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戟天的做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3收藏

关于巴戟天的做法!!!!!,第1张

巴戟天

开放分类: 生物、植物、自然、中草药、园艺

巴戟天 Radix Morindae Officinalis

(英) Medicinal Indianmulberry Root

别名 鸡肠风、鸡眼藤、三角藤。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根。

植物形态 缠绕藤本。叶对生,膜质,长圆形,先端尖,背脉及叶柄被短粗毛;托叶干膜质。花序头状,有花2~10朵,生于小枝端或排成伞形花序,花梗被毛;萼管半球形,先端不规则齿裂;花冠白色,喉部收缩,4裂;雄蕊4,花丝短;子房下位,4室,花柱细短,2深裂。聚花果常单个,近球形,每室一种子。花期4~6月,果期7~1l月。

生于山谷、溪边或林下。主产广东、广西;有栽培。

采制 全年均可采挖,除去须根,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扁,晒干。

性状 根呈扁圆柱形,略弯曲。表面灰**或暗灰色,具纵纹及横裂纹,皮部有时横向断离,露出木部,呈串节状。质韧,断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易与木部剥离,木部黄棕色或黄白色。无臭,味甜而微涩。

化学成分 预试根含蒽醌、黄酮类化合物。

性味 性微温,味甘、辛。

功能主治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英文名 RADIX MORINDAE OFFICINALIS

别名鸡肠风、鸡眼藤、黑藤钻、兔仔肠、三角藤、糠藤

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 的干燥根。全年均可采挖,洗净,除去须根,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扁,晒干。

制法 巴戟肉:取净巴戟天,照蒸法(附录Ⅱ D)蒸透,趁热除去木心,切段,干燥。盐巴戟天:取净巴戟天,照盐蒸法(附录Ⅱ D)蒸透,趁热除去木心,切段,干燥。制巴戟天:取甘草,捣碎,加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巴戟天拌匀,照煮法(附录ⅡD )煮透,趁热除去木心,切段,干燥。每100kg巴戟天,用甘草6kg。

性状本品为扁圆柱形,略弯曲,长短不等,直径05~2cm。表面灰**或暗灰色,具纵纹及横裂纹,有的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质韧,断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易与木部剥离;木部坚硬,黄棕色或黄白色,直径1~5mm。无臭,味甘而微涩。

鉴别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外侧石细胞单个或数个成群,断续排列成环;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针晶束,切向排列。韧皮部宽广,内侧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轴向排列。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 2~3 个相聚,呈放射状排列,直径至 105μm;木纤维较发达;木射线宽 1~3 列细胞;偶见非木化的木薄壁细胞群。

粉末淡紫色或紫褐色。石细胞淡**,类圆形、类方形、类长方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有的一端尖,直径21~96μm,壁厚至 39 μm,有的层纹明显,纹孔及孔沟明显,有的石细胞形大,壁稍厚。草酸钙针晶多成束存在于薄壁细胞中,针晶长至 184 μm。具缘纹孔导管淡**,直径至 105μm,具缘纹孔细密。纤维管胞长梭形,具缘纹孔较大,纹孔口斜缝状或相交成人字形、十字形。

检查 总灰分 不得过60% (附录Ⅸ K)。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 08%(附录Ⅸ K)。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冷浸法(附录Ⅹ A)测定,不得少于500%。

性味归经甘,辛,微温。归肾、肝经。

功能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用法用量 3~9g 。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巴戟天

巴戟天为茜草科多年生藤质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有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该品主产于广东和广西,其栽培方法如下:

一、选地整地

选择阳光充足,腐殖质丰富的灌木丛生的山地种植。冬季前先将灌木砍伐开垦,按水平线修筑宽1m左右的梯田,并开好排水沟,以防雨水冲刷积水。然后在梯田中间按35~45cm开穴,穴深、宽各为33cm左右。如在平地种植时,植株行距为66cm左右。种植前每穴施绿肥、堆肥或其他有机肥作基肥。

