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中华经典古籍
弘扬中华传统道德文化,许多文友都提出要读古代经典,尤其是孔孟诸子百家的著作;但也有华文学校教师说,读中文已够繁重的了,哪有时间和精力再读中国古代经典?
为什么要读古典?读过的人都知道它的好处。古典诗书是古人的经验之谈,读经典就是读史,能从中悟出古人从心底发出的声音,体会真切的情感,取得正能量,陶冶心灵,提高思想,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
别说中国历代古人视经典如珍宝,就连老外的托尔斯泰,晚年时接触到中国古典,便拼命地读起孔孟和庄子的书。时至今日他的故居还摆放着他当年读过的中国经典译文,还有留下的笔痕和折叠的书页。托翁曾与友人说过,“我如果能更早地读到中国哲人的思想,该是多么幸福啊!那样我思考的问题,我的整个人生都会大为不同。”
中国古代经典,是中华民族一笔供价的精神财富。古今中外,不论阶级、年龄、地域都视为珍宝。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野蛮的物质主义时代,道德的沦落、文明的陌生,触目惊心,也就越发地体会到菲华孝道学会创始人庄老倡导的“弘扬传统道德”深远的现实意义。“弘扬”不是口号,有许许多多具体的、艰苦的工作要做,多读古典著作,精读经典是其中的一项。中外古今都读,我们没有理由不读。
古典是源,是文化、文明之源头。华文学校教师有责任先读好,才能引导学生读好。像菲律滨嘉南中学那样,把“中国历史”作为必修课,让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在广大师生中扎根、开花、结果。
先秦诸子经典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传统思想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个人思维,人与世界关系,个人修养方面影响着自身。
先秦诸子经典对个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影响。这些经典里呈现出的思想与理念都是非常开阔、深刻、细腻的。诸如老子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孟子的性善论、爱人者人恒爱之,荀子的性恶论等等,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不断反思和发掘内心的想法和价值观,并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方式。
通过学习先秦诸子经典,开始更好地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先秦诸子经典给人一种非常独特的体验,当阅读它们时,可以感受到宇宙的浩瀚之美,同时也可以深切地体验到自身所处的渺小与脆弱。通过这些体验,可以更好地认识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并逐渐建立起对于自我的肯定和对于世界的尊重。
学习先秦诸子经典帮助在个人修养方面取得更多进步。这些经典包含了很多真正有价值的思想与道理,从中学到了如何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如何正确地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这些都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提供了基础,在遇到困难时帮助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信,迎接未来的挑战。
先秦诸子经典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学习与研究,不仅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与广度,也为思想与人生的成长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与启示。希望这种深刻的影响也能传递给更多的人,并为世界带来更多的思考与美好。
先秦诸子的文化
