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头歌》全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5收藏

《汤头歌》全文,第1张

《汤头歌诀(经产之剂)》全文:

1、妊娠六合汤

海藏妊娠六合汤 四物为君妙义长

伤寒表虚地骨桂 表实细辛兼麻黄

少阳柴胡黄芩入 阳明石膏知母藏

小便不利加苓泻 不眠黄芩栀子良

风湿防风与苍术 温毒发斑升翘长

胎动血漏名胶艾 虚痞朴实颇相当

脉沉寒厥亦桂附 便秘蓄血桃仁黄

安胎养血先为主 余因各症细参详

后人法此治经水 过多过少别温凉

温六合汤加芩术 色黑后期连附商

热六合汤栀连益 寒六合汤加附姜

气六合汤加陈朴 风六合汤加艽羌

此皆经产通用剂 说与时师好审量

2、胶艾汤

胶艾汤中四物先 阿胶艾叶甘草全

妇人良方单胶艾 胎动血漏腹痛全

胶艾四物加香附 方名妇宝调经专

3、当归散

当归散益妇人妊 术芍芎归及子芩

安胎养血宜常服 产后胎前功效深

4、黑神散

黑神散中熟地黄 归芍甘草桂炮姜

蒲黄黑豆童便酒 消瘀下胎痛逆忘

5、清魂散

清魂散用泽兰叶 人参甘草川芎协

荆芥理血兼祛风 产中昏晕神魂贴

6、羚羊角散

羚羊角散杏薏仁 防独芎归又茯神

酸枣木香和甘草 子痫风中可回春

7、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生姜羊肉汤 产后腹痛蓐劳匡

亦有加入参芪者 千金四物甘桂姜

8、达生散

达生紫苏大腹皮 参术甘陈归芍随

再加葱叶黄杨脑 孕妇临盆先服之

若将川芎易白术 紫苏饮子子悬宜

9、参术饮

妊娠转胞参术饮 芎芍当归熟地黄

炙草陈皮兼半夏 气升胎举自如常

10、牡丹皮散

牡丹皮散延胡索 归尾桂心赤芍药

牛膝棱莪酒水煎 气行瘀散血瘕削

11、固经丸

固经丸用龟板君 黄柏樗皮香附群

黄芩芍药酒丸服 漏下崩中色黑殷

12、柏子仁丸

柏子仁丸熟地黄 牛膝续断泽兰芳

卷柏加之通血脉 经枯血少肾肝匡

增辑

1、交加散

交加散用姜地捣 二汁交拦各自妙

姜不辛散地不寒 产后伏热此为宝

2、天仙藤散

天仙藤散治子气 香附陈甘乌药继

再入木瓜苏叶姜 足浮喘闷此方贵

3、白术散

白术散中用四皮 姜陈苓腹五般奇

妊娠水肿肢浮胀 子肿病名此可医

4、竹叶汤

竹叶汤能台子烦 人参芩麦茯苓存

有痰竹沥宜加入 胆怯闷烦自继根

5、紫苑汤

紫菀汤方治子嗽 天冬甘桔杏桑会

更加蜂蜜竹茹煎 孕妇咳逆此为最

6、失笑散

失笑蒲黄及五灵 晕平痛止积无停

山楂二两便糖入 独圣功同更守经

7、如圣散

如圣乌梅棕炭姜 三般皆煅漏崩良

升阳举经姜栀芍 加入补中益气尝

8、生化汤

生化汤宜产后尝 归芎桃草炮姜良

倘因乳少猪蹄用 通草同煎亦妙方

9、保产无忧方

保产无忧芎芍归 荆羌芪朴菟丝依

枳甘贝母姜蕲艾 功效称奇莫浪讥

10、泰山磐石饮

泰山磐石八珍全 去茯加芪芩断联

再益砂仁及糯米 妇人胎动可安痊

11、抵当丸

抵当丸用桃仁黄 水蛭虻虫共合方

蓄血胞宫少腹痛 破坚非此莫相当

12、安胎饮子

安胎饮子建莲先 青宁还同糯米煎

神造汤中须蟹爪 阿胶生草保安全

13、固冲汤

固冲汤中芪术龙 特蛎海蛸五倍同

茜草山萸棕炭芍 益气止血治血崩

扩展资料:

