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祛风散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古籍中的祛风散简介,第1张

《永乐大典》卷一三八七九引《大方》方名祛风散组成白附子1两,白术1两,白芷1两,薄荷叶1两,藁本1两,防风(去叉)1两,芎脑1两,羌活1两,天麻1两,山药1两,细辛1两,全蝎(去毒)1两,甘草(爁)2钱,藿香2钱。功效理气祛风。主治手足肢体麻痹。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煎7分,去滓服。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医方类聚》卷二一四引《仙传济阴方》方名祛风散组成生川乌3钱,白术3钱,白芷3钱,甘草2钱。主治遍身麻痹。用法用量上温酒调,吞下五补丸。《万氏家抄方》卷一方名祛风散组成郁金2两,大黄4两,白牵牛6两(半生半熟),防风2两,槟榔4两,皂刺10两。主治疠风风虫。用法用量空心无灰酒调下。制备方法上为末。《扁鹊心书·神方》方名祛风散组成天南星2两(泡),生姜1两(同南星制),防风2两,甘草1两。主治风寒头痛,遍身拘急,破伤风,洗头风,牙槽风,肩背痓直,口噤。用法用量每服4钱,加生姜7片,水煎服。取汗;无汗再服。制备方法上为末。《古方汇精》卷一方名祛风散组成虎胫骨1两(炙酥,为末),没药5钱(为末)。主治历节风痛,昼夜不止,半身不遂。用法用量每服1钱,温酒调服。制备方法2味和匀。《疡科遗编》卷下方名祛风散组成天南星(姜汁炒)3钱,僵蚕(炒)3钱,防风3钱,白芷3钱。主治一切痈疽溃后透风,并诸般跌扑破伤风。用法用量每服3钱,童便和好酒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痘疹传心录》卷十八方名祛风散组成防风、川芎、白芷、黄芩、细辛、甘草、羌活、薄荷、当归。主治真气虚弱,客邪侵袭风府,传于筋骨,天柱骨倒,项软垂下而无力。用法用量水煎服。《石室秘录》卷一方名祛风散组成防风3钱,荆芥1钱5分,苍术5分,茯苓2钱,炒栀子2钱,枳壳1钱,丹皮1钱,白芥子1钱。主治强壮之人伤风。用法用量水煎服。《秘传大麻疯方》方名祛风散组成人参、茯苓、甘草、僵蚕、羌活、防风、厚朴、藿香、蝉蜕、麻黄、薄

详见百科词条:祛风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5:30:09 共182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洞天奥旨》卷八:开郁散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开郁散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穷乡便方》:开郁散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开郁散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古方汇精》卷一 41 组成 42 主治 43 开郁散的用法用量 44 制备方法 45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开郁散 开郁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kāi yù sǎn

2 《洞天奥旨》卷八:开郁散

21 处方

白芍15克 当归6克 白芥子9克 柴胡3克 炙甘草24克 全蝎3个 白术9克 茯苓9克 郁金6克 香附9克 天葵草9克

22 功能主治

治肝胆郁结之瘰疬。

23 开郁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24 摘录

《洞天奥旨》卷八

3 《穷乡便方》:开郁散

31 处方

羌活、陈皮、半夏、木通、大腹皮、槟榔、茯苓、抚芎、连翘、甘草、栀子仁、香附米各等分。

32 功能主治

火病。

33 开郁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34 摘录

《穷乡便方》

4 《古方汇精》卷一 41 组成

真郁金3钱,生明矾1钱5分。

42 主治

惊痰瘀血,流滞心窍,及忧郁气结,致成失心癫痫诸症。

43 开郁散的用法用量

青竹叶汤调服。

4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45 各家论述

盖郁金入心去血,明矾能化顽痰也。

古籍中的开郁散 《顾松园医镜》:[卷二·礼集]木部

最降逆气,其气芬芳,故能调中气。〕开郁气而散结气。〔辛香能开郁散结。〕止心腹疼痛,〔调中开郁散结之

《本草求真》:[上编卷三散剂]温散

(芳草)入肝开郁散滞活血通经香附米(专入肝胆。兼入肺)。辛苦香燥。据书备极赞赏。能入肝胆二经开郁(

《本经逢原》:[卷一山草部]贝母

便难,同青黛治人面恶疮,同连翘治项上结核,皆取其开郁散结化痰解毒之功也。《本经逢原》清张璐公元161

《本草从新》:[卷七木部]丁香

单用柿蒂、取其苦温降气、济生加丁香生姜、以取其开郁散痰、亦尝收效、朱氏但执以寒治热、矫枉之过矣。)

