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蓬莱三仙山的神话故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2收藏

历史上蓬莱三仙山的神话故事,第1张

  蓬莱三仙山传说:蓬莱传说:自古就被誉为“人间仙境”。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此气化为开辟世界之人,即为盘古;化为主持天界之祖;即为元始。盘古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便坠下。而天地更有相连者,左手执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凿开。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气升降,清者上为天,浊者下为地,自是混沌开矣。天地即开,盘古力竭,乃死。又生二神,阴阳所化,男曰伏羲,女唤女娲,兄妹也,皆为人首蛇身。

开天辟地,然天地无色,杳无生机,伏羲女娲居其中,甚闲,伏羲怒,劈手于大地之上划沟壑,乃成江河,奔流向东,成东海。堆沟壑之土成五岳七山,天地之间便有山川河流,日月星晨,若出其中。

山川即成,却无生息,女娲甚聊,遂搏,黄土作之。后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生。天地之间遂有五仙五虫,天,仙者,黄土为之也;人鬼妖者,引绳为之也。此乃乾坤肇始,万物之由来。仙者自清,独人鬼妖者不平,亦欲成仙,乃有天劫。

日月更迭,斗转星移,岁万载,尘世间人鬼妖甚嚣,不平,言:吾等皆女娲所造,为何独仙者居于天上,不生不死而吾等却要饱受轮回之苦?天界日久,亦有沉沦者,枉为仙,仙言:人间若有德善之人,可寻至蓬莱,修成大道者亦可成仙。此语既出,在人间便引起轩然 ,人、鬼、妖无不励精修法,以期有日得证大道。正所谓是:人间有仙境,得道在蓬莱。是也。

成为传说中的山:出现在昆仑之后,纯属于秦汉以后兴起的神仙信仰的产物,人为色彩已经很浓,是形成道教的先声。神仙思想的核心是不老不死,它源于神话思维,正式形成仙人、仙话却是在阶级社会。纵观两千年的仙话史,它与神话既相联系,后来又有区分。

神界最早的神是动物,非人。仙的原型是人。仙是人的理想化,仙境是人生的理想阶段,中心围绕着人的活动和欲求。动物不能直接成仙,必须经过长期的修炼,先成精,后成人,最后才有成仙的可能。中间若碰到意外的挫折,还有可能前功尽弃。

那么,为什么秦汉时期会兴起成仙之风。这与先秦的战乱有关。战国时期,都想统一中国,战事不停,人们生命没有保障,渴望有一个超尘脱俗的仙境,既能远离战火之害,又可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便在神话幻想的启发下,想象出一个仙界。秦、汉统一以后,最高统治者为了能永远享受舒适的生活,更希望长命,最好是不死,于是从上至下掀起了狂热的神仙信仰。由巫士转变而来的方士们,其中一部分当时对文化很有贡献的知识分子,也有一部分为了一己的名利,不惜去迎合最高统治者,大肆宣传传闻中的海上蓬莱、方丈、瀛洲,这便是东方的“三仙山”,也有“五神山之说”,总称为东方的蓬莱仙境。战国末的齐威王、齐宣王与燕昭王,以及秦始皇、 汉武帝 都曾劳民伤财地派人去寻找蓬莱仙境,但没有一个人真正到达过,不是三神山隐于水下,便是因大风所阻,半途而返。可见所谓仙山,实在很虚无缭纱,是那部分方士们的瞎编。

其中有一方士徐福,齐人,曾向秦始皇上书,入海求仙。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带了数千童男童女,花了很多钱,没有结果,后干脆一去不返。徐福究竟到哪里去了?中国和日本的民间都说他去了日本,有的传说还把徐福描绘成因为逃避秦始皇的暴政而远渡重洋。到日本以后,他用带去的种子和农具,在日本传播中国的农耕技术,被日本民间尊称为“司民耕神”和“司药神”。传说日本有三个地方叫蓬莱,即富士山、尾张国热田宫与熊野。熊野有徐一叫福的墓。日语“富士”的原意,含有“不死”之意。徐福东渡的传说在日本和东南亚都有广泛的影响。当然,徐福是不是真的东渡了,东渡能否有条件带领数千童男童女,这属于学术问题。中外学者正在探讨。

东方仙境兴起之后,逐渐取代了西方昆仑,成为长盛不衰的仙人家乡。民间一提仙境,多知蓬莱,鲜提昆仑。汉代 帝王 中的仙迷武帝,专门在皇宫的甘泉宫造了一座人工的太液池,上面便有传闻的蓬莱等仙山,耗资甚巨。

