是斋醮中有利于健康的因素。

总的看来,道教斋醮科仪对中国社会和道教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道教开展正常宗教活动的主要内容;是道教教理教义的行为体现;是弘道扬教的重要途径;是道教徒表达信仰的主要方式;是道教联系群众的纽带;也是群众了解和信仰道教的桥梁

斋醮科仪 修持 早晚功课 炼气

云游参访 斋戒 戒律 正一派戒律

全真派戒律

宫观清规 符箓法术 符 箓 神咒 掐诀 步罡

变化之术 祈福禳灾 考召

驱邪 治病 送瘟 术数 仪式 三箓斋名 罗天大醮 破狱灯仪

先天斛食济炼幽科仪 炼度仪

关灯散花科仪 进表科仪 坛场设置 斋坛 醮坛 戒坛 万法宗坛 道冠服饰 法器 木鱼 令牌 如意 法印

法杖 法剑 笏 云铛

幡 磬 麈尾 钟 铙钹 坛场执事 高功 都讲 监斋

侍香 侍灯 侍经 神诞庆典 迎神出会 香期与庙会

斋坛是道教在举行较大型的道场时,为行仪的法师和道士专门设立的祭坛。道士的科仪都在斋坛上进行。它和供一般道教徒烧香、奉献、叩头的祭坛不同。

由来

早期道教的仪礼比较简单,并无专设的斋坛。据文献记载,只是在治靖之外,露天设立一方形的土台,上置香炉,祭酒和山居道士在土台上行祭礼,一般信众则在土台下行礼。南北朝时期,道教仪礼有较大的发展。据刘宋高道陆修静的《洞玄灵宝五感文》称,金箓斋和黄箓斋都要设坛,坛有多重。唐宋以后,道教仪礼更趋繁复,坛场设置亦趋繁华。元明之后,由于道教醮仪逐渐代替了斋仪,因此在坛场设置中,斋坛亦为醮坛所取代。

设置

据《洞玄灵宝五感文》称,南北朝时的金箓斋坛为露天玄坛,广三丈。坛立重坛,广二丈,围栏,上下设十门。重坛中央安一长灯,长九尺,上安九灯。围坛四周安色灯三十六,坛外可燃千百灯。黄箓斋设坛与金箓斋坛相同,但围坛之灯的数量有异。坛分两层,取法天象地之义。

唐宋时期,道教斋醮科仪有很大的发展。据南宋时成书的《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称,斋坛为方形,其制有三层。内坛高三尺,方广一丈八尺,上安纂二十枚;中坛高一尺五寸,方广三丈,上安纂二十四枚;外坛以平地为之,方广四丈,安纂二十八枚。三坛之外还要安花柱。坛分三层,取示天地人三才之理。

明代周思德所纂《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又称,设坛之方向须端正,「坐北面南,如宫观屋宇坐向不同,当以方位东西南北定坛之坐向,或背或偏,郤所不拘,切在迁就坐向端正」。坛内左右北三壁悬挂三界众真圣像,坛内香花灯烛供养。坛外另设左右六幕。清代以来,道教斋坛逐渐为醮仪所代,另外,也由于社会动荡,举行类似道书记载的大型斋醮法会的机会也不多,因此当今道教宫观中斋坛已不多见。

《洞玄灵宝五感文》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 《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

