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史上有多少种分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5收藏

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史上有多少种分法?,第1张

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史上有多少种分法介绍如下:

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就是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美学的简介

美学属哲学二级学科,目前国内多所学校设立美学专业硕士点,该专业从属于哲学。要学好美学需要扎实的哲学功底与艺术涵养。它既是一门思辨的学科,又是一门感性的学科。美学与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等有着紧密联系。

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尽管在柏拉图之前,毕达哥拉斯等人已经开始讨论美学问题,但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在中国,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老子、孔子、《易传》、庄子的美学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

但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老子提出和阐发的一系列概念,“道”、“气”、“象”、”无“、”虚“、”实“、”虚静“、”玄鉴“等等,对中国古典美学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中国古典美学的元气论,中国古典美学的意象说,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审美心胸的理论,等等,都发源于老子的哲学和美学。

在当代,美学在人文学科当中地位日益凸显,审美体验的意象性特征被认为在应对现代人类文明的危机当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同时,美学在中国近现代历次启蒙运动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审美是不是有一种特殊的感官,西方美学家找了好几个世纪,还是没有找到,但是,似乎也并没有推翻夏夫兹博里的意见。原因何在?因为美学家们都承认审美是一种特殊的感受。这又带出西方美学史上一段至今还没有完的一桩公案: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经验。是不是有种特殊的审美经验,还是它压根儿就没有,也是日常生活经验?

仔细品味这个问题,是很有意思的。拿吃饭来说,它是最为普通的日常生活经验,然而又有“美食”一说。美食也是食,它也在填饱肚子,也在为身体增加营养,就这来说,它就是日常生活经验,然而,它却又分明不同于日常的吃饭。它注重食物的色、香、味,注重食物的文化意蕴,注重餐具、餐厅的格调,注重用餐的环境气氛,难道这能简单地与日常的吃饭等同视之吗?

王夫之是真懂审美的。他认为,对自然之华的审美,除了“心目所及”之外,“文情”还要“赴之”。“文情”的含义很丰富。首先,它是情感,但不只是情感,它有“文”。中国文化中讲的“文”至少可以分出如下因素:1、礼以及与礼密切相关的理;2、志以及与志相关通向实践的意;3、雅以及与雅相关的情;4、真以及真的最高层次道;5、饰以及与饰相关的美。如此说来,文将社会的典章制度、道德规范、审美理想、人格追求、人生境界都囊括在内了。这么多的内容都融化到情感中,成为“文情”参与审美。

这样,“自然之华”不只是绮丽,还“华奕照耀,动人无际矣”。

这种说法,让我想起王阳明的一段故事。“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传习录》下)在心外的花是“自然之华”,是自在之物,它是真的存在;在心内盼花则是“明白”之华,是为我之物,它才是美的存在。自在之物变成为我之物,真的存在变成美的存在,关键在王夫之说的“心目”及之,“文情赴之”。

并不是所有的“自然之华”人都可以“心目”及之,“文情”赴之的。它关系人的心境、态度。人的心境、态度对审美影响很大。即使是通常认为是极美的山水,也不是任何人都能对它引起审美情趣的。那么,审美修养很高的人,该不成问题吧。也不是。有时候,他对极美的山水也不动心,甚至还产生一种特殊的反感。

这就牵涉到审美态度了。近代以来的西方美学一直重视审美经验的研究,而在审美经验的研究中,审美态度是关键。在西方美学看来,对象能不能成为审美对象,关键是主体是不是对对象产生了审美态度。明确提出“审美态度”概念的是德国的叔本华。他认为只有主体对对象产生一种非关利害的静观的态度时,他才进入审美状态,对象也才突然美起来。

叔本华的观点往前可追溯到康德,康德提出审美判断的非利害关系性。审美态度作为流行的观点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各种说法令人眼花了乱。

现在当然没有明确提出审美态度问题,但是认为美的产生,须要人的“心目”“文情”参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出审美态度的问题来了。

所以,是物造情,还是情造物,王夫之持一种看似矛盾实则更为正确的说法。王夫之说:“夫情无所豫而自生,则礼乐不容闭也;文自外起而自成于情,则忠信不足与存也。故哀乐生其歌哭,歌哭生其哀乐。然而有辨矣。哀乐生歌哭,则歌哭止而哀乐有余;歌哭生哀乐,则歌哭已哀乐无据。”(《周易外传》)这里,提出“哀乐生歌哭”与“歌哭生哀乐”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从心理学说,它涉及两种现代心理学派。一种观点认为情绪在先,反应在后,也就是先有哀乐的情绪然后才有哀乐情绪的反应——歌哭。另一种观点认为,情绪是对自身变化的知觉,只有这种知觉产生了,才有情绪。歌哭是行为,直接诉诸人的身体,当人的身体有这种知觉时,它就带动情绪,于是就有了哀乐。这两种心理学的观点是不矛盾的。实际的情况是歌哭与哀乐相生。因哀乐而歌哭,因歌哭而哀乐。

