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草的埃及的纸草画
埃及国家博物馆坐落在开罗市中心“解放广场”上,它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古埃及文物收藏博物馆。博物馆入口设计融入了古埃及艺术的特征:正上方是天空之神(Hathor)的头像,大门外两侧拱门壁龛里各有一幅古埃及法老浮雕,其中一位持有纸莎草,另一位持有莲花——这两种植物分别象征古埃及的两个王国——上埃及和下埃及,它们也是今日埃及的国草和国花。纸莎草是埃及著名纸草画的原料,埃及的纸张发明其实要比中国早几千年,当时的纸张就是以纸莎草为原料做的。
来埃及一趟,纸草画是非买不可的。纸莎草制成的纸,希腊人、罗马人以及阿拉伯人都曾经用它书写。而纸莎草画的颜料取自纯天然的植物汁液,混合矿石粉,有金属般的光泽,久不褪色。
在埃及,纸草画的重要内容是埃及神话故事和历史上大事件的描述,其中一个最常见的题材就是埃及神话中的生命与健康女神伊西斯。在画面中,她有着一对巨大的羽翼,以一位忠贞的妻子形象出现,尽心尽力辅佐丈夫奥西里斯管理国家。后来奥西里斯被其兄弟谋害,尸体被剁成十四块扔进了尼罗河,分散各地,伊西斯伤心欲绝,沿河追寻,成功寻回全部十四块尸体,使奥西里斯复活。对女神伊西斯的崇拜在希腊、罗马时代达到巅峰。
我最后选定的纸草画是《美杜姆的鹅群》的复制品。《美杜姆的鹅群》是古埃及第四王朝初期的作品,在美杜姆纳弗尔·马阿王后陵墓中发现。当时的艺术家们在涂着一层石膏的墙上制作彩色壁画,高275厘米,宽173厘米,画面中有6只鹅,正在水边花草中漫步觅食。鹅的大小和实物相当,左右对称排列,3只向左,3只向右。两边的第一只都在低头啄食,其他均驻足向前状。这种“二加一”的节奏组合在埃及艺术群像结构法中极为常见。
《美杜姆的鹅群》原件陈列在埃及国家博物馆,距今已经有4500年历史。
卖画人告诉我如何鉴别纯手工绘制的纸草画:用手指沾点口水,在颜色重的地方点一下,如果把颜色沾下来了,就是真的,因为印刷的纸草画含胶质,不易掉色。另外,高质量的纸草画,都有作者亲笔签名。
如果你去埃及买纸草画,一定要去专门的商店购买,还要仔细看好质量。埃及地道的纸草画,其质地是能够通过肉眼看出来的,比方说我买的《美杜姆的鹅群》,那纸就像苎麻一样。(谢方)
国庆中秋的手工作品如下:
一、卡纸灯笼
1、用手工钉穿过中间的孔,把卡纸固定在一起。
2、再用一个手工钉穿过两端的,把两端固定在一起。
3、最后,剪一段毛线,做成毛穗状,把毛穗绑在下面的手工钉上,再在上面的手工钉上系上一根线绑在木棒上。
二、贺卡
1、用棕色卡纸画出山的轮廓,用绿色卡纸画出树的轮廓。
2、在**卡纸上剪下圆月的形状,在蓝色卡纸上剪下云彩的形状。
3、把“山”粘贴在白色卡纸上,把“树”粘贴在“山”上。
4、月亮高高挂在空中,月亮周围几片云朵点缀,然后用纽扣装饰一下大树。一张中秋主题的贺卡就做完了。
节日起源
中秋节是由天子夕月、秋社、赏月以及月宫的传说等多种风俗事项汇合而成的,它起源于先秦,最后定型于唐朝。
夕月即古代天子秋分祭祀月亮。《周礼·春官宗伯·典瑞》郑玄注:“天子常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史记·孝武本纪》裴骃集解引应劭语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拜日东门外。朝日以朝,夕月以夕。”现在北京的月坛,原名夕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秋分祭月的场所。
由于秋分的晚上不一定有月亮,有月亮也不一定圆,未免大煞风景,于是民间渐渐把秋分祭月放到中秋了。
八月中秋正是收获季节,古人要举行祭祀土神的仪式,叫作秋报,秋社。《白虎通·社稷》载:仲秋之月,择元日,命民社。《援神契》曰:仲春祈谷,仲秋获禾,报社祭稷。夕月、秋社,可视为中秋节的渊源。
节日发展
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中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据记载,在汉代时,有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晋时亦有出现中秋赏月之举的文字记载,不过不太普遍。晋之前中秋节在中国北方地区还不流行。
中国画用纸主要是宣纸,皮纸和绢等。宣纸又分为生宣纸、熟宣纸、半生半熟纸三种。好的宣纸具有棉、白、细、匀的特点,而且还要具有“发墨定笔”的特点(发墨指墨色在纸上生润有色,定笔指笔痕清晰)。
生宣纸又按纸的厚薄分为单宣、夹宣、三层夹宣等几种。一般情况是薄纸渗化速度比厚纸快。半生半熟宣纸则是指渗化能力介于生宣纸与熟宣纸之间。
扩展资料
绘画国画技巧:
1、勾:是工笔、写意画法的主要手法之一。“勾”在工笔画中用的多一些。“勾”与“染”结合能表现出一些特定的内容,如人物的手、脸等;而山水画中石头的画法,多是同“皴”结合使用。
2、擦:笔触不清楚的叫擦。 “擦”是“皴”的继续,是皴的一个补充,目的是让画面效果更加浑厚。
