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肺阿胶汤的古籍论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6收藏

补肺阿胶汤的古籍论,第1张

本方用于小儿肺阴不足,阴虚有热之证。肺主气,行肃降。肺阴不足,阴虚有热,津液被灼,气逆不降,所以咳嗽气喘,咽喉干燥,咯痰不多。若久咳不止,肺络受损,痰中带血。治疗以补养肺阴为主,结合宁嗽化痰止血为法。方中阿胶甘平质粘,用量独重,功能是滋阴补肺,养血止血,为君药。臣药是马兜苓,清泄肺热,化痰宁嗽;牛蒡子宣肺清热,化痰利咽。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益肺,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合用,补肺阴,清肺热,降肺气,止咳喘。

人们常说:“补身三宝,人参、鹿茸和冬虫夏草”。冬虫夏草入肺经,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比如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肺气肿等都有着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自古以来,冬虫夏草就作为一种有着治疗疾病的功效被记载于古籍中,最早提到冬虫夏草是在现存最早的藏医著名经典《医法月王论》中,这是在公元710年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嫁到西藏后的书籍,书籍上提到了冬虫夏草功效中治疗肺部疾病的作用。

后来,在清代1757年吴仪洛著的《本草从新》中,冬虫夏草 第一次正式作为药物 被记载于古书中,“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若不取,至冬则复化为虫”,并提到它有“甘平保胪益肾,止血化痰,已劳嗽”的功效。

在这之后,也有很多中医古籍记载了冬虫夏草。

《中国药典》:“冬虫夏草甘,平。归肺、肾经。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

《金汁甘露宝瓶札记》:“冬虫夏草味甘,性温。滋补肾阴,润肺,治肺病。”

从古书中的记载和经现代科学的验证来看,冬虫夏草的主要功效在于润肺、止咳、化痰和益肾这四个方面。

冬虫夏草以入肺、入脾为主,所以对于肺虚久咳的患者来说,有着很好的功效。慢阻肺作为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慢阻肺是由于受到外邪侵袭,使得正气虚损,久病肺虚,之后更加容易感受到外邪的影响,诱使咳喘反复发作,出现“肺脾气虚、肺肾两虚”两种常见类型,属于中医“肺胀”的范畴,中医证实冬虫夏草治疗慢阻肺咳嗽、咯痰、喘息等症状有着很好的疗效。

冬虫夏草生长的海拔越高,药效越强;海拔越低,药效越差

很多人都知道冬虫夏草吃了对身体好,但也有很多人反映吃了冬虫夏草,但是一直没见到成效,这就很有可能买到了低海拔地区的冬虫夏草,低海拔地区的冬虫夏草的功效很低,对身体起到的作用很微小。

这就需要注意了:并不是所有的冬虫夏草都有好的功效。真正有功效、效果好的冬虫夏草往往是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的,比如生长在四川、青海、西藏、云南等海拔4000 5000米的高山中。

高海拔地区的空气质量好、环境污染小,光照也很强烈,非常适合冬虫夏草的生长,所生长出来的营养价值更高。

肺痈(abscess of lung、lung abscess)为病名,又名肺雍。是指以骤起发热,咳嗽,胸痛,咯腥臭脓血痰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即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症证。属于内痈之一。《金匮要略心典·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解释说:“痈者壅也,如土之壅而不通,为热聚而肺㿉也。”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

肺痈的特征为咳吐大量腥臭脓血痰。病因风热犯肺,或痰热素盛,以致热伤肺气,蒸液成痰,热壅血瘀,肉腐血败,成痈化脓。

辨证为病位在肺,属于实热证候。根据病理演变过程,可分初期(表证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如邪恋正虚,则转成慢性。

治疗应以清热散结,解毒排脓为主。针对不同病期,分别采取相应治法。在束成脓前应予大剂清肺消痈之品以力求消散,已成脓者当解毒排脓,按照“有脓必排”的要求,尤以排脓为首要措施。脓毒清除后,再予补虚养肺。

在痈脓甫溃时,蓄结之脓毒尚盛,邪气仍实,决不能忽视脓毒的清除,脓毒去则正自易复,若早予补敛,反致助邪,延长病程,即使见有虚象,亦当分清主次,酌情兼顾。恢复期虽属邪衰正虚,阴气内伤,应以清养补肺为主,扶正以托邪,但仍需防其余毒不净,适当佐以解毒排脓之品。若溃后脓痰一度清稀而复转臭浊,或腥臭脓血迁延日久,反复不尽,时轻时重,此为邪恋正虚,脓毒未净,虚实错杂,提示复燃或转为慢性,更须重视解毒排脓之法。

一般而言,溃脓期是病情顺与逆的转折点。溃脓阶段若发生大量咳血、咯血,应警惕出现血块阻塞气道;或气随血脱的危象,当按照“血证”治疗,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脓溃后流入胸腔,是为严重的恶候。此外如迁延转为慢性,有手术指征者,可请外科处理。

