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善本现存的还有几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8收藏

四库全书善本现存的还有几部?,第1张

四库全书善本现存三部半。

文津阁《四库全书》具有独特的历史文献价值:

1、从七部《四库全书》的成书时间来看,文津阁是北方四阁中最后完成的一部,距第一部文渊阁《四库全书》成书已有三年之久,对已发现的讹误、遗漏当有所补正。

2、文津阁本是档案明确记载曾经乾隆亲校,并由纪昀亲自三校的抄本,几乎每册均有校核记录,其编校质量优于包括文渊阁本在内的其他诸本。

3、就仅存的三部半《四库全书》看,文津阁本保存最为完整,其他三阁本均分别据文津阁本加以补抄。经学者核对录异,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与文津阁本在篇卷、文字、《永乐大典》辑佚本、序跋、附录、提要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文津阁《四库全书》所保存下来的一些文献资料已是海内孤篇。

扩展资料

统治意义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以“稽古右文”为名,推行文化专制政策的产物,乾隆帝对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分别采取全毁、抽毁和删改的办法,销毁和篡改了大批文献。

《四库全书》突出了儒家文献和反映清朝统治者“文治武功”的文献,把儒家著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把儒家经典放在四部之首,把一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轻视科技著作,认为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是“异端之尤”,可以“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

除了农家、医家和天文算法类收录少数科技著作之外,一般科技著作是不收录的;排斥了有民主色彩或敢于批评儒家思想的文献及戏曲和通俗小说如宋元杂剧、话本小说、明代传奇等。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的特点及创作背景:

《四库全书》是一部规模庞大的解题书目。它不同于正史中的艺文志是史书的组成部分,而与《别录》、《祟文总目》、《直斋书录解题》等同样是书目的单行本。因而它在各部类的序论、解题、作者介绍、版本源流等方面,不像史志目录那样受篇幅的限制,因而可以尽量作11必要的叙述和评论,从而使它成为清代规模最大的解题书目。

本书分为“著录”书和“存目”书两大部分,是一个创例。“著录”书,写为定本,收入《四库全书》之内;‘存目”书是不收入《四库全书》的。

《百科全书》的特点及背景

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也作Encyclopedia)(闽东语罗马拼音: ba kow zu'owng ts'ju) 是指一种大型参考书。采用词典的形式编排,收各科专门名词、术语,分列条目,详细解说,比较完备的介绍文化科学知识。有包罗万象的综合性的百科全书,也有专科性的百科全书,如医学百科全书、工程技术百科全书等。

百科全书是对人类过去积累的全部知识或某一类知识的书面摘要。

四库全书的图书分类和特点如下:

《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开编,并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成立四库全书馆,正式启动编修工作,历经十年,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著成。本书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

先后共计4200余名学者和专业人员参与此书的编辑工作,其中任命的正、副总裁以下的官员就有360多人。历时14年最终完成。《四库全书》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图书典籍非常丰富,其中有不少珍本秘籍。

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  

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

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

蒙学和小学。

蒙学内容包括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百姓、友学琼林、曾广先文。《四库全书》写于清代乾隆年间,四书五经早于清代。《四库全书》应包含四书五经。《四库全书》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云等360多名高级官员和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袭,历时13年。

该丛书分为经、史、子、籍四个部分,故称四库。它基本上囊括了所有的中国古籍,所以被称为全书。

简介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

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共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36000余册,约八亿字  。规模是《永乐大典》的三倍半。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卷一 经部一 ,卷二 经部二,卷三 经部三,卷四 经部四。    