《汤头歌诀》选录名方320条,分为20类,用七言诗体编成歌诀,将每个汤剂的名称、用药、适应证、随证加减等都写入歌中,内容简明扼要,音韵工整,一时成为医界的美谈。

“汤头”是中药汤剂的俗称。在中国传统的中药方剂中,一副汤剂往往要由多味药材组成,制法繁琐,药材名称抽象枯燥,不便记忆和掌握;因此,古人便尝试着将一些传统的灵验药方,改成诗歌,使其具有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特点。

参考资料:

-汤头歌诀

目录 1 拼音 2 藏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英文名 23 标准编号 24 处方 25 制法 26 性状 27 鉴别 28 检查 29 功能与主治 210 用法与用量 211 规格 212 贮藏 3 二十五味大汤丸说明书 31 药品类型 32 药品名称 33 药品汉语拼音 34 药品英文名称 35 成份 36 性状 37 作用类别 38 适应症/功能主治 39 规格 310 二十五味大汤丸的用法用量 311 禁忌 312 二十五味大汤丸的不良反应 313 注意事项 314 二十五味大汤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315 二十五味大汤丸的药理作用 316 备注 附: 1 古籍中的二十五味大汤丸 二十五味大汤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èr shí wǔ wèi dà tāng wán

2 藏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Ershiwuwei Datang Wan

22 英文名 23 标准编号

WS3BC014295

24 处方

红花 180g 诃子 150g 毛诃子 75g 余甘子(去核) 100g 藏木香 60g 木香 50g 波棱瓜子 25g 渣驯膏 40g 石榴子 70g 豆蔻 25g 木瓜 60g 猪血粉 60g 甘青青兰 50g 骨碎补 60g 芫荽 50g 獐牙菜 50g 兔耳草 40g 秦艽花 40g 榜嘎 50g 角茴香 35g 紫菀花 40g 乌奴龙胆 45g 绿绒蒿 50g 水柏枝 50g 巴夏嘎 40g

25 制法

以上二十五味,除渣驯膏外,其余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渣驯膏 加适量水泛丸,干燥,即得。

26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水丸;气微,味苦。

27 鉴别

取本品细粉 5g,加乙醇超声处理1小时,滤过,滤液挥干,加氯仿5ml溶 解,滤过,滤液挥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骨碎补,木香对照药材各0 5g,同法制成 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分别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点于同 一含03%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已烷醋酸乙酯甲醇(9:1 :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茴香醛硫酸试液,电热风吹至斑点清晰(或置105 ℃烘约5分钟至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溶液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 斑点。

28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8页)。

29 功能与主治

调和龙、赤巴、培根,开胃,愈溃疡,止血。用于久病不愈的身 倦体重,胃、肝区疼痛,食欲不振,月经过多,鼻衄。

210 用法与用量

一次2~3丸,一日3次。

211 规格

每丸重0 5g。

212 贮藏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西藏自治区药品检验所  起草

3 二十五味大汤丸说明书 31 药品类型

中药

32 药品名称

二十五味大汤丸

33 药品汉语拼音 34 药品英文名称 35 成份 36 性状 37 作用类别 38 适应症/功能主治

调和龙、赤巴、培根,开胃。用于久病不愈的身倦体重,食欲不振,月经过多。

39 规格

每丸重

05克

310 二十五味大汤丸的用法用量

一次2~3丸,一日3次。

311 禁忌

孕妇禁用;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患者禁服。

312 不良反应 313 注意事项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忌情绪激动及生闷气。3.患有消化性溃疡病人,出现胃脘痛应去医院就诊,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4.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5.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5 二十五味大汤丸的药理作用 3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古籍中的二十五味大汤丸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威灵仙、人参、防风、何首乌、蔓荆子各一两,苦参、五味子、木香各五钱,脑麝少许,为末,用麻黄煎膏和捣,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和阵