《本草纲目拾遗》:[卷五草部下]浙贝

  高适

  端午 登高

  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这首诗的原注说:“时未收长安。”唐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至德二载(757)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九月唐军收复长安,诗可能是该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

  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劈头一个“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象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使人不觉是用典,达到了前人提出的“用事”的最高要求:“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邢邵语)正因为此处巧用典故,所以能引起人们种种的联想和猜测: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里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这样写,不仅以个别代表一般,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而且这是由登高饮酒的叙写自然发展而来的,是由上述陶渊明因无酒而闷坐菊花丛中的典故引出的联想,具有重阳节的节日特色,仍贴题目中的“九日”,又点出“长安故园”,可以说是切时切地,紧扣诗题。诗写到这里为止,还显得比较平淡,然而这样写,却是为了逼出关键的最后一句。这句承接前句,是一种想象之辞。本来,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之辞显然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这一结句用的是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余意深长,耐人咀嚼,顿使全诗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出现了一个飞跃。

  颗诗心 一样情怀——江总与岑参的重阳诗比较谈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微山亭赋韵》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乡菊,应傍战场开。

  ——岑 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重阳是中国一个重要的节日。关于这个节日的来源,古籍早有记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古代,九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所以叫重阳,又叫重九。

  佳节来临,兄弟姐妹,亲朋至友,总是欢聚一堂,共度良辰。“邀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宋祁《九日置酒》),大家开怀畅饮,竟至于“诸山未醒重阳酒”(王苹《秋怀诗》),“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会饮》)。而那些因种种原因不能团聚的人,则“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苦厌繁机少适怀,欣逢重九启宾罍。”(韩琦《乙巳重阳》)平时为公务所累,为家事所牵,到了重阳,似觉宽余,人们便要开怀畅饮了。但重阳饮酒,只是节日活动的一个内容。佳节之际,适值菊花吐蕊之时,故赏菊品菊,便成了古时节日的风尚。宋代范成大的“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重阳后菊花二题》),虽是讥诮之语,但藉此,不难想象节日这天,“出门俱是看花人”的空前盛况。重阳节还有其他的一些活动,如登高、插茱萸、放风筝等。“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孟浩然《九日》),“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崔曙《九月登望仙台呈刘明府》),“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刘长卿《九日登李明府北楼》),“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高骈《风筝》)等诗句,都再现了重阳佳节那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习。

  到了重阳,文人墨客,则常常诗思泉涌,情感难抑。南陈诗人江总的《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微山亭赋韵》和唐代诗人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就是两首著名的重阳佳作。

  江总在陈时,官至尚书令,到晚年,陈灭于隋,从此郁郁寡欢。诗人在回扬州途中经山东微县微山亭所咏的这首重阳小诗,就在强烈的故乡之念中,流露出亡国的隐痛。

  重九之日,岑参正行军在外。时逢安史之乱,一直戍守边关的诗人,眷恋家乡,记挂社稷,字里行间,渗透着思乡意、爱国情,一腔热血,忧国忧民。

  应该说,这不同时代的两首同题材诗作,题旨是很接近的。作者“每逢佳节倍思亲”,但这种思念又不只为区区儿女情所囿,而能廓开胸襟,系念国家、人民,其情怀,不是给人凄苦,而是予人激昂,情感强烈,感染力强。

  诗歌以情感人,怎样将这种“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引人共鸣,诗人总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采取不同的艺术角度。江总的诗即景抒情,感情比较含蓄。作者思乡心切,但全诗没有一言一句直接发泄这种情怀,前两句言所见之景:流云南逝,大雁南归;后两句言所想之境:故乡篱菊,花事何如?但实景虚象,绝非随意拈来,而是精心择用。这样,故土之眷尽在这眼前、远处的景物之中;亡国之恨,则全蕴于景点构成的图画里。

  相对地说,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情感要率直强烈了许多。作者赋陈其事,直接叙状自己的行动心理,表情达意。前两句先叙自己的节日无聊。据史料记载,陶渊明九月九日没酒喝,心中闷闷不乐,便坐在宅边菊丛中采菊,远远望见穿白衣的王弘送酒来,便匆匆迎上去,捧起酒就喝。而现在岑参却更不如陶令。当然,作者并非要像陶潜那样有酒则喜,他的“强欲登高”、“无人送酒”只是突现自己的孤寂、失落。何以有这样的情感?后两句则袒露心迹,兵荒马乱,战燹不断,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菊花无情,自开自谢,可鲜艳的花朵却硝烟笼罩,其景其情,何其悲哀!作者不只因孤身在外,念起故乡的菊景,而是伤时感事,表露反对战乱,渴求和平的心迹。

