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萆薢渗湿汤简介
处方萆薢苡仁黄柏赤苓丹皮泽泻滑石通草功能主治主湿热下注之臁疮。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疡科心得集·补遗》《疡科心得集·补遗》方名萆薢渗湿汤组成萆薢、薏仁、黄柏、赤苓、丹皮、泽泻、滑石、通草。主治湿热下注,解疮漏蹄。
详见百科词条:萆薢渗湿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9:04:59 共11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方的别名 4 组成 5 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方的用法用量 6 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方的功效与主治 7 出处 8 知柏地黄丸的药典标准 81 品名 82 处方 83 制法 84 性状 85 鉴别 86 检查 87 含量测定 871 山茱萸 871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87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87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8714 测定法 872 牡丹皮 87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87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87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8724 测定法 88 功能与主治 89 用法与用量 810 规格 811 贮藏 812 版本 9 知柏地黄丸(浓缩丸)的药典标准 91 品名 92 处方 93 制法 94 性状 95 鉴别 96 检查 97 含量测定 971 山茱萸 971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97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97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9714 测定法 972 牡丹皮 97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97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97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98 功能与主治 99 用法与用量 910 规格 911 贮藏 912 版本 10 知柏地黄丸的中药部颁标准 101 剂型 102 拼音名 103 标准编号 104 处方 105 制法 106 性状 107 鉴别 108 检查 109 功能与主治 1010 用法与用量 1011 规格 1012 贮藏 11 知柏地黄丸药品说明书 111 药品名称 112 药品汉语拼音 113 剂型 114 性状 115 知柏地黄丸的主要成份 116 知柏地黄丸的药理作用 117 知柏地黄丸的功能主治 118 知柏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119 注意事项 1110 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方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1111 专家点评 1112 备注 12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方 1 拼音
liù wèi dì huáng wán jiā zhī mǔ huáng bǎi fāng
2 概述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方为方名,即《医方考》卷三之滋阴八味丸[1][2]。又名知柏八味丸、知柏地黄丸(《症因脉治》卷一)[1]。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的主要成分为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茯苓、泽泻、山药[3]。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载有知柏地黄丸的部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知柏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浓缩丸)的药典标准。
3 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方的别名
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方(原名)
知柏八味丸
滋阴八味丸
4 组成山药、山茱萸各四两,牡丹皮、茯苓、泽泻、黄柏(盐水炒)、知母(盐水炒)各三两,熟地黄八两[1]。
5 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方的用法用量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腹或午前白开水或淡盐汤送下[1]。
6 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方的功效与主治知柏地黄丸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治肾劳,背难俯仰,小便不利有余沥,囊湿生疮,小腹里急,便黄赤;以及阴虚火盛之骨蒸潮热等症[1]。
7 出处《症因脉治》卷一
《医方考》卷三
8 知柏地黄丸的药典标准 81 品名知柏地黄丸
Zhibai Dihuang Wan
82 处方知母40g、黄柏40g、熟地黄160g、山茱萸(制)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
83 制法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84 性状本品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带酸苦。
85 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淀粉粒三角状卵形或矩圆形,直径24~40μm,脐点短缝状或人字状(山药)。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试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茯苓)。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棕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熟地黄)。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长26~110μm(知母)。草酸钙簇晶存在于无色薄壁细胞中,有时数个排列成行(牡丹皮)。果皮表皮细胞橙**,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山茱萸)。薄壁细胞类圆形,有椭圆形纹孔,集成纹孔群;内皮层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较厚,木化,有稀疏细孔沟(泽泻)。纤维束鲜**,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的壁木化增厚(黄柏)。