二、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秋季果实由青变红色时采收,去皮阴干后即行播种或用湿沙贮藏到次年春播。苗圃整地与大田基本相同。可开梯田育苗,也可在缓坡地起高畦播种。条播按行距20cm开沟,将种子播于沟里,覆土约2cm左右。当年采种子于11月播种者,第2年春发芽,清明前后出土。育苗1年后,选择雨天带土定植。

2扦插繁殖:可用枝条扦插或根茎扦插繁殖。选择2年生以上植株的粗壮枝条作插穗,靠近根部的老枝,顶端过嫩和节间长的徒长枝均不适用。插穗长约15cm。为了减少插穗水分蒸发,提高插穗成活率,宜将部分或全部叶片剪去。在截取插穗后,将插穗下端浸入清水中或用湿稻草覆盖后,置于阴凉处。

扦插时间除冬季外,春夏秋3个季节均可进行,但以春秋季为好。在整好的苗床上,按株距10cm斜插,入土深度为插穗的2/3,插后覆土压实,然后盖草、浇水。当气温20℃以上时扦插,15~20天可生根,育苗半年即可定植。

在育苗期间,要注意浇水,保持苗床湿润。幼苗出土或扦插发芽后,应立即揭除盖草,搭上简易棚遮阳。苗高15cm时,结合除草追肥稀薄人粪尿。定植后,应立即用树叶覆盖株旁,以防烈日直射和干旱,提高植株成活率。

三、田间管理

1除草追肥:定植后头两年可间种生姜等,这样既可增加经济收入,也有利于巴戟天的生长。如不间种其它作物者,可在头两年每年除草追肥2~3次。肥料以氮肥为主,适当施磷钾肥。第4年以后,可停止施肥。

2设支架、割藤:为了促进块根的生长,应搭设支架,让茎蔓缠上,以免接触地面后生不定根。当巴戟天生长2~3年后,茎蔓茂密,需适当修剪,以免徒长而影响根系生长。在冬春把绿色的老茎剪除,保留红紫色的幼茎(剪除的老茎可供扦插繁殖)。

四、病虫害防治

1轮纹病:主要危害叶片。此病在高温多湿、通风条件不良时发生,病株叶片穿孔,枯黄脱落。防治方法:在病发初期及早摘除病叶烧毁,或用代森锌600~800倍液喷射,10~15天喷1次,连续1~2次。

2茎基腐病:在施用氮肥过多或长期阴雨潮湿的天气、土壤排水不良时容易发生。防治方法:选无病的植株繁殖,注意合理施肥,不与花生、黄豆间种。发病后可用1份石灰加3份草木灰混合施入根部,或用1:1:140~200的波尔多液、代森锌800~1000倍液喷射,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

3烟煤病:由蚜虫、甲壳虫等为害引起。发病后,茎、叶、果的表面发生黑色霉层,直接影响光合作用而导致植株生长衰退,块根细小,品质低劣。防治方法:除消灭蚜虫和甲壳虫外,发病后用代森锌800~1000倍液喷杀。

4红蜘蛛:为害叶片,严重时引起叶片脱落。可用25%杀虫脒200~300倍液喷射。

除上述虫害外,还有潜叶蝇、金龟子和白蚁等为害,可分别用杀虫脒、松脂合剂、敌百虫、白蚁药等防治。

五、收获加工

巴戟天定植后3~5年收获。一般在秋冬季挖取,挖时注意勿伤根皮。加工时先洗去泥沙,剪去茎和须根,日晒或火烘至6~7成干后,用木槌轻轻打遍,切成2~4寸的小段,再进行干燥。以肉质粗壮、心木细、色紫红、无杂物者为佳。

巴戟天

(《本经》)

异名巴戟(《本草图经》),鸡肠风(《中药志》),兔子肠(《中药材手册》)。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根。

