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整理丛书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有哪些,第1张

中医古籍太多了,海内外保留下来的中医古籍数不胜数,

以下罕见的中医古籍均出自此处图中,自己注意看一下图中右上角

中医古籍目录:

《医方考 巻之1-6  呉昆 著 寺町通円福寺町(京都) 》

《一夕医话 巻上,中,下  革溪 记 [出版地不明》

《丛桂亭医事小言日 南阳先生口授》

《东医宝鉴朝 许浚》

《东垣十书明嘉靖八年(1529年)刻本》

《伤寒论注来苏集和刻本》

《伤寒论疏义和刻本》

《伤寒论辑义日 丹波元简撰》

《保婴全书明刻本》

《先哲医话 巻上,下  浅田惟常 著 ; 松山挺 校 东京府  松山良祯, 明治》

《内科秘录日 元治刻本》

《内科秘录日 本间救著 彩色插图版》

《医书六种清 乾隆刻本 半松斋藏版》

《医事说约  香川秀菴 撰 ; 暘谷 阅 本石町(江戸)  万笈堂, (之一) 》

《医便 巻1-5  [王三才] [辑] ; 张受孔,姚学颜 重订》

《医典襍钞 写, [书写年不明]》

《医医谈  大矢贞吉 著 [出版地不明] 》

《医学正传 巻之1-8  虞抟 编集 [出版地不明] 》

《医学统旨玉夏斋藏板》

《医学読书记 巻上,中,下  尤怡 著 [出版地不明]  松风阁, 嘉庆 》

《医家千字文注  惟宗时俊 撰 本町(名古屋)  东壁堂, [出版年不明]》

《医方口诀集 上,中,下  土佐道寿 编集 ; 中山三柳  》

《医方启蒙 巻1-2 香城老人 编述 [出版地不明]  医卜堂 明治 》

《医方大成论  孙[允贤] [撰] [江戸]  须原茂兵卫, 贞享5[1688]》

《医方大成论和语钞 巻之1-8 》

《医方大成论钞 巻1-5  意安宗恂 解  [出版地不明]  [出版者不明], 寛永 》

《医方考縄愆 巻之7  呉昆 述 ; 北山友松 縄愆 京极通円福寺前町(京都) 》

《医方考绳愆(明)吴昆撰 (日本)友松子绳愆版本》

《医方集解 巻上,中,下  汪昂 著辑  》

《医案类语 巻1-2  淇园 訳定 ; 吉冈元亮,中川僖,厚木有则 纂辑》

《医眼方  顾公 著 东都(江戸) 万笈堂英平吉》

《医范  吉益南涯 著 ; 大江広彦 校正 纪伊  稽古馆》

《医范提纲 巻之1-3  宇田川榛斎 訳述 ; 诹访俊 笔记》

《医籍考日 天宝二年写本》

《医者谈义 巻1-5  粪得斎 [著] 金沢安江町(加州) 》

《医蔵书目  殷仲春 甫辑 写, [书写年不明]》

《医道二千年眼目编和刻本》

《医门法律和刻本》

《医雑録 写, [书写年不明]》

《千金方明刻本》

《千金方衍义清 嘉庆刻本》

《丛桂亭医事小言 巻之1-6  原南阳 口授 下町本町(水戸)  须原屋安次郎  0004》

《古方药品考和刻本》

《名医类案日 寛文元年刻本》

《名方类证医书大全》

《呉医汇讲 巻1-11  唐大烈 纂辑 [出版地不明]  [出版者不明], 嘉庆元》

《和兰药镜日 宇田川榛斋著》

《和兰医方纂要 巻之1-4,附録  江马元弘 訳 大垣(浓州) 》

《和语本草纲目和刻本》

《外台秘要唐 王焘著》

《大和本草日 宽永刻本》

《奇效医述》

《女科证治准绳》

《妇人良方和刻本》

《小青囊德聚堂藏版》

《巢氏诸病源候论和刻本》

《广义本草大成和刻本》

《弁医断 上,下  堀江道元 著 心斎桥通安土町(大坂)  》

《张氏医通纂要 [首巻],巻之1-4  张ロ玉 著 》

《御纂医宗金鉴清乾隆七年(1742年)武英殿刻本》

《新编集成牛医方  赵浚,金士衡 [等撰] 》

《新编俗解八十一难经图要和 刻本》

《普救类方日 亨保乙酉年官刻本》

《景岳全书明·张景岳撰,乾隆33年藜照楼版,早稻田藏》

《景岳幼科良方明·张景岳撰,书肆植村氏梓行版》

《本朝医家古籍考  壶山逸人 著 东都(江戸)  中邨雪山(写), [书写年不明]911》

《东医宝鉴 目録,内景,外形,雑病,汤液,针灸篇  许浚 撰 [出版地不明] 0002》

《格致余论疏抄和刻本》

《汉土医方沿革论  冈田昌春 [著] 白峯(写), 明治29》

《疡科秘录日 本间玄调撰》

《病家示训  洛下隠士 [著] [出版地不明]  [出版者不明], 正徳3[1713]》

《病家须知日 择善屋藏版》

《眼科新书和刻本》

《种痘亀鉴  久我克明 述 东京府  岛村屋利助, 明治》

《类经明张景岳日本版早稻田大学藏0004》

《类经(日文注释版)》

《素问识日 天宝八年(1837年)刊本》

《経络歌诀  汪昂 编辑 ; 汪端 较》

《编注医学入门 巻之首,1-7  李梃 编注 金ショウ  同青堂》

《编注医学入门 巻之首,1-8,生理解剖図说  李梃 编著》

《脉经日文注释版》

《葛氏方 巻上,中,下 写, [书写年不明]》

《薛氏医案明 薛己等撰 吴琯辑》

《行馀医言日 香川修德著》

《订正东医宝鉴和刻本》

《质问本草和刻本》

《赤水玄珠日文注释版》

《辩证录(宽政6年日本刻本)》

《达生录明·褚胤昌(字百斯)著》

《远西医方名物考日 宇田川榕校补》

《远西方药日文版》

《遵生八笺明 高濂撰 弦雪居重订本》

《金匮玉函经清 道光 经义斋藏板》

《金匮要略国字解和刻本》

《金匮要略正义汉张仲景原著手写本》

《金匮要略心典 遂初堂》

《金鶏医谈  畑秀竜 著 ; [畑]毛义 校 日本桥通(江戸)  》

《集验良方清 乾隆刻本 喻义堂藏版》

《青州先生医谈  [华冈青洲] [述] 江口良斎(写), 天保13》

《风寒热病方经篇日 宇津木撰》

《养寿院医则  山脇尚徳 著 ; [山脇]侃 校 京都  林芳兵卫, 天保》

《黄帝内经素问日藏版》

《黄钟录日 尾张山碕克辑》

《新刊仁斎直指附遗01》

正保本《重刊巢氏诸病源候总论》

珍版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系列

医说 著者张杲(宋)朝鲜刊本

医门法律6卷清喻昌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清乾隆30年(1765)黎川陈守诚刊本

医林指月十一种十九卷清王琦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清乾隆32年(1767)宝笏楼刊本

医方集略乙 编者郭鉴(明) 朝鲜刊本

新刻针医参补马経大全 著者马师问(明)江戸刊本

新刊医家必用 著者孙応奎(明)朝鲜刊本

新刊仁斋直指附遗方论26卷小儿附遗方论5卷方论医脉真经2卷伤寒类书活人总括7卷宋杨士瀛撰明朱崇正补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明嘉靖29年(1550)朱崇正刊本