先秦诸子经典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瑰宝。通过学习这些经典,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其中蕴含的智慧与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对于传统文化缺乏关注与热爱,而往往只注重发展技能、获取知识、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然而,先秦诸子经典所包含的思想与训诫,提供了不同于科技和物质等方面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支持。
先秦诸子经典也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可以提供很多启示和参考。如何正确地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等等,都可以从先秦诸子经典中找到答案。这个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个人层面,同时也和社会中各种人际关系与组织共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和方言的客观存在,至唐时,汉魏以来为经典注音的情况已显得比较混乱,阅读十分不便。陆德明以“典籍常用,会理合时”为基本原则,统一注音。合原则者为正音,不合原则者则为参考。同时,作者对经典的文字和内容也作了校勘、训诂。
《经典释文》对所注之书,均标明书名和章节,然后摘录字句,注释音义,绝大多数字都标明反切或直音。作者不仅为经典本文注音,而且还为注文注音,全书共收录汉魏六朝二百三十余家的各种音切和诸家训估。因绝大多数音训原书都已失传,故本书保存的资料弥足珍贵,后世治文字、音韵、训诂之学者,均崇此书。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心得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心得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著名典籍《庄子》的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著名典籍《庄子》的读书心得1在世上这么多书中,我最喜欢的书,就是《庄子》。庄子提倡道家思想,是一位出世的名人。他生活在战国时代,而他最终的理想世界是人与自然、与万物合而为一的和谐社会。而庄子说包含许多故事,更有效地传递他的思想。
那么多篇故事中,影响我最深的是《井底之蛙》,它提醒我们不要受到自己识见的约束。故事中,以一只大甲鱼和青蛙的对话贯穿,青蛙只看到自己井里的事物,完全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到了最后,它不但没有把大甲鱼告诉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听进去,反而还嘲笑大甲鱼呢!这故事让我明白,不要将自己的认知封闭起来,要用不同角度去了解每一件事。
还有一篇让我有非常大的改变,那就是《螳螂捕蝉》,它告诉我们不要只顾着眼前的事物,就忘了四周潜伏的危机。那时,庄子在栗园游玩,被一只鸟撞到,他要去追捕这只鸟时,正好看到一只蝉在高声歌唱。蝉以为自己很安全,没看到后面要吃它的螳螂,而一心想吃蝉的螳螂,也没看到后方伺机而动的黄雀。俗话说:“眼观四面,耳听八方。”就是要我们不要只注意前方的利益,也要小心身后的危险,只有这样谨慎小心的人,受伤害的可能才会最小。
看完书后,我对这世界有了大大的改观,每篇故事都有着不同的思想,了解不同的思想后,不但能警惕自己,还能教导别人,我觉得庄子说是一盏照亮未知黑暗的明灯。
著名典籍《庄子》的读书心得2经典书籍需要慢慢地读,如此才能做到真正深刻地理解。初读《庄子》时,不能拥有良好的心态,总想一口吃成大胖子,结果一无所获,还让心态陷入愈加焦躁的沼泽。我决定沉下心来,不求速度,只求质量。一天只读那么两三页,三十三个章节,共四百多页,分付几个月时间。这期间里,多写读书笔记,加深认识和记忆。