植物形态巴戟天,又名:三蔓草(《唐本草》),不雕草(《日华子本草》),鸡眼藤、黑藤钻、糠藤、三角藤。

缠绕或攀缘藤本。根茎肉质肥厚,圆柱形,支根多少呈念珠状,鲜时外皮白色,干时暗褐色。有蜿蜒状条纹,断面呈紫红色。茎圆柱状,有纵条棱,小枝幼时有褐色粗毛,老时毛脱落后表面粗糙。叶对生,长椭圆形,长3~13厘米,宽15~5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全缘,下面沿中脉上被短粗毛,叶缘常有稀疏的短睫毛;叶柄有褐色粗毛;托叶鞘状。花序头状,花2~10朵,生于小枝顶端,罕为腋生;花萼倒圆锥状,长3~4毫米,先端有不规则的齿裂或近平截;花冠肉质白色,花冠管的喉部收缩,内面密生短毛,通常4深裂;雄蕊4枚,花丝极短;子房下位,4室,花柱2深裂。浆果近球形,直径5~9毫米,成熟后红色,顶端有宿存的筒状萼管。花期4~5月。果期9~10月。

野生于山谷、溪边或山林下,亦有栽培。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采集冬、春季采挖,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晒至6~7成干,用木糙轻轻捶扁,晒干;或先蒸过,晒至半干后,捶扁,晒干。

药材干燥的根呈弯曲扁圆柱形或圆柱形,长度不等,直径约1~2厘米。表面灰**。有粗而不深的纵皱纹及深陷的横纹,甚至皮部断裂而露出木部,形成长约1~3厘米的节,形如鸡肠,故土名"鸡肠风"。折断面不平,横切面多裂纹;皮部呈鲜明的淡紫色,木郎黄棕色,皮部宽度为木部的两倍。气无,味甜而略涩。以条大、肥壮、连珠状、肉厚、色紫者为佳。条细瘦、肉薄、色灰者质次。

主产广东、广西等地。

炮制巴戟天:拣去杂质,用热水泡透后,趁热抽去木心,切段,晒干。炙巴戟:取甘草,捣碎,置锅内加水煎汤,捞去甘草渣,加入拣净的巴戟天,煮至松软能抽出木心时(此时余汤不宜多),取出,趁热抽去木心,晒干。(每巴戟天100斤,用甘草6斤4两)盐巴戟:取拣净的巴戟天,用盐水拌匀,入笼蒸透,抽去木心,晒干。(每巴戟天100斤,用盐2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巴戟天,须用枸杞子汤浸一宿,待稍软漉出,却用酒浸一伏时又漉出,用菊花同熬令焦黄,去菊花,布拭令干用。"

②《纲目》:"以酒浸一宿,判焙入药,若急用,只以温水浸软去心用。"

化学成分 根含蒽醌、黄酮类化合物。

性味辛甘,温。

①《本经》:"味辛,微温。"

②《别录》:"甘,无毒。"

③《日华子本草》:"味苦。"

归经入肝、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肾二经。"

②《本草新编》:"入心、肾二经。"

③《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

功用主治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治阳痿,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子宫虚冷,风寒湿痹,腰膝酸痛。

①《本经》:"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

②《别录》:"疗头面游风,小腹及阴中相引痛,下气,补五劳,益精。"

③《药性论》:"治男子梦交泄精,强阴,除头面中风,主下气,大风血癞。"

④《日华子本草》:"安五脏,定心气,除一切风。疗水肿。"

⑤《纲目》:"治脚气,去风疾,补血海。"

⑥《本草求原》:"化痰,治嗽喘,眩晕,泄泻,食少。"

⑦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治肾虚腰脚无力,痿痹瘫痪,风湿骨痛,神经衰弱,阳萎遗精,早泄,失眠;妇女不育。"

用法与用量内服:熬汤,15~3钱;入丸、散、浸酒或熬膏。

宜忌阴虚火旺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覆盆子为之使。恶朝生、雷丸、丹参。"

②《本草经疏》:"凡病相火炽盛,便赤,口苦,目赤目痛,烦躁口渴,大便燥秘,法咸忌之。"

