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县的海军将军是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4收藏

云梦县的海军将军是谁,第1张

1 云梦县的悠久历史

云梦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云梦县就是楚国重要的军事据点之一。后来,历经数朝数代,云梦县逐渐成为了一个文化、商贸繁荣的城市。

2 海军将军张超的的成长经历

张超是云梦县的一位出色军人,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但是在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下,他选择了进入海军学校接受军人的训练。经过几年的努力学习和刻苦训练,张超在海军内部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士兵。

3 张超的海军生涯之路

张超在海军内部的表现引起了领导的密切关注,他被派往参加一系列重要任务,如人道主义救援、反恐演练、海上安全巡逻等。在这些任务中,张超表现出色,成为了海军内部的佼佼者。

4 张超被任命为海军将军

在一次演习中,张超成功指挥了一场严峻的战斗,受到了很高的赞誉和认可。后来,他被任命为海军将军,成为了中国海军特别优秀的指挥员之一。他的经验和技能对于中国的海上安全和国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5 张超的荣誉和贡献

张超在海军的多年服役中,获得过多种荣誉和奖励,如“人道主义救援先进个人”、“海上安全巡逻先进个人”等。他还参与了南海航行自由行动,为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国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6 张超在云梦县的影响

张超的成就和贡献不仅受到了海军内部的赞扬和嘉奖,也在云梦县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国防事业和海事行业中,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7 总结

海军将军张超是云梦县的骄傲和自豪,他的成长经历和军旅生涯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我们应该学习他坚韧不拔的精神,为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努力奋斗,为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的十大元帅:朱德 (1886-1976) 朱德字玉阶。四川省仪陇县人。一九零九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一九一三年后在滇军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曾参加护国、护法战争。一九二二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一九二五年到苏联学习军事,次年回国。一九二七年在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一九二八年参与领导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兼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指挥(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任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中国***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八届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彭德怀 (1898-1974) 原名彭德华。湖南省湘潭县人。一九一六年入湘军。一九二二年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后在湘军任营长、团长。参加了北伐战争。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国***,同年参加领导平江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军长,红三军团总指挥及军团前委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东方军司令员,陕甘支队司令员,红一方面军司令员,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司令员,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副总指挥(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任副总司令员),中共北方局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共西北局第一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北军区司令员,中共西北局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第六、七、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林彪(1906-1971) 原名林育蓉。湖北省黄冈县人。一九二三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五年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一九二七年在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连长。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营长、团长,第一纵队司令员,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红军大学校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司令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衩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第七届中央委员,第七、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与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结成反革命集团,同江青反革命集团互相勾结,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阴谋败露后,于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地区坠机身亡。一九七三年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一九八一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确认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刘伯承 (1892-1986) 刘伯承四川省开县人。一九一二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一九一四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护国、护法战争中,任连长、旅参谋长、团长。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 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暂编第十五军军长。一九二七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长。后留学苏联。一九三零年回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中革军委总参谋长,红军大学副校长,中央援西军司令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南京市市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 政治局委员。 陈毅(1901-1972) 陈毅字仲弘。四川省乐至县人。一九一九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一九二一年回国。一九二三年加入中国***。一九二七年在南昌起义部队任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参加领导湘南起义。 土革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二师党代表、师长,红四军军委书记、军政治部主任,红六军、红三军政治委员,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红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西方军总指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领导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江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指挥,新四军代军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届中央委员。 贺龙(1896-1969) 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省桑植县人。一九一四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曾任县讨袁护国民军总指挥,湘西护国军营长,靖国军团长,四川警备旅旅长,混成旅旅长,建国川军师长。一九二六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一九二七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书记,红二军团总指挥兼红二军军长,红三军军长,红二、六军团总指挥兼红二军军长,红三军军长,红二、六军团总指挥兼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主席和湘鄂川黔军区司令员,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 师师长,冀中军政委员会书记,晋西北军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司令员兼晋绥野战军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西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徐向前 (1901-1991) 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省五台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在国民军第二军第六混成旅任教导营教官、参谋、团副。一九二七年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任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广州起义中任工人赤卫队第十六联队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第十团党代表、师参谋长、师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师副师长,红一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红四军参谋长、军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红军右路军总指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副师长,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代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后改为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罗荣恒 (1902-1963) 罗荣桓湖南省衡山(今衡东)县人。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一团特务连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营党代表,第二纵队党代表,红四军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巡视员、动员部部长,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红军大学一科政治委员,中国工农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一一五师代师长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二书记,华中军区、中南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管理部部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务会副委员长,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叶剑英 (1897-1986) 叶剑英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一九一七年入云南讲武堂。参与筹建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一九二六年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后任四军参谋长。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参加领导广州起义。 一九二八年赴莫斯科学习。一九三0 年回国,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部部长和红军学校校长、瑞金卫戍司令员,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福建军区司令员,军委四局局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和军委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参谋长,后在南京、汉口、长沙、桂林、重庆等地做统一战线工作。一九四一年任中央军委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谋长,北平市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兼广州市市长,广东军区司令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南军区代司令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训练总监部代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中共中内军委副主席兼秘书长,国防部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于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共中央副主席,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聂荣臻 (1899-1992) 四川省江津县人。一九一九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一九二二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加入中国***。一九二四年赴苏联学习。一九二五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特派员,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书记。一九二七年任中共前敌军委书记,南昌起义军第十一军党代表,同年参与领导广州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中央红军先遣队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副师长、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平津卫戍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代总参谋长,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央科学小组组长,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十大将军 粟裕 罗瑞卿 张云逸 陈赓 肖劲光 徐海东 黄克诚 王树声 许光达 谭政

