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治耳鸣耳聋的?
中医分享的治疗耳鸣的妙招,供参考
缓解耳鸣妙招:
1、屏气法:定息静坐,咬紧牙关,以两指捏鼻孔,怒睁双目,使气窜入耳窍,至感觉轰轰有声为止。每日数次,连做2~3天。
2、生姜49 片、全虫49 个:同炒,以姜干为度,共研为细末,温酒冲服,过2~4 小时,再进1 服。主治痰浊上升,壅塞清窍所致耳鸣、耳聋,证见两耳蝉鸣不息,有时闭塞憋气,听音不清,头昏沉重,胸闷院满,苔腻,脉滑。
3、盐酸倍他司汀:改善血液循环,能增加耳蜗和前底血流量,从而消除内耳性眩晕,耳鸣和耳闭感。
4、掩蔽治疗:利用掩蔽器产生一种与患者神经性耳鸣声音频率非常相近的掩蔽信号,来掩蔽和抑制神经性耳鸣,当掩蔽声撤除后,患者的神经性耳鸣症状得以减轻或消失,可称为“后效抑制”。而长期坚持掩蔽治疗则可能使神经性耳鸣发作的间歇期渐渐延长,疾病发作的持续时间缩短,甚至不再发作。
5、腰花粥:猪腰一对、粳米100克,将猪腰去臊腺洗净,切成腰花后与粳米一起煮粥,加葱白2根,每日早晚服用。还有一个简便方法,芝麻粥。50克炒黑芝麻与100克粳米一起煮粥,每日早晚服用。
6、按耳法:坐定,搓掌心50次,趁掌心热时紧按双侧耳门。如此6次,连做2~3天,治疗时要心情淡然清静,方能奏效。
7、穴位按压以改善耳鸣:例如按压合谷穴(位于手背,拇指与食指之间,虎口位入约两吋)、听宫穴(紧贴耳屏前方,张开口后的凹陷处)和下关穴(位于耳前方,颧骨下凹陷处)。每个穴位可反复按压一分钟,有助改善耳鸣问题。另外,如同时有头晕问题,可按压太冲穴(位于足背,拇趾与二趾中间对上两吋),一并改善情况。
8、用已搓热的两手掌心捂住两耳,手掌与耳朵完全封闭,然后两掌突然松开,这样重复捂耳30次。
9、塞耳法:麝香05克、全蝎14条,共研细末,贮于有盖瓶内。临用时,采鲜荷叶一张轻揉后,包少量药粉塞患耳一夜,翌晨取出,有一定疗效。
10、白毛乌骨雄鸡1 只、甜酒120 毫升,同煮熟食,连服5~6 只。主治肾虚耳鸣耳聋,腰膝酸软,阳痿遗精。
11、利多卡因:能抑制听觉系统的异常兴奋活动,能让耳鸣响度减弱,还能改变耳鸣音调。
12、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在医学治疗疾病过程中属于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效果较好。而伴有神经性耳聋的神经性耳鸣患者比较适合运用高压氧治疗。其治疗原则是提高患者的血氧含量,改善听觉感受器的缺氧损害,使耳蜗与听神经的功能得到恢复。
13、山楂橘皮饮:生山楂20克切片,橘皮20克切丝,泡水代茶饮。
14、咬牙切齿法:耳鸣时咬牙。右边耳鸣,咬左边牙;左边耳鸣,咬右边牙;两耳齐鸣,咬两边牙。
15、梳头抹耳法:双手的十指,从人的前发际向后梳头,待梳到头后部时,两掌心贴住耳廓后部,两手分别向左右两侧,抹耳廓至面颊部为1次,连续百次。
患者出现耳聋耳鸣的症状时,最常见的是出现感音神经性的耳聋和耳鸣状况,可以相应的使用一些能够帮助改善内耳微循环、营养神经类的药物来治疗调理。
如果患者有长期睡眠不佳的情况,或者平常的精神情绪容易焦虑、烦躁,还可以适当的口服一些有镇静、安神功效的药物,比如活力苏口服液、乌灵胶囊等等。
患者自身也需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规律作息,注意锻炼身体,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状态的改善,避免噪音环境。