③《得配本草》:"火旺泄精,阴虚水乏,小便不利,口舌干燥,四者禁用。"

选方①治虚羸阳道不举,五劳七伤百病。能食,下气:巴戟天、生牛膝各三斤。以酒五斗浸之,去滓温服,常令酒气相及,勿至醉吐。(《千金方》)

②治妇人子宫久冷,月脉不调,或多或少,赤白带下:巴戟三两,良姜六两,紫金藤十六两,青盐二两,肉桂(去粗皮)、吴茱萸各四两。上为末,酒糊为丸。每服二十丸,暖盐酒送下,盐汤亦得。日午、夜卧各一服。(《局方》巴戟丸)

③治风冷腰胯疼痛,行步不得:巴戟一两半,牛膝三两(去苗),羌活一两半,桂心一两半,五茄皮一两半,杜仲二两(去粗皮,炙微黄,判),干姜一两半(炮裂,判)。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酒饮下三十丸。(《圣惠方》巴戟丸)

④治小便不禁:益智仁、巴戟天(去心,二味以青盐、酒煮),桑螵蛸、兔丝子(酒蒸)各等分。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盐酒或盐汤送下。(《奇效良方》)

⑤治白浊:菟丝子(酒煮一日,焙干)、巴戟(去心,酒浸煮),破故纸(炒)、鹿茸、山药、赤石脂、五味于各一两。上为末,酒糊丸。空心盐汤下。(《普济方》)

叶天士云:仙灵脾主治阴虚阳痿,巴戟天主治阳虚阳痿。瘦人多阴虚,胖人多阳虚或痰湿。

应该是希茜草。为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根及根茎。主产於安徽省、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用。药材性状:  根呈圆柱形,有的弯曲;完整的老根留有较粗的根头,长15~20厘米,直径1~15厘米;表面红褐色,有细皱纹及细根痕,有时皮部剥落而呈黄红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粉红色,平坦。气微,味淡。  成分 :本品含蒽醌类物质,如茜素、茜草素、黑茜草素等。  药理作用:  能缩短家兔凝血时间,有一定止血作用;茜草素同血液内钙离子结合,有轻度抗凝血效应;水提取物有兴奋子宫作用;茜草提取物及人工合成的茜草双酯,均有升白细胞作用;茜草中的环己肽有抗肿瘤作用;此外,对多种细菌及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经。  功效应用:凉血止血,化瘀,通经。主治血热吐衄,崩漏下血,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药材用法:煎服,10~15g。止血炒炭用;活血通经生用或酒炒用。

出处《本经》·原作茜根

拼音名Qian Cǎo Gēn

别名 血见愁(《土宿本草》),过山龙(《格致余论》),地苏木、活血丹(《纲目拾遗》),红龙须根(《贵州民间方药集》),沙茜秧根(《河南中药手册》),五爪龙、满江红、九龙根(《江苏植药志》),红棵子根、小孩拳、娃娃拳、拉拉秧子根(《山东中药》),小活血龙(《浙江民间草药》),土丹参、四方红根子(《闽东本草》),红茜根(《江苏药材志》)。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茎。春、秋采挖,除去茎苗,去净泥土及细须根,晒干。一般以秋季采者质量为佳。

原形态

茜草(《本经》),又名:茹藘(《诗经》),茅蒐(《毛诗传》),蒨草,地血、牛蔓(陆玑《诗疏》),红蓝(《史记》徐广注),染绯草(《蜀本草》),西天王草、四岳近阳草、铁塔草、风车草(《土宿本草》),蒨籐、五叶籐(《履巉巖本草》),土茜苗(《救荒本草》),八仙草(《纲目拾遗》),金线草、红丝线,锯子草(《植物名实图考》),红茜、四轮草、穿骨草、红髻巾、麦珠子,铁血籐、活血草、挂拉豆、山龙草、拈拈草、涩涩草、破血草、大仙籐、血茜草、草本入骨丹、红根籐、鸭蛋籐、染蛋草、红内消、红根草、拉拉籐、牛人参、锯锯草、粘蔓草,大锯锯籐、破血丹、小女儿红。