明朝有名的将军:

徐达:(1332~1385) 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参加农民起义军,因智勇超群,位在诸将之上。十五年,从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克集庆(今南京)。继又率部攻占镇江(今属江苏)等地,为开拓江南基地作出了贡献,授淮兴翼统军元帅。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身先诸将,冲锋陷阵,击败陈友谅军前锋。二十四年,因功升左相国。二十五年,以大将军率师出征,先占淮东,继平浙西,连战皆捷。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江苏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同年十月,以征虏大将军率师25万北上,先取山东,旋师河南,然后挥军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明初,他多次率军远征漠北等地,戍守边疆,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明太祖实录》卷一七一)。徐达长于谋略,治军严整,战功显赫,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病卒,追封中山王。

常遇春:(1330~1369)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伯仁,安徽怀远人。体貌奇伟,沉毅果敢,长臂善射。元至正十五年(1355),参加农民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破集庆(今南京)等地,每战必先,屡立战功,升中翼大元帅。十七年,攻宁国(今属安徽),身中流矢,裹伤再战。此后连克宁国、池州(今安徽贵池)、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城。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他奋勇当先,救出被陈友谅军围困的朱元璋,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军。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进攻张士诚,先取淮东,后占浙西,于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因功升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十月,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25万北上,转战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明洪武二年(1369),率军继续北征,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俘元宗王及将士万余。七月,回师途中,暴病而卒,追封开平王。他英勇善战,统军有方,自谓能以10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为“常十万”。

刘基:(1311~1375) 中国明朝军事谋略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时人比之为诸葛亮。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行省元帅府都事等职。元至正二十年(1360),被朱元璋聘至应天(今南京)参加农民起义军。他根据当时形势,献时务十八策,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的方略。朱元璋遂集中兵力,西灭陈友谅,东灭张士诚,数年内占据长江中下游诸省。二十七年十月,参与制定的先取山东、旋师河南、然后进兵大都(今北京)的灭元作战计划,得到实现。刘基参与军机八年,被认为有建策之功。朱元璋称帝后,刘基奏立卫所军制,加强海边防建设。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后遭诬陷,忧愤成疾,于洪武八年病逝。其有关军事谋略的论述,辑于《诚意伯文集》。

