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由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6收藏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第1张

来历是这样的。在春秋时期有个晋文公 他的一个臣子在他落难时,割自己的肉来给他解饥,后来在文公成为春秋5霸的时候却隐居山林,不要封赏。文公寻他的时候放火烧山,他宁死也不出来,后来在他死去的树上,发现他留下的一首诗,主要是劝文公廉政的。最后一句是这样的:“清明复清明”。故此,把那天定为清明节,全国都吃冷食。不得生火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民间谚语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清明不戴柳,来世变猪狗。”说明戴柳有辟邪功用,清明戴柳之俗遍见各地。

1 关于清明的诗句加意思是什么

关于清明的诗句加意思是什么 1关于清明的诗句和名言是什么意思

清明节的诗句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2关于清明节的诗句和意思

1、《朝中措》宋·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清明时节,雨声响成一片。江水涨了,潮头淹没了渡口的沙滩。路旁,雪白的梨花冷淡地看着我走过,仿佛责怪我这个时候还在异乡游荡。

在那燕舞莺啼的珠帘绣户,云裳雾鬓的朱阁琐窗。我喝醉了。醒来时,已是鸦噪夕阳的傍晚。临走时顺手折了一枝杨柳,回来后才醒悟:插到哪里才是呢——我在这里又没有家啊!

2、《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此诗精妙之句是“清明几处有新烟”,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间不用火,清明之后本应“处处有新烟”,现在却因战乱农民都被召去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芜了,只有寥寥几处的人家燃起新烟,一片凄凉。

3、《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马车声在路上繁杂地响着,东城的郊外杨柳一片青翠。

花开了草都长了出来,鸟儿在飞蝴蝶成双成对在嬉戏。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忆往昔,以茶代酒,喝着聊着。

4、《清明日对酒》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南山北山上有很多墓地,清明到了人们纷纷去扫祭,纸灰到处飞扬就像白色的蝴蝶。

痛哭而流出的血泪染红了满山的杜鹃,太阳落山一切归于静寂,独有狐狸在坟冢里的窝中休息。

晚上回家孩子们在灯前嬉戏,唉!人生本来如此,今朝有酒就应今朝醉,百年之后就连一滴也带不到地底。

5、《鹊踏枝·清明》五代·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红杏在二月开放,清明节是在三月份,时序在向前推移,春光在逐渐消逝,又是“清明时节雨纷纷”之际,“雨纷纷”,人的情绪也在“纷纷”。“一霎”二字,透露了对幸福、欢乐消逝得快速的伤感,也是对失去的美好生活的留恋。

3杜牧的清明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

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

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

“断魂”,是竭力形容那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在古代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

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因而诗人用了“断魂”二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

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

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接着写行人这时涌上心头的一个想法: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

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路的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

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我们看《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不,不如说是包括了“音乐”。

读者欣赏了那一指路的优美“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

然而这里不可拘守此义。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

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

“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诗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的闻讯而喜,怎样的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的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的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

他把这些都付与读者的想象,为读者开拓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

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

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吧。

4清明诗的诗句是什么

②纷纷。请问哪里有酒店:形容十分伤心悲哀,路上的行人心中烦闷。

借问酒家何处有,竟境含蓄优美《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但不令人消沉,兴味萧然似野僧,写雨中行人的忧愁:清明节。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牧童遥指杏花村,像是丢了魂似的?放牛的小孩手指着远处的杏花村。

昨日邻家乞新火,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③断魂。

注释①清明,路上行人欲断魂,晓窗分与读书灯:形容多。

解说清明时节细雨绵绵。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

5关于清明的诗句及词汇

清明诗句名篇

[清明节]

清明节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 (南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百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 长安清明言怀》 (唐)顾非熊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

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 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 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 (唐)来鹄

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 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风急岭云飘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

《洛阳清明日雨霁》 (唐)李正封

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 千门尚烟火,九陌无尘土。

酒绿河桥春,漏闲宫殿午。 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天有霓裳》清明诗 (当代)刘小烽(刘周)