多年生攀援草本,长1~3米。支根数条或数十条,细长,外皮黄赤色。茎方形,有4棱,棱上有倒生刺。叶4片轮生,有长柄,叶片卵状心形或狭卵形,长15~6厘米,宽1~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脏形或圆形,全缘,叶脉3~5,自基部射出,叶柄和叶下面中肋上均有倒刺,聚伞花序圆锥状,腋生或顶生;花小,花萼不明显;花冠5裂,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联合,淡**;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喉内,花丝较短;子房下位,2室,花柱上部2裂,柱头头状。浆果小球形,肉质,红色转黑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原野、山地的林边、灌丛中。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于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此外,湖北、江苏、浙江、甘肃、辽宁、山西、广东、广西、四川等地亦产。以陕西、河南产量最大,品质最佳。

性状

根茎呈不规则块状,顶端有地上茎残基及细根残留,其下着生数条或数十条支根。支根圆柱形而弯曲,长约10~20厘米,直径约01~1厘米。表面棕色或红棕色,有细纵纹,栓皮较易剥落,而露出黄红色本部。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黄红色或淡红色,有多数小孔。气微,味微苦。以条粗长、表面红棕色、内深红色,分歧少、无茎苗及细须根少者为佳。

四川药材中,尚以带有老茎的根茎,与茜草根同等使用,商品称为茜草籐。

江苏有以同科植物蓬子菜的根作茜草的代用品,药材称为白茜草或土茜草根。其外表颜色较淡;横切面呈黄白色或淡黄褐色,粗者可见到淡褐色同心环纹;切片时如以热水浸泡,可使水变成淡**,茜草根浸水则成淡红色。参见蓬子菜条。

化学成份茜草的根含紫茜素、茜素、伪紫茜素、茜草色素。

药理作用

1止咳、祛痰作用

小鼠口服茜草根煎剂有明显止咳和祛痰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但加酒精沉淀后,滤液即无效。

2对平滑肌的作用

对离体兔回肠,茜草根煎剂能对抗乙酰胆碱的收缩作用。根的水提取物对离体豚鼠子宫有兴奋作用,产妇口服亦有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

3其他作用

茜草根温浸液能扩张蛙足蹼膜血管并稍能缩短家兔的血液凝固时间,推测其有轻度止血作用。茜草根在试管内对金**与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及流感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甲型及乙型链球菌无效。茜草制剂尚能治疗膀胱结石,它对由镁或铵构成的结石虽有一定的溶媒作用,但对膀胱结石实际上并无多大作用,可能它兴奋膀胱肌肉,从而帮助结石的排除。对大鼠的实验性肾或膀胱结石的形成,也有某些抑制或防止作用。

茜素为一种色素(橘红色),很早即由人工合成,口服能使尿、乳呈红色。与其他醌类化合物相似,大剂量能降低动物血压而不影响心脏,有某些利尿及兴奋离体肠管(张力则略有降低)的作用。对金**葡萄球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对胆道无灭菌作用。紫茜素对人型结核杆菌之作用很弱。紫茜素、茜素对蚯蚓、蜗牛、囊尾蚴、羊的大肠寄生虫皆有毒性作用,但对鼠、兔、人等毒性很小。茜素能抑制大鼠皮肤结缔组织的通透性,与芦丁相似,可能有抗炎作用。在小鼠离体小肠试验中。紫茜素、茜素皆无明显解痉作用。茜素尚可用来测定肾功能、研究骨胳生长、检定与分离细菌及作免疫学研究(抗体吸附剂)。