傅友德(~1394)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宿州(今安徽宿州市)人。少年骁勇,善击刺骑射。初参加刘福通起义军,后归朱元璋。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在鄱阳湖之战中,先以轻舟挫陈友谅前锋,后带伤截击陈军于泾江口。次年,又从征武昌,他率数百人勇登高冠山(今蛇山),夺取全城制高点,克武昌后,授雄武卫指挥使。继而转战江淮等地,因战功卓著,升江淮行省参知政事。明洪武四年 (1371),在明攻灭夏蜀之战中,任征虏前将军,统军10 万由文县(今属甘肃)打开入川门户,趁势拔汉州(今四川广汉),围成都,迫夏蜀丞相戴寿出降。朱元璋作《平西蜀文》,盛赞傅友德功为第一。十四年,任征南将军,率步骑30万征云南,出奇制胜,消灭元梁王军主力,梁王闻败自杀,余部先后归降(见明攻取云南之战)。十七年,进封颍国公。二十七年,被朱元璋赐死。

邓愈:(1337~1377)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伯颜,虹县(今安徽泗县)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16岁的邓愈继承父志,领兵继续抗元。次年,率部加入朱元璋军,在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今属江苏)诸战中,屡立战功。 19岁升广兴翼元帅。后转战今皖、浙、赣等地,连战皆胜。二十三年夏,陈友谅率军号60万围攻洪都(今南昌),他防守抚州门,城破30余丈,率军且战且筑,协助都督朱文正坚守85天。鄱阳湖之战后,他奉命平定江西未附州县,升江西行省右丞。明洪武三年(1370),从徐达远征甘肃,身先士卒,击败元军。后分兵进克河州(今甘肃临夏东北),招降吐蕃(今川、青、藏交界地区)、乌斯藏(今西藏中、西部)诸部。四年,在明攻灭夏蜀之战中,坐镇襄阳(今属湖北),筹运粮秣军马,供应从征各部。十年,任征西将军,平定吐蕃反抗势力,至昆仑山而还。因病卒于寿春(今安徽寿县)。

汤和:(1326~1395)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人。为人谨慎,沉敏多智。元至正十二年(1352),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次年归属朱元璋。在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今属江苏)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十七年,镇守常州(今属江苏),多次击败张士诚部。二十七年,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俘获24万人、海船400余艘。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延平(今福建南平)的陈友定。继又从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明洪武三年 (1370)封中山侯。次年为征西将军,在傅友德部从陆路配合下,与副将军廖永忠率水军溯长江西进,抵重庆,迫夏国主明升出降。九年,以征西将军进兵延安(今属陕西),迫使伯颜帖木儿乞降。十一年,封信国公。十七年,巡视海防。二十年,在浙江沿海先后设卫所城59处,使倭寇不得轻入。后以年迈为由,自请还乡。二十八年八月病卒。

李文忠:(1339~1384)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思本,江苏盱眙人。喜爱读书,作战骁勇,治军严明。19岁率亲军,从朱元璋增援池州(今安徽贵池),初建战功。继又率部连挫元军,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攻占浙江昌化(今临安西)、淳安等地,因功授帐前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后与邓愈会师,再克浙西重镇建德。不久,元水陆军数万突然反击,他先破其陆军,取部分首级置于木筏,顺流而下,水路元军见之惊慌逃遁。二十五年春,张士诚派兵20万攻新城(今浙江诸暨南)。李文忠率军驰援,因敌众己寡,将士有疑惧,他激励将士说:兵在谋不在众。次日,乘雾进攻,冲其中坚,果获大胜,歼张军数万,俘将校600 人。二十六年秋,率军进克杭州,迫守军3万投降,升浙江行省平章。明洪武二年(1369),以偏将军从常遇春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常遇春病逝后,他代其职继续远征漠北,俘斩元兵万余。次年,与徐达分道北征,俘获元主之孙及大臣数百人,升大都督府左都督。十年,负责大都督府,十二年兼领国子监事。十七年病卒。

