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中那些修真的都有什么境界?有什么古书的根据吗?还是那些小说作者瞎编的?
炼精化气
炼气化神
炼神还虚
炼虚合道
这个算是古籍上有载的比较正规的境界记载,一般在古代很少有现在游戏那种明确的等级划分,基本都比较虚,比较注重心境。
至于,练气、筑基、金丹、元婴、元神、渡劫、飞升这些
最早好像是清末民国时期小说家编的,蜀山这本书后来给发扬光大了。
设定。
最正统的无疑是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返虚,炼虚合道 这是古籍中流传下来的,现在的网络写手自然不敢乱改,只有照抄的份。这类修炼方法大多应用在那些东方色彩很强的小说里,作者也要对自己的情节文笔把握能力有着足够的自信。因为只有区区几个等级,显然实力划分比那些动辄十几二十级的要难得多。
像飘渺里面大多就是作者自己的一些发挥,但也正因此,飘渺成了近代修真小说的开山奠基之作,1旋照2开光3融合4心动5灵寂6元婴7出窍8分神9合体10渡劫11⑴大乘⑵散仙 12仙人13金仙14洞仙 (罗天上仙)(天君)—按实力的称号 (另外还有一些古老的修仙者-古仙人) 15始隐者 16偏神17大神18主神19天神20古神21天尊 这些东西用着爱怎么改怎么改,看哪个名字顺眼就抽出来用就好了。但元婴期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还是不要乱设定的好。
另外假如你要写书的话,建议去找道教的书籍看看,毕竟还是要有一些真东西才让人觉得不会太肤浅。
光凭大家回答的这些东西你是绝对不可能写出来的,最起码一定要去好好研读一两本小说。设定比较权威的有《飘渺之旅》《凡人修仙传》《佛本是道》,希望你早日成功……
额,没想到又多了新问题了,继续完善答案:
其实现在构架中国神话体系的几本书主要是《西游记》《山海经》《封神演义》
,山海经应该比较好用,因为就是列举了一些地名怪物名,附加几句介绍。西游记一般没人用了,因为实在是太深入人心,除非像是徐公子胜治这种大神才用的游刃有余。封神演义貌似是洪荒类的小说用的比较多……
道德经可以去看看,里面的话语挺玄的,可以作为一些心法口诀
佛教建议看看有关密宗的一些知识,因为确实相当吸引人。各种明王佛母佛陀法王等为玄幻小说提供了极大地发挥空间。
气功:能做到二气随心的方法,叫气功。二气随心,是气功的本质,是与其它体育运动的根本性区别。二气随心是两种不同的生理状态,一种是心息合一,即超级低氧状态,一种是调动真气,即超强生物电状态。
气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主要讲究调整自然之气和先天之气和谐的关系,中国气功中先天之气是禀赋于父母、循环在人体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中的元真气。
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
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兼具两种类型的特点。
我国古代气功文献资料浩如烟海,在道家、佛医、儒医、医家书记中有大量气功文献记载。挖掘整理工作,是一项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它不仅要求研究者有较高的医学、气功学及古汉语、现代汉语等方面的知识,还须自身有较高的气功功底。
按练功内容分
古称气功为“性命”之学,内容可分为:
性功
性指心性、神意活动,《坛经》曰:“心为地,性为王,王居心地上。”性功主要从炼神入手,完全集中于意识活动的锻炼。开始多从上丹田练起(但守上丹田者并非都属于性功),或不搞意守,任其自然。佛家的参禅,意念意守法的“以一念代万念”等法属此。涵养道德、陶冶性情也属性功范畴。脑力劳动者宜练此功。
命功
命指肾精以及身躯有形之物与气。命功从炼精入手,有聚津生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阶段。开始多守下丹田。周天功、强壮功多属此。欲健壮体格者宜练此功。
性命双修功
性命双修功(任何一种功法之高级阶段都双修):有先修性功、而后修命功以完性命双修者;有先修命功、后修性功以完性命双修者;有开始就上炼神慧以修性、下炼元精以修命而行双修者(性命双修之方法随门派而异)。现在很少真双修者(这是因为性与命是人体生命的两个互相联系、相互依存的侧面,两者不可能截然分开,只是每一种功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
从练功体态分
站功
以站式练功,又称站庄。站功对增力、壮体、发动真气、提高身体健康素质效果明显。近人王芗斋、秦重三所传是也。站庄不仅是一种气功锻炼方法,而且是武术的基本功,是达到武术上乘功夫的重要途径。古语云:“要把骨髓洗,先从站庄起”。练武术,尤其练内家拳的都注重站庄,如太极拳的小马步庄、川水庄、形意拳的三才式、通臂拳的罗汉庄,长拳的童子拜佛庄……故站庄不仅适于体质较弱的病人,而且适于健康人以及体育爱好者。
坐功