紧痛,及治肺感寒邪,咳嗽声重。人参麻黄阿胶半夏曲五味子粟壳甘草(各八分)桑白皮(钱半)水二钟,姜三片

《鸡峰普济方》:[卷第十二]妇人

气不足寒壅相交痰唾稠粘咳嗽不已人参阿胶(各一两)五味子紫菀(各二两)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樱桃大食后含一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十四伤寒药方]诸方目

(二钱)水二盏煎八分服。第六十七、栀子干姜汤医以丸药下之者,身热不去。栀子(七枚)干姜(三钱)水二

《伤寒论辑义》:[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解表药

  1麻黄:为发汗解表的要药。为用于肺气壅遏喘咳的要药。

  2白芷:为治疗阳明头痛的要药。

  3辛夷:为治疗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之要药。

  4紫苏:为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药。

  5生姜:入脾经,善温中止呕,为“呕家圣药”。

  6荆芥:为发表散风通用药。

  7防风:为治风通用药。风药之润剂。

  8苍耳子:治鼻渊之良药。

  9香薷:夏月解表之麻黄。

  10细辛:为治感受风寒、风湿之多种痛证及鼻渊头痛之要药;为治寒饮伏肺之要药。

  11葛根: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

  12柴胡: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为治疗肝胆证的要药。)

  清热药

  13石膏: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为治疗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

  14栀子: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

  15夏枯草:为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

  16黄连:为治疗湿热火郁之要药;治疗泻痢的要药。

  17知母: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18苦参:治湿热所致带下证及某些皮肤病常用药。

  19生地黄: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

  20金银花:为治疗一切内痈外痈的要药。

21蒲公英:为治疗乳痈的要药。

  22紫花地丁:尤以治疗疔毒为其特长。

  23野菊花:治外科疔痈之良药。

  24重楼:痈肿疔毒、毒蛇咬伤常用药。

  25漏芦:治乳痈之良药。

  26土茯苓:治梅毒之要药。

  27射干:为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药。

  28龙胆草:为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

  29连翘:为“疮家圣药”。

  30大青叶:为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

  31鱼腥草:为治疗肺痈的要药。

  32红藤、败酱草为肠痈要药。

  33射干:咽喉肿痛常用之品。

  34山豆根:治疗咽喉肿痛要药。

  35马勃:治咽喉肿痛常用药,对喉痹有出血和溃烂者尤宜。

  36马齿苋:治痢疾常用药。

  37半边莲:治热毒所致疮痈肿毒诸证常用药。(桔梗科)

  38金荞麦:以治疗肺痈咯痰浓稠腥臭或咯吐脓血为其所长。

  39白头翁:为治疗热毒血痢之良药。

  40白蔹:常用之水火烫伤。

  41四季青:尤宜于治水火烫伤。

  42绿豆:甘寒,善解热毒,如附子、巴豆、砒霜等。为解毒良药。

  43生地: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

  44牡丹皮:治无汗骨蒸之要药。

  45青蒿:善除疟疾寒热,治疟疾之良药。

  46地骨皮:除有汗骨蒸,为退虚热疗骨蒸之佳品。

  47银柴胡:为退虚热疗骨蒸之常用药。

泻下药

  48大黄: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尤宜于实热便秘。瘀血诸证常用药。

  49芒硝:为治疗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

  50芦荟:取其杀虫之效,可外用治疗癣疮。

  51番泻叶:用于习惯性便秘及老年便秘。

  祛风湿药

  52独活:为风湿痹痛主药。无问新久,均可应用。

  53威灵仙:为风湿痹痛之要药。性猛善走,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

  54徐长卿:为治风痹或痹症痛重之要药。

  55川乌:治风寒湿痹证之佳品。尤宜于寒邪偏盛者。

  56蕲蛇:透骨搜风,祛内外风邪,为截风要药。尤善治病深日久之顽痹。亦为抽搐痉挛之常用药,风毒之邪壅于肌肤亦为常用之品。乌梢蛇功同此而力不及,然无毒。

  57木瓜:为治疗风湿痹证,尤为湿痹、筋脉拘挛之要药。(为治疗风湿痹证酸重拘急麻木及吐泻转筋常用药。)