新刊刘河间伤寒直格3卷后集1卷续集1卷别集1卷金刘完素撰元刘洪撰元马宗素撰金张从正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明天顺7年(1463)建安熊氏种德堂刊本

万氏家钞济世良方7卷

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

汤液本草2卷

四部丛刊·注解伤寒论

伤寒明理论

伤寒论集成 巻之1-4、6-10 山田正珍著

伤寒集注

伤寒明理论4卷金成无己撰明巴应奎校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明查氏书林刊本

伤寒论译解卷

伤寒论

明清医药精华读本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名医名方录

名医经典医案

疗治茶谈 初、後3-4 勧学治体、5-6 続编 続编附録 津田玄仙述

立斋外科发挥8卷

近世汉方医学书集成

近代名医学术经验选编

古今医统大全100卷明徐春甫编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明万历间古吴陈长卿刊本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全二十二部三十册)

当代中医世家系列(共十册)

病因精义 巻之1-10 小森桃坞讲述

扁鹊心书扁鹊心书神方

本草纲目卷1-17,19-52,濒湖脉学1卷奇经八脉考1卷脉诀考证1卷

本草纲目卷1-15,17-33,35-44,47-49,51,52序目1卷

本草纲目(合肥张绍棠本)

本草纲目新校注本第三版

中医药精华读本(共六册)

中医验案点评与误案分析丛书

中医学解难

中医实用技术丛书(全10卷 高清版)

中医师承十元丛书(全5册)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全26册)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系列

中医临床捷径丛书

中医精华丛书(全九卷)(高清版)

中医经典注评丛书

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全七册)

中医金方系列(共6卷)(高清版)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

中医古籍新点、新校、新参考系列(全10册)

中医古籍临床新用丛书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

仲景全书

中医海外古籍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147 册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

中医典籍大全

中华医书集成(中医古籍出版社)

中国医学大成全50册

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清晰pdg)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中国古典医学大全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160册

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

中医方剂大辞典(高清十一卷完全版)

中医大辞典(全七卷)(扫描版)

中医必读百部名着

中药类书籍

中药成方制剂(全20册)

中华医书集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全2册)

中华国粹书系丛书(全10卷)

中华传世医典(全12册)

中华本草完美修改版

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

中国中药资源丛书系列(全6册)

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全4册)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全6册)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

中国医学大成续集

中国医学大成丛书(全套10卷)

中国医学大成(简体横排版)

中国医学大成(繁体竖排版)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全七卷)(扫描版)

中国医术名家精华丛书(全4卷)(扫描版)

中国药典(2010版)(全3部)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全套六集)(高清版)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丛书(全六集)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33册)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全十五部)

中国藏药(全3卷)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112册)

珍本医籍丛刊

针灸治疗常见病证图解(全6册)

您好,这个必须要经过现代医学的检验才可以用于临床实践。因为虽然中医药博大精深,但是也是有很多穿越和误区的。不信,我给您列举视个常见的误区:

传言一:药材越贵越好

民间传言诸如千年人参,百年灵芝等能够起死回生,其实这说法根本没有任何依据。而且人参和灵芝本身有自己的疗效,但也不是谁都适用。举例说明,安宫牛黄丸由很多名贵的中药组成,被很多人视为防治中风的神药。但是本身就有寒闭症的人就不适宜服用,用药不善反而会加剧病情。

所以说,任何一种药材都必须对症下药,而且是药三分毒。人参也是这个道理,人参可以补虚养气,但是火气旺盛的人吃了就会流鼻血。所以找到合适的药材才是我们值得提倡的,很多疗效非常好的中草药都不是名贵之物。

传言二:滴血认亲

各大电视剧的经常剧情,血滴入碗中,相融为亲生,不相融就不是亲生。

但这种滴血认亲的鉴定方式是不可信的。实际上,“滴血认亲”常常是将血液滴入清水中,红细胞由于渗透压的原因会导致细胞膜破裂,所以通常情况下即便两滴血型不同的血也不会出现沉淀的现象。

如果真的要认亲,目前DNA技术能做到。所以真的要去做亲子鉴定的,去专业的机构和医院。

传言三:银针试毒

这里说一个真实的案例,光绪皇帝就是死于砒霜中毒,但是这完全是慢性中毒的症状,极有可能就是日常食物中被人下毒所致。如果真的银针能试出来,那谁还敢下毒?

事实上,银针测不出砒霜的成分,常见的毒物如毒鼠强、氰化物等也无法测出。但是银饰品再日常生活中如果接触到硫化物的话,的确会变黑。

传言四:可乐杀精

有种说法,因为南美人用可乐来避孕,所以后来就出现“可乐中的咖啡因能杀精”这样的传言,而且愈演愈烈。

但这种说法毫无科学依据,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咖啡因能够对于精子有伤害作用,常喝咖啡和可乐的人,也没有证据表明他们的精液质量就比其他人差。如果真要说对精子有伤害,吸烟,肥胖包括爱跷二郎腿,这些行为才是真真正正的会伤害精子的质量。

传言五:每天需喝八杯水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身体摄入水分需求不尽相同,没有任何实际研究表明八杯水为标准数据。如果一定要说一个保持身体水分的办法,那就是看我们的尿液颜色:饮水量应使尿液呈浅**,尿液颜色越深,身体越缺水。

传言六:天然的东西最 健康 ,化学物质对人体有害

纯天然的毒蝎和蜈蚣照样能毒死人,而且毒性很多现代医学都救不了。还有氰化物,也是天然的,你告诉我这很 健康 ?

其实更多的比如添加剂,食用多了会导致肥胖,这些可以尽量控制。但丝毫不代表天然的就是最好的。

传言七:保健品有神奇的疗效

但不能否认的是,有些合格的保健品确实有一点功效,比如含有维生素的就可以治疗维生素缺乏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再比如脑白金中含有褪黑素,可以辅助睡眠。但是这些保健品的性价比极低,几百块钱的天然维生素还不如药店里几块钱的维生素片。所以,不推荐使用任何类型的保健品。

传言八:反复烧开的水会致癌

自来水中含有硝酸盐,在反复烧开的过程中,确实会产生一些亚硝酸盐。但经过测定,即使反复烧开 20 次的开水,亚硝酸盐仍远低于国家生活饮用水的亚硝酸盐含量标准。所以,烧过好几次的水也可以放心喝。

传言九:红枣、红糖补血

人们总以为缺铁缺血可以用红枣、红糖补。但是事实恐怕不是这样,因为红枣和红糖含铁量并不高,红糖中 966% 的成分是糖,铁含量非常少;100克红枣中铁含量大概也就是 2 毫克 ,仅此而已。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些真正补铁补血的好食物吧:瘦猪肉、瘦牛肉、血制品、动物肝脏等。

传言十:早起喝一杯淡盐水排毒

这完全是谣言,而且有害处。早起喝盐水,不仅不能排毒,反而会加重身体缺水的状态,对血压和肾脏不利。现代 社会 大家工作压力大,外卖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而一部分,造成了国人摄入盐分普遍超标,再喝盐水那真的火上浇油的。对于有高血压、心脏病及肾功能异常的人,尤其不要喝盐水。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知道中医引用古方和古医书中的内容是否都是有用的,应当进行实践。也就是说在遇到患者疾病的时候参考相应的古方或者古医书进行治疗,并总结相关的研究结果,这样才能知道古代中医的典籍和药房是否真的有用。

目前之所以很多情况下我们并没有参考和引用中医的古方,是基于目前的治疗技术和水平有很多的疾病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因此不再需要查阅那些古方并进行尝试和验证。

另外,已经有实践证明,很多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治疗处方并不适合所有的患者,因为中医是最讲究因人而异的。在应用在不同人的病情时,古方应当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变才能实施,否则可能对人体 健康 造成损害甚至适得其反。

最后,还有一些实践证明,有的中医古方中的药物是很难得到的、或者可能是有害的,不适合应用于人体,因此在应用过程中就逐渐被我们摒弃了。

这个问题问的表面看来是很理智,研读过本草纲目,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个题主简直是猪脑袋一头,难道你不知道读书读全么?,囫囵吞枣似的不知道在哪看了点关于中药的假书,就跑来无脑喷?

