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型艺术辞典的书籍目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4收藏

中国造型艺术辞典的书籍目录,第1张

人头像

人面像

陶人头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人面器饰残片

裸体女像

陶猪

鸟形壶

猪形鬶

鹰形尊

妇好鸮形尊

象形尊

小臣艅犀形尊

石人像

男女奴隶像

青铜头像

司辛石牛

鸟状壶盖

人形铜车辖

虎形尊

盠驹形尊

立鹤方壶盖纽

彩绘女木俑

持剑木俑

铜武士俑

铜人

女孩像

虎牛祭盘

虎头形水道管口

武士俑群

袍俑头像

军吏俑

将军俑

骑兵鞍马俑

跪射武士俑

立射武士俑

二号铜车马

彩绘骑兵俑

铜马与铜俑

彩绘立射俑

侍立俑

女侍立俑

马踏匈奴

跃马

卧马

卧象

野猪

伏虎

卧牛

人抱熊

石蟾

女坐俑

拂袖舞女俑

喇叭裙女俑

杂技俑盘

陶鸭

博弈老叟

双人舞盘

长信宫灯

羽人器座

鎏金马

铜牵马俑

石羊

石辟邪

说唱俑

骑马俑

抚琴俑

俳优俑

双人像

持锸俑

立式说唱俑

杂技俑

部曲俑

木猴

出行车马仪仗

铜奔马

跪坐俑

男侍俑

弥勒佛像

一佛二菩萨

五佛像(部分)

齐武帝景安陵麒麟

释迦立像龛

石俑

帽形髻女俑

供养菩萨

交脚弥勒菩萨

菩萨头像

释迦像

释迦坐像与左立佛

菩萨像

弟子及胁侍菩萨像(附局部

胁侍菩萨

菩萨

菩萨

观音菩萨

飞天

飞天

菩萨与弟子

造像碑

弟子迦叶

飞天四身

菩萨像

阿弥陀佛

阿修罗天像

佛经故事

思惟菩萨与供养人

飞天与骏马

供养人像

释迦与多宝佛

供养菩萨像

柱础

持弓武士俑

骑马乐俑

持剑武官俑

持盾武士俑

陶马

兴国寺佛像

邹广寿造思惟像

上官僧度等造像碑

菩萨身躯

释迦像

陶牛

坐佛像

菩萨

释迦牟尼佛

胁侍菩萨

文殊菩萨(附手局部)

弟子阿难

女侍童

男侍童

弹阮飞天

观音菩萨

释迦佛(局部)

二胁侍菩萨

跪坐弟子

胁侍菩萨

菩萨

释迦牟尼与文殊、普贤菩萨

胁侍菩萨

胁侍菩萨立像

坐佛像(残躯)

阿弥陀佛坐像

观音菩萨立像

女侍俑

母猪哺崽

人首鸟身俑

双龙交颈、双龙献珠

胁侍菩萨

伎乐

菩萨

男供养人头像

踏谣娘舞俑

飒露紫

拳毛马呙

猎骑胡俑

大卢舍那佛

文殊菩萨

天王和力士

雄狮

力士

蹲狮

骆驼载乐俑

参军戏俑

迦叶、菩萨、天王

阿难、菩萨、天王

供养菩萨

菩萨与弟子

供养菩萨

虚空藏菩萨坐像

菩萨头像

菩萨立像(残躯)

思惟菩萨像

力士立像

骆驼载乐舞俑

女立俑

女立俑

勾头马

菩萨立像

鼓乐图

五菩萨

鉴真坐像

菩萨天王立像

胁侍菩萨立像

乐山大佛

修定寺塔门额浮雕

驯马俑

女俑头像

生肖群俑

菩萨头像

天王立像

黑马

菩萨像

天王像(半身)

弟子阿难像

菩萨

天王

胁侍菩萨

菩萨

菩萨头像

弥勒大像

菩萨立像

菩萨

洪巧像

王建坐像

普贤菩萨坐像

男舞俑

天王立像

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立像

力士

伎乐天

瑞兽

惠能坐像

使臣立像(局部)

罗汉坐像

罗汉像(局部)

观音菩萨坐像

罗汉坐像

守护神将

侍者立像

观音菩萨乘麟像

罗汉坐像

侍女立像之一(局部)

侍女立像之二

缘觉菩萨坐像(局部)

武士俑

菩萨立像(局部)

天王立像

小儿相扑

力士立像

影壁降龙罗汉坐像

捧缸人

推磨砖俑和春米砖偶

数珠手观音

孔雀明王

侍吏俑

武士俑

观音菩萨坐像

交脚菩萨

佛与罗睺罗

力士

供养菩萨

胁侍菩萨

释迦牟尼像

力士像

弟子迦叶像

供养人像

观音菩萨

天龙八部(之一)

文殊菩萨骑狮像

佛教故事

女官像

千手观音

大忿怒明王

养鸡女

释迦涅槃图

白衣观音

文殊菩萨

男戏俑

云龙

紫竹观音

老君坐像

罗汉坐像

善财童子

顶棺人

人物头像

十一面观音菩萨立像(局部)

菩萨立像(局部)

月宫仙子

观音菩萨立像

四臂观音菩萨

自在观音

渡海观音

毗湿奴

持国天

弥勒佛

虚日鼠

胃土雉

嘎雅巴尊者

千手观音

童子参观音

缘觉坐像

韦驮

达摩立像

如意观音

关羽

双鹿

波阇提婆尊者

鸳鸯穿莲

凤戏龙陛阶御路石

刘国华像

渔樵问答

蒋门神

钟馗嫁妹(局部)

渔归

看手串(局部)

沉思

鲁迅先生头像

李逵拒酒

惜春作画

蔡文姬

鸦片战争

木匠

水浒传人物

扁鹊行医

艰苦岁月

五羊群雕

工农商学兵、农林牧副渔

大路歌

少女

齐白石像

周恩来胸像

洪宣娇

丁玲印象

启明

生命

谭嗣同像

饮水的熊

开荒牛

和平

一衣带水

孙中山像

走向世界

猎人争雁

鉴湖三杰

好喜欢

崛起

秦始皇陵

麦积山石窟

嵩山寺塔

栖霞寺舍利塔

神通寺四门塔

安济桥

慈恩寺塔

荐福寺小雁塔

原起寺经幢

南禅寺

龙虎塔

九塔寺九顶塔

宝带桥

乾陵

南岳庙正殿

南唐两陵

王建墓

宋陵

繁塔

龙华寺塔

兴圣教寺塔

孔庙大成殿(局部)

晋祠圣母殿

观音寺白塔

佛宫寺释迦塔

觉山寺塔

北海

庆华寺花塔

安平桥

曼飞龙塔

八字桥

网师园

卢沟桥

金山寺千佛舍利塔

百八塔

明十三陵

天安门

正阳门

太庙

地坛

武当山紫霄殿

天坛

白居寺菩提塔

广德寺多宝佛塔

广胜上寺飞虹塔

塔尔寺

经略台真武阁

杜甫草堂

拙政园

留园

沈阳故宫(部分)

故宫三大殿(局部)

避暑山庄(部分)

环秀山庄

颐和园(部分)

十笏园

五亭桥

沈阳昭陵(部分)

五塔召金刚宝座塔

阿巴和加麻札(部分)

峨眉山报国寺山门

布达拉宫

北京四合院

绍兴鲁迅故居(局部)

