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是谁发明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4收藏

围棋是谁发明的,第1张

围棋,我国古代称为弈,在整个古代棋类中可以说是棋之鼻祖,相传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其发明者不可考,只有文献为证

据《世本》所言围棋为尧所造。

晋张华在《博物志》中亦说:“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舜是传说人物,造围棋之说不可信,但它反映了围棋起源之早。

《路史后记》中说尧娶妻富宜氏,生下儿子丹朱。丹朱行为不好,尧至汾水之滨, 围棋

见二仙对坐翠桧,划沙为道,以黑白行列如阵图。

唐朝人皮日休在其《原弈》一文中则以为围棋始于战国,是纵横家们的创造。围棋是「有害诈争伪之道」!每颗棋子代表一坐城池,棋盘代表地,棋子之间的线条代表官道,整个围棋就是两国争地战略棋局。

一、过百龄(称霸年代:1620-1650)

过百龄(-1662),也作伯龄,名文年,江苏无锡人。

从明末清初说起,过百龄是明末造诣最深、名声最大的围棋国手。他从击败林符卿后,约从1620年开始,称霸棋坛三十余年,过百龄的贡献主要为《官子谱》[注1]一卷,《三子谱》一卷,《四子谱》二卷,以及对倚盖定式的研究和应用。过晚年与周览予交手,留下著名的“过周十局,周稍胜。

二、周览予(称霸年代:1650-1665)

周览予(懒予),名嘉锡,明末清初棋手,浙江嘉兴人。

周览予击败过百龄后成为国手,也是清代十大国手之第一位。他曾在山阴唐九经组织的与十多位名手的车轮战中,大获全胜。他棋的特点是宁失数子,不失一先,步步力争主动。他对棋艺的贡献还包括“应双飞燕两压,其着法始于懒予,最为醇正。”根据徐星友《兼山堂弈谱》中的记载,周览予约逝于康熙初(约1665-1670年)。

三、汪汉年和周东侯(称霸年代:?)

汪汉年,安徽天都人。

周东侯,名勋,安徽六合人。

比周览予稍晚的国手有汪汉年和周东侯,两人曾争胜负十余局,难分胜负。汪汉年的著作,有《眉山墅隐》一卷,是我国古代棋艺家编选时局谱中少偏见的典范。汪汉年早逝。周东侯青年时期与汪汉年棋力相当,中年后棋艺大长。他的棋路古怪多变,不拘一格。他最擅长攻杀,即所谓“偏师驰突”。周东侯认为,下棋是为了研究棋艺,不是为了输赢。所以,他赢了不骄傲,输了不气馁。后来,黄龙士棋盖天下,当时棋手望风而靡,只有周东侯一人敢与他对弈。人称黄龙士为龙,周东侯为虎,两人的对局称为“龙争虎斗”。周汪二人生活在前有周览予,后有黄龙士的时代,都未能成为天下无敌的国手,但没有他们的衬托,就不能显示出周黄的技艺之高妙。

四、黄龙士(称霸年代:1670-1692)

黄龙士(1651-1692),名虬,又名霞,字月天,江苏泰县姜堰填人。

清代围棋的第一座高峰是黄龙士。黄龙士十七岁到京城,与已享誉多年的盛大有对局,七战七捷,从此成为国手。与黄龙士对弈最多的是周东侯,流传至今约有二十多局,黄约三胜其二。其他如谢友玉、周西候、卞邠原、何闇公、吴瑞徵、张吕陈等亦大处下风。人们将黄龙士尊为棋圣,和思想家黄宗曦、顾炎武等人并称为“十四圣人”。黄龙士对围棋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于他转变了围棋的风格。在他之前,棋风局面狭窄凝重。黄龙士使棋风大变,在他之后,局面开阔,轻灵多变,思路深远。徐星友这样概括黄龙士的棋:“寄纤农于滔泊之中,寓神俊于形骸之外,所谓形人而我无形,庶几空诸所有,故能无所不有也。”“一气清通,生枝生叶,不事别求,其枯滞无聊境界,使敌不得不受。脱然高蹈,不染一尘,臻上乘灵妙之境。”总的来说,黄龙土对局时考虑全面,判断准确,力争主动,变化多端,不以攻杀为主要取胜手段。他与周东侯的对局,被称为“龙争虎斗”,与徐星友的三子谱称为“血泪篇”,皆臻上乘之境。传日本棋家认为黄龙士中盘有十三段,皆因其算路之深远,让人不得不服。黄龙士享年不永,约逝于康熙三十年(1692)左右。

