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北齐文学家刘昼名人名言大全100句摘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4收藏

古代北齐文学家刘昼名人名言大全100句摘抄,第1张

刘昼,人名,一位是指北齐文学家,字孔昭,写有《金箱璧言》等文章。

刘昼名人名言:

祸之所生,必由积怨;过之所始,多因忽小。

凡人之心,险於山川,难于知天。

百战百胜,非用兵之善也。善用兵者,不战而胜,善之善也。

故谋能制敌者,将也;力能胜敌者,卒也。

故不趋利而逃害,不忻生而憾死,不可以威胁而变其操,不可以利诱而易其心。

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各抱自然之性,非可强变者也。士有忠义之性,怀真直之操,不移之质,亦如兹者也。

不伐在于有功,不矜在于有德,不言归于冲退,谦挹之流也。

谦者,在于降己,以高下卑,以圣从鄙。

在贵而忘贵,故能以贵下民;处高而遗高,故能以高就卑。

夫知进而不知退,则践盈满之危;处存而不忘危,必履太山之安。

阳极而降,阴极而升,日中则昃,月盈则亏,此天之常道也。

过者,怨之梯也;怨者,祸之府也。

代之善人少,而恶人多,则举者寂寞,而谗者喧哗。

誉者,扬善之枢也,毁者,宣恶之机也。

故臣子之于君父,则有献可替否讽谏之文,知交之于朋友,亦有切磋琢磨相成之义。

而不听善言,是耳聋也,非其耳之有塞,善言不入耳乎

夫人之将疾者,必不甘鱼肉之味;身之将败者,必不纳忠谏之言。

君子重正言之惠,贤于轩璧之赠,乐闻其过,胜于德义之名。

为衣冠者,己手不能,则知越乡借人以制之;至于理身,而不知借言以修其行,是处其身轻,而于冠重,不亦谬乎

面之所以形,明镜之力也;发之所以理,玄栉之功也;行之所以策,善言之益也。

人目短于自见,故借镜以观形;发拙于自理,必假栉以修束;心暗于自照,则假言以策行。

礼然后动,则动如春风,人不厌其动;时然后言,则言如金石,人不厌其声。

言者,风也;无足而行,无翼而飞,不可易也。

言语在口,譬含锋刃,不可动也。动锋刃者,必伤喉舌。

日月者,天之文也;山川者,地之文也;言语者,人之文也。

是以君子量才而授任,量任而授爵,则君无虚授,臣无虚任。故无负山之累,折足之忧也。

以小量大,必有枉分之失;以小容大,则致倾溢之患;以重处轻,必有伤折之过;以轻载重,则致压覆之害。

小非大之量,大非小之器,重非轻之任,轻非重之制也。

为有宽隘,量有巨细,材有大小,则任其轻重,所处之分,末可乖也。

文以赞治,武以凌敌,趋舍殊律,为绩平焉。

织者渐进,耕者渐退,进退异势,成务等焉。

五行殊性,俱为人用,文武异材,为国大益。

盛暑炎蒸,必藉凉风;寒交冰结,必处温室。

规者,所以法圆,裁局则乖;矩者,所以象方,制镜必背。

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姬姜,无弃憔悴。此之谓也。

因事施用,仍便效才,各尽其分而立功焉。

故伊尹之兴上功也,长胫者使之蹋锸,强脊者使之负土,眇目者使之准绳,伛偻者使之涂地。

俗之观士者,见其威仪屑屑,好行细浩,乃谓英彦;士有大趣不修容仪,不惜小检,而谓之弃人。

大道混然无形,寂然无声,视之不见,听之不闻,非可以影响求,不得以毁誉称也。

今人不知命之有限,而妄觊于分愿;命在于贫贱,而穿凿求富贵;命在于短折,而临危求长寿。

故善恶之命,若从天堕,若从地出,不得以理数推,非可以智力要。

命相吉凶,悬之丁天。命当贫贱,虽富贵,犹有祸患;命当富贵,虽欲杀之,犹不能害。

受气之始,相命既定,即鬼神不能移改而圣智不能回也。

命者,生之本也;相者,助命而成者也。命则有命,不形于形;相则有相,而形于形。

觉而问之,知典官有爱于己也,以越职之故而加诛焉。

春日丽天,而隐者不照;秋霜被地,而蔽者不伤,遇不遇也。

患齐而死生殊,德同而荣辱异者,遇不遇也。

命运应遇,危不必祸,愚不必穷;命运不遇,安不必福,贤不必达。

性见于人,故贤愚可定;命在于天,则否泰难期。

贤不贤,性也,遇不遇,命也。

人之通,犹水之通也;德如寒泉,假有沙尘,弗能污也。

水之性清动,壅以堤则波纽而气腐;决之使通,循势而行,从涧而转,虽有朽骸烂卉,不能污也。

入井望天,不过圆盖;登峰眺目,极于烟际。

势苟就壅,则口目双掩;遇必属通,则声眺俱明。

通之来也,非其力所招,壅之至也,非其智所回。

观其意也,非苟欲以愚胜贤,以短加长,由于人心难知,非可以准衡乎!