斋醮科仪 修持 早晚功课 炼气

云游参访 斋戒 戒律 正一派戒律

全真派戒律

宫观清规 符箓法术 符 箓 神咒 掐诀 步罡

变化之术 祈福禳灾 考召

驱邪 治病 送瘟 术数 仪式 三箓斋名 罗天大醮 破狱灯仪

先天斛食济炼幽科仪 炼度仪

关灯散花科仪 进表科仪 坛场设置 斋坛 醮坛 戒坛 万法宗坛 道冠服饰 法器 木鱼 令牌 如意 法印

法杖 法剑 笏 云铛

幡 磬 麈尾 钟 铙钹 坛场执事 高功 都讲 监斋

侍香 侍灯 侍经 神诞庆典 迎神出会 香期与庙会

法印是道教斋醮科仪中常用法器的一种。

由来

中国古代很早就开始使用印。《释名》称,「印,信也,所以封物以为验也。亦言因也,封物相因付也」。印信当是验付的一种标记。古时,印信还有等级规定。战国时,君王之印信称为玺,臣下的称为印。《汉旧仪》称,诸侯王印,黄金橐驼钮,文曰玺;列侯,黄金印龟钮,文曰印;丞相、将军,黄金印龟钮,文曰章;中二千石,银印龟钮,文曰章;千石、六百石、四百石,铜印鼻钮,文曰印。宋以后,印又有金印、镀金印、银印等区别。晋傅玄有《印铭》称,印能「作信万国,取象晷度,是铭是刻,文明慎密」。早期道教之一的五斗米道区分巴蜀为二十四治时,相传祖天师张陵就使用「阳平治都功印」,其功用相当于衙门公章。斋醮科仪中使用印信大约是从南北朝开始的。随着科仪名目的繁衍,印信的品类和内容也逐步增多。明代《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的「灵宝印令品」就收有科仪常用印信四十六种,如「灵宝大法师印」,「灵宝玄坛印」等等。

作用

道教科仪用法印,有二种作用。一是为洞达杳冥,南宋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称,「隆古盛时,人鬼各安其所,阴阳不杂其伦,故道之用,唯见于修真炼本,以致轻举飞升。中古以降,慢真日益,正道日晦,邪伪交驰,上下返覆,于是出法以救其弊,表章以达其忱,付降印篆以为信志。故用印之义近同世俗,亦道运因时损益者也」。例如,「灵宝大法师印」就在建坛前,在科仪所用一行文书上加盖,以使文书上达天界,下通幽冥。南宋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称通章印用「以此印通诚祖师也」。神虎总印,「七玉女之名也,用以印招魂幡而已」。二是为修道人检束身心,《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称,「行法以印,因以检束身心。后世无知,故心劳力屈。盖古人印心,今人印木,立之法印,以统法职,庶执印而有所皈依,下印而有所属隶」。「未悟之前,须假木印;既悟之后,惟在心印。故曰:天有印,则三光皎然;人有印,则神室清明」。

《释名》 《上清灵宝大法》 《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

1 道家常用礼仪

道家奉华夏民族祖先黄帝为始祖,尊老子为教主,奉为太上老君。中国以儒、释、道为三足鼎立,其中道家是华夏民族固有的宗教,对传统文化保留得比较多,有学者称“道家(教)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被人称之为“活化石”。

1、拱手

    姿势:《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左手为阳,右手为阴。阴抱阳,右手抱左手,男女都一样。。右手大指压左手大指,右手掌抱左手掌,向前伸出,如抱着一个鼓,抱拳处约与颈部齐平,可略微晃动小手臂,是为拱手礼。

    使用场合:平辈或朋友相见。

抱拳时,切忌右手抱左拳,否则是为“凶拳”,意为诅骂或侮辱对方。很显然,细细历数,姚明周星驰和吴宇森等明星均犯了这个致命的错误。

有关抱拳的国学涵义如下:(1)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敢之意。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以此来约束、节制自己。(2)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皆兄弟。

当然,抱拳的延伸意义意指:五湖四海即世界人民皆兄弟;左手拇指弯曲意指“莫称大”;两手环抱胸部前手心向处前推,代表友好之意,意指我们的友谊永记心间。

宗教礼仪是一种文化,已为当今社会所承认。而斋醮是道教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是一种文化。作为文化,就有它的文化价值,斋醮亦如此。 道教通过斋醮科仪内容和形式的结合来体现它的教义思想和教徒的信仰行为,主要表现在道、神、济贫拔苦等诸方面。