赖仁淙(台湾耳鸣学会理事长、现任光田综合医院耳鼻喉科主任) 破解耳鸣的迷思 狂风暴雨的台风天,有名年轻人从台南开车到台中来看门诊,即使在候诊室里足足等了五小时,也没有半句怨言。他急于知道为何自己的耳朵半夜会响个不停?是不是身体出了什么状况? 我问他:「除了夜晚之外,平时会不会耳鸣?」答案是不会。 「那什么状况下会 耳鸣 呢?」他说只有在半夜睡不着的时候。其实这是生理性耳鸣,是人体在正常生理活动下所引起的,大部分的时候会被忽略,但在极度安静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听见。生理性耳鸣并不是病,而且每个人都可能会出现,尤其是在半夜睡不好时。 另一位从高雄来求诊的俊秀青年,对于自身的耳鸣感到非常焦虑。他的听力一切正常,没有任何问题,却因为耳鸣,一年多来北中南到处奔波求医,却束手无策,始终无法走出耳鸣的阴影。 有位二十二岁的漂亮女孩,跟着妈妈一起来看诊,还没说清楚自己的病情之前,就先哭泣了起来。原来不久前她动了盲肠手术后,出现大便带血的情况,回诊时,医生说不排除是克隆氏症,属于一种罕见疾病。 由于想了解自己到底得了什么怪病,她开始上网搜寻资料,看到网友们的经验分享,愈看愈心惊,于是就开始耳鸣了。为了解决耳鸣的问题,她又到著名的诊所找耳科名医看诊,医生二话不说,要她自费打银杏液,折腾了半年,耳鸣症状还是没有好转。 像这样网路中毒的患者,无论我多么费尽唇舌地解释,通常也很难让他们信服。尤其现在是键盘柯南盛行的时代,愈年轻的中毒愈深。很多人身体出现异样时,首先想到的不是赶快就医,反而是上网查资料。在网路上Gooe一下,很容易就会找到一堆似是而非的观念。但是自己当医生的结果,往往是自己吓自己,对病情一点帮助都没有。赖仁淙(台湾耳鸣学会理事长、现任光田综合医院耳鼻喉科主任) 破解耳鸣的迷思 狂风暴雨的台风天,有名年轻人从台南开车到台中来看门诊,即使在候诊室里足足等了五小时,也没有半句怨言。他急于知道为何自己的耳朵半夜会响个不停?是不是身体出了什么状况? 我问他:「除了夜晚之外,平时会不会耳鸣?」答案是不会。 「那什么状况下会 耳鸣 呢?」他说只有在半夜睡不着的时候。其实这是生理性耳鸣,是人体在正常生理活动下所引起的,大部分的时候会被忽略,但在极度安静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听见。生理性耳鸣并不是病,而且每个人都可能会出现,尤其是在半夜睡不好时。 另一位从高雄来求诊的俊秀青年,对于自身的耳鸣感到非常焦虑。他的听力一切正常,没有任何问题,却因为耳鸣,一年多来北中南到处奔波求医,却束手无策,始终无法走出耳鸣的阴影。 有位二十二岁的漂亮女孩,跟着妈妈一起来看诊,还没说清楚自己的病情之前,就先哭泣了起来。原来不久前她动了盲肠手术后,出现大便带血的情况,回诊时,医生说不排除是克隆氏症,属于一种罕见疾病。 由于想了解自己到底得了什么怪病,她开始上网搜寻资料,看到网友们的经验分享,愈看愈心惊,于是就开始耳鸣了。为了解决耳鸣的问题,她又到著名的诊所找耳科名医看诊,医生二话不说,要她自费打银杏液,折腾了半年,耳鸣症状还是没有好转。 像这样网路中毒的患者,无论我多么费尽唇舌地解释,通常也很难让他们信服。尤其现在是键盘柯南盛行的时代,愈年轻的中毒愈深。很多人身体出现异样时,首先想到的不是赶快就医,反而是上网查资料。在网路上Gooe一下,很容易就会找到一堆似是而非的观念。但是自己当医生的结果,往往是自己吓自己,对病情一点帮助都没有。这三个年轻人的例子让我深深觉得,对耳鸣愈恐惧,愈容易作茧自缚,门诊中常常遇见许多过度焦虑而放大耳鸣感受的患者。另外,许多错误的医疗咨询和似是而非的网路资讯,也是让患者陷入耳鸣泥淖的元凶。 「耳鸣一辈子都治不好」、「鸣久必聋」、「耳鸣会导致肾亏」、「耳鸣就是耳中风」、「耳鸣要吃银杏及维生素B群」……这些错误观念,可能连很多医生都未必能百分之百正确解答,但他们的指示又会对求诊的患者有极大影响,所以我认为有些观念亟待厘清。 