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实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实力,第1张

截至2015年底,总、分馆文献资源累积量约1100余万册(件)。其中纸质藏书800余万册,以及近年来大量引进和自建的中国国内外数字资源,包括各类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多媒体资源约300余万册(件)。馆藏中有150万册中文古籍,其中20万件5至18世纪的珍贵书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外文善本、金石拓片、1949年前出版物的收藏均名列中国国内图书馆前茅,为研究家所珍视。此外,还有燕京大学学位论文、名人捐赠等特色收藏。

1书刊报纸

据2016年1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北京大学图书馆总馆收藏中外文图书263万余种,其中外文图书含有30多个语种;中外文报刊4万余种,外文报刊以英文为主。收藏图书年增长量在5万种以上、报刊年增长量在5千种以上。

2古籍文献

古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最重要的馆藏之一,据2016年1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古籍文献总量达150万册,其中善本古籍约2万余种、20余万册。2008年以来,北大图书馆共有352部古籍善本分别入选由文化部确定、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二、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古籍收藏具有规模宏大、种类齐全、特藏丰富、珍品众多的特点。重要的馆藏中,以年代划分,有敦煌卷子288号,宋、元刻本300余种,明刻本近万种;以出版国别划分,有日本本2000余种、朝鲜本200余种;以制作方式划分,有抄、稿、写本9000余种,活字本3000余种;以内容类型划分,有方志近5000种,家谱2200余种,还有多个小说戏曲专藏,如车王府曲本1536种,马廉不登大雅之堂藏戏曲小说928种,程砚秋御霜簃藏曲本1400余种。馆藏金石拓片4万余种、8万余件,包括了缪荃孙艺风堂、张仁蠡柳风堂二家的全部藏拓。此外还收藏有2000余种中国古代舆图。

北大馆在CALIS技术支持下建设的“秘籍琳琅——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古文献资源库”,是完整展示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的网络平台。北大馆牵头建设的“学苑汲古——高校古文献资源库”,更是汇集了包括北大图书馆在内的中国国内24所高校图书馆藏古籍元数据60余万条、书影20余万幅,电子图书835万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籍书目数据库之一。北大图书馆古籍阅览室收藏有一百余部大型古籍影印本丛书,约含古籍8万种。不少分馆也有古籍收藏,其中考古文博学院分馆、中文系分馆、信息管理系分馆的部分古籍书目数据已经录入古文献资源库中,其他分馆所藏古籍的书目数据今后也将陆续进入该资源库。

3特藏文献

据2016年1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北京大学图书馆特藏文献有:地方志、晚清民国旧报刊、民国图书、西文东方学文库、中德学会旧藏、中法大学旧藏、侯仁之赠书、方志彤赠书、侯思孟赠书、欧盟文献、英美政府外交档案的微缩胶卷和胶片、珍贵西文文献、学位论文、北大文库、季羡林赠书、张芝联赠书、钱端生赠书、段宝林赠书、宿白赠书、台湾文献。

4学位论文

据2016年1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位论文体系建有:北京大学学位论文、燕京大学学位论文、北大名师学位论文等体系。其中:

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收藏1981年以后自北京大学毕业的所有博、硕士学位论文,以及部分优秀学士论文。阅览地点为西区309学位论文阅览室,可通过OPAC或北京大学学位论文库检索。

燕京大学学位论文:收藏有燕京大学的学士和硕士论文,共2600多篇,其中包括许多当代著名学者的论文手稿真迹,十分珍贵。燕大论文内容涉及的学科范围较广,对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历史、政治等有重要的参考作用。阅览地点为西区318特藏室。具体可通过燕京大学学位论文库检索。

北大名师学位论文:存于西区313北京大学文库,共收藏有12种: 北大名师学位论文  姓名论文题目毕业院校学位论文形式陈岱孙 The Relation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al Expenditures and Density of Population in Massachusetts 美国哈佛大学 博士 论文原件之复印件 陈翰笙 The Conference of Ambassadors in London, 1912-13, and the Creation of Albanian State 美国芝加哥大学 硕士 论文原件之复印件 陈振汉 The Location of the Cott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美国哈佛大学 博士 论文副本 董申保 The Crystalline Schists of Lower Allagnon Valley, Central Massive, France 法国克莱蒙非朗大学 博士 论文原件 费孝通 亲迎婚俗之研究 燕京大学 学士 论文原件 冯友兰 A Comparative Study of Life Ideals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博士 正式出版之复印件 侯仁之 An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Peiping 英国利物浦大学 博士 论文原件之复印件 胡适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cal Method in Ancient China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博士 正式出版 李宪之 Die Kälteeinbrüche in Ostasien 德国洪堡大学 博士 正式出版 王力 Une Prononciation Chinoise de Po-Pei 法国巴黎大学 博士 正式出版 乐森璕 Die Korallenfauna des Mitteldevons aus der Provinz Kwangsi, Südchina 德国马堡大学 博士 正式出版 赵乃抟 Richard Jones:An Early English Institutionalist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博士 正式出版 5民国旧报刊

