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版教材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2收藏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版教材,第1张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李星苇,韩阳瑞主编)全书共有七章、加附录共八部分。

内容包括:建筑市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制度概述,建设工程招标,建设工程投标,建设工程合同概述,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国际工程合同条件;附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试题等资料。

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是结合建设工程招标、建设工程投标、合同法、施工合同、施工索赔与反索赔等领域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本书立足以建设工程执业资格能力的培养,基于建筑市场中招标投标活动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综合应用为载体构建课程体系;坚持以工学结合、理论与案例相互对应为原则,在内容和选材方面体现学以致用,保持其系统性以及实用性。全面贯彻新技术、新规范,力求内容精炼、便于理解掌握。本书内容丰富且生动具体,特别适合土建类专业学生学习、从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学习。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建筑市场

第二节 工程项目的基本建设程序

第三节 有关建设工程的法律法规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概述

第一节 招投标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工程项目招标范围和分类

第三节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一般程序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建设工程招标

第一节 建设工程招标文件的编制与审定

第二节 建设工程招标标底的编制

第三节 工程投标文件评审及定标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建设工程投标

第一节 投标文件的组成

第二节…施工组织设计

第三节 工程施工投标报价

第四节 报价的策略与技巧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建设工程合同概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第三节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质量条款

第四节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经济条款

第五节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进度条款

第六节 与工程相关的其他合同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 0201 )

第一节 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概述

第二节 合同管理的任务和主要工作

第三节 工程承包企业合同管理

第四节 项目层次的合同管理

第五节 合同变更管理

第六节 施工索赔及其管理

第七节 工程承包合同的争议管理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国际工程合同条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国际工程通用的合同条件

复习思考题

附录ISBN:9787302398790  定价:32元  印次:1-1  装帧:平装  印刷日期:2015-5-20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根据我国建筑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以及“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规划教材”的编写要求,本书立足于建筑及工程管理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内容力求紧跟建设工程发展形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国家有关部门最新颁布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及合同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全面反映了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及合同管理的理论、法律知识和操作方法。

全书通过招投标实例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对建设工程领域中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的相关知识、理论等作了诠释和分析,以求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包括工程技术、经济、工程造价、法律和管理等领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经济活动。本书分为工程招投标概述,建设工程招标,建设工程投标,建设工程开标、评标与定标,国际工程招投标,建设工程合同,建设工程施工索赔等7章。力求全面贯彻“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规划教材”的编写原则和要求,以适应建筑及工程管理应用型专业教育的要求,使学生能掌握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的相关知识,具有从事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和合同管理的能力。

本书主要作为房地产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建筑经济专业、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用书,旨在使欲投身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企业、招标代理机构、工程造价和监理等咨询机构的学生和社会在职人员学习和参考。

本书由成都大学杨平担任主编并负责大纲拟定和全书统稿,沈阳大学张莉莉任副主编,成都大学刘棋等参编。编写分工如下: 第1、3章由张莉莉执笔,第2、4、6章由杨平执笔,第5、7章由刘棋执笔。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进行了系统的资料检索,参考了国家有关部门最新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参考和引用了书后所列参考文献中的部分内容,在此表示深切谢意。

限于编者水平,书中必定有错误和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编者2015年3月 第1章工程招投标概述

11建筑市场

111建筑市场的概念

112建筑市场的主体

113建筑市场的客体

114建筑市场管理体制

115建筑市场的资质管理

116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有形建筑市场)

12建设工程承发包

121工程承发包的概念

122工程承发包的内容

123工程承发包方式

13建设工程招投标

131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132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基本原则

