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庵歌的全诗和注释。
桃花庵歌全诗原文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忒风颠,我咲世人看不穿。
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桃花庵歌译文:
桃花坞里有一座桃花庵,桃花庵里则有一个桃花仙。
桃花仙人自然种了很多桃花树,他还把桃枝折拿去换酒来喝。
酒醒了也只是在桃花树前静坐,睡觉时也要在桃花树下安眠。
就这样花前花后日子一天又一天过去,如这般酒醉又酒醒不知不觉一年又一年逝去。
只希望在赏花饮酒的日子中死去,也不想鞠躬弯腰在那些官员的车马前。
车前马后的日子是富人的兴趣所在,酒盏与花枝则是穷人命中之缘。
如果将富贵与贫穷相比,自然是一个在平地上,一个在天宇间。
如果将清贫生活与车马劳顿相比,他们得到了奔波之苦,我得到的是闲适之乐。
世人都笑看我太过于疯疯癫癫,我却嘲笑他们看不穿尘世的真相。
还记得汉代五位帝王的陵寝,如今没酒也没花都已锄做了农田。
译文
桃花坞里有桃花庵,桃花庵下有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了桃树,又折下桃花枝去抵酒钱。
酒醒了也只是坐在桃花前,喝醉了就要在桃花下睡觉。
日复一日的在桃花旁,年复一年的酒醉又酒醒。
不愿意在华贵的车马前弯腰屈从,只希望在赏花饮酒中度日死去。
车马奔波是富贵人的乐趣所在,而无财的人追寻的是酒盏和花枝。
如果将富贵和贫贱相比,那是天壤之别。
如果将清贫的生活与车马劳顿的生活相比,他们得到的是奔波之苦,我得到的是闲适之乐。
世间的人笑我太疯癫了,我笑他们都太肤浅。
还记得五陵豪杰的墓前没有花也没有酒,如今都被锄作了田地。
弘治乙丑年三月桃花庵的主人唐寅作。
桃花庵歌
明代:唐寅
桃花坞裏桃花庵,桃花庵裏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忒风颠,我咲世人看不穿。
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弘治乙丑三月桃花庵主人唐寅。
扩展资料:
桃花庵歌赏析
这首诗中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的两个意象是“花”和“酒”。
桃花,最早见诸文学作品,当于《诗经·周南》之《桃夭》篇,本意表达一种自由奔放的情感。而至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一出,桃花便更多地被用来表达隐逸情怀了。古代,桃还有驱鬼辟邪的意思,而“桃”与“逃” 谐音,因有避世之意。在唐寅的诗中,“桃花”这一意象频频出现。试举几例: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把酒对月歌》)
桑出罗兮柘出绫,绫罗妆束出娉婷。娉婷红粉歌金缕,歌与桃花柳絮听。 (《桑图》)
野店桃花万树低,春光多在画桥西。幽人自得寻芳兴,马背诗成路欲迷。 (《题画四首其一》)
花开烂漫满村坞,风烟酷似桃源古。千林映日莺乱啼,万树围春燕双舞。 (《桃花坞》)
草屋柴门无点尘,门前溪水绿粼粼。中间有甚堪图画,满坞桃花一醉人。 (《题画廿四首其十五》)
不难看出,例中桃花意象都是用来表达闲居和隐逸生活的。
“酒”,在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代士人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用来表达悲壮慷慨情怀,更与世事苍凉、傲岸不羁、独行特立结缘。晋有刘伶、嵇康,唐有“饮中八仙”,宋有东坡“把酒问青天”,而到了明代,又有了唐寅醉酒花下眠。
唐寅在世时声名已著,除在绘画史上拥有突出地位外,在诗词上亦有独创的成就。其诗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警拔清新,在当时独树一帜,并以其独特超凡的个性和艺术气质,从一个侧面,给那个自由、开放近乎荒唐、混沌的时代做出典型、生动的诠释。
桃花庵歌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盖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世人笑我忒疯颠,我哄世人看不穿。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翻译:
桃花坞里有桃花庵,桃花庵下有桃花仙。桃花仙人种了桃树,又折下桃花枝去抵酒钱。酒醒了也只是坐在桃花前,喝醉了就要在桃花下睡觉。日复一日的在桃花旁,年复一年的酒醉又酒醒只希望在赏花饮酒中度日死去,不愿意在华贵的车马前弯腰屈从。
车马奔波是富贵人的乐趣所在,而无财的人追寻的是酒盖和花枝如果将富贵和贫贱相比,那是天壤之别。如果将清贫的生活与车马劳顿的生活相比,他们得到的是奔波之苦,我得到的是闲适之乐。世间的人笑我太疯癫了,我笑他们都太肤浅还记得五陵豪杰的墓前没有花也没有酒,如今都被锄作了田地。