戚继光:(1528~1588) 中国明朝军事家,抗倭名将,民族英雄。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17岁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他志在疆场,保国卫民,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止止堂集》)的名句,毕生有40余年在军中度过。 明嘉靖年间,倭寇窜扰中国沿海,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激起民众的反抗 。三十二年(1553),戚继光署都指挥佥事,在山东防备倭寇。三十四年调浙江都司,次年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三十八年,他鉴于明军将骄兵惰、纪律松驰、战斗力低,亲去金华,义乌等地招募精壮的农民和矿工4000余,按年龄和身材配发不同兵器,进行编组训练。他以“岳家军”为榜样,教育士兵严守纪律,勇猛杀敌,爱护百姓,终于锻炼成一支闻名天下的“戚家军”。他赏罚严明,不计个人恩怨,主张官兵“同滋味”,深受士兵的拥戴。还针对南方多湖泽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的特点,创造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以12人为一队,长短兵器配合,因敌因地变换队形,灵活作战,屡次打败敌人。 戚继光指挥抗倭作战,机智勇敢。四十年,在浙江台州地区,九战皆捷。次年夏,奉命进剿猖獗于福建沿海的倭寇。当时横屿岛(今宁德东)是倭寇在闽北的巢穴,四面环水,易守难攻。他周密部署,选择退潮之机,命将士轻装进剿,携草盖淤泥铺路,出敌不意登岛,歼倭 2600余。乘胜捣毁倭寇盘踞牛田(今福建南)和林墩(今莆田南)的巢穴。因功升都督佥事。四十二年四月,奉命率兵万余急赴福建,与俞大猷、刘显部联合进攻倭寇据为巢穴的平海卫(今莆田东南),斩倭2200余,升福建总兵。同年冬,倭寇万余围攻仙游(今属福建)。次年二月,他率军数千驰救,以计惑敌,稳住倭寇,等待援军到达后,采取内外配合、各个击破的战法,解仙游之围,乘胜追歼逃倭数千。此后,转战福建、广东沿海抗倭战场,至嘉靖四十五年,东南沿海倭患基本消除。 隆庆二年(1568),明廷特命戚继光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总兵官以下悉受节制。16年间,他整饬防务,修筑御敌台,设立武学,训练将士,编成一支车、骑、步三者皆备的精锐军队,使防御巩固,京师(今北京) 安全。在作战训练中,戚家军使用了飞刀、飞枪、飞箭及火箭车等先进武器。后来他受人排挤,于万历十一年 (1583)调广东。不久,被诬陷夺职,回登州。十五年十二月初八(1588年1月5日)病故。所著《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为兵家所重视。

熊廷弼:(1569~1625) 中国明朝军事谋略家。字飞百,江夏(今武昌)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授保定推官,后升御史。三十六年,巡按辽东,针对地旷人稀、边防多事,实行驻军屯田、修城筑堡、固守边疆,使辽东明军风纪大振,边防巩固。四十七年,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惨败,他以兵部右侍郎经略辽东,力主守御,整肃军纪,调兵遣将,扼守要隘,使后金军不敢轻进。不久被诬陷去职。天启元年(1621),辽东战事又急,他被召入朝,上疏建三方布置策:在广宁(今辽宁北镇)厚集步骑以牵制后金主力。在天津与登、莱(今山东蓬莱、掖县)各设巡抚,置舟师,乘机入辽南。在山海关设经略,节制三方。并主张东联朝鲜,以助声势。遂升兵部尚书,复任辽东经略。后终因朝臣有隙,加之握有重兵的广宁巡抚王化贞不予协作,使此方略未能实现。不久,广宁失守,熊廷弼入狱,后为阉党所害。崇祯时昭雪,谥襄愍。有《熊襄愍公集》。