  角度虽有异,诗心出一辙。江总和岑参,虽身处不同的时代,但都有一颗关心国运和民瘼的诗心,其拳拳情愫,不能不给人以启迪、激励。

  当然,古代也有不少诗人在佳节时流露出感伤的情绪。“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时到秋末,万物零落,天气寒冷,风露交加;草茂已去,园木凋谢;天宇澄彻,空阔渺远;哀蝉声断,群雁南鸣。这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一诗描写的重阳景象,诗人由景衰色弱,联想到人生的劳顿与死亡,表现了重阳这个特定节日的独特感受。与陶渊明有同样感慨的还真不少。宋朝李清照《醉花阴·重阳》词云:“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西风卷帘,黄昏东篱,把盏临风,怎能不黯然销魂?哪里只是“人比黄花瘦”,分明是触景生情,情使形劳!重阳之时,正处深秋,人们望着“落木无边江不尽”(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的萧瑟景色,自然会想起人生的秋天,感叹韶光易逝,上述两篇作品正是这种感情的流露。其他如“九日清樽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陈师道《九日寄秦觏》),“几年回首梦云关,此日重来两鬓斑”(朱熹《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蓬鬓转添今日白,菊花犹似去年黄”(鲁渊《重九》)等,都是这种感情的流露。我们不能说发出这些感叹的诗人思想境界不高,因为封建时代令有才智者境途窘迫,难展宏图,“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乃是封建社会的悲剧。但也确有不少诗人于萧瑟中振作,积极进取。元代张养浩《九日》咏叹:“云山自笑头将鹤,人海谁知我亦鸥。幸遇佳晨莫辞醉,浮云今古剧悠悠。”诗语蕴藉,风度潇洒,显示了豁达的襟抱。宋代苏洵尽管是“佳节久从愁里过”,但仍然“壮心偶旁醉中来”(《九日和韩魏公》)。宋代另一诗人韩琦则“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九日水阁》),表现了自己一生正气、矢志不渝的志向。明代李东阳的笔下,重阳美景境界开阔:“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九日渡江》)。而唐代白居易那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襟怀,更是令人钦敬:“满园菊花郁金黄,中有孤丝色白霜。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重阳席上赋白菊》)诗人以金黄郁郁的菊花喻少年,以中间夹杂的白霜孤丝喻年长,作者并不以孤独年老而寡欢,却以少年意气在“歌舞席”上一展风采。这种青春焕发的精神、乐观开朗的性格、积极用世的思想,给人启迪、促人奋起!明末清初杰出的爱国主义领袖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云:“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短短一首重阳之作,诗人怀挚友,发豪情,表达爱国尽忠的诚心,抒发忘我报国的志向,其一腔爱国热血,汹涌澎湃,悲壮激昂,撼人心魄,动人魂灵!这种感情基调,与江总、岑参诗中所流露出的,还是比较接近、令人可敬的!

目录 1 拼音 2 《江西中医药》:金黄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金黄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金黄汤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金黄汤 1 拼音

jīn huáng tāng

2 《江西中医药》:金黄汤

21 处方

金果榄10克,黄精18克,密蒙花6克,谷精草8克,急性子9克,菟丝子9克,枸杞子13克,炙甘草5克。

22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清肝补肾,明目退翳。主实证热证。

23 金黄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2次服,每日1剂,日服2次。第3次加入杭菊花9克,白蒺藜12克,水煎后熏洗患眼,每晚1次。

24 摘录

《江西中医药》

3 《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31 方名

金黄汤

32 组成

郁金(锉)1两,瞿麦穗1两,生干地黄1两,车前叶1两,芒消1两,滑石1两。

33 主治

小便出血,水道中涩痛。

34 金黄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古籍中的金黄汤 《圣济总录》:[卷第九十六]小便出血

钱匕、搅匀,食前温服。治小便出血,水道中涩痛,金黄汤方郁金(锉)瞿麦穗生干地黄车前叶芒硝滑石(各一

《幼科心法要诀》:[卷四喘证门]肺虚作喘

虚喘气乏声短涩,洁古黄汤效捷,百合固金化虚痰,本事黄清虚热。注虚喘之证,气乏声音短涩,以洁古黄

《喉科指掌》:[卷之五大舌门第六]左雀舌

根。初起将针挑破,以去其血,吹金不换。六味汤加三黄汤、凉膈散治之。如久之必烂,用龙骨生肌散收功。(三

《张氏医通》:[卷十五]舌门

黄连泻心汤(伊芳尹三黄汤下)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凉膈散(方祖)甘露饮(二冬膏下)金沸草散(咳嗽门)

《原要论》:总附鼻涕鼻衄诸方论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