迷思1:听力治不好,耳鸣一辈子都好不了? 当耳鸣开始发生时,患者并不了解为何耳朵会突然嗡嗡嗡地叫个不停,所以心里会恐慌、不知所措。如果医生又传达:「耳鸣治不好会耳聋」的讯息,将使患者顿时陷入绝望的情绪里,以为自己这辈子完蛋了!负面情绪会加剧耳鸣的状况,耳鸣又会产生负面的想法,一连串的恶性循环,只会把患者推入更加痛苦的深渊。 「耳鸣一辈子都好不了」这种说法真的太武断了!一般而言,大部分的急性耳鸣六个月以内会自然痊愈,而且都可以回复到正常状态。就如同百分之九十九的晕眩症患者一样,症状大部分都会在三个月内好转。告诉患者耳鸣不会好,只会加剧他们的恐慌和绝望心理。 百分之八十五的慢性耳鸣患者,或多或少都有听力损失的状况。虽然感音神经性听损不能治愈,但是耳鸣的感觉却是可以被改善、被压缩的。因为耳鸣不是从内耳发出,是从大脑感觉而来的。大约三十年前,医学界就确定了耳鸣等于脑鸣的事实,这可以从患者听觉神经被剪除,但耳鸣却不会消失,有时反而更大声来获得证明。 当耳鸣治不好时,有些医生会告诉患者:「高频耳鸣是来自内耳,因为内耳感受声音的毛细胞受伤无法修复,因此你的耳鸣不会好了!」这样的说法毫无根据,而且是不正确的。其实多数耳鸣是来自听觉中枢,此外,虽然内耳伤害无法改变,但耳鸣是伤害反应及防护结果,类似身上的疤痕,会逐渐淡化和适应平息。 迷思2:鸣久必聋是真的吗? 民间有「鸣久必聋」的说法,大众媒体也常传达这样的资讯,因此耳鸣不治疗会造成耳聋的观念普遍深植于许多人的心里,其实是极度错误的观念。 我在中国的学生,曾告诉我一个病例:有位六十多岁的王阿姨,因耳鸣到当地医院就诊,医生告诉她:「鸣久必聋,耳鸣的治疗很困难!」由于王阿姨六岁时就丧失左耳听力,这句话就像魔咒般在她的脑海中盘旋不去,她很担心自己的右耳也会听不见,就完全无法跟外界交流了。由于太过担心,导致她连觉都睡不好,耳鸣的情况当然也更加严重。后来她换了一家医院看病,经过详细的检查后,医生告诉她耳鸣并不会导致耳聋。王阿姨听了后,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于是开开心心的回家去,一个月后再复诊时,耳鸣的情况也减轻了不少。 王阿姨的情况并非特例,在真实的医疗现场时有所闻。既然鸣久必聋是错误的说法,为何流传得如此广泛?又是从哪里衍生出来的呢?原来在中医古籍曾提到:「聋为鸣之渐,鸣为聋之始」,因此这样危言耸听的观念才会流传下来。 其实导致耳鸣的原因很多,可能来自耳朵,也可能是身体其他部位出了问题。不管原因是什么,可以确定的是耳鸣绝对不会伤害听力;相反地,它正在极力保护听力。任何听力系统及周边调控系统出状况时,耳鸣警察就会出动,并且发出「哔、哔、哔」鸣笛来提醒你注意身体。「鸣久必聋」或「十鸣九聋」的说法,其实是传统中医倒果为因的错误观念。 「去除恐惧反应」,是治疗耳鸣最重要的关键。若无法去除患者的恐惧感,将使其陷入「制约→放大→制约→放大」的恶性循环,引发一系列身体的不良反应。 迷思3:耳鸣会造成肾亏? 几年前有个年轻男性特别从日本飞回台湾看耳鸣特别门诊,二十二岁的他,留着一头时尚的鬈发,职业是日本格斗士,让我印象相当深刻。二○一二年初格斗的第三场赛事,他被踢中胯下的生殖器,加上跟女友出国度假,在旅途中喝了太多咖啡,因而开始失眠,耳鸣也在此时开始发作。于是他看了很多医生,也找过中医,吃了不少中药及接受针灸治疗。 检查之后,我问他:「你现在会耳鸣吗?」 他说:「完全没有听到!」 我很好奇,既然没有耳鸣,那我能帮他什么忙呢? 「医生,我害怕耳鸣会摧毁斗志!」我向他详细解释了耳鸣的机转,以及大脑里的睡眠系统、情绪系统及自律神经系统,如何产生恶性循环,最后导致耳鸣的枷锁。 「耳鸣常常是患者灵魂的出口。」我鼓励地说。 「那我没有肾亏吧?」最后,他突然问我。原来年轻的格斗士最担心的是耳鸣会造成肾亏。 