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取得的重要科技成就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4收藏

我国古代取得的重要科技成就有哪些?,第1张

我国古代的重要科技成就包括髹漆、琢玉、养蚕、缫丝、块范法、竹子栽培、茶树栽培、以生铁为本的钢铁冶炼技术、分行栽培(垄作法)、青铜弩机、叠铸法、针灸、造纸术、胸带式系驾法、温室栽培、提花机、指南车、水碓、新莽铜卡尺、扇车、地动仪、翻车(龙骨车)、水排、瓷器、马镫、雕版印刷术、转轴舵、水密舱壁、火药、罗盘(指南针)、顿钻(井盐深钻汲制技艺)、活字印刷术、水运仪象台、双作用活塞式风箱、大风车、火箭、火铳(管形火器)、人痘接种术等。

1、以生铁为本的钢铁冶炼技术

中国最初使用的人工铁制品也是块炼铁产品,但很早就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并随即占据了主流地位。已知最早的生铁制品是山西垣曲天马—曲村出土的春秋早期和中期(约公元前8至7世纪)的白口铸铁残块。至迟在公元前6世纪生铁冶炼技术已有了规模发展,较多的生铁制品出现于黄河中游的晋陕豫和长江中下游的吴楚地区。

2、造纸术

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中国已经有了造纸术,东汉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

3、指南车

又称司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装置。它与指南针利用地磁效应不同,它不用磁性。指南车是利用齿轮传动来指明方向的一种简单机械装置。

4、地动仪

地动仪是中国汉朝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传世杰作。地动仪有八个方位,他们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条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5、翻车(龙骨车)

龙骨车,即翻车,汉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机械提水工具,一种木制的水车,带水的木板用木榫连接或环带以戽水,多用人力或畜力转动。最早见于《后汉书·张让传》的记载:汉献帝时,毕岚“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多认为是三国马钧改良。

食铁兽

四川省的《北川县志》把大熊猫称之为“食铁兽”。早在古籍中也有不少这样的记载。汉东方朔(公元前153年至前93年)在《神异经》中说:“南方有兽,名曰啮铁。”晋朝郭璞注释的《尔雅·释兽》中,对大熊猫这样描述:“似熊、小头、痹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明代袁牧的《新齐谐初集》,有更详细的记述:“房县有貘兽,好食铜铁而不伤人,凡民间犁锄刀斧之类,见则涎流,食之如腐。城门上所包铁皮,尽为所啖。”

熊猫最爱吃竹子,但可别以为它是素食主义者,肉食性动物的熊猫,其实猪牛羊肉都吃,而且它还有一种特异功能,就是吃生铁,因此熊猫还得了一个特别的名号叫「食铁兽」。

被称为“国宝”的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宝贵物种。它衣着清淡素雅,情性温顺,惹人喜爱。由于它的外表似熊非熊,似猫非猫,现代俗称之为大熊猫。人们一般都认为,大熊猫是吃竹子长大的,其实它也吃其它食物。1981年8月,一只雌性名叫莉莉的7岁大熊猫,刚来到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饲养场不久。在一次开饭中,它把盛饲料的马口铁盆子咬成碎块,一块一块地吞下肚里。饲养员急得不知所措。铁片吃下去能消化得了吗饲养员忐忑不安。后来,从莉莉的粪便中找到了吃下去的碎铁片,人们才算放了心。

此后,保护区科研人员查阅有关资料发现,大熊猫是有吃铁习惯的。四川省的《北川县志》把大熊猫称之为“食铁兽”。早在古籍中也有不少这样的记载。汉东方朔(公元前153年至前93年)在《神异经》中说:“南方有兽,名曰啮铁。”晋朝郭璞注释的《尔雅·释兽》中,对大熊猫这样描述:“似熊、小头、痹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明代袁牧的《新齐谐初集》,有更详细的记述:“房县有貘兽,好食铜铁而不伤人,凡民间犁锄刀斧之类,见则涎流,食之如腐。城门上所包铁皮,尽为所啖。”