据2016年1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晚清至民国期间的报刊达一万余种,旧报纸六百余种,有不少孤本、珍本,为收藏和研究者所珍视。这一珍贵特藏主要源于老北大及燕京大学的旧藏,也有少量原中法大学和中德学会的旧藏。晚清至民国报刊对于了解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以及这一动荡巨变时期思想学术、军事政治、教育文化、语言文学、社会风俗等方方面面的嬗变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为保证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图书馆陆续引进和开发了各类应用系统,如数字图书馆门户系统、统一检索平台、统一认证系统、学科导航系统、电子资源导航系统、虚拟咨询系统、网络培训系统、科技查新系统、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系统,以及数字资源加工系统群、数字化服务系统群、元数据著录系统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加工平台。为进一步发现、挖掘和揭示图书馆特色资源,还先后推出了学位论文提交、编目和发布系统、古文献编目和发布系统(秘籍琳琅)、北大名师人物数据库、北京历史地理数据库、民国报刊数据库等宝贵的数字特藏。

2000年,图书馆与校内其他单位联合成立的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研究所开展了有关数字图书馆模式、标准规范(元数据、数字加工标准等)、关键技术、互操作层与互操作标准、数字图书馆门户等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并开始进行大规模应用实践,为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在进行研究和应用实验的同时,还开始进行部分项目的建设,并本着“边建设、边服务”的原则,逐步实现在校园网上提供服务,如电子资源导航系统、学位论文提交与检索系统、多媒体点播系统、古籍拓片示范数据库检索系统、北大名师档案、教学参考书系统、网络课程服务等。2006年建成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门户,将统一检索、统一认证、资源调度与整合等各种新技术融入到数字图书馆建设当中。

国家图书馆古籍资源的类型包括国家图书馆藏善本和普通古籍、甲骨、敦煌文献、碑帖拓片、西夏文献、赵城金藏、地方志、家谱、年画、老照片等。

我国的古籍:

1、《永乐大典》——百科类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占卜、戏剧、工艺、农艺等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2、《四库全书》——百科类

《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包括了我国几千年来的重要文化典籍,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

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

3、《梦溪笔谈》——科学类

《梦溪笔谈》就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本书由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撰,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

我国古籍的价值:

1、文献价值。古书籍所描述记载的史料非常丰富,是研究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古籍的价值首先体现于它的文献价值。

2、版本价值。古籍的版本种类很多,一般来说,稿本、旧抄本、古本、初刻本、精刻本以及各类活学本等版本的价值较高。

3、艺术价值。有些古籍字体雕刻精美,印刷水平较高,如精写本、写刻本、精刻本、各种套印本、短版、拱花、版画等。

4、学术价值。如名家稿本、精校本以及在录某一学术领域有独到见解或较为少见的稿本、写本、批校本、过录本等,都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5、文物价值。有些古书,抄写或刻印年代久远,流传又稀少,如宋刊元椠存世不多,无论从纸质、墨迹、印刷技能,装帧水平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文物考古价值。

文溯阁本《四库全书》,在1966年10月移交甘肃省图书馆保存。现在仍在甘肃图书馆。

《四库全书》曾经七个保存地方是北京皇宫内的文渊阁、京郊圆明园的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奉天故宫的文溯阁,被称为内廷四阁

  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扬州大观堂的文汇阁、杭州西湖圣因寺的文澜阁,合称南三阁

  后来,乾隆考虑到文人学子读书的方便,又命令增抄三部《四库全书》,并在文化发达、文人荟萃的江浙新建三座藏书楼,即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扬州大观堂的文汇阁、杭州西湖圣因寺的文澜阁,合称南三阁。这三阁的《四库全书》均对外开放,而且鼓励文人学子入内阅看,在办理手续后,还可以把书借出抄录。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编写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最初成书四部,分藏于紫禁城文华殿后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合称“北四阁”。后来为了方便南方士子读书又续抄三部,分贮于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宗阁、杭州的文澜阁,合称“南三阁”。

  两百年间,七部《四库全书》迭经战乱,屡遭焚难,文源阁、文宗阁、文汇阁藏本已不复存世,文澜阁本也曾一度散失。上世纪三十年代,杭州藏书家丁丙、丁申意外地发现,有人用文澜阁本的《四库全书》的书页当包装纸。于是兄弟两人收藏到一些残本。文溯阁本曾遭日本侵略军的抢掠,剩余残本保存在甘肃省图书馆。文渊阁本则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被运到台湾收藏,书架、书函依然留在故宫。文津阁本1913年从承德启运,1914年到京后暂存故宫文华殿,1915年由京师图书馆正式接收,现为国图镇馆之宝。而且国图保存的《四库全书》是现今惟一原架、原函、原书一体存放的一部,共128架,6144函,36304册。