(2)取本品水蜜丸6g,研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9g,剪碎。加乙醚15ml,振摇15分钟,放置1小时,滤过,滤液挥去乙醚,残渣加丙酮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皮酚对照品,加丙酮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环己烷—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盐酸酸性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褐色条斑。
(3)取本品2g,切碎,加甲醇Sml,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取滤液,补加甲醇使成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相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堿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异丙醇—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12:3:6:3: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预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 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荧光斑点。
86 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87 含量测定 871 山茱萸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871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四氢呋喃—甲醇—乙腈—005%磷酸溶液(1:4:8:87)为流动相;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36nm。理论板数按马钱苷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87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马钱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
87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水蜜丸,研碎,取07g,精密称定;或取小蜜丸或重量差异项下的大蜜丸,剪碎,混匀,取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Hz)15分钟,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加在中性氧化铝柱(100~200目,4g,内径为1cm)上,用40%甲醇50ml洗脱,收集流出液与洗脱液,蒸干,残渣用50%甲醇溶解,并转移至5ml量瓶中,加50%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8714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山茱萸以马钱苷(C17H26O10)计,水蜜丸每1g不得少于053mg;小蜜丸每1g不得少于040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36mg。
872 牡丹皮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87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4nm。理论板数按丹皮酚峰计算应不低于3500。
87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丹皮酚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5μg的溶液,即得。
87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水蜜丸,研碎,取04g,精密称定;或取小蜜丸或重量差异项下的大蜜丸,剪碎,混匀,取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Hz)45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8724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与供试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牡丹皮以丹皮酚(C9H10O3)计,水蜜丸每1g不得少于080mg;小蜜丸每1g不得少于055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50mg。
88 功能与主治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89 用法与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810 规格大蜜丸 每丸重9g
811 贮藏密封。
812 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9 知柏地黄丸(浓缩丸)的药典标准 91 品名知柏地黄丸(浓缩丸)
Zhibai Dihuang Wan
92 处方知母259g、黄柏259g、熟地黄1034g、山茱萸(制)517g、牡丹皮388g、山药517g、茯苓388g、泽泻388g
93 制法以上八味,取山药、牡丹皮13g、山茱萸21g粉碎成细粉,备用;泽泻、茯苓、知母、黄柏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5~140(20℃)的清膏;取熟地黄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5~140( 20℃)的清膏;取剩余的牡丹皮、山茱萸,以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5~140(20℃)的清膏;将上述各清膏、药粉及适量淀粉混匀,制成1000丸,干燥,打光,即得。
94 性状本品为黑棕色的浓缩丸;气微,味苦、酸。
95 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簇晶存在于无色薄壁细胞中,有时数个排列成行(牡丹皮)。淀粉粒三角状卵形或矩圆形,直径24~40μm,脐点短缝状或人字状(山药)。果皮表皮细胞橙**,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赂连珠状增厚(山茱萸)。