蓬莱:传说是神山仙府收藏秘录、典籍的地方,东汉的学者也称藏书的东观为蓬莱山。

这两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即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传说西王母与汉武帝传情,就靠青鸟传信。后遂以“青鸟”为信使的代称。本诗中青鸟是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

这两句的意思是: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

《剑网三》作为一款以武侠为题材的网络游戏,多年来收获了不少忠实的玩家,也给很多喜爱武侠文化,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又没有办法实现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圆梦的平台,很多人在这里找到了志趣相投的小伙伴,甚至是人生的另一半。剑网三最新门派名为蓬莱,这两个字简直自带仙气效果,一直存在于神话传说之中,那么这座神话仙山,在历史上的原型又是什么呢?

在游戏《剑网三》当中,新门派蓬莱作为一个独立于海上的仙岛门派,每一个场景都让人感受到自在闲适,山与海相连,这样的地方,或许会成为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存在。不过,蓬莱仙岛最终也还是被卷入风波之中,海浪的翻涌,或许正昭示着什么。

不过在此之前,蓬莱已然存在,现如今虽然有蓬莱市,但是在古代的传说当中,蓬莱可是三仙山之一,在传说当中,是东海仙人们居住的地方。所谓三仙山,就是方丈、瀛洲、蓬莱三山,然而在最初,总共有五座山,另外两座名为岱屿、员峤,但是这两座山不知何故飘走无处寻觅,因此也就只剩下三座山了。

其实,神话传说当中的三仙山,自然是不存在的,也没有什么历史原型,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传说,与当时的思想不无关系。神仙的思想在战国时期非常流行,民间产生了非常多的有关于神仙和仙境的传说,这其中就有两个仙境最为神奇,流传也是最广的,那就是东海仙山和昆仑山,也成为我国两大神话系统的渊源。

《列子》当中对于五仙山有比较详细的描述,五座山之间的联系,山上那些见都没见过的奇异景象,山上居住着的仙人们,可以说代表了当时人们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对于没有见过的,不可理解的,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古人写不出来的。

另外一本名著,记述古代志怪,同时也有很多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及远古神话的古籍《山海经》中,也提到过蓬莱:蓬莱山在海中。除此之外,《史记》《太平御览》《拾遗记》等古籍都有提及,不过有一些内容相差不多,很多也都是人们的想象,而蓬莱最出名的故事,也就是方士入海寻求仙药的故事了。

当然,既然仙山不存在,就算找到了所谓的仙山,也只能是假的,秦始皇找不到,汉武帝也找不到,但汉武帝最终突然醒悟过来,所谓仙人仙山,都是虚妄,悉罢方士求仙事,秦汉时期持续许久的求仙热潮,终于就此落下帷幕。

仙山,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境。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如蓬莱山,昆仑山。

三山五岳泛指华夏大地各名山。

三山,有三种说法:一是指华夏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三条龙脉:喜马拉雅山脉(盘古开天辟地、共工怒触不周山)、昆仑山脉(玉帝居庭玉京山、嫦娥奔月)、天山山脉(西王母娘居庭、女娲炼石补天);二是道教传说中的三座仙山:蓬莱(蓬壶)、方丈山(方壶)、瀛洲(瀛壶);三是今人所喜欢的三座旅游名山:黄山、庐山、雁荡山。

三山五岳遍布华夏大地,或绵延千里,或高耸平原盆地之上,格外险峻。其中三山是华夏远古传说之地;五岳是中华文化的兴盛之地。三山五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与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今著名的三山

安徽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为三山五岳中三山的之一,有“震旦国中第一奇山”之美称。为道教圣地,遗址遗迹众多,传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李白等大诗人在此留下了壮美诗篇。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江西庐山。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毗邻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长段块山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

浙江雁荡山。雁荡山主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海滨,小部在台州市温岭南境。近人以景观区位,有北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东雁荡山、中雁荡山之称。其开山凿胜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