14工程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

141工程招投标相关国家法律

142工程招投标相关行政法规

143工程招投标相关部委规章

习题

第2章建设工程招标

21建设工程招标概述

211建设工程招标的概念

212建设工程招标的范围

213建设工程招标条件

22建设工程招标的程序

221设立招标组织或者委托招标代理人

222办理招标备案手续,申报招标的有关文件

223发布招标公告或者发出投标邀请书

224资格预审

225分发招标文件和有关资料,收取投标保证金

226组织投标人踏勘现场,对招标文件进行答疑

227召开开标会议

228组建评标组织进行评标

229择优定标,发出中标通知书

2210签订合同

23建设工程招标文件的编制

231招标文件的组成

232编写建设工程招标文件的注意事项

233建设工程招标标底的编制和招标控制价

24政府采购招标

241采购招标的概念和特点

242政府采购的对象

243政府采购的模式

244政府采购的方式

245政府采购程序

25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文件的编制实例

习题

第3章建设工程投标

31建设工程投标人

311建设工程投标人应具备的条件

312建设工程投标人的投标资质

313建设工程投标人的权利和义务

32建设工程投标的一般程序

321投标的前期工作

322参加资格预审

323购买和分析招标文件

324收集资料、准备投标

325编制投标文件

326提交投标文件

327参加开标会

328中标和授标

33建设工程投标决策

331投标决策的含义及内容

332决策阶段的划分

333影响投标决策的因素

34建设工程投标策略和技巧

341建设工程投标策略

342开标前的投标技巧

343开标后的投标技巧分析

35建设工程投标报价

351概述

352投标报价的编制方法

353工程量清单报价的编制

36工程施工投标文件

361投标文件的组成

362投标文件的编制

363投标文件的格式及文件实例

习题

第4章建设工程开标、评标与定标

41建设工程开标

411开标概述

412开标程序

413程序性废标的确认

414开标注意事项

42建设工程评标、定标

421评标、定标评审

422评标原则

423评标组织

424评标程序

425评标内容

426有关废标的法律规定

427评标方法

428中标通知书

429签订合同

4210招标失败的处理

4211评标、定标的期限规定

4212评标报告的撰写和提交

习题

第5章国际工程招投标

51国际工程招投标的含义与特征

511国际工程招投标的含义

512国际工程招投标的特征

52国际工程招标方式

521国际竞争性招标

522国际有限招标

523两阶段招标

524议标

53世界不同地区的工程项目招标习惯方式

531世界银行推行的做法

532英联邦地区的做法

54国际工程招标程序及招标文件

541国际工程招标程序(世界银行)

542国际工程项目招标文件

55国际工程项目投标报价

551研究分析招标文件

552确定担保单位和开具银行保函

553投标书的编制

554国际工程常用报价技巧

555我国对外投标报价的具体做法简介

习题

第6章建设工程合同

61合同与合同法

611合同概述

612合同法

613合同法律关系

614合同的形式及主要条款

62建设工程合同概述

621建设工程合同的概念及特征

622建设工程合同的类型

623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基本原则

624建设工程合同体系

63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63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概述

632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633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内容

64建设工程其他相关合同

641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

642建设工程监理合同

643建设工程物资采购合同

65FIDIC施工合同条件

651FIDIC合同条件概述

652FIDIC施工合同条件

习题

第7章建设工程施工索赔

71索赔的基本理论

72索赔的分类

721按索赔目标分类

722按索赔的依据分类

723按索赔处理方式分类

724按索赔当事人分类

725按索赔事件的性质分类

73索赔的证据及程序

731索赔的证据

732索赔的程序

74费用索赔

741费用索赔的基本概念

742费用索赔值的计算

743不允许索赔的费用

75工期索赔

751工期索赔的原因

752工期拖延的分类及处理措施

76索赔管理

761索赔管理的特点和原则

762承包人在施工索赔中应注意的问题

77反索赔

771反索赔的基本概念

772反索赔的种类和具体内容

773反索赔的主要步骤

774反索赔报告的注意事项

习题

参考文献

1《曾国藩》唐浩明 著

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通俗,可读性强,艺术地再现了曾国藩平凡且辉煌的一生。本书既写曾国藩的文韬武略,也写他的待人处民与生活态度;既写他的困厄与成功,也写他的得宠与失宠。曾国藩制胜的兵法、治军行政的方针,他独特的人生观、处世哲学,他的文化素养和人格品位等等,都在作品中得以表现。

2《冰鉴》曾国藩 著

《冰鉴》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它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本书其实就是一本他个人对“面相学”的体会和研究报告。 

3《挺经》曾国藩 著

《挺经》讲的是如何做事,做人,不像现在的那些励志书籍讲的明明白白,书中给的故事和道理都需要自己的思考,自己领悟。 

由于曾国藩没能完成他的这部《挺经》就告别了人世。该书的部分内容、篇章散见在《曾国藩杂著》及其弟子、幕僚的著述中。现在读者手中的《挺经》,是经资深研究员吴樵子历时数载,从《经史百家杂钞》、《湘乡曾氏文献》、《曾国藩年谱》、《曾国藩全集》,以及曾国藩的僚属、弟子的文集、笔记等一百二十余种典籍中辑佚、整理出来的。

全书按李鸿章口述的“挺经十八法”,共分十八卷,每卷分上、中、下三篇。每篇以经为纲,以事为纬,包括经文、经文注译、事典、点评四个部分,事典是从“事”的角度对经文的阐释,绝大多数是曾国藩的所作所为;点评也从经文出发,对经文中出现的以及历史上相类的人物、事件的总结、概括和评析。

4《曾国藩家书》曾国藩 著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为官鼎盛时期写给家里人的信的辑录,从中可看出曾国藩功高而不震主的秘密。 

《曾国藩家书》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自1879年初刊以来,广为流传,是研究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的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

曾国藩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其诗歌教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5《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清] 曾国藩 原著,唐浩明 评点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介绍了曾国藩的家世、学养和人脉关系。举凡曾氏大家庭、小家庭的每位成员,与曾氏有较密切交往的亲戚朋友,《评点》中都将眉目清晰的予以介绍。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视角来考察曾氏的思想,分析曾氏有哪些方面对今人仍有启益价值和借鉴价值,是《评点》作者用力最多的部分。比如作者将会细致地分析曾氏有关求缺的思想、惜福的思想、不留钱财给子孙的思想等等。