(2)取本品6g,研细,加乙醚15ml,振摇15分钟,放置1小时,滤过,滤液挥去乙醚,残渣加丙酮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皮酚对照品,加丙酮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盐酸酸性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褐色斑点。
(3)取本品2g,研细,加甲醇5ml,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滤液补加甲醇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柏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堿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甲苯—异丙醇—乙酸乙酯—甲醇—水(12:3:6:3: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荧光斑点。
(4)取本品10g,研细,加水100ml,微温使充分溶散,加热至沸,放冷,滤过,取滤液,用乙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熟地黄对照药材4g,加水60ml,煎煮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用乙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甲苯—乙酸乙酯(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4二硝基苯肼乙醇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96 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97 含量测定 971 山茱萸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971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四氢呋喃—甲醇—乙腈—005%磷酸溶液(1:4:8:87)为流动相;柱温40℃;检测波长为236nm。理论板数按马钱苷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97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马钱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97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适量,研细,取约04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加在中性氧化铝柱(100~200目,4g,内径为1cm)上,用40%甲醇50ml洗脱,收集流出液及洗脱液,蒸干,残渣加50%甲醇适量使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用50%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9714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1g含山茱萸以马钱苷(C17H26O10)计,不得少于10mg。
972 牡丹皮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97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4nm。理论板数按丹皮酚峰计算应不低于3500。
97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丹皮酚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97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适量,研细,取约04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1g含牡丹皮以丹皮酚(C9H10O3)计,不得少于15mg。
98 功能与主治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99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910 规格每10丸重17g
911 贮藏密封。
912 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0 知柏地黄丸的中药部颁标准 101 剂型浓缩丸
102 拼音名Zhibai Dihuang Wan
103 标准编号WS3B135793
104 处方知母 40g
熟地黄 160g
黄柏 40g
山茱萸 80g
山药 80g
牡丹皮 60g
茯苓 60g
泽泻 60g
105 制法以上八味,将泽泻、茯苓、知母、黄柏粉碎成粗粉,加水煮煎二次,第 一次 3小时,第二次 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5 (20 ℃) 的清膏;取熟地黄切片,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 3小时,第二次 2小时,第三次 1 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5 (20℃) 的清膏;取牡丹皮 40g,山茱萸 46 9g,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17页),以&0%乙醇作 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 130~135 (20℃)的清膏;取山药、剩余的山茱萸及剩余的牡丹皮粉碎成细粉,与上述各清膏混匀 制丸,干燥,打光,即得。
106 性状本品为黑棕色的浓缩丸;气微,味苦、酸。
107 鉴别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簇晶存在于无色薄壁细胞中,有时数 个排列成行。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长80~ 240μm 。针晶直径 2~8 μm 果皮表皮细胞橙**,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略连珠状增厚。
108 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8页)
109 功能与主治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1010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 8丸,一日 3次。
1011 规格每 8丸相当于原生药 3g
1012 贮藏密封 。
11 知柏地黄丸药品说明书 111 药品名称知柏地黄丸
112 药品汉语拼音Zhibai Dihuang Wan
113 剂型大蜜丸,每丸重9g;浓缩丸,每10丸重17g。
114 性状知柏地黄丸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带酸苦。