以坐式练功,是练清静法门、周天搬运法门的重要方法。此法易启动真气而不外散。坐功的姿势,一般分为座具坐(坐在椅、凳上)、盘膝坐和跪坐三种。盘膝坐又分三种,即散盘——自然盘膝;单盘——一足抵于会阴部,一足置于另一大腿根部;双盘——两足分别压于两腿上,俗称“五心朝天坐”。
卧功
以卧式练功,有仰卧与侧卧之分。作用与坐功相似,启动真气稍慢。但身体极度衰弱和不能坐者或高度倦劳时,以卧姿练功,气机发动却较其他方式明显。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卧功是唯一可行的好方法。对一般练功者来说,卧功只作为睡前、醒后辅助的练功方法。
行功
古人未设行功,只是练功到一定程度后,要求走路也保持练功状态。所谓“行、站、坐、卧,不离这个”,“这个”就是内在的练功状态。武术很注重步法的锻炼。现在所传的行功就是从武术中某些基本步法脱胎演绎而来,它与太极拳的狮子滚球丹法、少林拳的逍遥步、五禽戏的熊形步……很相似。此法易学、易练,有和畅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宜于慢性病人的锻炼。
从形体动静分
静功
练功时形体不动。上述的坐、站、卧功即是。
动功
通过各种动作,内练气,外练筋骨,达到壮骨强筋、神气合一的目的。可以用之强身,可以用之制敌……内家拳均属动功范畴,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
动静相兼
一指既练动功又练静功而言,一指某些功法具有动静两重特点,要求外动内静、由动归静。如达摩易筋经、峨嵋十二庄、蛤蟆气,以及智能动功各功法。
从练气的功用分
硬气功
此功多系武术、杂技中的功夫,如“裂金碎石”、“刀枪不入”、“寒暑不侵”、“力托千斤”……等各种特殊功能。
软气功(顺气)
软气功(又称顺气)用于养生、防治疾病的各种功法。
“硬气功”、“软气功"是人们习惯的但非科学的称呼。所谓硬气功者,是气功师把真气运到身体某一部分,使局部组织发生暂时性的变化,从而呈现出超人的机能。实际上也是真气功能的表现。
从气功渊源分
医家功
与中医理论紧密相连,对人体内之经络、脏腑气化反应观察较为细腻。目的在于延年祛病,探索人体生命奥秘,是中医学的基础与精华。如周天功中的经脉周天即是。
道家功
其理论较中医理论更博大渊深,以“修心炼性”为主,目的在于“葆性全真”、“长生久视”,是我国传统功法中最丰富多彩的部分,分内丹功、清静功、存思功(又叫存想功)、导引功、吐纳服气功等。
儒家功
着重于心性的陶冶、锻炼,以“存心养性”为主,主张在日常生活中砥砺意志、正心诚意,养浩然之气,以求“豁然贯通”。
佛家功
以虚无为宗旨,“明心见性”为主。目的在于“断惑证真”、“妙契佛性”。在探讨生命奥秘方面不如医、道两家深刻。如“参禅”、“六妙法门”、“止观”等均是。
武术气功
自明清以来,武术和气功结合,形成了技击与养生兼而有之的武术气功。有武当派、少林派、峨嵋派、昆仑派、南宫派等,主张动静双修,内外兼顾。现在流行的硬气功多是武术气功的一种功用,轻功也是由此而生,尚可练出隔空点穴的绝技。
从练功对人体的作用分
防治疾病功
中医认为,人体患病无非是气血乖乱,阴阳失衡,五脏失调所致,因而疾病的治疗则以和畅气血、疏通经脉、平秘阴阳为要,而这正是气功最基本的功能,即练每一种气功都有防病治病的作用。如果某一功法防病治病效果明显,其他功能较差,则称为防病治病功。如松静功、行功……
强壮功
如果说治病保健是气功的初级效果,那么练气功的第二阶段就是富力强身。通过练功,培益真气,使脏腑、经络、皮、肉、筋、骨的真气充沛,宣畅通达,从而强化人体各部分的功能。这种以壮体为主要功效的功法,可称为强壮功。如站庄功、蛤蟆气、动功、硬气功等。
周天功
练功后产生周天(沿身体一定的路线)气脉运行的功法。可分为卦爻周天(内丹功)、经脉周天、意念导引周天等等。此类功法是道家传统功法的核心,也是医家气功的重要内容。
智能功
指擅长于开发常态智能与超常智能的功法。我国很多传统功法都有这方面的作用,但囿于传统功法名称,未被称作智能功。现在这一名称已成智能气功科学的专用名词。
炼气士和修真者有区别,区别如下:
1 炼气士是小说中经常提到的,小说中对于二者的区别有以下几个划分:各时期对修行者的称呼不同,炼气士是封神之后直至汉朝之间,修行者称为方士;汉朝之后称为修士;而自明朝佛道合流之后,都统称叫做修真者了。
2 丹田的不同,修真者的下丹田,是蕴养元神的场所,通过一步步的修炼,使得阴神散去,阳神凝聚,最终阳神能出窍,神游,合道,达到大成。这一过程中,下丹田一直都是元神的居所。上丹田,则是神识的所在地。有别于下丹田的是,上丹田是无形无质的,只有修为达到一定高度,阳神能神游天外,合道之后,才能开辟的一个空冥的场所。和修真者不同,炼气士只有一个丹田,那就是下丹田。下丹田,在炼气士的修炼过程中同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在炼化天地元气的过程中,也要在下丹田中流转元气,而且也可以控制这些元气运转全身,强化筋脉,骨骼,血肉,使得自身不断强化下去。
3 对神魂处理的区别:修真者,从筑基开始,把天地元气淬炼到三魂七魄中,使得三魂七魄显现,而后保存需要的,消融不需要的,最终成就阳神。炼气士,在修炼开始的阶段,和修真者相同,都是引气入体,则没有消融阴性的魂魄,而是通过对天地元气的凝练,分别把阳性和阴性的魂魄凝结成两个独立的灵性个体——这就是所谓的阳神和阴神!