探索曾氏的内心世界,发表作者的读史领悟,是《评点》的最大特色。比如推动曾氏将湘军做大做强的第一动力究竟是什么?又如曾氏官越大、权越重、心里越恐惧、行动越谨慎。他为什么会这样?作者在评点曾氏为母亲办丧事时,提出了“孝道平衡了“三从四德”’的观点;在评点曾氏教子时,提出聪明并不是人的重要美质等等。

6《曾文正公嘉言钞》[清] 曾国藩 著,梁启超 辑 

曾国藩作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自近代以来,就是中国青年争相学习的楷模。梁启超先生一生对曾文正公推崇备至,对其遗著更是“一日三复”,曾文正公的文集非常之多,不适合一般人阅读,梁启超先生对他认为的精华部分做了摘录,非常方便阅读,白话文翻译也挺不错,此书适合经常翻阅。 

7《经史百家杂钞》[清] 曾国藩 著

《经史百家杂钞(上下)》是曾国藩编纂的一部古文精华集。共二十六卷。《经史百家杂钞(上下)》一书,是从清末到民国,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继姚鼐《古文辞类纂》之后的又一部有名的古文选读本。全书共分论着、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十一类。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共51个)

国家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山西省图书馆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省大连图书馆

黑龙江省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

江苏省苏州图书馆

江苏省常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青岛市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

湖北省图书馆

湖北省武汉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

云南省图书馆

贵州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复旦大学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苏州大学图书馆

中山大学图书馆

河南大学图书馆

故宫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图书馆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贵州省荔波县档案馆 (共62个)

中国民族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图书资料馆

南开大学图书馆

河北大学图书馆

山西省祁县图书馆

吉林省图书馆

吉林省长春图书馆

吉林省吉林市图书馆

吉林大学图书馆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图书馆

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信息中心

江苏省无锡市图书馆

江苏省南通市图书馆

江苏省镇江市图书馆

江苏省吴江市图书馆

扬州大学图书馆

浙江省杭州市图书馆

浙江省温州市图书馆

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

浙江省绍兴图书馆

浙江大学图书馆

浙江省瑞安市文物馆(玉海楼)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厦门大学图书馆

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省萍乡市图书馆

山东省济南市图书馆

山东省烟台图书馆

山东大学图书馆

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山东省博物馆

山东省青岛市博物馆

山东省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孔府文物档案馆

河南省新乡市图书馆

郑州大学图书馆

武汉大学图书馆

湖北大学图书馆

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暨南大学图书馆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重庆市北碚图书馆

西南大学图书馆

四川省成都图书馆

四川省泸州市图书馆

四川省南充市图书馆

四川大学图书馆

四川省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

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兰州大学图书馆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图书馆(藏经楼)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共38 个)

石家庄市图书馆

安徽中医学院图书馆

黑龙江大学图书馆

徐州市图书馆

天水市图书馆

太原市图书馆

泰安市博物馆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河北省保定市图书馆

辽宁大学图书馆

山西大学图书馆

浙江省博物馆

郑州市图书馆

桂林图书馆

赣州市图书馆

柳州市图书馆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

浠水县博物馆

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

西安博物院

淄博市图书馆

安徽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常州市图书馆

南京市博物馆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西北大学图书馆

徐州师范大学图书馆

苏州博物馆

沈阳市图书馆

金陵图书馆

宁夏图书馆

河北省图书馆

扬州市图书馆

西泠印社

文登市图书馆

文修语——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方向一览

--------------------------------------------------------------------------------

求学·考研

中国语言文学即我们一般所说的“中文”。这个学科看似很普通,与我们工作、生活的关系也很密切,但由于它下属的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非常多,每个高校的专业、方向设置又很不一样,所以往往令很多研友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正因为如此,在报考之前,理清头绪、把握好中文这个一级学科下属的专业设置、分布情况显得十分重要。

中国语言文学,顾名思义,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按照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划分,它主要包括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个二级学科,每个二级学科下面,又分若干个研究方向。当然,具体到每个学校,这8个二级学科不一定都会设置硕士点;研究方向的划分,不同院系也是根据自身的科研条件和师资力量来确立,可以说是“各自为政”。这些“面目相似”的学科到底有什么特点和区别,下面一一介绍。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专业简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以中国境内语言为研究重点,分析、归纳人类语言的发生学关系和内在规律。该学科可分为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两大块,理论语言学倾向于理论研究,探讨特定语言的语音、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的共时结构和历史演变规律;应用语言学泛指语言学理论或方法运用在其他领域及学科而产生的应用性交叉学科,如语料库语言学、法律语言学、教学语言学等,实用性更强。对外汉语在某些高校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方言学、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测试、文化语言学、语音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所学课程:汉语语言学史、语言学概论、语言变异研究、语言与文化、中国语言学史、语言统计学、汉语方言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实验语音学、语法专题研究、修辞专题研究、语体学研究、文字音韵训诂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参考书目:《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语言学概论》高名凯、石安石,中华书局;《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就业前景:多在高校、科研单位、对外汉语培训机构、新闻出版机构以及中学、国家机关从事教学、研究、培训等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广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