炮制茜草:拣净杂质,除去芦苗,洗净,润透后及时切片,晒于。茜草炭:取茜草片,置锅内炒至外表呈焦黑色,内部老**,喷洒清水,放凉。

性味

苦,寒。

1《本经》:味苦,寒。

2《别录》:咸,平,无毒。

归经

入心。肝经。

1《纲目》:手、足厥阴血分。

2《本草经疏》:入足厥阴,手、足少阴。

3《本草新编》:入脾、胃二经。

功能主治

行血止血,通经活络,止咳祛痰。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崩,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瘀滞肿痛,黄疸,慢性气管炎。

1《本经》:主寒湿风痹,黄疸,补中。

2《别录》:止血,内崩下血,膀胱不足,踒跌。主痹及热中,伤跌折。

3《药性论》:治六极伤心肺,吐血,泻血。

4《日华子本草》:止鼻洪,带下,产后血晕,乳结,月经不止,肠风痔瘘,排脓;治疮疖,泄精,尿血,扑损瘀血。

5《伤寒类要》:治心瘅、烦心,心中热。

6《珍珠囊》:去诸死血。

7《纲目》:通经脉,治骨节风痛。活血行血。

8杜文燮《药鉴》:功专活血,治跌扑痈毒,症瘕,经闭,便血,崩中带下,痔漏,风痹,臌胀,黄疸,虫伤。

9《纲目拾遗》;《葛祖方》治疯气痛,通经下胎,黄疸,瘕痞,蛇伤。

十《本草撮要》:疗霉毒。

⑾《现代实用中药》:有强壮作用。适用于小儿及孕妇软骨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入丸、散。

注意

脾胃虚寒及无瘀滞者忌服。

1《本草经集注》:畏鼠姑。

2《雷公炮炙论》:勿犯铁与铅。

3《本草经疏》:病人虽见血证,若加泄泻,饮食不进者勿服。

4《本草正》:气虚不摄血及脾寒者勿用。

5《本草汇言》:精虚血少者,脾虚胃弱者,阴虚火胜者俱禁用之。

6《本草从新》:无瘀滞者忌投。

附方

1治吐血不定:茜草一两。生捣罗为散。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至七分,放冷,食后服之。(《简要济众方》)

2治吐血后虚热躁渴及解毒:茜草(锉)、雄黑豆(去皮)、甘草(炙,锉)各等分。上三味,捣罗为细末,井华水和丸加弹子大。每服一丸,温热水化下,不拘时服。(《圣济总录》茜草丸)

3治吐血:鸡血籐膏二钱,三七一钱,茜根钱半。煎服。(《医门补要》)

4治衄血无时:茜草根、艾叶各-两,乌梅肉(焙干)半两。上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乌梅汤下三十丸。(《本事方》茜梅丸)

5治妇女经水不通:茜草一两。黄酒煎,空心服。(《经验广集》)

6治风湿痛,关节炎:鲜茜草根四两,白酒一斤。将茜草根洗净捣烂,浸入酒内一周,取酒炖温,空腹饮。第-次要饮到八成醉,然后睡觉,覆被取汗,每天一次。服药后七天不能下水。(《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7治荨麻疹:茜草根五钱,阴地蕨三钱。水煎,加黄酒二两冲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8预防疮疹:服茜根汁。治时行瘟毒,疮痘正发:煎茜草根汁,入酒饮之。(《奇效良方》)

9治疗疮:地苏木,阴乾为末,重者八钱,轻者五钱,好酒煎服;如放黄者,冲酒服:渣罨疔上。(《纲目拾遗》)

各家论述

1《纲目》:茜根,气温行滞,味酸入肝而咸走血,专于行血活血。俗方治女子经水不通,以一两煎酒服之,一日即通,甚效。《名医别录》言其久服益精气轻身,《日华子》言其泄精,殊不相合,恐未可凭。

2《本草经疏》:茜根,行血凉血之要药。主痹及疸。疸有五,此其为治,盖指蓄血发黄,而不专于湿热者也。痹者血病,行血软坚。则痹自愈。

3《本草汇言》:茜草治血,能行能止。余尝用酒制则行,醋炒则止。活血气,疏经络,治血郁血痹诸症最妙,无损血气也。配归、芍用,大能有益妇人。

4《本草新编》:茜草,但止行血,而不补血,宜同补气之药以行血,不宜同补血之药以散气。至于各书言其能补虚热,且治劳伤,徒虚语耳。行血而反能止血者,引血之归经耳。但既引入于各经,即当以补阴之药继之,则血出而不再沸,否则血症未有不再发者也。