4 修炼境界的区别:修真者的境界划分: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练神返虚,炼虚合道,天人合一。一共是五个境界,这五个境界中,一共包含了很多个修炼层次。按照现在主流的层次来划分,则是:筑基、金丹、元婴、化神、合体、渡劫、大成。炼气士的境界划分:炼气化神,炼神返身,蜕凡合道,虚实相生,不死不灭。一共还是五个境界,包含的修炼层次分别是:筑基、阴神、阳神、归元、涅槃、寂灭、长生。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
修真者,借假修真也。借此四大假合之肉身,修成吾金刚不坏之真身。古今天下,没有不死的肉身,只有永恒的法身。所谓:本来真性号金丹,四大为炉炼作团。
肉体者,四大假合矣,虽曰父母恩赐,然父精母血本为凡俗之物,数十年后焉能不坏?何为四大?地、水、风、火,是也。地构成骨胳肌肉和脏腑,水构成身中之血液,风构成呼吸系统,火则构成身中之恒常体温。
修真又分现实修真及小说修真。小说修真的名词和境界不具备任何可行性,仅为小说家言,供人娱乐。 通过烧炼金丹,服食来达到长生的外丹术已逐渐没落。现修真界主要以金丹大道的内丹学,即丹道为主流,讲究修炼神气。 老子道德经曾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丹道即三返二、二返一、一合于道。其名词为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后又增添炼虚合道、虚空粉碎一说)即精气神的返还过程。又因人精气不足,又创出补足精气的练精化气,使人从后天补亏达到先天,以便开始修炼。
步骤:
1、道家修炼,归根结柢是要修炼内在的精、气、神三宝。因此外在姿式动作,并不重要。只求能够做到头脊正直、舒适自然,即是最大原则。 静功的采取坐式、站式或卧式,或散步亦无不可。各种姿式的要点如下: 坐式,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于地面,或者交叉亦可;也可以盘腿坐在床上,盘坐困难者可先在座下垫个枕头;两手相叠,大拇指相抱成太极图形状,置于丹田即可,或者手抚两膝亦可。
站式,自然站立,双膝微屈,两手叠放丹田,或垂于体侧均可。
卧式,一般为侧卧,一手曲肱枕头,拇指与食指分开,耳朵置于虎口处,以使耳窍开通;另外一手置于胯上,或放于丹田;两腿亦成一伸一屈之姿式,与两手刚好相反。 散步之时,应当选择在人少安静的地方,公园或者大一点的庭院之内,没有其他干扰,而且道路又比较平坦。缓步徐行,如飘云端。散步之时,可以用静功之中的听息法,但是不要闭眼睛。
选择一种姿态式做好之后,开始炼功。对于外面动作,行修要点如下: (1)全身放松,无论采取何种姿势,均须全身放松。这个放松,不是软作一团,须要保持头脊正直,以利经脉通畅;但也不要成为硬挺,变得僵直呆板,反而不利于放松,亦会阻碍经脉的畅通。放松的做法,首先要求双肩下沉。一般人平时身心紧张而不觉察,动作上就不符合放松的要求;现在我们做修炼功夫,首先从动作上调整过来,自然就能进入放松的状态。
(2)双目垂帘,垂帘即微闭之义。为什么需要微闭双目,因为睁开眼睛容易滋生杂念,全部闭上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于炼功。微闭之时的口诀,就是“睁三闭七”,即睁三分闭七分。具体做法从前皆是口传,在这是明白说出就是眼皮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3)舌顶上腭,兑为口,丹经上又谓之“塞兑”,即抿口合齿。舌顶上腭的做法,从前也是秘传,要把舌尖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到上腭部位。因在人之上腭有两个小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故此炼功必须堵信如同婴儿哺乳之状。
(4)鼻息自然,即自然呼吸,但忌粗短。随着静功程度的为断深入,鼻息应当逐渐做到深、长、匀、细、微。
(5)两手抱诀,两手的掐诀,,又称“子午决”,两手抱诀这时,左手食指和拇指画圆,右手拇指放在圆内,右手4指放在左手4指下面从拇指方向看,就是一个“太极图”的形状。如此相抱,则人身之阴阳二气,自然接通,片刻之后,两手感到发热发胀,奇妙无比,即是二气接通之效。道家没有男女之分。 2、静功的内在法诀
(1)听息。静功的目的,在于入静。入静的含义,就是指身心安静下来。为了达到入静的要求,首先必须去除一切杂念,这是静功筑基法最为关键的一大原则。但是人们的思想习惯,大脑总是在不停地考虑问题,即使睡觉也会做梦,要它一旦停止不动,很难做到。为了达到入静的目的,古代道家修士创立了许多法门,如听气、坐忘、守一、数息等等。比较起来,以道家庄子所讲“心斋”之中,谈到的“听气”法为最好。