人中黄是什么你知道么?还大便?估计也就是你这智商能把大便拿来就吃。

(人中黄):在竹筒中塞入甘草末,两端用竹、木封固,冬季投入人粪缸中,立春时取出,悬当风处阴干,破竹取甘草末,晒干。

 「主治」

 1、热病发狂。用人中内放罐中,泥封固,煅半日,去火毒后研为末,水送服三钱,病未退,可再服。

 2、呕血吐痰,心烦骨蒸。用人中黄为末。每取三钱,加茜根汁、竹沥、姜汁和匀服下。

看到没,这就是人中黄,不是你嘴里的大便。

还有头皮屑,和毛发,指甲之类的入药,这些有的是收集的民间偏方,偏方是古时百姓看不起病,然后经过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偏方虽然有的明显带有封建迷信,但是不可否认,有的偏方在治疗一些疾病方面还是简单有效的,比如夏季吃坏肚子,用两三头,独头蒜放在炭火中烧焦之后直接使用,立竿见影止吐止泻。疮疔肿痛用新鲜蒲公英连根加入烟丝放点白酒一起捣烂敷在患处,也是立竿见影,你敢说无效么?

看起来题主是读过本草纲目,我们姑且不论你读的怎么样,但是我想说,书是你这样读的么?中医书籍这么多你只挑了两个最容易让人误解的中药,而且你还是故意诱导读者,你这样好么?你读过神农本草经么,读过黄帝内经,伤寒论么,这些你都没读过你还敢在这大放厥词,谁给你的勇气呢,是你嘴里的大便么?

如果你真的想黑中医的话,那么我希望你能好好去拜读一下《黄帝内经》,《伤寒论》,《难经》,《神农本草经》,《千金翼方》,等你把这些书读明白了你在来黑吧!估计到那时候你可能真就黑不起来了。

中医药不管现代人如何看,但是不可否认前人是经过实践摸索出来的,一个经典学科。

你可以不喜欢中医,不看中医,但是请你不要黑中医,因为这是我们中华五千年的宝贵财富。

看到黑中医真的感觉很气愤,我们的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精粹就这样被这些,数典忘祖的玩意给污蔑,算了不说了,越说越生气,写的有点乱,请大家见谅。

大部分是有用的,毕竟中医治疗是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但是也不能全部都是有用的,毕竟古代 科技 水平有限,一些中药方虽然确实可以治疗某种疾病,但是也可能含有很多不必要的成分,甚至是含有其他有毒成分也会对身体造成其他伤害。比如马钱子在中医治疗风湿病方面,虽然有不错的效果,但是也经常发生患者因为服用马钱子发生中毒出现抽搐呕吐等症状。

所以为什么现代医学不排斥中西结合,中医有很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但是也有一些不好的东西需要剔除,这个就需要依赖现代医疗 科技

又是一个变着法子黑中医的提问!

你有本事,怎么不看看《黄帝内经》呢,先弄懂了黄帝内经,再说本草纲目吧!

大便,现在西医也入药,叫做“粪便移植”,治疗艰难梭菌感染。你是不是也应该质疑一下西医,为什么要想到用粪便入药呢?无独有偶,西医里,小便也可以入药,叫做尿激酶,你也去质疑一下?

中医用毒药砒霜入药,治疗白血病。现在这也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标准方法,叫做上海方案。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不管懂不懂阴阳五行,中医都在遵循阴阳五行的治疗原则,也在按照阴阳五行原则运用中药。

看不懂黄帝内经,弄不明白阴阳五行,就不要讨论中药。如同不懂量子力学,不要去讨论量子纠缠,以免说出来都是笑话。

再说了,看本草纲目,也得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全了,不要看个目录,扫上几眼,就说自己看本草纲目了,就急急忙忙的开始指责了。

你敢指责量子力学吗?不敢。为什么,因为你不懂。不懂就不能轻易指责,这是基本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什么时候,你就可以放弃科学精神,指责你不懂的中医了?!

为什么不敢明目张胆的黑中医?怕违法吧!中医药法管着你呢!装模作样的好像要讨论,黄帝内经看不懂,中医弄不明白,你讨论什么中药?装吧!

不懂物理,不懂量子力学,你就可能讨论量子力学的试验?知道这种行为有多蠢吗?!装吧!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搜集前人所记载的中草药之总汇。除其中一部分是李时珍行医时所用过的之外,其余都是前人用过或记载的中草药。关于其中所记载的人部药物中,一些令人作呕的物质,是否有人用过,或该不接受的问题,笔者回答于下:

如果把《本草纲目》比作是一个完整的人体,那么,请问:在人体内,是否也存在着令人作呕的物质呢?答案肯定是有的。在一个人的大肠里,起码存在着三公斤的屎。那么,既然如此,人为什么不赶紧将其清除,而是容许其在自己的肚子里存放一两天左右呢?至于它是否有人用过,答案是肯定有人用过的,因为它可以作农家肥,虽然不是让人直接吃,但却离不开间节的吃。(去年在网上还报导过美国用人屎制造西药呢!叫什么名字我也忘了,我们一起找一找吧)。何况如《本草纲目》中所说的人屎,也并非是直接当药让人吃,而是用甘草粉末配制成人中黄(中药)入药的。所以,读不懂或不理解先贤的诸多用药机理,就妄自非议信口雌黄,是一种无知的亵渎圣贤行为!不能以自己的无知,去否定他人的成就,更不可以因为自己没见过或没听说过的事物,就去否定它的存在或客观性。

不管怎么说,古方对于现代中医的研究有指导意义,对于中成药的开发也有帮助作用。

所以,不能说老的东西就不管用,这有点偏执了。

这问题很好回答,你们最近问的问题发现没有都是在晚上很晚甚至二十四点才回答。原因就是接手二个病人在医院二十多天,时好转几天,又坏很转去,医师也说我们就是这样冶,不可能治坏你们,该可用的药都用了,没办法。在这你晓得医院那些住院患者的老百姓怎样讲的:他们说:,”要不是在这看病钱,国家可报,我们绝不会上你们医院,在屋里就有人会治,还到你这来,你以为,我这些人愿意来你这里。所以我原先就哇过,西医要不是政府抉持,中草药一定可以一同平分秋色。你说古人的智商还能被否定吗?

