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吏是什么意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5收藏

胥吏是什么意思,第1张

意思:官府中的小吏。

拼音:胥吏 [xū lì]。

引证:梁启超 《变法通议》:“官制不善,习非所用,用非所习,委权胥吏,百弊_起。”

用法示例:

1 清代官场存在着严重的官不理事的风气,而胥吏则握有越来越多的行政实权,于是舆论就对胥吏权重多有抨击。

2 摘要胥吏作为传统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制社会国家机器的运作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视。

近义词:

一、官吏 [guān lì]

释义:官员。亦为政府工作人员的总称。

引证:《<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序》:“ 寻邬调查找的是一部分中级干部,一部分下级干部,一个穷秀才,一个破产了的商会会长,一个在知县衙门管钱粮的已经失了业的小官吏。”

二、官员 [guān yuán]

释义: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的政府工作人员。

引证:《恨海》第一回:“八国联军侵入 中国 ,打进京城,两宫西狩,大小官员被辱的也不知凡几。”

华胥又称华胥氏,出生于华胥国。在古史文献里,她颇具神话色彩,“蛇身人首,有圣德” 。又云其“履巨人之迹,意有所动,虹且绕立,因而始娠,生帝于成纪,以木德王,为风姓”。 华胥是上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杰出的部落女首领,伏羲和女娲的母亲,即《春秋世谱》所载“华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娲” 。同时她也是炎帝和黄帝的远祖,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即《国语·晋语四》所注:《世本》原著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曾祖母华胥氏。”除最早记录华胥的《列子》外,《庄子》里也两次提到“赫胥氏”,即“华胥”。“赫”与“华”都是“胥”字上端余燃的火光:直接描述是“赫”,是“亮”,用植物顶端的花朵来比喻,就是“华”,是花。西周青铜器《毛公鼎》、《命毁》等铭文的“华”字,象草木开花。《说文解字》、《尔雅·释草》、《广雅》等,认为“华”即“荣”。“因此,华字便含有美好、光彩、声色、风采等雅称。 ”华、华夏之称,来源于华胥,中华之称亦然 。《华夏考源》一文从文字训诂得出结论:“胥、雅、疋、夏等古字相通,华夏就是华胥。因此可以说,华夏文化就是华胥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也就是华胥文化了。” 古今史学家对华胥的研究,一直未中断过。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挖掘历史文化、发展旅游事业热潮的兴起,古史传说时代的人物备受重视,华胥也是其中之一。一般认为她是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早期的氏族代表人物,氏族延续时间很长,一直到仰韶文化前(约6500或6000年前)。 华胥的生地考主要有生于华胥国之说、生于雷泽之说、生于九河之说、生于华胥之洲说等。分析诸说,文史专家赞同华胥的故里在今陕西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并安葬于此之说,因为这里在文献中的记载详细而可靠。 晋代王嘉《拾遗记》云:“庖牺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清吴乘权《纲鉴易知录》云:“太吴之母居于华胥之渚(今陕西蓝田),生帝于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又据《竹书纪年前编》:“太昊庖羲氏,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履巨人迹,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而始娠。”徐文靖笺:“按,华胥,地名,在陕西蓝田县。小渊日渚。”大体而言,古华胥国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约20公里的蓝田县华胥镇。 宋敏求《长安志》引后魏《风土记》云:“西有尊卢氏冢,次北有女娲氏谷,则知此地是三皇旧居之所。”元代骆天骧《类编长安志》引《三秦记》云:“骊山巅有三皇庙,不斋戒而往,即风雨迷道”,“又呼为人祖庙”。《太平寰宇记》卷二十六“蓝田县”条之载,与后魏《风土记》相同。又云:“蓝田卫三皇旧居,境内有华胥陵。”《陕西通志》云:“三皇祠在蓝田县北三十里,祀华胥氏、伏羲氏、女娲氏。盖伏羲氏、女娲氏皆华胥氏所出,故祀于故里。”《西安府志》的记载与此相同。《蓝田县志》载:“蓝田县内有华胥陵,是称三皇故居。”陵在今华胥镇北的孟岩村。“在紧靠村子西边也是华胥沟,而越过华胥沟就是宋家村(旧称宋家圪捞)”,与“华胥渚(华胥与其子女的居住之地)十分吻合。当地流传着一种传说,此地即华胥怀孕后栖息之地”。“在宋家村南塬有一座古庙名为‘三皇庙’,曾经有石碑刻文:‘古华胥伏羲肇娠地’等字样。与《宋书·符瑞志》的记载相近”。“今华胥镇红河下游有娲氏村。而红河在史书上被称为女娲沟。白鹿原上李华村的原名就是女娲村。在孟岩村附近有一个叫拾旗寨的村子,村中人大多相信是古时祭祀仪仗队成员的后代。 ”至今华胥镇保留有一块关于记载三皇功绩的碑石,其中一通碑石上,中间有华胥国三个大字,左边有伏羲肇娠右边有黄帝梦游的字样。 西安市文史研究馆的张中和认为:大量的史载、遗物,可资佐证:三皇时代的部落中心即华胥国。华胥的姓氏为风,是现西安市蓝田人。她处在8300多年前,既是三皇中女娲和伏羲的生母,又是华胥国末期一位杰出的部落首领。是华夏民族在上古时代,与天地八荒进行抗争和孕育文明的****。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的张新斌认为:华胥是以母权制为代表的前伏羲时代的人物,是中华人文母祖,是中华民族前华夏民族的重要源头。陕西蓝田保留有华胥的遗迹,并有蓝田猿人的发现,二者都是早期人类文化的体现,并有着内在的联系,以二者为代表的蓝田文化,在中华文化源头的探索过程中,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有关华胥感应受孕生伏羲的古籍很多,《帝王世纪》 、《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诗纬·含神雾》 、《潜夫论·五德志》 、《纬》卷十一 、《河图握矩起》 、《孝经·钩命诀》 、王嘉《拾遗记》 等文献,均记载华胥于雷泽履大人迹有娠而生伏羲。相传华胥外出,在雷泽湖边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别大的脚印,好奇的用脚踩了一下,感应受孕,怀胎十二年后,生下伏羲。 华胥氏族在华胥之渚(今陕西蓝田)日益发展,人口有所增长,需要寻找新的食源地。于是部落内的氏族,有的留居,有的向北或向东发展,华胥则带领部落之民向西迁徙,一支居