卷五,经部五,卷六 经部六,卷七 经部七,卷八 经部八 。  

卷九 经部九,卷十 经部十,卷十一 经部十一,卷十二 经部十二 。   

卷十三 经部十三,卷十四 经部十四,卷十五 经部十五,卷十六 经部十六 。   

卷十七 经部十七,卷十八 经部十八,卷十九 经部十九,卷二十 经部二十。    

卷二十一 经部二十一,卷二十二 经部二十二,卷二十三 经部二十三,卷二十四 经部二十四。    

卷二十五 经部二十五,卷二十六 经部二十六,卷二十七 经部二十七,卷二十八 经部二十八。    

卷二十九 经部二十九,卷三十 经部三十,卷三十一 经部三十一,卷三十二 经部三十二。    

卷三十三 经部三十三,卷三十四 经部三十四,卷三十五 经部三十五 ,卷三十六 经部三十六。    

卷三十七 经部三十七,卷三十八 经部三十八,卷三十九 经部三十九,卷四十 经部四十。    

卷四十一 经部四十一,卷四十二 经部四十二,卷四十三 经部四十三,卷四十四 经部四十四。    

卷四十五 史部一,卷四十六 史部二,卷四十七 史部三,卷四十八 史部四。    

卷四十九 史部五,卷五十 史部六,卷五十一 史部七,卷五十二 史部八。    

卷五十三 史部九,卷五十四 史部十,卷五十五 史部十一,卷五十六 史部十二。    

卷五十七 史部十三,卷五十八 史部十四,卷五十九 史部十五,卷六十 史部十六。    

卷六十一 史部十七,卷六十二 史部十八,卷六十三 史部十九,卷六十四 史部二十。    

卷六十五 史部二十一,卷六十六 史部二十二,卷六十七 史部二十三,卷六十八 史部二十四。    

卷六十九 史部二十五,卷七十 史部二十六,卷七十一 史部二十七,卷七十二 史部二十八 。   

卷七十三 史部二十九,卷七十四 史部三十,卷七十五 史部三十一,卷七十六 史部三十二。    

卷七十七 史部三十三,卷七十八 史部三十四,卷七十九 史部三十五,卷八十 史部三十六。    

卷八十一 史部三十七,卷八十二 史部三十八,卷八十三 史部三十九,卷八十四 史部四十。    

卷八十五 史部四十一,卷八十六 史部四十二,卷八十七 史部四十三,卷八十八 史部四十四。    

卷八十九 史部四十五,卷九十 史部四十六,卷九十一 子部一,卷九十二 子部二。    

卷九十三 子部三,卷九十四 子部四,卷九十五 子部五,卷九十六 子部六。    

卷九十七 子部七,卷九十八 子部八,卷九十九 子部九,卷一百 子部十。    

卷一百一 子部十一,卷一百二 子部十二,卷一百三 子部十三,卷一百四 子部十四。    

卷一百五 子部十五,卷一百六 子部十六,卷一百七 子部十七,卷一百八 子部十八。    

卷一百九 子部十九,卷一百十 子部二十,卷一百十一 子部二十一,卷一百十二 子部二十二。    

卷一百十三 子部二十三,卷一百十四 子部二十四,卷一百十五 子部二十五,卷一百十六 子部二十六。    

卷一百十七 子部二十七 ,卷一百十八 子部二十八,卷一百十九 子部二十九,卷一百二十 子部三十 。   

卷一百二十一 子部三十一,卷一百二十二 子部三十二,卷一百二十三 子部三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子部三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子部三十五,卷一百二十六 子部三十六,卷一百二十七 子部三十七,卷一百二十八 子部三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子部三十九,卷一百三十 子部四十,卷一百三十一 子部四十一,卷一百三十二 子部四十二 。   

卷一百三十三 子部四十三,卷一百三十四 子部四十四,卷一百三十五 子部四十五,卷一百三十六 子部四十六。    

卷一百三十七 子部四十七,卷一百三十八 子部四十八,卷一百三十九 子部四十九,卷一百四十 子部五十。    

卷一百四十一 子部五十一,卷一百四十二 子部五十二,卷一百四十三 子部五十三,卷一百四十四 子部五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子部五十五,卷一百四十六 子部五十六,卷一百四十七 子部五十七,卷一百四十八 集部一。    

卷一百四十九 集部二,卷一百五十 集部三,卷一百五十一 集部四,卷一百五十二 集部五。    

卷一百五十三 集部六,卷一百五十四 集部七,卷一百五十五 集部八,卷一百五十六 集部九。    

卷一百五十七 集部十,卷一百五十八 集部十一,卷一百五十九 集部十二,卷一百六十 集部十三。 

卷一百六十一 集部十四,卷一百六十二 集部十五,卷一百六十三 集部十六,卷一百六十四 集部十七。    

卷一百六十五 集部十八,卷一百六十六 集部十九,卷一百六十七 集部二十,卷一百六十八 集部二十一。    

卷一百六十九 集部二十二 ,卷一百七十 集部二十三,卷一百七十一 集部二十四,卷一百七十二 集部二十五。    

卷一百七十三 集部二十六,卷一百七十四 集部二十七,卷一百七十五 集部二十八,卷一百七十六 集部二十九。    

卷一百七十七 集部三十,卷一百七十八 集部三十一,卷一百七十九 集部三十二,卷一百八十 集部三十三。    

卷一百八十一 集部三十四,卷一百八十二 集部三十五,卷一百八十三 集部三十六,卷一百八十四 集部三十七。    

卷一百八十五 集部三十八,卷一百八十六 集部三十九,卷一百八十七 集部四十,卷一百八十八 集部四十一。    

卷一百八十九 集部四十二,卷一百九十 集部四十三,卷一百九十一 集部四十四,卷一百九十二 集部四十五 。   

卷一百九十三 集部四十六,卷一百九十四 集部四十七,卷一百九十五 集部四十八,卷一百九十六 集部四十九。

卷一百九十七 集部五十,卷一百九十八 集部五十一 ,卷一百九十九 集部五十二,卷二百 集部五十三。

扩展资料    

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

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永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

永乐年间修订的《永乐大典》原书只有一部,现今存世的皆为嘉靖年间的抄本,对于原书的去向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的区别:

1、时代背景不同:

《永乐大典》是大明永乐年间由皇帝朱棣先后命解缙和姚广孝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超级类书。《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

2、规模不同:

《永乐大典》是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合集,全书22,87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共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36000余册,约八亿字。规模是《永乐大典》的35倍。

3、现存完整度不同:

2008年后《四库全书》大部分内容已经恢复。如今《四库全书》只存3套半,其中文渊阁本原藏北京故宫,后经上海、南京转运至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一部)。

文溯阁本1922年险些被卖给日本人,现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津阁本于1950年由中国政府下令调拨到中国国家图书馆,这是唯一一套原架原函原书保存的版本。而文澜阁本则藏于浙江省图书馆。

《永乐大典》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长陵,但大典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后人以修书之名窃走,现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

-四库全书

-永乐大典

四库全书善本现存的还有几部?

四库全书善本现存三部半。文津阁《四库全书》具有独特的历史文献价值:1、从七部《四库全书》的成书时间来看,文津阁是北方四阁中最后完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