这两天我读的只是第一篇《逍遥游》,收获很大。了解到庄子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逍遥地逃开名利的束缚,不借助任何外力,自由自在地游荡在宇宙天地间。庄子和老子一样,都是追求自由的人,较之老子,更加热衷于无所羁绊的自由。他可以做到无视世俗的一切偏见或者只是意见,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无论世人如何赞誉还是诽谤自己,都不会改变自己对个性的坚持。这一点真的很难得。一个人生活于世,就要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东西,不能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否则或者不过是傀儡。正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一个人不能受制于任何外在的东西,比如功业、名利等,要活得洒脱、坦荡与无比自由。
庄子的逍遥的人生价值观,或许在某些人眼里有些消极避世,不值得赞同。但我们要承认的是,人各有志,庄子和老子一样,不是积极追求建功立业扬名于世的人,他只是追求君子穷则独善其身的价值观念。在战乱频仍的年代,个人的`力量是极度微薄的,唯有把自己做好,才能超脱苦难的人生。庄子的生活年代是致使庄子思想诞生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而庄子睿智、豁达、富有远见卓识的个性,亦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庄子思想之所以能够千年如新,正因为它能够引起广大人们的共鸣。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热爱自由、无所顾忌的品性,只不过是有的由于种种外在环境的影响,而被社会规范、人生准则、忠于名利等东西所掩盖。老庄思想代表的是人类最原始的最无华的价值观念,可以企及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触动软肋。
我们不妨在行走于人生困顿的时候,或是感觉到人生劳累的时候,汲取庄子逍遥自在的思想观念,让心灵保有一份难得的安静与沁凉,以便能够迎接更大的挑战。当然更可以依从于庄子,实践体会他的逍遥思想,在其中自由驰骋,获得轻松愉悦和无所担忧的人生体验。
在我的眼里,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并没有什么缺陷,被所谓的正统思想观念所排斥,是不可思议的。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谁是谁非,本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思想的天空,就应该是百家争鸣、异彩纷层的,后人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而不单一的思想养料。人生、国家和社会,需要博采众长,才能实现优质,否则就会朝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一边孔子,一边庄子,我认为是必须的。
著名典籍《庄子》的读书心得3每每读到庄子的言论,总能使我深思一番,然后醒悟些什么,尤其是对“和”这一方面。
记得曾听花簇幽声,与友手谈两奁乌鹭,看玉子音脆。初,我落子咄咄逼人,不加退让,但随一来一往间,局势渐步苍黄。怪我太贪胜。新局,欲缓速攻彼,而大计未成便造反逼,下场与前局无异,皆是我的子颗颗被动,只要对方愿意,分分钟都能结束了此番坐隐。即使敲盘忖度,也无可奈何,依旧茫茫然不知何解。
直至后来闲暇阅了几卷《庄子》,再拈棋时,才若有所思。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生陵安陵,长水安水,莫不是安时处顺顺于水与齐俱入与汩偕出是谓命成,这又是否讲究一个无为之和以和为量,融入环境,才能于环境中纵横;顺从所处之境,与时俱化,无肯专为,也才能不物于物。
于是方知我在棋道一面输得如此彻底。一昧的穷追猛打,只是让自己的格局更为支离破碎,棋心散乱。小体怎敌大体,残局那堪圆镜唯有将自身所有连成一体,贯通一气,融和其中,才最是无懈可击。这终是,要讲究一个“和”字。步步紧逼,不正如那难成大事的独善其身者贪胜谋彼,还不如顾我争先,逢危保其小棋,还不如弃之转战大局。而这些,又都不如行和之道。
行于和,安于道,该走则走,该停则停,天地两宽。棋道如此,想来世道也应如此。天地万物相生于世,人与自然便好若纹枰间的黑白二子,人若对自然步步紧逼,则终将会被反噬,倘若人不与自然俱化,固守一端放眼小利,则终将会受到自然的控制,被动前行。而若人与自然作和融于一体,相互包合,两相无事,平和安好。
