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哪些有名的书法家?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6收藏

明朝有哪些有名的书法家?,第1张

在明朝近三个世纪的统治中,朝廷诸皇帝都很喜欢书法,有明一代,书法创作也堪称蔚为大观。这一次展览以成化和万历为前、后界线,从院藏的明代书法藏品中遴选数十件,客观地展现明代中期书法的发展状况、艺术成就和当时书家继承传统、一意创新的精神风貌。明初书法“一字万同”,“台阁体”盛行。沈度学粲兄弟推波助澜将工稳的小楷推向极致。“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二沈书法被推为科举楷则。明初书法 家有擅行草书的刘基、工小楷的宋潦、精篆隶的宋遂和名满天下的章草名家朱克。和祝允明、文徽明、王宠"三子"。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祝允明、文征明、唐寅、王宠四子依赵孟而上通晋唐,取法弥高;笔调亦绝代,这和当时思想观念的开拓解放有关,书法开始迈入倡导个性化的新境域。晚明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书法上追求大尺幅,震荡的视觉效果,侧锋取势,横涂竖抹,满纸烟云,使书法原先的秩序开始瓦解;这些代表书家有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倪元瑞等。而 帖学殿军董其昌仍坚持传统立场。明初:著名书法家有三宋,即宋克、宋璲和宋广,及詹希元、杜环等。明朝中期:李东阳,吴宽,沈周,张弼、张骏。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等。明朝晚期:如徐渭、邢侗、张瑞图、董其昌、米万钟、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等。此外,还有创草篆的赵宦光,专工隶书的宋珏等。但在晚明书坛,影响最大,开一代书风的应推董其昌。

文徵明出生于1470年,江苏苏州人士。著名的作品有:《真赏斋图》《绿荫草堂图》《甫田集》。 明代很有名的大画家、大书法家。文徵明的为人十分忠厚,与当时的唐寅、沈周、仇英还被广泛称之为明四家也就是吴门四杰,为吴门开创了独特风格的画作,当时的宁王朱宸濠很是看中他。但他却没有历来有名的人那样聪慧,甚至是比普通还稍稍差了一点,多半是靠他自己后天的努力,在有了现在的成就。知道11岁的时候文徵明说话都还是说不清楚,读书写字更是不沾边,全家人对他的期望也不过是,平平安安的过好这一生便可以,但他的父亲不甘心儿子一直这样,一直教他读书写字,盼望着有一天他也能有一番成就。从一个口齿不清的人变成了大才子还走上了官场,这一路有多么大的毅力。文徵明从26岁时便开始参加科举考试,总共考了九次,都没有考上。从这就可以看出他,他是一个极其固执的人,做不到决不放弃。文徵明还曾与唐寅一起参加过考试,那是唐寅第一次参加,竟然一次考上,而文徵明不出意外没有惊喜的落榜了。第二年文徵明的父亲因病去世,这让文徵明实在是很伤心,刚得到父亲病重的消息,他就急忙带着医生往父亲那赶,但父亲早在他出发前就已经离开了人世,他一生当中最支持他的人也终究没了。文徵明直到五十多岁的时候,终于考上了,不过更大成分的是,官员都因他的坚持所动容,加上他的名声一直很好,所以得以向皇上推荐,才有了官职。文徵明的为人是温和善良、正直固执的人,官场上的门门道道他根本接受不了,所以没做多久,又辞官归隐山林。

1、张旭

张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

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 

张旭出生于一个门第不低的家庭,曾向堂舅陆彦远学习书法,学有所成后为吴道子、颜真卿等钦慕;年长后通过应举或荐举、征辟而入仕,释褐为常熟县尉;

先后任左率府长史、金吾长史,因而被世人称为“张长史”;大约在乾元二年(759年)逝世,享年大约七十五岁。

在书法方面,张旭勤于观察客观事物,善于将客观的自然物象与个人的主观情感结合起来,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在继承前人书法成就并加以创新而使得自身的狂草艺术在盛唐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2、颜真卿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

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3、张择端

张择端,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居住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画家。

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

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攻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

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尚存争议)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4、董其昌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著名书画家。

