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湖南省博物馆三件镇馆之宝有什么珍贵之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5收藏

《国家宝藏》湖南省博物馆三件镇馆之宝有什么珍贵之处?,第1张

湖南省博物馆是名列中国“九大博物馆”之一,在《国家宝藏》节目当中,介绍了湖南省内博物馆里的三件镇馆宝物。但是由于节目文化传承的需要,没有把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的西汉直裾素纱襌衣放在其中,而是把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列入其中。

素纱襌衣是随着驰名世界的考古发现---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而呈现在世人眼前。这件素纱襌衣的重量只有49克,其可谓是薄如蝉翼,飘然若飞,出土的遣册里面称之为素纱襌衣。这件素纱单衣是全世界现存年代最早的、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一件衣服,在中国古代丝织史、服饰史和科技发展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也表明了我国在西汉时期,缫纺蚕丝技术以及纺织技术已经到了极高的境界。

而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是唐代长沙窑出产的精品之一,其高温釉下彩的创举,是我国陶瓷史上举足轻重的一件大事,其影响力、和历史地位比起邢窑与越窑也毫不逊色。长沙窑以其文字装饰形成陶瓷界的独创。而且大都以五言诗为主,还有很多如谚语或格言类,很好的留下了那个时代的信息。

同样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出土的T型帛画,整个帛画呈T型,上宽下,画面的内容是由许多神秘的元素所构成,而且充分地发挥了当时的人对于世界、宇宙的,展现出了一幅描天堂,人间与地狱的场景。带给后世人的震撼无与伦比。而且对研究汉代以前的丧葬制度中,关于古人对生命逝去后,安魂安魄的做法有了最为直观的了解与实物考据,以及古人在宗教信仰当中的不断演进。

我们知道商代时期留下可研究的实物较少,凡是在出土的青铜器当中,器物上有铭文的都是属于国宝级的文物,皿方罍(léi)的口沿就有铭文"皿天全作父己尊彝"而得名,因其体型硕大,被称为"方罍之王"。皿方罍在研究中国商代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而它颠沛流离的传奇最为感人,在中国孱弱混乱的年代,皿方罍的盖与身分存异处、辗转流失,而今身首合一的经历,更是见证了祖国的繁荣强大。

长沙铜官窑始创于唐“安史之乱”后,鼎盛于中晚唐时期,五代以后,渐趋衰落,前后经历了200多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与浙江越窑、河北邢窑齐名的中国唐代三大出口瓷窑之一,世界釉下多彩陶瓷发源地。长沙窑是在岳州窑的基础上,受唐三彩和波斯、大食(即今阿拉伯国家地区)、伊斯兰教、佛教艺术的影响而逐渐创造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釉下彩陶瓷工艺。

早在东汉时期,岳州窑的早期青瓷就已向长沙窑区扩展。自东汉至唐,岳州窑全部烧制青瓷(包括褐釉和褐釉点彩),但其产品质量却不如越窑。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岳州窑逐步发展烧釉下彩瓷等新产品,其时代大致相当“安史之乱”前后。

“安史之乱”后,由于北方陆地交通不畅,海上运输逐渐兴盛起来,这极大的促进了长沙铜官窑陶瓷产品的外销。长沙铜官窑紧靠湘江,北近洞庭湖滨,水路交通十分便利,这为其产品大量外运提供了优越条件,一条由湘江经广州、宁波通往亚洲各地及东北非的海上“陶瓷之路”逐渐形成。 为长沙铜官窑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题库内容:

窑箄的解释

烧陶器时火膛上用以放置泥坯的架子。 郭沫若 《 中国 史稿》 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陶窑的构造一般都很简单,在地面上挖个坑作火膛,上面设置直径一米 左右 的窑箄,周围用草拌泥筑成圆顶窑室。陶坯放在箄上,下面燃烧木柴,即可烧成陶器。”