如此一想,比起输赢,“和”一字才是最为重要。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二人博弈,若下得和棋也是知音,要知输赢常在,而知音难求;日月交替,昼夜相生,二者互存,并无亏损。况与天为一,形全精复,岂不美哉;万物协调,物我相安,岂不妙哉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和”一字,向来不带强行。翠叶点馥之春,花木扶疏之夏,落枫雁过之秋,冷雪封天之冬,合乎时宜,顺所自然;山风浩荡,云水清浅,美犹胜画,也不正是因为有意境悠远的和谐这一切,相交得自然,相处得融洽,不强行,也不僵硬,因此映入眼中,给人的是无端的好看。
庄子一生淡泊,却从不清汤寡水,《庄子》一书深邃,却并非华而不实,一读开阔,二读顿悟,三读坦然。书中思想,一如庄周的风魂,不掺浮华,逍遥自在,其智无端崖而有根基。“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道我合一的庄子,想必也有“和”之念。
既爱万物,以与万物和为念,也才方能物我合一,天地无穷。或许有人对此以为不屑,但和平安好,世无征战,相信是人人皆向往的。如此,若人与人以和为本,与社会以和为本,哪还再有不公不义、厮吵争夺;若人与自然以和为本,与世界以和为本,哪还再有生态失衡、步入沦亡万物无竞,流水不争。和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但也更应是一种常态,无和,无宁。
人生如棋,胜败常有,又何不且以棋道看世,行和之道,并与之俱化,暂搁输赢,取个不断进步的相安逍遥
和谐世风,谁皆爱之。行和,两安。
著名典籍《庄子》的读书心得4人们说《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掩卷而沉思,庄子的思想,仿佛是一股清流,对心灵进行着一次次洗礼。 庄子,名周,是宋国崛起的一位文学巨匠,一生著有《逍遥游》《养生主》等7篇著作。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几千年来的一大奇人,他给世人的是另类的思考面向,以及深层的哲学思维。庄子的人生观是一种逍遥的人生观,似不食人间烟火,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宁静的灵魂家园,以一种“无”的深层内涵去泯灭尘世的一切权利、功禄。
《庄子》一书通过许多个庄周讲述的短小精炼、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及他的生平佚事诠释着他对生命的理解及对社会的看法、对世俗的厌恶及对自由的追求。一个个故事虽看似有些荒谬,但细细品味,却是内涵深刻,让人回味无穷。
“庄周梦蝶”讲述了庄子一个变为蝴蝶的梦。在梦中,他在空中翩翩起舞,与蝴蝶浑然一体,甚至分不清他到底是蝴蝶还是庄周。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体现出了庄子对自由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他对世俗的思考,而飞向远方,不正是庄周的心解脱了尘世的束缚,飞向了世界那端完美的国度吗
而庄子最令我佩服的莫过于他参透生死的从容。对于人的一生,固然会经历生、老、病、死,庄子认为人本身是没有生命,神气与身体的,在似有若无之间,产生了最初的气,气是大自然的精华,飘浮不定,成为人的样子。人若死了,只是身上的气散开了,又安静地回归了自然。庄子如此平静的面对生死,参透生死,不得不说是令人惊叹的!庄子认为,生和死,只不过是一场梦罢了。如果生时一天天虚度光阴,那么死后,这一场梦就只能留下无尽的遗憾了。
庄子曾说过,一个人能不能达到彻悟,是与他的阅历及悟性是分不开的,而我只是凡人,我无法像庄子般成为神人,所以只能望其项背。生命有限,流光苦短。只有在心灵倍感疲倦与束缚时,静下心来,做一个让人梦魂牵绕的庄周的“蝴蝶梦”,乘着庄子自然的箫声寻找那失落的世界,跟着庄子一起展开一次心灵的逍遥游……
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积累了五千年的学术系统,在新时代非但丝毫没有在历史洪流中褪色,并且用你所想象不到的表现形式,继续在世界发扬光大。
在29日刚公布的由凤凰网主办的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公布获奖书单中,能见到各种国学巨著,其中,获得了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国学传播奖”年度卓越奖(图书类)的《蔡志忠典藏国学漫画》系列漫画,在一众清心寡欲的文学作品中显得格外独特