耳鸣与性功能障碍没有直接关联 传言说耳鸣会导致肾亏,进而让性能力下降,也许正是不少男性害怕耳鸣的原因。由于中医古籍有「肾开窍于耳」的说法,因此耳鸣被视为与肾虚、肾亏相关,对一般人而言,常常会有性功能障碍的联想。将耳鸣跟肾虚或肾亏划上等号,其实是受限于古代解剖生理学知识的不足,加上教育局限,才会使这样错误的观念在华人世界中流传至今。 迷思4:耳鸣会导致耳中风? 对于耳鸣,还有一项荒谬的说法,那就是「耳鸣会导致耳中风」,遇到突发性耳聋的患者,有些医生也会说是内耳中风。如此错误的观念,很容易挑起患者的负面反应。 国外的医生或学者,听到耳鸣会造成耳中风或性功能下降等说法,往往感到不可思议。中风是心血管出问题所致,临床上,「突发性耳聋」的发生绝大多数是病毒感染所造成的,跟内耳血液循环没有太多关系。耳鸣跟耳朵中风可说是不相关,医学上也有资料显示,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将来罹患中风的机率,并没有比较高。因此,我认为告诉患者耳鸣是耳中风的前兆,或突发性耳聋就是内耳中风,是极不妥当的做法。 迷思5:没办法了,只能学习跟耳鸣和平共处? 一名六十岁的女性,左耳耳鸣十多年了,不管是西医,或是中医的针灸、中药全都尝试过,对于顽固的耳鸣始终束手无策。 看了超过十位医生,而且都是医院级的专家,最后被告知只能与耳鸣「和平共处」的她觉得不甘心,又来找我看诊,做了核磁共振的检查后,终于确定是左侧听神经瘤。 当耳鸣治不好,医生可能会告诉你:「试着跟耳鸣和平共处吧!」或「跟耳鸣做朋友吧!」这些话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其实是负面的说法。与疾病和平共处,代表一种「不得已」的妥协态度。当医生说出这些话,等于是宣告自己没有办法,几乎已经放弃患者了,只会让患者觉得沮丧、无助,并无法提供正面的帮助。 不是没有办法,而是还没找到原因 耳鸣和身体的疼痛一样,事出必有因,不能只想着止痛或是消灭耳鸣,而忽略了追查背后的真相。耳鸣的存在,代表身体正在发出求救信号,所以医疗人员更应该善用这条线索,认真追查。不要只看到表面的听力损失,就说是老化造成的,要求患者坦然接受它。 其实许多听力下降的情况,早在耳鸣发作前就存在了,一些潜藏的原因,有待医生去推理和追查。 身为医生应该充分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精神,教导患者如何有效管理耳鸣,做好身心调适。 身处高科技的现代社会,人类往往把生命交给不认识的一方,像是高铁司机、厨师、船长、药师……也常常交给医师。在耳鸣的世界里,如果医师轻易替患者判刑,有时会将患者推入无尽的深渊中。 有位五十六岁男子左侧耳鸣一个多月求诊无效,到医院做听力检查,结果是两耳高频听力损失。耳科专家的结论是他的神经性耳鸣永远不会好了。病人瞬间感到恐慌焦虑,于是被转至神经科和心脏科开始吃降压药和镇静剂。一个多月后,我在台北门诊遇见深受耳疾困扰的他。再一个多月后,他已经停掉所有的药,包括降压药。他很开心自己不必一辈子吃降压药,而且得知耳鸣根本不会导致耳中风! 第二位三十九岁男子也是单侧耳鸣两个月,左侧高频中重度听力受损。做完脑干电波及核磁共振后即被判定耳鸣不会好了。医师开了一个月忧郁症的药给他,告诉他不必再回来看诊。 事实上,详细检视他的病史就会发现,听损不是耳鸣的主因。类似的病例其实非常多,因此医生需要继续再教育,不断地进化自己。 迷思6:运动可以改善耳鸣? 为了减轻耳鸣的症状,有些人误以为运动可以改善耳鸣,或分散注意力,这样做的结果正好适得其反,让耳鸣响得更大声,情况更严重。运动后血液循环加快,血流量增加会使得耳鸣更明显。此外,运动也会让大脑中枢附近的皮质层过度兴奋,更放大患者对于耳鸣的感受。