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前面我们说了,静功要求自然呼吸。听息的方法,就是两耳内听,即摒除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去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入手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
注意:所谓“听息”,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好象是听呼吸出入之声。但是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所言“听息”的意思,是求其凝神内注,专心养静;并非死死去守耳窍,也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听”的意思,就是为了精神集中的意思,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地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达“入静”的境界。
(2)观光。“观光”之法,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从前秘而不授,皆为师徒相传。观光的作用,就是为了炼性。吾人之性,原为虚无一光,在下生之前,来自宇宙。因此这时炼性的根本方法,谓之性功。有人以为道家所讲的“性”功就是道理,没有功夫,是未得明师传授性功之故。
性之根,在于两眉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称为“祖窍”。初先静坐片刻,用前面所讲的“听息”法。身心入静之后,即将两目,似观非观,止于“祖窍”之前。这个“祖窍之前”,不在身内,亦不离身外,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
注意:所讲“观祖窍”之法,是为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但是这个境界是自然的,万万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会见光,但为幻境,非为真性。许多炼气功的人士,往往就是进入魔境,不自觉察,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须要用“若有若无,似看非看”的意思,在无意有意之间,不可着意,又不可无意。自然而然,这就对了。
心神微微放于“祖窍”,就能出现自己的性光。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亿;开始似乎由外而来,发现之后,此时以心神稍微收摄之,凝定之,即以意照于白光中,此为聚性之功;继之由点而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再继之则时聚时散,难以固定;如愚昧最后终于成为一片,而无波动,如此真性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静。
光是性有表现,观光即知自大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生即定,光满性即满,光圆性即圆。王重阳祖师当初描摹其形状曰:“圆陀陀,光灼灼。”圆者,是言其没有不规则的形状,灼者,是言其没有黑色的漏洞,这样才能到达“性光”的最高境界。进入这一境界,生死可了。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备极高功德,就不可能达到。
观光的功夫,虽用“观”而其实不是在观,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炼此功,须循序渐进,由光小而到光大,由弱而到光强,从波动鸸以光定,从片片而光聚。亦有人修炼多日,两眼漆黑,而从未见光,故不可追求。
注意:以上所言,“听息”与“观光”之道。虽似有为,其实无为;无为之中,无所不为。虽曰听息,其实无听;虽曰观光,其实无观。听息无息,息听于无;观光无光,光观于无。无息之息,谓之真息;无光之光,谓之真光。由此参悟真静。