3、点:是以面造型的表现手法,写意画使用较普遍。工笔的点和染是分不开的,因此叫点染。写意画中的点叫点戳或点戳。
4、染:用来加强画面效果。工笔画及写意画均会使用,工笔画较多。工笔画中的染可分为勾染、烘染两种。
元代。
国画历史悠久,宋朝以前绘图在绢帛上,材料昂贵,因此国画题材多以王宫贵族肖像或生活记录等,直至宋元朝后,纸材改良,推广与士大夫文人画兴起等,让国画题材技法多元,在画作上题诗,为书画同源之始。
明朝之后,绘画推广到大众,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份,风俗画因此产生。清末,西风东渐,绘画材料多元,加入了西画元素,朝多方面发展。
国画和西方绘画的原则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其重在神似不重形似,强调观察总结不强调现场临摹,运用散点透视法不用焦点透视法,重视意境不重视场景。现代国画的发展也开始吸收西方绘画的一些技巧,如明暗光影的配置,人体解剖的准确等,也有画家将国画的意境用于油画创作上。
扩展资料
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春秋战国最为著名的有《御龙图》帛画。它是在丝织品上绘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
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这时的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描绘本土历史人物、取材文学作品亦占一定比例,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
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 ,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人物画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并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造型。五代两宋又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
而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和风俗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领域空前繁荣,涌现出很多热爱生活、崇尚艺术的伟大画家,历代画家们创作出了名垂千古的传世名画。
明代绘画流派纷呈,各领风骚。明初君主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为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和生产力的恢复发展提供了保证,至明嘉靖、万历年间,经济文化趋于繁荣昌盛,生产力水平已经达到封建社会的高峰。传统的科学技术成果逐步得以总结,并蕴含着走向近代的因素;思想文化领域灿烂繁盛,并产生新的变化。
——中国画
古代的国画确实是大多是绢本,纸本很少。
1、绘在绢、绫、丝织物上的字画,称为绢本,在画面中能看到明显的横竖交错的纺织痕迹。区别于绢本,纸本是在国画中最常使用的材料。以纸为底,所绘制的就称之为纸本。
2、绢地细密,质量较高的绢,灰尘不易沾污,加之保存较好,因此有些作品经历了千年之久,仍然洁白如新。
3、纸经过加工,光滑细润,写字能得心应手,效果较好,纸质地好,适应写字和绘画的需要,能够表现作品的神采。
扩展资料:
中国画载体的类别
1、绢本
将字画绘制在绢、绫或者丝织物上,称为绢本。古画卷本虽多,但易被虫蛀,亦被折损,反而纸本更易保存。绢本看起来较名贵,但底色不及纸本洁白。由于绢本绘画前准备功夫较多,故不及纸通行。
2、纸本
中国字画用纸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容易受水的是生宣,生宣加了矾水就不易受水,是熟宣。
3、壁画
古人在墓穴、洞穴、寺壁、宫廷等绘制大幅壁画,不少的壁画遗留至今,成为国宝。
4、折扇
古人扇画多较细小,以便携带。但现代人多用巨型扇画做室内装饰物,所以较古人更为实用。
5、圆扇
圆扇多呈圆形或椭圆形,面积不大。但也有绢本、纸本之分。古代宫廷用的大扇或者掌扇,大至高于人齐,现在很少见。
6、陶瓷
花瓶、杯、碟、镜屏等器皿,亦有字画制作,所用颜料及制法不同,但字画原理及欣赏不变。
7、器皿
除瓷器外,如日历、灯罩、鼻烟壶甚至现代领带及衣物等,亦有以字画作装饰,而且十分流行,别具一格。西方盛行的圣诞卡等,用中国字画作图案者甚为普遍。
参考资料:-国画
纸草的埃及的纸草画
本文2023-10-31 23:43:5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8478.html