尤其是夜间运动,会让自律神经过于活跃,造成大脑无法关机、放松,于是睡眠情况大受影响,耳鸣就会「嗡、嗡、嗡」地响个不停。因此,有耳鸣困扰的人,建议晚上六点后不要再从事太过激烈的运动。 迷思7:吃银杏或维他命B群可以改善耳鸣? 有个年轻男孩报考警校做了体能测验之后,突然发生单侧耳鸣,已经持续一个月了。他到三家医院求诊,吃了一堆药都没效,感到焦虑万分。当他来到我的门诊时,说自己吃了银杏后感觉脑部血流增强,耳鸣反而变得大声,害他担心到睡不着:「怎么办?我都想写遗书给我的爸妈了……」 我向他解释耳鸣的机转,以及原因可能是内耳破洞造成的。「这是小擦伤,而耳鸣只是听觉的疤痕,过一阵子就会渐渐淡化,就跟所有伤口一样。」 焦虑男孩听完终于露出笑容,「那熬夜会变大声,对吧?」 我问他为什么熬夜,他说想去参加跨年晚会啊! 「你刚刚不是说要写遗书吗?」 「现在不用了啦!我都还没有交过女朋友……」男孩腼腆地笑了。 使用银杏或维他命来治疗耳鸣,是很多医生常使用的方法。银杏会促进血液循环,维他命B群会提振大脑的神经系统,对于耳鸣的患者而言并无益处,只会让耳鸣的感受更加明显而已。银杏、扩血管药物以及维他命B群常常被拿来当作安慰剂使用,但银杏和扩血管药不仅对耳鸣晕昡无效,而且可能还会放大感受,让患者愈吃愈上火,愈吃愈心慌。 本文摘自《耳鸣,是救命的警铃》/赖仁淙(台湾耳鸣学会理事长、现任光田综合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平安文化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天牖穴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所属部位 8 天牖穴的定位 9 天牖穴的取法 10 天牖穴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天牖穴的功效与作用 12 天牖穴主治病证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天牖穴的配伍 15 特效 16 文献摘要 17 研究进展 171 对脑血管的影响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天牖 1 拼音
tiān yǒu
2 英文参考Tiānyǒu TE16 [中国针灸学词典]
Celestial Window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ianyou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iānyǒu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E16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J16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穴位 天牖 汉语拼音 Tianyou 罗马拼音 Tienyu 美国英译名 Celestial Window 各
国
代
号 中国 TE16 日本 16 法
国 莫兰特氏 TR16 富耶氏 TR16 德国 3E16 英国 T16 美国 TB16
天牖为经穴名(Tiānyǒu TE16)[1]。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少阳三焦经[1]。天即天空,喻上为天,牖即窗户,此穴在颈部上方,功善开窍,犹如门窗,故名天牖[1]。天牖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疾患:如头痛,头晕,面肿,视神经萎缩,目痛,鼻塞,鼻衄,耳鸣,耳聋,喉痹,项强,落枕,瘰疬,目昏,目眩,暴聋,头风,不闻香臭,肩背,臂及臑疼痛,项强不能回顾,多梦,疟疾,头痛头晕,目痛面肿,暴聋耳鸣,视神经炎,鼻衄喉痹,颈肩背部痉挛强直,瘰疬多梦等。