万历十七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崇祯九年,卒,赐谥“文敏”。

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

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存世作品有《岩居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刻帖)等。

5、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张择端

——董其昌

——颜真卿

——郑板桥

——张旭

文徵明,又名文徵明,原名郑中,原名郑明。他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祖籍衡山。他不仅是武学的创始人,也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那时,他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作为一个作家而出名。

文徵明的肖像

但是当文徵明年轻的时候,他的事业起初并不顺利。在明清时期,通过各级考试的考生被称为学生或学者。当这位学者参加年度考试时,文徵明从年轻到53岁都不及格。直到文徵明54岁,白发苍苍,才被时任工部大臣的李崇思推荐到京城,并通过吏部的考核。他成为了皇家科学院的成员。他的工资很低。然而,文徵明的书画早已为人们所熟知。所以很多人来国子监要他的字画。在这件事上,他也受到了同事的冷遇。

文徵明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非常不开心。第二年他辞职了,要求回到家乡。他申请了三次才被批准。他在57岁时离开了首都,向南航行到苏州,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他不再追求名利,步入仕途。他开始陪伴书画,以书画自娱。到了晚年,他出名了,人们都来买他的字画。

它是文徵明南部四大才子中寿命最长的。他直到90岁才飞往西方。甚至到了晚年,他还努力为别人写墓志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对生活的态度依然是坐直,握笔。这真是令人钦佩。

文徵明北山的变迁文本

文徵明一生致力于书法创作。他的书法作品有的是自己写的诗,有的是别人写的优秀的诗,但不管写什么,他的书法都是非常优秀的。在选择别人的诗时,文徵明很看重作者的个性,所以文徵明的书法作品中经常出现很多高质量文人的诗,比如北山的散文。

文徵明北山的变迁文本

本文作者为孔智思。这是一位生活在南朝的著名学者。他很擅长创作骈文,他讨厌那些为了名利而装高洁的人。于是,他写出了传世的绝美骈文《北山移民文本》。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高度赞扬了真正的隐士,而批评的对象是与真正的隐士完全不同的周勇。这个人物之前也被称为隐士,但是当他走上仕途后,他彻底抛弃了过去的伪装,露出了情欲的真面目。

文徵明本人是个隐士。在过去,他在仕途上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因为无法适应那种丑陋的生活,几年后辞职回家了。从此,他再也没有想过重返官场,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书画创作活动中。此外,即使在隐居期间,文徵明也从未放弃对过去的信仰,因此他喜欢与他的信仰和原则一致的文章,如《北山移民》。

在写这《北山移民文件》的过程中,文徵明的内心一定充满了对伪君子和伪君子的批判和怨恨,也有像孔智思一样找不到知音的感觉。这些感受已经融入了文徵明的写作风格,所以他对自己的《北山移民》非常满意。

文徵明肖凯草堂十记

辞职后,文徵明一直在努力学习书法和绘画。因此,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其中以小楷最为精美。虽然文徵明的小写书法显示了很大的造诣,但不同作品的标准仍略有不同。在文徵明流传的所有书法作品中,很多都是精品,《草堂十记》就是这样的精品。它的原作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并被许多名人收藏。这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珍品。

文徵明肖凯草堂十记

事实上,《草堂十记》是唐代画家路宏写的。画家是个隐士,他的茅草屋就是他住的地方。是他为自己的画写的一首诗。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高度重视隐逸,所以绘画和诗歌都透露出一种宁静感。文徵明也喜欢隐居,所以这篇文章很适合他的心情。

文徵明隐居了半辈子。他高度赞扬自然和自由的生活,没有雕刻。当他看到非常符合自己信仰的文章时,就会特别关注。看完后,他会多次书写,表达内心对信仰的敬仰,将自己的感受融入书法作品中,使这些作品的内容和笔法看起来特别和谐,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

乍一看,文徵明肖凯草堂的十大记录会被它漂亮的字迹所吸引。并继续欣赏,你会感受到优雅的风格。总之,如果你想欣赏小写书法,那么文徵明的作品一定不能错过。虽然其他书法家的作品也是很棒的书法作品,但是如果你没看过这幅作品就太可惜了。