五、徐星友(称霸年代:1692-1719)

徐星友(1645-1720),名远,钱塘人。

继黄龙士之后的国手是徐星友,他比黄龙士年长,擅长书画,学棋很晚,但他专心致志,刻苦用功,所以棋艺进步很快。当他达到和黄龙士相差二子的程度时,黄龙士仍以三子相让与徐星友下了十局棋。因为多让了一子,先生要重展昔日之雄风已很困难了,只能竭力周旋。这十局棋下得异常激烈,当时就被人们称为“血泪篇”。这之后,徐星友一跃而为国手。徐星友与黄龙士亦有分先对局传世,黄多胜。黄死后,徐便成为棋坛领袖。徐星友的棋风,最重要的特点是“平淡”。在徐星友写的《兼山堂弈谱》中,对他自己的棋风,有这样的论述:“冲和恬淡,浑沦融和”,“制于有形,不若制于无形”,“善战而胜,曷若不战屈人”,“闲谈整密,大方正派”等等。他不靠激烈的厮杀获胜,而是一点一点地侵蚀,直到取得最后胜利。邓元鏸《弈潜斋集谱》评徐星友的棋为“白傅吟诗,老妪皆解”(白傅指白居易),也是说他的棋以简明取胜,这是他对棋艺的最大贡献。徐星友一直到康熙五十八年(1719)被程兰如击败后才退而著书。他所作的《兼山堂弈谱》是我国最有价值的几部古谱之一,精选了过百龄、李元兆、周懒予、盛大有、汪汉年、周东侯、黄龙土等国手有代表性的各局,详加评注,观点颇为中肯确切。后范西屏、施襄夏得此书,“潜玩数年,获益良多。”

六、梁魏今(称霸年代:1705-1719)

梁魏今,又名会京,山阴人。

徐星友后迎来了中国座子棋的高峰时代,以范施梁程为代表的国手们将座子制围棋艺术带到了空前绝后的顶峰。

梁魏今被列为四大家之首,并非因他棋艺最高,而是因他年龄最长,出名最早。据考,他大约生于康熙前期。梁魏今自幼学棋,年青时曾与徐星友角试多局,互有胜负,不相上下。程兰如击败徐星友驰名棋坛后,梁魏今和程兰如成为主要对手。两人留传至今的有三十几局,是《寄青霞馆弈谱》收录最多分先对局棋谱的一对棋手,程约胜三分之二。梁魏今中年以后,曾教授过范西屏,施襄夏。范西屏十余岁时,梁魏今曾受以三子。雍正十年,梁魏今、施襄夏同游乌程(今浙江湖州)南岘山,梁借山下流泉以喻弈理,定庵有悟,棋艺愈进,遂与诸国手分先角胜(此故事颇令人神往!)。梁魏今的棋风,以奇巧多变为最大特点。

七、程兰如(称霸年代:1719-1732)

程兰如(1690-1765),新安人。

四大家之二程兰如比梁魏今小十余岁,比范、施二人大二十余岁。他二十多岁击败徐星友后便成为一代国手,与梁魏今,赵两峰,蒋再宾,娄子恩等其他名手对局,皆胜多负少。唯独与吴来仪的对局负多胜少,也许是因为两人棋风相克?程兰如的棋风特点是稳重有力,施襄夏概括为:“以浑厚胜。”他的对局中最有名、水平最高的当属与施襄夏的“九龙戏珠谱”。棋局进行到将近二百手,盘上仍有九条龙为互相纠缠、不死不活的状态。虽然该局以施获胜而告终,但程兰如的高超技艺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晚香亭弈谱》为程兰如的主要著作,也是最有价值的古谱之一,得到施襄夏的高度评价。

八、范西屏和施襄夏(范称霸年代:1725-?,施称霸年代:1732-1770)