 十大洞天

  太上曰:十大洞天者,处大地名山之间,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

  第一王屋山洞

  周回万里,号曰小有清虚之天。在洛阳、河阳两界,去王屋县六十里,属西城王君治之。

  第二委羽山洞

  周回万里,号曰大有空明之天。在台州黄严县,去县三十里,青童君治之。

  第三西城山洞

  周回三千里,号曰太玄总真之天。未详在所,《登真隐诀》云,疑终南太一山是,属上宰王君治之。

  第四西玄山洞

  周回三千里,号三元极真洞天。恐非人迹所及,莫知其所在。

  第五青城山洞

  周回二千里,名曰宝仙九室之洞天。在蜀州青城县,属青城丈人治之。

  第六赤城山洞

  周回三百里,名曰上清玉平之洞天。在台州唐兴县,属玄洲仙伯治之。

  第七罗浮山洞

  周回五百里,名曰朱明辉真之洞天。在循州博罗县,属青精先生治之。

  第八句曲山洞

  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金坛华阳之洞天。润州句容县,属紫阳真人治之。

  第九林屋山洞

  周回四百里,号曰尤神幽虚之洞天。在洞庭湖口,属北岳真人治之。

  第十括苍山洞

  周回三百里,号曰成德隐玄之洞天。在处州乐安县,属北海公涓子治之。

  [编辑本段]△三十六小洞天

  太上曰:其次三十六小洞天。在诸名山之中,亦上仙所统治之处也。

  第一霍桐山洞

  周回三千里,名霍林洞天。在福州长溪县,属仙人王纬玄治之。

  第二东岳太山洞

  周回一千里,名曰蓬玄洞天。在兖州乾封县,属山图公子治之。

  第三南岳衡山洞

  周回七百里,名曰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县,仙人石长生治之。

  第四西岳华山洞

  周回三百里,名曰总仙洞天。在华州华阴县,真人惠车子主之。

  第五北岳常山洞

  周回三千里,号曰总玄洞天。在躭州常山曲阳县,真人郑子真治之。

  第六中岳嵩山洞

  周回三千里,名曰司马洞天。在东都登封县,仙人郑云山治之。

  第七峨嵋山洞

  周回三百里,名曰虚陵洞天。在嘉州峨嵋县,真人唐览治之。

  第八庐山洞

  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洞灵真天。在江州德安县,真人周正时治之。

  第九四明山洞

  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丹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县,真人刁道林治之。