  58松节:尤善治寒湿偏盛之风湿痹证,祛筋骨间风湿。

  59海风藤: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常用药。(胡椒科)

  60昆明山海棠:治风寒湿痹日久关节疼痛麻痹之良药。

  61雪上一枝蒿:擅止痛,治疗多种疼痛之良药。

  62秦艽:风药中之润剂。无问寒热新久均可配伍,热痹尤宜。亦为治虚热之要药。

  63防己:对风湿痹证,湿热偏盛肢体酸重关节红肿疼痛及湿热身痛者尤为要药。

  64桑枝:痹证无问寒热新久皆可,尤宜于风湿热痹。善走上肢。

  65海桐皮:尤善治下肢关节痹痛。

  66雷公藤:治风湿顽痹之要药。皮有大毒。(卫茅科)

  67五加皮:强壮性祛风湿药。尤宜于老人及久病体虚者。

  68狗脊:对肝肾不足兼有风寒湿邪之腰痛脊强,不能俯仰者最为适宜。

  69千年健:“颇宜于老人”,常与钻地风相须为用。

  70雪莲花:尤宜于风湿痹证而寒湿偏盛者。

  71桑寄生:为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

  利水渗湿药

  72藿香:芳香化湿浊要药。能止呕,为治湿浊中阻所致呕吐最为捷要。

  73苍术:为治湿阻中焦之要药。风寒挟湿来犯不用羌活便用苍术。

  74厚朴: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为消除胀满之要药。)

  75砂仁:醒脾调胃要药。寒湿气滞者尤宜。为治妊娠气滞恶阻及胎动不安之佳品。

  76茯苓:利水消肿之要药。

  77车前子:利尿通淋。利小便以实大便。

  78滑石:为治湿热淋痛之良药;为治暑湿诸证之佳品;为治湿疮湿疹及痱毒之要药。

  79瞿麦:治淋证常用药、热淋尤宜。

  80扁蓄:“善杀三虫”蛔虫、蛲虫、钩虫。

  81木通:为治湿热淋痛及心火上炎或下移小肠之口舌生疮、心烦尿赤之要药;为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要药。

  82海金沙:诸淋涩痛之要药,淋证常用辅药。

  83石韦:尤宜于血淋。

  84萆薢:善利湿分清泌浊,为治膏淋要药。(薯蓣科)

  85金钱草:为治石淋之要药;为治湿热黄疸、肝胆结石之佳品。

  86茵陈:为治湿热黄疸之要药。(为治疗黄疸要药。)

  温里药

  87附子: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88干姜:温中散寒之要药。(为温暖中焦之主药。)

  89肉桂:为治疗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为治脾肾阳衰之佳品。(为治疗命门火衰之要药。)

  90吴茱萸:治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为治中寒肝逆或寒郁肝脉诸痛之要药。(为治疗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为治疗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

  91丁香:治胃寒呃逆之要药。

  理气药

  92青皮:疏肝破气,较陈皮性较剧烈,行气力猛,偏入肝胆。

  93陈皮:为治痰之要药。

  94木香:为行气止痛之要药;也为治疗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

  95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止痹痛之要药。为妇科调经之要药。“乃气病之总司,女可之主帅也”,为气中血药。

  96薤白:为治疗胸痹之要药。

  97大腹皮:宽中利气之截药。

  消食药

  98山楂:为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

  99神曲:治食滞兼外感表证。

  100麦芽:治米面薯芋食滞,能回乳。

  101莱菔子:饮食积滞兼气滞者。

  102鸡内金:为消食运脾之要药。

  驱虫药

  103使君子:为治蛔虫病之要药;为治小儿疳积之要药。尤宜小儿。忌与茶饮。

  104苦楝皮:广谱驱虫中药。主驱蛔虫。

  105槟榔:驱绦虫,兼能泻下虫体。

  106南瓜子:去绦虫,与槟榔同用。

  107鹤草芽:去绦虫新药。(蔷薇科)