回@山野樵夫32:

你真是一只吃屎不嫌少的山野疯狗,狂吠嚎丧撕咬中医中药,已经多年了吧?中医没让你吃屎,是你自己爱吃,这能怪谁?所以你就不该找中医说事,本中可以肯定的说,你根本就不知道吲哚是什么,但其实你却早就吃过了这种人屎中的臭气成分了。由人屎臭气-吲哚制造出来的西药-吲哚拉明,是高血压、心绞痛、糖尿病的常用药物。想必你西医公爹一定让你这种中医黑吃了不少,把脑子给熏坏变态了,不敢去找百年骗局的伪科学西医公爹算总账,却猪八戒抬着钉钯找到中医头上来了。本中医真为你感到不平和悲哀,但回头想一想也算是对你的报应和奖赏吧!象你这种污辱祖宗的不肖子孙,难道不该吃屎当药治病吗?!这正所谓是恶有恶报,自作孽不可活。假如仍然死不悔改,继续中伤、抹黑、诋毁、攻击、中医中药,接下来你就该吃裤裆灰治病了。

1 明命医戴原出自哪篇文言文

明代的名医戴原礼曾经到京城,听说有一个医生医术非常高明,治病总是非常见效,(于是)亲自前往观看。

看见那迎接病人出诊的人有满满的客户,没有空闲收报酬。偶然一个买药的人要走,(名医)追了上去告诉他说:“在煎之前加入一块锡。”

戴原礼听了以后心里感到奇怪,便恭敬地问那个医生是什么缘故,医生说:这只是古代的药方罢了。他竟然不知道古方说的(其实是)“饧”字,也就是糯米煎成的糖。

唉,当今的平庸的医生胡说自己对古方非常熟悉,大多只是连锡、饧都分不清楚的人罢了!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①求溢户,酬应不暇。

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

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②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

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对吗。

2 名医薛雪 文言文翻译

吴门名医薛雪,自号一瓢,性孤傲。

公卿延之不肯往;而予有疾,则不招自至。译文:吴门有一个名医,叫薛雪,自号一瓢。

性格孤僻。公卿贵族宴请他,他却不会去,但是如果我生病,没有邀请他,他也会来。

乙亥春,余在苏州,庖人①王小余病疫不起,将闭棺而君来。译文:乙亥年春天,我正在苏州,厨师王小余生病治不好,正准备盖棺时,薛医生过来了。

天已晚,烛照之,笑曰:“死矣!然吾好与疫鬼战,恐怕胜亦未可知。”译文:当时天色已晚,便点上烛火照明。

他看了之后,笑着说:“已经死了,但我生来喜欢与死神作战,或许还能取得胜利,还不一定呢!”出药一丸,捣石菖蒲汁调和,命舆夫②有力者用铁箸锲其齿灌之。译文:便拿出一个丸药,与石菖蒲磨成的汁混合在一起,然后命令车马夫中力气大的人用铁筷撬开厨师的牙齿灌进去。

小余目闭气绝,喉汩汩然,似咽似吐。薛嘱曰:“好遣人视之,鸡鸣时当有声。”

已而果然。再服二剂而病起。

译文:小余已经断了气,闭着眼睛,药灌下去,汩汩作响,似咽非咽,似吐非吐。薛雪嘱咐说;“派人好好照顾他,天明时分便能醒来。”

到了天明,果然如他所说得。又服用了两剂药,便痊愈了。

乙酉冬,余又往苏州,有厨人张庆者,得狂易之病,认日光为雪,啖少许,肠痛欲裂,诸医不效。译文:乙酉年冬天,我又去苏州。

当时又有一厨师张庆,得了癫狂病,把日光看作白雪,有轻微的痰出,肚痛难耐。看了很多医生都没有效果。

薛至,袖手向张脸上下视,曰:“此冷痧也,一刮而愈,不必诊脉。”译文:薛雪来了,用手摸着张庆的脸,上下打量说:“是冷痧,刮一下便会好,不用诊脉。”

如其言,身现黑瘢如掌大,亦即霍然③。译文:果然如其所说,身体出现掌大的黑斑,刮后便好了。

① 庖人:厨师。② 舆夫:抬棺材的人。

③ 霍然:很快的样子。

扩展资料:

薛雪(1681~1770)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槐云道人、磨剑道人、牧牛老朽。

江苏吴县人,与叶桂同时而齐名。早年游于名儒叶燮之门,诗文俱佳,又工书画,善拳技。

后因母患湿热之病,乃肆力于医学,技艺日精。薛雪一生为人,豪迈而复淡泊,年九十岁卒。

故也知薛雪并非专一业医者,但他于湿热证治特称高手,所著《湿热条辨》即成传世之作,于温病学贡献甚大。又尝选辑《内经》原文,成《医经原旨》六卷(1754)。

唐大烈《吴医汇讲》录其《日讲杂记》八则,阐述医理及用药;另有《膏丸档子》(专刊稿)、《伤科方》、《薛一瓢疟论》(抄本)等。-薛雪。

3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翻译

译文:

明朝的名医戴原礼曾经到京城,他听说有一个医生医术非常高明,治病立即见效,于是亲自去察看情况。看见那些上门求医的人充满了门庭,忙碌得没有空闲。偶然一个买药的人已经离开,(那个名医)跑了上去告诉那个人说:“在煎药之前加入一块锡。”

戴原礼听了以后心里感到奇怪,便询问那个医生是什么缘故,医生说:“这只是古代的药方罢了。”竟不知道古方说的其实是“饧”字,也就是糯米煎成的糖。唉,当今的庸医胡说自己对古方非常熟悉,大多只是连锡、饧都分不清楚的人罢了!

原文: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人求药者既去,追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

出处:《冷庐医话》——晚清·陆以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陆以湉幼年攻读四书五经,多闻博识。青年即教授生徒。尝于道光年间中举人,1836年(道光十六年丙申)进士,并以知县分发湖北,后以父命改从教职,并选授浙江台州教授、杭州府教授。后以母老请辞回乡,家境不佳。嗣后又赴上海、杭州执教讲学,不久即辞世。

曾主持分水(今桐庐)近圣书院以及杭州 书院讲席。其弟及子因病误治亡后,专心钻研医道,医术精湛。编著有《冷庐杂识》,《冷庐医话》,《再续名医类案》、《冷庐诗话》、《苏庐偶笔》、《吴下汇谈》等。《冷庐医话》载医范、医鉴、慎疾、保生等内容。

全书多以病名为纲,叙述杂症之治疗及亲身所见所闻,且多有医史文献资料,颇有历史价值。

搜狗百科——锡饧不辨

4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翻译

原文: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

见其迎①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

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

殊不知古方乃饧②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翻译:明代的名医戴原礼曾经到京城,听说有一个医生医术非常高明,治病总是非常见效,(于是)亲自前往观看。

偶然间看到一个求得药的人已经离开了,那个医生追出来告诉他说:临煎药时(要往里面)加一块锡。”戴原礼听了以后心里感到奇怪,便恭敬的问那个医生是什么缘故,医生说:这只是古代的药方罢了。

他竟然不知道古方是“饧”,也就是糯米煎成的糖。唉,当今的平庸的医生每每妄称自己对古方非常熟悉,大多只是连锡、饧都分不清楚的人罢了。

5 曾子守礼文言文: 原文及翻译

原文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皖,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参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皖,大夫之箦与?”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注释

①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时鲁国人,增点之子,孔子弟子。以至孝著称,传孔子之道,述《大学》,作《孝经》