俗之常情,莫不自贵而鄙物,重己而轻人。

以面露外而心伏内,故善饰其情,潜奸隐智,终身不可得而见也。

而欲求其情,不亦难乎!不洁在面,人皆耻之;不洁在心,人不肯愧。

照之於外,不可而伪内者也,而伪犹生焉;心在人之内,而智又在其内,神亦照焉,外之於内,无所取徵也。

喜不必爱,怒不必憎,笑不必乐,泣不必哀,其藏情隐行,未易测也。

心有刚而色柔,容强而质弱,貌愿而行慢,性懁而事缓,假饰於外,以明其情。

天有春夏秋冬,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不可而知之也。

天地阴阳之难明,犹可以术数揆而耳目可知。

故其象可观,不能匿其影;有形可见,不能隐其迹;有声可闻,不能藏其响;有色可察,不能灭其情。

故鸟有择木之性,鱼有选潭之情,所以务其翔集,盖斯为美也。

目之能见,蓬之能高,托日之光,附风之势也。

天之始旭,则目察轻烟;岁之将暮,则蓬卷云中。

故所托英贤,则迹光名显,所附暗蔽,则身悴名朽。

大热煊赫,焦金烁石。

荆岫之玉必含纤瑕,骊龙之珠亦有微纇。

鱼无水,则不可以生;人失足,必不可以步;国失民,亦不可以治;先王知其如此,而给民衣食。

衣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民恃衣食,犹鱼之须水,国之恃民,如人之倚足。

身之有欲,树之有蝎。树抱蝎则自凿,身抱欲反自害。

塞先于未形,禁欲于危微。

顺者福之门,逆者祸之府。

外疾之害,轻于秋毫,人知避之;内疾之害,重于泰山,而莫之避。

物有美恶,施用有宜;美不常珍,恶不终弃。

夏商之衰,不变法而亡;三代之兴,不相袭而王。

蝎盛则木断,欲炽则身亡。

珠莹则尘埃不能附,性明而情欲不能染也。

春葩含日似笑,秋叶泫露如泣。

今处绣户洞房,则蓑不如裘;被雪沐雨,则裘不及蓑。

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

亟战则民凋,不习则民怠,故兵不妄动,而习武不辍。

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救饥者以圆寸之珠,不如与之橡菽,贻溺者以方尺之玉,不如与之短绠。

人之将疾者必不甘鱼肉之味。

荃荪孤植,不以岩隐而歇其芳;石泉潜流,不以涧幽而撤其清。

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

祸福同根,妖祥共域。祸之所倚,反以为福;福之所伏,还以成祸。

小利,大利之贼;小祸,大祸之津。敬贪小利则大利必亡,不遗小祸则大祸必至。

外疾之害,轻于秋毫,人知避之;内疾之害,重于泰山,而莫之避。

珠莹则尘不能附,性明而情欲不能染也。

者福之门,逆者祸之府。

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衾。

棠溪之剑,天下之栝也,用获穗,曾不如钩镰之功也。

忠孝仁义,德之顺也;悖傲无礼,德之逆也。顺者福之门,逆者祸之府。

居不隐者,思不远也;身不危者,志不广也。

荆岫之玉,必含纤瑕,骊龙之珠,亦有微隙。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名人名言大全摘抄

纪晓岚 即纪昀(1724年6月-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清代文学家。直隶河间府(今河北献县)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份,卒于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

四岁开始启蒙读书,十一岁随父入京,二十一岁中秀才,三十一岁考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代表著作《阅微草堂笔记》。

纪晓岚名人名言:

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不老泉。

生我的,我不敢。我生的,我不*。其余无可无不可。

牛皮拧鞭鞭打牛,苇草织席席盖苇。

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

客从江南来,来时月上弦;悠悠行旅中,三见光清圆;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谁谓月无情,千里远相逐。

半夜归心三径远,一囊秋色四屏香;床前未觉黄金尽,镜前难教白发长。

忆息花间初识面,红袖半掩,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碧梧桐,深深院,谁料得两情何日教缱绻。

谁种潇潇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妖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君子不党,遇难必有人周济之。

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名人名言警句大全摘抄

陈子昂(659到700)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射洪)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

陈子昂名人名言警句:

天下之政,非贤不理;天下之业,非贤不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怀挟万古情,忧虞百年疾。

无为空自老,含叹负生平。

自古皆有死,徇义良独稀。

达兼济天下,穷独善其时。

辞家壮志凭孤剑,报国先声震两河。

好贤而不能任,能任而能信,能信而不能终,能终而不能赏,虽有贤人,终不可用矣。

贤人于国,亦犹食之在人,固不为噎而绝糇粮,亦不可以谬贤而远正士。

浮荣不足贵。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青蝇一相点,白壁遂成冤。

官人惟贤,政之所治。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明朝文学家吕坤名人名言大全摘抄

吕坤(1536年10月24日1618年7月24日),字叔简,一字心吾、新吾,自号抱独居士,明代归德府宁陵(今河南商丘宁陵)人。明朝文学家、思想家,吕坤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与沈鲤、郭正域被誉为明万历年间天下三大贤。主要作品有《实政录》、《夜气铭》、《招良心诗》等,除《呻吟语》、《实政录》外,还有《去伪斋集》等十余种,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刑法、军事、水利、教育、音韵、医学等各个方面。吕坤思想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其代表作《吕坤全集》是文化典籍整理中的原创性之作。现在宁陵有吕坤篆盖于慎行的墓志铭。