115 知柏地黄丸的主要成份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116 知柏地黄丸的药理作用1降血糖。小鼠灌服知柏地黄丸25g/kg及50g/kg,能降低正常小鼠及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并能减少小鼠的每日饮水量。
2临床报道:①性功能失常:知柏地黄丸治疗18~38岁遗精47例,分为阴盛火旺型,湿热下注型及肾虚失摄型,每日1剂,水煎分二次服用治愈36例(765%),好转7例(15%),无效4例(85%)。②单发良性甲状腺结节:单纯口服知柏地黄丸治疗本病26例,每次9g,或其浓缩丸每次8粒,每日3次,90天为一疗程。治疗1~2个疗程后,经检查及B超探查均证实肿块消失者20例,占77%;较治疗前有缩小者4例,占15%,较治疗前无变化者2例,总有效率为92%,大部分患者在1个疗程后便产生疗效。③耳聋症:知柏地黄丸治疗氨基苷类药物引起的耳聋性症状44例,2丸/次,每日早晚各一次,温开水送服,用药2~5日痊愈32例(单纯性耳鸣16例,耳鸣伴眩晕者16例),用药5~10天后好转者10例(耳鸣伴眩晕者8例,耳鸣伴听力减退2例),用药15日以上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为955%。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117 知柏地黄丸的功能主治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118 知柏地黄丸的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3次。
119 注意事项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对知柏地黄丸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知柏地黄丸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知柏地黄丸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知柏地黄丸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110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111 专家点评1(1)虚劳:症见颧红口干,多梦,梦中遗精,夜卧不宁,头晕心烦,五心潮热,小便黄少而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2)牙痛:症见颧红口干,潮热盗汗,遗精,腰痛,舌质红,脉细数者。(3)血淋:症见尿血日久,血色暗红,小便灼热涩痛,腰部酸痛,或潮热,或遗精,或虚烦,舌瘦干红,脉沉细弱。
2应用指征:知柏地黄丸辨证要点是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主要见症为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盗汗,骨蒸潮热,颧红喉燥,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3不良反应:口服知柏地黄丸出现 周围痒,刺痛,痔疮发,大便带血,鼻腔粘膜渗血1例。
4使用时注意:脾虚便溏,消化不良者不宜使用。
5临床新用途:(1)治疗单发良性甲状腺结节:据报道,应用知柏地黄丸治疗单发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效果显著。方法:单纯口服知柏地黄丸,9g/次;或其浓缩丸,8粒/次,3次/日,90日为1个疗程。效果:用知柏地黄丸治疗单发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26例,经用药1~2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外科检查及B超检查均证实肿块消失者)20例,有效者(较治疗前明显缩小)4例,无效者(治疗前后未见变化)2例,总有效率为92%。大部分患者在用药1个疗程后便产生疗效。(2)治疗氨基糖苷类药物引起的耳毒性症状:用知柏地黄丸治疗氨基糖苷类药物引起的耳毒性症状患者44例,取得显著的效果。方法:口服知柏地黄丸,2丸/次,每日早、晚各1次,以温开水送服。效果:44例中,经用药2~5日,痊愈者32例(其中单纯性耳鸣16例,耳鸣伴眩晕者16例);经用药5~10日后,好转者10例(其中耳鸣伴眩晕者8例,耳鸣伴听力减退者2例);经用药15日以上,无效者(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者)2例。总有效率为95%。(3)治疗遗精:应用知柏地黄丸治疗肾虚失固型遗精36例,经用药3~5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29例,好转者5例,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为945。方法:口服知柏地黄丸,2丸/次,每日早、中、晚各1次,温开水送服。治疗期间,禁食辛辣 性食物和劳累过度。20日为1个疗程。(4)治疗男性不育症:有人用知柏地黄丸治疗阴虚火旺所致男性不育症患者55例,经用药4~6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48例,无效者7例。方法:口服知柏地黄丸,2丸/次,每日早、晚各服1次,以温开水送服。30日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1~2个疗程即可见效。服药期间,宜戒房事。(5)治疗不 症:采用知柏地黄丸治疗阴虚火旺所致不 症患者12例,经用药3~5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9例,无效者3例。治愈率为75%。方法:口服知柏地黄丸,2丸/次,3次/日,温开水送服。20日为1个疗程。(6)治疗老年干燥症:有人用知柏地黄丸治疗老年干燥症(口舌鼻干燥、便燥者)19例,经用药10~15日后,其中治愈者16例,好转者2例,无效者1例,总有效率为95%。方法:口服知柏地黄丸,2丸/次,每日早、中、晚各服1次,温开水送服。一般服药3~5日即可见效。(7)治疗糖尿病:应用知柏地黄丸治疗阴虚火旺型糖尿病患者21例,经用药3~5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17例,好转者3例,无效者1例。总有效率为95%。方法:口服知柏地黄丸,2丸/次,早、晚各服1次,用温开水送下。30日为1个疗程,服药10~15日,可收到明显的效果。(8)治疗肾病综合征:本病为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群,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不同程度的水肿四大特点。肾病综合征在祖国医学中多属“水肿”、“虚痨”、“腰痛”等范畴。有人用知柏地黄丸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效果颇佳。用法:口服知柏地黄丸,2丸/次,3次/日,温开水送服。15日为1个疗程。疗效:用知柏地黄丸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16例,经用药2~4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13例,好转者2例,无效者1例,总有效率为94%。一般用药1周左右开始收效。(9)治疗急性尿路感染:采用知柏地黄丸治疗急性尿路感染患者22例,经用药6~12日后,其中治愈者18例,好转者2例,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为91%。