大熊猫在动物分类中属食肉目动物,在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由于环境和食料资源的关系,它选择了食竹为主。在茂密的箭竹林里,生活着一种小肥猪似的竹鼠,专吃地下竹茎,破坏竹林,惹得大熊猫非常生气。它若发现竹鼠洞时,就喘着粗气,用前爪使劲地拍打地面,逼竹鼠出来。如果竹鼠不出来,它就挖洞“抄家”,吓得竹鼠夺路而出,被守在洞口的大熊猫一把抓住,美餐一顿。

每到冬季,大雪封山时,大熊猫也会捡食一些冻死的野生动物尸体,或下河谷走村访舍,捡食村民丢掉的猪骨、羊蹄或牛头,所以有人称它为吃肉的“素和尚”。

大熊猫具有典型食肉动物的消化道:肠道短,没有复胃,缺发达的盲肠。究竟它是如何消化高纤维的竹子呢这一直是个谜。最近才被成都市研究大熊猫的科研人员破解。他们首次在大熊猫胃内发现有大量的纤毛虫。同时检测到大熊猫消化道内含有很高的淀粉酶,但缺乏乳糖酶。在大熊猫粪便中培养、富集到纤维素分解菌和产甲烷菌。这一发现将对大熊猫消化生理学研究有深刻影响。

据介绍,一般在食草动物消化道内才有纤毛虫,它的生物总量占整个消化道微生物总量的50%左右,在植物性食物的消化与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原来食铁、食肉的大熊猫,现今改以食竹为主,其主要原因,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生活环境的缘故。

貘屏赞

白居易的作品 《貘屏赞》(长庆三年,约莫公元八二三年,附录全文如下)

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于南方山谷中。寝其毗辟瘟,图其形辟邪。予旧病头风,每寝息,常以小屏卫其首。适遇画工,偶令写之。按山海经,此兽食铁与铜,不食他物。因有所惑。遂为赞曰:

邈哉其兽,生于南国。其名曰貘,非铁不食。昔在上古,人心忠贞。征伐教令,自天子出。剑戟省用,铜铁羡溢。貘当是时,饱食终日。三代以降,王法不一。铄铁为兵,范铜为佛。佛像日益,兵刃日兹。何山不(音:产)何谷不隳铢铜寸铁,罔有孓遗。悲哉彼貘,无乃馁尔。呜呼!匪貘之悲,惟时之悲!

近来最火红的动物,当属猫熊莫属。中国古代,它的别名又叫「貘」。而文人雅士描绘的颇多(附注:太平御览九百零八卷,兽部二十。有详细资料),但最有趣与特殊的首推白居易的「貘屏赞」。文章的来由如下:白居易本来有头痛的问题,延请画工于屏风上,画了猫熊的图样。为什么呢因为它「寝其毗辟瘟,图其形辟邪」。皮毛保温、而形象辟邪。果然自此以后,头不再因吹风所苦,所以写了这篇「貘屏赞」以滋纪念。

至于内容的大意:猫熊吃铁维生,自古君王有道,兵器不多、铜铁的消耗亦少,猫熊饱食终日,不亦快哉!后来、大量的铜铁被铸成兵器与造成佛像。猫熊就只得挨饿了。白居易于此对这可爱的动物,报以同情。

实则,白居易字里行间存有弦外之音:首先,山海经的有关「食铁」的描绘,未必全然尽信,故有「因有所惑」的字句。此外、对于铜铁的运用亦颇有微词,战祸频仍,兵器日多。人心惶惶,佛像随增。但未有釜底抽薪之计,帝王能爱民如子,不轻启战端,怎会有铜铁不足之虞

C

试题分析:所谓‘恶金’是铁。铁,在未能锻炼成钢以前,不能作为上等兵器的原料使用。结合“美金”、“恶金”二词出现的时代,不难联系到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

我国古代取得的重要科技成就有哪些?

我国古代的重要科技成就包括髹漆、琢玉、养蚕、缫丝、块范法、竹子栽培、茶树栽培、以生铁为本的钢铁冶炼技术、分行栽培(垄作法)、青铜弩...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