吕坤名人名言:

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人能不护短,则长进者至矣。

奋始怠终,修业之贼也;缓前急后,应事之贼也;躁心浮气,蓄德之贼也是;疾言厉色,处众之贼也。

安而后能虑,止水能照也。

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

不须犯一口说,不须着一意念,只凭真真诚诚行将去,久则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

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处人只要个谦逊,居家只要个和平,教子只要个学好,吃穿只要个温饱,房舍家伙只要个坚实有用,冠婚丧祭只要个合理。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多病无完身,久病无完气。

凡听言,要先知言者人品,又要知言者意向,又要知言者识见,又要知言者气质,则听不爽矣。

方严是处人大病痛,圣贤处人,离一温厚不得。

防欲如挽逆水行舟。才歇力,便下流。

富以能施为德;贫以无求为德;贵以不人为德;贱以忘势为德。

厚时说尽知心,提防薄后发泄;恼时说尽伤心,再好有甚颜色。

久立先养足,久夜先养目。

老不足叹,可叹是老而虚生;死不足悲,可悲是死而无补。

理直而出之以婉,善言也,善道也。

轻言骤发,听言之大戒也。

取人之直恕其戆;取人之朴恕其愚;取人之介恕其隘;取人之敏恕其疏;取人之辩恕其肆;取人之信恕其拘;所谓人有所长,必有所短也,可因短以见长,不可忌长以摘短。

侍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懒惰二字,立身之贼也。千德万业,日怠废而无成,千罪万恶日横恣而无制,皆此二字为之。

无伤二字,修己者之大戒也。

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贪欲之为狂。

先众人而为,后众人而言。

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人能不护短,则长进者至矣。

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

以患难时,心居安乐;以贫贱时,心居富贵;以屈局时,心居广大,则无往而不泰然。以渊谷视康庄,以疾病视张健。以不测视无事,则无往而不安稳。

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

欲理会七尺,先理会方寸;欲理会六合,先理会一腔。

做第一等人,干第一等事;说第一等话,抱第一等识。

赏及*人,则善者不以赏为荣;罪及善者,则恶者不以罚为辱。

好面上炙个疤儿,一生带破;白衣上点些墨儿,一身带涴。

大凡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若还苟且粗疏,定不成一件事。

一向单杉耐得冻,乍脱棉袄冻成病。

仇无大小,只怕伤心;恩若救急,一芥千金。

人不自爱,则无所不为;过于自爱,则一无所为。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李贽(1527~1602),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被诬,下狱,自刎死。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李贽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李贽 名人名言 大全: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凡大人见识力量与众不同者,皆从庇人而生;若徒庇于人,则终其身无有见识力量之日矣。

大人者,庇人者也;小人者,庇于人者也。

学者但恨不能疑耳,疑即无有不破者。

人来得书,时正入山,故喜而有述,既书扇奉去矣。

一身漂泊,何时底定!昨为白下客,今日便为济上翁矣。

夫道本中庸,苟毫厘未妥,便是作怪,作怪即谓之妖。如

中夫聪明异甚,真是我辈中人,凡百可谈,不但佛法一事而已。

身是苦:非但病时是苦,即无病时亦是苦;非但死时是苦,即未死时亦是苦;非但老年是苦,即少年亦是苦;非但贫贱是苦,即富贵得意亦无不是苦者。

若来,不可带别人,只公自来,他人我不喜也。

朝廷之法:死有死律,军有军律,边远充军有边远充军律,口外为民有口外为民律。

克已者,无己也。无己可克,故曰克己。

盖世人爱多事,便以无事为孤寂;乐无事,便以多事为桎梏。

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时人者,圣贤之身也。

世间万事皆假,人身皮袋亦假也。然既已假合而为人,一失诚护,百病顿作,可以其为假也而遂不以调摄先之,心诚求之乎?

孔子教人,教人求仁,惟求之而不得,则无可奈何。待价而沽、不欲求售者,以天下之无豪杰也。

又我性本柔顺,学贵忍辱,故欲杀则走就刀,欲打则走就拳,欲骂则走而就嘴,只知进就,不知退去,孰待其递解以去也!

名利无兼得之理。超然于名利之外,不与利名作对者,唯孔夫子、李老子、释迦佛三大圣人尔。

若等祸者,志虑益精,德行益峻,磨之愈加而愈不可磷,涅之愈甚而愈不可淄也,是吾福也。

往者布施,尽是佛光,信受保不虚者。

老人肚肠能有几许,断而复续,徒增郁抑,何自苦耶!

心即是境,境即是心,原是破不得的,惟见了源头,自然不待分疏而了了在前矣。

如该终养者只宜就终养作题目,便是切题,便就是得意好文字。若舍却正经题目不做,却去别寻题目做,人便理会不得,有识者却反生厌矣。

若无乡贤,又无名宦,则载流寓之贤,亦足以重此邦。则如生者,虽不敢当说法之教主,独不可谓流寓之一贤乎?