吉林朝鲜族民居

喀什维吾尔族民居

巩县下沉式窑洞

福建圆形土楼

昆明一颗印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泉州杨阿苗宅

藏族民居

湘西临河民居

景洪傣族竹楼

杨州黄宅书斋小楼

湘西凤凰县山区民居

黟县际联村民居

七角星纹镜

乳钉纹爵

嵌绿松石饕餮纹牌饰

素爵

饕餮乳钉纹方鼎

雷纹扁足鼎

牛首饕餮纹尊

饕餮纹卣

饕餮纹罍

牛首饕餮纹尊

饕餮纹单柱爵

饕餮纹盉

饕餮纹斝

饕餮纹鼎

饕餮纹簋

镂孔雷纹觚

虁纹銊

亘鬲

牛方鼎

北单卣

亚弜鼎

后母辛方鼎

妇好扁足方鼎

妇好甗

妇好偶方彝

妇好方尊

妇好壶

饕餮纹瓿

后亀母斝

妇好觚

后母辛觥

妇好爵

嵌绿松石玉援戈

子渔尊

后母戊方鼎

告宁鼎

亚共尊

父丁鬲

直纹觯

马永盉

天觚

共罐

嵌绿松石饕餮纹方罍

人面盉

二祀邲其卣

饕餮纹釜

饕餮纹瓿

孤竹罍

禺方鼎

禺卣

小臣艅犀尊

人面铖

凤柱斝

龙纹觥

三孔有銎铖

虁纹牺尊

七孔有銎铖

鸮卣

龙虎尊

御尊

饕餮纹鼓

饕餮牛首纹卣

三羊饕餮纹尊

虎食人卣

四羊方尊

饕餮纹瓿

大禾人面方鼎

豕尊

象纹铙

鸮卣

牛尊

三羊鬲

牛首纹卣

双羊尊

羊尊

古卣

饕餮纹三足壶

者姤方罍

鸟兽纹觥

三羊饕餮纹瓿

双鸟鼍鼓

利簋

蜷体虁纹簋

蜷体虁纹尊

夫卣

龙纹五耳鼎

鸟纹方鼎

甲簋

鸟纹卣

弓季尊

弓季卣

伯各卣

直纹卣

何尊

盂鼎(通称大盂鼎)