道是道教的理论基础,他不仅是道教的宇宙观,而且是道教的根本信仰。因为“道”最终被人格化,成为“太上老君”,出现了“一炁三清”之说。加上人(这里的人均指道教信徒)和鬼,便出现了人神、人鬼关系。在金篆、玉篆斋中,各种科仪大多反映人同神的关系,而黄篆斋中,各种科仪大多反映人同鬼的关系,因而要通过请圣、庆贺、祝寿等科仪为人、神祈福谢恩;通过破狱、炼度、施食等科仪为人、鬼济幽度亡。例如灯。仪就表明了道教徒追求光明的教义思想内容。总之,所有的一切均表现了道教的教义思想。 斋醮仪式中运用了许多赞颂词章,即步虚和青词,属于两种文学体裁。

步虚是谀神之辞,建醮时,道士须旋绕香炉或烛灯,边巡行边按一定的曲调口诵词章。一般为诗体,或五言、七言,或八句、十句、二十二句不等。早在寇谦之、陆修静时,即有《华夏颂》、《步虚词》出现。现存陆修静《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杜光庭《太上黄篆斋仪》中皆有许多步虚词。

青词,又称青辞,亦名绿章,为道教斋醮时送给天神的奏章祝文。一般多用骈体,以四六文句构成,对仗工整,文辞华丽。也有骈散并用的,开头叙明祝祷者姓名,祈祷神祗尊号,所奏事由,末节用“以闻”、“谨词”之类的表示谦卑祈请的文辞。唐宋时期,许多文人官吏频频出入于道场,且奉皇命,亲作青辞。

此外,帝王也有为斋醮作赞颂辞章的。宋太宗、宋真宗。和宋徽宗等分别撰写了《步虚词》、《散花词》、《白鹤赞》、《玉清乐》、《太清乐》各数十首。

由于斋蘸的广泛影响,古代文学作品中也不乏描写。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中,均有热烈的斋醮场面的描写。 斋醮音乐,又称科仪音乐、法事音乐和道场音乐,包括步虚、偈、赞、颂、诰等韵曲,和独唱、合唱、吟唱、道白等声乐,以及器乐、打击乐等多种音乐形式。斋醮音乐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国传统的巫教音乐、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相融合,逐渐形成了自身的风格和体系,成为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斋醮音乐发展到北宋末期,才出现了一部曲谱范本——《玉音法事》,此为现存所见到的道教乐谱中最早的声乐谱集。该谱集收入于明《正统道藏》,记载了唐代至宋代的道曲50首。因记谱方法非常奇特,至今难以破译。及至明代,又出现了一部《大明御制玄教乐章》谱集一卷,载有道曲14首,工尺谱曲调。清代《重刊道藏辑要·全真正韵》中收有全真道常用的曲目56首,用“铛镲板”。这些都是道教音乐的重要文献。

全真道注重修持,醮坛音乐较为含蓄;正一道面向社会,醮坛音乐便十分活泼。 道教在斋醮时,往往与炼养并行。例如在建醮前,必须斋戒沐浴,即清洁身、口、心,不让污秽介入。在建醮过程中,要运用存想,以聚精会神,排除杂念,达到真心清静的境界;此外还有叩齿、呼吸等等,都是斋醮中有利于健康的因素。

总的看来,道教斋醮科仪对中国社会和道教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道教开展正常宗教活动的主要内容;是道教教理教义的行为体现;是弘道扬教的重要途径;是道教徒表达信仰的主要方式;是道教联系群众的纽带;也是群众了解和信仰道教的桥梁。

开 光 科 仪

说文:

举步朝金阙,飞身谒玉京,天外琳琅响,齐举步虚声。

步虚:

宝座临金殿,霞光照玉轩,万真朝帝所,飞泻蹑云端。

举天尊:

三清应化天尊。

三清圣号广宣扬,一句能消万劫殃。

七宝林中朝上帝,五明宫内礼虚皇,

常乘白鹤游三界,每驾青牛遍十方,

众等志心皈命礼,鸾歌凤舞阵道场。

香供养,三清应化天尊。

说文:

臣闻,阊阖升黄道八维通玄,珠之驾衣冠拜紫震,七径通碧玉之伦,兹当朝奏,必假香传,夫此香者香通三界烟透九重,信香缭绕,仰瞻万圣以临轩,宝香氤氲,俯陈微言而上达,熏风吹满后,龙章瑞气,凌空成风篆,一炉既腾,诸真洞鉴,传香有偈,宝号称扬。

举天尊 :

道经师宝天尊

一挂真香本自然 黄庭炉内起祥烟,

空中结就浮云篆 上祝祖师寿万年。

稽首皈依道……

说文:

伏以,香烟降彩,瑞气腾空,瞻宝容以临凡,望高真而启奏,云天空凌,万信朝谒,传达室香有偈,宝号宣扬。

举天尊 :

大罗经宝天尊。

钟鼓琳琅响彻底天,十方肃静得安然,

天无气秽朝无始,地无妖尘谒圣颜,

稽道皈依经……

说文:

伏从道香德香无为香,无为清静自然香,妙洞真香,灵宝慧香朝三界香,三柱真香满空供养,供养上界,行云达信,传香有偈,宝号称扬。

举天尊:

大罗师宝天尊

三挂真香达玉京,九重呈进九重诚,

阊阖门开鹤驾下,凤翘鸾舞到坛庭,

稽道皈依师……

说文:

伏以,天高所卑,仰灵光于咫尺,人微意迫,祈妙应于斯颜,吲璇玑七政之权,五叶含芬合,于千之元莫,三炷真香,焚向炉中,端伸供养。

举天尊:

行云达信天尊。

道香德香无为香,无为清静自然香,

三炷真香炉内梵,表文一函达上苍,

道由心学心假香传……

威灵咒 :

九天之上,谓之大罗,玉京金阙,云层峨峨,

中有天帝,仁慈惠各,至道无敌,降伏众魔,

天宝灵符,玉律金科,神仙亿万,幢幡众多,

闻者罪天,永出爱河,臣等皈命,与道合真。

提纲:

恭对瑶坛,清称职位。

称职:

臣系太上……

圣班:

渺渺大罗天上,晃晃金阙宫中,虚无自然,玉皇始祖,说法度人,铁师元阳上帝,沤蒙混沌天尊,经内高经,玉震灵宝天尊,玄之又玄,混元道德天尊,上极无上,玉皇郝罪天尊,天中之天,伽邪霹坜天尊,像外无像,中皇玉镇天尊,圣像玉圣,大乙元皇天尊,色寂非色,后土掌劫天尊,慈佑供慈,斗明显佑天尊,天地水火,四帝真君,东西南北,四圣真君,光队始祖,五老上帝,天地人甲三皇上帝,高上神霄,九震上帝,度人无量,三十二天上帝,中央元灵元老,焚天上帝,元阳慈父,大道帝君,灵宝玉母,大道元君,东华木公,上清童君,西灵金母,大道元君,上相上宰上保上传四司立帝,十二台阁金仙,恭望洪慈,俯垂恩光。斗父龙汉祖劫同御国王天尊,斗姥先天大圣,元明道姥天尊,东斗六阳,注算星君,西斗六阴,纪明星君,南斗六司迎寿星君,北斗七元,解厄星君,辅大道星君,隐光右弼上道星君,天罡大圣,合明威灵,普天星斗,河汉群真,恭望洪慈,俯重恩光。