于谦:(1398~1457) 中国明朝名将,明保卫京师之战的军事统帅。字廷益,钱塘(今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宣德初年任御史。五年(1430),升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整顿军备。正统十三年(1448),升兵部左侍郎。次年秋,明京军主力在土木堡之战中溃败,英宗被俘,蒙古瓦□军乘胜进攻京师(今北京)。在此危急关头,于谦反对迁都,力主抗战,升任兵部尚书,率军击败瓦□ 军,取得京师保卫战的重大胜利。战后,他居安思危,首创团营军制,加强部队训练,提高作战能力。加强边备,委任名将镇守。以战求和,多次击败瓦□军的进攻,迫使其首领也先释放英宗回朝。景泰八年(1457)正月中旬,英宗藉“夺门之变”重登帝位。二十二日,于谦遭诬陷被害。后沉冤昭雪,赠太傅,谥肃愍,又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红安县地处鄂东北山区,是全国著名的老革命根据地和国家重点贫困县,是董必武、李先念主席和韩先楚、秦基伟、陈锡联等223名人民军队将领的故乡,有将军县之称。

  郭天明 1905—1970 十里郭受九村 1955年授上将

  周纯全 1905—1985 中和雷家田 1955年授上将

  王建安 1907—1980 桃花沙河王家 1955年授上将

  谢富治 1909—1972 峰岗谢家垱 1955年授上将

  秦基伟 1914— 七里罗庄 1955年授上将

  陈锡联 1915— 詹店陡山彭家塆 1955年授中将

  徐深吉 1910— 七里徐家河 1955年授中将

  徐斌洲 1912— 高桥徐家畈 1955年授中将

  李天焕 1912—1986 叶河岗山塆 1955年授中将

  张天云 1913—1980 觅儿周家田 1955年授中将

  胡奇才 1914— 高桥李家田 1955年授中将

  刘昌毅 1914— 峰岗马安石村 1955年授中将

  王近山 1915—1978 高桥许家田 1955年授中将

  程儒珍 1900—1963 檀树熊家嘴 1955年授少将

  韩卫民 1903—1981 二程田店 1955年授少将

  袁克服 1907—1982 七里大余家村 1955年授少将

  金世柏 1908— 华河台南金家塆 1955年授少将

  邹国厚 1908— 七里邹家岗 1961年晋升少将

  罗厚福 1909—1975 华河老屋罗家村 1955年授少将

  黎锡福 1909—1976 华河台南黎家村 1955年授少将

  李世焱 1909— 上新集李家冲 1955年授少将

  耿锡祥(曾名协祥) 1909— 城关铁炉耿家西塆 1961年晋升少将

  徐绍华(原名徐光) 1910—1978 金沙汪家塆 1955年授少将

  陈炎清 1910— 二程铁匠岗 1964年晋升少将

  贺 健 1910— 赵河喻家畈 1955年授少将

  程悦长 1911—1961 峰岗上程家村 1955年授少将

  殷国洪 1911— 七里殷家村 1961年晋升少将

  熊应堂 1911— 华河熊家村 1955年授少将

  卢燕秋 1913—1964 上新集大庙村 1964年晋升少将

  张天恕 1913—1985 典明张李家村 1964年晋升少将

  况玉纯 1913—1989 华河况家河 1955年授少将

  郑国仲 1913— 七里郑家塘 1955年授少将

  秦光远 1913— 大斛观音阁向家洼 1964年晋升少将

  戴克林 1913— 檀树岗戴家塘 1964年晋升少将

  江波 1914—1987 高桥西边塆 1961年晋升少将

  李定灼 1914—1987 詹店薛家田 1961年晋升少将

  陈美藻 1914—1989 典明鸭公陈上塆 1955年授少将

  马忠全 1914— 峰岗大马贤村 1955年授少将

  刘福胜 1914— 华河方刘冲 1955年授少将

  闵学胜 1914— 紫云闵家河 1955年授少将

  赵鹤亭 1914— 紫云老屋塆 1964年晋升少将

  甘思和 1915—1988 七里紫云 1955年授少将

  胡正平 1915— 高桥 1955年授少将

  汪运祖 1915— 詹店汪家畈 1964年晋升少将

  程启文 1915— 七里谢家嘴村 1961年晋升少将

  罗映怀 1915— 高桥独山寨罗家塆 1955年授少将

  戴克明 1915—1986 檀树岗戴家塘 1964年晋升少将

  涂锡道 1916—1989 华河涂家塆 1955年授少将