  108雷丸:广谱杀虫,尤宜绦虫。能直接杀虫。

  止血药

  109大蓟:为治血热妄行之要药。

  110小蓟:为治血热妄行及疮痈肿毒之要药。

  111地榆:为治血热出血特别是下焦出血之佳品;为治疗水火烫伤之要药。

  112侧柏叶:治各种出血病症之要药,血热者尤宜。

  113苎麻根:止血清热安胎,历来视为安胎要药。(荨麻科)

  114三七:为治出血、瘀血诸证之要药。(为伤科要药。)

  115茜草:妇科调经之要药。

  116蒲黄:止血行瘀之良药。血证无论寒热有无瘀滞均可,实夹瘀者尤宜。尤为妇科常用药。

  117降香:跌打损伤之内外出血证,外科常用之品。

  118白及:为收敛止血之要药。尤多用于肺胃出血证。亦为外疡消肿生肌常用药。

  119棕榈炭:收敛止血之要药。尤多用于崩漏。敛性强,应以无瘀者为宜。

  120艾叶:温经止血之要药。为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克胞宫之要药;也为安胎要药。

  121炮姜:治脾不统血之出血病症。

  122灶心土:温经止血之要药。尤对吐血便血者更佳。

  活血化瘀药

  123川芎:为“血中之气药”。“下调经水,中开郁结”,为妇科要药。治疗血瘀气滞之要药;能“上行头目”也为治疗头痛要药。“头痛须用川芎”。

  124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为活血化瘀止痛之良药。“心痛欲死,速觅延胡”。

  125郁金: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

  126虎杖:为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

  127姜黄: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

  128乳香:外伤科要药。定诸经之痛。散瘀止痛,活血消痈,且祛腐生肌。

  129没药:与乳香同为外伤科要药。治血瘀气滞较重之胃痛多用。

  130五灵脂:治疗瘀滞疼痛之要药。常与蒲黄相须,如《失笑散》

  131丹参:为妇科调经常用药。活血调经之良药。去瘀生新而不伤正。“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另,四物汤:当归、川芎、熟地、白芍。

  132红花:为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要药;也是妇产血瘀病症的常用药;并为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之要药。

  133桃仁:为治疗肠燥便秘、肠痈、肺痈之佳品。(为治疗多种瘀血阻滞病症的常用药。)

  134益母草:为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

  135泽兰:为治妇科经产淤血病症常用药。尤宜于水瘀互阻之水肿。

  136牛膝:为治疗经产病之要药。活血祛瘀中有疏利降泄。善引火(血)下行。

  137鸡血藤:治疗经脉不畅,络脉不和常用药。(豆科)

  138王不留行、穿山甲为下乳要药。穿山甲亦为治疗疮疡肿痛之要药。

  139土鳖虫:伤科常用药。尤多用于骨折伤筋淤血肿痛。

  140马钱子:消肿散结止痛,伤科疗伤止痛之佳品。亦为治疗风湿顽痹、拘挛疼痛、麻木瘫痪之常用药。

  141自然铜:促进骨折愈合,为伤科要药。

  142苏木:“扑损瘀血”妇科瘀滞经产诸证及其它瘀滞病症常用药。

  143骨碎补:伤科要药。以其能入肾治骨,能治骨伤碎而得名。

  144血竭:伤科及其他瘀滞痛证要药。

  145莪术:专攻气中之血,香附而外又一“气中血药”。适用于气滞血瘀食积日久而成症瘕积聚,以及气滞血瘀食停寒凝所致诸般痹痛。常与三棱相须。

  146三棱:功类莪术。均能破气行血、消积止痛。三棱偏破血,莪术偏破气。

  化痰止咳平喘药

  147半夏:为治湿痰、寒痰之要药。(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宜治脏腑湿痰。味苦能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尤宜于痰饮或胃寒所致胃气上逆呕吐。

