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籍区别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4收藏

藉,籍区别,第1张

1、读音有区别。籍读作jí。藉读音为jí、jiè。

2、释义有区别。籍释义为书册;登记册、个人对国家或组织的隶属关系、出生地或祖居地、姓。藉有垫在下面的东西,衬垫;同“借”,藉此;抚慰;假设,假使;含蓄;践踏,凌辱等意思。

3、偏旁部首有区别。籍是竹字头,古书以竹制成,意为登记、书册,如词组:书籍、经籍、秘籍等。藉是草字头,指垫在下面的东西,衬垫,如词组:韬藉、缲藉、无藉等。

-籍

-藉

虞世南《蝉》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我喝的是清冽的露水 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 声音传的远是因为我站的高 并不是借助了的秋风

咏,歌咏 藉 ,借助

藉 jí

践踏,凌辱:“人皆~吾弟” 、 狼~

进贡:“其~于成周”

〔藉藉〕同“籍籍”

通“籍”。登记并没收所有的财产 如:藉没(没收)

顾念;顾惜 如:藉不得(顾不得)

用绳缚 如:藉靡(缚,捆绑)

藉田 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天子为藉千亩,诸侯为藉百亩。”——《礼记》

赋税 如:藉敛(征收税赋)

通“阼”。势位

“因传柄移藉,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韩非子》

藉 jiè

垫在下面的东西。

衬垫:枕~

同“借”③④。苟君侯赦宥,有所藉手,以复于天王,敢不如命。——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抚慰:慰~

含蓄:蕴~

假设,假使:“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藉:凭借。

出自《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全诗如下: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如下: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注释如下:

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扩展资料:

李世民夺位李渊后,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成为重臣,但从不傲慢,踏实勤奋,使得李世民对其称赞有加,深得赏识,于是常邀他参加一些典礼活动。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谈诗论画,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虞世南便诵读出该诗。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蝉

在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诗《蝉》中的“藉”是凭借的意思。

诗句是“非是藉秋风”出自《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全诗如下: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如下: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联诗充分表达了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这首诗的首联写的是蝉的形状和习性。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把显贵的身份和“清”统一在诗句中了。“梧桐”也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它也是高洁品质的象征。蝉声之远传来自梧桐高树, “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这首诗的尾联: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而诗人却别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1 籍在文言文中什么意思

基本字义

1

书,书册:古~。书~。经~。典~。

2

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隶属关系:~贯。户~。国~。学~。

3

登记:~没(mò)。~吏民。

4

征收:~田。

5

〔~~〕a形容纷扰很大;b形容名声很大;c形容纵横交错的样子。

6

古代各种捐税的统称。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竹,耤( jí)声。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本义:登记册,户口册)

2

同本义 [book;register]

籍,簿书也。——《说文》

乃以九畿之籍。——《周礼·大司马》

掌邦国宾客之体籍。——《周礼·小行人》。注:“名位尊卑之书。”

非礼也勿籍。——《左传·成公二年》

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诸葛亮《论游户自实》

宫观之籍。——明· 顾炎武《复庵记》

3

又如:籍口(户口);籍戎(编入军籍);籍地(官宦门第);削籍(官吏被革职,在官籍中除名);除籍(于簿籍中除名)

4

泛指书,成册的著作 [book]

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孟子·万章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梦溪笔谈·活板》

由是文籍生焉。——萧统《文选序》

5

又如:籍图(文籍图书);书籍;古籍;经籍;典籍

6

代表个人的身份;代表个人对国家、组织的隶属关系 [membership]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街问紫芝。——李商隐《重过圣女祠》

7

又如:军籍;党籍;外籍;客籍;团籍;队籍

8

籍贯 [native place]

顷小儿回籍应举。——张居正《答应天巡抚宋阳山书》

9

又如:回籍;原籍

10

征籍。中国古代各种捐税的统称 [taxes]

实亩实籍。——《诗·大雅·韩奕》

11

又如:籍税(征收租税);籍赋(赋税);籍敛(征收田税);籍求(敛取);籍取(敛取;征收);籍兵(征集兵士)

12

门籍,一种写有当事人姓名的小牌子 [card]

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汉书·魏相传》

13

汉代有事需要出入宫门者,皆有门籍悬于宫门,以备案验

〈动〉

1

登记 [register]

籍吏民。(籍,登记。登记官吏、人民,就是造花名册、户籍册等。)——《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籍名(登记籍贯名字);籍没(登记并没收所有的财产);籍夫(登记征用民夫);籍田(藉田。古代天子亲耕之田。以所获祭祀宗庙,并寓劝农之意)

3

没收入官 [confiscate]。如:籍配(籍没和充军);籍略(籍没和强取);籍死(犯罪被籍没致死);籍产(没收罪犯所有的财产)

4

假借。通“借” [use as a pretext; make use of]。如:籍甚(有所凭藉而更强大);籍在(依赖,慰藉)

〈形〉

1

杂乱 [in disorder]。如:狼籍

2 项藉的文言文字词翻译都有什么啊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yuè,悦)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qí,齐)县狱掾(yuàn,愿)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情才得以了结。后来项梁又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但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了。

3 “旧籍在东都”的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旧籍在东都。(经《百度文言文翻译》翻译结果,依然是‘旧籍在东都’)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1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2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4 孔子文言文籍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草字头的“藉”只有一种用法,就是“狼藉”,

剩下来的都用“籍”,比如说“书籍”

这两个字形体相近,很容易弄错分析一下,它们的意思完全不同用错了,则句意扭曲或完全无法解释

“藉”是杂乱的意思,常用词是“狼藉”,可解作乱七八糟比如,“杯盘狼藉”是形容吃饭之后,酒杯碗筷和吃剩的东西乱七八糟摆放的样子“声名狼藉”是形容人的名声极坏,名誉扫地,乱七八糟

“藉”字还可同“借”通用,解作借不过,千万注意,就算在内地已将“藉”简化成“借”字了,也不可将“声名狼藉”和“杯盘狼藉”两个成语中的“藉”字代替因为,简化的是做利用、假托或借用讲解的“藉”,并非所有“藉”字“藉”字的用法,除了作乱七八糟或借用解之外,还可解释为垫衬在下面的东西,如“枕藉”

“籍”则不同了,它本是书籍典册之“籍”古代因为竹简成书,所以用竹字头,不可以草字头代之由于很多事情是以册籍来记录的,如出生户籍,从古至今都是在出生地的政府机构登记造册

因此,人们在填写一些个人基本资料时,通常“籍贯”栏目,是指出生或从父母的本来一贯户口登记造册地若错成“藉贯”,无法理解

由此又衍生出“国籍”、“学籍”、“党籍”等等,如果把“学籍”写成“学藉”那不是自言学了个乱七八糟

藉,籍区别

1、读音有区别。籍读作jí。藉读音为jí、jiè。2、释义有区别。籍释义为书册;登记册、个人对国家或组织的隶属关系、出生地或祖居地、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