详见百科词条:肺痈 [ 最后修订于2016/9/20 13:56:51 共767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肺俞穴,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出自《灵枢背腧》。其肺者,肺脏也;俞者,输注者;因本穴为足太阳经背部腧穴,与肺脏有内外相应的联系,为肺经经气输注于背部之处,故被称为“肺俞穴”。肺俞穴,顾名思义,主治肺部疾患,主要为肺的脏病及气化病,对改善肺脏功能,消除肺脏功能失常所致疾病,具有不错的疗效。临床上,为治疗感冒、咳嗽咳痰、气喘等肺系疾病的重要穴位。

穴位定位:

《灵枢背腧》有言“肺俞在三焦之间,皆挟脊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铜人经》则记载“肺俞在第三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以搭手左取右,右取左,当中指末节是穴”。《针灸资生经》也言“肺俞与乳相对,引绳度之。”《针灸学》也记载“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浅层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三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三或第四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穴位主治:肺系疾病

本穴为治疗肺系疾病的要穴。肺脏,属卫,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主肃降,司呼吸,为宗气出入之所,气机出入升降的枢纽。当肺气失宣降,则卫外不固,难以抗邪于外,则可见感冒。肺为储痰之器,当肺气失宣,则排痰不畅,故见咳嗽咳痰。同时,痰浊壅肺,又会导致肺气不畅,故见气喘气促。

一、感冒。

风寒外感,一般可选用肺腧、大椎、列缺调理,可起到疏风解表,宣肺散寒的功效。风热外感,一般选用肺腧、尺泽调理。可起疏风清热,宣肺解表之效。

二、咳嗽咳痰

《医学三字经》载“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医学实在易》也有言“咳嗽病五脏六腑皆有之,然必传于肺而始作”。这些古籍都说明了咳嗽与肺脏的密切关系。肺腧穴,为治疗肺脏疾患的重要穴位,同样其也尤其擅长治疗咳嗽咳痰。《玉龙赋》记录“丰隆、肺腧,咳嗽称奇”;《玉龙歌》也载“咳嗽需针肺腧穴”;《胜玉歌》同样记载“若是痰涎并咳嗽,治却应当灸肺俞”。所以说,肺俞穴治疗咳嗽,自古常用,其也确实具有良好作用。当我们治疗外感风寒咳嗽时,常取肺腧、风门、列缺、丰隆穴调理,具有疏风散寒、温肺止咳的功效。如果是外感风热咳嗽,我们可取肺俞穴、风门穴加尺泽穴、丰隆穴,用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切记:肝火犯肺、阴虚肺热、邪热犯肺等肺脏热性病者,慎灸本穴,不然会助火刑金,使病情加重。

本穴保健方法:

针刺法:斜刺05 08寸。

灸法:可选用艾柱灸或艾条灸,也可三伏天灸。切记,热性肺病慎灸。

按摩法:以两拇指或食中二指分开以指腹揉,每天8-10分钟,可起到理气化痰的功效。(尤其适合小儿咳嗽,推拿保健)

肺主一身之气,即《素问·五脏生成篇》所说的“诸气者,皆属于肺”,以及《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说的“肺者,气之本”。肺主一身之气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人体之气的生成必须有赖于肺吸入的清气。肺吸入清气,既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又是人体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宗气的生成,更直接与肺吸入的清气密切相关。所谓“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啕中,命日气海”(《灵枢·五味》)。大气者,即指自然界清气。气海者,膻中也,为宗气积聚之昕。 其次,体现在肺对全身气机具有调节作用。肺的呼吸运动,乃是气的升降出人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肺有节律的一呼一吸,是维持和调节全身气机正常升降出入的重要因素。因此,肺的呼吸异常必然会导致机体气机的阻滞不畅或升降出入的异常。 肺主气的功能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和调,清气吸入充足,宗气生成有源,气机容易调畅。若肺气不足,不仅会引起呼吸功能减弱,而且会影响宗气的生成和运行,而出现咳喘无力,气少不足以息,动则更甚,声音低怯,体倦乏力等气虚(尤其是宗气虚)的症状。肺气虚损,呼吸功能减弱,亦可出现胸闷、腹胀等气机壅滞之症。结合肺气能宣发卫气于肌表,因而肺气虚还可出现因卫表不固而自汗,畏风,易于感冒等症。

补肺阿胶汤记载于《小儿药证直诀》,其组成为阿胶9g、牛蒡子3g、炙甘草3g、马兜铃6g、杏仁6g、糯米6g,具有养阴补肺,镇咳止血之功效。主治肺虚有热证。本方不仅用于小儿肺阴不足,阴虚有热所致咳喘,成人也可以使用。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咯血属于阴虚有热的患者,均可服用。

补肺阿胶汤具有比较明显的调节、促进免疫功能的作用及解痉、平喘、止咳、化痰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属阴虚、有热、咯血者应当有治疗作用,但是如果是病原微生物感染诱发者应配合使用有效抗生素。该方剂中的糯米现代医学认为其有抗肿瘤作用,尚未发现其对呼吸系统功能的影响,应进一步探讨。

详见百科词条:补肺阿胶汤 [ 最后修订于2017/5/9 14:11:48 共356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补肺阿胶汤的古籍论

本方用于小儿肺阴不足,阴虚有热之证。肺主气,行肃降。肺阴不足,阴虚有热,津液被灼,气逆不降,所以咳嗽气喘,咽喉干燥,咯痰不多。若久...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