关门闭户,著书甚多,不暇接人,亦不暇去教人。

知止其要矣,致知其功矣,此大人之学所以难在于知止也。

是故大学之道,终归于至善之止,而以知止为极功,得止为效验云。

夫道一也,学亦一也,今曰“在明明德”,而又曰“在亲民”,分明是两物矣,物则自然有本末。亲民以明吾之明德,虽曰一事也,然一事自有一事之终始,万事亦各有万事之终始。

既无加损,则虽欲辞圣贤而不居,让大人之学而不学,不可得矣。然苟不学,则无以知明德之在我,亦遂自甘于凡愚而不知耳。

甚快活,甚自在,但形神离矣,虽有快活自在不顾矣。

无他故焉,爱性命之极也。孰不爱性命,而卒弃置不爱者,所爱只于七尺之躯,所知只于百年之内而已,而不知自己性命悠久,实与天地作配于无疆。

是故有弃官不顾者,有弃家不顾者,又有视其身若无有,至一麻一麦,鹊巢其顶而不知者。

故非自己德望过人,才学冠世,为当事者所倚信,未易使人信而用之也。

夫凡有大才者,其可以小知处必寡,其瑕疵处必多,非真具眼者与之言必不信。

既有大才,又能不避祸害,身当其任,勇以行之,而不得一第,则无凭,虽惜才,其如之何!

举春秋之天下,无有一人能惜圣人之才者,故圣人特发此叹,而深羡于唐、虞之隆也。

祗此一书耳,终身之交在此,半路绝交亦在此,莫以状元恐吓人也。世间友朋如我者绝无矣。

先务者,亲贤之谓也。亲贤者,知贤之谓也。自古明君贤相,孰不欲得贤而亲之,而卒所亲者皆不贤,则以不知其人之为不贤而妄以为贤而亲之也。

大抵今之学道者,官重于名,名又重于学。

然今世要未能作此者,所谓学从信门入是也。

又有一等,本为富贵,而外矫词以为不愿,实欲托此以为荣身之梯,又兼采道德仁义之事以自盖。

舍稳便,就跋涉,株守空山,为侍郎守院,则亦安用李卓老为哉?

既兄官身,日夜无闲空,则虽欲早晚不离左右请教,安能得?官身不妨,我能蓄发屈已相从,纵日间不闲,独无长夜乎?

如空同先生与阳明先生同世同生,一为道德,一为文章,千万世后,两先生精光具在,何必更兼谈道德耶?

其人品之高,心术之正,才力之杰,信足以自乐,信足以过人矣。

己处彼,两得其当,纷纷之言,自然冰释。

每从而反之曰:吾之所少者,万物一体之仁也,作恶也。

我以自私自利之心,为自私自利之学,直取自己快当,不顾他人非刺。

非恭敬之未易言也,以恭敬之未易知也。

幸有领者,即千笑方笑,百年笑,千年笑,山农不理也。

若果能到此,便是吾师,吾岂敢以他人笑故,而遂疑此老耶!

内不见己,外不见人,无美于中,无丑于外,不背而身不获,行庭而人不见,内外两忘,身心如一,难矣,难矣。

人皆可见,而夫子不可见,是夫子有不可也。夫子无不可者,而何不可见之有?

心实怜之,故自体念之耳,又何禅机之有耶?

世俗非真能知丑美也,习见如是,习闻如是。

用世处世,经世出世,俱已至到。

人尽以此老为不肖,则知此老者自希;知此老者既希,则此老益以贵矣。又何疑乎!

非敢自谓庶几于道,特以居卑处辱,居退处下,居虚处独,水之为物,本自至善,人特不能似之耳。

岂非以不知为己,不知自适,故不能和光,而务欲以自炫其光之故与!

仆实喜之而习气太重,不能庶几其万一,盖口说自适而终是好适人之适,口说为已而终是看得自己太轻故耳。

欲成大器,为大人,称大学,可得耶?

夫为学而不求友与求友而不务胜己者,不能屈耻忍痛,甘受天下之大炉锤,虽曰好学,吾不信也。

四海虽大而朋友实难,豪士无多而好学者益鲜。

王摩诘以诗名,论者虽谓其通于禅理,犹未遽以真禅归之,况知其文之妙乎!

远公甚爱贤,所见亦高,观其与人书,委曲过细,唯恐或伤,况谢公聪悟如是,又以师道事远公,远公安忍拒之!