其一:憔悴坟头土,见之如亲人;千古仿徨事,此物最伤情

( 注:丙子,1996年丙子年。评析:凡读过此诗而到亲人坟前者,必能忆起此诗)。

其二:丙子清明:桃花粉红杏花白,雨打花枝树树开;行人面上悄悄下,几家坟头哭声哀

(评析:此诗落笔写景,以景寓情。先写娇嫩艳丽的桃花杏花。次写风雨扑打着花枝花儿静静的盛开。再写雨珠或者还夹着泪珠,从行人的脸上悄悄滑落,此时忽又从不远的几处坟头传出凄惋的哭声。这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清明上坟场景,淡淡的哀怨中透着微微的温馨,使人于此觊见生活的平淡与人类繁衍不息的伟大。)

其三:辛已清明:天公无情最无情,不怜人间孝子心;为赚小可一掬泪,忍教清明雨纷纷

(注:辛巳:2001年辛巳年。小可:作者谦称。评析:读此诗,仿佛清明之雨全由孝子之泪化成,雨与泪交融,泪使雨凄冷。淅淅沥沥,纷纷而下者,不正是孝子的心在落泪吗?)

其四:风吹外婆在时雨,雨打外婆在时风;年年此日都留泪,岁岁坟前奠斯人。

其五:阴阳无途通音问,清明寻路且上坟;点点泪和纸钱化,水酒少去不见人。

其六:道边衰草萌生意,一点新绿妆枯黄,纵然无雨犹下泪,外婆坟在堆云旁。

其七:坟头掊土新叠旧,坟前草木枯又青;音容应在此地下,湮没黄尘多少春。

葬祭名篇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东坡悼爱妻词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6关于清明的诗句是什么

关于清明的诗句列举: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翻译: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2、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翻译: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3、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晏殊《破阵子 春景》翻译: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4、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黄庭坚《清明》翻译:清明时节,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

5、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翻译:在风雨中,梨花落尽了,寒食节也过去了,清明扫墓的时候,有几户人家的坟墓还会有后人来祭拜呢。

7关于清明的诗句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关于清明节的诗词 清明日 唐李建勋 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 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复到床前。

湖寺清明夜遣怀 唐李群玉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 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

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 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 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同锦州胡郎中清明日对雨西亭宴 唐张籍 郡内开新火,高斋雨气清。 惜花邀客赏,劝酒促歌声。

共醉移芳席,留欢闭暮城。 政闲方宴语,琴筑任遥情。

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唐张继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江南清明 唐郑准 吴山楚驿四年中,一见清明一改容。 旅恨共风连夜起,韶光随酒著人浓。

延兴门外攀花别,采石江头带雨逢。 无限归心何计是,路边戈甲正重重。

清明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 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也为后人留下了描写清明节的著名诗句: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宋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 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

在古人的观念中,清明节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与之相关的风俗、活动也特别多。

其中不少被写入古诗中,流传到了今天。

清明节是古人为扫墓祭祖而设立的节日,扫墓祭祖自然是最重要的活动。在这一天,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去郊外扫墓,山中田间尽是青烟、纸灰。

宋代诗人高翥(zhù)描写众人扫墓的场景时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南山北山上有很多墓地,到了清明节人们都去扫墓祭祖,纸灰到处飞扬就像白色的蝴蝶,人们伤心流下的眼泪染红了满山的杜鹃。

虽然在诗人笔下,纸灰、青烟都有一种独特的美感,但扫墓时的气氛还是比较压抑的。

清明又逢阴雨天,心中身上都是凉意,难免心生愁苦,听雨度日。

不过若是碰到好天气,人们更乐意借着机会在郊外游玩一番。“扬州清明日,城中男女毕出,家家展墓。虽家有数墓,日必展之。

”扬州人在清明节这天必然出门扫墓,而且不管家中有几处坟墓,都要在一天之内拜完。

至于为何要赶在一天之内拜完,张岱解释说,扫墓之后人们会乘车、船四处游玩。即使家中比较困难的人,也会在扫墓的时候带上酒食,扫过墓后,就席地而坐饮酒畅谈

清明节的来历简短10字

 清明节的来历简短10字,清明节是大家都熟悉的一个传统节日,一到清明节的时候,很多人都准备回家祭祖,这是一个具有一定寓意的节日。为大家介绍清明节的来历简短10字。

清明节的来历简短1

 清明节的来历是: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

  清明节10个风俗习惯

  1、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2、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3、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

 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4、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5、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

 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6、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7、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8、拔河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9、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10、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风俗传统。