②隅:角落

③华而皖:华美而光滑

④箦:席子

⑤易:更换

⑥革(jí):通“亟”,危急

⑦幸:希望

⑧细人:小人

⑨姑息:迁就,随意

⑩得正:得到我所应得的。

翻译

曾子病倒在床上,病情严重。乐正子春坐在床下,曾元、曾申坐在脚下,书童坐在角落拿着蜡烛。书童说:“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享用的竹席吧?”子春说:“住嘴!”曾子听到了,突然惊醒过来说:“啊!”书童又说:“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享用的竹席吧?”曾子说:“是的。那是季孙氏的赏赐,我没有能换下它来。曾元,扶我起来,换竹席!”曾元说:“您的病非常严重啊,不能移动。希望能等到天亮,我一定遵从您的意思换了它。”曾子说:“你爱我不如书童啊。君子爱人用德行,小人爱人是姑息迁就。我现在还求什么呢?我只盼望死得合于正理罢了。”于是大家扶起曾子,换了席子,再把他扶回到床上,还没有放安稳,曾子就去世了。

6 古今笑中的医误文言文翻译

可不可以这样译,看看能否帮你。

南京的戴元礼,是开国初的名医。他曾被召到南京去,看到一家医生替人看病,病人都塞满了门,忙于应接,一点空闲也没有。戴元礼心想这个医生一定是一个深懂医术的名医,于是停下来看。他看到那医生根据药方发药,也都没有其他不同的地方。回来总觉得很奇怪,一天前往观察,偶尔看到一个人拿了药后离开,那医生追上去告诉他说:“到煎药时放一块锡下去。”然后让他离开。戴元礼开始很奇怪,想从来没有用锡入药的,于是上前问那医生。医生回答他说:“这是一条古方。”元礼找到那本书,原来是“饧”(即“糖”)罢了。戴元礼急忙帮他纠正。唉,不分“饧”和“锡”而做医生的,活于世上怎能不小心谨慎呢。

孙思邈是古雍州华原人。七岁上学,每天能诵读一千多字。二十岁左右时,他喜欢谈论庄、老及百家学说,也喜欢佛经。洛阳的总管独孤信,在见了他之后感叹地说:“这是一个圣童,只怕他器大识小,很难被任用。”后周宣帝的时候,孙思邈以王室多变故的原因,隐居到太白山里去了。隋文帝辅政的时候,让他做国子博士。他称病不起,没有接受此职。他常常对周围亲近的人说:“再过五十年,应当有一个圣人出世,那时候我将助他济世救人。”

  五十年后,唐太宗即位,把他召到京城,感叹他的容貌之年轻,对他说:“看见你,我因此懂得有道的人实在应当受到尊重,羡门、广成等神仙确实不是虚传。”太宗要授给他爵位,他坚辞不受。唐显庆四年,唐高宗召见他,请他做谏议大夫,他又坚辞不受。上元元年时,他托病请求还乡,高宗特赐良马给他,并把鄱阳公主的城邑赐给他居住。当时的名士,如宋之问、孟诜、卢照邻等,都以师弟的礼节待他。

  卢照邻病了,住在孙思邈的住宅里,当时庭院前有一棵大梨树,卢照邻就为那梨树作了一篇辞赋。他在赋的序言中写道:“癸酉这年,我因病住在长安光德坊的官舍里,这里的老人说,这是鄱阳公主的城邑。从前鄱阳公主未嫁前就死了,所以她的城邑一直荒废着。当时的一位处士叫孙思邈,他通晓古今,学尽各种数术。他深谙道家的理论,他的学问深入不二,就像当今的维摩诘;至于推算天文历法,度量乾坤,则可以与洛下闳、安期先生相提并论。他自称生于开皇辛酉年,已经九十三岁了。到乡间去打听他,人们都说他已经几百岁了。另外,他和人们一起谈论起周、齐的事来,清清楚楚,就像亲眼见过一样。以此为参照,就知他不止是一百岁的人了。然而他耳不聋,眼不花,神采奕奕。可以说是古代聪明博达长生不老之人。”

  当时卢照邻负有盛名,不幸得了重病,他嗟叹每个人遭遇的不同,人的寿命竟如此的悬殊。于是他问孙思邈:“名医治病,其道理何在呢?”孙思邈回答说:“我听说善于论天的人,必定由这个人的本质而定;善于谈论人的人,一定要以天的道理为依据。天有四时的变化,五行的运转,寒暑交替。它运转时,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霓。这是天地的规律。人有四肢和五脏,一醒一睡,呼吸吐纳,循环往复。流而为荣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这是人体的规律。阳用其精,阴用其形,这是天和人相同的地方。等到失去这种正常现象,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疣赘,陷而为痈疽,奔而为喘乏,竭而为焦枯。病情呈现在表面,病变却在形体内。这种道理同样可推及到天地,也是这样的。所以五纬盈缩,星辰失度,日月错行,彗孛流飞,这是天地的危病。寒暑不时,此天地之蒸否也。石立土踊,此天地之疣赘也。山崩地陷,此天地之痈疽也。奔风暴雨,此天地之喘乏也。雨泽不时,川源涸竭,此天地之焦枯也。良医治病,用药石疏导,救人时才用针剂;圣人用道德来调和,用政事来辅助。所以,故身体有可治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他又说:“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诗经》上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说的是小心;‘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说的是大胆;‘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说的是行为的方正;‘见机而作,不俟终日’,这是心智的圆融。”他的文学造诣,如此超拔出群;他的道术也不可胜纪。

  当初魏征等人受诏编修齐、梁、周、隋等五代史,恐怕有遗漏,就曾多次向孙思邈请教。他用口传授,像曾亲眼目睹一样。东台侍郎孙处约,曾经带着五个儿子孙侹、孙儆、孙俊、孙侑、孙佺去拜见孙思邈。孙思邈说:“孙俊应当首先显贵;孙侑应当显达得较晚;孙佺的地位最高,灾祸出在执掌兵权上。”后来都像他说的一样应验了。太子詹事卢齐卿,小时候向孙思邈请教人伦的事情,孙思邈说:“五十年后,你的官职可达一方诸侯之长,我的孙子会成为你的部下,你应当自己保重才是。”卢齐卿后来做了徐州刺史,孙思邈的孙子孙溥,果然是徐州萧县的县令。孙思邈当初对卢齐卿说这话的时候,孙溥尚未出生,而他已预先知道了孙溥的事情。在孙思邈身上发生了许多这样奇异的事情。永淳元年,孙思邈逝去,死前留下话要薄葬,不准在墓中放任何殉葬品,不准用活着的牛羊祭奠。一个多月过去了,他的颜貌不改。举起他的尸体往棺材里装的时候,只剩下空空的衣服而已,他已尸解而去,当时的人都惊叹不已。

  他撰写了《千金方》三十卷、《福禄论》三十卷、《摄生真箓》、《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卷。开元年间,又有人发现他隐居在终南山。曾经有一个神仙从天而降,对孙思邈说:“你所著的《千金方》,济人的功德也很广了。而用动物做药,残害的生命也太多了。你会成为一个尸解的神仙,但不能白日升天成仙了。”此后孙思邈以草木代替虻虫、水蛭做药,他作《千金方翼》三十篇,每篇有龙宫仙方一首。

  从此,孙思邈时隐时现。咸通末年,山下一家村民,有一个十几岁的男孩,不食荤血,父母认为他喜欢善行,让他到白水僧院做了童子。忽然有一位自称孙处士的游客,在院中游了一周之后,从袖中取出一包汤药末交给童子说:“为我像烹茶那样煎这药。”药煎好之后,处士饮了一些,把余下的汤汁给了童子。童子觉得汤汁味道极美,希望再给他一碗。处士说:“这汤就是为你而煎的!”就把方寸这样大的一匙药沫再给他煎着吃。他向同伴们说了此事后,出门一看,发现处士已离去了。童子也腾空飞了起来。众人正在惊异之间,一看那煎汤的锅子,已变成金了。这以后也时常有人见到孙思邈。