文徵明的《草堂十记》

虽然现代人已经不需要用毛笔写字了,但是很多人出于对书法的热爱,还是会时不时的练字,小楷就是他们最常用的临摹书法之一。中国有很多学者擅长写小楷,而文徵明在这方面颇有造诣,所以他在小楷领域的地位相当高。如果你想临摹文徵明的小写作品,他的《离骚经》非常合适。

文徵明的《离骚》

其实《离骚经》是中国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它的作者是诗人屈原,人们每年在端午节纪念他。文徵明擅长书法,非常喜欢书法,所以他经常写古人的名句。虽然这些诗不是他写的,但他的书法作品仍然有价值,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书法造诣。

自从回到家乡后,文徵明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诗歌、书法和绘画上,因此他在晚年成名。当文徵明还活着的时候,许多人会勤奋地拜访他,收藏他的书画,由此可见他的作品在当时的价值和影响。文徵明的创作生涯非常漫长。他80多岁的时候,视力和书法都不比当年差。所以他的小楷书法还是很优秀的,《离骚经》写于此时。

如果只看文徵明的《离骚经》小楷,很难想象这是一个80岁的老人写的,因为它的精致和柔情足以让所有看《离骚经》的人惊叹。甚至很多著名书法家的作品都无法与之相比,值得欣赏和临摹。

明代著名的画家

1、董其昌:从白衣寒士到礼部尚书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香光,别号思白,明代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市)董家汇人。生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一月十九日。

2、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徐渭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官绅家庭,徐渭出生百日,父亲去世,由母亲抚养成人。

3、文征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别名文壁(或作璧)、文衡山、文贞献,号衡山居士,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4、沈周:热爱湖山庭园笔墨苍润秀雅沈周(1427-1509)是吴派画家的指导者。在中国传统的评价,人们到今天仍然不能否定其作品中高度的历史价值。在当时,他是唯一真正拥有独创力的天才。而他的弟子中以文征明为最有名。

5、唐寅:(1470-1523),别名唐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明朝著名画家、诗人。唐伯虎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文学方面,

中国小说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与《金瓶梅》就是出于明朝。冯梦龙加工编辑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每部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主要是描写青年爱情故事以及平民市井生活,最著名的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转运汉巧遇洞庭红》等;与“三言”类似每部四十篇的短篇小说集还有凌蒙初编著的“二拍”以及1987年才被发现的《型世言》(陆人龙编著)。传统雅文学的发展在明代继续发展,著名文人有刘基、宋濂、高启、方孝孺、唐寅、归有光、徐渭、王世贞、袁宏道、钱谦益、张岱、吴伟业等人。散曲家则有王磐、冯维敏、薛论道、陈译、康海等人。

万历时期,猛烈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有以公安袁宗道、袁宏道与袁中道为代表的公安派。他们认为文学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有各个不同的时代,即有各种不同的文学。竟陵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主张独抒性灵,并且乞灵于古人,目的为“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使其心目有所止焉,如是而已矣”。

诗词方面,

明代诗文数量却浩如烟海,不仅作家众多,而且各成流派。永乐至正统年间,文坛上出现了以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为首的“台阁体”诗派。明中叶,在反对台阁体冗沓文风的斗争中,先有弘治、正德年间的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崛起,继而又有嘉靖、万历间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雄踞文坛。他们以复古为号召,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当前、后七子复古运动兴起时,文坛上又相继迭起“唐宋派”和“公安派”。

书画方面,

明朝朝廷极力推崇书法,明朝书法以行书和草书为主。明初书法陷于台阁体泥沼,沈度学粲兄弟推波助澜将工稳的小楷推向极致,“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二沈书法被推为科举楷则,于是台阁体盛行。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祝允明、文征明、王宠与唐寅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书法开始迈入倡导个性化的新境域。晚明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书法上追求大尺幅,震荡的视觉效果,有名的有张瑞图、黄道周、王铎与倪元瑞等,而帖学殿军董其昌仍坚持传统立场。