折觥

饕餮纹鸟鼎

四鸟扁足方鼎

鸟纹觚

勾连纹鼎

保卣

令方彝

斜纹鬲

母鼓方罍

伯矩鬲

伯簋

燕侯盂

蟠龙盖罍

公卣

太保方鼎

蟠龙盖盉

宜侯矢簋

鸟纹觥

伯方座簋

鸳鸯尊

鸟盖壶

联珠纹卣

凤纹尊

云纹铙

蜷体虁纹罍

太保鸟卣

直纹簋

成王方鼎

班簋

饕餮纹甗

鸟纹象尊

彏伯羊尊

人形车饰

冬戈方鼎

冬戈簋

鸟纹贯耳壶

师凡鼎

史墙盘

癌钟

与壶

窃曲纹方鬲

牛尊

盠驹尊

盠方彝

虎尊

师趝鬲

豁簋

禹鼎

梁其钟

克镈

仲义父缸

鸟盖扁盉

仴匜

毛公鼎

虢季子白盘

雕生簋

虁纹方鼎

散氏盘

憀生盨

云纹牺尊

螭虎纹镜

象首兽纹簋

侯母壶

垂鳞纹方彝

秦公簋

蟠龙纹方壶

莲鹤方壶

王子午鼎

涡纹鼎

素命镈

蟠虺纹贯耳壶

蔡侯甲鼎

牺首鼎

三轮盘

牺首匜

吴王夫差鉴

吴王夫差矛

越王勾践剑

嵌红铜狩猎纹壶

嵌红铜狩猎纹豆

龟鱼方盘

错金豆

弦纹盉

令狐君嗣子壶

嵌绿松石龙纹豆

联座壶

曾侯尊盘

曾侯编钟

蟠龙建鼓座

鹿角立鹤

云纹铜屋

螭首盉

镶嵌图像纹壶

中山王鼎

龙凤方案

银首人形灯

有翼神兽

楼阙形饰件

树影灯

错金银有流鼎

浮雕纹铺首

错金银琉璃壶

安邑下官钟

错金银龙耳方鉴

漆绘人形灯

蟠虺纹编钟

骑驼人形灯

错金银立鸟壶

嵌绿松石卧鹿

虎纽錞于

蟠虺纹提链壶

勾连云纹豆

八环杯

三角云纹敦

鸟盖瓠形壶

杜虎符

龙纽錞于

乐府钟

斗兽纹镜

鸟形灯

鎏金壶

六山镜

熊足鼎

错金博山炉

竹节炉

鸟篆壶

浮雕纹酒樽

昭明透光镜

五铢纹铜鼓

铜屋

骑士贮贝器

献俘鎏金扣饰

鎏金兽形盒砚

错银牛灯

伍子胥画像镜

铜式盘

狩猎纹镜

花鸟人物螺钿镜

红陶双耳三足壶

红陶绳纹碗

彩陶人面鱼纹盆

彩陶鱼纹盆

彩陶船形壶

小口细颈锥刺纹壶

红陶小口尖底瓶

彩陶花瓣纹盆

彩陶鹳鸟石斧瓮

彩陶盆

彩陶涡纹曲腹盆

彩陶人头器口瓶

彩陶漩涡纹瓶

彩陶鲵鱼纹瓶

彩陶舞蹈纹盆

彩陶漩涡纹尖底瓶

彩陶钵

彩陶瓮

彩陶壶

彩陶蛙纹瓮

单耳带流罐

彩陶壶

彩陶人形浮雕壶

双大耳罐

红陶双耳罐

猪纹钵

白陶背水壶

黑陶杯

红陶兽形器

白陶鬶

黑陶弦纹杯

黑陶蛋壳杯

彩陶筒形瓶

黑陶高足杯

黑衣灰陶镂孔双层罐

黑陶贯耳壶

黑陶壶

白陶鬶

青釉原始瓷尊

白陶豆

白陶几何纹瓿

灰陶大口尊

印纹陶罍

原始瓷尊

印纹硬陶带柄罐

原始瓷刻波纹双系罐

原始瓷刻纹筒形罐

原始瓷云雷纹尊

彩陶鬲

涡纹筒状双耳罐

红陶双耳罐

原始瓷龙梁壶

陶鼎

青釉兽面三足鼎

彩绘陶盒

鸟形豆

彩绘茧形壶

彩绘陶壶

方壶

陶薰炉

绿釉陶奁

原始瓷双系罐

水波纹四系罐

绿釉陶熊灯

绿釉九连陶灯台

青釉塑贴谷仓罐

青瓷盆

青瓷蛙形水盂

越窑鸟形杯

青瓷虎子

青瓷辟邪水盂

青瓷扁壶

青釉印纹四系罐

青釉四系带盖双鸟盂

青瓷香薰

青瓷兽形尊

青绿釉六系覆莲罐

青釉褐斑蛙尊

青釉褐斑羊头壶

德清窑黑釉鸡头壶

德清窑黑釉四系壶

青瓷双复系盖罐

青釉褐斑盖钵

青瓷大莲花尊

六系盘口壶

越窑双复系盘口壶

覆莲小罐

青釉刻花壶

青瓷莲瓣纹托碗

越窑褐斑莲瓣纹碟

青釉四系罐

青釉龙柄鸡首四系壶

白瓷绿彩刻花覆莲四系罐

白瓷覆莲罐

白瓷彩长颈瓶

青瓷画纹六系罐

黄釉贴花莲瓣纹尊

黄釉陶壶

青釉四系罐

青釉印花带盖唾壶

双龙把双身瓶

束腰白瓷罐

白釉鸡首壶

青釉烛台

黄釉绿彩壶

白釉花口壶

蓝釉小罐

黑釉彩斑腰鼓

花釉罐

青釉凤首壶

邢窑白釉碗

白釉穿带壶

白瓷菱花口盘

花釉壶

白釉双龙耳瓶

白瓷长颈瓶

青釉褐彩网纹罐

贴花壶

青釉莲花纹瓜形壶

青釉褐彩诗文壶

褐绿釉鹿纹壶

褐绿彩云纹罐

灰釉斑彩葫芦瓶

四系壶

海棠式大碗

褐彩云纹镂孔薰炉

绞胎陶枕

褐彩带盖罂瓶

贴花龟纹多角瓶

三彩鸭式杯

三彩陶马

三彩莲花纹罐

白瓷盒

青瓷夹耳罐

青釉壶

刻花莲瓣纹盖罐

刻花瓶

刻花渣斗

龙首流净瓶

五兽足薰炉

印花云龙盘

刻花人物纹壶

青瓷缠枝牡丹纹瓶

刻花缠枝牡丹盖盒

青釉雕花瓷壶

白地黑花莲花纹瓷枕

白釉黑花镜盒

三足洗

玫瑰紫釉盆托

鼓钉洗

月白釉紫斑莲花式碗

青白釉划花瓶

三足尊

弦纹瓶

贯耳炉

弦纹瓶

贯耳瓶

鱼纹盆

单柄洗

白瓷孩儿枕

青白瓷注子·注碗

青白釉刻花执壶

童子垂钓枕

珍珠地虎纹瓶

黑釉木叶纹盏

黑釉剪纸文字纹玳皮盏

荷花纹瓶

黑釉剔花梅花纹瓶

青白瓷堆塑瓶

刻花婴戏纹碗

青釉印花碟

青釉刻花瓶

印花多子盒

刻花牡丹纹瓶

白瓷刻花牡丹瓶

双贯耳瓶

堆釉蟠龙盖瓶

白地褐花叶纹盖罐

素胎堆塑四灵盖罐

刻花云纹梅瓶

白釉剔花瓶

绿釉凤首杯口瓶

绿釉龙梁鸡冠壶

白釉刻花鸡冠壶

黑釉刻花小口瓶

白釉黑花牡丹纹瓶

黄釉黑花纹虎枕

青白釉云龙纹狮纽盖瓶

青白釉堆塑四灵塔式盖罐

青白釉仿定窑螭纹洗

青釉刻花牡丹蕉叶纹瓶

青白釉荔枝纹高足杯

卵白釉碗

卵白釉印花双龙纹高足碗

青白釉僧帽壶

青白釉透雕戏台式枕

青白釉捏雕瓷枕

青花瓜竹葡萄纹菱口盘

青花鸳鸯莲纹盘

青花束莲卷草纹匜

青花诗文高足杯·面

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青花松竹梅纹瓶

青花人物牡丹纹盖罐

青花松竹梅纹炉

釉里红彩斑高足转杯

釉里红折枝菊纹高足转杯

釉里红地白龙纹盖罐

釉里红白花纹托盘

釉里红雁衔芦草纹匜

釉里红松竹梅纹玉壶春瓶

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盖罐

釉里红开光花鸟纹罐

青釉双鱼纹洗

贴花龙凤纹盖罐

青釉刻花牡丹纹执壶

豆青釉条纹荷叶盖罐

蓝釉白龙纹梅瓶

宝石蓝加金彩小酒杯

钧釉花口双耳驼座瓶

紫彩大盆

钧釉贴花双耳三足炉

白地黑花鱼藻纹盆

白地黑花人物罐

白地黑花凤纹罐

赭褐色彩绘带盖罐

黑釉彩绘卷草纹罐

三彩镂雕龙凤炉

釉里红缠枝菊纹大碗

甜白釉暗花梨头壶

青釉三系盖罐

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

青花花果纹执壶

青花金彩荷莲纹碗

青花云龙纹扁壶

白釉鸡心碗

青花批杷绶带鸟纹盘

青花缠枝莲纹花浇

青花缠枝牡丹纹蟋蟀罐

青花狮球纹罐

青花海水龙纹扁瓶

釉里红三鱼高足杯

青花红彩龙纹碗

豆青釉雕狮烛台

斗彩高士图杯

斗彩鸡缸杯

斗彩“天”字款龙纹盖罐

斗彩花蝶纹盖罐

白地刻填酱釉花果盘

釉里红白鱼影花盘

孔雀绿釉青花鱼藻纹盘

孔雀绿釉碗

青花人物套盒

素三彩海水蟾纹三足洗

釉里红凸雕蟠螭纹蒜头瓶

青花云鹤八仙葫芦瓶

红绿彩缠枝莲纹瓶

青花矾红鱼藻纹盖罐

斗彩双耳八卦炉

五彩鱼藻纹大罐

三彩灵芝龙纹方碗

青花团龙纹提梁壶

五彩凤纹镂空瓶

青花婴戏纹长颈瓶

五彩瑞兽纹罐

青花花卉出戟花觚

青花净水碗

白釉犀角杯

素三彩龙凤牡丹纹碗

何朝宗达摩立像

紫砂瓜形壶

珐华坛

青花天女散花碗

青釉橄榄式瓶

天蓝釉菊瓣尊

釉里红凤凰纹瓶

豇豆红太白尊

豇豆红柳叶瓶

黄釉凤首提梁壶

五彩花鸟纹尊

五彩竹雀纹壶

蝴蝶纹梅瓶

五彩王嫱出塞图瓶

五彩龙凤纹盖罐

青釉鱼篓尊

青釉印莲花扁壶

青釉刻花云龙纹缸

祭红梅瓶

青花釉里红三果纹高足碗

斗彩飞龙纹“天”字罐

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

珐琅彩团花蝴蝶圆碗

白釉三联瓶

霁青描金花卉七孔花插

朱红龙纹高足盖碗

青花鱼藻纹碗

青花云龙纹五孔扁瓶

粉彩百鹿图尊

青花八吉祥宝月瓶

粉彩描金海晏河清尊

粉彩镂孔转颈瓶

粉彩山水人物图盖罐

各色釉彩大瓶

青花釉里红墨彩瓶

五彩鱼藻纹盘

米市像

琉璃人物瓦脊雕塑

兽面纹丫形器

玉龙

玉兽玦

玉鸮

玉铲

人面形饰

兽面纹石奔

人面形佩

兽面纹琮

兽而纹镯

兽面纹戈

玉斧

兽面纹簋

玉鳖

玉立人柄形器

跪坐人

玉鹅

玉凤

玉鹦鹉

虁龙佩

鸟纹刀

玉虎

玉鱼

鸟兽纹璜

鸟纹环

人首蛇身饰

虎形佩

玉人头饰

兽面纹饰

虎形璜

兽面纹玉梳

兽面纹饰

双龙佩

虎形饰

四节佩

多节佩

三龙环形饰

虎形佩

双龙首璜

镂空龙形佩

镂空龙凤纹璜

镂空螭虎纹合璧

勾连云纹灯

皇后印玺

玉龙附金带钩

玉龙虎并体带钩

浮雕双螭纹剑首

镂雕双凤格

镂空龙凤纹套环

熊虎相戏珌

镂空玉佩

兽首衔璧饰

镂空龙凤纹环

铜嵌玉铺首

镂雕双螭龙纹谷璧

仙人奔马

玉铺首

镂雕龙凤纹环

龙形觿

金玉耳坠

双凤系璧

镂雕螭纹璧

玉辟邪

玉座屏

夔凤纹樽

蝉形琀

献珠宝人带板

云形杯

镂雕双凤佩

玉带

透雕折枝花锁

花鸟佩

玉“春水”饰

兽耳云龙纹炉

渎山大玉海

龙纽元押

龙纹活环尊

牧马镇

玉带饰

龙纹带板

玉碗

玉爵杯

合卺杯

菊瓣盘

玉炉、瓶、盒

九龙瓮

桐荫仕女图

镂空花薰

大禹治水图

会昌九老图

金节约

鹰形金冠顶、金冠带

金虎纹条形饰

金耳坠

金虎纹圆形饰

猿形银饰

金盏、金勺

交龙金带钩

包金镶玉嵌琉璃银带钩

楚王银匜

银盆

金兽

包金卧羊带饰

“文帝行玺”金印

金奔马

狩猎纹高足银杯

舞伎八棱金杯

赤金龙

刻花赤金碗

舞马衔杯纹银壶

银鎏金“论语玉烛”龟形器

镂空银董球

银鎏金凤纹大盒

龙狮纹四足银罐

金耳环

乳钉鎏金银盏

鎏金银八角杯

瑞果图鎏金银盘

鎏金银八角盘

花卉纹银六角盘

荷叶敞口银杯

金娃娃

鎏金银鸡冠壶

鎏金银壶

鎏金银戏童大带

鎏金银面具

银镶珠“金翅鸟”