  有一次在行路时,孙思邈看见一个牧童在杀一条小蛇,那蛇已经受伤出血了。孙思邈恳求牧童不要杀它,并脱下自己的衣服来送给牧童,赎救了小蛇。然后又用药物把蛇封裹起来,把它放回到草丛中去。

  一个多月后,孙思邈又外出行走,看见一个白衣少年,仆人和马匹都很壮实,下马来拜见他,并感谢他说:小弟承蒙道者救了一命。孙思邈听后没有介意。少年又再次拜他,并请他骑上另一匹马。两马驰行如飞,到了一处城郭的地方。那里花木繁盛,春景和媚,门庭灿然显赫,人物繁杂,简直就像是君王的住处。原来孙思邈救的小蛇是龙王的儿子,那里就是龙宫的所在“泾阳水府”。

  龙王为报孙思邈救子之恩,临行时要送他许多金珠宝物,但都被孙思邈坚决的推辞了。龙王见他不爱富贵,便叫儿子取出龙宫药方三十首来赠送给他,并告诉他说:“这是真方,可以济世救人”。孙思邈回家后把每一个药方都试用了,发现都有神效。后来孙思邈在撰写自己的方书《千金方》三十卷时,便把龙宫药方分散放在里面。

  迄今为止的后世方剂学家们,在研究《千金方》时都注意到一个事实:《千金方》中的有些方剂,无法用中医已有的理论通过辩证论治的精神去衡量和理解。这一类“奇崛”的方剂中,有些是配伍方法奇怪,与方剂配伍的通常理论不吻合(比如“神丹”);有些则不仅配伍方法超常,而且用药多而繁杂,一方之中寒热温凉气血攻补兼备,简直无法用医理作方剂分析。其实,这些“奇崛”的方剂可能正是龙宫药方,以及孙思邈根据自己对龙宫药方的体悟而仿制的一些方剂。

  有一天深夜,雷声“隆隆”,暴雨随之瓢泼似地“哗哗”而下。但孙思邈修筑在高山悬崖下的茅屋木门竟此时被人“笃笃笃地敲响彻云霄了。孙真人正疾书撰述,只得定住神绪思路,停下笔来,静听辨识一会儿。果然是有人在执意不断地敲着门。

  唉!如此暴雨,深更半夜,难道还有求医之人不成?”孙思邈心里说着话,急忙走过去打开门来。只见门口站口着一位白衣秀士,当时天空雷轰电闪,暴雨如注,奇怪的是这位秀士竟然衣服滴水未沾!便是他脸色一片赤红,仿佛憋着一口闷气已有许久。孙真人就说:‘是你要找瞧病吗?“这白衣秀士急忙点点头。

  孙真人即让他进屋坐下切脉,这心中也犯开了嘀咕:“嗯,这脉不浮不沉,不虚不涩,非人类之脉啊?”他皱眉摇头,百思不得其解。忽地天空中一首闪电照进屋来,那雨早就停了,孙真人的心灵也随着这道闪电忽然明白。便沉心静气地地观察一番,即说道:“你非人类吧?”

  白衣秀士一愣,随即镇静下来说:“何以见得?”

  人类之肪,医书脉典载得明白,吾一向行医岂能不知?

  这些就不必细说。但是你这脉象实在奇怪,起如腾云驾雾,落如翻江倒海,这怎么是人类之脉象呢?“孙真人双眼紧盯着白衣秀士。

  白衣秀士一点儿也不生气问道:“那么真人能断定我的身份吗?

  孙思邈微微一笑:“你来则有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相助,静则风雷电全息。你的衣服在暴雨中丝毫不湿,加之你的脉象无不显示特异属性。如我猜得无误,你定是水府之尊枣神龙吧?”

  这白衣秀士听了连连点头,佩服得五体投地!连称:“难怪真人的大名,天上地下无所不知。真是盛名之下,其实不虚!”说完急忙介绍自己的病症道:“数日之前, 我因一时饿得急了,饮食勿勿,不知什么物件一下堵塞了我的食道。于是连日来苟延残喘,只能喝些稀汤以维持生命。”

  听了化形白衣秀士的神龙如此诉说,孙思邈略微思索了一会儿,就说:“你的病我能治好,但你秘须听我的话。俗话说‘良药苦口、医人手狠‘,不能由着你自己的性子。岐典之道,旨在利物救命,痛苦时要能忍耐。”随即唤过童子,如此如此交待他去准备汤药,又径入内室将一切医用之物拢入袖口之中。

  不一会儿,童子提着一桶汤药放在白衣秀士座前。孙思邈即督促他尽快饮服,中间不可稍息,否则此病难治。

  这老龙所化白衣秀士一听急忙捧起桶来,仰首闭气“咕咚,咕咚”像往深渊中地饮服起来。本来他那喉头堵着,饮食都极困难但此进竟然毫无阻碍地一口气就将那一桶汤药给灌入了肚中。这肚中“咕嘟嘟……”一阵翻腾,那喉头又觉忍耐不住,立即低下头来,“哇”的一声,就着那桶吐个不止。当那白衣秀士惊疑地看到在那吐出的秽物中竟有一条长蛇混杂混杂其中时,他由衷地赞到:“真人灵丹妙药,确是手到病除!”

  孙思邈“哈哈”一乐道:“什么灵丹妙药,只不过一桶醋拌蒜泥而已,酸辣交加,那蛇自然待不住了。”他顿一顿,接着说:“你病根虽除,元气未服,我再为你扎上一针,即可一劳永逸。”那白衣秀士听了连声称好。

  孙思邈即走到白衣秀士的背后,取也一支尺余长的金针,对准他那顶心偏后的位置猛地扎下。那白衣秀士一声吼叫,即化出原形枣真正一条银光鳞鳞水桶粗细巨龙。软瘫盘结在地上动也不能动一下。那银灯似的一对大眼,定定地瞅着孙思邈。

  孙思邈说:“我金针拔下,你即腾身向屋内石壁猛窜。如能穿此山岩石壁,腾身云中,你的元气也就真正恢复了。”说着话就伸手拔下那龙身上的金针,喝道:“快穿石岩!”那白龙扭动身姿即向那石岩窜去。很快在那石壁上没入身形。但是那石壁上从此也就留下了一座宽阔幽深的巨洞。

  不一会儿,空中传来白衣秀士的声音:“真人德加异类,为神仙之榜样。我即返还府,防涝救旱,永为人类(?)服务!”孙思邈打开门来,只见空中一道闪电,白龙身形在云际中晃,好没入那茫茫的雷天空之中。

  唐代名医孙思邈,京兆华原人。少时因病学医,对医学有很深的研究,并博涉经史百家学术,兼通佛典。一生救人无数,自己也寿逾百岁,被后人尊为药王。人们为求安康,全国各地都有供奉药王的庙宇。花山、青龙山一带也曾建有药王庙,塑有孙思邈的神像,香火旺盛。过去游方郎中手持的铜环,名曰虎撑,就是孙思邈时留传下来的。虎守杏林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可是孙思邈早年出道时,却很不得地,为谋生计,不得不远走他乡。

  孙思邈初次行医,在大唐都城长安。时太宗在位,文韬武略,盛极一时。国都长安,乃天子脚下,万国都会,十分繁华。真是楼台连阡陌,道路通九洲。商贾云集,名流荟萃,凡有一技之长的人才,都想到长安发展。一则挣钱容易,二则有可能结交权贵,谋得一官半职。然而孙思邈初来乍到,没有显赫的名望,挂牌行医,就医者了了,真是门可罗雀。