5《本草正义》:茜根性寒,所主多血热失血之症。古今说解,都无异义。而《本经》主治,独以寒湿二字为冠,最为不伦,虽各本无不尽同,然病情药性,大相矛盾,此必古人传写之讹,不可望文生义,曲为附和。及痹指血瘀血热,痹著不行而言。茜草寒凉,入血而能通瘀活络,是以主之。古人论痹,本有热痹一侯,此必不可与上文寒湿连属读之,而谬谓可治寒痹、湿痹也。黄疸本属热症,此则并能清热逐瘀,缪仲醇谓指蓄血发黄,而不专于湿热,其说甚是。补中以清热,言热*于里,则中气伤,惟去其热,清其血,则中得其补,经文最简,皆当观其会通,并非泛泛言之。《别录》止血,以血热涌泄言之。一以清血中之热,一以通壅积之瘀,斯血循故道而不横逆。崩中亦以龙雷大亢之时而言,如其所失太多,

牡丹皮和茜草虽然都属于中药材,但它们在植物来源、性味归经、主要功效和使用范围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1 植物来源:牡丹皮来源于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而茜草则来源于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和根茎。

2 性味归经:牡丹皮性寒,味苦、辛,归心、肝、肾经,而茜草则性凉,味苦、辛,归肝经。

3 主要功效: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退虚热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等症状。而茜草则具有凉血活血、祛瘀、通经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等症状。

4 使用范围:牡丹皮主要产于安徽、四川、河南、山东等地,而茜草则主要采挖于春、秋季,除去泥沙后晒干。

总的来说,牡丹皮多用于清热凉血、活血化淤等方面的治疗,而茜草则多用于凉血止血、活血祛瘀等方面的治疗。请注意,以上内容并不一定完全准确,在使用中药材时,应该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材,并严格遵循医嘱。

来源:茜草科大沙叶属植物满天星Pavetta hongkongensis Brem,以全株、根、叶入药。四季可采,将根、叶等分别晒干。

性味归经: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活血祛瘀。用于中暑,感冒发热,肝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大沙叶

(《生草药性备要》)

异名:大叶满天星(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大沙叶的茎叶。

采集:全年可采。

化学成分:叶含黄酮甙、氨基酸、糖类、γ-谷甾醇等。

中药里面有很多中草药的名称都比较特别,比如有瓜子金就是一种比较不太常见的中药,我们刚开始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可能还会觉得奇怪,但是瓜子金还有很多重要的功效作用,一般主要用于各种清热药里面。那么,一般瓜子金都有哪些具体的功效与作用呢?

1、别名异名

金锁匙、神砂草、地藤草(《植物名实图考》),远志草(《分类草药性》),小远志(《中国药用植物志》),辰砂草、惊风草、瓜米细辛、鱼胆草(《贵州民间方药集》),蓝花草(《广西野生资源植物》),产后草(《江苏植药志》),山黄连、瓜子草(《民问常用草药汇编》),银不换(《南宁市药物志》),拦路枝、小金盆、鸡拍翅(《重庆草药》),竹叶地丁(《浙江中药手册》),钱线风、瓜子莲、女儿红(《湖南药物志》),歼疟草、小英雄、散血丹(《江西民间草药验方》),通性草、黄瓜仁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接骨红、二月花、地风消、铁箭风(《贵州草药》),小叶地丁草、小叶瓜子草、柳叶紫花、高脚瓜子草、铁洗帚(《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化学成分