词语分解

窑的解释 窑 á 烧砖、瓦、陶瓷器的构筑物:砖窑。瓷窑。 为采煤而凿的洞:煤窑。 在坡上特为住人挖的洞:窑洞。窑葬。 旧时称 : 窑子 。 窑姐 (妓女)。 部首 :穴; 箄的解释 箄 á 大的筏子。 箄 ē 古代一种竹制的 捕鱼 具。 部首:竹。

铜官窑首创陶瓷釉下多彩新工艺是在提高产业竞争力,拓展陶瓷新市场的潜意识下形成的。

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湖南省的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铜官陶瓷产业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陶瓷技艺独具特色。在殷商之前,舜帝就带领先民在湘江一带开始了制陶之业,至唐代铜官陶瓷发展迅速。

陶瓷技艺逐渐成熟,五代后绝迹,窑址在湖南省望城县铜官镇瓦渣坪,故称铜官窑。2011年5月23日,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Ⅷ-191。

工艺品介绍:

历史上有夏黑陶、商青瓷汉釉陶、唐彩瓷元青花。根据唐代长沙窑最大的特点,最能反映唐代瓷器的特点和长沙窑本质的属性,应该是彩瓷。并有他的惟一性、科学性,将长沙窑定性为彩瓷窑,既反映了长沙窑以彩立窑的最大特点和属性,又符合当下南青北白长沙彩天下人已形成的共识。在长沙窑釉下多彩面世之前,瓷器色彩,仅有点、条、线、圆斑形单彩。

长沙窑在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多种色剂进行产品的色彩装饰,将陶瓷从单彩改变为了多彩,这不仅仅只是一件瓷器上的彩色数量的增多和变化。长沙窑的彩色与同一时期的低温釉上的唐三彩陶器比较,首先是陶与瓷的本质区别。两者的彩色,在工艺上在温度上,在色剂上、烧成制度上均有质的不同。点的功劳算在长沙窑头上,是长沙彩瓷窑最大的特点之一。

越窑、巩县窑、洪州窑、定窑、官窑、哥窑、邛窑、汝窑、长沙窑、南宋官窑、柴窑、吉州窑、邢窑、钧窑、寿州窑、建窑、磁州窑、景德镇窑、耀州窑、龙泉窑。

在历史上享有地位的是以下几座窑:

1、越窑

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青瓷窑。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因这一带古属越州,故名。生产年代自东汉至宋。唐朝是越窑工艺最精湛时期,居全国之冠。隋、初唐继承南朝风格,生产碗、盘、盘口四系壶、四耳罐、鸡头壶等产品。盛唐以后产品精美,赢得声誉。产品都做得很规整,一丝不苟。常将口沿做成花口、荷叶口、葵口,底部加宽,作成玉璧形、玉环形或多曲结构,十分美观。胎体为灰胎,细腻坚致;釉为青釉,晶莹滋润,如玉似冰。唐朝文学家陆羽,在所著《茶经》中评价全国各地生产的茶碗,将越窑产品排在首位。许多文人还在作品中称颂越窑瓷器,如陆龟蒙的《秘色越器》,施肩吾的《蜀茗词》,顾况的《茶赋》。表现出越窑青瓷的秀雅。

2、官窑

官窑起自唐,有两种涵义,一是指贡器,一是指官厂。自唐代至元代(公元八世纪~十四世纪),官窑多有贡器,少有官厂,采取的形式是“官监民烧”,烧出的瓷器,“千中选十,百中选一”,进贡给统治阶级。这种瓷器就叫做贡瓷和官窑。那时,唐代在产瓷区设有司务,如唐景隆初(公元7027~70922年)褚绥为新平(景德镇)司务,奉诏监烧献陵祭器。宋代设监,如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2~92222283年),派殿前承旨赵仁济监理越州窑务。到了元代则设局,以提领监陶,后改为本设总管。他们烧出的“景德年制”,“枢府’等款式的瓷器,分别称为“景德窑’,“枢府窑”等。