  第十会稽山洞

  周回三百五十里,名曰极玄大元天。在越州山阴县镜湖中,仙人郭华治之。

  第十一太白山洞

  周回五百里,名曰玄德洞天。在京兆府长安县,连终南山,仙人张季连治之。

  第十二西山洞

  周回三百里,名曰天柱宝极玄天。在洪州南昌县,真人唐公成治之。

  第十三小沩山洞

  周回三百里,名曰好生玄上天。在潭州澧陵县,仙人花丘林治之。

  第十四灊山洞

  周回八十里,名曰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怀宁县,仙人稷丘子治之。

  第十五鬼谷山洞

  周回七十里,名曰贵玄司真天。在信州贵溪县,真人崔文子治之。

  第十六武夷山洞

  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阳县,真人刘少公治之。

  第十七玉笥山洞

  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太玄法乐天。在吉州永新县,真人梁伯鸾主之。

  第十八华盖山洞

  周回四十里,名曰容成大玉天。在温州永嘉县,仙人羊公修治之。

  第十九盖竹山洞

  周回八十里,名曰长耀宝光天。在台州黄严县,属仙人商丘子治之。

  第二十都峤山洞

  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仙人刘根治之。

  第二十一白石山洞

  周回七十里,名曰秀乐长真天。在郁林州南海之南也,又云和州含山县,是白真人治之。

  第二十二岣昚山洞

  周回四十里,名曰玉阙宝圭天。在容州北流县,属仙人饯真人治之。

  第二十三九疑山洞

  周回三千里,名曰朝真太虚天。在道州延唐县,仙人严真青治之。

  第二十四洞阳山洞

  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洞阳隐观天。在潭州长沙县,刘真人治之。

  第二十五幕阜山洞

  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县,属陈真人治之。

  第二十六大酉山洞

  周回一百里,名曰大酉华妙天。去辰州七十里,尹真人治之。

  第二十七金庭山洞

  周回三百里,名曰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县,属赵仙伯治之。

  第二十八麻姑山洞

  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丹霞天。在抚州南城县,属王真人治之。

  第二十九仙都山洞

  周回三百里,名曰仙都祈仙天。在处州缙云县,属赵真人治之。

  第三十青田山洞

  周回四十五里,名曰青田大鹤天。在处州青田县,属傅真人治之。

  第三十一锺山洞

  周回一百里,名曰朱日太生天。在润州上元县,属龚真人治之。

  第三十二良常山洞

  周回三十里,名良常放命洞天。在润州句容县,属李真人治之。

  第三十三紫盖山洞

  周回八十里,名紫玄洞照天。在荆州当阳县,属公羽真人治之。

  第三十四天目山洞

  周回一百里,名曰天盖涤玄天。在杭州馀杭县,属姜真人治之。

  第三十五桃源山洞

  周回七十里,名曰白马玄光天。在玄洲武陵县,属谢真人治之。

  第三十六金华山洞

  周回五十里,名曰金华洞元天。在婺州金华县,属戴真人治之。

  [编辑本段]△七十二福地

  《天地宫府图》云:“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福地”一词,其出现甚早,编集东晋上清派仙人本业的《道迹经》引有《福地志》和《孔丘福地》。“七十二福地”一词亦见于南北朝道书,《敷斋威仪经》有“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五名山……”云云,具体名目则载于唐道士司马承祯所编《天地宫府图》等书中。它们是:

  第一,地肺山(即茅山),在江宁府句容县(今属江苏);

  第二,盖竹山,在衢州仙都县(按唐代衢州未置仙都县),或谓与第十九洞天同址;

  第三,仙磑山,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按唐代温州未置梁城县,疑是唐之“乐成县”,即今乐清,其境内名胜北雁荡山有白溪镇,是否,未详);

  第四,东仙源,在台州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五,西仙源,在台州黄岩县峤岭;

  第六,南田山,在东海东。传说舟船可至,据《舆地纪胜》称,在浙江青田县南田,为古称七十二福地之一;

  第七,玉溜山,在东海近蓬莱岛上;

  第八,清屿山,在东海之西,与扶桑仙境相接;

  第九,郁木洞(“洞”或作“坑”),在玉笥山(今江西永新境内)南;

  第十,丹霞洞,在麻姑山(今江西南城境内)西;

  第十一,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今湖南洞庭湖)中;

  第十二,大若岩,在温州永嘉县(今属浙江)。传为陶弘景修《真诰》处;

  第十三,焦源,在建州建阳县(今属福建)北;

  第十四,灵墟,在台州唐兴县(今浙江天台)北。曾是唐道士司马承祯隐处;

  第十五,沃州,在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南;

  第十六,天姥岑,在剡县(今浙江嵊县)。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人语天姥”,“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指此;

  第十七,若耶溪,在越州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南;

  第十八,金庭山,在浙江嵊县东,上有金庭洞。唐裴通记云:剡中山水,金庭洞天为最。或曰别名紫微山,在庐州巢县(今属安徽);

  第十九,清远山,在广州清远县(今属广东);

  第二十,安山,在交州(今广东、广西)北;

  第二十一,马岭山,在郴州郭内(今湖南郴县)水东;

  第二十二,鹅羊山,在潭州长沙县(今属湖南);

  第二十三,洞真墟,亦在潭州长沙县,一作“洞真坛”;

  第二十四,青玉坛,在南岳祝融峰西;

  第二十五,光天坛,在衡山西源头;

  第二十六,洞灵源,在南岳衡山招仙观西;

  第二十七,洞宫山,在建州关隶镇五岭(今福建政和、周宁、屏南等县间之洞宫山);

  第二十八,陶山,在温州安国县(当为安固县,今浙江瑞安)。陶弘景曾隐居此处;

  第二十九,三皇井,在温州横阳县(今浙江平阳);

  第三十,烂柯山,在衢州信安县(今浙江衢州市);

  第三十一,勒溪,在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东;

  第三十二,龙虎山,在信州贵溪县(今属江西)。系正一道坛所在;

  第三十三,灵山,在信州上饶县(今属江西)。一作“灵应山”,在饶州(治在今江西波阳)北;

  第三十四,泉源,在罗浮山(今广东博罗境内);

  第三十五,金精山,在虔州虔化县(今江西宁都);

  第三十六,阁皂山,在吉州新淦县(今江西清江)。系灵宝派道坛;

  第三十七,始丰山,在洪州丰城县(今属江西);

  第三十八,逍遥山,在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许逊修道处;

  第三十九,东白源,在洪州新吴县(今江西奉新)东;

  第四十,钵池山,在楚州(今江苏淮安);

  第四十一,论山,在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

  第四十二,毛公坛,在苏州长洲县(今江苏吴县)。或云在苏州洞庭湖中包山七十二坛;