“观光”的方法,在古代道书上面又叫“回光”;听息之法,在古代道书上面又称“调息”。因此此入所讲的静功修炼法,古人又称为“回光调息”。
《丘祖秘传大丹直指》论述“回光调息”说:“其法自两眼角收心一处,收到两眼中间,以一身心神,尽收此处,所谓‘乾坤大地一齐收来’是也”。
回光之法,还有另外的含义。是在观光之后,还要将此光照入下丹田,进一步再去做炼气的功夫,这个须要和筑基的第二步功法――吐纳结合炼习,在吐纳法中再作论述。
3、静功止念法。静功的关键,在于入静;入静的关键,在于止念。止念就是去除心中的杂念,然后一心一意地去做静功。往往有的人,平时不觉自己脑海之中存有杂念,及至静坐之时,什么念头都来了。只有通过静功止念之法,去除杂念,才可能把静功做好。
炼精化气实际上就是炼气化精,将先天之炁转化为精(后天之气),转化自已的身体(佛家讲的色身),消尽身体的阴质。
炼气化神,神就是精气的高精浓缩,神为气之子。
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就是神能够到达的空间层次,所谓的神满虚空。神回到了虚无有生命的道母怀抱。
扩展资料
“三花聚顶”的景象:静坐到达精化为气的阶段。奇经八脉的通畅情况,犹如以往所说,已一步步获得了实证。从此渐渐到达忘去身体的感觉,周身如婴儿似的柔和轻软,非常安适妥帖,若存若亡。此时,唯一还有感觉的便是头脑的反应。
再渐渐的静定下去,眼前的目光便有返照的现象。到此忽然会进入几同完全忘我的境界,只有头顶“泥洹宫”“百会穴”部分,感觉如天窗的开启,如阳光的透射,豁然开朗而呈现无比的清凉之感。犹如乘虚而下的一股清虚之气,下降而遍洒及于全身。
道家丹经所谓的“醍醐灌顶”,便是形容这种境界。不过,到此程度,最怕的是学理不明,观念不清,内心如果存有丝毫的幻想,或潜意识中存有强烈的宗教意识,可能便会心神出窍;如果再配合其他的幻觉;便有许多类似神秘性的景象出现了。
对此种种境象,必须要一一扫除,不落筌蹄才为究竟。
筑基的原理与方法
(一)、筑基的内容
修持有两个要紧的险处:修炼至六根震动,尤其是走意根的时候,容易起内魔、着外魔,有危险;炼到元神出关,有生死之忧,主要是那时不容易把持自己身体的变化,因为气脉通了,气足了,会对心神有一定冲击,使心神产生变化,象做梦一样,很难把握自己。如果平常意识不端正,这时,气也就随之而散了。所以需要提前打好基础,处处严一些好,态度端正些。心中坦然安静,就清静了,如果心里还有障碍,还有“结”的话,闯关时就会出现麻烦。六根震动很难闯,以后的路也很难走。
有人说道家修炼讲究先炼命法,炼到一定程度时再炼化心性,而在实际上不是这样,从修炼一开始就应该做到性命双修。一般讲,佛家强调化性,化到身体内外皆空、出金光以后再开始炼命法温养,面壁还虚。而道家讲究精气神,这三者哪一个都不丢下,都需同时炼。在炼精的时候,注重小腹;炼气的时候,一般都是河车搬运、周天运行;炼神的时候则内含化性。在筑基阶段也有化性的内容,虽然只能起到调节性情而养心神的作用,但为了以后的还虚炼神修炼,历代修炼大家还是把它提前至修炼之初时即已经训练了。潜移默化,习惯成自然,善行为本,少为恶行,持之以恒等修炼所必有的信念,也成为修炼的内容,这也即是基础阶段的炼己内容。
炼己就是化心性。好的念头继续努力,坏的念头去掉。一般是先要明理,修炼之理明白之后,知道该怎么去走,就顺理成章,不明白的话,就容易闹乱子。
1、应先了解什么是修持
欲使个体的生命完善,想炼好个体,就要首先明白怎么才能炼好个体,知道个体都存在些什么,知道修持的内容。还要讲究人天观。
对修持而言,只知道自身是远远不够的,比如炼气,气的转化需要外界的参予,就象人为了生存需要吃粮食、喝水,为了让身体长得结实一点,需要外界的营养,人的生长过程就是从大自然吸收能量、交换能量的过程。如果在道理上还认识不到人与外界有能量沟通的话,就无法吸取大自然的气,无法主动地去采,那就不属于自炼了。只靠本能地吸收,那样太少。这些基本的人天关系事先都应该知道。根据自己对修持的认识,再去修炼、去体验,体会到了,用身体证实了,便会确认这个原理,接受这个原理,才能踏踏实实地去炼。当身体出现新的状态,就会认识另外的思想观念,再用它指导自己下一步修炼,用思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1)、修持的缘由:提高生命质量
筑基的内容包括什么咱们讲修持,首先要了解修持包括什么内容,要明白我们为什么而修持下面就讲述这个问题。