报考热度:★★★★

现在对外汉语教学人才缺口上百万,仍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各院校相继开设了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同时增加了对外汉语方向,报考热度由此可见一斑。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报考人数达到891人,创历年新高,录取比例一般低于10%。

汉语言文字学

专业简介:汉语言文字学为语言类的传统学科,分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个大方向。它包括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以及现代汉字学、汉语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修辞学等一系列学科,主要研究从上古到现代的汉语的口语系统与文字系统的演变规律、结构特征和现实状况。现代汉语侧重于研究现代普通话和方言,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联系紧密;古代汉语侧重研究古文字(甲骨文、金文、隶书等)、古音韵、训诂、词汇等,与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和古代文学关系密切。

研究方向:汉语方言、汉语史、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音韵文字训诂、中古汉语词汇语法、汉语语音学、汉语发展史、汉字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等。

所学课程:古代汉语语法学、汉语语音史、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汉语修辞学、语言学理论、现代汉语语法学、中国语言学史、汉语史料学、方言专题研究、词汇学专题研究等。

参考书目:《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郭锡良,商务印书馆;《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商务印书馆;《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一般就职于高等院校、国家文化出版部门、中学、对外汉语培训机构等。

推荐院校: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

报考热度:★★★

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基础学科,其专业性质突出,名校名师众多,就业和深造的出路较好,研究生毕业进高校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历年来报考人数也十分稳定。

文艺学

专业简介:文艺学也叫文学学,是研究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给文学实践以指导的学科。文艺学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现象以及文学史等,当今的研究者还将视角转向了新兴的、颇具活力的文化研究方面。该专业与哲学联系紧密,理论性、思辨性较强。

研究方向:文学理论、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文化与诗学、西方文论、中西比较诗学、中国古典诗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所学课程:文艺学的方法与体系、西方古典美学、西方现当代美学、中国古代美学史专题研究、文艺心理学、文艺学方法论、马列文论文艺思潮研究、形式美学、西方文学与文化理论、中国诗学研究、当代人类学美学、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等。

参考书目:《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西方美学史(上、下)》朱光潜,人民文学出版社;《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伍蠡甫、胡经之,北京大学出版社;《美学》朱立元,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上海人民出版社。

就业前景:多进入文化机构、新闻媒体单位,从事文学评论、编辑、宣传策划等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

报考热度:★★

文艺学专业由于理论性非常强,学科内容抽象,所以在文学类专业中报考热度一般。选择此专业的考生,大多是出于兴趣和爱好,因此报考人数虽然不多,却是精英云集。同时,由于各院校招生人数较少,录取比例通常在15%左右。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专业简介:中国古典文献学以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很“年轻”,仅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这个专业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典籍的研究与整理,如文学作品总集、历代作家别集的校点、笺注、辑佚、编著,作家、作品基本史料的整理研究,撰写作家传记、文学活动编年、作品系年以及写作本事、流派演变的记述与考证等。

研究方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文献、唐宋文学文献、元明清文学文献等。

所学课程:古籍校释学、古籍版本学、古籍整理实践、古代专书研究、中国目录学史、古典文献形态学、古籍考证学、古籍辨伪学、古籍辑佚学、古籍编纂学、古籍检索学等。

参考书目:《中国古文献学》孙钦善,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人民出版社;《文献学》王欣夫,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文献学概要》杜泽逊,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可以进入大学、科研机构、出版社、图书馆、文化产业等相关部门从事古典文献研究及教学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

报考热度:★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性强,研究内容较为冷僻,就业受到一定的限制。且一直以来招生人数不多,报考者大多是对这方面感兴趣的考生,其硕士点大多设在研究所,因此每年的报考人数相对较少。

中国古代文学

专业简介: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专业以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学体裁的演变、历代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现象、典籍、文论、各个时期文学承前启后的关系等为研究对象,因而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古文功底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熟悉某一段历史阶段的文学发展情况。

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魏晋隋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及近代文学、分体文学史、古代文论等。

所学课程:校雠学、诗经研究、楚辞研究、史记研究、杜诗研究、先秦两汉文学史、六朝诗歌流变、唐代文学研究、宋代文学研究、元明清小说史、近代文学研究、近代学者治学方法、中国戏剧史、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参考书目:《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罗宗强、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就业前景:近年来兴起的“国学热”使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重新焕发活力,此专业招生人数较多,毕业生多从事教学、文化宣传、学术科研、新闻出版采编等方面的工作。