明初,宫廷画家居画坛主流。15世纪中叶,江南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吴门四大家”崛起。他们广泛吸取了唐、五代、宋、元诸派之长,形成了各具特殊风格的绘画艺术。嘉靖时,杰出画家徐渭,自辟蹊径,创泼墨花卉。明末画坛以董其昌的松江派为中心。董其昌师承元四家,善水墨画,兼擅泼墨,作品秀雅,烟云流畅。明末还有著名人物画家陈洪绶、崔子忠、曾鲸等

魏晋: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快雪时晴贴、姨母贴

王献之--中秋贴

王珣---伯远贴

唐宋: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碑

张旭--郎官石柱记序

怀素--自叙贴

颜真卿--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祭侄稿(天下第二行书)

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功德碑

黄庭坚--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新岁展庆帖

米芾--蜀素帖、珊瑚帖

蔡襄--万安桥记、澄心堂帖

赵佶--淳化阁帖

元、明、清:

赵孟\--胆巴碑、湖州妙严寺记

文徵明--前后赤壁赋

董其昌--三世诰命

刘墉--临米芾诗帖

邓石如--语摘

明代(1368-1644年)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为清代、直至今日的书画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明代的绘画与书法是在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中前期,画院兴盛人才辈出,宫廷中拥有不少卓有成就的山水人物画家,他们继承两宋"院体"画风,又具有自己的风貌,形成明代"院体"的特有风格。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的高度发展,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并涌现出众多名家高手。据史料可考的明代画家就在200位以上,这些画家中除之前我们推送的近60位名家、巨匠外,还有很大一部分也为明代的书画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部分画家或是史料记载较少;或是传世作品罕见,未被大家所熟知。

       刘俊(生卒年不详),初字廷伟,活动于15-16世纪,明代宫廷画家,宪宗朱见深、孝宗朱佑樘两朝供奉内廷,授锦衣都指挥。据明代姜绍书《无声诗史》记载,工人物、山水、界画,用笔劲健,人物衣纹带方折,屋宇界画精细工整,构图平稳严谨,谓“入能品”。传世作品有《雪夜访普图》、《刘海戏蟾图》等。

《雪夜访普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刘海戏蟾图》 绢本设色 1395×978cm 中国美术馆藏

《周敦颐赏莲图》 绢本水墨淡设色  25067×12287cm 美国明尼亚波利斯艺术馆藏

《汉殿论功图》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刘海像》 30X8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安正文(生卒年不详),江苏无锡人,生平画史无记载。据传世作品考,活动于15世纪,为明宫廷画家授直正智殿锦衣千户。擅画山水、人物,尤长界画,宗法宋人,有李唐、冯远遗意,所作界画构图严谨,比例精确,线条劲挺。传世作品有《黄鹤楼图》、《岳阳楼图》,两幅作品构图仿南宋“院体”山水界画的布局法,建筑物描绘细致工整,坡石、野草、松柏以浓重、粗犷、写意的笔法画山,人物神态逼真,刻画细腻,功力深厚,是显著的明代山水界画的格法。

《黄鹤楼图》 绢本设色  纵 162、5厘米,横105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岳阳楼图》  绢本设色  纵1625厘米,横105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缪辅(生卒年不详),字良佐,江苏苏州人。据传世作品考,活动于15世纪,为明宫廷画家,官武英殿锦衣镇抚。擅画水藻游鱼,重视写实,形态生动,勾染细腻。宗法宋院体画,继承黄筌工整妍丽画风。传世作品有《鱼藻图》,右上款署:“武英殿直锦衣镇抚苏郡缪辅写。”钤“良佐”、“赴清光”二印。此画以一鲤鱼为主体,描绘群鱼追逐戏水情景,藻荇漂浮,茨菇丛生,鱼鳞清晰可见,游鱼可数,每条鱼形神逼肖,栩栩如生,实为传世佳作。

明朝有哪些有名的书法家?

在明朝近三个世纪的统治中,朝廷诸皇帝都很喜欢书法,有明一代,书法创作也堪称蔚为大观。这一次展览以成化和万历为前、后界线,从院藏的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