我们生活在现实中,都要吃喝睡,养儿育女,赡养老人,献身国家,发展事业;每天靠吃一些物质方面的东西来充实身体,靠休息来温养自己,靠工作来实现自己的责任。但是久了之后,会发现生命中还有更多的内容,比如说除了靠休息、吃药来调整身体以外,还有其它锻炼方法。想报效国家,凭现有的学问、体力、智慧,能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能力增长一些,就会做得更好一些,更大一些。修持能从根本上完善一个人,如果自己对现实个人情况不完全满意,希望能变得更有能力一些,那就应该修持。一般讲修持,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结果都是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
首先要身体健康,之后心情平和,进一步是行为方面比较合理,人生比较幸福,修持可以是这个目的。还希望如古人所说能长生不老,希望不会在哪一天因无奈而死亡,希望对自己的生命有所把持。把持生死是很难的事,虽然古时传说中的神仙家们都说长生不老,但以秦始皇那么大的权力,也没有求到,原因是秦始皇去外边求了,希望吃长生药,却忘记内养自炼之道才是生命完善的根本。所以修持者对生死之事,希望能成仙,达到身心健康的真人境界,成为一个真实的人。
种种原因,导致人们希望去修行,通过修行,得以不同程度地提高生命质量,完善人生。
(2)、修持的过程:以丹道言之
《心印经》曰:“上药三品,神与气精”,精气神三者构成人的生命现象,构成一个活的人体。既然人由精气神这三种材料构成,那么就应该炼精、炼气、炼神,炼得越多越好、越纯越好,使人的生命元能够有一个再造的过程。父母生养是靠别人塑造我的生命,现在希望自己努力达到再造,使生命质量能够提高与完善。道家是这样认识生命的,所以修持方面就围绕此三者,通过炼精、炼气、炼神,来达到目的。
其修炼的大致途径,第一阶段筑基,第二阶段炼精化气,第三阶段炼气还神,第四阶段炼神返虚,第五阶段炼虚合道,第六阶段就是行道了,有个渐进的过程。只是从理念上认识人体有精气神,但到底精是什么气是什么神是什么要炼它,先要了解它,那就必须从身体气血上入手,从一、二、三入手,往前去走,走到最高位置。中国道家的修持之法很实在,是循序渐进的,中间不留空档,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往前走。修至炼虚合道,也就达到真人的境界了,自己生命质量、外在行为都很完美,真正顶天立地,是人之至善的境界。
因为道家修炼的法门很多,是意守上丹田,还是中丹田,还是下丹田;是直接坎离相交,还是河车搬运;是入手就温养命胎,还是从炼精、炼气开始;是从形体还是从意念着手;是以动功为主,还是以静功为主等等,各自不同,但总的原则大致是一样的,不管走哪条脉络,身体大致的变化大体都如上面所提到的。这是道家的认识。
(3)、修持的结果:生命完善
一般修持能达到什么结果人只要踏踏实实每天去锻炼,涵养自己的身体,至少能比不照顾它更健康、更少些无奈的事,少一些疾苦;能使生命活得更长,就是长寿;当然还能使人生价值体现得更好。还有就是真人境界,古人认为修持好了,就能成神仙、成菩萨。神仙和菩萨就是能认识自己的本来,回归自己的本来。不是讲炼精气神吗,神仙就是把神炼圆满了,人炼完美了。
以上三个方面可以概括为因、行、果。应该经常想一想,要确认修持到底有哪些内容,是否认可它。一个修持者如果要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等,必须首先确认什么是精气神。佛家一般把人划分为,第一有人的本性,这是生命的内在本质,第二就是肉身。佛家把肉身看作是可以“四大皆空”的东西,是载体,可有可无,只要把持住本性,就能使生命的质量提高。
总的说来,认识方法不同,修炼时着手之处就不同。一般人认为,人就是由肉体和精神构成,这样一来,对身体的照顾,只能靠体育运动和吃饭等,精神方面,只能用品格、道德修养等来安慰自己一下。这是因为对事物的认识不一样,便会导致人的所作所为不一样,当然结果也就不同了。
2、修持者应该研究什么
修持并不是说什么都不管,告诉意守小腹就意守小腹,让炼小周天就炼小周天,让静坐就静坐,它更要明理,要用智慧,才能往前走。所以人比大象更有本事,尽管人没有大象的力气大。要明理,就应该需要研究些什么
(1)、明天地
人的存在,是要先清楚我们个体。但人却不易看清楚自己,也不知精、气、神到底都是些什么,气血到底是怎么变化的,这些自己看不到。但是可以触类旁通,应该知道外面的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同样也适用于修炼这方面。通过日的升落、月的盈亏等外面世界的变化,找出规律,从而印证自己身体内部的变化,这样才能修炼自己的生命。而最根本的外界是什么是天地。
天是什么苍穹。地是什么水土。能够构成苍穹和水土的是什么中国古人讲究太极,它构成一切,构成宇宙万物,包括人,这些就是由阴阳两种材料或者元素构成;古人讲究阴阳,认为天地是由阴阳构成的,“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以阴阳升降来表示天地之变化,表现万物的生机与活力。《易经》讲“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道”字蕴含着升降开阖的规则。