  官窑之谓,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有不同的内涵。就广义而言,是有别民窑而专为官办的瓷窑,其产品为宫廷所垄断。在宋代瓷器中,官窑即是一种专称,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京(汴梁,今开封)和临安(今杭州)由宫廷设窑烧造的青瓷,故又有“旧官”和“新官”之分,前者为北宋官窑,后者为南宋官窑。

  官窑是在宋大观及政和年间于汴凉所造,青瓷釉色晶莹惕透,有开裂或呈冰片状,粉青紫口铁定是其特色。

  宋室南移在凤凰山下设立官窑,又称修内司官窑或内窑,郊坛下设立的郊坛下官窑,器形较多,有直径大过一尺的大型产品。

  从1128年元世祖忽必烈设置“浮梁磁局”,到1936年清朝覆亡,景德镇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瓷厂所在地,中国的官窑制度在这里延续了632年,江西景德镇也由此拥有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官办瓷厂。景德镇地下也因此存有大量因禁绝流入民间而被就地掩埋的古碎瓷,成为中国目前品类最完整、年代最可靠、信息最丰富的官窑遗址和“地下瓷都”。

3、钧窑

中国宋元时期北方瓷窑。钧窑在河南省禹县,为宋五大名窑之一,亦称“均窑”、“钧州窑”。位于今河南禹州。因古属钧州,故名。以钧瓷着称于世,属北方青瓷系统。创始于唐,兴盛于北宋,以后历代都有仿造。

  钧窑在河南省禹县,古代称为钧台,明代称钧州,所以命名为钧窑,传世不多,评价慎高。

  钧窑创始於唐代,历经宋、金至元代,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种类之多不胜枚举;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 红,还有窑变。器型以碗盘为多,但以花盆最为出色。

  器物底部刻有一到十的号数,相传一、三、五、单数为红色,二、四、六复数为青色,但也有人说是数字越小器型越大,只是窑工为方便辨认而作的记号罢了。

4、邢窑

唐代最著名白瓷窑场。五代(公元907—960年)时仍烧造。窑址位于今邢台市所辖的内丘县和临城县祁村一带,是我国白瓷生产的发源地,在我国的陶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邢窑所烧白瓷,胎质细洁,色纯白而极坚硬。釉色白润,有的微微闪黄,带些乳白色。胎与釉之间,有一层护胎釉(化妆土)。器内施满釉,器外釉不到足。碗多折边,圈足厚而底平。作风朴素,不带纹饰。前人以“皎洁如玉”比邢窑之白。

5、景德镇窑

明代时景德镇已成为瓷都,青花瓷大大发展起来,被称为“国瓷”,同时还烧有釉上彩、斗彩、五彩、素三彩和各种单色釉瓷。

  清代时烧瓷技术大大提高,品种有青花三彩、粉彩、珐琅彩,还有各类象生瓷和仿玉石、木纹、漆、铜釉色等,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6、哥窑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纹片著称。

7、定窑

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五大名窑之首,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

三国时期的长沙并非城市的名字,而是郡名,长沙郡的郡治是临湘县即今长沙市。

三国和西晋时期,长沙为长沙郡郡治,属古荆州。西晋后期和南北朝时期,长沙为长沙郡郡治,湘州州治。 隋前期撤郡,长沙为潭州总管府;后期改州为郡,长沙又为长沙郡郡治。唐朝时设潭州治所,曾属江南道,江南西道。唐朝五代时期的长沙窑,曾兴盛一时,成为釉下彩的发源地。五代十国时期长沙为楚国国都,这也是唯一以长沙为都城建立的国家。

可见三国里这个“长沙”是一个很大的地方,其范围包括了今岳阳、长沙、湘潭、株洲、益阳、衡阳、邵阳、娄底、郴州、零陵等部分或全部,以及鄂南、赣西北和广东的连县、广西的全州等地。

《国家宝藏》湖南省博物馆三件镇馆之宝有什么珍贵之处?

湖南省博物馆是名列中国“九大博物馆”之一,在《国家宝藏》节目当中,介绍了湖南省内博物馆里的三件镇馆宝物。但是由于节目文化传承的需要...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