范西屏(1709——?),名世勋,浙江海宁人

施襄夏(1710——1771),名绍暗,号定庵,浙江海宁人

程兰如称霸棋坛十多年后,被范西屏和施襄夏所取代,从此进入范施双峰并峙的时代。范西屏生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施襄夏生于康熙四十九年。范十六岁即成国手,施到雍正十年(1732)左右,亦成国手。乾隆四年(1739),范西屏、施襄夏于当湖(今浙江平湖)张永年宅分先对局,凡十三局(一说十局),胜负相当,是为“当湖十局”,是中国座子制围棋的最高水平对局。虽然以今人之规则及常识来看,当湖十局不合理之处甚多,然将其与历代国手的对局相较,便可知其激烈程度以及双方的算度取舍均已达到极高水准。惜乎范施二人再无其他棋谱传世。

范、施两人棋风迥异。西屏思路敏捷,才气极高,棋风博大神奇,被誉为“神龙变化,莫测首尾”;定庵则谨精深,含蓄浑厚,工于章法,被誉为”老骥驰骋,不失步骤”。

对范西屏,当时棋手评价极高,如李松石云:“范之于弈,如将中之武穆公,不用古法,战无不胜。”臧念宣云:“西屏授子,灵奇变化,莫测端倪,如武侯八阵图,五花八门。入其中者,莫能自免。”此指范让子棋水平高妙。当时名手胡肇麟,号称胡铁头,算路颇深,嗜攻杀,与四大家让子局甚多。胡对梁程犹能周旋,然遇范施则捉襟见肘。由此亦可见范施并称棋圣并非过誉。

范、施晚年亦皆潜心著述,范所著《桃花泉弈谱》及施所著《弈理指归》,皆中国古谱中精粹。

施襄夏卒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范卒年不详。自范施仙逝之后,座子制围棋水平大大衰退,在之后的七十年间,竟然再没有出现一位能技压群雄、统治棋坛的领袖人物。虽然有徐耀文、僧秋航、董六泉等为代表的强手,但他们的水平不但与范施颇有差距,窃以为亦不如徐、梁、程等。

九、陈子仙和周小松(陈称霸年代:1840-1872,周称霸年代:1846-1891)

周小松(1821-1891),名鼎,江苏江都人。

陈子仙(1825-1872),名毓性,浙江海宁人。

清代的最后两位国手为陈子仙和周小松。陈子仙十三岁时随其父往常州与董六泉对局,遂有国手之名。而周小松到道光二十一年(1846)成为国手。此后陈周与“十八国手” [注4]中的其他棋手对局,陈周皆多胜,因而两人并称国手。但我比较两人之间对局胜负数,陈又稍高一筹。其棋风颇似范西屏之善弃善取、不拘一格。邓元鏸《弈潜斋集谱》谓“陈子仙如剑客侠士,饶有奇气。”“范西屏如祟山峻岭,抱负高奇。”两人皆在一奇字。此或可资佐证也。