  第四十三,鸡笼山,在和州历阳县(今安徽和县);

  第四十四,桐柏山,在唐州桐柏县(今属河南);

  第四十五,平都山,在忠州酆都县(今四川丰都);

  第四十六,绿萝山,在朗州武陵县(今湖南桃源)北;

  第四十七,虎溪山,在江州南彭泽县(今属江西)。晋陶渊明隐居处。一说即庐山虎溪;

  第四十八,彰龙山,在潭州醴陵县(今属湖南)北;

  第四十九,抱福山,在连州连山县(今属广东),或云在南海交州。一作“抱犊山”,在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

  第五十,大面山,在益州成都县(今属四川都江堰市);

  第五十一,元晨山,在江州都昌县(今属江西);

  第五十二,马蹄山,在饶州鄱阳县(今江西波阳)。一作“马迹山”,或说在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怀宁),或说在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

  第五十三,德山(一作“地德山”),在朗州武陵县(今湖南桃源);

  第五十四,高溪蓝水山,在雍州蓝田县(今属陕西);

  第五十五,蓝水,在西都蓝田县(今属陕西);

  第五十六,玉峰,在西都京兆县(今陕西西安)。或作“玉峰山”,在河中府(治在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

  第五十七,天柱山,在杭州于潜县(今浙江临安境);

  第五十八,商谷山,在商州(治在今陕西商县)。

  第五十九,张公洞,在常州宜兴县(今江苏宜兴市)

  第六十,司马悔山,在台州天台(今属浙江);

  第六十一,长在山,在齐州长山县(今属山东邹平);

  第六十二,中条山,在河中府虞乡县(今山西永济)。或云在河中永乐(山西芮城县永乐镇),实指一山;

  第六十三,茭湖鱼澄洞,在西古姚州(治在今云南姚安)。一作“鱼湖洞”,在四明山(浙江宁波西南);

  第六十四,绵竹山,在汉州绵竹县(今属四川);

  第六十五,泸水,在西梁州(指《禹贡》所说梁州,今雅砻江及与金沙江汇合后一段);

  第六十六,甘山,在黔南(泛指今贵州),一说在黔州(今四川彭水、黔江等县邻近贵州处);

  第六十七,王晃山(一作“瑰山”),在汉州(治在今四川广汉);

  第六十八,金城山,在古限戍,又云石戍。一说在云中郡(治在今山西大同);

  第六十九,云山,在邵州武刚县(今湖南武冈);

  第七十,北邙山,在东都洛阳县(今河南洛阳);

  第七十一,卢山,在福州连江县(今属福建);

  第七十二,东海山,在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东二十五里,即云台山。

  以上据唐道士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次序排列。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和李思聪《洞渊集》所说,顺序及具体名称均多与此异。兹录北宋道士李思聪所编《洞渊集》,所列宋代七十二福地名于下,聊以备考:地肺山、盖竹山、青远山、安山、石磕山、东仙源、青屿山、郁木坑、赤水山、麻姑山顶后、君山、桂源、灵墟、沃洲、天姥岑、若耶溪、金庭山、马岭山、鹅羊山、真墟、清玉坛、光天坛、洞宫、陶山、洞灵源、三皇井、烂柯山、勒溪、龙虎山、灵山、白水源、逍遥山、阁皂山、始丰山、金精山、东白源、钵池山、论山、毛公坛、鸡笼山、桐柏山、平都山、绿罗山、彰县山、抱福山、大面山、虎溪、元辰山、马迹山、地德山、蓝水、玉峰山、天目山、商谷山、张公洞、鱼湖洞、中条山、地灵墟、绵竹山、甘山、瑰山、金城山、地灵山、北邙山、武当山、女儿山、少室山、庐山、西源山、南田山、玉溜山、抱犊山。

海外三仙岛(蓬莱、瀛洲、方丈)、

昆仑山、蓬莱、方丈、瀛洲。

中国神话中的四大修仙圣地是昆仑山、蓬莱、方丈、瀛洲。在古代神话传说中,仙山就是仙人居住的地方。道教中的仙山主要有昆仑山、蓬莱三神山。其中蓬莱三神山又分为蓬莱、方丈和瀛洲,他们一起组成了四大仙山,也是我国上古修仙圣地。

历史上蓬莱三仙山的神话故事

  蓬莱三仙山传说:蓬莱传说:自古就被誉为“人间仙境”。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元者,本...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