愿兄早了业缘,速登上第,完世间人,了出世法,乃见全力云。

世间无根器人莫引之谈学,彼不为名便是为利,无益也。

古人言语多有来历,或可通于古未必可通于今者,时时对书,则时时想兄,愿得侍兄之侧也,此弟之不可少兄者一也。

此中如坐井,舍无念无可谈者。

且当处穷之日,未必能为地主,是以未敢决来。然念兄实不容不与弟会者。

盖真切友朋,死生在念,万分精进,亦自不知故耳。

杂学如此,故弟犹不知所请教也,非薄之调也,念兄未必能并弟之眼,愈弟之疾也。

既不敢亲,则恶我者从生焉,我恶之者亦从生焉,亦自然之理耳。

惟德有未明,故凡能明我者则亲之;其不如己者,不敢亲也;便佞者、善柔者皆我之损,不敢亲也。

未能知学之故也,未能自明已德故也,未能成己、立已、尽己之性故也。

切恐知学则自能不厌,如饥者之食必不厌饱,寒者之衣必不厌多。

亲者无失其为亲,故者无失其为故。

非恐其辟已也,谓其志不在于性命,恐其术业不同,未必能开我之眼,愈我之疾。

内实自伤,故因闻雁而 遂赋之。

夫余执此道以终始,未尝一毫改步也。今难者反易,易者反难,虽余亦自不知其故矣。

是世之所难者,余之所易也。

去年花比今年早,今年人比去年老。尽道人老不如旧,谁信旧人老亦好。

旧以不知耻为贱亦好,以得志一时为夭尤好。

朋来四方,声应气求,达之至也。

身无一贤,缓急何以,穷之极也。

常知足则常足,故富;能脱俗则不俗,故贵。

富莫富于常知足,贵莫贵于能脱俗。贫莫贫于无见识,贱莫贱于无骨力。

天幸生我性,平生不喜见俗人,故自壮至老,无有亲宾往来之扰,得以一意读书。天幸生我情,平生不爱近家人,故终老龙湖,幸免俯仰逼迫之苦,而又得以一意读书。

天幸生我目,虽古稀犹能视细书;天幸生我手,虽古稀犹能书细字。

老而能学,唯吾与袁伯业。

我只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世之君子理碍太多,名心太重,护惜太甚,为格套局面所拘,不知古人清静无为,行无所事之旨,与藏身忍垢委屈周旋之用。

因病与药,因时治病,不得一概。

能下人,故其心虚;其心虚,故所取广;所取广,故其人愈高。

物不经锻炼,终难成器;人不得切琢,终不成人。

慷他人之慨,费别姓之财。

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诗经》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8、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二)诸子百家之言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6、苛政猛于虎。(礼记)

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

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家经)

1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12、知耻近乎勇。(礼记)

1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

1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16、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1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冠子)

18、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

19、皇皇不可终日。(礼记)

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21、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2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2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2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周)

2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26、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老子)

27、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周)

2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周)

29、彼一是非,此一是非。(庄周)

30、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31、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32、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荀子)

33、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

3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3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6、流言止于智者。(荀子)

37、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老子)

38、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9、千里之提,溃于蚁穴。(韩非子)

40、置之死地而后生,(孙子)

4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42、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老子)

43、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孙子)

程颢(ho)(1032年1085年),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北宋洛城伊川人(今河南洛阳),出生于湖北黄陂。嘉祐进士,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程颢名人名言:

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

戏谑不惟害事,志亦为气所流。不戏谑,亦是持气之一端。

心定者其言重以舒,不定者其言轻以疾。

学者先务,固在心志。

静后见万物自然皆有春意。

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欲人将已放之心,约之使反复入身来,自能寻向上去,下学而上达也。

人之所以不能安其止者,动于欲也。

读书则此心常在,不读书则终看义理不见。

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

故善学者求言必自近,易于近者,非知言者也。

义理之学,亦须深沉方有造,非浅易轻浮之可得也。

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气轻则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

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明善为本,固执之乃立,扩充之则大,易视之则小,在人能弘之而已。

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知及之,而不以礼性之,非己有也。

世人之心,止于见闻之狭。

气之不可变者,独死生修夭而已。

德不胜气,性命于气;德胜其气,性命于德。

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

弘而不毅则无规矩,毅而不弘则隘陋。

惟圣人之道无所进退,以其所造者极也。

学者须是务实,不要近名方是。有意近名,则为伪也。

须是知所以为孝之道,所以侍奉当如何,温凊当如何,然后能尽孝道也。

人谓要力行,亦只是浅近语。人既能知,见一切事皆所当为,不必待著意,才著意,便是有个私心。

仁之道,要之只消道一公字。公只是仁之理,不可将公便唤做仁。公而以人体之,故为仁。只为公则物我兼照,故仁,所以能恕,所以能爱,恕则仁之施,爱则仁之用也。

忠恕所以公平。造德则自忠恕,其致则公平。

弘而不毅,则难立;毅而不弘,则无以居之。

凡人才学便须知著力处,既学便须知得力处。

内重则可以胜外之轻,得深则可以见诱之小。

学者为气所胜,习所夺,只可责志。

根本须是先培壅,然后可立趋向也。趋向既正,所造浅深则由勉与不勉也。

论学便要明理,论治便须识体。

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二之则不是。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朋友讲习,更莫如相观而善工夫多。