中国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老师,把经典古籍漫画化,让拗口的文言文变得浅显易懂,不仅挖掘了原著中的精髓,还以独特的幽默手法再现了六祖、孔子、庄子等大师的传学情景,既保留了原著的韵味,又给予文字更加生动的诠释,让读者轻松愉悦地领会到老祖宗们的智慧。
这实在让本君喜出望外。毕竟有太多像我这样晕字的新青年,遇到一大堆明明看得懂,凑在一起却不知道什么意思的字,会觉得辣眼睛,流眼泪,然后不得不合上书。而这一套漫画完全避免了因为过于晦涩难懂而让人有心无力的局面,十分符合不懂看字又想学国粹的人~~
而“漫画+古籍”这样的形式不仅用在国学典藏漫画上,笔者最喜欢的古人的生活故事也沿用了这样的套路。
将国学经典用漫画的形式推出是很好的创意,台湾漫画家蔡志忠做得就相当不错,他的《漫画老子》、《漫画列子》、《漫画孔子》、《漫画世说新语》、《漫画菜根谭》等系列作品,影响很大,对传统文化的普及,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漫画经典,尤其是儒家经典,确实有利有弊。
其利处是:以漫画的形式呈现出来,便于传播,便于推广,可为大众喜闻乐道。
其弊端是:如果在没读懂,或在理解不到位的情况下,臆想经典,必会糟蹋经典。最终创作出的作品,不过是假圣人之名,谈今人的一点浅薄感悟,所谓“诬古人,惑来者”。
因此,漫画经典,需要注意三点:
第一、对经典要有敬畏之心。这是个基本的态度问题。
第二、对经典要认真研读,深刻理解。这是个学问的问题。
第三、要有清晰的定位,确定给什么层次的人看。这是个具体的技术问题。例如《论语》的漫画,就可分出五六个层次,同一则语录,给不同层次的人读,突出的主题可以不一样。但不管画的深浅程度如何?都不能歪曲穿凿经典。
《史记》读后感
《史记》不但是中国史学上第一本记传体通史,而且是司马迁走遍大江南北,经受住了各种打击,呕心沥血在公园前91年完成的旷世巨作。这本书中,最吸引我的是撰些时代中各领域英雄豪杰和记载国内外少数民族的“列传”。是它让我感受到了历代英雄人物的气概与豪迈。
比如说列传中的“刺客列传”里的聂政,荆轲等人。以前,我以为刺客不过就是那些品行不正,只知道搞偷袭的人。但史记上的叙述,让我明白,实在刺客才是对君主最赤胆忠心的人。究竟往行刺君王,成功了会被四周的卫士杀死,不成功更无生还的可能。真可谓是有往无回。固然如此,但他们依然一心为君。就像荆轲临走时在易水河边 “风萧萧兮易水冷,壮士一往兮不复还。”的悲壮,更有那后来身中八剑却仍一心想着太子丹,这就是他们的赤胆忠心的最好表现。
能与君主斗智斗勇的,还有那些有着顽强意志的说客。苏秦是他们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原先,苏秦穷困潦倒,连家人们都嘲笑他,然而他没有就此放弃他的理想,躲在房中钻研《阴符》,练就自己论辩说理的功夫,用书中的道理往游说君王,然后奔走于各个国家,终于让燕文侯认同了他的意见和建议,将整个国家都托付给他,让他往游说各国,终极苏秦成了六国合纵同盟的负责人兼六国的宰相。从而让家人对他刮目相看,对他格外尊重。说客要想做成功是要付出凡人难以想像的艰辛,不但要游走于各个国家,路途艰辛自不必说,而且费尽口舌君王也未必会听,搞不好还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所以很多人都退却了,但苏秦坚持了下来并获得了成功,他那三寸不烂之舌抵得上人家的千军万马。让我见识到了一个人口才的气力和古人那坚持不懈的伟大。
这样令我受益匪浅的故事史记中还有很多很多,看了后让我崇敬太史公的刚正不阿,仰慕这些英雄的雍容大度,更加喜爱古典文学中千丝万缕的尽唱。
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十分悠久。作为新世纪青少年的我,当然要好好的了解我们中华民族最为骄傲的时段。为了了解这些历史,我选择了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尽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由于平时,我们所熟悉的指鹿为马、完璧回赵等寓意深刻的成语典故均来源于《史记》。《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天子时期,它先容了黄帝的由来、发生在天子四周的事情和尧、舜、禹的功绩,然后禹建立了夏朝,《史记》还讲述了夏、商、周、秦兴盛和终极衰败得原因,在天子和汉武帝时期,发生了许很多多的事件,《史记》都逐一记述下来,还讲解了其中3000余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他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史学家,生于公元前145年西汉时期的夏阳,他的父亲司马谈时汉武帝的令。