  张志勇 1916— 华河张家寨 1964年晋升少将

  何德庆 1916— 上新集余家岗村小河 1955年授少将

  吴振挺 1916— 上新集吴家塆 1961年晋升少将

  张竭诚 1917— 七里联山张石河村 1955年授少将

  詹少联 1917— 二程徐得进村 1961年晋升少将

  谢正荣 1918—1977 高峰谢家大塆 1955年授少将

  周世忠 1918— 二程土门楼周家院子 1955年授少将

  江腾蛟 1919— 庙嘴江家塆 1955年授少将

  周光策 1886—1947 二程楼子周家

  江凯东 1891—1932 七里江朝二

  郑行瑞 1893—1932 七里郑必高

  郑行其 1893—1935 七里周家冲

  张宇迪(又名雨滴) 1894—1935 紫云许葛楼山合洼

  程翰香 1894—1931 檀树岗陈家岔

  吴永达 1895—1932 峰岗吴顶河

  韩继伦(又名纪能) 1897—1934 上新集韩家塆

  曹学楷 1898—1931 七里檀树刘家园

  汪民国 1898—1933 赵河汪家冲

  郑维孝 1899—1964 檀树马鞍山

  梅光荣 1900—1932 峰岗梅家塆

  甘济时 1900—1932 紫云潭畈河

  邓义山 1900—1932 高桥何家田

  李业粮 1900—1941 城关下李西村

  郑植立 1900—1947 檀树马鞍山

  邓运兴 1900—1975 赵河邓家塆

  程绍山 1901—1931 檀树程维秀

  徐以德 1901—1932 七里徐家畈

  周希远 1901—1933 两道龚家冲

  陈少猛 1901—1934 黄安县

  戴道芝 1902—1931 七里戴家塘

  王秀松 1902—1932 高桥栗林嘴

  郑行福 1902—1943 檀树岗清水塘

  席绍先 1902—1967 七里王家洼

  王世富 1902— 七里王家嘴

  刘必正 1902— 高峰刘发塆

  郑位三 1902—1973 檀树马鞍山

  程启光 1902— 七里程维德

  汪成功(又名立功) 1903—1934 杏花玉枝汪家

  吴先保 1903—1934 七里枣林岗

  1988年授上将

  王诚汉 1917— 桐柏烟炉山王家大塆 1955年授少将

  1988授上将

  张仁初 1900—1969 高桥张家塆 1955年授中将

  刘飞 1905—1984 八里新建罗家田 1955年授中将

  詹才芳 1907— 高桥黄家田 1955年授中将

  1方 耀: 广东普宁人晚清名将, 曾以所部八千人大破太平军兴王的十万大军, 被誉为“谋勇将军”,并被赐号“展勇巴图鲁”。在中法战争中,方耀以广东水师提督守虎门,防备森严,赢得"粤有方耀, 可高抌也" 的赞誉 方耀在治潮间修桥铺路,大办乡学 时人称赞"世上难寻此等好官" 方耀死后被民间奉为神灵, 建有方大人庙祀之。

  2许仁道空军少将 (1941—,广东普宁人)东海舰队航空兵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1990年7月晋升海军少将军衔,1992年6月改空军少将军衔。

  3李统厚少将 1945年3月出生,广东普宁人。甘肃省军区政治委员,甘肃省委常委。

  4巫志远:(公元1922~今),原名巫捷响,曾用名江平;广东普宁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原中国驻泰国大使馆三军武官。

  巫志远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十六岁参加入中国***领导的潮汕青年抗敌同志会,并积极参加救亡宣传、救护训练班等活动。当时,巫志远还只是个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学校里,他被推举为学生自治会主席,在同学们中很有威信。1938年秋,因组织学生参加请愿、示威游行、罢课,反抗所在小学国民党校长阻止学生参加救亡运动,巫志远和其他几位同学被学校开除。但是,第一天被开除,第二天就参加***了。就这样,正式走上革命道路。

  1939初,由亲戚推荐,经党组织同意,他到揭阳县石牛埔南侨中学继续上学。在那里,他既学习文学、哲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也经常秘密上党课,学习游击战术、开展群众运动、军事技能训练、刻蜡纸,写标语、大字报,晚上到处张贴,还散发传单,样样都干!