  忽一日,有邻里李小二跑来,说:“孙先生,家母突然晕倒,请你快去看看。”孙思邈二话没说,赶紧跟随到小二家,一看,一家人整围着一老太太呼叫,有的捶胸,有的捶背,一片慌乱。孙思邈让人把老太太扶在床上,那老太太见孙思邈来了,微微睁了一下眼。孙思邈让众人让开,把老太太放平,伸手为老太太号脉。号完脉后,拿起药箱往外走,李小二追出,问:“怎么样,我妈她要紧不要紧?”孙思邈说:“准备后事吧,你妈已无药可救了。”李小二不解地说:“不是刚才已经醒了吗?怎么就没救了呢?”孙思邈说:“老夫人心脉本已微弱,被你们家人乱捶乱喊,扰得老夫人心脉已断。刚才是回光返照,所以没药可救了。”李小二一家见孙思邈不下药就说没救了,很不理解,怀疑孙思邈医术不精。

  又一日,孙思邈外出,有一家人在夯土筑墙,遥见孙思邈跚跚走来,其中一小伙子说:“孙思邈来了,我装病让他看一看,试试他的医道如何。”众人只为博得一笑取乐,就高声喊:“孙思邈快来呀,有人病了。”那小伙子便一头栽倒装病。孙思邈过来,把那小伙子放平,手按寸、关、尺,一号脉,遂站起来说:“准备后事吧,没救了。”众人大笑,一个个笑的前仰后合,把孙思邈笑得一头雾水。内中有一人说:“他是装病逗你的,其实根本没有病。”孙思邈一本正经的说:“他已死了,怎么没病,他的胆已破了,心脉也乱了。”众人大惊,只见那装病的小伙子已脸色发紫,不一会儿,便气息皆无。

  找孙思邈看病,没有一个被医好的,孙思邈看谁谁死,消息象风一样传遍了长安城,人们背地里都叫他“背时郎中”。时运不济,空有满腹学问,为了糊口,不得不背起行装,作游医度日。一日正在长安大街上行走,被一江湖术士拦住去路:“先生相貌大有来头,绝非等闲之人。”便约他到茶馆一叙,孙思邈说:“实不相瞒,初次行医,医谁谁死,坐堂行医,无人上门,不得已,才想云游天下,等待时运好转,再作打算。”那术士说:“生死由命,所说被医死之人,都是命中该死,并非你医术不精,在你施救之前,早已死去,与你不相干,不过长安已不能留。”孙思邈说:“到何处方能发迹?还望先生指点迷津。”那术士将手入袖中,占卜一课,神秘的说:“先生的卦象很特殊,据此看来,利在东,必须东出潼关,若是遇到有一丈二尺高的茅草的地方,脚穿三十斤重的靴子时侯,就不要再走了,那就是先生发迹的地方。”

  孙思邈遵照术士指点的方向,东出潼关,一路跋山涉水,展转江北数省。经亳洲,入小沛,寻访神医华佗、扁鹊遗迹,收集古方、验方,考察许多药材产地,医术大有长进。于贞观八年秋,沿运河北上,经济南,进长山,本想经临淄到登州。时值深秋天气,又逢秋雨连绵,连日不开,正走到前面一大山,山虽不甚高,但也气势雄伟,但绵延数十里,中间一条大道。

  沿大道来到山中,两傍陡峭如刀削,上面古松倒挂,枯藤缠绕,殷红色的粘土,又粘又滑,雨水沿山道汇成溪流,颜色暗红如血。此处前不见村,后不靠店,秋雨霏霏,寒风嗖嗖。更添几分阴森气氛,孙思邈又冷又累,看见路边有一棵大树,实在走不动了,就来到树下休息。这棵大树,粗细足有三人合抱,树干早已枯空了,上面有一个树洞,长出一蓬茅草。由于年深日久,或是风雨吹打,或是鸟儿啄来的草籽,在树洞中发芽,长出茅草。孙思邈抬头看见茅草,估摸离地有一丈二尺多高,心想一丈二尺高的茅草找到了。低头看着自己的双脚,靴子上粘满了粘粘的红泥,抬脚一拈量,足有30斤重。想起术士言语,看来只好至此为止,不能往前走了。此处不靠村、不靠店,漫山坡里何处安身?此时孙思邈浑身湿透了,身上寒冷,腹中饥饿,筋疲力尽,寸步难行。猛然见山下树林中,露出一角青瓦,半壁白墙,原来是一道观。过去巫医一家,道家多有行医者,医家见了道家如同见了同行。孙思邈如见救星,拖着疲惫的身子奔向道观。

  到山门下叩门,一道士出迎,孙思邈说明来意,道士带去见了观主,观主见孙思邈相貌清奇,举止文雅,颇有好感,便问孙思邈来历,孙思邈说:“本是京兆人,累世行医,至在下已历三世,先祖曾有数代为将者,至吾祖始从文行医。”孙思邈问起此处山川地名,观主答道:“此处青龙山,所来古道,乃马陵道也。”孙思邈说:“莫非此处是孙膑灭庞涓处也?”观主答曰:“正是此处。相传孙膑、庞涓同出于梓橦山鬼谷子先生门下,庞涓在魏国为将,因嫉孙膑之才,设计害孙膑至残,后由齐将田单救归,拜为军师,孙膑用增兵减灶之计,诱魏军追至马陵道,全歼魏军,马陵道,又称红线沟,此处土色殷红,皆魏将士鲜血所染,因当年杀伐太重,至今马陵道阴气森森,单身客人不敢通过。”孙思邈听后,毛骨悚然。孙思邈长途跋涉又经风寒,竟然病倒。只得在观中暂住。第二天孙思邈口授药方求观主帮助在山上采来草药,两剂汤药后,孙思邈寒热即退。那些道士平时都是喜欢装神弄鬼,愚弄老百姓的。那观主见孙思邈医术如此高明,遂心生机巧,在观中三清像后,设一布幔,让孙思邈藏在后面,自己在前面击罄念咒,谎称祖师显灵,为人看病。只要病人在三清像前跪着说明病情,就天降灵方,病人照神仙所赐药方抓药,百治百愈,药到病除。这样医好很多病人,观主坐收酬金和香火钱。道观中有神仙显灵,给人看病的消息象长了翅膀,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到长山郡。

  郡守裴绪,闻听本郡地方有神仙显灵,为人看病,心中感到奇怪。毕竟郡守太爷裴绪是颇有见识之人,料定是道士弄鬼,就招了个曾去看过病的人来仔细盘问,觉得其中有诈。一日带自己的夫人前去求神,夫人跪在神像前,诉说病情,裴绪却在一旁观看动静。当看到神像后抛出的药方,拣起来一看,上面墨迹未干,断定布幔后有人刚刚写完。再看字迹,真是字字珠玑,行行锦绣,心想此人绝非凡夫俗子。于是高声说:“何方高人,请出来相见,裴绪这厢有礼了。”孙思邈本是至诚君子,早已厌烦了这样胡弄百姓的勾当,见郡守老爷来了,知瞒不过去,于是走出帏幔与郡守行礼。裴绪见孙思邈一表非俗,就请到衙内叙话。孙思邈同裴绪到府衙,便把自己由于时运不济,才流落到此,为了生活寄居道观,任观主摆布,走此下策,实出无奈。裴绪说:“观先生之才,绝非平庸之辈。没有发迹,只是时运未到。正所谓大鹏未会风云,蜇龙未闻惊雷。若先生时来运转,我这里的小小长山城是容不下您的了。若不嫌弃,可在衙前为先生设馆,供先生暂住,一应费用,由裴某垫支。如若亏损,由裴某承担。”在裴绪的支持下,孙思邈安顿下来行医。