  148禹白附:祛风痰止痛,其性上行。尤善治头面部诸疾。

  149白芥子:善除“皮里膜外之痰”,利气豁痰。

  150皂荚:顽痰胶阻于肺,见咳逆上气,时吐稠痰,难以平卧者尤宜。

  151旋覆花:为治肺胃气逆之要药。“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能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152白前:无论寒热、外感内伤、新嗽久咳均可用之,尤宜于痰湿或寒痰阻肺,肺气失降者。降气化痰,温化寒痰。

  153川贝:在“润”,尤宜内伤久咳,燥痰热谈之证。为治疗热痰及燥痰咳嗽之常用药。

  154浙贝:在“泄”,多用治风热咳嗽及痰热郁肺之咳嗽。为治疗肺热咳嗽之常用药。

  155竹沥:治痰热咳嗽,痰稠难咯、顽痰胶结者最宜。

  156竹茹:治胃热呕吐之要药。

  157天竺黄:清化热痰,清心定惊。与竹沥同而无寒滑之弊。

  158前胡:与白前相须而化痰之力不及。其性凉,用于外感咳喘不热者。

  159桔梗:其性善上行。“一为诸药之舟楫,一为肺部之引经。”能载药上行。

  160礞石:治惊痫之良药。攻消痰积、平肝镇惊。如《夺命散》。

  161杏仁:为治疗咳喘的要药。

  162百部:功专润肺止咳。为治疗新久咳嗽之要药。并能杀虫灭虱。

  163紫菀:甘润苦泄,性温而不热,质润而不燥。长于润肺下气,开肺郁,化痰浊。凡咳嗽症,无论外感内伤、病程长短、寒热虚实皆可用之。

  164马兜铃:热郁于肺,肺失肃降而发为咳嗽痰喘者最宜。

  165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力缓。清肺热降肺火,尤宜风水皮水等阳水实证。

  166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力峻。泻肺中水汽痰涎,邪盛喘满不得卧者尤宜。

  167白果:治妇女带下属脾肾亏虚色清质稀者最宜。敛肺化痰定喘,若配麻黄则“敛肺而不留邪,宣肺而不耗气”。

  168洋金花:麻醉镇咳平喘药。对成人老人咳喘无痰、痰少而他要无效者用之。

  169瓜蒌:为治热痰之胸痹之要药。

  170胖大海:本品甘寒质轻能清宣肺气,化痰利咽开音。常单味泡服,也可配桔梗、甘草等同用

  安神药

  171朱砂:既重镇安神又清心安神。为镇心清火,安神定志之药。

  172龙骨:重镇安神常用药。

  173酸枣仁:养心安神要药。

  174缬草:安神镇静,祛风解痉。

  175合欢皮:善解肝郁,为悦心安神药。

  176远志:交通心肾,安定神志,益智强识之佳品。

  平肝息风药

  177石决明:凉肝镇肝之要药。对肝肾阴虚肝阳眩晕尤宜。

  178代赭石:为重镇降逆要药。尤善降胃气逆。亦为重镇潜阳常用之品。

  179刺蒺藜:祛风明目要药。味辛,善疏肝经风热。

  180生铁落:用于肝郁火盛之怒狂阳厥证。

  181羚羊角: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尤宜于热极生风所致者。

  182牛黄:为清热解毒良药。常用治小儿急惊风之壮热神昏、惊厥抽搐等症。

  183珍珠:多用以治多种眼疾。

  184钩藤:尤宜于肝阳化风者,尤宜于热极生风四肢抽搐及小儿高热惊风。(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常用药。)

  185天麻:天麻可平肝阳、息肝风,药性平和,对各种病因的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无论寒热虚实均可应用。(为治疗眩晕、头痛之要药,无论寒热皆可。)