赏析:
全诗画面艳丽清雅,风格秀逸清俊,音律回风舞雪,意蕴醇厚深远。虽然满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艳字眼,却毫无低俗之气,反而笔力直透纸背,让人猛然一醒。唐寅诗画得力处正在于此,这首诗也正是唐寅的代表作。
诗歌前四句是叙事,说自己是隐居于苏州桃花坞地区桃花庵中的桃花仙人,种桃树、卖桃花沽酒是其生活的写照,这四句通过顶真的手法,有意突出“桃花”意象,借桃花隐喻隐士,鲜明地刻画了一位优游林下、洒脱风流、热爱人生、快活似神仙的隐者形象。
次四句描述了诗人与花为邻、以酒为友的生活,无论酒醒酒醉,始终不离开桃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时光流转、花开花落而初衷不改,这种对花与酒的执著正是对生命极度珍视的表现。
下面四句直接点出自己的生活愿望:不愿低三下四追随富贵之门、宁愿老死花间,尽管富者有车尘马足的乐趣,贫者自可与酒盏和花枝结缘。通过对比,写出了贫者与富者两种不同的人生乐趣。
接下去四句是议论,通过比较富贵和贫穷优缺点,深刻地揭示贫与富的辩证关系:表面上看富贵和贫穷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但实际上富者车马劳顿,不如贫者悠闲自得,如果以车马劳顿的富贵来换取贫者的闲适自在,作者认为是不可取的。
这种蔑视功名富贵的价值观在人人追求富贵的年代无异于石破天惊,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超脱豁达的人生境界,是对人生的睿智选择,与富贵相连的必然是劳顿,钱可以买来享受却买不来闲适、诗意的人生,尽管贫穷却不失人生的乐趣、精神上的富足正是古代失意文人的人生写照。
这首桃花诗是是唐寅最有名的作品之一,脍炙人口。有人认为这首诗写得是飘逸潇洒,是唐寅一生快活自在的写照;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他消极避世,悲观无奈之余的感情寄托。
浪漫缤纷的季节里,桃花姹紫嫣红,群芳争艳,少了哪一种色彩,都会显得孤单,都会有几分的失落,正如人生,不就因为她七彩的颜色和个中的滋味,才更令人痴迷执著。清新固然可人,但绚丽同样惹人垂青。一个失意但风情仍然的文人,倚于桃花树下,身影随桃枝晃动,或不时轻步桃花丛中,手提酒壶酒杯,饱餐秀色,安静而又闲适,又放荡不羁。这种生存境界,不是有超凡意境的雅士所不能为。
与唐伯虎的生活经历联系一下,也不难看出,到如此境界还能这样超凡脱俗,也确属不易。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地位比较低下,在当世“显亲扬名”主导下,刻苦学习,11岁就文才极好,并写得一手好字。16岁中秀才,29岁参加南京应天乡试,获中第一名“解元”。次年赴京汇考,“功名富贵”指日可待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大地主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遭受刑拷凌辱。才华横溢的唐伯虎,考中秀才第一名案首,参加乡试,又中解元不料会试时却因牵连科场冤狱,无端受到牵连,自此才高自负的唐寅对官场的“逆道”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有人说这时的唐伯虎对红尘心灰意冷,产生了远离尘嚣的念头,但终不能舍弃,只好忘情于桃花,选择了消极的生活方式。
自建桃花阉,种上些许桃树,寄情于在桃花林的宁静,但也时时见桃花的多资多彩,这是矛盾的结合,也是诗人的感情之结,到底难以适怀。不要看写得很平静,用桃花换买酒的钱,喝醉了就在桃花丛中睡,酒醒了就坐于花前,赏心悦目,悠闲自在;后面写的应该是一些感怀,“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虽然说是只愿天天以酒买醉,相伴着花开花落,只一心想着过这种日子,虽然平凡但不失惬意,就是不愿在达官贵人面前弯腰。可以说是一种气节,也可以说是一种酸楚,这与他多次入仕联想起来就很明白了。“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这几句诗说出了诗人心中平实的胸襟,你富贵我贫穷,各不相干,你有你的娇奢*欲,我有我的酒盏花枝,但是两相比较,我在天堂你在地狱,你成天忙于用心于存亡之道,我可是悠闲得很。到这里自然地,就想有了陶渊明那种归去来辞中的欢快之情,却与阮籍穷途之哭有同种情怀但有不同表现,但诗人还对红尘心存幻想,不然唐伯虎若真是看破仕途也不会有很长时间的堕落,与同乡“狂生”张灵交友,纵酒不视诸生业,后在好友祝允明规劝下,才发奋读书,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远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诸名山,并荡舟于洞庭湖、彭蠢,然后郁郁回到苏州。