在父亲的熏陶和影响下,司马迁20岁时就开始游历全国,考证历史遗迹、了解风土人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为司马迁以后写《史记》积累了大量素材。在他47岁时,发生了一件影响司马迁至深的事:汉朝大将李陵进攻匈奴,由于寡不敌众,投降了匈奴,武帝大怒,想重罚李陵族人,司马迁没有像其他朝中大臣那样争相附和,而是为李陵辩护,希看天子宽恕。因此司马迁受到牵连,被处以腐刑。出狱后,司马迁立志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代。经过了20余年的专心著述,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迹,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
通过阅读《史记》,我了解了很多历史知识,还让我熟悉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让我知道了很多平时根本就没有听说过的历史典故,而且在《史记》中先容了很多的世家故事,还描述了很多的名人列传,既丰富又详实,使得人们阅读完它之后,感觉得到了很多曾不知道的知识,它的丰富、充实性,也使得人们百看不厌。之所以有《史记》这本著作,是由于作者司马迁的不懈努力,他敢于大胆地评论汉武帝的功过,肯定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首创精神,指斥暴臣酷吏的罪恶,就可以看出司马迁对《史记》真实性的要求。
《史记》的经典之处也就在于文章的真实性。由于在古代,每个朝代的吏官由于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几乎都把握在天子的手中,所以他们将皇室贵族的丑陋的一面都不将记载或美观化,使得历史不真实,但司马迁却不是这样,司马迁不仅将汉武帝的功过逐一记录下来,还在《史记》中将汉朝以前发生的历史事件用自己对其的评价写下来,使得后人对古代的历史有了正确的了解。
《史记》从文字上看,文笔简洁,语言生动,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同样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明史》读后感
中华古籍经典按照经、史、子、集分四类。我对中国历史情有独钟,而其余三类几乎没有太多涉猎,仅在十余年前读过《周易》。当时,由《周易》而至南宋邵节康《梅花易数》,最后至当今易学大师西安邵伟华《周易预测学》、《四柱预测学》。孔子读《易》,纬篇三绝。可是,我却误入了周易预测学的迷宫,知其大学,未敢深窥,悄然早退。
然而,中国历史,却让我从一开始就喜欢上。
记得还是在我读高中的时候,自己每天从早饭钱和零花钱中省吃俭用,在高二的时候,就花58元买了中华书局的竖排繁体字版全套《资治通鉴》(20册)。当时,我母亲还向我要发票,说把这套书退到她们单位图书室,让后一本一本地交替借出来给我读。当时,我严正地跟母亲说,《资治通鉴》是我要读一辈子的书,不准她这么做。由此,《资治通鉴》成为我书柜中第一套史书。逐渐至今,又先后买了《史记》、《汉书》、《周书》、《宋书》、《南史》、《旧唐书》、《宋史》、《金史》、《明史》、《清史稿》(刚买不久》。按照顺序,刚刚读完《明史》。
我是在2006年10月9日开始读《明史》。我的读史习惯是每天必读2页,除非看到非常精彩的时刻,一般每天也不多看,以保持持久的兴趣。我读史,也不是遍读:
本纪部分,由于是皇帝更替,基本是编年记述,因此这部分是通读;
志部分,一般只看看地理志、职官志和兵志,其余像天文志、五行志、历志、礼志、乐志、舆服志、选举志、食货志、河渠志、刑法志、艺文志,由于这些太专业化,我又没有兴趣,因此基本不看。
表部分,基本是一个时间表,因此,也是迅速跳过。
列传部分,这是最精彩的,往往把人物和事件讲述得比较详细,这也是我次重点看的篇章,特别是彪炳史册的人物列传,如陈友谅、张士诚、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沐英、刘基、宋濂、蓝玉、方孝孺、解缙、于谦、李东阳、胡宗宪、俞大酋、戚继光、徐阶、高拱、张居正、海瑞、顾宪成、李成梁、杨嗣昌、袁崇焕、史可法、郑和、魏忠贤、胡惟庸、严嵩、李自成、张献忠等等等等,看得最细致认真。
读完《明史》后,让我感叹和遗憾的地方比清末更加多。