推荐院校: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

报考热度:★★★★

很多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认为,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兴趣,而不是它的实用价值。事实上,从近几年的形势来看,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似乎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取向。这使原本热度稳定的古代文学专业越来越火,2007年北京大学的录取比例高达3∶100。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专业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注重学理研究与现实问题的紧密结合。它主要是对20世纪以来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思潮予以重审,对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思潮流变、文学群体、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文学与乡土文化、启蒙文化、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以开阔的视野,结合新兴的研究方法,将传统的文学研究置于不断加剧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来思考,以此来认识和回应当代社会巨变所带来的新的文学、文化问题。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儿童文学、戏剧影视文学、科幻文学、民间文学、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乡土文化等。

所学课程: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中国现代作家论、中国现代文学论争、现代台港文学史、现当代文学思潮史、文学经典导读、当代文学通论、当代各体文学专题等。

参考书目:《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新中国文学史略》刘锡庆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就业前景:一般就职于企业、高等院校、文化单位、新闻出版机构。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河南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

报考热度:★★★★

由于现当代文学招生人数多,时代感强,知识涵盖时间段较短,便于入门和复习,成为众多跨考生的首选。加之本专业继续深造的空间广阔,该专业的报考人数一直居高不下,近两年的情况尤为突出,2007年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比例分别为6%、9%和7%,其热门程度由此可见。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专业简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一门复合型的学科。其研究立足于吸收传统世界文学研究的成果,打破固有的学科界限,把世界文学、欧美文学纳入全球整体格局中,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该专业要求考生具有较为扎实的中外文学功底和开阔的文化视野,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能够熟练阅读外文文献。

研究方向:中外文学关系、比较文学与文论、世界华人文学研究、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比较文学理论、西方文学与中西比较文学、东方文学与东方比较文学、比较诗学、欧美文学、国外中国学等。

所学课程: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导论、西方文艺理论专题研究、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西方文学专题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中西比较诗学、中日文学研究、比较美学、比较文艺学、英美文学原著、中西美学比较研究、中外现代文学、西方现代文学等。

参考书目:《比较文学概论》陈敦、刘象愚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史(欧美卷)》朱维之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东方文学史通论》王向远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就业前景:主要就职于高校、科研单位、新闻出版行业、涉外企业等。

推荐院校: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

报考热度:★★★

这个专业的优势体现在它的开阔度和开放性上,但对外语的要求很高。外国语言系也有类似的专业,更适合对外国文学研究本身有兴趣的报考者,其报考热度一直稳定适中。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专业简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相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系统知识,能在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和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翻译、文学创作、新闻等工作的专门人才。该专业主要学习有关民族的语言、文献,了解相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情况,并接受从事专业工作所需业务能力的训练。该专业地域性较强,仅有少数高校开设。

研究方向: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少数民族文献研究、中国历代民族政策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关系史、中国少数民族族别史、藏族语言文学研究、维吾尔语研究与应用、文献翻译研究等。

所学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有关民族语言史、有关民族文学史、有关民族现代语言、汉语—民族语语法对比、有关民族历史等。

就业前景:主要就职于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

推荐院校: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科院、南开大学、四川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贵州民族学院、云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

报考热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特色鲜明,兼具语言与文学两方面的专业性质。开设院校少且多在西部地区,由于语言的限制,报考者大多为本地或本民族考生。其学术研究专业性强,招生人数非常有限,因此其报考人数也相对较少。

说明:本文所说的“研究方向”、“所学课程”和“参考书目”并非特指某一所高校,而是综合了多所名校的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以及参考书目方面的情况。考生在选择报考时,需要在相关高校的网站上查询是否有该专业方向的设置以及准确的参考书目。

1.《甲骨文和纳西东巴文比较研究》,国家教委“八五”人文社科项目,1993-1995年。

2.《纳西东巴文研究》,国家教委“九五”人文社科项目,1997-1999年。

3.《先秦汉语词汇研究》(与蒋宗福教授共同主持),国家教委“八五”人文社科项目,1993-1995年。

4.《甲骨文语法研究》,重庆市“九五”社科项目,1999-2001年。

5.《纳西东巴文应用性文献研究》,教育部“十五”人文社科项目,2001-2004年。

6.《孟子词典》(主编),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2001-2002年。

7.《明史全译》(与毛远明教授共同主持),332卷,为许嘉璐先生主持的《二十四史全译》的一种,2001-2002年。

8.礼类儒典编纂与研究(与毛远明教授共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儒藏编纂与研究》子项目,2004-2006年。

9.《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语言文字研究》,重庆市“十一五”社科重点项目,2006-2008年。