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

中文名

封狼居胥[ fēng láng jū xū ]

朝代

西汉

出处

汉书·霍去病传

相关人物

霍去病

地点

一说肯特山、一说河套西北狼山

成语释义

封狼居胥,原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来封狼居胥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出处原文

《汉书·霍去病传》:“票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单于章渠,以诛北车耆,转系左大将双,获旗鼓,历度难侯,济弓卢,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有大功,故增山而广地也。”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

原文解释

封:祭天,禅,祭地。中国人的世界观是天地人,顶天立地做人。一般封禅是由帝王主持的,是帝王代天牧民,故而帝王是与天交流的首选。而天地,是比一切神灵更本真的信仰。

狼居胥:狼居胥山。姑衍,姑衍山。狼居胥山,一说为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肯特山。一说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西汉元狩四年霍去病出代郡塞击匈奴,封狼居胥山。

封禅事后,史书记载霍去病迁乌桓为汉监视,汉匈开启合谈;合谈不成,汉方收士马,不幸霍去病逝世,汉方不起兵衅,而匈奴也不再大举寇边。因为双方都有足够自保的实力,而汉方打匈奴没有任何好处,匈奴打汉方却是随便打,至少不吃亏(可能打李广做太守的地方会吃亏,但天底下只有过一个李广,而且那时也已经不在了)。汉留下一个随时可能是祸害的邻居,而匈奴刚吃了大亏还没有缓过来(匈奴内部必然大举整合,在漠北之战中少打甚至不打的可能反而实力大长)。封禅之举与其后的军事、外交事件,表明汉匈双方对漠北之战战果的看法有较大分歧,而封狼居胥的崇高地位其实就是汉方认为一战而定之后的正式地对天地的告示。元鼎五年,匈奴联合西羌大举进犯河西;次年武帝遣公孙贺、赵破奴出塞。

  初,伍员与申包胥友①。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②。”

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3);申包胥如秦乞师④,曰:“吴为封豕长蛇⑤,以荐食上国(6),虐始于边楚(7)。

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8),使下臣告急曰:‘夷德无厌(9),若邻于君(10),疆场之患也(11)。逮吴之未定(12),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士也。若以君灵抚之。也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13)

下臣何敢即安(14)?”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15)。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注释

  ①申包胥:楚国大夫,包胥是字,申是他的食邑。②复:同“覆”, 颠覆。③昭王:楚平王的儿子,名壬。随:诸侯国名。④如:去到,

往。⑤封:大。豕:野猪。(6)荐:多次。食:侵食。(7)虐:侵害,残害。③越,流亡。③夷:指吴国。德:这里指贪心。厌:满

足。(10)邻;接邻。(11)疆场:边界。(12)逮:及,趁。(13)所伏: 藏身之地,安身之地。(14)即安:到适当的地方去,指“就馆”。(15)

《无衣》:秦风》中的篇名。

译文

 

  