  孙思邈本来就医术高明, 又得郡守支持,医馆很快红火起来,不但衣食不愁,且赢余越来越多,一时声名鹊起。一日孙思邈在馆中闲坐,闻听大街上人声扰嚷,伴有哀哀哭声。循声望去,见一行人抬着棺木,后面有人哭泣。棺木下面,鲜血点滴落下。孙思邈出门看到此景,高声叫抬棺人住下,说:“人尚未死,怎么就可出殡。”出殡的队伍停下后,孙思邈说:“人尚未死,一定能救。”出殡的是一位产妇,其丈夫说:“难产已半天了,早已没有了气息。”孙思邈说:“开棺看看再说。”死者半路开棺是不吉利的,产妇的丈夫不同意。孙思邈说:“我以性命担保,赶快开棺!晚了就真没救了。”产妇家属只好开棺让孙思邈看。开棺后,见产妇面色清白,毫无气息,孙思邈号了脉后,取出药包,抽出一支银针,对着产妇的肚子扎了下去,只听产妇呻吟了一声,渐渐缓过气来。随后,棺中传出婴儿啼哭,一家人大喜,一齐跪倒给孙思邈叩头。齐声说:“感谢神医,起死回生,一针救了母子两条人命。”孙思邈连说:“诸位请起,救助苦难,本是医家份内事,不必客气,赶快回家照顾病人吧。”事后,裴绪闻讯赶来,一是祝贺孙先生又做了一件感天动地的善事,二来感谢救了本郡平民的性命。两人寒喧之后,在医馆品茶,裴绪问:“先生怎知那产妇没死,又怎么能一针救了两条人命?”孙思邈说:“我在馆内闲坐,听外面哭声甚哀。当即出去观看,见棺内有血水滴出,血色鲜红。只有健康的活人流出的血,才这样鲜红不凝结。若棺内是死人,即便有血水流出,也是有腐臭味,血色暗紫带血块。一问是产妇,所以我断定此人仍活着,一定能救。”裴绪问:“怎么你一针刺下,就使产妇苏醒,婴儿降生?”孙思邈诙谐地说:“那孩儿不愿出生,一手抓住他母亲的心系子,把他母亲痛晕了,自己也降生不了。我一针下去,正好刺中那孩子的手心,那孩儿手疼,自然就松了手。他母亲也就醒了,那孩子也就降生了。那孩子不愿来到人间受苦,所以一生下来便啼哭。”裴绪大笑。孙思邈本就精于针灸,对产妇如何进行针灸、刺激哪些穴位,自然是有科学道理的,只是讲故事的人不明白罢了。

  自此,孙思邈名声大振,求医者络绎不绝。二年后,裴绪奉旨进京,孙思邈随入长安。孙思邈又请裴绪出面,在长安郊外,买一片地,凡经他医好的患者,可自愿来山坡上种杏树一株。日久山坡上万杏成林,才引出了虎守杏林的故事。

  由于孙思邈总结了唐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为后人留下了《千金药方》、《千金翼方》等,丰富了祖国的医学宝库,对祖国的医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尊为药王,青龙山下,至今有药王庙,每年三月十六日是药王庙庙会日,附近群众都赶会,祈求药王保佑一年家人健康平安。

 补笔谈卷三

原文

 作者:沈括

 异事

 韩魏公庆历中以资政殿学士帅淮南,一日,后园中有芍药一榦,分四岐,岐各一花,上下红,中间黄蕊间之。当时扬州芍药未有此一品,今谓之“金缠腰”者是也。公异之,开一会,欲招四客以赏之,以应四花之瑞。时王岐公为大理寺评事通,王荆公为大理评事佥判,皆召之。尚少一客,以判钤辖诸司使忘其名官最长,遂取以充数。明日早衙,钤辖者申状暴泄不至。尚少一客,命取过客历求一朝官足之,过客中无朝官,唯有陈秀公时为大理寺丞,遂合同会。至中筵,剪四花,四客各簪一枝,甚为盛集,后三十年间,四人皆为宰相。

 濒海素少士人。祥符中,廉州人梁氏卜地葬其亲,至一山中,见居人说:旬日前,有数十龟负一大龟葬于此山中。梁以谓龟神物。其葬处或是福地,与其人登山观之,乃见有邱墓之象。试发之,果得一龟死龟,梁乃迁葬他所。以龟之所穴葬其亲。其后梁生三子:立仪、立则、立贤。立则、立贤皆以进士登科。立仪尝预荐,皇祐中,侬智高平,推恩授假板官。立则值熙宁立八路选格,就二广连典十余郡,今为朝请大夫致仕,余亦识之。立仪、方则皆朝散郎,至今皆在,徙居广州。郁为士族,至今谓之“龟葬梁家”。龟能葬,其事已可怪,而梁氏适兴,其偶然邪,抑亦神物启之邪

 杂志

 宋景文子京判太常日,欧阳文忠公、刁景纯同知礼院。景纯喜交游,多所过从,到局或不下马而去。一日退朝,与子京相遇,子京谓之曰:“久不辱至寺,但闻走马过门。”李邯郸献臣立谈间,戏改杜子美《赠郑广文》诗嘲之曰:“景纯过官舍,走马不曾下。忽地退朝逢,便遭官长骂。多罗四十年,偶未识磨毡。赖有王宣庆,时乞与钱。”叶道卿、王原叔各为一体诗,写于一幅纸上,子京于其后题六字曰:“效子美谇景纯。”献臣复注其下曰:“道卿著,原叔古篆,子京题篇,献臣小书”。欧阳文忠公又以子美诗书于一绫扇上。高文庄在坐曰:“今日我独无功。”乃取四公所书纸为一小帖,悬于景纯直舍而去。时西羌首领唃厮罗新归附,磨毡乃其子也。王宣庆大阉求景纯为墓志,送钱三百千,故有磨毡、王宣庆之诮。今诗帖在景纯之孙概处,扇诗在杨次公家,皆一时名流雅谑,余皆曾借观,笔迹可爱。

 禁中旧有吴道子画钟馗,其卷首有唐人题记曰:明皇开元讲武骊山,歳翠华还宫,上不怪,因痁作,将逾月。巫医殚伎,不能致良。忽一夕,梦二鬼,一大一小。其小者衣绛,犊鼻屦,一足跣,一足悬一屦,搢一大筠纸扇,窃太真紫香囊及上玉笛,绕殿而奔。其大者戴帽,衣蓝裳,袒一臂,鞹双足,乃捉其小者,刳其目,然后擘而啖之。上问大者曰:“尔何人也”奏云:“臣钟馗氏,即武举不捷之土也。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梦觉,痁若顿瘳,而体益壮。乃诏画工吴道子,告之以梦,曰:“试为朕如梦图之。”道子奉旨,恍若有睹,立笔图讫以进。上瞠视久之,抚几曰:“是卿与朕同梦耳,何肖若此哉!”道子进曰:“陛下忧劳宵旰,以衡石妨膳,而痁得犯之。果有蠲邪之物,以卫圣德。”因舞蹈,上千万歳寿。上大悦,劳之百金,批曰:“灵祇应梦,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实须称奖。因图异状,颁显有司。歳暮驱除,可宜遍识。以祛邪魅,兼静妖氛。仍告天下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