东方玉清,降福天尊,南方延寿益算天尊,东北方紫青赐福天尊,东南方长生保尊,西南方福生无量天尊,西北方九宫捍厄尊,止主保命护身天尊,下方兴福,大力天尊,十方太上,灵宝天尊,十方无极至真大圣,长生度也飞天神王,九天转元,开化主宰,七曲灵应,保德宏仁大帝,更生永命天尊,二界伏魔大帝,昭明翌汉天尊,金阙门下四大真人,东华紫座五祖七真,玉堂演教,五师真君,阳座至尊,丹段大帝,三洞四辅法录官将,三界十方巡察真宰,三天门下引进仙官,功曹符使,传奏等神,虚空过往,采访真仙,琳庭兵马,助道神,太上城隍,里域社令,随坛演教,护法诸神,悉仗真香,普通供养。说文:

表坛肃静,钟鼓停者,俱有升光疏文,谨当宣读。

向伸疏文,宣白云周,就于坛前,用凭火化

志心皈命礼……

(三清四御土地)

(某祖师升光念某诰)

众唱:

道筵海会郁罗萧台,金童玉女两边排,香花满瑶坛,赐福消灾,众真降驾来。

众唱:

中山神咒,元始玉文……

三拈香,天日运,出,三击令,接说文

说文:

恭闻宝座森严,移金炉玉殿于法界,琳琅振响,降琼轮羽盖于霄衢,瞻龙舆以来临,望凤辇而拥待,青都严虚豹,非凡捆以能通黄道,拥龙鸾惟志诚而可格,香花灯烛结,成悬日之光华,宝殿瑶坛,权作弥罗之境升,今则天开黄道,志发祥相,上帝鉴观于下土高真巡察于凡间,羽众齐集,各整朝班,臣洗心涤滤,谨备苍碧黄,祀天地于八极,青赤璋祭东南之雷火,白虚玄黄,安西北之兵将,礼备法物,乐和音律,无任恭香茶上献。

(表白:献茶,坛行献名礼)

说文:

夫茶者,末结黄金籽,先开白玉花,秋冬不洞叶,春夏常令伢,名献已具真驭共品,臣诚惶诚恐,信可格天,谨仰紫禁之肃场,惟冀黄道以开通,无往自恭,酒当奉献。

表白:献酒

说文:

夫酒者,礼行再献宾呈百祥,是光贤之礼制,为微臣之祭,仅略献具张万范之式,圣语玄微宣演九天之境,帝讳密藏于宝笈,仙兵常侍于琅函,恭望大慈,水当酌献。

表白:献水

说文:

夫水者禀五龙之零点气,作万物之祯祥,北斗中藏于璇玑,日月内隐至三台,洒天地去其秽,旋人神得其灵,法天象地,无不极。(击鼓功三拈香击敷)

说文:

臣闻纲之四维,礼首为重,虽非威仪之谓,无则其不虔,盖得其要,万法而法失其所守,天人难容,今三献已具,仪已周隆,俯赐恩光,证盟修奉,

(功下行十方礼,上案接灯,莲花诀,奉灯,目运灯讳,旁递火铜上,功执令出,三击令,持火望案书 )

说文:

伏以,上帝临汝就有降鉴之神,大明当空,守问覆盘这影,恭祈宝炬之炎,仰希珠纬之缠念,滤精纯,坛场斋洁,一面万万而一,同是华辉,终而始始而终,主乎诚敬,遍九理之真气,开百倔之祥光,见前清袅谨为分辉,羽众共称同声赞扬。

举天尊:

辉华耀极天尊

说文:

估闻五行法元离火居中,德沛天地,辉衍古今,臣令恭行道范诚怕至恐,禀烛师,信格诸天,离火炎心,上照太极天宫,普现大千之祥端,银烛米陵下耀北丰幽冥,遍布无际之光明,擎灯耀日金身,八万七千毫孔窍,窍得灵,举火耀用玉像三十六十藏腑节节夜生宝,座森森,俨然巍峨,帝阙法像庄肃,范彰九天御都,惠光普照,施慈愿救众生于沉论,剑光青冷发神咒,断隆孽于魔城,覃恩遍布于五行,香火绵延乎甲西,

(功下,执令步二十八宿,又步八卦,罡东西南北中五方,令书讳: 上案)