根含远志皂甙、远志糖醇、树脂、脂肪油。

3、药理作用

1、溶血作用,己开花的植株之根地上部分的5%浸液均有溶血作用,根的溶血作用与远志相当。

2、抑菌作用,瓜子金煎液对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4、性味归经

性味辛、苦,寒。

归经入肺、胃、心三经。

5、功效主治

1、化痰止咳,瓜子金味苦性寒,苦寒涌泄,入肺经,故可化肺经之痰湿,其味辛散主升,苦寒主降,入肺经而宣畅肺气止咳。本品具化痰镇咳之功,又其性偏寒,适用于外感风邪,痰热郁肺,咳嗽痰稠等症。用瓜子金辛散祛风,性寒清热,并可止咳化痰,标本兼治,实为化痰止咳之良药。

2、活血止血,本品辛散苦泄,入血分,活血,又其性寒,故又可凉血止血,具活血止血之功。对于风热的肠风下血,血痢之症,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又可用于瘀血阻滞而引起的出血之症,可活血止血,本品用之有止血而不留瘀之特点,对于吐血,跌打损伤之症,用之有效。

3、安神,本品质重,性寒,入心经,其寒清心经之热,重可镇祛,故有镇心安神之功。可治疗心经有热,心神不安之不寐,怔忡等症。

4、清热解毒,瓜子金嗪苦,性寒,苦能泻火,寒能清热,可入血分,故对于时行疫毒,热毒内盛,上攻咽喉;或肺胃热盛之证而表现咽喉肿痛,以及热毒为患的一切疔疮肿毒,均可应用。本品亦可治蛇毒。

5、鉴别应用:瓜子金又名小远志,与远志同为一科植物,其功效二者均可化痰,消肿止痛安神,但二药有一偏寒,一偏热之不同,且瓜子金尚可活血止血,远志又能安神益智,用法各异。

6、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克;捣汁或研末。外用:捣敷。

7、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脾胃虚寒者慎用。

配伍应用

1、配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肿。白花蛇舌草苦寒,入肺经,具有清肺热,泻肺火之功;本品长于清热解毒,又可化痰止咳,二者相配,既可清肺之热毒,又可化痰止咳,标本同治,常用于肺热咳痰,咽喉肿痛之症。

2,配茜草化瘀止血。茜草味苦性寒,入肝、心包经,可清血热,化瘀血。瓜子金可活血化瘀,凉血止血,二者相配,其能化瘀活血,凉血止血。常用于血热有瘀的吐血、衄血、便血、血痢及崩漏出血等证。

8、中药糊了还能喝吗

煎中药时,往往因为加水过少、火力过猛或忘了煎煮时间,使药汁煎干,甚至药物煎糊。于是有人二煎时多加些水,以为可以把头煎的药量熬出来。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对于煎干尚未煎糊的药物,重新加水适量,稍煮片刻,仍可服用。但是煎糊的药物成分遭到了破坏,疗效也因此降低。

而有些药物煎糊以后,产生了其他功效,如荆芥是解表药,煎糊以后变成了荆芥炭,失去了解表作用,反而产生了止血效能;还有如蒲黄用于活血,而煎糊后蒲黄炭则止血,作用恰恰相反。

茜草的功效与作用-中药茜草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肝经。

功能主治具有凉血止血、祛瘀通经之功。主治吐血、衄血、崩漏、关节痹痛、跌扑肿痛等症。

挑选与保存主产安徽、河北、陕西、河南、山东等地。以质脆,断面平坦,木部浅黄红色,气微,味微苦为佳。置干燥处。

配伍宜忌与大蓟、乌贼骨等药配伍,用于血热妄行之多种出血证,治血热崩漏效果最佳。与当归、红花、牛膝等配伍,用于血滞经闭;与川芎、赤芍、桂枝等药配伍,洽跌打损伤瘀痛及痹证骨节疼痛。

养生禁忌脾胃虚寒及无瘀滞者慎服。

关于巴戟天的做法!!!!!

巴戟天 开放分类: 生物、植物、自然、中草药、园艺 巴戟天 Radix Morindae Officinalis (英) Medicinal Indianmulberry Root...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