  过去认为《四库全书》七部是一样的。上世纪80年代,台湾商务印书馆曾影印出版文渊阁《四库全书》,给使用者以极大的方便。1991年底,当国家图书馆杨讷研究员主持进行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与文津阁《四库全书》原书核对录异的工作时,却有了惊人的发现。在完成的集部和史部中,集部收书1273种,存有差异者788种,占62%;史部收书566种,存有差异者290种,占51%,差异程度也各不相同。

  专家表示,因为《四库全书》保存情况相对较好,暂没有修复计划。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在翰林院开设了四库全书馆,任命东阁大学士刘统勋等人为总裁官,翰林院编修纪晓岚等人为总纂官,以明代遗书《永乐大典》为基础,以宫廷藏书和征集自全国的书籍为补充,编纂由“经、史、子、集”四大门类构成的《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成书后共抄写了七部,分贮于七座专用藏书阁中。分别为北京皇宫文渊阁、盛京(沈阳)老皇宫文溯阁、北京圆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这四阁均在北方,史称北四阁)及南方的扬州大观堂文汇阁、杭州圣因寺文澜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史称南三阁)。这“北四、南三”七座藏书阁,虽然规模大小和精致程度有所不同,但建筑样式均以宁波天一阁为模板。藏书阁名称中的“渊、源、溯、津、汇、澜”等字,既反映著文化传承的渊源关系,也包含著希望以水镇火的意图。镇江文宗阁的“宗”字虽然没有“三点水”,但出自“百川朝宗归于海”的典故,也有“水”的寓意。扬州文汇阁与镇江文宗阁及阁内贮藏的两部《四库全书》,在太平天国期间,于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战火。

  杭州文澜阁也在1861年毁于战争。文澜阁本《四库全书》损毁过半,后由杭州藏书家丁氏兄弟组织人力赴北京抄补得以续全,但因原书只存一半,故有半部之称。此书现藏浙江省图书馆。现在的杭州文澜阁是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的。

  故宫中的文渊阁,在午门内的文华殿北侧,如今已是书去楼空。文渊阁本《四库全书》,是七部书中成书最早的一部。此书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圆明园文源阁及阁内贮藏的文源阁本《四库全书》于咸丰十年(1860年10月18日)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焚毁。

  沈阳文溯阁,在沈阳故宫内,文溯阁本《四库全书》,在1966年10月移交甘肃省图书馆保存。

  承德文津阁,在避暑山庄内。袁世凯任民国总统期间,内务部为在故宫前半部开办古物陈列所,下令将避暑山庄的文物调运北京。

  1931年6月25日,国立北平图书馆在北海西侧建成,文津阁本《四库全书》移入图书馆新楼贮藏,图书馆门前的街道也因此命名为文津街,并沿袭至今。1987年,国家图书馆在紫竹院建成,文津街的老北图更名为国图分馆,所藏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也移至国图新馆的文津厅内收藏。

  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共计36,304册,贮书所用的6,750个木制书函和128个木质书架,均为乾隆时期的避暑山庄文津阁原物。国家图书馆与商务印书馆不久前合作影印出版的《四库全书》,就是以文津阁本为原本影印的。

  至于当年纪晓岚等人编纂的《四库全书》底本,原收藏于清代翰林院。翰林院旧址就在今东长安街公安部院内。1900年义和团进攻东交民巷使馆区时,翰林院及《四库全书》底本一同毁于战火。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留下了不少的名言佳句供我们赏读。现在科技非常的发达,想要读书可以通过很多的渠道。不过我个人还是觉得去图书馆读书的氛围更加雅致一些,能闻到很多墨香的味道,就着几缕阳光,好不惬意!但是图书馆可不是我们现代才有的专属读书屋,早在周代的时候,我国就设立了图书馆,只不过,那个时候的叫法和现在不同,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古代图书馆的演变之路吧。

上面我们说到,中国图书馆的雏形在周代的时候出现,那个时候就有为保存盟约,档案等与皇室有关的资料而设立的“盟府”。只是那个时候,所谓的图书馆更多的是为皇室服务,没有涉及到平民阶层

到了西汉时期,著名宰相萧何在宫中设立用以藏书的石渠阁,天录阁。那个时期,汉武帝对待文学典藏很是重视,保存下来了很多古书,建立了一定的保护机构。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像这样文化机构的建立,一般来说都是从皇宫贵族开始,经过蹭蹭更迭转变,才变成大家都乐而享之的东西。其实这也是必然,在古代,平民吃饱已经很艰难,何谈文化层面的保护呢。