  186全蝎:治疗痉挛抽搐之要药。其力不逊羚羊角。其性平和。

  187蜈蚣:通达内外,搜风定搐之力强,与全蝎皆为息风要药。其性燥烈。

  188僵蚕:对惊风癫痫而挟痰热者尤宜。

  开窍药

  189麝香:为醒神回苏之要药。各种原因之闭证神昏,无论寒热皆效。另可催生下胎。

  190苏合香:治面青、身凉、苔白、脉迟之寒闭神昏要药。

  191冰片:凉开之品。

  192石菖蒲:擅长治痰湿秽浊之邪蒙蔽清窍所致神志昏乱。

  补虚药

  193人参:大补元气,为救脱要药(为拯危救脱的要药;为补肺的要药;为补脾的要药)。

  194西洋参:补气药中清补之品。性凉。气阴双补。气阴不足重症,火盛。

  195党参:气血双补。

  196太子参:补气药中清补之品。性平。气阴不足轻症火不盛及小儿,宜用。

  197黄芪:为补中益气要药。治气虚水肿要药。为“补药之长”。

  198白术:为补气健脾要药(“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199山药:为平补气阴之佳品。

  200甘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号称“国老”。

  201大枣:治疗心失充养,心神无主而“脏燥”之要药。

  202沙棘:为藏医蒙医治咳喘痰多较常用药。

  203饴糖:尤宜于脾胃虚寒之脘腹疼痛喜按,空腹时痛甚,食后稍安者。另用于小儿发育五迟。

  204鹿茸:助阳之力强而起效慢,用治慢性阳虚。治急性力不及附子。为温肾壮阳、补督脉、益精血的要药。

  205*羊藿:亦称“仙灵脾”或弃杖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206巴戟天:对肾阳虚兼风湿者尤宜。

  207杜仲:为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续断亦是如此。为治肝肾亏虚胎漏胎动之佳品。

  208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之要药。

  209菟丝子:亦为平补阴阳之品。功能补肾阳益肾精以固精缩尿,安胎。

  210蛤蚧:治多种虚证咳喘之佳品。有固本培元之功。

  211益智仁:为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

  212冬虫夏草:有兴阳起萎之功,亦为平补肺肾之佳品,尤宜劳嗽痰血者。

  213海马:有引火归原,续接真气之功。治肾虚作喘。

  214当归:妇科调经之要药;内科补血之佳品(为补血之圣药,妇科补血调经的要药)。为活血行淤之要药。

  215乌贼骨:为妇科之良药。

  216熟地黄:为养血补虚之要药;为补肾阴之要药。“大补五脏真阴”,“大补真水”。

  217白芍: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218阿胶:甘平质润,为补血要药,尤以治出血致血虚为佳。味甘质粘,为止血要药。

  219何首乌:不寒、不燥、不腻,为滋补良药。

  220枸杞子:平补肾精肝血之品。

  收涩药

  221麻黄根:敛肺固表止汗之要药。

  222浮小麦:为养心敛液、固表止汗之佳品。

  223五味子: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治肾虚精关不固遗精滑精之常用药。

  224乌梅: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

  225**壳:为涩肠止泻之圣药。适用于久泻久痢而无邪滞者。

  226诃子: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治失音之要药。为藏药之“百药之王”,其位似甘草。

  227石榴皮: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

  228赤石脂:治疗久泻久痢、下痢脓血之常用药物。常与禹余粮相须。

  229山茱萸:为平补阴阳之要药;为固精止遗的要药;为防止元气虚脱之要药。

  230桑螵蛸:治疗肾虚不固之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浊之良药。

  231海螵蛸:为治疗胃脘痛、胃酸过多之佳品。

  232莲子:治疗脾虚肾虚带下。

  233芡实:治疗带下证之佳品。

  234椿皮:止带之常用药物,尤宜于血热、崩漏、便血者。

  235鸡冠花:治疗带下证之常用之品。

  涌吐药

  236常山:为治虐之要药。尤以间日虐、三日虐为佳。

  237硫磺:治疗疥疮之要药。

  238蛇床子:为皮肤及妇科常用药。

  239蜂房:外科常用之品。

  拔毒化腐生肌药

  240升药:只供外用之外科常用药之一。

  241硼砂:为喉科及眼科常用药,且多外用。

《汤头歌》全文

《汤头歌诀(经产之剂)》全文:1、妊娠六合汤海藏妊娠六合汤 四物为君妙义长伤寒表虚地骨桂 表实细辛兼麻黄少阳柴胡黄芩入 阳明石膏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