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四库全书是指哪四本?
《四库全书》并不是指哪四本,而是按照内容分类分经、史、子、集四部分,部下有类,类下有属。全书共4部44类66属。基本上包括了清乾隆以前我国重要的古籍,特别是元代以前的书籍更完备。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册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
该书著录了清乾隆以前包括哲学、史学、文学以及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文化典籍一万多种,为我国收书最多的目录,而且写有内容提要和评论,为学者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提供了一部翔实的书目。
扩展资料:
《四库全书》的成因:
1、安定的社会环境
修书期间,正当康乾盛世,天下无事,没有战争的干扰。四库馆臣坐在书案之前,一坐就是10年,没有后顾之忧。
2、统治者的重视
《四库全书》从酝酿到修成,乾隆弘历始终参预其事,并由他精心策划。从征书、选择底本,到抄书、校书,乾隆弘历都一一过问,亲自安排。
3、雄厚的资金来源
《四库全书》卷帙浩繁,所需经费难以数计,清廷一概包揽下来。
4、严密的组织系统
四库全书馆的最高职务是总裁和副总裁,多由郡王,大学士以及六部尚书、侍郎兼任,负责总理馆内一切事务,下设纂修处,缮书处和监造处。
纂修处负责校理勘定全部书籍,并兼任缮书处缮写书籍的分校工作;缮书处负责全书的缮写及校勘事宜;监造处负责武英殿刊刻、印刷、装订、整理书籍事宜。四库馆臣总计360人,因故革职、身死除名、调用它任者,不在此数。
5、破格录用人才
四库全书馆堪称人才之宝库,集中了大量优秀人才,其中不少人是破格录用的,如邵晋涵、余集、周永年、戴震、杨昌霖等人,入馆前不仅不是翰林,而且戴震、杨昌霖等连进士都不是,仅是举人。人才云集,为编纂《四库全书》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四库全书
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中文图书分类法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可见四部分类对古籍的重要意义。
魏晋时期,由郑默的《魏中经簿》到荀勖的《晋中经簿》,开始“分为四部,总括群书”(《隋书经籍志》),所分的四部名为甲乙丙丁,分别对应《七略》各部分,其内容则很像后世的经、史、子、集四部。
东晋的李充编成《四部书目》,“因荀勖旧簿四部之法,而换其乙丙之书”(阮孝绪《七录序》),一举奠定了四部分类法按经、史、子、集为序的体例。
再往后虽有王俭的《七志》和阮孝绪的《七录》的异军突起,但唐朝初年编撰《隋书,经籍志》,仍走的是四分法道路,影响所及,也使四分法成了日后图书分类的主流。
直到清乾隆敕修《四库全书总目》,集四分法之大成,类目空前细密,分合也更趋合理,时至今日,对我们编制古籍书目依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我国古代图书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中,诗词作品归于集部。
依照清《四库全书》的分类,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
1、总集:指汇集许多人的作品而成的诗文集。
2、别集:相对总集而言。即收录个人诗文的集子。
3、楚辞:为骚体类文章。
4、词: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5、诗文评:收录文学理论和批评方面的书籍。
6、曲: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
7、小说: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它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扩展资料:
1、经学,指儒家经典之学,四书五经为代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是整个国学之魂,代表中华民族的精神。
经学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中华民族之所以为中华民族,核心精神在儒家经学中。
2、史学,记录历史之学。中华民族的史学是全世界最发达、最悠久的,这不是中国人讲的,西方哲学家黑格尔也是这么讲的。任何一个民族都没有像中华民族这样有连续不断的史学作家和层出不穷的史学著作。
3、子学,主要指诸子百家之学。经学外所有建立自己思想的学问,子学里面很丰富,有宗教、哲学、科学、艺术,宗教里面有佛教、道教,哲学里面有儒家、道家、法家、兵家、杂家、小说家。
科学里面有中医、天文、算法、风水命理、阴阳五行、水利、养殖、地理人相、占卜等;艺术里面有书法、绘画、音乐、美术、戏曲,这些都是子学所包含的内容。
4、集学,主要是中国的纯文学、诗词文章之学,楚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文学评论等,都是集学的范畴,这些全部归纳起来就是国学的内容。
——经史子集
中国古籍自魏晋以来一般都是用“四部分类法”(四部就是经、史、子、集)。如果编大型类书(像《永乐大典》《四库全书》)都要有相应的目录书。比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等。查书时先查目录书,根据目录书再去找所对应的书。清末以后中国人开始借鉴外国的目录学知识,新书就基本不用四部分类法了。
一、中国古代典籍分类有:
1、《七略》的六分法,把天下图书分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
文学在诗赋略。
2、《四库全书》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部下有类,类下有属。全书共4部44类66属。
文学在集部。
二、《汉书·艺文志》沿用了《七略》的六分法,具体为:
(一)六艺略,著录易、诗、书、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九类图书,这些都是儒家经典或与儒家经典有关的著作,它们被安排在最突出的位置,单独为一略,体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儒家经典在政治上和学术上的指导作用;
(二)诸子略,著录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著作,西汉去古未远,诸子书保存颇多,而西汉后期虽尊儒学,但对诸家学说基本上还是兼收并蓄的,不象后世那样极端,所以诸子列第二大类;
(三)诗赋略,著录了屈原赋之属、陆贾赋之属、孙卿赋之属、杂赋、歌诗五类文学作品;
(四)兵书略,著录了兵权谋、兵形势、阴阳、兵技巧四类军事文献,包括了战略思想、战术技巧各个方面;
(五)术数略,著录了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六类图书。
(六)方技略,著录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著作,大体上是医学、科学及方士、巫术两方面的杂拌。
以上六略三十八类,共著录了当时可以看到的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图书。
扩展资料:
《七略》分成六类的原因:
一、 学术有所不同。《六艺略》的主要部分是王官之学。《诸子略》所收为个人及他那个学派的书,是私门之学。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则因为各有专门,必加分列。
二、校书有分职。刘歆是这次校书工作的主持人,他负责校理经传、诸子、诗赋,而他不熟悉的兵书则由步兵校慰任宏分校,数术由太史令尹咸分校,方技由侍医李柱国分校。
三、卷篇有多寡。群经、诸子,性质不同,当然应当分开,至于后世史书出于《春秋》,诗赋出于三百篇,然而《七略》却将史书附在《春秋》之后,而诗赋却自成一略。
源流虽然相同而处理各异的原因就在于篇卷多寡不同。史家之书,自《世本》以下,仅八家四百十一篇,不足成略;而诗赋自屈赋以下,达百六家千三百十七篇,非单独自成一略不可。
——七略
——四库全书
古代的四库全书是指哪四本?
本文2023-10-31 21:40:2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8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