汉代还设立了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官员——秘书监,这也是现代图书管理员的雏形了。在唐代之前,图书馆都是皇族才能创立的,民间是不允许有这么大规模的藏书的。但是唐代是一个分界河,这个时期百花齐放,文化开明,也出现了民间私人的图书馆!因为唐代印刷术的广泛运用,所以大量的书籍被创造出来,出现民间藏书馆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到了明代,图书馆也越来越多,在很多机构都设立的藏书馆,资本主义的萌芽开始滋长,文化的昌盛自然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其实一直到清朝,还没有图书馆三个字的出现,在每个朝代都有它们独特的称呼。第一次出现图书馆三个字是在光绪三十三年,建立了江南图书馆,也正是从这开始,图书馆才是我们现在所认识的图书馆,走向了大众。

图书馆的历史更迭还有很多细致的划分,我们不多做赘述。现在的图书馆已经是一个平等享受知识的地方,在这种地方,每个人都有汲取知识,享受书籍的权利。

所以,你有多久没进过图书馆了呢?

  当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

  书 名

  四库全书(文渊阁本)

  作 者

  [清]永瑢 纪昀等编纂[1]

  ISBN

  9787532572717

  类 别

  百科历史

  定 价

  320000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清代

  装 帧

  精装

  开 本

  32开

  主要内容

  经、史、子、集四部

中山公园,周末两天有。据说周五也有,但还是星期六早上最好

印象里听大家说淘书,淘的可是旧书。如果这般说,在济南淘书就实在没啥好说的,因为这地卖旧书的实在太少了,没啥淘。原来不大买书的时候,济南新华书店系统有个旧书店,叫济南古籍书店。后来找了去,却看见那书店关门了。每次从那门外过去,望里瞅瞅,书还摆着,有好多尘土,可就是不再经营了。估计里面有些好书,只好有点遗憾。不过想想也无所谓,人的遗憾多着呢,岂止光书?也是在古籍书店的那一片,还有个特价书店,也是新华书店的。一直经营着,有时候去看看。有次见过几本阿城的,就是作家出版社的那套花皮小书,没有买,后来就没有了。我的兴趣不大在这上面。后来零星的买了几本:《小乘佛学》[俄]舍尔巴茨基,邓殿臣翻译的南传佛教小部经典《长老偈 长老尼偈》,海广学会编译的《圣经大辞典》,等等,都是些常见的书。还有,那里有个特点:中华的、上古的一本也没有。这片地方很久不去了,也不想去了,去不去的那些书一直不变样。

据说,目前山师附近经营的的古籍书店,就是接续的原来那个济南古籍书店。可旧书实在少,盛在几面小书架上,经常去看看,满意的实在不多,有些早年齐鲁书社的书。齐鲁书社早年出的那些书有些确实不错,不过也没有买几本。不喜欢看的,看不着的,书再好也不买。齐鲁书社印的那5本《吕澄佛学论著选集》新书真不错,我就经常看,并且买了两套。

中山公园的旧书现在有点名气了,常在网上淘书的济南书友,有时在那接接头。礼拜那两天营业,有些人去的很早,人还挺多的。我有时候也去。那的书变动很少,隔几个月看看还是那些书。书价是便宜,有时候见一些老大爷挑一早上还真抱不少,瞅瞅那书,几块钱一本的《红楼梦》什么的。有一回见卖张默生的《庄子新释》,年岁倒是很早的,还残本,上面毛笔签着张先生的名字,那书到处都怪怪的。老板说这是签名本,卖80块。笑了笑就走了,心里觉得张先生写的字不应该那么不好看吧。不过,这就算中山公园眼里的尖货了。还碰到几本书,都不成套:余先生的《四库提要辨证》[4],姜亮夫《楚辞通故》[4]手写影印,后来有人也买走了。个人没买几本书,买过一本《圣经〈研用本〉》,品相还是很好的。中山公园的旧书市很久不去了。

济南找旧书还有一个地方,英雄山文化市场里有家小店,本是专卖中华、商务新书的,老板挺喜欢旧书,也带着卖些旧书。他的新书一律七五折,我从那买过不少新书。旧书也买过几本,特别平常,没什么好说的。好的旧书都留在老板手里了,看着挺好,问问人家就是不卖。

济南卖旧书的基本就这几个地方,挺寒碜的,跟别的城市一点也没法比。或者还有些小游击旧书摊吧,却也很少能碰见。本人买旧书也很少,到是时常买新书。买的新书也是很常见的,有些印度的,古希腊的,基督教系统的,穆斯林世界的,不懂外文,全是翻译过来的本子;国内儒、释、道的经典也买了些。不会写文章,在书局发这个帖子为了备案卖点旧书,赚点积分,:)请大家支持。

参考资料:

http://wwwwansongpucn/bbs/read121350114html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