4 天牖穴的别名天听[2],天满(《西方子明堂灸经》)。
5 出处《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五次脉手少阳也,名曰天牖。
6 穴名解天即天空,喻上为天,牖即窗户,此穴在颈部上方,功善开窍,犹如门窗,故名天牖[1]。
上部为天。牖指户,墙上通风采光的洞口,窗开旁曰牖,所以助明也。与天窗穴意同,有头窍之意。此穴在颈,其位高,有天之象,位居颈旁,如宫室之旁窗,故喻名天牖,能开通耳目壅塞之气。张志聪注:“牖,窗也,头面之穴窍,如楼阁大牖,所以通气者也。”[2]
7 所属部位颈部[3]
8 天牖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天牖穴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方直下,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4]。
天牖穴位于颈部,横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凹陷中[1]。
天牖穴位于颈部外侧,颞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近发际处;或于天容穴与天柱穴连线之中点处取穴[5]。
另说“完骨下,发际上一寸”(《备急千金要方》);“风池上一寸”(《千金翼方》);“风池下一寸,微外些”(《针灸集成》) 。
天髎穴在手少阳三焦经的位置
天牖穴在颈部的位置
天牖穴在颈部的位置
天牖穴在颈部的位置(肌肉)
天牖穴在颈部的位置(骨骼)
9 天牖穴的取法正坐或俯卧位,与下颌角平齐,胸锁乳突肌后缘处取穴。
天牖穴位于颈部,横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凹陷中[1]。
正坐或俯卧位,当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平下颌角,天容与天柱之间取穴[6]。
快速取穴:乳突后方直下平下颌角的凹陷处即是天牖穴[7]。
10 天牖穴穴位解剖天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头夹肌、头半棘肌。有耳后动脉及枕小神经。皮肤由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双重分布。皮肤厚而致密。皮下筋膜由脂肪组织和致密的结缔组织形成。其结缔组织的纤维形成纤维刺,连于皮肤病与深筋(项筋膜)。针由皮肤、皮下筋膜致密的项筋膜,在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针由深层的头夹肌,在颈深动、静脉升支的后方,入头半棘肌。头夹肌和头半棘肌均由颈神经后支支配。
10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头、颈夹肌→头、颈半棘肌[1]。
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头夹肌[8]。
10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枕小神经、耳大神经和颈外静脉分布;深层有副神经和枕动脉分布[8]。