学者识得仁体,实有诸己,只要义理栽培。如求经义,皆栽培之意。

言能修省言辞,便是要立诚。

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故可乐也。

非明则动无所之,非动则明无所用。

圣人感天下之心,如寒暑雨旸,无不通无不应者,亦贞而已矣。

感之道无所不通,有所私系则害于感通,所谓悔也。

以量而容之,择合而受之,非圣人有感必通之道也。

君子主敬以直其内,守义以方其外。

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德。

内积忠信,所以进德也;择言笃志,所以居业也。

来书所谓欲使后人见其不忘乎善,此乃世人之私心也。

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

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

后人不达,以谓圣本生知,非学可至,而为学之道遂失。

仁义忠信不离乎心,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出处语默必于是。

诚之之道,在乎信道笃,信道笃则行之果,行之果则守之固。

然学之道,必先明诸心,知所往,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

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

性者,万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私也。

物之初生,气日至而滋息;物生既盈,气日反而游散。

性出于天,才出于气。气清则才清,气浊则才浊。才则有善有不善,性则无不善。

天下之理,原其所自,未有不善。喜怒哀乐未发,何尝不善

爱自是情,仁自是性,岂可专以爱为仁

阳已复生,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此。有生便有死,有始便有终。

屈伸往来之义,只于鼻息之间见之。屈伸往来只是理,不必将既屈之气,复为方伸之气。

冲漠无朕,万象森然已具,未应不是先,已应不是后。

凡物有本末,不可分本末为两段事。

中者,天下之大本,天地之间,亭亭当当、直上直下之正理。

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

万物之生意最可观,此元者善之长也,斯所谓仁也。

性即气,气即性,生之谓也。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如手足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

若不有诸己,自不与己相干。

率性则谓之道,修道则谓之教。

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

心虽绝于善道,其畏威而寡罪,则与人同也。惟其有与人同,所以知其非性之罪也。

人苟以善自治,则无不可移者,虽昏愚之至,皆可渐磨面进。

语其性,则皆善也;语其才,则有下愚之不移。所谓下愚,有二焉:自暴也,自弃也。

天地常久之道,天下常久之理,非知道者,孰能识之

天下之理,终而复始,所以恒而不穷。恒非一定之谓也,一定则不能恒矣。

凡有动皆为感,感则必有应,所应复为感,所感复有应,所以不已也。

一阳复于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

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也者,言寂然不动者也,故曰天下之大本。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以为穷乡晚进有志于学,而无明师良友以先后之者,诚得此而玩心焉,亦足以得其门而入矣。

学习本来是修习德业,有了德业之后才会立言。

因为富贵而傲慢自大,固然不好;因为有学问而傲慢自大,害处也是不小。

想要担当大任,必须是忠诚老实的人。

教育别人,修养他的善心就会使他的恶念自然消失;治理百姓,引导他们互敬谦让就会使纷争自然停止。

克制自己可以止住生气的毛病,明白事理可以制住害怕的毛病。

凡是人刚学习的时候要知道从哪里下手,已经学习很久了要知道从哪里收获。

一个人如果学习不进步,只是不够勇敢而已。

一个人如果不学习就会很快衰老。

懈怠心志一辈子,就是自暴自弃的表现。

天地之间只有一个感和一个应罢了,除此以外还有什么

道的外面没有万物,万物的外面也没有道,所以天地间无处不充满了道。

北宋哲学家张载名言诗词大全

北宋哲学家张载名言诗词大全

1、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张子语录·中》

2、“气质”语出宋代张载《语录钞》“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气质是指人的心理素质、内在修养的外在行为的总和,一般是指人的个性特点、风格气度。人的气质是先天与后天的统一,内在与外在的统一,率真与理智的统一。——张载

3、读古人书,求修身道;友天下士,谋救时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4、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张横渠《张子「四言」》

5、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张载《正蒙》

6、上达则乐天,乐天则不怨;下学则治己;治己则无尤。——张载《正蒙》

7、人多是耻于问人。假使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有何不可?——张载

8、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张载

9、仁通极其性,故能致养而静以安;义致行其知,故能尽文而动以变。——张载《正蒙》

10、贫富不均,教养无法,虽欲言治,皆苟而己。——张载

11、言出于思也,戏动作于谋也。(平日偶然戏谑的话本是出于心中的思想,平时偶然戏谑的举动本是出于心中的谋虑。)——张载《正蒙·乾称》

12、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张载

13、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张载

14、以爱已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

15、能通天下之志者为能感人心,圣人同乎人而无我,故和平天下,莫盛于感人心。——张载《正蒙》

16、以心求道,正犹以己知人,终不若彼自立彼伪不思而得也。——张载《正蒙》

17、学者学所以为人。——张载

18、造化之功,发乎动,毕达乎顺,形诸明,养诸容载,遂乎说润,胜乎健,不匮乎劳,终始乎止。——张载《正蒙》

19、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思不起。——张载

20、“天人合一”——张载《正蒙·乾称》

21、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尽道,所谓「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者也;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所谓「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者也;以众人望人则易从,所谓「以人治人改而止」者也;此君子所以责己责人爱人之三术也。——张载《正蒙》

22、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张载

23、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24、大其心能体天下之物。——张载《正蒙大心篇》

25、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两在故不测。两故化,推行于一。——张载《正蒙》

26、古之小儿,便能敬事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问之,掩口而对。盖稍不敬事,便不忠信,故教小儿,且先安详恭敬。——张载