老子是道家的鼻祖,被后世的道人尊为太上老君,《道德经》是他留给后人的。《道德经》认为宇宙就是一个道,或者说宇宙的存在是由于道的存在而存在的,宇宙当中的变化、人的变化也是因道的变化而变化。道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一切都是道构成的,包括阴阳也是道,这是道论。用道这一个字代表一切,而道是什么老子设立了这样一个最大的概念,它必须是无形无质的才可以,但它也得必须有内容贯穿其中。所以古人设立第二个概念就讲气,宇宙由气构成,日月山川也是由气构成的,茫茫四海也是气,包括人、生命,还有神也好、精也好,那也是气的不同形态,或者是另外一种概念而已。把气分成诸多方面,也只是为了把事物表达得更清楚罢了。
天也好,地也好,一切都是由气构成的,形形色色的物体都是气的不同组合、不同变化而构成的不同存在态,大千世界皆为气。修炼要是不知道气是怎么回事,怎么去炼要了解同源之理,人天同源,物我同源。同源之理即为道,即为气。在道教的庙观大门两边都写着“道气长存”,这便是道家思想很实在的体现。
天地也好,宇宙也好,万物万事也好,它只是由气的不同组合而构成的不同物象,其大致的模式是怎么样的或者说宇宙的模式是什么那就是道的演化。道是天地存在与变化的根本,《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无形无质的,“一”是无形有质,“二”是有形无质,“三”是有形有质。“道”没有形状,也没有质量,只有一份万物之本的内容;“一”也好,“二”也好,都是物化的过程,“三”就是有形有质,成为物体了。
其实道也可以看作是“O”,一切都是无形无象的。由无生成有,有无之间交替变化,构成生命物质的存在与消亡。活着的不能永远活下去,所以要有新陈代谢,所以道就是无。老子讲有、无论,讲有生于无。一、二、三、万物这都为有,而从无到有的过程就是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的过程。
(2)、明生命
天地是一个大整体,个体生命是一个小整体。人之所以区别于石头、木头,是因为后者为精与气构成,而人体内还有神的存在。其他动物、植物、一切活的东西,都有神存在。当精气神三者聚在一起时,才能构成活的生命。也可以说由道而为气,气化为三,为精、气、神;或者说道分阴、阳,阴阳分三才,人之三才为精、气、神。
既然讲人天合一之理,万物都是相通的,那么,道是怎么跟万物、跟人相通的呢《道德经》的宇宙模式图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此,我们可以把生命模式图写为:心--神--气--精--身。可以把人看作是心和身两部分,当然这里的心不是指心脏,可以把道看成心,心是一个概念,它也无形无象,但人却不能否认它的存在;接下去把一看作神,二是气,三就是精了。所以,由道至万物的生成变化过程,具体到人,就是由心主宰一切行为,心能生神,神生气,气生精,精变化出人的身体及其行为,这是大致的脉络。
(3)、明修行
我们从宇宙模式图和生命模式图中能不能再找出一条生命修持的模式老子讲返朴归真,讲无为之静,我们修道呢可以象树叶之精华往树根去走一样,回归它本来的地方。归根才能达到复命,回到生命的本来,能够再造生命,完善生命,所以叫归根复命。老子的书起名叫《道德经》,可见把道看得是多么的重要,认为宇宙因为道的存在才存在,如果失去了道,宇宙就变得混浊不堪,翻天覆地;人失去了道,就变得神魂颠倒。天地不能失去道,生命修炼也不会失去道。
一个生命产生后,经成年到老年、最终趋向于死亡,人们希望能象天地一样长久,这就需要往回返。顺则凡,逆则仙,这是修持界的话。为了成仙,就要回归婴儿的位置。由万物到三、到二、到一,归于道,修行也是往这方面走的。也就是《道德经》所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如人得一就成为“仙人境界”了。
儒家通过“敬”,尊敬天地,尊敬君主,尊敬师长,通过正襟危坐的形式,端正身心培养浩然正气,得大智慧,通晓一切,也是通过肉体往回走。佛家通过放弃心外之物,不执着,直接温养本性,心神为本性,也是往回走。道家更是如此,炼精为了化气,为了还虚,为了回归本来,为了生命之胎的圆满。
以上所言,仅是大致内容。平常要琢磨。琢磨得透一点,思想认识就提高一步,行为就更完善一步。具体说来,修行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人天合一思想。因为修行是建立在人与天地之间的整体观上。人天合一思想,源自《老子》道论。经书上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生命存在与完善的整体观。自然就是“随之”,如河流奔腾而下,是谓“自然”。反之,硬要河水逆流而上那就不自然了。