10、《俄亚、白地东巴文调查研究》,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7-2009年。

1专书

1、《纳西东巴文研究丛稿》,巴蜀书社,2003年。

2、《甲金语言文字研究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

3、《论语词典》,副主编,西南师大出版社,1993年。

4、《尚书正义》(点校,独立),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年。

5、《谷梁传注疏》(点校,合作),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年。

6、《礼记正义》(点校,合作),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年。

7、《明史全译》(主编,合作),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

2主要论文

甲骨文、金文研究

1、《“全汉字”甲骨文字族浅论》,《西南师大学报》1992年古籍整理与研究专刊。

2、《关于甲骨文语料库的几个问题》,1993年《海峡两岸中国古籍整理研究现代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3、《两周金文韵文和先秦“楚音”》,《西南师大学报》1993年2期。

4、《甲金语法札记三则》,《古汉语研究》1995年2期。

5、《甲骨文“我”有单数说》,《古汉语研究》1996年2期。

6、《甲骨语言的性质及其在汉语史研究中的价值》,杭州大学《古典文献与文化论丛》第二辑,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

7、《甲骨文动词和介词的为动用法》,四川大学《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二辑,巴蜀书社,2000年。

8、《甲骨文语序问题札记二则》,《古汉语研究》2000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2期转载。

9、《甲骨文单个祭祀动词句的转换和衍生》,《语言研究》2002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9期转载。

10、《甲骨文“在”字介词用法例证》,《古汉语研究》2002年4期。

11、《甲骨文的词头“有”》,四川大学《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五辑,巴蜀书社,2002年。

12《甲骨文介词“于”用法补议》,收入《甲金语言文字研究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

13、《甲骨文动词和介词的为动用法和祭祀对象的认定》,收入《甲金语言文字研究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又收入《纪念殷墟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14、《甲骨文双宾语句研究》,收入《甲金语言文字研究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

15、《甲骨文存现句述要》,收入《甲金语言文字研究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

16、《卜辞词语补释》,收入《甲金语言文字研究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

17、《甲骨文和商代金文比较研究示例》,收入《甲金语言文字研究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

18、《甲骨文和〈尚书商书〉比较研究示例》,收入《甲金语言文字研究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

19、《甲骨文的“至于” 》,《中国语言学报》第十一期,商务印书馆,2003年。

20、《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的语料价值》,收入《花园庄东地甲骨论丛》,台湾圣环图书有限股份公司,2006年7月。

21、《语法研究与卜辞训释》,《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4期。

22、《甲骨文“暨”有连词说》,2004年安阳中国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23、《〈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的“疾”字》,中国文字学会第三届年会论文,河北大学,2005年7月。

纳西东巴文研究

1、《〈纳西东巴字和甲骨文比较研究〉质疑》,《云南民院学报》1988年3期,又收入《东巴文化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

2、《纳西东巴文的异读和纳汉文字的比较研究》,《云南民院学报》1990年1期。

3、《甲骨文、纳西东巴文的合文和形声字的起源》,《中央民院学报》1990年1期。

4、《东巴形声字的类别和性质》,《中央民院学报》1992年4期。

5、《汉古文字、纳西东巴字注音式形声字比较研究》,《西南师大学报》1993年学术丛刊。

6、《纳西东巴字、汉古文字中的“转意字”和殷商古音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4年4期。

7、《纳西东巴古籍整理与研究刍议》,收入《传统文化与古籍整理研究》,西南师大出版社,1994年。

8、《纳西东巴形声字、假借字音近度研究》,《语言研究》1994年增刊。

9、《纳西东巴形声字研究纲要》,《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七十辑,1995年。

10、《纳西东巴字多音节形声字音近度研究》,《语言研究》1998年增刊。

11、《纳西东巴字字和字组的划分及字数的统计》,收入《语苑撷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

12、《〈纳西东巴象形文字辞典说略〉补正》,《辞书研究》1999年4期。

13、《纳西东巴字单音节形声字研究》,收入《语言文史论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14、《乾隆〈丽江府志略方言〉记略》,收入《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讨论会 汉语音韵学第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

15、《纳西东巴文应用性文献的考察》,《中国语言学报》第十期(2001年),又收入《玉振金声探东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16、《纳西东巴字多音节形声字研究》,《语言学论丛》第25辑,商务印书馆,2002年。

17、《一封最新的东巴文书信》,收入《纪念王力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2年。

18、《纳西东巴文本有其字假借原因初探》,《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1期,又收入《文字学论丛》第二辑,崇文书局,2004年。

19、《从纳西东巴文看甲骨文研究》,收入《甲金语言文字研究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

20、《东巴文化研究断想》,收入《纳西东巴文研究丛稿》,巴蜀书社,2003年。

21、《纳西东巴文象形字研究》,收入《纳西东巴文研究丛稿》,巴蜀书社,2003年。

22、《纳汉文化交流和纳西东巴字的历史层次》,收入《纳西东巴文研究丛稿》,巴蜀书社,2003年。

23、《〈纳西象形文字谱常用词汇〉订补》,收入《纳西东巴文研究丛稿》,巴蜀书社,2003年。

24、《〈纳西东巴象形文字字典说略〉补正》,收入《纳西东巴文研究丛稿》,巴蜀书社,2003年。

25、《纳西东巴经〈延寿经〉释文示例》,收入《纳西东巴文研究丛稿》,巴蜀书社,2003年。

26、《杨著〈摩些文多巴字及哥巴字汉译字典〉述略》,《丽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期。又收入《丽江第二届国际东巴艺术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年。