陈子仙逝于同治十年(1872)。陈死后,周再无旗鼓相当的对手。这时候,中国座子制围棋就像已经髦耄老矣的周小松一样,逐渐走向生命的尽头。

清代晚期十八国手

僧秋航、任渭南、沈介之、董六泉、潘景斋、申立功、金秋林、周星桓、李湛源、楚桐隐、李昆瑜、施省三、陈子仙、周小松、徐耀文、黄晓江、赖秀山、程德堂

1:围棋的起源 "下棋"也称"对弈"。 "弈"是围棋最古老的称谓。 在先秦典籍中屡见,但"围棋"一词 却少见, 迄今所知关于围棋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的:"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 通过最早的文字记载可知围棋起源于春秋中叶之前的中国。 2:汉前至汉 (1):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围棋已成为一种游戏在社会上流行。春秋战国的文献上,屡次出现围棋的记载。 (2):西汉时期 到了西汉时期,围棋传便全国,但由于统治者不重视围棋,舆论也不看好,围棋发展缓慢。 (3):东汉时期 到东汉时期,围棋的发展出现了良好的开端。出现了班固(〈弈旨〉)、李尤(〈围棋铭〉)、黄宪(〈机论〉)、马融(〈围棋赋〉)等一批围棋理论的奠基者,使围棋逐渐为士大夫所重视。东汉王朝的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了动荡时期,文化思想活跃起来,围棋活动发展迅猛。 3:魏晋时期 (1):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魏、吴两国盛行围棋。魏以曹氏家族、"建安七子"为代表,曹操围棋水平也是 可以和高手相媲美。东吴围棋风靡一时,名手辈出,也就出现了对局的记录,这就是围棋史上有 名的"吴图"。 (2):西晋时期: 西晋时期,围棋全面兴旺。上至帝王,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好弈,为围棋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 条件。 (3):东晋时期: 东晋时期,棋风昌盛,逐步理论化,出现了王导、王恬、江彪等弈坛高手。此阶段最出名的 品棋专家是范汪,曾与人合注《棋品》五卷,反映了西晋弈风的迅速发展(《新唐书艺文志》著录)。 4: 南北朝 (1):南朝 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南朝围棋的黄金时代实际上仅仅出现在宋、齐、梁三朝,尤以宋文帝、宋明帝、齐高帝、齐武帝、梁武帝在位时期为最盛,并具有九大标志: (1)南朝帝王尽管棋艺高低悬殊,但他们比魏晋帝王更热衷、更着力地倡导围棋; (2)围棋州邑的建立,皇家品棋活动的兴起,"逸品"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棋品制度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 (3)围棋人口激增; (4)高品棋手已形成了独特鲜明的个性与风格; (5)围棋专著的问世在数量上超过前代; (6)形成了"天下唯有文义棋书"的社会风尚; (7)南朝士人的围棋活动和棋品等级,特为当代史家载入史册; (8)出现了南北棋艺双向交流的局面; (9)围棋文化向周边国家辐射,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朝鲜和日本。 (2):北朝 北朝帝王出身胡族,文化主流是儒教,儒家传统将娱乐之好规范在饮宴、琴书、射御之间, 认为博弈有废事、赌博之嫌,尊道卑艺的观念限制了围棋的发展。 5: 隋唐 (1):隋朝 隋朝的统一,恢复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尊道卑艺的观念限制了围棋的发展。因此隋朝的 弈坛一片沉闷。但此时十九道棋盘已确定了主导地位,取代了十七道棋盘。 (2):唐朝 初唐时,围棋活动由宫廷发起向民间传播,使对弈不仅仅是士族垄断的活动。 盛唐时期,唐玄宗大力倡导围棋,创立了翰林棋待诏(待命供奉内廷的人)制度,这是我国围 棋走向专业化、职业化的标志。盛唐国手以王积薪成就最大。围棋步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 6: 五代 (1):五代时期 唐朝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人称五代。战火不断,围棋水准大 大下降。 (2):十国时期 十国时期,处于割据阶段,各国围棋水准不同,虽有佼佼者,但终因势小而不成气候,棋史有名的有南唐中主李璟父子,吴越的钱氏家族。 7: 宋 (1):宋代 宋太宗亲自创制棋势,还搜罗了大批围棋高手养于宫廷。使宋代一开始就从高起点起步,进 入昌盛阶段。到宋哲宗时期,职业国手十分活跃,职业围棋迎来了有一次发展高潮。这时出现了 国手刘仲甫。他是我国棋史上继盛唐王积薪之后的又一个界标式的人物。至宋徽宗时期,宫廷弈 坛的女弈发展呈现高潮。南宋亦重围棋,但因嬉误政,朝廷腐败。至晚宋时期,围棋活动最值得 表出的是士弈,以江湖游士为主体,最杰出的人物当属刘克庄。 8: 辽金元 (1):元 元朝是我国围棋的衰退时期,但是元代围棋的普及程度却不逊于南宋,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戏弈相当流行。元文宗是元代最著名的好弈之帝。在元文宗的倡导下,朝弈曾盛极一时。 元代围棋发展中最大的成果是〈玄玄棋经〉一书的编纂问世。〈玄玄棋经〉是江西庐陵围棋高手严德甫于晏天章合作的杰出成果。〈玄玄棋经〉堪称是我国古代综合型棋艺著作的光辉典范。 9: 明 (1):明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文弈之风衰退。但宫廷棋坛却呈现另一番景象,朱元璋好弈,相传是下 模仿棋的鼻祖。 自明成祖永乐年间,棋类运动又重新步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永、宣时期的有记载的高手如: 钱允升、唐理、张应宿、朱雄。 成化、弘治、正德三朝,明代围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特点是职业围棋出现了良好兴盛势头,并出现了历史的突破,由御前走向社会。代表人物:赵涓、赵九成、范洪。 弘治、正德年间以李东阳、杨一清为代表的士大夫围棋之风盛起,不但掀起了仕宦阶层的围棋热潮,而且也开动了明代后期名公巨卿纷纷游扬弈道的全新格局。他们还直接促成了明中叶围棋流派的形成。京师派的崛起自是京中士弈浪潮推动的必然结果。我国士大夫围棋实际形成了京 派和苏派两大阵营,共同开创了弈坛的振兴局面。以古越文化为先肇的徽州,其弈坛在明形成新 安派(亦称徽州派),其开代祖师是汪曙。 明清之交,弈坛最负盛名的当属过百龄。过百龄以创新的着法,结束了旧式套路的时代,为 围棋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10:清 (1)清: 清初围棋呈现群雄争霸局面,出现了一大批知名棋手,如周懒宁、周东侯、汪汉年、黄龙士。康熙初黄龙士成名之后,弈坛杰出人物是黄龙士和徐星友,人称"黄徐时代"。 围棋继"黄徐时代"之后,便进入了四大家时代。四大家活跃与康熙后期至乾隆年间,从技术上说,中国围棋已经攀登上了座子时代的最高峰。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施(定庵)四 大家在中国围棋史上享有无比崇高的地位。 范、施创造了一个不可逾越的棋艺高峰,两人并称为"棋圣"。从此清朝棋道也走向没落。 鸦片战争的爆发,使得围棋运动进入低潮。晚清棋界最杰出的代表是周小松、陈子仙。两人卒后,清末棋坛彻底衰落。