首先,明朝开创性地建立了内阁首辅制,国家的日常性事务由内阁处理。嘉靖、万历两朝皇帝甚至可以常年深居内宫,不理朝政,国家机器照常运转。这可以说,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君主立宪制的一个很好尝试。
其次,明朝制度化地建立了对内阁政府的常设检察机构。虽然说锦衣卫、东厂、西厂滥杀无辜,但是,从另一个方面,也的确对当时的贪官污吏起到了很好的震慑和监督作用。只是,这样的特务机构所作所为超出了正常的范畴,有些过头。
第三,明朝中晚期,作坊式经济出现,甚至逐渐成为国库收入的重要依赖对象。这样的情况,大大地超出了以前朝代对农业收入的依赖。
第四,明朝末年,已经意识到火炮在战争中超乎寻常威力。只是,由于当时认识不充分,使得居然拥有先进火炮的热兵器部队,被冷兵器的清朝骑兵给打败。
第五,明朝人体现出汉人清晰的个性和气节。如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永乐皇帝)居然把自己的侄子(建文皇帝)给推翻,当了皇帝;明英宗被蒙古人抓住了,明朝居然不接受要挟,另立新帝,继续抵抗;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在北京面临李自成和皇太极的两面夹击,明知抵抗不了,也不迁都南京,或是暂时逃亡回避一下,而宁愿自尽煤山。
第六,明朝末年的流寇张献忠为患四川,《明史》记载:献忠性狡谀,嗜杀,一日不杀人,则悒悒不乐。川中自遭献忠乱,列城内杂树成拱,狗食人肉若猛兽虎豹,吃人死则弃去,不尽食也。民逃深山中,草衣木食久,遍体皆生毛。
如果明朝还能多存在100年,则中国有可能在世界文明史上再一次领先,率先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三国志》读后感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有一个时代,群雄割据,它就是——三国;有一本史册,经典永存,它就是——《三国志》。作为一个三国迷,我对关于三国的一切都很感兴趣。这个星期,我阅览了梦寐以求的《三国志》,我读的津津有味,大饱眼福。接下来,就让我与大家来分享一下我的收获。
公元184年,张角兄弟三人举兵数十万,发起著名的“黄巾起义”,汉末战乱的时代就此拉开了序幕。起义军被消灭之后,汉王朝名存实亡,各地英雄豪杰和官员们都已无心为汉王朝办事,互相之间展开斗争,希望在这乱世中统一天下。其中就有大家都知道的刘备,曹操和孙权等,他们是乱世中的英雄,但在我看来,他们个个都是我的榜样。
先来说说我最喜欢的陆逊。他是我们上海的英雄,扬州吴郡吴县华亭人士。大家可能对他还不熟悉,但是大家应该知道“火烧连营”吧!是的,在蜀国大将关羽、张飞相继死后,刘备特别生气,率大军伐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陆逊没有惊慌失措,而是非常冷静地面对,调兵遣将,最终用火攻以少胜多,打败了蜀军,在三国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一个国家的创建不仅需要一个明智的君主,一个饱读兵书,能融会贯通,足智多谋的军师也是必不可少的,就如他——诸葛亮。他深谋远虑,博望坡之战,南郡争夺战,他屡挫敌军,让见到他的人都为他的才干而折服。诸葛亮一生也很清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蜀国国主刘备死后,他没有篡位,而是尽心尽力辅佐刘禅。街亭失守,他自贬三等,深刻反省自己。他这种为国家,为社会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宣扬与学习。
读完这本厚厚的书,我的心中还时常浮现出那一个个斗智斗勇的画面,我想:三国,这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有那么多的武将谋士,他们为了各自的目标,奋斗着,他们那种毅力,意志与信念着实令我佩服。他们虽然也失败过,但他们不曾放弃过,最终走向成功。512大地震,震垮了无数的房屋,夺取了许许多多鲜活的生命,但中国没有倒下,就是因为我们中国人不言放弃,互助自救,最终克服了困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每当这首歌响起时,我的耳边会响起浪涛拍石的声音,眼前会浮现出那个群雄割据的时代——三国。
为什么要读中华经典古籍
本文2023-10-31 10:31:4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6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