27、《东巴文〈祭天古歌〉译释》,收入《庆祝刘又辛教授80诞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南师大出版社,2005年。

28、《〈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纪年经典述要》,收入《中国古文献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文出版社,2005年。

29、《关于哥巴文字源考证的几点看法》,《中国文字研究》第六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

30、《丽江黄山乡纳西语汉字祭文译释》,《音韵论集》,中华书局,2006年6月。

31、《丽江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贺词二则译释》,《文字学论丛》第三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7月。

32、《和才东巴文题词译释》,《中国文字研究》第七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

33、《〈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中的年号纪年经典》,《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5期。

34、《东巴文卖拉舍地契约译释》,《中国文字学报》第一辑,商务印书馆,2006年12月。

35、《纳西东巴文地契研究述要》,收入《一生有光周有光先生百年寿辰纪念文集》,语文出版社,2006年。

36、《东巴文研究材料问题建言三则》,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第二次中青年语言学者论坛论文,2004年5月。收入会议文集,待刊。

37、《纳西东巴文六书概说》,陆宗达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暨中国语言文字学学术研讨会论文,2005年9月。收入北师大《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三辑,待刊。

38、《〈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中的花甲纪年经典》,收入《庆祝唐作藩教授80寿辰论文集》,待刊。

39、《东巴生年校订四则》,重庆市语言学会第五届年会论文,2005年12月。收入丽江师专民族研究所论文集,待刊。

40、《〈木氏宦谱〉纳汉对音中的明代丽江汉语方音》,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九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6年8月南京大学。收入会议文集,待刊。

41、《纳西东巴文疑难字词考释举例》,中国语言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2006年8月,河北师范大学。收入《中国语言学报》第13期,待刊。

42、《白地阿明灵洞东巴文题词译释》,收入《庆祝刘叔新教授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待刊。

43、《东巴文白地买山契约译释》,中国语言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暨第2届国际中国语文学术研讨会论文,2004年6月,宁夏大学。

44、《丽江东巴文残砖契重考》,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2004年10月,中央民族大学。

45、《纳西东巴文生肖纪日中的khv55》,第38届国际汉藏语学术研讨会论文,2005年10月,厦门大学。

46、《纳西东巴文形近字、同形字释例》,第三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6年8月,河南大学。

47、《水书和纳西东巴文、汉古文字的初步比较》,水书文化研究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7年1月,都匀。

48、《纳西汝卡东巴文信件译释》,中国文字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2007年8月,陕西师大。

音韵、方言及其他

1、《初唐四杰诗韵》(合作),《语言学论丛》第九辑,商务印书馆,1982年。

2、《重庆话的附缀形容词》,《语言学论丛》第九辑,商务印书馆,1982年。

3、《〈说文解字〉的复音词》(合作),《西南师大学报》1987年1期。

4、《重庆话名词的重叠构词法》,《语言学论丛》第十五辑,商务印书馆,1988年。

5、《重庆话非名词词类的重叠形式》,《西南师大学报》1990年3期。

6、《重庆方言的“倒”和“起” 》,《方言》1990年3期。

7、《“新说文解字”识字教学法质疑》,《西南师大学报》1993年增刊。

8、《文字起源二源说质疑》,《达县师专学报》1994年1期。

9、《〈老子〉用韵研究》,《西南师大学报》1995年1期。

10、《中华版阮刻〈尚书正义〉音切勘误》,《语言研究》1996年增刊。

11、《〈蜀语〉今踪》,收入《李实学术研讨会文集》,语文出版社,1996年。

12、《〈尚书正义〉点校札记》,《西南师大学报》2002年4期。

13、《“亡其”小议》,云南大学《思想战线》2003年6期。

14、《南江方言词语选释》,第二届官话方言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2000年11月,重庆。

15、《敦煌〈尚书〉残卷中的副词“亡”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2002年8月,新疆师大。

16、《说“立成” 〈明史〉词语札记一则》,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2004年10月,广西师大。

国家民委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之一,为正部级单位,归口中央统战部领导。

国家民委的主要职能为:

1、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组织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有关民族工作的政策建议。 

2、负责协调推动有关部门履行民族工作相关职责,促进民族政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有关领域的实施、衔接,对政府系统民族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3、起草民族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负责督促检查落实情况,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联系民族自治地方,协调、指导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贯彻落实。

4、研究提出协调民族关系的工作建议,协调处理民族关系中的重大事项,参与协调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维护国家统一。

5、负责拟订少数民族事业等专项规划,监督检查规划实施情况,参与拟订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相关领域的发展规划,促进建立和完善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综合评价监测体系,推进实施民族事务服务体系和民族事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6、研究分析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特殊政策建议,协调或配合有关部门处理相关事宜,参与协调民族地区科技发展、对口支援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有关工作。 