“文王访贤”金饰件

银罐

银瓶

镀金团花银圆盒

如意纹金盘

缠枝花果方形金饰件

银槎

蟠螭银盏

银架

鎏金花瓣式银托盏

银渣汁

金冠

鎏金银盘

金凤钗

银爵

银鼎

蟠桃银杯

银累丝花瓶

金编钟

金錾云龙纹执壶

金錾龙纹葫芦式执壶

银鎏金嵌珐琅砚盒

金錾花高足白玉藏文盖碗

金桂月挂屏

金累丝殿式龛

金嵌珠天球

银提梁壶

朱漆木碗

缠藤蔑朱漆木筒

嵌玉高柄朱漆杯

朱漆木雕遗痕

彩绘雷纹漆器残片

黑漆木碗

缠丝线黑漆木柲

彩绘贴金嵌绿松石漆觚

彩绘兽面凤鸟纹嵌螺钿漆罍

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

彩绘漆内棺

彩绘竹胎漆排箫

彩绘龙纹皮胎漆盾

彩绘射猎图漆瑟残片

彩绘木雕蟠蛇漆厄

彩绘木雕鸭形漆豆

彩绘漆盒

彩绘透雕漆箭箙

彩绘透雕漆座屏

彩绘龙凤纹漆内棺

彩绘透雕四龙漆座屏

彩绘双耳长漆盒

彩绘兽首凤形漆勺

彩绘鱼鹭纹漆盂

彩绘云龙纹漆盒

彩绘变形鸟头纹漆卮

彩绘波折纹长方形漆盒

彩绘几何纹铜箍三蹄足漆樽

彩绘“君幸食”漆盘

彩绘黑地漆棺

彩绘云气纹夹纻胎双层漆奁

彩绘鹤纹漆匜

彩绘七豹纹扁形漆壶

彩绘三鱼纹漆耳杯

彩绘漆耳杯盒

彩绘神人怪兽纹龟甲形漆盾

彩绘几何纹漆碗

彩绘漆案

彩绘铺首衔环三蹄足漆奁

彩绘贴金银箔嵌玛瑙珠漆七子奁

彩绘嵌银箔漆砂砚

彩绘夹纻胎漆耳杯

彩绘鸭嘴形柄漆盒

彩绘漆秘器

彩绘铜扣兽纹漆钵

锥刻戗金黑漆盒盖

彩绘季札挂剑图漆盘

彩绘漆匕

彩绘童子对棍图漆盘

彩绘贵族生活图漆盘

彩绘鸟兽鱼纹漆槅

彩绘孝子故事图漆棺残片

彩绘人物故事图漆屏风(局部)

“九霄环佩”紫漆琴

“大圣遗音”栗壳色漆琴

羽人飞凤花鸟纹金银平脱漆背铜镜

花鸟纹嵌螺钿黑漆经箱

描金堆漆舍利函

花瓣形圈足黑漆碗

紫褐色漆托盏

黑漆碗

柳塘图戗金填朱漆斑纹地长方形黑漆盒

园林仕女图戗金莲瓣形朱漆奁

出游图戗金长方形朱漆盒

剔犀执镜盒

脱胎剔犀柄团扇

婴戏图剔黑盘

桂花纹剔红盒

“张成造”云纹剔犀盒

“杨茂造”观瀑图八方形剔红盘

东篱采菊图剔红盒

广寒宫图嵌螺钿黑漆盘残片

“张敏德造”赏花图剔红盒

烹茶图剔红盒

携琴访友图剔红盒

五老图委角方形剔红盘

云龙纹剔红盒

林檎双鹏图剔彩捧盒

“滇南王松造”文会图委角方形剔红盘

山水人物纹委角方形剔黑盒

人物花卉纹戗金莲瓣形黑漆盒(两件)

祝寿图绿地剔红盒

龙凤纹方胜形雕填漆盒

龙凤纹银锭形雕填漆盒

龙凤纹菊瓣形雕填漆盘

松鹤纹斑纹地雕填漆盘

孔雀牡丹纹皮胎剔红盘

竹林七贤图长方形剔红盘

“时大彬造”山水人物纹紫砂胎剔红壶

云龙纹梅花形雕填漆盒

梵文缠枝莲纹长方形填漆盒

彩绘描金山水人物纹漆盒

款彩楼阁园林图黑漆屏风

描金龙纹黑漆戥子盒

缠枝莲纹嵌螺钿舟形黑漆洗

花卉纹百宝嵌委角方形黑漆笔筒

“方如椿”款描金山水人物纹长方形黑漆盒

“千里”款嵌螺钿锡胎黑漆执壶

“江千里式”云龙纹嵌螺钿长方形黑添盒

婴戏图嵌螺钿黑漆箱

寿字云纹瓷胎剔犀尊

花卉纹雕填漆几

彩绘云龙纹双圆形漆盘

彩绘花鸟纹圭形漆盘

云龙纹剔红宝座

彩绘描金花果纹包袱式长方形漆盒

蝙蝠勾莲纹柿形雕填漆盒

彩绘描金紫檀扶手椅

描金花蝶纹斑竹栏椭圆形黑漆盘

彩绘描金桃蝠纹方胜形漆几

描金黑地山水楼阁图漆手炉

海兽纹剔红盒

海水游龙纹剔红盒

春字寿星莲瓣形填漆盒

双凤纹莲瓣形雕填漆盒

描金松石藤萝纹黑漆盘

脱胎菊瓣形朱漆盘

彩绘山水八仙图金漆盒

识文描金瓜形漆盒

识文描金海棠形漆攒盒

嵌螺钿葵花形黑漆盒

描金山水人物长方形罩漆盘

“卢葵生制”雄鸡图百宝嵌长方形漆砂砚盒

“沈绍安制”彩绘描金花鸟纹长方形漆盒

对凤对龙纹秀浅黄绢面衾(部分)