  1942年,中共“南委事件”发生后,遵照党组织的指示,巫志远以教师的身份隐蔽下来,坚持开展斗争。1944年12月底,巫志远前往揭阳县石牛埔地区集中,参加组建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工作。1945年1月26日,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成立了。游击队编成两个突破队。巫志远被编入第二突破队统战组,负责做地方实力派、伪维持会及国民党乡、保长的统战和筹粮筹款工作。

  突击队成立不久之后,巫志远和手枪队的十几位同志来到普宁马公栅乡公所筹款。刚进门就发现敌情,一个小队十多个日寇在屋里面!还有一些伪军!巫志远和手枪队的同志处变不惊,马上占据有利地形,拔出手枪投入战斗。正在附近扎营的突击队闻讯赶来增援。一看这阵势,日寇和伪军吓破了胆,夹着尾巴从后门落荒而逃。

  1945年3月,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进行整编,巫志远被派到潮(安)揭(阳)丰(顺)县委工作,任副特派员,主要负责恢复地下党组织,搜集情报,动员地方武装参加韩江纵队。虽然不见刀光剑影,但其实整天也处在危险之中。巫志远置生死于度外,千方百计开展工作。

  日寇无条件投降后,1946年6月,包括巫志远在内的韩江纵队的四十八名干部和东江纵队主力一起撤至山东解放区。巫志远从此告别家乡,并在外工作至1985年以副军职离休。

  虽然离家多年,但巫志远一直牵挂家乡的建设。1985年10月,他被聘为汕头经济特区顾问。1993年7月,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成立,他被选为副理事长,1994年11月被选为理事长。他几乎每年都回汕头,为家乡的建设出谋出力,为家乡的建设成就鼓与呼。

你所说的一般是指1955年,中国第一次授予大将的十位将军。他们分别是:

粟裕: 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湖南会同人。

黄克诚:1902年10月1日-1986年12月28日,湖南省永兴县人。

谭政:1906年6月14日-1988年11月6日,原名谭世铭,号举安,湖南湘乡人。

光劲光:1903年1月4日-1989年3月29日, 湖南长沙人。

王树声:1905年5月26日-1974年1月7日,原名王宏信,汉族,湖北麻城人。

陈赓:1903年2月27日-1961年3月16日,原名陈庶康,湖南湘乡人。

罗瑞卿:1906年5月31日-1978年8月3日,四川南充人。

许光达:1908年11月19日-1969年6月3日,湖南省长沙县人。

徐海东:1900年6月17日-1970年3月25日,原名元清,湖北省大悟县人。

张云逸:1892年8月10日-1974年11月19日,广东省文昌县(今属海南省)人。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原副司令员、海军中将

基本介绍 中文名 :苏士亮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山东青州 出生日期 :19509 职业 :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海军中将 任职,免职, 任职 苏士亮曾任海军驱逐舰一支队支队长, 1995年12月,任海军青岛基地参谋长, 1998年03月,任海军北海舰队副参谋长, 2000年04月,任海军指挥学院院长, 苏士亮 2002年01月,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2006年04月,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 2007年12月,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海军南海舰队司令员。 2009年01月,任海军参谋长。 2010年12月,任海军副司令员 2007年07月,晋升为海军中将军衔。 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2013年3月当选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 免职 新华社北京2010年12月21日电 经 中央批准, 中央军委日前决定:苏士亮同志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不再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参谋长职务。 

云梦县的海军将军是谁

1 云梦县的悠久历史云梦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云梦县就是楚国重要的军事据点之一。后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