布有枕小神经和耳后动脉[5]。
11 天牖穴的功效与作用天牖穴具有清头明目,通经活络的功效。
天牖穴有清三焦郁热,祛经络湿邪作用[1]。
以文义揆之,天牖穴所治者,当为头面耳目颈项诸症也。有止痛利节、清头明目聪耳之功,主治头风耳聋,目中痛不明诸疾。[2]
12 天牖穴主治病证天牖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疾患:如头痛,头晕,面肿,视神经萎缩,目痛,鼻塞,鼻衄,耳鸣,耳聋,喉痹,项强,落枕,瘰疬,目昏,目眩,暴聋,头风,不闻香臭,肩背,臂及臑疼痛,项强不能回顾,多梦,疟疾,头痛头晕,目痛面肿,暴聋耳鸣,视神经炎,鼻衄喉痹,颈肩背部痉挛强直,瘰疬多梦等。
天牖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疾患:如头痛、头晕、面肿、视神经萎缩、目痛、鼻塞、鼻衄、耳鸣、耳聋、喉痹、项强、落枕、瘰疬等[1]。
天牖穴主治头痛、头晕、目痛、耳聋、瘰疬、项强[8]。
天牖穴主治目痛,目昏,目眩,暴聋,耳鸣,头痛,头晕,头风,面肿,鼻衄,不闻香臭,喉痹;肩背,臂及臑疼痛,项强不能回顾;瘰疬;多梦;疟疾[6]。
天牖穴主治头痛,项强,耳鸣,耳聋,瘰疬等[5]。
头面五官疾病:头痛头晕,目痛面肿,暴聋耳鸣,视神经炎,鼻衄喉痹。
其他疾病:颈肩背部痉挛强直,瘰疬多梦。
13 刺灸法 131 刺法直刺05~1寸[6][8][5][1],局部有酸胀感[6]。
132 灸法可灸[1][6]。
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5]。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4 天牖穴的配伍天牖穴配人中、迎香、合谷治面肿[1]。
天牖穴配听宫、液门治耳聋[1]。
天牖穴配廉泉、合谷、翳风治喉痹[1][6]。
天牖配风池、太冲,治头痛[6]。
天牖配听宫、中渚,治耳聋[6]。
天牖配颈百劳、后溪,有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颈肌痉挛。
天牖配睛明、太冲,有清热明目的作用,主治目痛。
天牖配听会、四渎,有通络开窍的作用,主治暴聋。
15 特效常用中指指腹轻轻 天牖穴,每次3~5分钟,对肩颈不适有良好的调理作用[7]。
16 文献摘要《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暴聋气蒙,耳目不明,取天牖。
《针灸甲乙经》:肩背痛,寒热,瘰疬绕颈,有大气暴聋,气蒙瞀,头目不明,头颔痛,泪出,鼻衄不得息,不知香臭,风眩,喉痹,天牖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天牖主目不明,耳不聪。主乳肿,缺盆中肿。
《备急千金要方》:天牖、曲渎,主暴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头风面肿,项强不得回顾。
《针灸大成》:主暴聋气,目不明,耳不聪,夜梦颠倒,面青黄无颜色,头风面肿,项强不得回顾,目中痛。
《类经图翼》:天牖穴不宜补,亦不宜灸,灸取令人面肿。
17 研究进展 171 对脑血管的影响用动物做颅顶窗法,在解剖镜下观察电针 对脑血管的舒缩作用,电针 “水沟”、“天突”、“天牖”、“足三里”等时,弱 可使脑动脉血管充血(血管扩张20%~50%),强电流 反而使血管发生剧烈收缩(直径减小30%~50%),切断交感神经后不再引起反应[9]。
本文2023-08-05 06:27:3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