凤鸟凫几何纹锦

龙凤纹绦

田猎纹绦

菱格六边形纹绦

飞凤花卉纹绣

蟠龙飞凤纹绣浅黄绢面衾

龙凤虎纹绣

信期绣手套

青丝履

秋香色地菱形隐纹花叶纹经锦枕

黄地龙凤纹经锦

绛地印花敷彩纱

乘云绣**对鸟菱纹绮

浅褐色菱纹罗地信期绣

茱萸纹绣绛色绢

鸡鸣枕

树叶纹缂毛坐垫

鹿纹锦

长寿光明锦

“续世”锦

人首马身纹缂毛

方纹绞缬

树纹锦

云气动物纹锦

刺绣佛像供养人

忍冬联珠龟背纹刺绣花边

联珠“胡王”锦

宝相花印花绢褶裙

双羊纹锦覆面

绞缬四瓣花罗

绿色狩猎纹印花纱

联珠对孔雀纹锦覆面

联珠鹿纹锦

月兔纹锦

紫绛绢地绣宝相睡莲经帙

褐色牡丹芙蓉花罗

绣线瑶台跨鹤图

缂丝仙山楼阁册

缂丝帕玛顿月珠巴像

缂丝八仙拱寿图轴

织成仪凤图

绿地花果纹夹缬绸

秋香地花果纹夹缬绸

金地缂丝鸾凤牡丹纹圆补

黎族织花筒裙

黎族刺绣龙被

粤绣褡裢

布依族蜡染花边

薛文华绣紫藤双鸡图轴

和阗绸

骨雕人头像

鹰头

双鸟朝阳

圆形器

象牙虎纹板

彩漆龙纹勺

人物花鸟纹尺八

象牙尺

片体饰件

竹雕残荷洗

松鹤益寿笔筒

刘、阮入天台香筒

竹雕寒山、拾得像

鱼龙海兽纹笔筒

玉兰花式杯

鸳鸯暖手

螭纹扁壶

送子观音像

四开光坐墩

松荫策杖图笔筒

戗金细勾填漆春凳

嵌楠木宝座

戗金细勾填漆龙纹酒桌

一腿三牙罗锅枨方桌

螭纹圈椅

喷面式方桌

平头案

铁力象纹翘头案

大画案

嵌螺钿罗汉床

四面平螭纹画桌

十字连方围子罗汉床

五屏风式龙凤纹镜台

龙纹方角柜

十字栏杆架格

戗金细勾填漆龙纹箱

钟馗掏耳图笔筒

东山报捷图笔筒

竹石图笔筒

东方朔像

束腰齐牙条炕桌

呵欠罗汉像

罗锅枨方凳

螭纹翘头案

戗金龙纹高束腰炕桌

贴黄仿攒竹方笔筒

二竖戏牛

仿青铜提梁卣

七贤图八骏图笔筒

贴黄四子盒

贴黄方觚

贴黄提梁小柜

三螭海棠盒

牙雕鹌鹑盒

三羊开泰图插屏

深院月夜赏梅图

贴黄龙纹竹丝编织笔筒

牙雕冠架

大吉葫芦式花薰

嵌瓷靠背扶手椅

黑漆描金靠背

镂雕花卉圆盒

直后背交椅

裱云龙纹缂丝宝座

鹿角椅

束腰折叠式炕桌

嵌玉小宝座

戗金填漆梅花式香几

漆面转动式圆桌

透雕花牙平头案

蟠螭纹架几案

镶竹雕山水小座屏

蝠磬纹大罗汉床

朱漆灯台

多宝格

山水屏风宝座

剔红百宝嵌屏风宝座

四美图真本

决定陀罗尼咒

鲁公输子先师

炉火之神

月宫马

西游记

古都驼铃

仕女屏条

平升五福 独占鳌头

沈万山聚宝盆

双锁山

五福捧寿

和合二圣

全家福

副扬鞭门神

神荼郁垒

灯笼方

莲鱼贵子

春牛图

天地三界十方万焚具辛

选仙图

拾花轿

赶庙会

天雷报

傣族冬札

剪纸熏样

扫晴娘

牛耕图

熏样刻纸

染色窗花

寿桃生肖 人物

观世音

帅盔

仕女·花篮风筝

八仙庆寿

沙燕

白蛇传·孙夫人试剑

吹糖人

梨园(亦称古埙)

人面猴

踏青

子母雁

兔儿爷

欢乐行

断桥相会

兔子王

骑马人·动物

麒麟送子

寿星不倒翁

挂虎

泥插子(小泥佛像)

陶模

陶模玩具

狮枕

八仙酒令牌

坐童

棒棒人

青龙雁月刀

小燕车

月饼模子

吼狮

拴娃狮·炕头狮

背背猴

四大天王

持荷童子

童子·猴子

布老虎

蛙心鱼枕

蝈蝈葫芦

金鱼

水浒叶子戏

唐以前重点中医古籍时间线

汉以后医道渐落,后学当先以汉古籍为宗,后参学后世之说。

汉代以前《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

西汉:《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图

东汉:《伤寒论》《金匮要略》

晋代:《脉经》《针灸甲乙经》《抱朴子》《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雷公炮炙论》《本草经集注-敦煌残卷》《刘涓子鬼遗方》

隋唐:《黄帝内经太素》《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淳于意(太仓公)师承公乘阳庆,著“诊籍”(医案)第一人。

西汉(公元前207年——公元8年)《马王堆帛书》(大部分抄亍西汉初)与古代典籍的流传。如:《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以及《导引图》等。(注: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

前179年—前141年《涪水经脉木人》世界上最古的标有经脉流注的木质人体模型。(注:1993年2月,在四川省绵阳县永兴镇双包山2号汉墓中发现)。

《针经》失传,涪翁著,伪托后汉书;

西汉时最后写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分《素问》与《灵枢》二大部分。

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公元25年左右《难经》托名秦越人所作。

东汉三国时期(公元25年——公元280年)程高,东汉时期针灸医生,是涪翁的弟子,郭玉的老师。

郭玉,东汉时期针灸学家,曾任汉和帝的太医丞。

公元97年,班超再次赴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包括医学。

东汉时完成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和植物分类学著作。另有《李当之本草》、《吴普本草》失传

张仲景(公元150--219年)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他善于以六经论伤寒, 以脏腑论杂病, 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较为完整的辨证论治原则, 并善于运用”经方” 给人治病;使祖国医学的理论基与临证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后世医学者称他为“医圣”。

华佗(公元145--208年)他一生致力于医疗实践,精通内、外、妇产、小儿、针灸各科及卫生学、药物学、以及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体育保健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其中对外科尤为擅长,有“外科圣手”、“外科鼻祖之称”,还发明了“麻沸散”。

东汉魏伯阳根据自已的炼丹经验,编就《周易参同契》,这是世界上最古的炼丹书籍。

两晋南北朝时代

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80年——公元581年)

公元280年,王叔和 《脉经》,全书10卷,97篇。系我国现存第一部脉学专著。书中论及针灸达42篇,收录穴名近70个。

公元282年,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全书12卷128篇,记载人身穴位名349个,其中双穴300个,单穴49个,即全身共有针灸穴位649个。系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针灸的专著。

葛洪(公元283--363年)自号抱朴子,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其中用针灸治疗病症达61种)等。擅长炼丹,对化学、医学也颇有研究。

鲍姑(公元309--363年),葛洪之妻,我国医史上第一位女灸疗家,善于用艾灸去除赘疣,不独愈病,且兼获美艳;鲍姑实为开灸法美容之先河者。

公元366年,敦煌莫高窟开凿。此后从北魏至元代续有开凿,成为世界上著名的石窟群。窟内壁画、彩塑甚多,艺术价值极高。闻名于世的敦煌文书即发现亍此,其中中医文献资料有80多种。

雷敦(公元420--479年)著《雷公炮炙论》

公元443年(刘宗元嘉二十年),太医令秦丞祖奏置医学,草创医学教育。

陶弘景(公元452--536年),著有《本草经集注》已佚,现存有敦煌残卷。另有《肘后百一方》、《名医别录》、《养性延命录》等著作。

公元454--473年陈延之撰《小品方》。

公元479--502年之间,龚庆宣著《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

公元494年,洛阳龙门石窟开凿。至唐代有僧人将140多个古药方刻在石碑上,始有“药方洞”。

公元514年针灸传刭了朝鲜。

公元518年干陀利国赠杂香药等。波斯始通中国,其国产药甚多,如:薰陆、郁金、苏木、青木等。

公元541年,百济遣使请派学者和工医,梁武帝遂派陆和工匠、画师前往,并派医师赴朝。公元550年中医灸治术传入日本。

公元552年中国赠给日本钦明天皇《针经》一套。

公元562年吴人知聪,携带中医书、《明堂图》等约160卷赴日本。

隋唐五代十国时代

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

杨上善撰注《黄帝内经太素》30卷,另有《黄帝内经明堂》13卷(残)。

公元608年日本派遗药师惠日、倭汉直福因等耒华学医。

公元610年,巢元方奉命主编《诸病源候论》,这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症候学专著。

孟诜(公元621--713年)享年92岁,著有《食疗本草》,系第一部食疗学专著。

“药王”孙思邈(公元581--682年)及其《千金方》、《千金翼方》。

公元624年唐“太医署”在京都长安设立,内有针灸科,设针博士一人,针助教一人,针师一人,负责教导针灸,足见当时针灸的盛行。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携带医药书籍等入藏。

公元659年,颁由苏敬等编撰的《新修本草》,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官修药典。

宇佗,元丹贡布(公元708)历经二十多年的心血,在45岁时撰成流传千古的医学巨著《四部医典》,为藏医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公元710年,金城公主出嫁吐蕃,带去杂伎诸工和龟兹乐队,及医药人员与书籍入藏。金银器与唐代高水平的金属工艺。当然金针、银针也有生产。

公元738年,陈藏器撰《本草拾遗》10卷。原书虽佚,但佚文可见于《证类本草》等书中。

公元752年,王焘撰《外台秘要》全书共40卷。

公元753年,高僧鉴真东渡日本,讲授中国医学。

公元762年,王冰将《黄帝内经素问》重加编次,并予注释。

8世纪初汉医马亚纳和藏医别鲁扎纳等编撰成《月王药诊》。

公元841--846年,蔺道人著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系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专书。—公元847年昝殷撰《经效产宝》三卷,系我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书。

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979年)