从美学的角度看,它表明了“内情”与“外物”的相互作用。关于这点,王夫之说得很清楚:“故外有其物,内可有其情矣;内有其情,外必有其物矣。”(《诗广传》卷一)情与物相生相成,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中国哲学史上较多的看法是外物生情,如钟嵘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诗品序》)这种说法历来受到赞赏,因为是唯物主义的。这种观点的最大问题是情处于被动的、第二性的地位。其实,情也可以处主动的、第一性的地位。情可以造物。当然,情造的物是心物,即心象,或者说情象,审美就是如此。情象通过物化可以转为实际的物。艺术家的创作就是如此。

  三、“不能作景语,何能作情语”——艺术符号论

情与景的关系是中国古典诗学中的重要问题,王夫之在这方面做了很重要的总结。他强调情与景的统一。他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夕堂永日绪论内编》)这种说法其意义主要在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总结。

当代就是当前的时代,它是我们所处的时代。人们一般将这个时代描述为现代或后现代。但这样一种时代的命名源于西方,并不是来自中国。如果按照西方的标准,中国的历史长期处于前现代社会,现在的现代化是向现代社会的迈进,同时它还面临着后现代的种种高压。这意味着,中国不仅要走向现代,而且要走向后现代。但如果撇开西方的尺度的话,那么中国的当代可以称为后自然时代。它是说,自然不再是中国历史的规定性,天人合一不复是中国人存在的理想,而天地君亲师也不可能是中国社会的结构和序列。这种后自然时代的思想和美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话题。

长期以来,中国当代美学形成了了种种派别。一般认为,主观派、客观派和主客观统一派(尤其是实践派)形成了当代中国美学的主流。主观派认为美在意识;客观派认为美在物质;主客观统一派认为要在人的活动当中尤其是物质生产实践中来寻找美的根源。实践派美学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当代美学的主流话语。但不久就出现了它的对立面:后实践派。后实践派指责实践轻视了人的生命,但后实践也在许多方面受到了批评,这包括其思想和方法。

对于我们来说,应该超出各种狭隘的学派之分,对于思想和美学进行无原则的批判。无原则批判一方面意味着无立场,它要求抛弃批判者的各种先见、偏见以及观点;另一方面意味着无根据,它强调分离所批判的论题自身的各种已被设立的基础、本原和目的等。无原则的批判不仅是否定性的,而且是肯定的性的。它通过去蔽而显示。这就是说,让思想的论题在批判中如同道路一样敞开出来。

在此我们有必要深思批判的本性。批判不是日常语义的否定、反对甚至消灭等,也不是一般所理解的分析或者解析,而是对于边界的分辨和划分。边界是一个事物和另一事物的分界线,因此边界是一个事物的起点和终点。所谓的批判就是对于边界的规定。它是区分、选择和决定。事实上,事物只是在批判中才与它物相分离而形成自身。在这样的意义上,事物并不先于批判,事物就在批判之中,在此它表明自己的存在和非存在。

对于当代美学来说,无原则的批判包括了多重任务,即语言批判、思想批判和现实批判。

首先是语言分析,即对美学的一些基 本语词进行界定和解释。美学是哲学的一部分。哲学的所在之处是语言的领域,无论是批判自身还是批判的对象都是语言的战争。因此美学分析首先的任务就是给语言的划界,指明它到底说出了什么?即语词是否是有意义的,以及有何种意义?

其次,在语言基础上,美学分析要进行思想分析,即对中西美学历史的基本观点进行批判。思想的现实表现为已思想的,它是各种学说、体系和主义等等,同时它也呈现为日常的各种想法和说法。对于美学思想的分析在于揭示其建筑学结构,检查其基础是否牢靠,其结构是否矛盾。

最后,通过语言和思想的分析,美学分析必须进入现实分析。美学的现实分析才是美学自身的真正完成和实现。现实作为人的生活世界、作为社会的存在整体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不同方面的发展。美学的现实批判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出现实的真相,分析其问题,并提出可能的道路。对于中国当代哲学和美学来说,什么是这一时代最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处于二十一世纪的开端,我们进入了全球化的浪潮,我们遭遇到了中西思想和文化的撞击,我们面对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但究其根本,大致有三:其一,虚无主义,它否认一切存在的根据;其二,技术主义,它将人与万物技术化;其三,享乐主义,它超过了欲望实现的正当边界。当代中国美学的建设必须回答虚无主义、技术主义和享乐主义的问题。

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史上有多少种分法?

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史上有多少种分法介绍如下: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