说文:

臣闻阴首判轻浊分太极于乎涵三,两仗法自一元伏仪掌乾坤,三才佐理四象成神农尝百草,五行生纪六合现轩辕皇帝制衣由,七星彩帛映云端,干坎良震来赴会巽离坤与兑变然北极霞光显南斩瘟,今奉上帝传敕令,命与微臣开光点起鼓,功手试光,书讳,混真雷坛,本坛今已恭依道范,是早申召告,时天清地良,玄微在瞎,三阳开泰,五福临坛,希冀诚信之上通,斯恭真圣以助玄谨召左青龙猛章,右白虎监兵,前朱淮灵光,后玄武证盟,又召四灵神,飞翔下九冥,天官飞火甲,地官报金精,水官统虎将,三元护我身,本司焚香下令宣告,

(功下,将剑盂盟威步罡)

说文:

雷坛主将(剑出 )勇猛先,闻吾宣召火连到庭,钦奉玉皇上帝敕(一法主玄天上帝( )老祖天师律令( )巽水于剑(接说步罡)

说文:

坎水天乙清,蛟龙潜真形,神牛大海通神兵,太乙尊居此,七星镇坛庭,(荡秽罡)

(功中立巽水于剑毕上)

说文:

今开光之际阐事之时,四灵童子,想至来临,坛有请光之像,羽众同称,九气青天,明星大神,焕照十方洞映九门,转烛阳光,日童飞灵,月灵童子,侍为坛庭,正道赦行,星童齐骄,点光童子,流火随形,帝君有命,普天安镇

(近毕功持令旗,而外说)

说文:

光照日光童子(摇令旗)速至法会,次召目光童子,齐,赴坛场,真召星光童子,点光童子令敕西童子速驾云台会(太极,转案)临赴都坛各胜已任,谨安职司,助吾神通,开通圣像百,畅通赞真有偈,宝号称扬。

举天尊:

威光显扬天尊

法韵声声赞洞玄,四时神真赴会筵,

圣号奉罢风云开,五德锦风落琼台说,

此鸡不是非凡鸡,太阳客中展羽翼,

身居五德冠映丹,翱直上九万里,

太上赐与增颜色,雷坛之内描神祗,

十方真宰得珠润,颜臾神通游寰宇

(点鼓功执令于五德书,持针剌冠,备于原砂)

说文:

再运真香讶诚上启伏闻,日吉时良,天开地长,臣今执笔犬吉大昌(令)此笔不是非凡笔,元始传下五支笔,一支笔太上置书五千言,天道地德通古今,留下金林水火土,神符,仙录镇乾坤,二支笔东方孔圣求至道,书写四书与五经,留下仁义礼制信,三证大道,留下生老病死苦,弘誓慈愿救万灵,四支笔治世高士书国文,修文量武万民乐,尊奉天地国亲师,天下和平无征论,臣今手执五支笔,依奉宗祖道经师,灵灵神笔制于手,九瞿个披列端头号,一点龙笔开风目,二点万真生灵慧,神笔点点风云现,万载香火永长绵。

(击敕,开光令于盘中物事一如印堂)

眼、鼻、口、心、耳、手、雷、足、身、 毕紫微,金光盖之时,离案至神像前,开光)

说文:

开身之光明,点仙真之灵性,将心对口,将口对心,隔山叫隔山应,隔水叫隔水应,有求有应,有感有灵,开光之后,水彰显应,千年香火千年盛,万载香火万载灵,赞真有偈,羽众同声唱。

众唱:

大道慈悲万 东雍熙。

说文:

向事开光功德,上奉高真下保平安,赐福消灾,同赖善功,证无上道,一切信礼,志心称念,飞去捧送天尊,不可思议议功德。

斋醮科仪的斋醮科仪的文化价值

宗教礼仪是一种文化,已为当今社会所承认。而斋醮是道教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是一种文化。作为文化,就有它的文化价值,斋醮亦如此。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