公元927--960年,李殉撰《海药本草》

公元934年,陈士良著成《食性本草》十卷。

公元938--965年韩保升等修订《新修本草》,编成《蜀本草》。

宋金元时代

宋金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

公元960---991年,宋政府成立“太医局”,隶属太常寺,常管医学教育。

公元960---1081年,宋政府设立“翰秫医官院” 专职医药行政。

公元961年,占城国(今越南南部)多次使宋赠送犀角、象牙、龙脑、乳香、玳瑁、沉香、胡椒、丁香花、茴香、豆蔻等药物。

公元973年,刘翰等人编成《开宝新详定本草》,次年重定为《开宝重定本草》。

公元974年,三佛齐国(今印尼苏门答腊岛巨港附近)多次使宋赠送家牙、犀角、熏陆香、龙脑、乳香等药物。

公元975年后;交趾国(今越南北部)多次使宋赠送犀角、象牙、珍珠、玳瑁、乳香等药物。

公元982年,高丽国王使宋赠送珍贵器物和药物。

公元992年,王怀隐等编《太平圣惠方》成书,收药方16834通;卷99为针经,卷100为灸经、又称“明堂灸经”。

公元987年后,大食国(今阿拉伯半岛)多次使宋赠送白龙脑、蔷薇水、象牙、琥珀等药物。上述药物“洋为中用”极大地充实了中药。

公元1016年,宋真宗赠高丽国一部《太平圣惠方》。

公元1026年,王惟一著《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次年主持设计铸造针灸铜两具。

钱乙(公元1035—1117年)擅长儿科经学生阎孝忠整理,编成《小儿药证直诀》。

公元1041年,宋惠清到日本行医。日人藤原清贤奉命来宋求治眼疾。

公元1041--1048年,吴简、宋景《欧希范五脏图》。是已知世界上最早的人体解剖学图谱。

公元1057年宋政府设立“校正医书局”,编辑整理医书。

公元1061年,苏颂等编成《图经本草》,收药图993幅,为现在最早的版刻药物图谱。

公元1068--1077年,林亿、掌禹锡、高保衡等校订医书,林亿还著有《黄帝三部针灸经》。

公元1075年,沈括与苏轼合编《苏沈良方》。

公元1076年,宋设“卖药所”(即“成药所”);后另设“修合药所”(后改称“医药惠民局”和“医药和剂惠民局”)。

公元1079年,宋廷派医官刑恺等赴高丽,并带去大批药材。

公元1093年,董汲撰《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和《脚气治法总要》。

公元1098年,杨子建撰《十产论》;庞安时撰《伤寒总病论》。

公元1099年,刘温舒舒撰《素问入式运气论奥》

公元1102--1106年杨介撰《存真图》(又一份解剖图)间世。

公元1106年,琼瑶真人《针灸神书》(即《琼瑶神书》)。

公元1107--1110年,宋政府命裴宗元、陈师文等人整理官药局所收方剂编成《和剂局方》。

公元1108年,朱肱写成《伤寒百问》;

公元1114年起用为医学博士;

公元1118年将该书重加校正,并加附方,刻为《伤寒类证活人书》(又叫《南阳活人书》20卷,该书据经络识六经,阐述六经分证的特异性和六经分证的重要性。

公元1111年,寇宗爽编成《本草衍义》20卷。

公元1111--1117年宋医官合编《圣济总录》共200卷,其中卷191--卷194为“针灸门”。

公元1116年,医官曹忠和等重新校刊《政类本草》,改称《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公元1128年,庄绰著《灸膏肓腧穴法》。

公元1132年,许叔微撰《普济本事方》10卷。

公元1133年,张说撰《坞峰普济方》。

公元1144年,成无己著《注解伤寒论》。

公元1146年,窦材辑录、刊行《扁鹊心书》。

公元1150年,刘肪撰《幼幼新书》。

公元1151年,《和剂局方》经许洪校订,改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公元1153--1163年,阎明广著《子午流注针经》;书中《流注指微针赋》系何若愚所撰,阆明广作注。

公元1159年,王继先等再次校订增补叫做《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32卷,简称《绍兴本草》。

公元1165年,王执中编撰成《针灸资生经》一书,刊于1220年。

公元1170年,《卫济宝书》刊行。

公元1172年,刘完素撰《宣明论方》15卷。

公元1174年,陈言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公元1181年,郭雍撰《伤寒补亡论》。

公元1186年,张元素撰《医学启源》、《珍珠囊》;刘完素撰《素问玄机原病式》。

公元1189年崔嘉言撰《脉诀》。

窦杰、字汉卿(公元1195--1208年),著作有《针经指南》等。

公元1196年,李迅撰《集验背疽方》。

公元1224年,张杲撰《医说》10卷刊行。

公元1226年,闻人耆年撰《备急灸法》刊行。

公元1228年,张从正撰《儒门事亲》。医学史上的“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

公元1237年,陈自明所编《妇女大全良方》是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妇产科专著。

公元1241年,施发撰《察病指南》。

公元1247年,南宋宋慈所著《洗冤录》著成,它是世畀上最早的一部法医学著作。

公元1248年,陈衍撰《宝庆本草折衷》。

公元1249年,李杲撰《脾胃论》。

公元1253年,陈文中撰《小儿痘诊方论》;严用和撰《济生方》。

公元1263年,陈自明编成《外科精要》3卷。

公元1270年,元政府设立“广惠司”,专司药政。

公元1271---1368年,元政府设立“太医院”,为最高医药行政机构。

公元1276年,李杲所撰《兰室秘藏》刊行。

公元1289年,王好古撰写《汤液本草》3卷。

公元1292年,在北京和多伦各设立一个“回回药物院”。

公元1294年,曾四荣撰《活幼心书》。

公元1295年,窦汉卿所撰《针经指南》刊行。

公元1308年,王好古所撰《此事难知》刊行;杜思敬辑19卷《济生拨萃》,内有针灸4卷。

公元1311年,窦桂芳(杰之子)刊行《针灸四书》。

公元1321年,孙允贤编辑《医方大成》。

戴思恭(公元1324--1405年)系朱丹溪门生著有《证治要诀》等;注《丹溪金匮钩元》。公元1329年,王国瑞撰《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刊行。

公元1330年,忽思慧撰《饮膳正要》。

公元1331年,李仲南撰《永类钤方》。

公元1335年,齐德之编成《外科精义》2卷。

公元1337年,危亦林撰《世医得效方》。

公元1338年,许国桢等人撰成《御药院方》20卷。

公元1341年,滑伯仁撰《十四经发挥》;杜本撰成《敖氏伤寒金镜录》系舌诊专著。

公元1343年,罗天益撰成《卫生宝鉴》。

公元1345年,葛可久撰《十药神书》。

公元1347年,朱震亨撰《格致佘论》。

公元1359年,滑寿撰《诊家枢要》。

公元1366年,滑寿注《难经本义》刊行。

明朝时代

公元1370年,倪维德著《原机启微》2卷,系眼科专著。

公元1388年,刘纯撰《医经小学》6卷,其中卷三、卷五为针灸内容。

公元1406年,朱肃、滕硕、刘醇等编修的《普济方》168卷刊行。其中卷409--424为针灸门。

公元1425年,陈会撰,刘瑾校《神应经》刊行。

公元1439年,徐凤编成《针灸大全》6卷。

公元1443年,明太医院复刻《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并铸针灸铜人像,有666处穴位。