用法:口服知柏地黄丸,2丸/次,3次/日,用温开水送服。(10)治疗顽固性盗汗: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中医学称顽固性盗汗为肺气不足、营卫不和、阴虚火旺而引起。故用知柏地黄丸治疗,收效较好。用法:口服知柏地黄丸,2丸/次,早、晚各服1次,10日为1个疗程。效果:用知柏地黄丸治疗顽固性盗汗患者15例,经用药2~3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12例,好转者2例,无效者1例。总有效率为93%。(11)治疗反复发作性血精:据报道,运用知柏地黄丸化裁治疗反复发作性血精患者30例,7日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2~3个疗程。结果:30例中治愈者(临床症状消失, 、前列腺液化验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11例;有效者(临床症状消失, 、前列腺液化验正常,但在2~3个月后复发)13例;无效者(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 、前列腺液化验亦不见明显好转)6例。治疗期间,忌酒类、辛辣之品,慎房事。(12)治疗绝经期综合征:据报道,用知柏地黄丸(汤)治疗绝经期综合征,心烦易怒者,加郁金、柴胡、川连;心悸失眠者或心神不宁,加枣仁、合欢皮、煅龙骨、煅牡蛎;头晕、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者,加炙鳖甲、枸杞子、怀牛膝、地骨皮。半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80例中,临床治愈56例,好转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
1112 备注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方名 5 组成 6 易黄汤的功效与主治 7 易黄汤的用法用量 8 方解 9 易黄汤的临床运用 91 加减法 10 易黄汤的现代适应证 11 各家论述 12 歌诀 13 出处 14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易黄汤 1 拼音
yì huáng tāng
2 英文参考yihuang decoc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易黄汤记载于《傅青主女科》卷上,其组成为炒山药30g、炒芡实30g、黄柏(盐水炒)6g、车前子(酒炒)3g、白果12g,具有固肾止带,清热祛湿之功效。主治肾虚湿热带下证。易黄汤为治肾虚湿热带下的常用方。现代常用于宫颈炎、 炎等属肾虚湿热下注者。
4 方名易黄汤
5 组成山药一两(炒),芡实一两(炒),黄柏二钱(盐水炒),车前子一钱(酒炒),白果十枚(碎)[1]。
山药30克(炒)芡实30克(炒)黄柏6克(盐水炒)车前子3克(酒炒)白果10枚(碎)
炒山药30g、炒芡实30g、黄柏(盐水炒)6g、车前子(酒炒)3g、白果12g[2]
6 易黄汤的功效与主治易黄汤具有补任脉之虚,清肾火之炎的功效。治妇人任脉不足,湿热侵注,致患黄带,宛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者。黄带。带下色黄,宛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
易黄汤具有固肾止带,清热祛湿之功效。主治肾虚湿热带下证。症见带下黏稠量多,色黄如浓茶汁,其气腥秽,舌红,苔黄腻。[2]
7 易黄汤的用法用量水煎,连服四剂[1]。
8 方解易黄汤主治肾虚湿热带下证,治宜以固肾清热,祛湿止带为法。方中重用山药、芡实补脾益肾,固涩止带,故共为君药。白果收涩止带,兼除湿热,为臣药。用少量黄柏苦寒人肾,清热燥湿;车前子甘寒,清热利湿,均为佐药。诸药合用,重在补涩,辅以清利,使肾虚得复,热清湿祛,则带下自愈。[2]
9 易黄汤的临床运用易黄汤为治肾虚湿热带下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带下色黄,其气腥秽,舌苔黄腻为证治要点。[2]
91 加减法湿甚者,加土茯苓、薏苡仁以祛湿;热甚者,可加苦参、败酱草、蒲公英以清热解毒;带下不止,再加鸡冠花、墓头回以止带。[2]
10 易黄汤的现代适应证易黄汤现代常用于宫颈炎、 炎等属肾虚湿热下注者。
11 各家论述盖山药、芡实专补任脉之虚,又能利水,加白果引入任脉之中,更为便捷,所以奏功之速也。至于用黄柏,清肾中之火也,肾与任脉相通以相济,解肾中之火,即解任脉之热矣。
12 歌诀易黄芡实与山药,车前黄柏加白果;健脾清热又除湿,能消带下黏稠多。[2]
13 出处《圣济总录》卷五十四:疏风散处方牵牛子(微炒)30克大黄(锉,炒)30克槟榔15克(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0克制法上四味,捣罗为散。功能主治理气通便。治三焦气约,大小便不通。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生姜、蜜水调下。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四《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疏风散处方防风荆芥薄荷黄芩甘草赤芍归尾灯心白蒺藜功能主治疏风祛湿。治酒皶鼻。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医略六书》卷三十方名疏风散组成防风1两半,桔梗8钱,嘉蚕1两半,蝉衣1两半,茯苓1两半(去木),甘草5钱。主治产后风闭不语,脉浮涩者。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煎去滓,冲竹沥1匙,姜汁少许,温服。制备方法上为散。各家论述产后心脾受风,舌本强硬,乃会厌闭塞,故舌强不语焉。防风疏散风邪之闭塞,桔梗开提血气不行,嘉蚕散经络之风,蝉衣散皮肤之风,茯神通心气以利神机,甘草缓脾气以和胃肠,更冲生姜汁温豁痰涎,甜竹沥凉滋心液也。为散水煎,俾风邪散而心液通,则脾气运而舌木柔和,痰涎自化,何不语之有哉。《痘疹仁端录》卷十六方名疏风散组成连翘、防风、荆芥、当归、元参、桔梗、葛根、杏仁、黄芩、薄荷、牛蒡、知母、甘草。主治小儿麻疹,发热咳嗽,气逆作呕,腹痛者。用法用量加葱、姜,水煎服。服后微汗为度。用药禁忌忌风寒。《麻疹备要方论》方名疏风散组成羌活、当归、白芍、连翘、升麻、苍术、干葛、生地、柴胡、甘草。主治麻疹收没后,生疮,发热不退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治疹全书》卷下方名疏风散组成羌活、升麻、柴胡、葛根、当归、白芷、生地、苍术、黄柏、茯苓、连翘、银花。主治疹后遍身生疮,其热不退,法当解表,茍使不治,则年年至期而生疮者。用法用量上为散服。《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方名疏风散组成防风、犀角、麻黄(去节)、人参、当归、川芎、羌活、远志(去心)、茯神(去木)、甘草(炙)各等分。主治小儿五脏中风,身体不能自收,冒闷不知疼痛,口
详见百科词条:疏风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11:09:37 共126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古籍中的萆薢渗湿汤简介
本文2023-10-31 21:03:3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8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