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的国学与水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3收藏

水文化的国学与水,第1张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从一开始就孕育着思想内容丰富的水文化。国学精粹中,各家都在自身所主崇的思想基调上形成了内容各异的水文化。在水景观的营造中,适当融入国学精粹中不同思想学派的水文化,能为景观注入鲜活的气息。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营造水景观时,充分了解这些不同思想学派所感悟出的水文化。当然,这些国学中的水文化必须与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融合,才有生命力。 易学中有关水文化的论述,最广为人知的应该是阴阳五行说了。阴阳五行说是我国先民在接触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实践中,通过观察与思考而建立的一种影响很大的哲学思想观念。它是一种自发的朴素的唯物论,并具有辩证法初步思想因素,是我国人民所独创的一种学说,广泛渗透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各个领域。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其中的水主智,其性聪,其情善,其味咸,其色黑。《三命通会》中也对五行之水有相关论述,指出“水之性润下,顺则有容”、“水不绝源,仗金生而流远”等特点。

此外,易学中与水有关的记述还涉及到河图洛书的典故。《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认为八卦乃据河洛推演出来,后人也多以河洛解释八卦来源。易学中认为,河图最初出于龙马背上,而洛书处于神龟壳上;龙马出于孟河,而神龟则出于洛河。可见,河图洛书的诞生都是与水紧密关联的。

虽然易学中有关水的记录和论述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两点,但可以总结出的是:易学只是对水这一物质形态本身有所探究,而对水文化的认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并没有将水性上升到一种学派思想的高度。 儒家认为,水代表了德,人们应该向水学习,君子应该像水那样不断流动和永不停息,顺其自然地加强道德修养。

水为孔孟思想中重要的意象及哲学思想表达的隐喻。就意象与哲学思想的关系而言,水思想并非独立于孔孟哲思之外,而是与孔孟思想紧密联结。孔孟思想以尚水之动为主轴,流贯其中,呈现出日进不懈、自强不息的直线流动模式。 《论语》和《孟子》等儒家代表作中较多地提到了尚动之水与行仁、为政和心性等的关系。《论语·雍也》中,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述了水与行仁的关系。《孟子·离娄上》中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论述了水与为政的关系。《孟子》借水喻人性的精辟论述更是对后人影响尤深:“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也?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善,其性亦犹是也。”

由以上内容可知,孔孟之水思维除前人所论之政治、心性及治水等范畴之外,更与孔孟理想境界有关。孔孟水思维具有从宗教仪式转化为理性道德的发展脉络。就时间之今天、昨天与明天三种面向来说,孔孟所关心的是对“今天”的执著与体悟。尚动之水与孔孟思想关系论述中,可以发现日进不止之水与孔孟自强不息、及时奋斗的精神有着密切的关联。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这种“无为”并非真的无所作为,而是以“无为而无不为”,其实质还是一种有为,这一点,与水之“以柔克刚”、“柔中见刚”的社会性情极为相似。道家以水象征道在流变,比喻柔弱可以战胜刚强,天下“攻坚强者莫胜于水”。可见,道家思想与水,其实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以柔克刚”、“柔而隐则于内”本质的共同展现。

道家《老子》、《太一生水》、《管子·水地》等作品中都有关于水性的深刻阐述。《老子》书中许多章节的内容都与水有关联,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在《老子》书中,“水”是“道”的物理原型,“道”是“水”的哲学升华,二者如影之与形,关系十分密切。《太一生水》承袭了老子的尚水思想。“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这体现了在宇宙演化中,太一生成天地之先,水起了关键的作用,“太一生水”说是对老子“尚水”思想的承袭与发挥。《管子·水地》从宇宙发生论的角度,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水为“万物之本原”的学说。它发挥了老子尚水的思想,强调了水的作用。

道家有关水的论述体现了“道”柔而不争的无为之道的德性,它与茶性、人性可以说是一体的。可见水的性质水动不息,静则保在其中。所以水被老子喻为上善。它随着自然的运行与变化而存在。它在方为方,在圆为圆,顺自然而成行。世上万物生长都离不开水,它总是向低处流。它的特性构成了老子道家思想的核心。 水文化不仅仅存在于以上三大思想派别中,它在兵家、墨家等诸多思想派别中广泛存在。

兵家的孙子汲取他人对“水”的思辨认识,借助了古代中国盛行的象形思维方式,从水的自然特性体悟到了兵家以弱胜强的战略发展观和以柔克刚的战术策略观。《孙子兵法》一书就有15处提到水,一是使用“水”字的本义,主要见于《行军篇》和《火攻篇》;二是采用明喻类比的方式,辩证地以水喻兵,借水的形象阐述自己对战争规律的认识,主要见于《形》、《势篇》和《虚实篇》。如《孙子兵法·虚实篇》就认为“兵”、“水”同形:“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困地而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墨家则出现了专门针对水攻的专著,如《墨子·备水》。墨子作为先秦诸子百家中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极力反对侵略战争,力主并实践防御,即用防御战争来反对战争,实现“武装和平”。《备水》篇中就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对付水攻的措施。