文人总是心怀“治国、齐身平天下”的抱负,但他们的远大理想总是与现实产生很多冲突,虽然感悟是很多,诗人的博闻强识和复杂的感悟到底使自己与社会格格不入,时不予他们;可能诗人自己也有自作多情,作茧自缚之感,但总是想找一个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广大的民众尽一点绵薄之力,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没有知音,得不到人们的理解,人们记住的往往只有他们的狂傲和疯癫。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结果总是让人郁闷的,苦闷的诗人也只有用富有的才华和无尚的灵性道自己的寂寞和痛苦,就是在诗情中把持自己,这也保持了自己,不至于走向精神的孤凉和感情的荒原,最后只能得一片净土,了却一生,“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做不成豪杰,也可能没有花没有酒,但还可以用情于桑梓,独享这田野之趣。
唐伯虎选择了远离尘世,与桃花为友,但仍心存天下,矛盾的心情与对现实的无奈纠集于胸。但仍不可说他是消极避世,悲观厌世,他的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这不是出世之人所能的。他晚年信佛,也算是找到感情寄托,而桃花只是他抒发胸臆的媒介而已,也是他感情的一种象征,既艳丽又潇洒。
唐伯虎这首桃花诗,是其风格的典型代表,行文的优雅,真切平易,口语化的表述,意境警拔清新,通过对物我一体的尽情描绘,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人坎坷的感情经历和复杂生活背景,后人读来,余味仍存。
桃花坞里有座桃花庵,桃花庵里有个桃花仙,桃花仙人种着很多桃树,他摘下桃花去换酒钱。酒醒的时候静坐在花间,酒醉的时候在花下睡觉,半醒半醉之间一天又一天,花开花落之间一年又一年。(我)只想老死在桃花和美酒之间,不愿意在(达官显贵们的)车马前鞠躬行礼、阿谀奉承,车水马龙是贵族们的志趣,酒杯花枝才是像我这种贫穷者的缘分和爱好啊。
如果将我的贫贱和别人的贫穷来比较,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如果将我的贫贱和达官显贵的车马相比较,他们的到了纵意驰骋,我却得到了闲情乐趣。别的人笑话我很疯癫,我却笑别的人看不穿世事,君不见那些豪杰之士虽然也曾一时的辉煌,如今却墓冢不存,只能被当作耕种的田地,(哪有我唐寅倚花饮酒这样的洒脱,倜傥)。
说到桃花庵,这里有一个故事。说是唐伯虎当年在苏州看上了一处房子,是别人废弃的别墅,“长久未有人别业”。苏州还有个地名,就叫桃花坞。据记载,唐伯虎在决定买房时,因为没有钱,只好用自己的部分藏书作抵押,向京城一位当官的朋友借的钱。后来,他用了两年多时间努力写字画画卖钱,才还清了购房款。
表现了作者平凡真实中带有庸俗消极一面的真实内心,带有愤世嫉俗之意气。
《桃花庵歌》是明代画家、文学家、诗人唐寅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节选如下: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译文如下:
桃花坞里有座桃花庵,桃花庵里有个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着很多桃树,他摘下桃花去换酒钱。
酒醒的时候静坐在花间,酒醉的时候在花下睡觉。
半醒半醉之间一天又一天,花开花落之间一年又一年。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这一年,上距唐寅科场遭诬仅六年。唐寅曾中过解元,后来受到科场舞弊案牵连,功名被革,在长期的生活磨炼中,看穿了功名富贵的虚幻,认为以牺牲自由为代价换取的功名富贵不能长久,遂绝意仕进,卖画度日,过着以花为朋、以酒为友的闲适生活。
作品赏析
通观全诗,共描绘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汉朝大官和富人的生活场景,一幅是明朝唐寅自己的生活场景。前者只用了“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碌碌”等十几个字,就把汉朝大官和富人的生活场景传神地勾勒了出来。
后者则描写得比较详细,诸如“种桃树”、“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酒盏花枝隐士缘”等皆是此列。
虽然满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艳字眼,却毫无低俗之气,画面艳丽清雅,风格秀逸清俊,音律回风舞雪,意蕴醇厚深远,意象生动、鲜明而有深义。
——桃花庵歌
桃花庵歌的全诗和注释。
本文2023-10-31 18:06:0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7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