7、负责组织指导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承办国务院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组织协调民族自治地方重大庆典活动。

8、管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指导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翻译、出版和民族古籍的搜集、整理、出版工作。

9、负责组织协调民族工作领域有关对外和对港澳台的交流与合作,参与涉及民族事务的对外宣传工作。

10、参与拟订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联系少数民族干部,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教育和使用工作。

11、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国家民委的下设机构为:

一、机构设置

1、办公厅

2、政策法规司

3、监督检查司

4、经济发展司

5、文化宣传司

6、教育科技司

7、国际交流司(港澳台办)

8、财务司

9、人事司

10、机关党委

11、离退休干部局

12、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

13、舆情中心

14、古籍整理研究室

15、机关服务局

二、直属高校

1、中央民族大学

2、中南民族大学

3、西南民族大学

4、西北民族大学

5、北方民族大学

6、大连民族大学

三、直属事业单位

1、中央民族干部学院

2、中央民族歌舞团

3、民族出版社

4、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局)

5、民族文化宫

6、民族团结杂志社

7、民族画报社

8、中国民族博物馆

9、中国民族报社

扩展资料: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中央部委之一。1949年10月22日,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成立,简称中央民委。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

1970年6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被撤销。1978年,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决定恢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简称国家民委,此后一直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归口中央统战部领导。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仍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2018年7月29日,根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经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机构定性调整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为正部级,归口中央统战部领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国家民委官网—民委介绍

出版社名称 出版社地址 出版社电话

《求是》杂志社印刷厂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 010-64015501

北京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 010-62003965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 010-62016699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010-62752033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010-62029848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四号 010-83908400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010-67391722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136室 010-64280948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010-6577940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010-82317024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高粱斜街44号 010-51686049

北京科文剑桥图书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208号 010-64203023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6号 010-66161951

北京跨世纪文化事务所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满庭芳园D座 010-62191671

北京劳动就业报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3号 010-63021613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9号理工科技大厦 010-68913612

北京人才市场报 北京市东城区劳动人民文化宫内 010-65228548

北京人教励耘教育书社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东大街东公街60号 010-84042500

北京人教育馨公司 北京市丰台区芳城园三区13号楼 010-67605789

北京人手册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41号 010-62191671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同心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010-84279114

北京师大附中书刊发行部 北京市宣武区安平里1号 010-6303018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010-62205655

北京市天主教天光编辑部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4号天主教堂天光编辑部 010-65278311

北京市燕山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100号 010-65240341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体育大学内 010-62989430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东路 010-62989268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 010-66126146

北京威科商律出版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9号国际大厦后楼201B 010-85262215

北京新鸿文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0号 010-88354027

北京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二区13号楼 010-84252841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010-62284031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010-82303650

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 010-68962546

长城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40号 010-68993912

当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4号 010-83908410

党建读物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7号 010-68219430

地震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9号 010-68423028

地质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1号 010-82324335

电子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3号西 010-68159028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2号 010-64492338

法律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西里 010-63939799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德外大街4号 010-82028899

工商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纪家庙育芳园东里23号 010-63720692

光明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106号 010-63082433

国防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23号 010-68467733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路6号 010-68929098

海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31号 010-62529478

海洋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010-62114335

航空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小关东里14号 010-64941995

红旗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 010-64015221

华龄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甲10号 010-66174430

华文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力学胡同3号 010-83086787

华夏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香河园北里4号 010-64663331

华语教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010-68994599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里3号楼 010-64918089

机械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 010-68326677

教育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46号 010-62003339

金城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十一区37楼一层 010-64481154

金盾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5号 010-68214032

经济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28号 010-88191311

经济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右安门内大街65号北京商业银行506 010-63567683

经理人杂志社北京分部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8号盛世嘉园B座12B01 010-65673917

竞赛画报杂志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8号红都商务会馆B座 010-65211991

军事史林杂志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9号 010-68573317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 010-68189377

开明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 010-68917647

科技与人才(职海) 北京市新世界北办公楼1001崇外大街38号 010-67089360

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010-64010628

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010-64010634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路15号 010-68537104

科学普及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6号 010-62103170

蓝天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4号 010-63965561

劳动人事出版社北京代理发行站 北京市东城区广义街甲2号 010-64031314

劳务信息 北京市骡马市大街魏染胡同49号 010-63575982

旅游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1号 010-65778401

煤炭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煤炭信息研究711室 010-84657840

民族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010-64234411

气象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010-68406361

前程周刊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18号招商局大厦14层 010-65669393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010-62786544

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洼西里33号清华同方产业楼三层 010-88515599

全国化工工程建设标准编辑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化工大院3号楼 010-64291195

群言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厂胡同北巷1号 010-65265404

人民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166号 010-65136418

人民法院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010-65131326

人民交通出版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