当初,伍员和申包胥是朋友。伍员出逃吴国的时候,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颠覆楚国。”申包晋说:“努力吧!您能颠覆它,我就一定能使它复兴。”到了楚昭王在随国避难的时候,申包胥到秦国去请求出兵,他说:“吴国是头大野猪,是条长蛇,它多次侵害中原各国,最先受到侵害的是楚国。我们国君守不住自己的国家,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派遣臣下前来告急求救说:‘吴国人的贪心是无法满足的,要是吴国成为您的邻国,那就会对您的边界造成危害。趁吴国人还没有把楚国平定,您还是去夺取一部分楚国的土地吧。如果楚国就此灭亡了,另一部分就是君王的土地了。如果凭借君王的威灵来安抚楚国,楚国将世世代代事奉君王。’”秦哀公派人婉言谢绝说:“我听说了你们的请求。您暂且住进客馆休息,我们考虑好了再告诉您。”申包胥回答说:“我们国君还流落

在荒草野林之中,没有得到安身之所,臣下哪里敢就这样去客馆休息呢?”申包胥站起来,著院墙痛哭,哭声日夜不停,连续七天没有喝一口水。秦哀公为申包胥作了《无衣》这首诗。申包胥连著叩了九个头,然后才坐下。于是。秦国出兵了。

 

读解

  

  

我们在这里见到了另一种游说方式:动作表演。在言辞游说不起作用的时候,就用动作来表演,并且坚持不懈,终于感动了“上帝”,成功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我们不得不佩服中包胥的表演功夫,竟然可以哭上七天七夜,连水都没有喝一口。这个说法虽然论人怀疑有添油加醋的夸张成分,但申包胥的这种精神,也够让人感动的了。

  

这种做法,也可以叫做不择手段达到目的。申包胥对秦哀公说的那番话,本来就是假托楚昭王的名义编造出来的,算得上是

“瞒天过海”。他在秦庭的痛哭,说不定也是灵机一动想出来的,叫

做“随机应变”吧。以一国之大夫的身份,顾不得什么脸面啦,体统啦,身份啦,大胆放肆而又坚持不懈地在外国政府的官府中大哭特哭、滴水不沾,是不是也有点“苦肉计”的味道?

  

目的很简单:击败吴国,保住楚国,即“借刀杀人”。身为一个臣子,并未受国君之托,敢于如此胆大包天地擅自行动,确实表现了为臣的忠诚不移的美德,也可以说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吧。哪个国君有了这样的巨子,都是一种幸福,何愁成不了大事!

  

可惜的是,这种表里如一、当面背后一个样儿的赤胆忠心的巨子太少了——不是没有,而是太少。

儿婿[ér xù]

儿分男儿与女儿。所以儿婿是男儿或者女儿的丈夫。[1]

传统:

女儿的丈夫为儿婿。即女婿。又称,女儿婿、女婿、子婿、小婿、儿婿、女夫。

同性婚姻:

同志男儿的丈夫为儿婿。又称,男儿婿、男婿。

中文名

儿婿

解释一:

女儿的丈夫

解释二:

男儿的丈夫

词语信息

拼音ér xù

词性名词

注音ㄦˊ ㄒㄩˋ

条目儿婿(儿婿)

解释一:儿婿(女儿的丈夫)

引证解释子婿。《史记·李斯列传》:赵高教其儿婿咸阳令阎乐劾不知何人贼杀人移上林

唐杜甫《李监宅》诗:门阑多喜气,儿婿近乘龙。

《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看他一表人材,又会写,又会算,招得这般儿婿,须不辱了门面。

《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这安公子纔作了一天的儿婿,又遇见这等一个不善词令的丈母娘。

解释二:儿婿(男儿的丈夫)

引证解释儿婿,或简称婿,是一种称谓,一般指同志男儿子的丈夫。在中华文化中,男婿与女婿/子婿一样,为半男,意指半个男儿子,有时亦可直接称儿子。同时,于日常生活中谦称时可称作小婿,“贤婿”则是对儿婿客气的称呼。

详细释义

在社会风气对同志情侣态度越来越宽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同志情侣为了爱情决意情定终生,白头偕老。于是很多的同志们选择了出柜,一部分出柜的幸运同志会经过双方父母的同意之下,通过某些特殊仪式或者出国,到认可同志婚姻的国家领取结婚证,正式结为夫夫/妻妻。

而双方父母对于自己的男儿的另一半,正式称谓即为儿婿。一般情况下,长辈称呼儿子的男友,亦可称之为儿婿,显亲近

胥吏是什么意思

意思:官府中的小吏。拼音:胥吏 [xū lì]。引证:梁启超 《变法通议》:“官制不善,习非所用,用非所习,委权胥吏,百弊_起。”用法...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