公元1445年,朝鲜金礼蒙编成《医方类聚》,书中收录元、明以前中国医书百佘种。

公元1447年,金循义、金义孙编撰的《针灸择日编集》刊行。

公元1468年,寇平著《全幼心鉴》4卷。

公元1470年,方贤编订、杨文翰校《奇放良方》刊行。

公元1472年,熊宗立撰《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刊行。

公元1476年,兰茂撰《滇南本草》。

公元1492年,王纶撰《本草集要》。

公元1497年, 夏英编撰《灵枢经脉翼》3卷。

公元1501年,张世贤的《图注八十一难经》刊行。

公元1505年,明政府组织刘文泰等编撰的《本草品汇精要》定稿。王九思等编注《难经集注》。

公元1515年,杨洵撰《针灸集书》(针灸详说)刊成。虞抟撰《医学正传》。

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著有《本草纲目》、《濒澜脉学》,另有《奇经八脉考》。

公元1519年,汪机著《外科理例》;翁仲仁著《痘疹金镜录》。

杨继洲(公元1522--1620年)著有《针灸大成》。

公元1529年,高武撰《针灸聚英》4卷刊行;另有《针灸节要》于1537年刊行。

公元1529年,薛己 著《内科择要》,另有《外科枢要》、《正体类要》2卷;和《女科撮要》5卷。

公元1529年,魏直撰《痘疹博爱心鉴》。

公元1530年,汪机撰《针灸问答》3卷刊行;

公元1531年著《痘症理辨》。

公元1549年,万全撰《万密斋医学全书》。

公元1150年,沈之问撰《解围元薮》。

王肯堂(公元1551--1631年),历经十一载编《证治准绳》40卷。

公元1552年,江灌编成《名医类案》12卷。

公元1556年,徐春甫编《古今医统大全》刊成,其中卷六和卷七为针灸门。

公元1565年,楼英撰《医学纲目》刊行,针灸部分集中亍卷7、8、9三卷中。陈嘉谟撰《本草蒙筌》。

公元1566年,沈子禄撰成《经络分野》一书。

公元1568年,徐春甫发起成立“一体堂宅仁医会”。

公元1575年,李梃撰《医学入门》刊成,首卷叙明堂图,卷一记经络、针法、灸法等。

公元1575年,葆光道人撰《秘传眼科龙木论》10卷,其中卷八为针灸经,收录71穴。

公元1576年,徐师鲁编有《经络枢要》与《针灸经络全书》。

公元1584年,吴昆撰《医方考》。

喻昌(公元1585---1664年),著有《医门法律》、《尚论篇》等。

公元1586年,马莳著《黄帝内经素间灵枢注证发微》刊行。

公元1587年,龚廷贤撰《万病回春》。

公元1591年,陈言撰《杨敬斋针灸全书》刊行。高濂辑《遵生八笺》。

公元1601年,吴勉学撰《痘疹大全八种》;王肯堂辑、吴勉学校《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刊行。

公元1601年,赵文炳因被杨继洲三针治愈痿痹症,录《针灸大成》刊行,并绘《铜人明堂之图》四幅。

公元1604年,龚云林撰《小儿推拿秘旨》刊行。

公元1606年,王宗泉编《针灸学辞典》8卷,又名《脏腑证治图谈境经》刊行。

公元1608年,王肯堂撰成《证治准绳》。

公元1609年,张三锡撰《经络考》并收录其汇编的《医学淮绳六要》中。

公元1614年,吴有性著《瘟疫论》。

公元1615年,龚廷贤撰《寿世保元》。

公元1617年,陈实功著《外科正宗》4卷。赵献可著《医贯》

张璐(公无1617---1700年),著有《张氏医通》,其子登,传承父业。

公元1618年,吴昆著《针方六集》刊行。

公元1622年,缪希雍撰《炝炙大法》。其撰《本草经疏》于1625年刊行。

公元1624年,张介宾著《类经图翼》、《类经》刊行;并撰《景岳全书》于1640年刊行。公元1628年,翟良编《经络汇编》刊行。

公元1630年,张明绘著彩色《绘图经络图说》。

公元1632年,陈司成撰《霉痉秘录》。

公元1642年,李中梓撰《内经知要》。

公元1644年,傅仁宇著《审视瑶函》6卷刊行,卷六有眼科针灸要穴。

清朝时代

清代(公元1644——1911年)

叶天士(公元1667---1746年)三代祖传、先后拜师17人,博采众长,是温病学奠基人之一。《临证指南》、《温热论》系其门人整理。

公元1668年,叶广祚编《采艾编》4卷刊行。

公元1669年,柯琴著《伤寒来苏集》。莫熹(丹子)注《难经直解》2卷。

公元1670年,张志聪著《黄帝内经素问灵枢集注》

公元1671年,李潆述《身经通考》刊行。

公元1673年,李中梓撰写的《医宗必读》10卷刊行。

薛雪(公元1681---1770年)著有《温热条辨》、《医经原旨》等。

公元1684年,黄谷绘彩色《明堂经络图册》共16幅,1687年缩印。

公元1689年:尤乘重辑《重辑经络全书》刊行。

公元1689年:汪昂撰写《素问灵枢类纂约注》3卷;1694年其撰的《经络歌诀》刊成,多附亍其编的《汤头歌诀》之后;另有《经络穴道歌》、《本草备要》8卷、《医方集解》3卷等。

徐大椿(公元1693---1771年)字灵胎、号洄溪,著有《神农本草百种录》、《难经经释》、以及《伤寒类方》、《医学源流论》等,并录《经络诊视图》。

公元1695年:夏鼎著《幼科铁镜》。

公元1702年:张志聪《伤寒伤集注》刊行。

公元1711年:叶茶山辑《采艾编翼》3卷。

公元1712年:张锡驹撰写《伤寒论直解》6卷。

公元1715年:亟斋居士著《达生篇》。

公元1717年:韩贻丰撰《太乙神针心法》。

赵学敏(公元1719---1805年)编有《本草纲目拾遗》、《串雅外篇》等。

公元1726年:清廷陈梦雷等编《古今图书集医部全录》520卷刊成。

公元1729年:尤怡著《金匮要略心典》、《伤寒贯珠集》。

公元1732年:程仲龄著《医学心悟》。

吴瑭、字鞠通(公元1736---1820年)温病学家,著有《温病条辨》6卷。

公元1740年:王维德著《外科证治全生集》。

公元1742年:吴谦等人编《医宗金鉴》共90卷刊行,卷79--86为“剌灸心法要诀”。

公元1750年:陈复正著《幼幼集成》。

公元1757年:吴仪洛著《本草从新》。

公元1761年:吴仪洛撰写《戍方切用》13卷;严西亭等著《得配本草》。

公元1763年:陈廷铨编《罗遗编》3卷,刊行。

公元1769年:黄宫绣撰《本草求真》10卷。

公元1772---1782年,清廷修《四库全书》,窝禁于修。其中收入历代医书百余种。

公元1792年,唐大烈编 《周身经络总诀》刊行;并辑有《吴医汇讲》11卷系最早医学刊物。

公元1798年,李守先撰《针灸易学》刊成,其善治疟疾,22天治愈437人。

公元1803年,陈念祖撰《伤寒论浅注》6卷。

公元1803年,陈修园撰《时方妙用》4卷;