水文化遗产的主要特点体现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水文化的表层,是承载精神文化的基础,是展示精神文化、提升水利形象的物质条件和有效载体。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水文化的中间层次,是精神文化落到实处的有力保证,也是水利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水文化的核心,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基础,起统领的作用。

水文化遗产的主要特点体现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

1、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水文化的表层,是承载精神文化的基础,是展示精神文化、提升水利形象的物质条件和有效载体。包括被改造、具有人文烙印的水利工程、水工技术、治水工具等。

2、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水文化的中间层次,是精神文化落到实处的有力保证,也是水利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包括与水有关的法律法规、风俗习惯、宗教仪式及社会组织。

3、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水文化的核心,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精神基础,起统领的作用。包括与水有关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业精神、科学著作以及文学艺术等。

绍兴水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它的具体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突出治水精神:自古以来,绍兴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常年受到水灾的困扰,因此当地人民在治水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形成了献身、求实、创新的治水精神。

丰富的水务文化:绍兴水文化源远流长,自古文人墨客就喜爱聚集于水边写诗题画,而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绍兴水墨文化。此外,在水上交通工具、渔业、水产养殖等领域也有着丰富的水务文化。

独特的水乡民俗:绍兴水乡民俗千姿百态,不仅有龙舟竞渡、荷花节等活动,还有吴越文化庙会、河鲜美食、水乡婚俗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给游客提供了难得的体验和感受。

优美的水乡自然景观:绍兴市区内东栅、南浔等地的河道,有许多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江南水乡里闲适的船家、漂亮的拱桥、静谧的河面,构成了绍兴独特的水乡自然景观。

总之,绍兴水文化是一种多样化、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在历经沧桑的历史长河中积淀而成,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也成为了绍兴市区的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探索。

《水经注》记载的内容如下:

1、自然地理

所记大小河流有1252条,从河流的发源到入海,举凡干流、支流、河谷宽度、河床深度、水量和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冰期以及沿河所经的伏流、瀑布、急流、滩濑、湖泊等等都广泛搜罗,详细记载。

2、人文地理

所记的一些政区建置往往可以补充正史地理志的不足。所记的县级城市和其他城邑共2800座,古都180座,除此以外,小于城邑的聚落包括镇、乡、亭、里、聚、村、墟、戍、坞、堡等10类,共约1000处。

3、学科资料

除了丰富的地理内容外,还有许多学科方面的材料。诸如书中所记各类地名约在2万处上下,其中解释的地名就有2400多处。所记中外古塔30多处,宫殿120余处,各种陵墓260余处,寺院26处以及不少园林等。可见该书对历史学、考古学、地名学、水利史学以至民族学、宗教学、艺术等方面都有一定参考价值。

扩展资料

郦道元为了著作此书,他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引书多达437种,辑录了汉魏金石碑刻多达350种左右,还采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传说故事等,并对所得各种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亲自实地考察,寻访古迹,追本溯源,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本书实际上是中国北魏以前的古代地理总结,书中许多珍贵资料早已失传,不少人从中可以辑佚或校正一些古籍。

《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经注》保存了许多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多的参考价值。

参考资料-水经注

目前国际间对水文化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关水和人类文明形成的关系,水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角色,也就是水的文明史、利用史。

二是世界不同民族、国家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对水的观念、认识、宗教信仰,使用和利用水的社会规范、行为模式等文化要素 。

三是人类在改造水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有文化内涵的物质结果。

四是当代人类的水文化价值观、观念、使用和管理水的行为模式、社会规范等。 五是水教育体系的构建,包括学校与公众教育。国际上,目前在水文化方面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 水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水文化和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关系、在人类的文明过程中水文化扮演的角色; 水与资源管理、保护、利用的土著 。

知识和传统文化的价值问题; 水文化与应对气候变化、环境危机的可持续的途径; 水文化政策、水文化权、水文化教育等~

人水和谐、水技术的艺术化、水技术水平的飞跃性提升;

是人类文明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人水和谐仅从技术的角度很难解决,因此水的文化价值开始受到重视

人与水的和谐是水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重视水文化建设,促进人水和谐,生态教育是一种有效途径

水文化的国学与水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从一开始就孕育着思想内容丰富的水文化。国学精粹中,各家都在自身所主崇的思想基调上形成了内容各异的水文化。在水景观...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