中国发明的,百度词条里有,

还有一个小故事:日本王子来到中国下棋,后面差一点全都打不过,最后用"一子解双征"的方法打败了日本王子:(后面是粘贴的,如有侵权,请评论提醒。

天元小学堂

复制链接

围棋故事一子解双征 

2018-01-24 16:21

一子解双征

初唐,一派盛世景观,博文艺于四海,达国威于八邦。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围棋也步上了一个中外交流的良好平台。唐宣宗年间,到访的日本国王子与当时的棋待诏顾师言就有过一次著名的中日围棋交流事件——“一子解双征”。

日本国王子来朝,献宝器音乐,唐宣宗设宴款待。宴中,王子提出要与中国高手切磋棋艺,起初皇帝并没有太在意,只找来几个一般的棋手与之对弈。结果王子连番皆胜,弄得唐宣宗有点失面子,这才把当时的棋待诏顾师言召了来。

王子见高手出场,马上着人拿出日本带来的特制楸木棋具和“冷暖玉棋子”。楸木棋具是当时最高级的木制棋盘的一种,表面看似没有多少加工,实则光亮如镜,连人的影子也隐约可见。再说那棋子,天然成色,冬暖夏凉,也是佳物。

一番寒暄后,顾师言猜中执白先行。王子因已先胜几盘,下得颇为凶狠,对顾师言的小飞挂角以飞镇应对,当顾师言外靠时,又采取强硬的顶断。当王子行至第42手时,顾师言已知是双征,自己的两块棋必丢其一。再看日本王子得意的表情,俨然已是取胜的样子。关键时刻,顾师言突然想起前代棋待诏王积薪曾经下过一子解双征之局,再看眼前棋盘,不禁大喜过望,“啪”地落下第43手——一子解双征。结果,王子只得推盘认输。

王子输棋,询问顾师言是几品棋士,唐官回说“第三品”。王子想向一品棋手请教,唐官回说“只有胜了三品才能与二品下。”于是,这位起先还颇为得意的王子不禁感叹起国之差异。

据史料记载,在上古传说中的尧时代,围棋在中国就已经诞生了,“尧造围棋,丹朱善之”,“尧造围棋,以教丹朱”。这些说法无论是否真实,围棋诞生的原因究竟是否是为了制约丹朱,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围棋是中国发明的,在中国已经拥有了漫长的历史,而围棋的作用就是为了陶冶人的情操,就这一点而言,围棋又是一种文明的象征。 围棋为尧所造,尧、舜是传说人物,造围棋之说不可信,但它反映了围棋起源之早。春秋战国时期,围棋已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了 答案还满意吗?

采纳哦

中国

围棋,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称为“弈”,可以说是棋类之鼻祖,围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晋张华在《博物志》中继承并发展了这种说法:“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若白: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

196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就采纳这种说法,甚至将其确切年代定在公元前2356年。

围棋是谁发明的

围棋,我国古代称为弈,在整个古代棋类中可以说是棋之鼻祖,相传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其发明者不可考,只有文献为证据《世本》所言围棋为尧...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