公元1804年著《医学三字经》。

公元1804年,郑梅涧的喉科专著《重楼玉钥》2卷首次刊行,下卷为针灸门。

公元1805年,高秉钧撰《疡医心得集》;皮尔逊传入牛痘接种法。

公元1808年,方补德撰《喉风论》4卷,而卷四为针灸门。

王士雄,字孟英(公元1808---1867年)著有《霍乱论》、《温热经纬》以及《王氏医案》等。

公元1812年,蔡乃庵编《医学四要》,而《医元会要》为其中之一部,详于十二经病候和药物归经。

公元1817年,李学川辑《针灸逢源》刊行。

公元1819年,钱镜湖重刻《胎腑正伏倒明堂图》。

公元1821年,江上外史撰《针灸内篇》。

公元1822年,清廷下令太医院永远废止针灸科。

公元1824年,肖福庵撰《针灸全生》。

公元1827年,傅山所撰《傅青主女科》刊行。

公元1830年,王清任撰《医林改错》;翁藻撰《医钞类编》,卷一《经穴图考奇经八脉》。

公元1836年,虚白子、七宝生校《太乙离火感应神针》刊行。

公元1840年,江考卿著《江氏伤科方书》。

公元1843年,周松龄著《小儿推拿辑要》。

公元1844年,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

公元1848年,吴其浚编著《植物名实图考》刊成。

公元1850年,王锡鑫编《针灸便览》刊成。叶志诜编集《观身集》刊行,内录有陈会的剐勺明丶“全身百穴歌“、沈绂的” 十二经脉络“等。

公元1851年,赵术堂撰《医学指归》刊成。

公元1851——1864年(太平天国期间):太平天国兴办医院、疗养院,实行公医制度,并明令禁止鸦片,禁止缠足、溺婴及废除娼妓等。

公元1852年,管松声校订《痧症旨微集》刊行。

公元1853年,吴亦鼎编《神灸经纶》4卷刊行。

公元1856年,苏元箴辑《针灸便用图考》刊行。

公元1858年,陆定圃著《冷庐医话》。

公元1861年,陈国笃撰《眼科六要》。

公元1863年,费伯雄撰《医醇聩义》。

公元1864年,吴尚先撰《理瀹骈文》。

公元1868年,栗山痴叟编《十二经脉歌》刊行;金德鉴(保三)编《焦氏喉科枕秘》。

公元1869年,张衍思撰《传悟灵济录》二集。

公元1872年,孔广培参订《太乙神针集解》。

公元1874年,廖润鸿编著《针灸集成》刊行。夏春农著《疫喉浅论》。

公元1875年,应其南撰《济世神针》刊行;冯文轩录《针灸穴法》。

公元1876年,张镜撰《刺疔捷法》刊行。

公元1878年,陈惠畴撰《经脉图考》刊行。

公元1879年,仲山氏撰《经络穴位》。

公元1883年,金右田传、雷少逸编《灸法秘传》刊行;徐宝谦编《灸法心传》刊行。

公元1884年,唐宗海撰《血证论》,1892年著《医经精义》。

公元1885年,陈虬在瑞安创办《利济医院》、《利济医学堂》;著有《利济元经》教材丛书;并首创医用历本。

公元1889年,张振鋆著《痧喉正义》、《厘正按摩要术》。

公元1889年,国人自办的天津总医院创立。

公元1892年,陈虬撰、张烈编《经脉表》。

公元1898年,李盛卿撰《脉度运行考》刊行。

公元1899年,刘钟衡著《中西汇参铜人图说》刊行。

公元1906年,王有忠著《中西汇参医学图说》刊成。

公元1907年,王鋆辑校《考正穴法》。

公元1908年,唐宗海《中西汇通医书五种》刊行。

公元1909年,姚襄撰《灸法集验》刊成。

公元1909---1933年张锡纯著《医学衷参西录》

1臂钏:一种套在上臂的环形首饰,西汉以后盛行,样式极多。

2步摇:中国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制作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

3宫绦:一种系在腰间的悬挂饰物,一般配以汉服。

4花钿:以金、银制成花形,蔽于脸上,是唐代较流行的一种首饰。

根据以上资料,珍珠项链的连接扣可以是金属的或象牙的,两种材质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金属扣相对更加结实耐用,可以稳定持久地保持珍珠项链的形态,而且便于清洗和保养。金属扣的选择也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黄金、白金、银、不锈钢等。

象牙扣则具有独特的纹理和色泽,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象牙扣也相对柔软,可以轻松调整,适合个性化搭配。然而,象牙扣容易受到湿度和温度的影响,可能会出现裂纹和变形,需要特别注意保养。

因此,选择珍珠项链连接扣的材质取决于个人喜好和实际需求。如果需要一个结实耐用的连接扣,金属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更注重美观和个性化,象牙扣可能更适合。无论选择哪种材质,都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珍珠项链的长期保存。

——新石器时代至两晋时期

原始社会天象图

11 河南濮阳贝塑龙虎图

12 河南郑州天象彩陶

13 山东莒县天象纹陶尊

殷商甲骨卜辞中的天文记事

14 鸟星与<商鸟>星

15 新大星并火

16 日食(牛骨)

上古灵台遗址

17 河南商丘传说中的阏伯台

18 陕西长安县周文王灵台遗址

19 河南洛阳东汉灵台遗址

110 湖北随县战国初期曾侯乙墓漆箱盖天文图象

111 安徽阜阳西汉夏侯灶墓圆仪

112 湖南长沙西汉轶侯家族墓中的天文图和帛书《天文气象杂占》

113 陕西西安西汉墓四象二十八宿星图

西汉日晷

114 河南洛阳出土日晷

115 内蒙古托克托出土日晷

西汉漏壶

116 河北满城漏壶

117 陕西兴平漏壶

118 山东巨野漏壶

119 内蒙古千章漏壶

120 传世错金银漏壶

汉墓天象图

121 河南洛阳西汉墓壁画天象图

122 江苏盱眙西汉墓木雕天象图

123 山西平陆东汉墓天象图

汉画象石、砖天象图

124 河南南阳苍龙星象图

125 河南南阳白虎参伐图

126 河南南阳牵牛织女图

127 河南陇西寨画象砖青龙与辰马星象图

汉墓祠石刻天象图

128 山东肥城郭氏墓祠石刻织女星象图

129 山东嘉祥武氏墓祠斗为帝车星象图

130 陕西西安碑林郭稚文墓碑四象图

131 陕西西安西汉四象瓦当

汉拭盘与占盘

132 安徽阜阳西汉夏侯灶墓太乙九宫占盘

133 安徽阜阳西汉夏侯灶墓六壬栻盘

134 传世汉象牙七星盘

135 江苏仪征东汉铜圭表

136 吉林集安西晋高句丽王室墓星象图 21 梁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

北朝星象图

22 新疆库车森木塞姆石窟星象图

23 辽宁北票北燕冯素弗石椁星象图

24 河南洛阳北魏王元义墓天象图

25 山西三原初唐李寿墓天象图

26 隋唐时赠朝鲜天文图碑——李太祖重刻天象列次分野之图

27 甘肃敦煌唐写本S3326星图

28 甘肃敦煌唐写本写经类58号紫微宫图

29 甘肃敦煌唐写本天文材料

210 甘肃敦煌第61窟壁画黄道十二宫

211 唐天文古籍李凤《天文要录》

212 古写本《三家星官簿赞》

213 陕西乾县唐乾陵陪葬墓天象图

214 释典天文图象

215 一行禅师撰经星象图

216 河南登封唐南官说周公测景台石表

217 新疆吐鲁番唐墓星图

218 二十八宿残星占图

唐二十八宿铜镜

219 湖南省博物馆藏二十八宿铜镜

220 南京博物院藏二十八宿铜镜

伏羲女娲星象图

221 北朝至宋时期高昌伏羲女娲绢画

222 英国藏唐伏羲女娲绢画

223 唐宋时期古回鹘天文书残卷

224 唐吕才四级浮箭漏图

225 江苏南京南唐李异陵天象图

南唐墓志盖二十八宿星图

226 江苏南通徐夫人墓志函盖星图

227 江苏邗江王夫人墓志函盖星图

228 河北河间邢夫人墓志函盖星图

229 浙江杭州五代十国吴越王钱氏家族墓室星图 31 北宋王安礼重修隋庾季才《灵台秘苑》星图

32 北宋苏颂《新仪象法要》星图

33 北宋苏颂《仪象法纂》星图

34 北宋苏颂水运仪象台图

河北宣化辽墓黄道十二宫及二十八宿星图

35 辽张世卿墓星图

36 辽张恭诱墓星图

37 江苏苏州北宋瑞光寺塔木刻本黄道十二宫及二十八宿星图

38 佛教天文图

39 西夏星曼荼罗

310 浙江杭州南宋司天台遗址

311 江苏苏州南宋府学石刻天文图

312 河北宣化辽金张世本夫妇墓二十八宿星图

313 河北邢台金黄道十二宫铁钟

314 宋孙逢吉《准斋心制几漏图式》漏刻图

315 宋莲花漏图

316 南宋韩仲通《铜壶漏箭制度》漏刻图

317 江苏金坛南宋太学生周璃墓棺星象图

318 元郭守敬恒星图表遗存——明抄本《三垣列舍入宿去极集》

319 元太

中国造型艺术辞典的书籍目录

人头像人面像陶人头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人面器饰残片裸体女像陶猪鸟形壶猪形鬶鹰形尊妇好鸮形尊象形尊小臣艅犀形尊石人像男女奴隶像青铜头像司...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