27、由象识心,徇象丧心。知象者心,存象之心,亦象而已,谓之心可乎?——张载《正蒙》

28、义命合一存乎理,仁智合一存乎圣,动静合一存乎神,阴阳合一存乎道,性与天道合一存乎诚。——张载《正蒙》

29、不尊德性,则学问从而不道;不致广大,则精微无所立其诚;不极高明,则择乎中庸失时措之宜矣。——张载《正蒙》

30、义,仁之动也,流于义者于仁或伤;仁,体之常也,过于仁者于义或害。——张载《正蒙》

31、欲事立须是心立,心不钦则怠惰,事无由立,况圣人诚立,故事无不立也。——张载

32、学者欲其进,须钦其事,钦其事则有立!有立则有成;未有不钦而能立;不立则安可望有成!——张载

33、和乐,道之端乎!和则可大,乐则可久,天地之性,久大而已矣。——张载《正蒙》

34、极其大而后中可求,止其中而后大可有。——张载《正蒙》

35、拂去旧日所为,使动作皆礼,则气质全好。——张载

36、凡人为上则易,为下则难。然不能为下,亦未能使下,不尽其情伪也。——张载

37、学未至而好语变者,必知终有患。盖变不可轻议,若骤然语变,则知操术已不正。——张载

38、意,有思也;必,有待也;固,不化也;我,有方也。四者有一焉,则与天地伪不相似。——张载《正蒙》

39、以有限之心,止可求有限之事;欲以致博大之事,则当以博大求之,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也。——张载

40、若心但能弘大,不谨敬则不立;若但能谨敬而心不弘大,则入于隘,须宽而敬。——张载

41、诚于此,动于彼,神之道与!——张载《正蒙》

42、心苟不忘,则虽接人事即是实行,莫非道也,心若忘之,则终身由之,只是俗事。——张载

43、天大无外,故有外之心,不足以合天心。——张载《正蒙》

东汉哲学家、经学家桓谭名人名言大全摘抄

桓谭(公元前23年-公元50年),东汉哲学家、经学家、琴家。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爱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喜非毁俗儒。

桓谭名人名言:

回有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其言恻怆,读者叹息;及卒章要切,断而能悲也。

上上之田收下下,女则有罚;下下之田收上上,女则有赏。

遏绝其端,其命在天也。

方此之时,视天地曾不若一指,虽有善鼓琴,未能动足下也。

言内有以相知与否,不在新故也。

此以工妙踔善,故藏隐不传焉。

馀少时学,好离骚,博观他书,辄欲反学。

以贤代贤谓之顺,以不肖代不肖谓之乱。

信其巫蛊,多徵会邪僻,求不急之方,大起宫室。

然上乃多过差,既欲斥境广土,又乃贪利,争物之无益者。

夫圣贤所陈,皆同取道德仁义,以为奇论异文,而俱善可观者,犹人食皆用鱼肉菜茄,以为生熟异和,而复居美者也。

言其上承天地,以班教令,流转王道,周而复始。

金木水火皆载於土,雨燠寒皆发於风,貌言视听皆生於心。

是以貌动於木,言信於金,视明於火,听聪於水,思睿於土。

人抱天地之体,怀纯粹之精,有生之最灵者也。

学者既多蔽暗,而师道又复缺然,此所以滋昏也。

生之有长,长之有老,老之有死,若四时之代谢矣。

明者知其难求,故不以自劳,愚者欺或,而冀获尽脂易烛之力,故汲汲不息。

则维人身,或有亏剥,剧能养慎善持,亦可以得度。

馀尝夜坐饮内中,然麻烛,烛半压欲火,即自曰敕视,见其皮有剥,乃扶持转侧,火遂度而复。

犹人之耆老,齿堕发白,肌肉枯腊,而精神弗为之能润泽内外周遍,则气索而死,如火烛之俱尽矣。

烛无,火亦不能独行於虚空,又不能後然其。

圣人天然之姿,所以绝人远者也。

龙无尺水,无以升天。圣人无尺土,无以王天下。

夫言语之时,过差失误,乃不足被以刑诛,及诋欺事,可无於不至罪。

夫贤吏正士,为上处事,持法宜如丹青矣。

渐至乎朝廷,时有忿,闻恶弗原,故令天下相放,俱成惑讥。

至以言语小故,陷致人於族灭,事诚可悼痛焉。

夫明殊者视异,智均者虑侔,故群下之隐,常与上同度也。

天子见怪则修德,诸侯见怪则修政,大夫见怪则修职,士庶见怪则修身,神不能伤道,妖亦不能害德。

夫异变怪者,天下所常有,无世而不然。

其性忿鷙,兽聚而鸟散,其强难屈,而和难得,是以圣王羁縻而不专制也。

乃者王翁善天下贤智材能之士,皆徵聚,而不肯用,使人怀诽谤而怨之。

生人恶之者,以残酷示之也。

释近趋远,所尚非务,故以高义,退致废乱,此不知大体者也。

宪度内疏,政合於时,故民臣乐悦,为世所思,此知大体者也。

是故举措兴事,辄欲自信任,不肯与诸明习者通共,茍直意而发,得之而用,是以稀获其功效焉。

故群臣莫能抗答其论,莫敢干犯匡谏,卒以致亡败,其不知大体之祸也。

夫言是而计当,遭变而用权,常守正,见事不惑,内有度量,不可倾移而诳以谲异,为知大体矣。

非有大材深智,则不能见其大体。

凡人耳目所闻见,心意所知识,性情所好恶,利害所去就,亦皆同务焉。

又说之言,亦甚多端,其欲观使者,则以古之贤辅厉主,欲间疏别离,则以专权危国者论之。

夫畜生贱也,然有尤善者,皆见记识。

但人君不知,群臣勿用也。

前世俊士,立功垂名,图画於殿阁宫省,此乃国之大宝,亦无价矣。

夫圣人乃千载一出,贤人君子所想思而不可得见者也。

宜得大贤智,乃可使处议持平焉。

多得善物,不如少得能知物。

君无材德,可选任明辅,不待必躬能也。

材能德行者,治国之器也,非明君不能以立功。

王者易辅,霸者难佐。

治国者,辅作之本,其任用咸得大才。

霸功之大者,尊君卑臣,权统由一,政不二门,赏罚必信,法令著明,百官修理,威令必行,此霸者之术。

夫王道之治,先除人害,而足其衣食,然後教以礼仪,而威以刑诛,使知好恶去就,是故大化四凑,天下安乐,此王者之术。

王者,往也,言其惠泽优游,天下归往也。

无制令刑罚,谓之皇;有制令而无刑罚,谓之帝;赏善诛恶,诸侯朝事,谓之王;兴兵众,约盟誓,以信义矫世,谓之霸。

故言三皇以道治,而五帝用德化;三王由仁义,五霸用权智。

书成,皆布之都市,悬置千金,以延示众士,而莫能有变易者,乃其事约艳,体具而言微也。

前圣后圣,未必相袭。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

清代教育家李惺名人名言大全摘抄

李惺(17851863),子伯子,号西沤,四川省垫江县(现重庆市垫江县,1997年重庆成直辖市垫江县随之划归为重庆)城南郊冯家湾人。有《西沤外籍》10卷、《可邡诗稿》传世。

李惺名人名言:

使人俱不若使人爱,使人爱不若使人敬。

与朋友交,只取其长,不计其短。

人以言媚人者,但欲人之悦已,而不知人之轻己;人以言自夸者,但欲人之羡已,而不知人之笑己;轻而且笑,辱莫甚焉。

公生明,明生廉;廉生威,威兴业。

千金在手,一尘不染;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居不必无恶邻,会不必无恶友,惟善自持者两得之。

师以质疑,友以析疑。

阳称其善以悦彼之心,阴养彼之恶以快已之意,此友道之大戳也。

习勤忘劳,习逸成惰。

昔日勤王上玉京,桃花马上请长缨。万里征战扫侵贼,震地威名白杆兵。金印又传三世将,旌旗争认四川营,至今秋雨秋风夜,隐约笳声杂纺声。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与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明·吴承恩·西游记)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元·虞韶)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明·刘基·卖柑者言)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明·汤显祖·牡丹亭)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明·王冕·墨梅)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解缙)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天星。(清·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清·杨继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苦深。(清·顾炎武·海上)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清·郑板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郑板桥·对联)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清·吴伟业·圆圆曲)

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清·曹雪芹·红楼梦)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清·曹雪芹·红楼梦)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清·曹雪芹·红楼梦)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清·曹雪芹·红楼梦)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清·曹雪芹·红楼梦)

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清·曹雪芹·红楼梦)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宋·辛弃疾·鹧鸪天)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南乡子)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宋·姜夔·扬州慢)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宋·岳飞·满江红)

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

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元·关汉卿)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元·王实甫·西厢记)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元·王实甫·西厢记)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元·高明·琵琶记)

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元·杨显之)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元未明初·施耐庵·水浒传)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元未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明·吴承恩·西游记)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

成。(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宋·陆游)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宋·林升·题临安邸)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志南)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宋·徐元杰·湖上)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俞文豹·清夜录)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宋·黄升·鹧鸪天)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宋·苏轼·后赤壁赋)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之战)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宋·张耒·春日)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宋·李清照·渔家傲)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宋·李清照·五陵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如梦令)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

晓枝。(宋·秦观·春日)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宋·陆游·文章)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阳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朱淑真·生查子)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宋·朱熹·中庸集注)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要看银山排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宋·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元日)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宋·王安石)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

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冬景)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李商隐·锦瑟)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

思一寸灰。(唐·李商隐)

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唐·李商隐)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游原)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唐·李商隐·晚晴)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鹤·春宫怨)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唐·张泌·寄人)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唐·僧·云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五代·李煜·虞美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

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五代·李煜·乌夜啼)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晏殊·蝶恋花)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张先·天仙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晏殊·醉翁亭记)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宋·欧阳修·蝶恋花)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

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李贺·马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国)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

风。(唐·

古代北齐文学家刘昼名人名言大全100句摘抄

刘昼,人名,一位是指北齐文学家,字孔昭,写有《金箱璧言》等文章。 刘昼名人名言: 祸之所生,必由积怨;过之所始,多因忽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