 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清明节的来历简短2

  清明节的介绍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和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时间。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开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是国历4月5日或6日,因为它是定在24节气中,春分后的15天,所以不是固定在4月5日,也不是以农历来决定的。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的节日,是民国廿四年由政府明定的国定假日。

 中国祭祀祖先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上古时代的时候就有帝王、诸侯祭祀宗庙的`仪式,到春秋时代孔子的墓祭,这些都属於贵族所特有的。到了秦汉以后的时候,贵族制度末落,才有一般民众到祖先坟墓去祭祀的习俗。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

  1、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习俗,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 “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秋千,这就意味着揪着皮绳而迁移。

 它的历史很古老的,最早的时候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大多数都是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成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身体的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到现在都是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的一项娱乐方式。

  2、踏青

 又叫春游,古代的时候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都会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3、植树

 清明的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到了现在的社会。

 清明节植树的习俗,起源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最古老的传说,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

 再晚点的传说就是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于是就赐老柳树为“清明柳”。更晚点的传说就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 。

清明节的来历简短3

  清明节的来历简介

 作为中国汉族传统的节日,可知最早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也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古籍《历书》上是这样记录的:“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从中也可以了解清明的起源,包含了充满生机活力的气候现象。

  相关故事传说

 有一种说法是在春秋时期,介子推辅佐晋文公当上国君后,便归隐山林,为了请他出山,晋文公吩咐手下放火烧山,但介子推坚决不下山,最后发现在一棵枯树下被烧死了,还留下劝谏之诗。

 晋文公十分悲痛,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把这座绵山改为介山,并规定全国每年这一天不得生火做饭。第二年晋文公来祭祀,看到了柳树竟然死而复生了,祭拜后,晋文公赐名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有哪些讲究

 这一天要注意不宜在外面呆到很晚,如果有出门扫墓,应在天黑之前回家,据说作为鬼节走夜路会有不利的影响。清明节需把刘海梳理起来,不能大面积遮挡着脸,因为这样才能显示人的浩然正气。当天不要穿大红大紫的衣服,作为表达哀思的节日,要穿得简单朴素一些。气运较低和本命年之人不推荐上坟祭祖,如果实在需要前去,可佩带加持的饰物。

      读者朋友好!先问你们一个问题,可是应知应会的哟——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是哪四个?

      对了,第一个就是清明节,其他三个分别是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

    好了,下面就说一下清明节的故事。

      说到清明节的故事,我们头脑里应该一下子跳出一个人来,那就是介子推。故事是这样的——

      介子推(也叫介之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晋献公的宠妾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承王位,就害死了太子申生,又要害其他几位公子。大公子重耳被迫带着一批人逃亡国外,介子推也在其中。他们的流亡生活非常艰苦。介子推为了救重耳,还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19年后重耳执政了,成为了晋文公。晋文公对那些和他一起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就派人去请介子推。可介子推就是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介子推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去搜索,可还是没有找到。

      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面,当大火起时,介子推就会自己走出来的。于是,晋文公就下令放火烧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

      晋文公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两人已经被大火烧死了,死时还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晋文公在介子推身后的柳树洞里,意外发现一首血诗。

      诗是这样写的:“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速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下面就要说到寒食节与清明节的来历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被烧死的这一天,全国每年都要禁忌烟火,只能吃寒食。于是,介子推被烧死的这一天就被定为寒食节了。

      到了第二年,晋文公带着群臣到山上去祭奠介子推,只见那棵被烧焦的大柳树竟活过来了。晋文公就把复活的大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最后说一下清明插柳习俗的由来。

      后来,晋文公把介子推的血书衣放在身边,作为自己执政的座右铭。他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后来,成了五霸之一,成为有名的晋文公。百姓们能安居乐业,对介子推非常感激。为此,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

      每逢过节之时,人们喜爱清明柳,有的用柳条儿编帽戴,有的把柳条带回家插在门头,有的把柳枝插在门前沟边。谁知清明柳挨土就生根,迎风长枝权,插在哪里,活在哪里,年年行祭,年年插柳,没几年,绵山柳满坡,村村柳成荫。清明节戴柳插柳的风俗代代相传,直到如今。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过清明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

来历是这样的。在春秋时期有个晋文公 他的一个臣子在他落难时,割自己的肉来给他解饥,后来在文公成为春秋5霸的时候却隐居山林,不要封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