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籍中为什么对翻译的记录甚少?
中国古代书籍中关于翻译的记录相对较少的原因有多种:
1 翻译活动与对外贸易、外交有关,而在古代中国,对于与外国平等友好的交往关系的认知并不准确,因此相关记载自然较少。
2 在古代中国,文化、技术和生产技能等都处于相对先进的地位,吸引了周边国家学习,因此并没有翻译大量外国文化的需求。
以上原因仅供参考,建议查阅相关历史文献研究中国古代书籍中关于翻译的记录。
在古代,翻译一般被称为“译员”、“通事”或“翻译官”。
在中国古代,译员一般是指能够熟练掌握多种语言,能够进行语言翻译和交际的人。在历史上的外交活动、官方文书、商贸活动中,译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古代中国的官方机构中,专门设有“通事司”来负责官方翻译工作。
总之,翻译在古代被视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地位和作用与现代的翻译工作相似。
中国的翻译基本是跟进西方的,而西方社会受宗教,基本上是基督教影响,这与西方强烈的宗教背景有很大关联。我们看一下西方的文学作品、绘画艺术和音乐创作,大多基于对基督教的理解和认知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杰出人士都信奉基督教,其思想观念、作品都是有基督教风格。
华严五教章卷一有“分教开宗”之说,即将宗教二字分开解释,一般以宗为主观的、个人的主义信念;教则有客观教说之意。又一宗之教旨,亦称宗教。此外,或以宗为无言之教,以教为有言之宗;或以宗为宗门,教为教门。
即谓宗门指教外别传之禅门,以禅乃离言教,采以心传心之方式传宗;教门指依大小乘之经论等言教而立之教宗,如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等均属之,相对于禅家而言,称之为教家。又有以宗为法相宗所说之八宗、华严宗所说之十宗;以教指天台所言之四教或八教、华严所判立之五教等;另有以教指三藏十二分教之一切经教,故知宗教一词可说涵盖佛教全体之意。
自西方学术思想东传之后,一般皆以佛教所习用之“宗教”一词作为英、德、法等西语religion之译语。religion系由拉丁语religio而来,其语源有各种异说。或认为由ligare(结)之动词而来,含有神与人结合之意;或由legare(整理)之动词变化而来,表示严肃及仪礼之意。
中国古代书籍中为什么对翻译的记录甚少?
本文2023-10-31 22:16:4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8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