二是无为思想。讲修行,明白人天合一思想后,用什么态度去修去实行呢《道德经》讲无为思想。佛家用戒律去掉执着,放弃一切外缘,回归本来。道家通过化精、化气、化神,达到命胎。化精也好,化气也好,炼神也好,人都得放弃平时的不良习惯,如果去跟人喝酒、吸烟,就不可能很好地温养命胎了。要求能放下,这就是一种无为思想。无为思想,就是无欲之为。物欲方面要淡化,这样,复杂而繁琐的社会生活行为就变得淡了。这个“淡”字的结构,右边两个火上之火字构成“炎”,给它浇点水,让它清凉一些,不就淡了吗淡了之后就能安静下来。所以由无欲而能返朴,而归于静,静下来了,就能回复于道。一切都受道的影响,能够自然变化,所以《道德经》还有一句话,“万物将自化”,万物自化,生命就得以转化,精气神就得以培养,这就是修持。
三是神气融合。道家讲究炼金丹。用什么才能炼金丹用气。又怎么培养元炁呢通过炼精化气,即化为后天气,后天气化成先天炁,先天炁化成元炁,元炁才是金丹之所炼。所炼之金丹才能跟神相合,烘托出元神。而元炁是怎么烹炼出的最根本的一句话叫神气融合。内丹修炼之法无论在哪个阶段都是神气融合。筑基阶段也要求神气融合,虽然融合得不够好;到炼元神的时候,也是神气融合。
所以讲修持,第一用人天合一思想,强调生命存在与完善的整体观;第二是行为态度,要做到无欲无碍,达到清静,这样“万物将自化”;第三,实际内容就是为了神气融合,融合之后自我就能转化了,就能达到生命的圆满。
“练精化气的原理与方法”。
人正常所用的,是以心生神、神生气、气生精,由精产生身体的变化,来构成完整的生命活动。修炼都是往回走,逆反而上,从精到气到神到心。通过炼神达到元神,通过炼气到达元炁,通过炼精到达元精。一般都是先练型,通过对身体的自我调整实现整体平衡,让心神与肉体的结合也达到平衡,这是当初阶段的炼精之法。所以修炼时要求身体端正,使中脉竖直。
人在心理上端正、清静与安详,并使练形达到平衡,有了这些基础之后就可以炼精。此精指的是筋脉皮骨等肉体的一切,也包括生殖之精。其基本过程是通过炼精化成后天之气,通过炼气达到元炁,通过元炁炼元神。要注意的是,气没有炼到元炁的层次不能养元神,所以有炼气而还神之说。元炁跟神相合,才能达到元神的位置,之后才进入命胎阶段。也只有达到命胎阶段时,才能涉及到生命本身进行修持,方能进入修持阶段。在元炁以前都是修炼点年,练精化气时期只能称为养生阶段。做到心理安静,神态安详,从身体到心理都比较健康,这是养生的内容,即能够养护与照顾自己的生命。
最早提出修真或修仙的境界等级构想的小说是《飘渺之旅》,但那时侯非常不成熟且不严谨,后来经过众多网络修真小说的大咖作者的完善,就形成了较正统和成熟的修仙体系。网络上比较权威、修练体系也比较正统的修真修仙小说,比如《百炼成仙》、《仙逆》、《最强弃少》、《凡人修仙传》、《紫府仙缘》、《修真界败类》、《我欲封天》、《修真世界》、《修仙狂徒》等。
比较成熟和正统的修仙(或修真)体系应该是:
练气期(吸纳天地灵气,入体化为元力,寿元可达至百来岁;丹田为气状,初步掌握灵气术法运用,已具备神识,不能辟谷,体内元气并不能支撑太久的御剑飞行)、
筑基期(丹田为液态状,可辟谷,神识倍增,寿元可达两百余岁,不能遁光飞行,能长时间御剑飞行)、
金丹期(丹田内有规则的圆形固态丹元,已辟谷,寿元可达五百载,可驾遁光飞行)、
元婴期(破丹成婴,寿元可达千年岁月,遁光飞行,破体元婴可瞬移)、
化神期(体内元婴倍增,元婴向元神过渡,寿元可超两千余年,掌握元力领域,可破元婴瞬移)、
炼虚期(寿元可达近五千岁,体内元婴化为元神,返虚出本体,化为分身或众多分身)、
合体期(分身与本体合二为一,达到返朴归真,初掌神通,可破炼虚万千化身,寿元可达上万年载)、
大乘期(寿元可达两万余年,熟练使用或自创神通,法力肉身已具备飞升上界的条件,谌为修士大能)、
渡劫期(凡人向仙人过渡的境界,修士飞升上界以后,初掌天地法则,体内元力逐步向仙元力或仙灵力转换,失败则为渡劫修士,随岁月而消亡;转换成功,则融会贯通天地法则,可与天地同寿,是为仙)
仙人没有较正统的划分体系,仅供参考,大致是:天仙境、真仙境(太乙真仙)、玄仙境(大至玄仙)、金仙境(大罗金仙)、仙君境、仙尊境、仙帝境
网络小说中那些修真的都有什么境界?有什么古书的根据吗?还是那些小说作者瞎编的?
本文2023-10-31 19:29:1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7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